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254B -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254B
CN113871254B CN202111113250.2A CN202111113250A CN113871254B CN 113871254 B CN113871254 B CN 113871254B CN 202111113250 A CN202111113250 A CN 202111113250A CN 113871254 B CN113871254 B CN 113871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fixedly connected
arc
electromagne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32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1254A (zh
Inventor
韩凤飞
欧阳文进
刘明达
张超
陶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Wei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Wei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Wei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Weiq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32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1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1Bases; Casings; Covers structurally combining a relay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e.g. varistor, R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0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3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otating or pivoting mov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底板和用于封装所述壳体的底座,底板一端设置有折弯而成的侧板且折弯处在所述底板上方形成支撑部,底板另一端固定连接L型板,支撑部和L型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座,弧形座上安装有电磁铁机构,电磁铁机构外侧设置有屏蔽机构且屏蔽机构包覆电磁铁机构设置。本发明中通过将电磁铁机构、屏蔽机构和开关机构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开关机构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并摒弃了传统的在电磁铁机构一侧设置静接线部和软线连接部连接构造,与复位弹簧单元的构造,相比较传统的使得大大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的利用率,以便方便后续对壳体和底座之间进行封装。

Description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各种产品设备常用的自动开关之一,继电器的种类繁多,例如,电磁继电器就是常用继电器种类之一,电磁继电器主要包括继电器主体及与继电器主体配合的其他构件,继电器主体主要依靠电磁力实现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
一般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以及湿气对继电器污染,继电器一般都是对其进行封装处理,但是市面上继电器由于受限于其静接线部和软线连接部的分布结构,其向壳体顶端板方向延伸的静接线部和软线连接部占据了一定高度方向的空间,并且电磁铁单元一侧设置的,复位弹簧单元占据了一定横向的空间,尤其在产品壳体越来越小型化的情况下,此种布局对继电器的封装带来一定程度不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封装型继电器,通过电磁铁机构、屏蔽机构和开关机构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开关机构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在电磁铁机构外侧设置屏蔽机构,以解决传统的电磁铁壳体内部空间不合理,对继电器封装带来不变和外界磁场影响继电器本体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底板和用于封装所述壳体的底座,所述底板一端设置有折弯而成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上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底板另一端固定连接L型板,所述支撑部和L型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座,所述弧形座上安装有电磁铁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机构,所述L型板远离电磁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借助电磁作用力作为驱动力控制所述开关机构中的触头组件导通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机构包括铁芯和环绕设置在铁芯外侧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两端分别延伸至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并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和底座且延伸至底座外侧分别形成两个线圈接线端头。
具体的,线圈组件两端延伸至底座外侧,进而形成两个线圈接线端头,一方面有利于后续对底板和壳体之间的封装,另一方面有利于继电器本体的使用,后续在使用继电器本体时,将外界低压电路通过两个线圈接线端头,与电磁铁机构连接,从而实现电磁铁机构产生电磁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屏蔽机构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底部呈开口设置,所述防护罩设置在电磁铁机构外侧并对电磁铁机构呈半包覆状设置,所述防护罩包括固定弧板,所述固定弧板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且所述固定弧板两端分别与侧板和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机构远离固定弧板的一侧设置有大弧板,所述大弧板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大弧板并延伸至大弧板两侧分别与侧板和L型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大弧板底部设置有小弧板,所述小弧板靠近大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贯穿小弧板并延伸至小弧板两侧分别与侧板和L型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旋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具体的,固定弧板、大弧板和小弧板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罩,防护罩将电磁铁机构进行半包覆状态,进而借助防护罩的构造设计,实现对电磁铁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屏蔽,降低外界的磁场干扰电磁铁机构的正常使用,由于大弧板通过第一旋转轴固定安装在电磁铁机构外侧,第一旋转轴两端分别与L型板和侧板通过轴承连接,进而使得大弧板可以沿着第一旋转轴进行旋转调节,同理小弧板通过第二旋转轴安装在大弧板下方,第一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当大弧板进行旋转调节时,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进行同步的方向旋转,大弧板沿着第一旋转轴向远离电磁铁机构进行移动,小弧板也会沿着第二旋转轴向着远离电磁铁机构进行移动,从而可将侧板和L型板之间的电磁铁机构完全显露出来,在对电磁铁组件安装的时候,方便对电磁铁组件进行安装,并且由于底板上的支撑部和L型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弧形座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电磁铁组件的定位安装,避免错装或者安装不稳。
优选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屏蔽框,所述屏蔽框一侧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底板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内部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屏蔽框底部设置有动板且所述动板一端延伸至缺口内部,所述定位轴贯穿动板并延伸至动板两侧并通过轴承与底板连接,所述动板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框内部,所述L型板上对应铁芯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L型板上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
具体的,屏蔽框的设置一方面是屏蔽外界的磁场影响屏蔽框内部动板的运动,另一方面是便于开关机构中其他组件的安装,底板上缺口的位置处设置定位轴,并且定位轴两端通过轴承与定位轴,进而使得动板可以沿着定位轴的方向进行旋转调节。
优选的,所述屏蔽框顶端内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活动设置有电阻板,所述动板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固定块与电阻板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屏蔽框内部,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所述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分别靠近弧形槽的两端设置并与屏蔽框固定连接,所述动板上靠近限位筒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状槽,所述动板另一端面上与环状槽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槽且所述通槽与环状槽相通,所述限位筒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端与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另一端沿着环状槽和通槽贯穿动板并延伸至动板一侧与屏蔽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内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柱上,所述弹簧一端与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延伸至环状槽内部与动板固定连接。
具体的,由于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均设置在屏蔽框内部,屏蔽框内部顶端开设弧形槽,弧形槽内部活动卡接电阻板,并且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均设置在靠近弧形槽两端的位置处,进而当将外界低压电路通过两个线圈接线端头,与电磁铁机构连接时,电磁铁机构产生电磁作用力,动板的一端设置金属部,从通过电磁作用力作用在动板上金属部的位置处,从而铁芯一侧产生的电磁作用力穿透L型板对动板上的金属部形成吸引力,使得动板沿着定位轴的方向进行旋转,由于限位柱是贯穿环状槽和通槽的,从而在动板旋转位移的过程中限位柱对动板起到限位效果,并且环状槽和通槽的开设口径满足动板沿着限位柱的活动轨迹,动板通过电磁作用力而产生的运动带动电阻板向着靠近常闭触头或常开触头的方向运动,所以当电磁铁机构与低压电路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时,电阻板通过电磁铁机构和动板以及动板上的金属部相互配合使用,向着常开触头的方向进行运动,当电磁铁机构与低压电路处于断开时,即电磁铁机构无法产生电磁作用力,进而由于电阻板在与常开触头触碰时,动板是对弹簧进行压缩的,电磁铁机构失去电磁作用力后,无法对动板造成束缚,从而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动板沿着定位轴的方向进行反向旋转,即此时电阻板与常闭触头相互接触,不管电阻板与常开触头或者常闭触头接触,在触点的电路回路中仍是,通过电阻板在触电回路中形成串联电阻的效果,合理控制电阻板的电阻,达到对触点回路中整体电阻的控制,即加大电阻,减小电流,使得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就高于线路负载线,减少电弧的稳定点,以此实现熄弧,从而以降低电弧能量,达到熄弧或减少电弧产生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常开触头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依次贯穿屏蔽框和底座延伸至底座一侧形成常开接线端头,所述常闭触头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依次贯穿屏蔽框和底座延伸至底座一侧形成常闭接线端头,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一端分别延伸至弧形槽内部,所述第一导线与常闭触头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线与常开触头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与电阻板的宽度相匹配。
具体的,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均设置在屏蔽框内部弧形槽的两端,从而当电阻板在弧形槽内部与常开触头贴合时,根据实际电路控制需求,选择使用继电器的常闭功能或者常开功能,第一导线与常闭触头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线与常开触头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与电阻板的宽度与相匹配,以便当电阻块在弧形槽内部运动时,便于第一导线通过电阻块与常开触头连接,或者第二导线通过电阻块与常闭触头连接,即将工作电路与对应常闭触头的第二导线连接,反正使用常开功能,即常开触头对应的第一导线连接,即电流经电阻板和常开触头与第一导线连通,同理当电阻板在弧形槽内部与常闭触头贴合时,电流经电阻板与第二导线连通,从而实现通过低压电路对高压电路的开关控制。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对应支撑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卡合部,所述底座上对应卡合部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次封胶腔体,所述卡合部嵌设入一次封胶腔体内部,所述底座上一次封胶腔体内部外侧开设有二次封胶腔体,所述二次封胶腔体沿一次封胶腔体边缘处环绕设置并与一次封胶腔体相通。
具体的,支撑块的位置是用于对底板上支撑部进行支撑,从而以便底座与底板之间贴合,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底座上一次封胶腔体相匹配的卡合部,从而当对继电器本体进行封装时,壳体通过卡合部嵌入一侧封胶腔体内部,方便实现对壳体的封装,一侧封胶腔体内部底端开设的二次封胶腔体,由于二次封胶腔体处于一侧封胶腔体内部,从而当壳体与底座之间进行封装时,胶水首先与进入二次封胶腔体内部,胶水与壳体和底座之间相连,之后剩余的胶水沿着二次封胶腔体的内壁浸入一次封胶腔体底部,并且由于卡合部在一侧封胶腔体内部,形成类似于U型管构型,进而胶水进入一次封胶腔体内部时,会对卡合部形成浸没的趋势,一方面不会使得胶水粘连在底板上,另一方管由于浸没,使得卡合部内外两侧均有胶水,实现对壳体与底座的之间的密封封装。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卡合通孔,所述底座上对应固定板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固定板相匹配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合凸部,所述卡合凸部与卡合通孔相匹配,所述壳体通过固定板和卡合凸部与底座卡接。
具体的,壳体底部对应卡,槽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卡合通孔,从而在将壳体安装在底座上时,壳体上的固定板嵌入卡合槽内部,通过底座上卡合槽内部固定设置的卡合凸部对准固定板上的卡合通孔,即通过卡合通孔对卡合凸部进行限位,即多个固定板和卡个凸部将壳体与底座之间进行卡接。
优选的,所述动板靠近固定块的一侧为金属部,所述金属部用于与电磁铁机构所产生的电磁作用力相互配合。
具体的,动板上设置金属部,从而当电磁铁机构通过两个线圈接线端头与外界低压电路连接,电磁铁机构产生电磁作用力,进而使得对动板上电机金属板形成吸引力,从而通过金属部使得动板沿着定位轴进行旋转调节。
优选的,所述屏蔽框一侧开口处与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屏蔽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底板和屏蔽框固定连接。
具体的,支撑杆的设置是用于对屏蔽框进行支撑,提高屏蔽框与L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将电磁铁机构、屏蔽机构和开关机构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开关机构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并摒弃了传统的在电磁铁机构一侧设置静接线部和软线连接部连接构造,与复位弹簧单元的构造,将弹簧设置在动板一侧,并且通过电磁铁机构与金属部、动板、弹簧和定位轴的配合使用,仍可对用电器的电路控制,相比较传统的使得大大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的利用率,以便方便后续对壳体和底座之间进行封装,并且动板通过电磁作用力而产生的运动带动电阻板向着靠近常闭触头或常开触头的方向运动,从而触点的电路回路中形成串联电阻的效果,合理控制电阻板的电阻,达到对触点回路中整体电阻的控制,即加大电阻,减小电流,使得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就高于线路负载线,减少电弧的稳定点,以此实现熄弧,从而以降低电弧能量,达到熄弧或减少电弧产生的目的;
2、本发明中通过在电磁铁机构外侧设置屏蔽机构,屏蔽机构中的固定弧板、大护板和小弧板拼接构成一个防护罩,防护罩将电磁铁机构进行半包覆状态,进而借助防护罩的构造设计,实现对电磁铁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屏蔽,降低外界的磁场干扰电磁铁机构的正常使用,而电磁铁机构底部与外界有底板和底座双层构造,实现对磁场隔断,从而保证继电器使用的高可靠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封装型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封装型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图封装型继电器的开关机构和电磁铁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封装型继电器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屏蔽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开关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开关机构的内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和壳体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底板;3、底座;4、侧板;5、支撑部;6、L型板;7、弧形座;8、铁芯;9、线圈组件;10、线圈接线端头;11、防护罩;12、固定弧板;13、大弧板;14、第一旋转轴;15、小弧板;16、第二旋转轴;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屏蔽框;20、缺口;21、定位轴;22、动板;23、限位筒;24、弧形槽;25、电阻板;26、固定块;27、常闭触头;28、常开触头;29、通槽;30、限位柱;31、弹簧;32、第一导线;33、第二导线;34、常开接线端头;35、常闭接线端头;36、支撑块;37、卡合部;38、一次封胶腔体;39、二次封胶腔体;40、固定板;41、卡合通孔;42、卡合槽;43、卡合凸部;44、金属部;4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附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底板2和用于封装所述壳体1的底座3,所述底板2一端设置有折弯而成支撑部5且所述支撑部5上固定设置有侧板4,所述底板2另一端固定连接L型板6,所述支撑部5和L型板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座7,所述弧形座7上安装有电磁铁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机构,所述L型板6远离电磁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借助电磁作用力作为驱动力控制所述开关机构中的触头组件导通或断开。
本实施例方案中:将电磁铁机构安装在底板2上,底板2上弧形座7和L型板6一侧设置的弧形座7是对电磁铁机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通过将外界低压电路与电磁铁机构进行连接,电磁铁机构接头挤压电路后,借助电磁作用力驱动控制开关机构,即通过开关机构控制对高压电路导通或断开,通过将电磁铁机构、屏蔽机构和开关机构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开关机构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并摒弃了传统的在电磁铁机构一侧设置静接线部和软线连接部连接构造,与复位弹簧31单元的构造,将弹簧31设置在动板22一侧,并且通过电磁铁机构与金属部44、动板22、弹簧31和定位轴21的配合使用,仍可对用电器的电路控制,相比较传统的使得大大提高壳体1内部的空间的利用率,以便方便后续对壳体1和底座3之间进行封装,通过在电磁铁机构外侧设置屏蔽机构,屏蔽机构中的固定弧板12、大护板和小弧板15拼接构成一个防护罩11,防护罩11将电磁铁机构进行半包覆状态,进而借助防护罩11的构造设计,实现对电磁铁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屏蔽,降低外界的磁场干扰电磁铁机构的正常使用。
其中为了实现通过产生电磁作用力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电磁铁机构包括铁芯8和环绕设置在铁芯8外侧的线圈组件9,所述线圈组件9两端分别延伸至靠近所述侧板4的一侧并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2和底座3且延伸至底座3外侧分别形成两个线圈接线端头10;
线圈组件9两端延伸至底座3外侧,进而形成两个线圈接线端头10,一方面有利于后续对底板2和壳体1之间的封装,另一方面有利于继电器本体的使用,后续在使用继电器本体时,将外界低压电路通过两个线圈接线端头10,与电磁铁机构连接,从而实现电磁铁机构产生电磁作用力。
参照附图3-7,其中为了实现通过低压电路控制高压电路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屏蔽框19,所述屏蔽框19一侧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底板2一端设置有缺口20,所述缺口20内部设置有定位轴21,所述屏蔽框19底部设置有动板22且所述动板22一端延伸至缺口20内部,所述定位轴21贯穿动板22并延伸至动板22两侧并通过轴承与底板2连接,所述动板22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框19内部,所述L型板6上对应铁芯8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L型板6上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23,所述屏蔽框19顶端内壁开设有弧形槽24,所述弧形槽24内部活动设置有电阻板25,所述动板22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固定块26与电阻板25固定连接,所述动板22靠近固定块26的一侧为金属部44,所述金属部44用于与电磁铁机构所产生的电磁作用力相互配合,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屏蔽框19内部,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所述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分别靠近弧形槽24的两端设置并与屏蔽框19固定连接,所述动板22上靠近限位筒23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状槽,所述动板22另一端面上与环状槽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槽29且所述通槽29与环状槽相通,所述限位筒23内部设置有限位柱30,所述限位柱30一端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30另一端沿着环状槽和通槽29贯穿动板22并延伸至动板22一侧与屏蔽框1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23内部套设有弹簧31,所述弹簧31套设在限位柱30上,所述弹簧31一端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1另一端延伸至环状槽内部与动板22固定连接,所述常开触头28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32,所述第一导线32依次贯穿屏蔽框19和底座3延伸至底座3一侧形成常开接线端头34,所述常闭触头27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33,所述第二导线33依次贯穿屏蔽框19和底座3延伸至底座3一侧形成常闭接线端头35,所述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33一端分别延伸至弧形槽24内部,所述第一导线32与常闭触头27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线33与常开触头28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与电阻板25的宽度相匹配;
屏蔽框19的设置一方面是屏蔽外界的磁场影响屏蔽框19内部动板22的运动,另一方面是便于开关机构中其他组件的安装,底板2上缺口20的位置处设置定位轴21,并且定位轴21两端通过轴承与定位轴21,进而使得动板22可以沿着定位轴21的方向进行旋转调节,由于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均设置在屏蔽框19内部,屏蔽框19内部顶端开设弧形槽24,弧形槽24内部活动卡接电阻板25,并且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均设置在靠近弧形槽24两端的位置处,进而当将外界低压电路通过两个线圈接线端头10,与电磁铁机构连接时,电磁铁机构产生电磁作用力,动板22的一端设置金属部44,从通过电磁作用力作用在动板22上金属部44的位置处,从而铁芯8一侧产生的电磁作用力穿透L型板6对动板22上的金属部44形成吸引力,使得动板22沿着定位轴21的方向进行旋转,由于限位柱30是贯穿环状槽和通槽29的,从而在动板22旋转位移的过程中限位柱30对动板22起到限位效果,并且环状槽和通槽29的开设口径满足动板22沿着限位柱30的活动轨迹,动板22通过电磁作用力而产生的运动带动电阻板25向着靠近常闭触头27或常开触头28的方向运动,所以当电磁铁机构与低压电路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时,电阻板25通过电磁铁机构和动板22以及动板22上的金属部44相互配合使用,向着常开触头28的方向进行运动,当电磁铁机构与低压电路处于断开时,即电磁铁机构无法产生电磁作用力,进而由于电阻板25在与常开触头28触碰时,动板22是对弹簧31进行压缩的,电磁铁机构失去电磁作用力后,无法对动板22造成束缚,从而通过弹簧31的弹力使得动板22沿着定位轴21的方向进行反向旋转,即此时电阻板25与常闭触头27相互接触,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均设置在屏蔽框19内部弧形槽24的两端,从而当电阻板25在弧形槽24内部与常开触头28贴合时,根据实际电路控制需求,选择使用继电器的常闭功能或者常开功能,第一导线32与常闭触头27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线33与常开触头28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与电阻板25的宽度与相匹配,以便当电阻块在弧形槽24内部运动时,便于第一导线32通过电阻块与常开触头28连接,或者第二导线33通过电阻块与常闭触头27连接,即将工作电路与对应常闭触头27的第二导线33连接,反正使用常开功能,即常开触头28对应的第一导线32连接,即电流经电阻板25和常开触头28与第一导线32连通,同理当电阻板25在弧形槽24内部与常闭触头27贴合时,电流经电阻板25与第二导线33连通,从而实现通过低压电路对高压电路的开关控制,不管电阻板25与常开触头28或者常闭触头27接触,在触点的电路回路中仍是,通过电阻板25在触电回路中形成串联电阻的效果,合理控制电阻板25的电阻,达到对触点回路中整体电阻的控制,即加大电阻,减小电流,使得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就高于线路负载线,减少电弧的稳定点,以此实现熄弧,从而以降低电弧能量,达到熄弧或减少电弧产生的目的。
参照附图2、附图3和附图9,其中为了实现降低外界磁场对电磁铁模块的影响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屏蔽机构包括防护罩11,所述防护罩11底部呈开口设置,所述防护罩11设置在电磁铁机构外侧并对电磁铁机构呈半包覆状设置,所述防护罩11包括固定弧板12,所述固定弧板12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且所述固定弧板12两端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机构远离固定弧板12的一侧设置有大弧板13,所述大弧板13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4,所述第一旋转轴14贯穿大弧板13并延伸至大弧板13两侧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大弧板13底部设置有小弧板15,所述小弧板15靠近大弧板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16,所述第二旋转轴16贯穿小弧板15并延伸至小弧板15两侧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4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二旋转轴1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齿轮18且所述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7啮合连接;
固定弧板12、大弧板13和小弧板15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罩11,防护罩11将电磁铁机构进行半包覆状态,进而借助防护罩11的构造设计,实现对电磁铁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屏蔽,降低外界的磁场干扰电磁铁机构的正常使用,由于大弧板13通过第一旋转轴14固定安装在电磁铁机构外侧,第一旋转轴14两端分别与L型板6和侧板4通过轴承连接,进而使得大弧板13可以沿着第一旋转轴14进行旋转调节,同理小弧板15通过第二旋转轴16安装在大弧板13下方,第一旋转轴14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7,第二旋转轴16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8,由于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啮合连接,从而当大弧板13进行旋转调节时,第二旋转轴16通过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旋转轴16与第一旋转轴14进行同步的方向旋转,大弧板13沿着第一旋转轴14向远离电磁铁机构进行移动,小弧板15也会沿着第二旋转轴16向着远离电磁铁机构进行移动,从而可将侧板4和L型板6之间的电磁铁机构完全显露出来,在对电磁铁组件安装的时候,方便对电磁铁组件进行安装,并且由于底板2上的支撑部5和L型板6上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座7,弧形座7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电磁铁组件的定位安装,避免错装或者安装不稳。
参照附图8和附图10,其中为了实现对壳体1与底座3进行卡接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壳体1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所述固定板40上开设有卡合通孔41,所述底座3上对应固定板4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固定板40相匹配的卡合槽42,所述卡合槽42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合凸部43,所述卡合凸部43与卡合通孔41相匹配,所述壳体1通过固定板40和卡合凸部43与底座3卡接,所述屏蔽框19一侧开口处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屏蔽框1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5,所述支撑杆45两端分别与底板2和屏蔽框19固定连接;
壳体1底部对应卡,槽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固定板40,固定板40上开设卡合通孔41,从而在将壳体1安装在底座3上时,壳体1上的固定板40嵌入卡合槽42内部,通过底座3上卡合槽42内部固定设置的卡合凸部43对准固定板40上的卡合通孔41,即通过卡合通孔41对卡合凸部43进行限位,即多个固定板40和卡个凸部将壳体1与底座3之间进行卡接,支撑杆45的设置是用于对屏蔽框19进行支撑,提高屏蔽框19与L型板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为了实现对壳体1与底座3进行密封封装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底座3上对应支撑部5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6,所述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卡合部37,所述底座3上对应卡合部37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次封胶腔体38,所述卡合部37嵌设入一次封胶腔体38内部,所述底座3上一次封胶腔体38内部外侧开设有二次封胶腔体39,所述二次封胶腔体39沿一次封胶腔体38边缘处环绕设置并与一次封胶腔体38相通;
支撑块36的位置是用于对底板2上支撑部5进行支撑,从而以便底座3与底板2之间贴合,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底座3上一次封胶腔体38相匹配的卡合部37,从而当对继电器本体进行封装时,壳体1通过卡合部37嵌入一侧封胶腔体内部,方便实现对壳体1的封装,一侧封胶腔体内部底端开设的二次封胶腔体39,由于二次封胶腔体39处于一侧封胶腔体内部,从而当壳体1与底座3之间进行封装时,胶水首先与进入二次封胶腔体39内部,胶水与壳体1和底座3之间相连,之后剩余的胶水沿着二次封胶腔体39的内壁浸入一次封胶腔体38底部,并且由于卡合部37在一侧封胶腔体内部,形成类似于U型管构型,进而胶水进入一次封胶腔体38内部时,会对卡合部37形成浸没的趋势,一方面不会使得胶水粘连在底板2上,另一方管由于浸没,使得卡合部37内外两侧均有胶水,实现对壳体1与底座3的之间的密封封装。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发明时,当电磁铁机构上的低压电路接通时,动板22一端设置的金属部44受到电磁作用力,使得动板22整体沿着定位轴21的方向进行旋转靠近L型板6一侧运动,并且动板22顶部通过固定块26带动电阻板25沿着弧形槽24向着常开触头28进行移动并与常开触头28贴合,在动板22移动的过程压缩的弹簧31,即低压电路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时弹簧3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低压电路断开时,电磁铁机构无法产生电磁作用力,进而通过弹簧31的弹力使得动板22复位,并控制动板22带动电阻板25与常开触头28脱离,通过电磁铁机构与金属部44、动板22、弹簧31和定位轴21的配合使用,可对用电器的电路控制,通过固定弧板12、大弧板13和小弧板15拼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罩11,防护罩11将电磁铁机构进行半包覆状态,进而借助防护罩11的构造设计,实现对电磁铁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屏蔽,降低外界的磁场干扰电磁铁机构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底板(2)和用于封装所述壳体(1)的底座(3),所述底板(2)一端设置有折弯而成的支撑部(5)且所述支撑部(5)上固定设置有侧板(4),所述底板(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6),所述支撑部(5)和L型板(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座(7),所述弧形座(7)上安装有电磁铁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机构,所述L型板(6)远离电磁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借助电磁作用力作为驱动力控制所述开关机构中的触头组件导通或断开;
所述电磁铁机构包括铁芯(8)和环绕设置在铁芯(8)外侧的线圈组件(9),所述线圈组件(9)两端分别延伸至靠近所述侧板(4)的一侧并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底板(2)和底座(3)且延伸至底座(3)外侧分别形成两个线圈接线端头(10);
所述屏蔽机构包括防护罩(11),所述防护罩(11)底部呈开口状设置,所述防护罩(11)设置在电磁铁机构外侧并对电磁铁机构呈半包覆状设置,所述防护罩(11)包括固定弧板(12),所述固定弧板(12)设置在电磁铁机构一侧且所述固定弧板(12)两端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机构远离固定弧板(12)的一侧设置有大弧板(13),所述大弧板(13)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4),所述第一旋转轴(14)贯穿大弧板(13)并延伸至大弧板(13)两侧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大弧板(13)底部设置有小弧板(15),所述小弧板(15)靠近大弧板(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16),所述第二旋转轴(16)贯穿小弧板(15)并延伸至小弧板(15)两侧分别与侧板(4)和L型板(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4)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二旋转轴(1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齿轮(18)且所述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7)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屏蔽框(19),所述屏蔽框(19)一侧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底板(2)一端设置有缺口(20),所述缺口(20)内部设置有定位轴(21),所述屏蔽框(19)底部设置有动板(22)且所述动板(22)一端延伸至缺口(20)内部,所述定位轴(21)贯穿动板(22)并延伸至动板(22)两侧并通过轴承与底板(2)连接,所述动板(22)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框(19)内部,所述L型板(6)上对应铁芯(8)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L型板(6)上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23),所述屏蔽框(19)顶端内壁开设有弧形槽(24),所述弧形槽(24)内部活动设置有电阻板(25),所述动板(22)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固定块(26)与电阻板(2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组件设置在屏蔽框(19)内部,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所述常闭触头(27)和常开触头(28)分别靠近弧形槽(24)的两端设置并与屏蔽框(19)固定连接,所述动板(22)上靠近限位筒(23)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状槽,所述动板(22)另一端面上与环状槽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槽(29)且所述通槽(29)与环状槽相通,所述限位筒(23)内部设置有限位柱(30),所述限位柱(30)一端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30)另一端沿着环状槽和通槽(29)贯穿动板(22)并延伸至动板(22)一侧与屏蔽框(1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23)内部套设有弹簧(31),所述弹簧(31)套设在限位柱(30)上,所述弹簧(31)一端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1)另一端延伸至环状槽内部与动板(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触头(28)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32),所述第一导线(32)依次贯穿屏蔽框(19)和底座(3)并延伸至底座(3)一侧形成常开接线端头(34),所述常闭触头(27)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33),所述第二导线(33)依次贯穿屏蔽框(19)和底座(3)并延伸至底座(3)一侧形成常闭接线端头(35),所述第一导线(32)和第二导线(33)一端分别延伸至弧形槽(24)内部,所述第一导线(32)与常闭触头(27)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线(33)与常开触头(28)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与电阻板(25)的宽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对应支撑部(5)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6),所述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合部(37),所述底座(3)上对应卡合部(37)的位置处开设有一次封胶腔体(38),所述卡合部(37)嵌设入一次封胶腔体(38)内部,所述底座(3)上一次封胶腔体(38)内部外侧开设有二次封胶腔体(39),所述二次封胶腔体(39)沿一次封胶腔体(38)边缘处环绕设置并与一次封胶腔体(38)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所述固定板(40)上开设有卡合通孔(41),所述底座(3)上对应固定板(4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固定板(40)相匹配的卡合槽(42),所述卡合槽(42)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合凸部(43),所述卡合凸部(43)与卡合通孔(41)相匹配,所述壳体(1)通过固定板(40)和卡合凸部(43)与底座(3)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板(22)靠近固定块(26)的一侧为金属部(44),所述金属部(44)用于与电磁铁机构所产生的电磁作用力相互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封装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框(19)一侧开口处与L型板(6)固定连接,所述屏蔽框(1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5),所述支撑杆(45)两端分别与底板(2)和屏蔽框(19)固定连接。
CN202111113250.2A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Active CN113871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3250.2A CN113871254B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3250.2A CN113871254B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254A CN113871254A (zh) 2021-12-31
CN113871254B true CN113871254B (zh) 2022-12-20

Family

ID=7899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3250.2A Active CN113871254B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25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14896A1 (de) * 1966-12-08 1970-05-27 Thermosen Inc Elektrisches Reed-Relais
US5027094A (en) * 1988-03-09 1991-06-25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5984815U (zh) * 2016-08-30 2017-02-22 浙江中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式电磁继电器
CN207993773U (zh) * 2018-02-02 2018-10-1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的密封结构
CN112509873A (zh) * 2020-12-14 2021-03-16 东莞市永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阻抗高可靠性的继电器
CN112786365A (zh) * 2021-02-07 2021-05-11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
CN113078031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磁保持继电器及其电压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8416B2 (ja) * 2018-05-23 2023-07-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CN110660617B (zh) * 2019-08-30 2021-10-22 厦门宏发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直动式的汽车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14896A1 (de) * 1966-12-08 1970-05-27 Thermosen Inc Elektrisches Reed-Relais
US5027094A (en) * 1988-03-09 1991-06-25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5984815U (zh) * 2016-08-30 2017-02-22 浙江中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式电磁继电器
CN207993773U (zh) * 2018-02-02 2018-10-1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的密封结构
CN112509873A (zh) * 2020-12-14 2021-03-16 东莞市永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阻抗高可靠性的继电器
CN112786365A (zh) * 2021-02-07 2021-05-11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插接隔离式电磁继电器
CN113078031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磁保持继电器及其电压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254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1254B (zh) 一种封装型继电器
CN201584379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113328423B (zh) 一种高压电力的浪涌保护器
US4833435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3434091U (zh) 双线圈节能型电磁电源开关
CN209765233U (zh) 一种可变光圈用叶片驱动装置及可变光圈
CN213716826U (zh) 一种带刹车功能的电磁开关
CN206819891U (zh) 一种模块化的开关单元
CN209471889U (zh) 一种小体积温控器
CN208028455U (zh) 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自适应智能电力通道箱
CN207753599U (zh) 磁发电装置及采用该磁发电装置的无线控制装置
CN212323236U (zh) 一种感应电磁式外骨骼接地装置
CN204809156U (zh) 一种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18267521U (zh) 一种闭环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
CN210129464U (zh) 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8208055U (zh) 一种低能耗电磁阀
CN215815724U (zh) 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CN219124495U (zh) 一种室外防雨型移动网络通讯基站用电源箱
CN213212054U (zh) 一种节能无极性直流接触器
CN220086675U (zh) 一种弱电智能化设备控制箱
CN214541981U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面板
CN211110293U (zh) 一种软铜线并丝机断线刹车装置
CN218568738U (zh) 接触式开关组件以及开关电器
CN219041184U (zh) 一种用于控制开关转换器的配电控制设备
CN210329320U (zh) 一种烟叶烤房冷风门精确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