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9375A - 一种三段尾翼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段尾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9375A
CN113859375A CN202111326464.8A CN202111326464A CN113859375A CN 113859375 A CN113859375 A CN 113859375A CN 202111326464 A CN202111326464 A CN 202111326464A CN 113859375 A CN113859375 A CN 113859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wing
tail
lifting
fix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64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y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y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y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y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264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9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9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9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段尾翼,包括两侧的第一尾翼、中间的第二尾翼、伸展机构和升降机构,伸展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摆杆组件,第二尾翼固定在驱动组件上方,第一尾翼固定在摆杆组件上;驱动组件带动两侧摆杆组件,带动第一尾翼向两侧展开或向中间合拢,第一尾翼展开时,第一尾翼与第二尾翼相接,第一尾翼合拢时,第二尾翼位于第一尾翼下方;驱动组件还包括蜗轮蜗杆组件,可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整体倾斜;伸展机构与升降机构通过升降块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移动。三段尾翼可实现随速升降,自动调节角度,三段式打开,进一步增大尾翼面积,减少风力对高速行驶的汽车的影响,起到更好的平衡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三段尾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段尾翼。
背景技术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围绕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的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其中纵向为空气阻力。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产生较大的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有效控制汽车上浮,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能。
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尾翼使空气阻力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尽量抵消升力,有效控制气流下压力,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增加汽车的高速行驶稳定性;由于尾翼能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因此高速汽车加装尾翼对于节省燃油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使汽车的外形更加美观,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现有的汽车尾翼大多是固定式的,无法针对汽车的不同速度进行改变,且为了配合汽车的整体美观性,尾翼一般都比较小巧,对于汽车行驶产生的助力较小,汽车高速行驶时稳定性不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段尾翼,两侧尾翼可上下升降、左右展开,增大尾翼作用面积,且可调节尾翼角度,进一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段尾翼,包括左右两侧的第一尾翼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尾翼,第一尾翼下方还设有带动第一尾翼开合的伸展机构,以及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伸展机构包括固定座、驱动组件和摆杆组件,驱动组件和摆杆组件设置在固定座内,驱动组件位于第二尾翼下方,摆杆组件位于驱动组件两侧,第一尾翼固定在摆杆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展电机、传动轴、固定轴和蜗轮蜗杆组件,伸展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侧摆杆组件,第一尾翼可向两侧展开或向中间合拢,第一尾翼展开时,第一尾翼与第二尾翼相接成一整体;第一尾翼合拢时,第二尾翼位于第一尾翼下方;所述固定轴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轴端部固定在升降块上,升降块穿过固定座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和与之配套的蜗轮,蜗杆与传动轴联动,蜗轮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蜗轮蜗杆组件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整体倾斜。
本发明的尾翼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两侧的第一尾翼以及中间的第二尾翼,初始状态时,第一尾翼位于低位,两侧相对靠拢,位于汽车车尾处,而第二尾翼位于第一尾翼下方;当车速达到一定值时,丝杠电机开始工作,升降支架摆动,升降座向上移动,升降块带动固定座整体上移;同时,伸展电机开始工作,伸展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两端带动摆杆组件,摆杆组件带动第一尾翼展开,因为第一尾翼的展开是绕转轴转动,因此展开后的第一尾翼与中间的第二尾翼正好相接,形成一完整的三段尾翼,增大尾翼的面积;传动轴和蜗杆通过斜齿轮进行90度转向传动,可以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配合,本来应该带动蜗轮转动,但是蜗轮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而固定轴又固定安装在升降块上,所以蜗轮无法转动的情况下,蜗杆沿着蜗轮的轮廓移动,蜗杆发生倾斜,从而带动固定座整体倾斜,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的后方都向上翘起,提高阻力作用。传动轴同步带动第一尾翼展开,以及第一尾翼、第二尾翼的倾斜,保证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内被两隔板分割成3个区域,中间区域设有驱动组件,两侧区域各设有一摆杆组件,第二尾翼固定在两隔板上方,固定轴与传动轴互相平行,固定轴两端转动安装在隔板上,并伸出隔板与升降块固定连接;蜗杆与传动轴互相垂直且通过斜齿轮传动,蜗杆与蜗轮配合工作,带动固定座绕固定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伸展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均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摆杆组件还包括底杆、转轴、摆杆和安装板,底杆安装在固定座上,转轴两端转动安装在两根底杆上,转轴与传动轴互相垂直,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与传动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摆杆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一尾翼固定在安装板上。传动轴与转轴通过锥形齿轮传动,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而转轴可以带动摆杆转动,摆杆上方带动第一尾翼向外摆动打开。
优选地,所述摆杆分为一组主动摆杆和一组从动摆杆,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互相平行,主动摆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从动摆杆一端转动安装在底杆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每组主动摆杆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两端,为了使得第一尾翼更加稳定的展开,额外设置一组从动摆杆,从动摆杆仅起到辅助第一尾翼摆动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整体为盒装结构,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侧板固定在底板边缘,驱动组件、摆杆组件均位于侧板内;固定座的两个隔板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与隔板组成一封闭区域,驱动组件位于该封闭区域内,第二尾翼固定在盖板上方。所有的传动部件设置在一个盒体内,安全性更高,且灰尘杂质不易进入,保证各组件的传动效率。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升降座、丝杠电机和升降支架,升降座与固定座通过升降块连接,底座和升降座之间通过升降支架相连,丝杠电机带动升降支架摆动,调节底座和升降座之间的距离,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升降座和底座一端各设有一水平设置的导轨,导轨内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块,其中一滑块安装在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上,升降座和底座另一端设有安装块,升降座两侧各设有一组升降支架,每组升降支架均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滑块和安装块上,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座上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带动升降支架绕安装块摆动,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升降。
优选地,所述升降座一端设有第一导轨,内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在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上,可沿导轨移动,升降座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块;所述底座一端设有第二导轨,内置第二滑块,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支架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滑块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块上,第二支架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销轴安装成X型结构。
因为尾翼安装在车尾的槽内,没有多余的空间供尾翼展开,所以尾翼需要先上移,脱离车尾空间的限制。丝杠电机水平放置,为伸缩式电机,电机轴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导轨水平移动,当第一滑块朝向丝杠电机所在方向移动时,固定在第一滑块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架顺势被带动,使得第一支架绕第二安装块转动,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支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支架,使得第二支架绕第一安装块转动,一起将升降座顶起来,升降座通过升降块、固定轴带动固定座整体上升,第一尾翼开始展开。当第一尾翼合拢后,丝杠电机推动第一滑块复位,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带动升降座下降,回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升降座外侧设有一圈挡板,挡板向下延伸至底座外侧,丝杠电机、导轨、升降支架均位于挡板内。同样在升降机构外侧设置挡板,将升降机构的各种传动机构设置在内部,既安全又美观。
本发明的三段尾翼可通过汽车控制系统控制,可在汽车控制面板或者是与汽车操作系统相连的手机app上预设尾翼展开的G值条件以及速度条件,汽车内置的陀螺仪可以感应加速与转弯的实际G值,汽车控制系统比较实际G值和预设G值,若实际G值大于预设G值,打开尾翼(尾翼上升、展开并倾斜),若实际G值小于预设G值,则关闭尾翼;同时若汽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则同样打开尾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三段尾翼可实现随速升降,自动调节角度,三段式打开,进一步增大尾翼面积,减少风力对高速行驶的汽车的影响;内置陀螺仪感应加速与转弯的G值从而打开或者关闭尾翼,来实现空气动力与下压力的最大作用,为高速行驶时的车辆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尤其对于大功率的车来说在高速过弯或复杂路段时,三段尾翼起到更好的平衡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尾翼未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尾翼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伸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升降机构初始状态图;
图7为升降机构工作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第一尾翼1、第二尾翼2;
伸展机构3;
固定座31、底板311、隔板312;
伸展电机321、传动轴322、固定轴323、主动齿轮324、从动齿轮325、第一锥形齿轮326、蜗杆327、蜗轮328、第一斜齿轮329、第二斜齿轮330;
摆杆组件33、底杆331、转轴332、安装板333、第二锥形齿轮334、主动摆杆335、从动摆杆336;
升降块34;
升降机构4;
底座41、第二导轨411、第二滑块412、第二安装块413;
升降座42、第一导轨421、第一滑块422、第一安装块423;
丝杠电机43;
升降支架44、第一支架441、第二支架442;
车尾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尾翼为三段式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第一尾翼1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尾翼2,安装在汽车车尾5处,第一尾翼呈合拢状,与车尾5的容置槽贴合;尾翼下方还设有伸展机构3和升降机构4,使得第一尾翼、第二尾翼可以整体上升,脱离容置槽的限制,第一尾翼向两侧展开,同时第一尾翼、第二尾翼倾斜上翘,完成尾翼打开的全过程。
伸展机构3包括一固定座31,整体为盒装结构,包括底板311和多个侧板,侧板固定在底板边缘,固定座内部被两隔板312分割成3个区域,两隔板之间的中间区域放置驱动组件,两个隔板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与隔板组成一封闭区域,驱动组件位于该封闭区域内,第二尾翼2固定在盖板上方。两隔板外侧的区域各放置一摆杆组件33,第一尾翼1固定在摆杆组件33上。初始状态下,两侧的第一尾翼相互靠近,呈合拢状,第二尾翼位于两个第一尾翼下方;第一尾翼展开时,第一尾翼向外侧摆动打开,将下方的第二尾翼露出来,且第二尾翼两侧与第一尾翼相接,形成完整的三段式尾翼,大大增大了尾翼的工作面积。
驱动组件包括伸展电机321、传动轴322、固定轴323和蜗轮蜗杆组件,伸展电机32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324,传动轴322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325,通过齿轮间的传动来带动传动轴,而传动轴322两端均设有第一锥形齿轮326;摆杆组件33还包括两根底杆331、转轴332、摆杆和安装板333,底杆互相平行,且安装在固定座的底板上,转轴332两端转动安装在两根底杆331上,转轴332与传动轴322互相垂直,转轴332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334,与传动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326啮合;摆杆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33上,第一尾翼1固定在安装板333上。传动轴与转轴通过锥形齿轮传动,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而转轴可以带动摆杆转动,摆杆上方带动第一尾翼向外摆动打开。
所述摆杆分为一组主动摆杆335和一组从动摆杆336,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互相平行,主动摆杆335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332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33上,从动摆杆336一端转动安装在底杆331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33上。每组主动摆杆具有两个,分别位于转轴两端,为了使得第一尾翼更加稳定的展开,额外设置一组从动摆杆,从动摆杆仅起到辅助第一尾翼摆动的作用。
所述固定轴323与传动轴322互相平行,固定轴两端转动安装在隔板312上,固定轴端部伸出隔板外;固定座31与升降机构4之间通过升降块34连接,固定座的底板311上设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两个隔板外侧,升降块34一端固定在升降机构4的升降座42上,另一端穿过固定座31的开口,固定在固定轴323的端部,固定轴与升降块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两者牢牢固定在一起。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327和与之配套的蜗轮328,蜗杆327转动安装在固定座31上,与传动轴互相垂直,传动轴322上安装有第一斜齿轮329,蜗杆327上安装有第二斜齿轮330,两者通过斜齿轮实现90度转向传动,蜗轮328固定安装在固定轴323上;蜗杆与蜗轮配合工作,本来应该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但是蜗轮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而固定轴又固定安装在升降块上,所以蜗轮无法转动的情况下,蜗杆沿着蜗轮的轮廓移动,蜗杆整体发生倾斜,从而带动固定座整体倾斜,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的后方都向上翘起,提高阻力作用。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底座41、升降座42、丝杠电机43和升降支架44,升降座44与固定座31通过升降块34连接,所述升降座42一端设有第一导轨421,内置第一滑块422,第一滑块两侧设有滚轮,滚轮放置在第一导轨上,升降座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块423;所述底座41一端设有第二导轨411,内置第二滑块412,第二滑块两侧同样设有滚轮,滚轮放置在第二导轨上,底座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块413;丝杠电机43水平放置,为伸缩式电机,第一滑块422固定在丝杠电机43的电机轴上,丝杠电机可带动第一滑块水平移动;升降座两侧各设有一组升降支架44,每组升降支架44均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架441和第二支架442,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成X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441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滑块422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块413上,第二支架442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滑块412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423上。所述升降座外侧设有一圈挡板,挡板向下延伸至底座外侧,丝杠电机、导轨、升降支架均位于挡板内,既安全又美观。
丝杠电机43水平放置,为伸缩式电机,电机轴带动第一滑块422沿第一导轨水平移动,当第一滑块朝向丝杠电机所在方向移动时,固定在第一滑块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架441顺势被带动,使得第一支架441绕第二安装块413转动,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支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支架,使得第二支架绕第一安装块423转动,一起将升降座顶起来,升降座42通过升降块34、固定轴323带动固定座31整体上升,第一尾翼开始展开。当第一尾翼合拢后,丝杠电机推动第一滑块复位,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带动升降座下降,回到初始位置。
尾翼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两侧的第一尾翼1以及中间的第二尾翼2,非工作状态时,第一尾翼1位于低位,两侧相对靠拢,位于汽车车尾5的尾翼容置槽内,而第二尾翼2位于第一尾翼1下方;当车速或加速度G值达到一定值,需要展开尾翼时,升降机构4开始工作,丝杠电机的电机轴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导轨水平移动,当第一滑块朝向丝杠电机所在方向移动时,固定在第一滑块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架顺势被带动,使得第一支架绕第一安装块转动,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支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支架,使得第二支架绕第二安装块转动,一起将升降座顶起来,升降座通过升降块、固定轴带动固定座整体上升;
同时,伸展机构3开始工作,伸展电机321通过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传动轴322转动,传动轴通过两端的第一锥形齿轮带动两侧摆杆组件内的转轴332转动,转轴带动主动摆杆335向两侧摆动,从而通过安装板带动两侧的第一尾翼1向外展开,因为第一尾翼的展开是绕转轴转动,因此展开后的第一尾翼1与中间的第二尾翼2正好相接,形成一完整的三段尾翼,增大尾翼的面积;
传动轴322还可以通过互相配合的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可以带动蜗杆327转动,蜗杆与蜗轮328配合,本来应该带动蜗轮转动,但是蜗轮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而固定轴又固定安装在升降块上,所以在蜗轮无法转动的情况下,蜗杆沿着蜗轮的轮廓移动,蜗杆发生倾斜,从而带动固定座整体相对固定轴转动,第一尾翼1和第二尾翼2的后方都向上翘起,提高阻力作用。传动轴同步带动第一尾翼展开,以及第一尾翼、第二尾翼的倾斜,保证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三段尾翼可通过汽车控制系统控制,可在汽车控制面板或者是与汽车操作系统相连的手机app上预设尾翼展开的G值条件以及速度条件,速度可在0-120km/h内切换,汽车内置的陀螺仪可以感应加速与转弯的实际G值,汽车控制系统比较实际G值和预设G值,若实际G值大于预设G值,打开尾翼(尾翼上升、展开并倾斜),若实际G值小于预设G值,则关闭尾翼;同时若汽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则同样打开尾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侧的第一尾翼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尾翼,第一尾翼下方还设有带动第一尾翼开合的伸展机构,以及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伸展机构包括固定座、驱动组件和摆杆组件,驱动组件和摆杆组件设置在固定座内,驱动组件位于第二尾翼下方,摆杆组件位于驱动组件两侧,第一尾翼固定在摆杆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展电机、传动轴、固定轴和蜗轮蜗杆组件,伸展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侧摆杆组件,第一尾翼可向两侧展开或向中间合拢,第一尾翼展开时,第一尾翼与第二尾翼相接成一整体;第一尾翼合拢时,第二尾翼位于第一尾翼下方;所述固定轴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轴端部固定在升降块上,升降块穿过固定座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和与之配套的蜗轮,蜗杆与传动轴联动,蜗轮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蜗轮蜗杆组件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整体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内被两隔板分割成3个区域,中间区域设有驱动组件,两侧区域各设有一摆杆组件,第二尾翼固定在两隔板上方,固定轴与传动轴互相平行,固定轴两端转动安装在隔板上,并伸出隔板与升降块固定连接;蜗杆与传动轴互相垂直且通过斜齿轮传动,蜗杆与蜗轮配合工作,带动固定座绕固定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均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摆杆组件还包括底杆、转轴、摆杆和安装板,底杆安装在固定座上,转轴两端转动安装在两根底杆上,转轴与传动轴互相垂直,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与传动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摆杆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一尾翼固定在安装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分为一组主动摆杆和一组从动摆杆,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互相平行,主动摆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从动摆杆一端转动安装在底杆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整体为盒装结构,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侧板固定在底板边缘,驱动组件、摆杆组件均位于侧板内;固定座的两个隔板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与隔板组成一封闭区域,驱动组件位于该封闭区域内,第二尾翼固定在盖板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升降座、丝杠电机和升降支架,升降座与固定座通过升降块连接,底座和升降座之间通过升降支架相连,丝杠电机带动升降支架摆动,调节底座和升降座之间的距离,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和底座一端各设有一水平设置的导轨,导轨内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块,其中一滑块安装在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上,升降座和底座另一端设有安装块,升降座两侧各设有一组升降支架,每组升降支架均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滑块和安装块上,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座上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带动升降支架绕安装块摆动,带动第一尾翼、第二尾翼上下升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一端设有第一导轨,内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在丝杠电机的电机轴上,可沿导轨移动,升降座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块;所述底座一端设有第二导轨,内置第二滑块,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支架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滑块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块上,第二支架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滑块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销轴安装成X型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段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外侧设有一圈挡板,挡板向下延伸至底座外侧,丝杠电机、导轨、升降支架均位于挡板内。
CN202111326464.8A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三段尾翼 Pending CN113859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6464.8A CN113859375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三段尾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6464.8A CN113859375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三段尾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9375A true CN113859375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8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6464.8A Pending CN113859375A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三段尾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93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7300U (zh) 一种汽车嵌入式同步升降多姿态智能尾翼
CN106467146B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控制系统
KR101218083B1 (ko) 접이식 사이드 스포일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륜의 접지하중 회복장치
KR102518234B1 (ko) 차량용 리어 범퍼의 가변 스포일러 장치
KR100964348B1 (ko) 3륜 전동스쿠터
CN216301271U (zh) 一种三段尾翼
KR102518233B1 (ko) 차량용 리어 범퍼의 가변 스포일러 장치
CN212738321U (zh) 一种自适应汽车尾翼
CN213007448U (zh) 一种调节抓地力和升力的飞行汽车
CN103600632B (zh) 飞行汽车
CN113859375A (zh) 一种三段尾翼
KR20080035760A (ko) 세 쌍의 로터를 가진 수직이착륙기
CN111923672B (zh) 一种飞行汽车
CN213007446U (zh)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CN214823697U (zh) 一种汽车电动升降折叠尾翼
CN115257336A (zh) 用于电池包升降的引流保护装置
CN202029678U (zh) 新型汽车顶通风窗
CN210235123U (zh) 一种可调节碳纤维车用尾翼结构
CN114228848B (zh) 一种可自由悬停的三段式汽车尾翼
CN213082837U (zh) 一种前翼折叠式飞行汽车
CN213007447U (zh) 一种车轮折叠式飞行汽车
CN220843037U (zh) 一种调查无人机尾翼结构
CN108749913B (zh) 一种太阳能行走车
CN214564571U (zh) 用于电池包升降的引流保护装置
CN220315149U (zh) 一种汽车尾翼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