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726A -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3726A
CN113853726A CN202080035659.4A CN202080035659A CN113853726A CN 113853726 A CN113853726 A CN 113853726A CN 202080035659 A CN202080035659 A CN 202080035659A CN 113853726 A CN113853726 A CN 113853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extending
raised
wall por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56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3726B (zh
Inventor
仁平瑞贵
和田直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53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3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the motor of fluid or electric gearing being disposed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61Arrangements of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e.g. i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0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逆变器单元的一形态,是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的逆变器单元,具备:逆变器;以及逆变器壳体,其将逆变器收容于内部。逆变器壳体具有:朝规定方向的一侧开口的逆变器壳体主体;以及将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板状的罩。罩具有沿规定方向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为中空且沿规定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

Description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本申请基于2019年5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091323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已知逆变器壳体固定于外壳的电动机驱动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逆变器壳体和外壳通过紧固销来固定的电动机驱动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3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的逆变器壳体有时设置有板状的罩。该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在设置于电动机驱动单元的电动机、减速装置及差动装置中产生的振动传递至逆变器壳体,罩容易发生膜振动。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对逆变器壳体的罩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的结构的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逆变器单元的一形态,是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的逆变器单元,具备:逆变器;以及逆变器壳体,所述逆变器壳体将所述逆变器收容于内部。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朝规定方向的一侧开口的逆变器壳体主体;以及将所述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板状的罩。所述罩具有沿所述规定方向隆起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为中空且沿所述规定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
本发明的电动机单元的一形态,是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电动机;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连接至所述电动机;差动装置,所述差动装置经由所述减速装置连接至所述电动机;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将所述电动机收容于内部的电动机收容部及将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差动装置收容于内部的齿轮收容部;以及上述的逆变器单元,所述逆变器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在逆变器单元和电动机单元中,能对逆变器壳体的罩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单元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是图3中的Ⅳ-Ⅳ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罩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罩的剖视图,是图3中的Ⅵ-Ⅵ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罩的剖视图,是图4中的Ⅶ-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以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来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其为装设电动机单元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为车辆的前侧,-X侧为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其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为车辆的左侧,-Y侧为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为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X为车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Y侧为车辆的右侧,-Y侧为车辆的左侧。
各图适当所示的电动机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将与电动机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电动机轴线J1的绕轴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相当于规定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一侧,下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即轴向相当于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相当于第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相当于第二方向的一侧。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装设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并用作其动力源。如图1所示,电动机单元1具备外壳6、逆变器单元100、电动机2以及传递装置3。传递装置3包括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即,电动机单元1具备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
外壳6具有电动机收容部81、齿轮收容部82以及分隔壁61c。即,电动机单元1具有电动机收容部81、齿轮收容部82以及分隔壁61c。电动机收容部81是将后述的转子20及定子30收容在内部的部分。齿轮收容部82是将传递装置3收容在内部的部分。齿轮收容部82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左侧(+Y侧)。电动机收容部81的底部81a位于比齿轮收容部82的底部82a靠上侧处。分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开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在分隔壁61c上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将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与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相连。
在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及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收容有油O。在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的下部区域设置有供油O积存的油积存部P。油积存部P的油O通过后述的油路90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积存于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并返回至油积存部P。
另外,本说明书中,“油收容于某部分的内部”是指,只要是在电动机驱动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而在电动机停止时,油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被收容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是指,只要在电动机2驱动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O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即可,而在电动机2停止时,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可以全部穿过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另外,通过后述油路90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部的油O的一部分也可以在电动机2停止的状态下留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
油O在后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用于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而且,油O用于电动机2的冷却。作为油O,为了发挥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较低的自动变速箱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齿轮收容部82的底部82a位于比电动机收容部81的底部81a靠下侧处。因此,从齿轮收容部82内被送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油O容易经由分隔壁开口68流向齿轮收容部82内。如图2所示,齿轮收容部82沿前后方向延伸。齿轮收容部82的前侧(+X侧)的端部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左侧(+Y侧)的端部相连。齿轮收容部82的后侧(-X侧)的端部与电动机收容部81相比向后侧突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2是内转子型电动机。电动机2具有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26、27。转子20能够以沿正交于铅垂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转子20的扭矩被传递至传递装置3。转子20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4。尽管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芯部和固定于转子芯部的转子磁体。
轴21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21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轴21设置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并将中空部22与轴21的外部相连。
轴21跨越外壳6的电动机收容部81和齿轮收容部82延伸。轴21的左侧(+Y侧)的端部向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突出。在轴21的左侧端部固定有传递装置3的后述第一齿轮41。轴21以能够旋转的形式被轴承26、27支承。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相向。更详细地,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芯部32和线圈组件33。定子芯部32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周面。尽管省略图示,但定子芯部3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芯背部;以及从芯背部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
线圈组件33具有沿着周向安装于定子芯部32的多个线圈31。多个线圈31经由未图示的绝缘件分别安装于定子芯部32的各齿。多个线圈31沿着周向配置。更详细地,多个线圈31沿着周向在整周上等间隔地配置。尽管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1进行星形接线而构成多相的交流电路。多个线圈31例如构成三相的交流电路。
线圈组件33具有从定子芯部32沿轴向突出的线圈边端33a、33b。线圈边端33a是从定子芯部32向右侧(-Y侧)突出的部分。线圈边端33b是从定子芯部32向左侧(+Y侧)突出的部分。线圈边端33a由线圈组件33所包括的各线圈31中的与定子芯部32相比向右侧突出的部分构成。线圈边端33b由线圈组件33所包括的各线圈31中的与定子芯部32相比向左侧突出的部分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边端33a、33b呈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
轴承26、27将转子20以能够旋转的形式支承。轴承26、27例如是滚珠轴承。轴承26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芯部32更靠右侧(-Y侧)处的部分以能够旋转的形式支承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6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更靠右侧处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6被保持于电动机收容部81中的将转子20和定子30的右侧覆盖的壁部。
轴承27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芯部32更靠左侧(+Y侧)处的部分以能够旋转的形式支承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7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更靠左侧处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7被保持于分隔壁61c。
传递装置3收容于外壳6的齿轮收容部82。传递装置3与电动机2连接。更详细而言,传递装置3与轴21的左侧(+Y侧)的端部连接。传递装置3具有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至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与电动机2连接。减速装置4使电动机2的旋转速度减小,使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根据减速比增大。减速装置4将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差动装置5。减速装置4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
第一齿轮41固定于轴21的左侧(+Y侧)的端部处的外周面。第一齿轮41与轴21一起以电动机轴线J1为中心旋转。中间轴45沿着与电动机轴线J1平行的中间轴线J2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固定于中间轴45的外周面。第二齿轮42与第三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连接。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三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后述齿圈51啮合。
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依次经由轴21、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中间轴45和第三齿轮43传递至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能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心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式减速器。
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电动机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差动装置5在车辆转弯时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并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扭矩。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未图示的齿轮外壳、未图示的一对小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轴以及未图示的一对侧齿轮。齿圈51以与电动机轴线J1平行的差动轴线J3为中心旋转。从电动机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至齿圈51。
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齿轮收容部82内的比油积存部P的油面Sg靠下侧处。由此,齿圈51的下侧的端部浸渍于齿轮收容部82内的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油积存部P的油面Sg位于比差动轴线J3和车轴55靠下侧处。
电动机单元1设置有供油O在外壳6的内部循环的油路90。油路90是将油O从油积存部P供给至电动机2并再次引导至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油路90设置成跨越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容部82的内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指油的路径。因此,“油路”的概念不仅包括形成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流路”,还包括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和供油滴落的路径。供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包括贮存油的储存部等。
油路90具有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分别在外壳6的内部使油O循环。第一油路91具有扬起路径91a、轴供给路径91b、轴内路径91c以及转子内路径91d。此外,在第一油路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一储存部93。第一储存部93设置于齿轮收容部82内。
扬起路径91a是利用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将油O从油积存部P扬起并利用第一储存部93接收油O的路径。第一储存部93向上侧开口。第一储存部93接收齿圈51扬起的油O。而且,在刚驱动电动机2之后等油积存部P的液面S较高等情况下,第一储存部93除了接收被齿圈51扬起的油O以外,还接收被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扬起的油O。
轴供给路径91b将油O从第一储存部93引导至轴21的中空部22。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在轴21的中空部22内通过的路径。转子内路径91d是从轴21的连通孔23经过转子主体24的内部并飞散至定子30的路径。
在轴内路径91c中,伴随转子20的旋转而对转子20内部的油O赋予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往径向外侧连续地飞散。而且,伴随油O的飞散,转子20内部的路径变为负压,积存于第一储存部93的油O被吸引至转子20的内部,使油O充满转子20内部的路径。
到达定子30的油O从定子30夺取热量。将定子30冷却后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如以上那样,第一油路91将油O供给至转子20和定子30。
在第二油路92中,油O从油积存部P被提升至定子30的上侧而被供给至定子3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单元1具备作为从上侧向定子30供给油O的油路的第二油路92。在第二油路92中设置有油泵96、冷却器97以及第二储存部10。第二油路92具有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以及第三流路92c。
第一流路92a、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设置于外壳6的壁部。第一流路92a将油积存部P与油泵96相连。第二流路92b将油泵96与冷却器97相连。第三流路92c从冷却器97向上侧延伸。第三流路92c设置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壁部。第三流路92c在定子30的上侧向电动机收容部81的内部开口。
油泵96是通过电气驱动的电动泵。油泵96将油O从油积存部P经由第一流路92a往上吸,并经由第二流路92b、冷却器97、第三流路92c和第二储存部10将油O供给至电动机2。
冷却器97对经过第二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冷却器97连接有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第二流路92b和第三流路92c经由冷却器97的内部流路相连。冷却器97连接有冷却水用配管97j,该冷却水用配管97j供被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经过冷却器97内部的油O与经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外,冷却水用配管97j的路径中设置有逆变器单元100。经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对逆变器单元100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储存部10呈向上侧开口的槽状。第二储存部10贮存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储存部10贮存经由第三流路92c供给至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油O。第二储存部10具有将油O从上侧供给至线圈边端33a、33b的供给口。由此,能够将贮存于第二储存部10的油O供给至定子30。
从第二储存部10供给至定子30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在电动机收容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移动至齿轮收容部82。如以上那样,第二油路92将油O供给至定子30。
如图2和图3所示,逆变器单元100安装于外壳6。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100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利用螺钉安装于电动机收容部81。逆变器单元100是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如图2所示,逆变器单元100的左侧(+Y侧)的端部位于齿轮收容部82中的与电动机收容部81相比向后侧突出的部分的上侧。如图4所示,逆变器单元100具备逆变器壳体110、逆变器160、电路基板170、变压器171以及多个电容器172。
逆变器壳体110将逆变器160、电路基板170、变压器171及多个电容器172收容于内部。如图2及图3所示,逆变器壳体110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逆变器壳体110例如通过螺钉安装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逆变器壳体110具有逆变器壳体主体120、逆变器罩130和配线部罩140。
逆变器壳体主体120呈朝上侧开口的箱状。逆变器壳体主体120将逆变器160、电路基板170、变压器171及多个电容器172收容于内部。逆变器壳体主体120具有逆变器收容部121、配线收容部122、间隔壁部123以及固定部124、125。即,逆变器壳体110具有逆变器收容部121、配线收容部122、间隔壁部123以及固定部124、125。
逆变器收容部121向上侧开口,是在内部收容逆变器160的部分。逆变器收容部121位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配线收容部122向上侧开口,是在内部收容未图示的配线部的部分。配线收容部122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左侧(+Y侧)相连。配线收容部122位于齿轮收容部82中的与电动机收容部81相比向后侧突出的部分的上侧。收容于配线收容部122内部的未图示的配线部包括与逆变器160电连接的母线。
间隔壁部123将逆变器收容部121的内部和配线收容部122的内部在轴向上隔开。虽省略图示,但间隔壁部123上设置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上述未图示的母线经由设置于间隔壁部123的贯通孔从逆变器160延伸至配线收容部122的内部。
固定部124、125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上侧端部向前侧(+X侧)突出。固定部124、125设置于逆变器壳体110的前侧的端部。固定部124、125是与电动机收容部81固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24、125通过螺钉与电动机收容部81固定。如图3所示,固定部124例如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三个。将固定部124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螺钉沿铅垂方向延伸。固定部125在轴向上隔着三个固定部124设置有一对。将固定部125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螺钉沿相对于铅垂方向往前后方向斜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将固定部125固定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螺钉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位于前侧。
逆变器罩130是将逆变器收容部121的开口封闭的板状构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罩130相当于将逆变器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封闭的罩。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罩130是对板构件施以冲压加工而制作的冲压加工品。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罩130利用多个螺钉126固定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上侧的缘部。如图3至图5所示,逆变器罩130具有逆变器罩主体131和多个爪部133。
逆变器罩主体131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多个爪部133从逆变器罩主体131的后侧(-X侧)的缘部向下侧突出。逆变器罩主体131具有平板状的平板部132和相对于平板部132向上侧隆起的隆起部150。即,逆变器罩130具有平板部132和沿铅垂方向隆起的隆起部150。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铅垂方向观察时隆起部150为逆变器罩主体131的中央部。隆起部150的全周由平板部132包围。平板部132的外周缘部利用多个螺钉126固定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上侧的缘部。
隆起部150例如以包括以下部分的形式配置:在逆变器罩主体131整体呈平板状的情况下成为膜振动的波腹的部分。如图4和图5所示,隆起部150呈中空且朝铅垂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50呈向下侧开口的中空,且为向上侧凸出的弯曲形状。例如,利用冲压加工使板状的逆变器罩主体131的一部分向上侧塑性变形而制作隆起部150。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中空的隆起部150,在逆变器罩130的下侧的面上设置有向上侧凹陷的凹部134。
通过设置如此向铅垂方向隆起的隆起部150,能够在隆起部150中使逆变器罩130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弯曲刚性变大。由此,即便在从电动机2等向逆变器罩130传递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尤其,能够理想地抑制逆变器罩130所产生的膜振动中的一次膜振动。而且,隆起部150呈中空且朝铅垂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因此隆起部150的形状为拱形状及穹顶形状,或者为与拱形状及穹顶形状接近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增大隆起部150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隆起部150向上侧隆起。因此,能够增大逆变器壳体110内的容积,容易在逆变器壳体110内收容各电子零件。而且,能抑制在逆变器罩130的上侧的面上设置凹陷部,能够抑制水等液体、尘埃等异物积存于逆变器罩130的上侧的面。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罩130为冲压加工品。因此,能通过冲压加工容易地制作隆起部150。而且,与压铸等相比易于减小逆变器罩130的质量,易于减小逆变器单元100整体的质量。而且,能够降低逆变器罩130的制造成本。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侧观察时隆起部150呈由沿轴向延伸的一根纵棒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纵棒交叉的两根横棒构成的大致双十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50具有顶壁部150a和周壁部150b。顶壁部150a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如图4及图6所示,顶壁部150a弯曲成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顶壁部150a的曲率中心位于逆变器罩130的下侧。顶壁部150a的曲率半径大于后述的第一弯曲部150g的曲率半径及第二弯曲部150h的曲率半径。因此,能使顶壁部150a的曲率半径较大。由此,易于减小顶壁部150a的隆起高度,能够抑制隆起部150的隆起高度并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单元100在铅垂方向上大型化,并抑制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
如图3所示,顶壁部150a的顶点150j位于沿铅垂方向观察时的逆变器罩130的中央部。因此,易于将隆起部150中位于最上侧的部分、即隆起高度最大的部分配置于以下部分:在逆变器罩130发生膜振动时容易成为波腹的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点150j为隆起部150中位于最上侧的部分。从上侧观察时顶壁部150a呈上述的大致双十字状。
周壁部150b将顶壁部150a的外缘部与逆变器罩130中隆起部150的周缘部相连。逆变器罩130中隆起部150的周缘部为平板部132的一部分。周壁部150b以如下朝向倾斜:随着从逆变器罩130中隆起部150的周缘部朝上侧而位于隆起部150的内侧。即,隆起部150为从上侧观察到的外形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变小的形状。通过如此使周壁部150b以随着从下侧朝上侧而位于隆起部150内侧的朝向倾斜,能够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且能够更为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顶壁部150a和周壁部150b,构成整体上向上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隆起部150。
如图6所示,周壁部150b具有主体部150i、第一弯曲部150g及第二弯曲部150h。第一弯曲部150g是周壁部150b的下端部。第二弯曲部150h是周壁部150b的上端部。主体部150i将周壁部150b中的第一弯曲部150g和第二弯曲部150h相连。
在与周壁部150b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主体部150i以从下侧朝上侧位于隆起部150内侧的朝向倾斜并呈直线状延伸。主体部150i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例如大致为30°以上且40°以下。通过如此使周壁部150b的主体部150i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易于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第一弯曲部150g是周壁部150b中与隆起部150的周缘部、即平板部132相连的部分。第一弯曲部150g在与周壁部150b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呈圆弧状弯曲。第一弯曲部150g以向下侧斜内侧凸出的朝向呈圆弧状弯曲。第一弯曲部150g的曲率中心位于比逆变器罩130靠上侧处。
第二弯曲部150h为周壁部150b的上端部,是周壁部150b中的与顶壁部150a相连的部分。第二弯曲部150h在与周壁部150b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呈圆弧状弯曲。第二弯曲部150h以向上侧斜外侧凸出的朝向呈圆弧状弯曲。第二弯曲部150h的曲率中心位于比逆变器罩130靠下侧处。
通过如此使周壁部150b中的与平板部132及顶壁部150a连接的连接部分分别弯曲,易于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150g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弯曲部150h的曲率半径彼此相同。即,第一弯曲部150g中的面向逆变器壳体110外部的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弯曲部150h中的面向逆变器壳体110内部的内侧面的曲率半径彼此相同。因此,能够使由周壁部150b连接的平板部132及顶壁部150a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彼此大致相同。由此,能够使顶壁部150a的曲率半径较大,能够抑制隆起部150的隆起高度变大。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单元100在铅垂方向上大型化。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50具有:中央隆起部157;以及作为多个延伸隆起部的两个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和四个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中央隆起部157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位于逆变器罩130的中央部。中央隆起部157在从上侧观察时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中央隆起部157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中央顶壁部157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7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顶壁部157a构成顶壁部150a中央部分。中央顶壁部157a的从上侧观察到的中心为中央顶壁部157a的顶点150j。即,在隆起部150中位于最上侧的部分设置于中央隆起部157。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57b在中央顶壁部157a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如图6所示,侧壁部157b中与平板部132相连的部分为弯曲部157c,且为第一弯曲部150g的一部分。侧壁部157b中与中央顶壁部157a相连的部分为弯曲部157d,且为第二弯曲部150h的一部分。
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从中央隆起部157向外侧延伸。通过如此设置作为多个延伸隆起部的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能够设置从利用螺钉固定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逆变器罩130外周缘部朝向易成为膜振动波腹的逆变器罩130中央部延伸的肋。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对膜振动的弯曲刚性,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隆起部150中位于最上侧的部分设置于中央隆起部157。因此,易于从利用螺钉固定于逆变器收容部121的逆变器罩130外周缘部朝向易成为膜振动波腹的逆变器罩130中央部,使隆起部150的隆起高度变大。由此,易于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轴向延伸。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沿与铅垂方向及轴向双方正交的前后方向延伸。通过如此设置朝相互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隆起部,易于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而且,逆变器壳体110在前侧(+X侧)端部具有与电动机收容部81固定的固定部124、125。因此,逆变器壳体110安装于电动机收容部81的后侧(-X侧)。由此,对于逆变器壳体110,电动机2的振动从前侧沿前后方向传递。对此,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易于通过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对于经由电动机收容部81传递的电动机2的振动的弯曲刚性。由此,能够更理想地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第一延伸隆起部151从中央隆起部157向左侧(+Y侧)延伸。第一延伸隆起部154从中央隆起部157向右侧(-Y侧)延伸。第一延伸隆起部151及第一延伸隆起部154在沿轴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配置。第一延伸隆起部151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1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1b。第一延伸隆起部154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4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4b。
如图4所示,侧壁部151b中与平板部132相连的部分为弯曲部151c,且为第一弯曲部150g的一部分。侧壁部151b中与延伸顶壁部151a相连的部分为弯曲部151d,且为第二弯曲部150h的一部分。而且,与侧壁部151b相同地,侧壁部154b中与平板部132相连的部分也是第一弯曲部150g的一部分。与侧壁部150b相同地,侧壁部154b中与延伸顶壁部154a相连的部分也是第二弯曲部150h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从中央隆起部157向前侧(+X侧)延伸。第二延伸隆起部152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3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第二延伸隆起部152位于第二延伸隆起部153的左侧(+Y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从中央隆起部157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
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155、156从中央隆起部157向后侧(-X侧)延伸。第二延伸隆起部155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6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第二延伸隆起部155位于第二延伸隆起部156的左侧(+Y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155、156从中央隆起部157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隆起部152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5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配置。第二延伸隆起部153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6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配置。
通过如此配置六个延伸隆起部,在减少延伸隆起部的数量的同时,易于在从逆变器罩130外周缘部的任意位置到逆变器罩130中央部之间的部分使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较均匀地增大。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隆起部150且能够理想地抑制逆变器罩130的膜振动。
第二延伸隆起部152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2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2b。第二延伸隆起部153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3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3b。第二延伸隆起部155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5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5b。第二延伸隆起部156具有构成顶壁部150a的一部分的延伸顶壁部156a和构成周壁部150b的一部分的侧壁部156b。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部150a由中央顶壁部157a和延伸顶壁部151a、152a、153a、154a、155a、156a构成。延伸顶壁部151a、154a从中央顶壁部157a沿轴向延伸。延伸顶壁部152a、153a、155a、156a从中央顶壁部157a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51b、侧壁部152b、侧壁部157b中位于中央顶壁部157a的前侧(+X侧)的部分、侧壁部153b、侧壁部154b、侧壁部156b、侧壁部157b中位于中央顶壁部157a的后侧(-X侧)的部分、侧壁部155b以此顺序连接而构成周壁部150b。即,第二延伸隆起部152的侧壁部152b将中央隆起部157的侧壁部157b和第一延伸隆起部151的侧壁部151b相连。
如图7所示,在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剖面150k中,作为第二延伸隆起部152的侧壁部152b与第一延伸隆起部151的侧壁部151b的连接部分的第一连接部150e和作为第二延伸隆起部152的侧壁部152b与中央隆起部157的侧壁部157b的连接部分的第二连接部150f呈圆弧状弯曲。剖面150k为穿过周壁部150b的主体部150i的剖面。第一连接部150e的曲率半径比第二连接部150f的曲率半径大。因此,能使第一连接部150e的曲率半径较大,与第一连接部150e的曲率半径小的情况相比,易于使第一连接部150e朝向隆起部150的外侧突出。由此,能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能进一步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第一连接部150e和第二连接部150f呈圆弧状弯曲”是指,只要至少在如图7所示穿过周壁部150b的主体部150i且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剖面150k中第一连接部150e和第二连接部150f呈圆弧状弯曲即可。而且,本说明书中,“第一连接部150e的曲率半径比第二连接部150f的曲率半径大”是指,只要至少在剖面150k中第一连接部150e的曲率半径比第二连接部150f的曲率半径大即可。
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轴向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轴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沿铅垂方向观察时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前端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端带有圆角。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因此,易于使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轴向上的尺寸较大。由此,易于针对从前侧(+X侧)传递的电动机2的振动,进一步增大逆变器罩130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前端的曲率半径”是指,只要至少在穿过周壁部150b的主体部150i且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剖面150k中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穿过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和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且与铅垂方向正交的任一面中,第二延伸隆起部152、153、155、156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均大于第一延伸隆起部151、154的前端的曲率半径。
配线部罩140是将配线收容部122的开口封闭的板状构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部罩140相当于将逆变器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封闭的罩。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部罩140是对板构件施以冲压加工而制作的冲压加工品。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部罩140利用多个螺钉127固定于配线收容部122的上侧的缘部。配线部罩140具有沿铅垂方向隆起的隆起部141。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41向上侧隆起。从上侧观察时隆起部141呈长圆形状。虽省略图示,但隆起部141为中空且向下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因此,与上述隆起部150同样地,通过隆起部141,能对配线部罩14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
逆变器160将电力供给至电动机2。虽省略图示,但逆变器160具有多个晶体管和多个电容器。如图4所示,逆变器160具有收容未图示的多个电容器的电容器壳体160a。电容器壳体160a呈长方体箱状。未图示的多个晶体管位于电容器壳体160a的下侧。
电路基板170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70是控制逆变器160的控制基板。电路基板170配置于逆变器160的上侧。电路基板170经由设置于电容器壳体160a的上表面的支承部161安装于电容器壳体160a的上侧。变压器171和多个电容器172为安装于电路基板170上侧的面的多个电子零件。变压器171和多个电容器172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隆起部150的内部。通过如此将隆起部150的内部用作电子零件的收容空间,能抑制逆变器壳体110整体的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并将铅垂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子零件容易地收容于逆变器壳体110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171的上侧的端部及多个电容器172的上侧的端部收容于隆起部150的中央隆起部157内部。如图3所示,变压器171例如设置有一个。电容器172例如设置有五个。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一个变压器171及五个电容器172与中央隆起部157的中央顶壁部157a重叠。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采用其他结构。隆起部的形状只要是中空且朝规定方向(铅垂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隆起部可以往规定方向的另一侧隆起。即,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隆起部150也可以向下侧隆起。该情况下,隆起部150呈向上侧开口的中空,从逆变器壳体110的外部观察时逆变器罩130上设置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陷部。该情况下,也能够对逆变器罩130产生膜振动进行抑制。而且,隆起部141也可以向下侧隆起。
延伸隆起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一个以上、五个以下,也可以是七个以上。可以不设置延伸隆起部。沿规定方向观察隆起部而得的外形可以是圆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可以不在隆起部的内部收容电子零件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罩为逆变器罩130和配线部罩140两者,但不限于此。逆变器罩130和配线部罩140可以是相同的单一构件,可以设置一个将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罩。而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罩130和配线部罩140中任意一方设置有隆起部时,任意另一方可以不设置隆起部。将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罩也可以是通过压铸等制作的铸造品。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能进行适当组合。
符号说明
1:电动机单元;2:电动机;4:减速装置;5:差动装置;6:外壳;55:车轴;81:电动机收容部;82:齿轮收容部;100:逆变器单元;110:逆变器壳体;120:逆变器壳体主体;124、125:固定部;130:逆变器罩(罩);140:配线部罩(罩);141、150:隆起部;150a:顶壁部;150b:周壁部;150e:第一连接部;150f:第二连接部;150g:第一弯曲部;150h:第二弯曲部;150j:顶点;151、154:第一延伸隆起部(延伸隆起部);151b、152b、153b、154b、155b、156b、157b:侧壁部;152、153、155、156:第二延伸隆起部(延伸隆起部);157:中央隆起部;160:逆变器;170:电路基板;171:变压器(电子零件);172:电容器(电子零件)。

Claims (17)

1.一种逆变器单元,其为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的逆变器单元,具备:逆变器;以及逆变器壳体,所述逆变器壳体将所述逆变器收容于内部,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朝规定方向的一侧开口的逆变器壳体主体;以及将所述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的板状的罩,所述罩具有沿所述规定方向隆起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为中空且沿所述规定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隆起部朝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隆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隆起部具有:顶壁部,所述顶壁部弯曲成朝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凸出的圆弧状;以及周壁部,所述周壁部将所述顶壁部的外缘部与所述罩中的所述隆起部的周缘部相连,所述周壁部以如下朝向倾斜:随着从所述罩中的所述隆起部的周缘部朝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而位于所述隆起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周壁部中的与所述隆起部的周缘部相连的部分为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在与所述周壁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呈圆弧状弯曲,所述周壁部中的与所述顶壁部相连的部分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在与所述周壁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呈圆弧状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弯曲部中的面向所述逆变器壳体外部的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中的面向所述逆变器壳体内部的内侧面的曲率半径彼此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顶壁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及所述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顶壁部的顶点位于沿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罩的中央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隆起部具有:中央隆起部,所述中央隆起部在沿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位于所述罩的中央部;以及多个延伸隆起部,所述多个延伸隆起部在沿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从所述中央隆起部向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隆起部中位于最靠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处的部分设置于所述中央隆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延伸隆起部包括:第一延伸隆起部,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沿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隆起部,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沿与所述规定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在沿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的前端及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的前端带有圆角,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的前端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的前端的曲率半径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备将电动机收容于内部的电动机收容部,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电动机收容部固定的固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包括:从所述中央隆起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隆起部;以及从所述中央隆起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隆起部,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包括:从所述中央隆起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以及从所述中央隆起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一对第二延伸隆起部从所述中央隆起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的侧壁部将所述中央隆起部的侧壁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的侧壁部相连,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剖面中,作为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的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隆起部的侧壁部的连接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和作为所述第二延伸隆起部的侧壁部与所述中央隆起部的侧壁部的连接部分的第二连接部呈圆弧状弯曲,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还具备: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收容于所述逆变器壳体主体的内部;以及多个电子零件,所述多个电子零件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的面,所述电子零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隆起部的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其中,
所述罩为冲压加工品。
17.一种电动机单元,其为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电动机单元,具备:电动机;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连接至所述电动机;差动装置,所述差动装置经由所述减速装置连接至所述电动机;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将所述电动机收容于内部的电动机收容部及将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差动装置收容于内部的齿轮收容部;以及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单元,所述逆变器单元安装于所述外壳。
CN202080035659.4A 2019-05-14 2020-05-09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Active CN113853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1323 2019-05-14
JP2019091323 2019-05-14
PCT/JP2020/018750 WO2020230749A1 (ja) 2019-05-14 2020-05-09 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726A true CN113853726A (zh) 2021-12-28
CN113853726B CN113853726B (zh) 2024-01-02

Family

ID=7329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5659.4A Active CN113853726B (zh) 2019-05-14 2020-05-09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7281A1 (zh)
CN (1) CN113853726B (zh)
DE (1) DE112020002382T5 (zh)
WO (1) WO20202307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1686B2 (ja) * 2019-03-22 2023-05-26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オイル交換方法
EP3815944B1 (en) * 2019-10-31 2022-06-15 BRUSA Elektronik AG Compact powertrain with an electric motor
EP4138275A1 (en) * 2021-08-19 2023-02-22 Valeo Japan Co., Ltd A cover for a housing of an electric machin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48A (zh) * 2008-02-20 2010-08-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2015054612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5429478A (zh) * 2014-09-11 2016-03-23 株式会社京浜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9292A (ja) * 2001-12-27 2003-07-11 Aisin Aw Co Ltd 電動機制御ユニット冷却装置
CN105827060A (zh) * 2015-01-08 2016-08-03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式电力驱动系统
JP2019091323A (ja) 2017-11-15 2019-06-13 株式会社メルカリ 支援装置、支援方法、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支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48A (zh) * 2008-02-20 2010-08-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2015054612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5429478A (zh) * 2014-09-11 2016-03-23 株式会社京浜 电力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726B (zh) 2024-01-02
US20220247281A1 (en) 2022-08-04
JPWO2020230749A1 (zh) 2020-11-19
WO2020230749A1 (ja) 2020-11-19
DE112020002382T5 (de)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53726B (zh) 逆变器单元及电动机单元
JP634941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2152376B (zh) 驱动装置
JP5561156B2 (ja) 電動車両
CN111835138B (zh) 马达单元
CN112867881A (zh) 驱动装置
CN113710522A (zh) 驱动装置
CN114901499A (zh) 驱动装置
US11598410B2 (en) Drive device
WO2021140807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1527673B (zh) 马达单元
JP7400305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23169192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2840146B (zh) 马达单元
CN112208318A (zh) 马达单元
CN113193679B (zh) 马达单元
WO2021161566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モータ、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2840147B (zh) 马达单元
JP7491306B2 (ja) 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1527678B (zh) 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WO2021161567A1 (ja) モータ、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5250031A (zh) 驱动装置
JP7468313B2 (ja) 駆動装置
JP7326836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17295628A (zh) 车用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