CN113871828B - 一种微波负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波负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828B
CN113871828B CN202110961939.4A CN202110961939A CN113871828B CN 113871828 B CN113871828 B CN 113871828B CN 202110961939 A CN202110961939 A CN 202110961939A CN 113871828 B CN113871828 B CN 113871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ide wall
close
baffl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19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1828A (zh
Inventor
郑炜
曾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o Measurement
Priority to CN2021109619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1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4Terminating devices
    • H01P1/26Dissipative terminations
    • H01P1/262Dissipative terminations the dissipative medium being a liquid or being cooled by a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4Terminating devices
    • H01P1/26Dissipative terminations
    • H01P1/264Waveguide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微波组件,包括:具有波导腔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端的挡板;壳体包括相互结合固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共同形成波导腔;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一本体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收片;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吸收片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吸收片;第一本体部的厚度自远离挡板的一侧向靠近挡板的一侧递增。第一本体部的厚度自远离挡板的一侧向靠近挡板的一侧递增的设计,使得第一吸收片安装于一逐渐向第二本体部靠近的斜面上,增加了第一吸收片的面积;提高了微波负载对微波功率的吸收效率;在高功率条件下,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能够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微波负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微波负载。
背景技术
微波负载是微波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元器件,也是微波电路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微波功率全部吸收而无反射,原理一般是利用介质吸收系统剩余功率,形成终端无反射的匹配状态。在加速器系统中,常常需要高功率负载吸收射频功率,而高功率负载的研制也一直是加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结构的不同,负载可以分为面吸收式匹配负载和体吸收式匹配负载。面吸收式负载常用于小功率的场合,大功率时常采用体吸收式匹配负载。体吸收式负载根据吸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水负载和干负载,干负载的吸收材料一般为碳化硅,掺导电物质的陶瓷或者铁氧体等。
对于直线加速器传输系统常需要能吸收平均功率达几百至几十千瓦的匹配负载,通常是用水作吸收介质,微波投入水中,被水吸收后转变为热能,在流动的情况下被水带出。这种水负载一般被设计成水管形状,驻波比能达到1.05-1.20左右。水负载能够在几百至几十千瓦的加速器结构中较为稳定的运行,但对于兆瓦功率的加速器系统,水负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于水负载,干负载更为牢固可靠。常用的干负载采用固体微波吸收材料来吸收微波。但是随着微波功率的不断上升,在高功率条件下,现有的微波负载已经不能完全将功率吸收;除此之外,微波负载发热量高,微波负载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使其微波功率的吸收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使其失效;而且,微波负载的气密性也无法达到高功率微波负载的要求。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微波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负载,以解决在高功率条件下,微波负载不能将功率完全吸收,以及微波负载的气密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至少一个,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波组件,包括:
具有波导腔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端的挡板;
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结合固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波导腔;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部;
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收片;
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收片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吸收片;
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厚度自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递增。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吸收体;
所述第一吸收体包括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以及第一矩形吸收部,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吸收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的斜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吸收体;
所述第二吸收体包括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以及第二矩形吸收部,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吸收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的斜边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包括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分别与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一流道;
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包括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分别与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接的第二流道;
所述挡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入水口对应设置的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的出水孔;
所述挡板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二入水口对应设置的连通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或第二流道呈U型。
可选地,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上的法兰盘;
所述法兰盘包括与第一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一法兰以及与第二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二法兰;
所述法兰盘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法兰上的第一密封槽、形成在第二法兰上的第二密封槽以及套设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上的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两相对侧上的第一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的第二侧壁部;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
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二凹陷部和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自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一灌胶槽以及自所述第二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二灌胶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本体部两相对侧上的第三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的第四侧壁部;
所述第三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三凹陷部;
所述第四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四凹陷部;
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三凹陷部和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三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四凹陷部和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四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自所述第三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三灌胶槽以及自所述第四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四灌胶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的侧壁表面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之间的夹角为3.5°至3.9°。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波负载,第一本体部的厚度自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递增的设计,使得第一吸收片安装于一逐渐向第二本体部靠近的斜面上,增加了第一吸收片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对微波功率的吸收效率;在高功率条件下,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能够稳定运行。
通过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的设置,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实现降温,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能较好的控制温升;可以有效避免在高功率条件下,微波负载温度过高导致性能失效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组件上的法兰盘上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上的密封圈的设置,以及在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第一灌胶槽、第二灌胶槽内放置的密封胶的设置,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强,防止微波泄露和空气击穿,高功率下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4示出图3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7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法兰盘上的第二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9示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波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波组件,如图1-9所示,包括:具有波导腔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端的挡板1;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结合固定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第二壳体3共同形成波导腔;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第一本体部21,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21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部31;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收片;所述第二本体部3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收片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吸收片;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厚度自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挡板1的一侧递增。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微波负载,第一本体部21的厚度自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挡板1的一侧递增的设计,使得第一吸收片安装于一逐渐向第二本体部31靠近的斜面上,增加了第一吸收片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对微波功率的吸收效率;在高功率条件下,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能够稳定运行。
具体的,所述第一本体部21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底部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中,夹角可以3.5°至3.9°,优选为3.75°。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吸收体211;具体的,第一吸收体211相对壳体的长边(即微波的传输方向)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吸收体211包括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以及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的斜边相对设置,斜边相对的直角边分别靠近第一壳体2的两相对侧壁部,两个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的下底边远离第一壳体2的侧壁部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相对下底边远离所述挡板1,第一直角梯形的下底边与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紧邻设置;这里,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和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可以分别为多个直角梯形和多个矩形,即第一吸收体211可以由多个直角梯形和多个矩形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吸收体311;所述第二吸收体311包括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以及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的斜边相对设置,斜边相对的直角边分别靠近第一壳体2的两相对侧壁部,两个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的下底边远离第一壳体2的侧壁部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相对下底边远离所述挡板1,第二直角梯形的下底边与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紧邻设置;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与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相对的一侧边紧邻设置;这里,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和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可以分别为多个直角梯形和多个矩形,即第二吸收体311可以由多个直角梯形和多个矩形共同形成。
上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2111和第一矩形吸收部2112有序拼接后,以及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3111和第二矩形吸收部3112有序拼接后,使波导腔内各处吸收片对功率的吸收接近一致,从而使各处发热均匀,有利于延长微波负载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微波负载的散热部分的设计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收体211和第二吸收体311的材质可以为结晶硅,不限于结晶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背离所述第二壳体3的一侧上的第一流道板4,所述第一流道板4包括第一入水口41、第一出水口42以及分别与第一入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连接的第一流道4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背离所述第一壳体2的一侧上的第二流道板5,所述第二流道板5包括第二入水口51、第二出水口52以及分别与第二入水口51和第二出水口52连接的第二流道53;第一流道43板4和第二流道板5的材质为金属;所述挡板1包括与所述第一入水口41对应设置的入水孔11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口52对应设置的出水孔12;入水孔11用以接收外部的水;出水孔12用以将所述第二流道53内的水排出;所述挡板1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2以及所述第二入水口51对应设置的连通凹槽13,通过连通凹槽13将第一流道43中的水流入第二流道53中;这里,挡板1焊接于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流道43和/或第二流道53可以呈U型,流阻小,散热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当然,在不影响本发明使用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具体的,挡板1上的入水孔11和出水孔12均可以为圆形通孔,不限于圆形;挡板1上的入水孔11和出水孔12还分别与第一水嘴14和第二水嘴15连通,第一水嘴14和第二水嘴15均采用细牙螺纹且端部为锥面,锥面的设计可以在与外部水管连接时实现外部水管对第一水嘴14和第二水嘴15较好的包裹性,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这样可以提高螺纹的密封性,当与外界水管连接时,水不会溢出。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流道板4靠近第一壳体2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流道43;第一流道43的顶部开口以第一壳体2为盖板将其进行封堵;所述第二流道板5靠近第二壳体3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流道53;第二流道53的顶部开口以第二壳体3为盖板将其进行封堵;第一流道43和第二流道53所在的位置与波导腔相对应;具体的,第一流道板4、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第二流道板5的两相对侧壁的边沿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对应的多个连接部,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连接部将第一流道板4、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第二流道板5结合固定,当然不限于螺钉,从而形成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组件;为了使得第一流道板4和第一壳体2,以及第二流道板5和第二壳体3之间连接更加紧固,将第一流道板4和第一壳体2,以及第二流道板5和第二壳体3之间分别进行焊接。这样位于第一流道43和第二流道53中的水流紧贴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进一步避免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温度的上升。
在实际应用中,水流的的具体过程为:首先,挡板1上的第一水嘴14接收外部的水,通过入水孔11和第一入水口41将入水孔11接收的水流入第一流道43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42流入连通凹槽13内,连通凹槽13内的水通过第二入水口51流入第二流道板5中,第二流道板5中的水到达第二出水口52和出水孔12,最后第二出水口52通过挡板1上的第二水嘴15流出第二流道板5。通过第一流道板4和第二流道板5的设置,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实现降温,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微波负载能较好的控制温升;可以有效避免在高功率条件下,微波负载温度过高导致性能失效的问题。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3和第二流道板5上分别包括有由所述第二壳体3和第二流道板5的边沿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凸耳7,安装凸耳7位于第二壳体3和第二流道板5上的两相邻连接部之间,用以与外部设备连接,可以为外部支撑件,从而避免微波负载处于悬空状态,避免在振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产品可靠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端上的法兰盘6;所述法兰盘6包括与第一壳体2对应设置的第一法兰61以及与第二壳体3对应设置的第二法兰62;所述法兰盘6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法兰61上的第一密封槽611、形成在第二法兰62上的第二密封槽621以及套设在第一密封槽611和第二密封槽621上的密封圈;密封圈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第一法兰61和第二法兰62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法兰盘6,微波从开口进入波导腔内。安装过程中可以在密封槽内放置橡胶密封圈,这样,微波负载上的法兰盘6在与外界安装件上的法兰盘6连接时,微波负载上的法兰盘6和外界安装件上的法兰盘6紧密接触,由于密封圈会发生挤压变形,填充在两法兰盘6之间,所以形成良好的密封。
微波负载上的法兰盘6相对的上下两个侧壁上可以分别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孔64,多个第一连接孔64可以为规格一致的普通螺纹孔;法兰盘6相对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可以分别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孔65,而且每侧的两个第二连接孔65一个在第一法兰61上,另一个在第二法兰62上;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孔65包括销孔部651;以及与销孔部651连接固定的螺纹孔部652;销孔部651的加工精度较高,螺纹孔部652为普通螺纹孔;销孔部651的设置有利于微波负载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安装过程中的精确定位,从而确保精确安装后微波负载能够稳定运行。第二法兰62包括有与第二壳体3连接固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部分的顶部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看做是两个凸起,两个凸起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孔65;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二法兰62与第一法兰61能够对应连接,从而形成符合要求的法兰盘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2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21两相对侧上的第一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靠近所述挡板1一侧的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3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22;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3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23;如图2所示,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连通设置,并且边沿分别位于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的边沿处;这里,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的下凹深度为0.18mm至0.22mm,优选为0.2mm;未下凹的部分为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实际接合面,减少了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连接固定时实际接触的面积;由于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连接固定时,接触面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这样可以减少实际接触面,还会同步减少精加工面积,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而使得需要精加工部分达到理想的精度。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壳体3的与所述第一凹陷部22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二凹陷部23和第二壳体3的与所述第二凹陷部23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自所述第一凹陷部22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一灌胶槽24以及自所述第二凹陷部23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二灌胶槽25。第一灌胶槽24和第二灌胶槽25相对于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的底面的深度为0.8mm至1.2mm,优选为1mm;宽度也为0.8mm至1.2mm,优选为1mm;第一灌胶槽24、第二灌胶槽25、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均用于填注密封胶;第一灌胶槽24和第二灌胶槽25与第一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远离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大于与第一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靠近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第一灌胶槽24和第二灌胶槽25与第一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靠近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为密封关键区域;通过第一灌胶槽24、第二灌胶槽25、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的设计,为密封胶提供了更大的容纳空间,提高了密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密封胶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连接固定的过程中发生挤压流动现象,多余的密封胶会从连通位置流出,便于清理,同时也可通过溢出密封胶的多少判断密封胶的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组件上的法兰盘6上第一密封槽611和第二密封槽621上的密封圈的设置,以及在第一凹陷部22、第二凹陷部23、第一灌胶槽24、第二灌胶槽25内放置的密封胶的设置,使得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强,防止微波泄露和空气击穿,高功率下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可替换实施方式中,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壳体3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本体部31两相对侧上的第三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31靠近所述挡板一侧的第四侧壁部;所述第三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2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三凹陷部;所述第四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2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四凹陷部;第三凹陷部和第四凹陷部连通设置,并且边沿分别位于第三侧壁部和第四侧壁部的边沿处;同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的尺寸,第三凹陷部和第四凹陷部的下凹深度为0.18mm至0.22mm,优选为0.2mm;未下凹的部分为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实际接合面,所达到的效果与上述在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上设置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所达到的效果相同,此处不在赘述。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三凹陷部和第一壳体2的与所述第三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四凹陷部和第一壳体2的与所述第四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自所述第三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三灌胶槽以及自所述第四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四灌胶槽。第三灌胶槽和第四灌胶槽相对于第三凹陷部和第四凹陷部的底面的深度为0.8mm至1.2mm,优选为1mm;宽度也为0.8mm至1.2mm,优选为1mm;第三灌胶槽、第四灌胶槽、第三凹陷部和第四凹陷部均用于填注密封胶;第三灌胶槽和第四灌胶槽与第二壳体3的第三侧壁部和第四侧壁部远离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大于与第二壳体3的第三侧壁部和第四侧壁部靠近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第三灌胶槽和第四灌胶槽与第二壳体3的第三侧壁部和第四侧壁部靠近波导腔的一侧的距离为密封关键区域;该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第一灌胶槽24、第二灌胶槽25、第一凹陷部22和第二凹陷部23的设计所达到的效果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的侧壁表面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26和第二台阶部27;所述第二台阶部27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26的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台阶部27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26的背离所述第一凹陷部22的一侧。这样,微波负载的波导腔沿微波的传输方向逐渐变大,还使得向靠近挡板1方向的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吸收片的粘接面积逐渐增大,可以容纳更大面积的第一吸收体211片,在高功率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了微波的吸收效率。
具体的,上述直角梯形吸收部和矩形吸收部有序拼接后,在第一吸收体211的贴合面上沿微波传输方向形成的第一吸收体211的截面逐渐变大直至最后保持不变的排布方式。使波导腔内各处吸收片对功率的吸收接近一致,从而使各处发热均匀,有利于延长微波负载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微波负载的散热部分的设计难度。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波导腔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端的挡板;
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结合固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波导腔;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部;
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收片;
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收片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吸收片;
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厚度自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递增;
所述第一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吸收体;
所述第一吸收体包括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以及第一矩形吸收部,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吸收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吸收部的斜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吸收片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吸收体;
所述第二吸收体包括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以及第二矩形吸收部,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吸收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吸收部的斜边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包括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分别与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一流道;
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包括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分别与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接的第二流道;
所述挡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入水口对应设置的入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的出水孔;
所述挡板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二入水口对应设置的连通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和/或第二流道呈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波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上的法兰盘;
所述法兰盘包括与第一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一法兰以及与第二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二法兰;
所述法兰盘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法兰上的第一密封槽、形成在第二法兰上的第二密封槽以及套设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上的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两相对侧上的第一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的第二侧壁部;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陷部;
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二凹陷部和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自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一灌胶槽以及自所述第二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二灌胶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本体部两相对侧上的第三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的第四侧壁部;
所述第三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三凹陷部;
所述第四侧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第四凹陷部;
所述微波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三凹陷部和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三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以及第四凹陷部和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四凹陷部对应的表面之间的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自所述第三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三灌胶槽以及自所述第四凹陷部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装载密封胶的第四灌胶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的侧壁表面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一侧。
CN202110961939.4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微波负载 Active CN113871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1939.4A CN113871828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微波负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1939.4A CN113871828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微波负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828A CN113871828A (zh) 2021-12-31
CN113871828B true CN113871828B (zh) 2022-09-23

Family

ID=7898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1939.4A Active CN113871828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微波负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82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09A (zh) * 2017-05-12 2017-07-25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大功率波导负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00987U (zh) * 2017-12-15 2018-10-23 西安富士达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导负载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09A (zh) * 2017-05-12 2017-07-25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大功率波导负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828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223B (zh) 冷却剂分配器
US10302331B2 (en) Heating device
KR100669424B1 (ko) 전지 모듈과 전지 모듈의 격벽
KR20200022461A (ko) 전기 히터
CN113871828B (zh) 一种微波负载
KR102642732B1 (ko) 가열기 및 가열 베이스
CN220086348U (zh) 一种波导电路大功率匹配负载
CN105762474A (zh) 一种波导水负载
CN211238324U (zh) 电池箱体结构及动力电池组
CN219476829U (zh)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0137647B (zh) 一种高功率微波负载
CN112294219A (zh) 加热泵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17158332U (zh) 电池箱
CN211182299U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6122229U (zh) 一种双面水冷的逆变器总成
CN110137648B (zh) 一种微波负载
US11355767B2 (en) Fuel cell stack
CN112993474A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114204239B (zh) 一种液冷波导
CN217641730U (zh) 一种吸能组件、波导负载及电磁波传输系统
CN216213562U (zh) 一种端板组件
CN220173680U (zh) 一种高功率环形器的水冷结构
CN219876673U (zh) 水冷变频器
CN218498222U (zh) 箱体组件及电池包
CN220692129U (zh) 电芯换热系统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