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967B -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967B
CN113830967B CN202111044810.3A CN202111044810A CN113830967B CN 113830967 B CN113830967 B CN 113830967B CN 202111044810 A CN202111044810 A CN 202111044810A CN 113830967 B CN113830967 B CN 113830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ixedly connected
filtering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48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967A (zh
Inventor
李旭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Wor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or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or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Wor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48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0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0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8Aerobic processes using moving contact bodies
    • C02F3/082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过滤池上安装有杂物滤水机构,所述杂物滤水机构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沉淀池上,所述杂物滤水机构的进料端与过滤机构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过滤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安装有水泵;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通过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杂物滤水机构对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滤水,并将滤出的水流入过滤池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导流机构对进入第一沉淀池内的水进行导流,避免污水激起第一沉淀池内的水,影响第一沉淀池的正常工作,通过阻流机构对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和污泥进行分隔,方便工作人员对污泥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浓度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然而过滤出的杂物会携带一部分污水进入到杂物收集筒内,这一部分污水还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倒入到沉淀池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沉淀池时会引起沉淀池内的水剧烈活动,影响沉淀池的正常沉淀,然而在清理沉淀池时,需要将沉淀池内的水排干净,然后在清理污泥,操作麻烦,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杂物滤水机构对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滤水,并将滤出的水流入过滤池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导流机构对进入第一沉淀池内的水进行导流,避免污水激起第一沉淀池内的水,影响第一沉淀池的正常工作,通过阻流机构对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和污泥进行分隔,方便工作人员对污泥进行清理。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使用到:过滤池、抽水管、水泵、杂物收集盒、第一沉淀池、污泥收集箱、阻流机构、生物转盘、第二沉淀池、杂物滤水机构、电源开关组、过滤机构和导流机构,该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过滤池对高浓度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启动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通过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对高浓度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物输送至杂物滤水机构内,滤出的污水返回至过滤池内,杂物收集盒对滤水后的杂物进行收集;
b、通过电源开关组启动水泵,水泵通过抽水管将过滤后的污水抽送至第一沉淀池内,通过导流机构对进入第一沉淀池内的污水进行导流,通过污泥收集箱对污泥进行收集;
c、通过电源开关组启动生物转盘,通过生物转盘对首次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第二沉淀池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排放;
d、清理污泥时,通过电源开关组启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上的阻流机构,对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污水进行阻流,对污泥收集箱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所述过滤池内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池上安装有杂物滤水机构,所述杂物滤水机构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沉淀池上,所述杂物滤水机构的进料端与过滤机构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过滤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内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位于过滤池内,所述水泵上安装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的导流端与水泵的排水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上安装有杂物收集盒,所述杂物收集盒的进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上设有凹槽和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凹槽的下侧,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阻流机构,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污泥收集箱,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排水口与生物转盘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生物转盘的排水口与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池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组,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出端与阻流机构、生物转盘、杂物滤水机构、过滤机构和导流机构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分别位于过滤池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转动槽和两个通槽,所述转动槽的位置与两个通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通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转动端上固定连接有带动杆,其中一个带动杆的一端穿过定位架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带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位于转动槽内,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带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位于定位架的一侧,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的进料端相对应。
所述杂物滤水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固定杆分别位于过滤池和第一沉淀池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放置架连接,所述放置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放置架和固定板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和两个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分别穿过放置架和固定板与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电机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其中一个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带动轮和两个第一带动轮,所述第二带动轮上连接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带动轮上连接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接触连接的排出端与杂物收集盒的进料端相对应。
所述放置架和固定板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刮板,两个刮板分别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接触连接。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定位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定位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均位于水泵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位置与水泵的排水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导流板上且固定连接。
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过滤板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位于第一过滤池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动杆,所述电动推动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U型带动杆,所述U型带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第一过滤池上的凹槽内且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板均位于第一过滤池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位于两个过滤板之间且接触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过滤板上相同的过滤孔。
所述第二过滤池内安装有与第一过滤池内相同的阻流机构和污泥收集箱。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通过过滤池内的过滤机构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杂物滤水机构对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滤水,并将滤出的水流入过滤池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导流机构对进入第一沉淀池内的水进行导流,避免污水激起第一沉淀池内的水,影响第一沉淀池的正常工作,通过阻流机构对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和污泥进行分隔,方便工作人员对污泥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过滤池;2、抽水管;3、水泵;4、杂物收集盒;5、第一沉淀池;6、污泥收集箱;7、阻流机构;701、过滤板;702、移动板;703、U型带动杆;8、生物转盘;9、第二沉淀池;10、杂物滤水机构;1001、固定杆;1002、固定板;1003、第一输送带;1004、电机;1005、第二输送带;1006、第一转动杆;1007、刮板;1008、第一带动轮;1009、第二带动轮;1010、第二转动杆;1011、放置架;11、电源开关组;12、过滤机构;1201、第三输送带;1202、同步轮;1203、同步带;1204、定位架;1205、支撑杆;13、导流机构;1301、第一支撑架;1302、导流板;1303、电动伸缩杆;1304、第一转动块;1305、第二转动块;1306、第二支撑架;1307、定位杆;1308、第三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7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使用到:过滤池1、抽水管2、水泵3、杂物收集盒4、第一沉淀池5、污泥收集箱6、阻流机构7、生物转盘8、第二沉淀池9、杂物滤水机构10、电源开关组11、过滤机构12和导流机构13,该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过滤池1对高浓度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过滤池1内的过滤机构12,通过过滤池1内的过滤机构12对高浓度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物输送至杂物滤水机构10内,滤出的污水返回至过滤池1内,杂物收集盒4对滤水后的杂物进行收集;
b、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水泵3,水泵3通过抽水管2将过滤后的污水抽送至第一沉淀池5内,通过导流机构13对进入第一沉淀池5内的污水进行导流,通过污泥收集箱6对污泥进行收集;
c、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生物转盘8,通过生物转盘8对首次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第二沉淀池9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排放;
d、清理污泥时,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第一沉淀池5和第二沉淀池9上的阻流机构7,对第一沉淀池5和第二沉淀池9内的污水进行阻流,对污泥收集箱6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所述过滤池1内安装有过滤机构12,所述过滤池1上安装有杂物滤水机构10,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沉淀池5上,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的进料端与过滤机构12的排料端相对应,通过过滤池1内的过滤机构12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杂物滤水机构10对过滤出的杂物进行滤水,所述过滤池1和第一沉淀池5之间安装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内安装有抽水管2,所述抽水管2的一端位于过滤池1内,所述水泵3上安装有导流机构13,所述导流机构13的导流端与水泵3的排水端相对应,通过导流机构13对进入第一沉淀池5内的水进行导流,避免污水激起第一沉淀池5内的水,所述第一沉淀池5上安装有杂物收集盒4,所述杂物收集盒4的进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10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5上设有凹槽和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凹槽的下侧,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阻流机构7,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污泥收集箱6,污泥收集箱6上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排水口与生物转盘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生物转盘8的排水口与第二沉淀池9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池1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组11,所述电源开关组1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11的输出端与阻流机构7、生物转盘8、杂物滤水机构10、过滤机构12和导流机构13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开关组11上设有与阻流机构7、生物转盘8、杂物滤水机构10、过滤机构12和导流机构13一一对应的开关按钮。
所述过滤机构12包括支撑杆1205,所述支撑杆1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1205分别位于过滤池1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205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1204,所述定位架1204上设有转动槽和两个通槽,所述转动槽的位置与两个通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通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转动端上固定连接有带动杆,其中一个带动杆的一端穿过定位架1204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带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轮1202,所述同步轮1202位于转动槽内,两个同步轮1202之间通过同步带1203连接,所述带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位于定位架1204的一侧,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1201连接,第三输送带1201上设有防滑条,所述第三输送带1201的出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10的进料端相对应。
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包括固定杆1001,所述固定杆1001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固定杆1001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固定杆1001分别位于过滤池1和第一沉淀池5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01的一端与放置架1011连接,所述放置架101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02,所述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010和两个第一转动杆1006,所述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的一端分别穿过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与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板100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004,所述电机1004通过电机轴与电机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其中一个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带动轮1009和两个第一带动轮1008,所述第二带动轮1009上连接有第一输送带1003,所述第一带动轮1008上连接有第二输送带1005,所述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接触连接的排出端与杂物收集盒4的进料端相对应,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上均设有过滤孔。
所述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刮板1007,两个刮板1007分别与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接触连接,通过刮板1007对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进行刮除,避免杂物粘连在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上,同时,对滤出的水进行阻流,避免过滤出的水流到杂物收集盒4内。
所述导流机构13包括第一支撑架1301和定位杆1307,所述第一支撑架1301和定位杆1307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均位于水泵3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0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304,所述第一转动块1304上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302,所述导流板1302的位置与水泵3的排水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架130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块1308,所述第三转动块1308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03,所述电动伸缩杆1303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1305,所述第二转动块130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306,所述第二支撑架1306位于导流板1302上且固定连接。
所述阻流机构7包括过滤板701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位于第一过滤池5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动杆,所述电动推动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U型带动杆703,所述U型带动杆703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02,所述移动板702位于第一过滤池5上的凹槽内且滑动连接,移动板702上设有密封带,所述过滤板7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板701均位于第一过滤池5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02位于两个过滤板701之间且接触连接,所述移动板702上设有与过滤板701上相同的过滤孔。
所述第二过滤池9内安装有与第一过滤池5内相同的阻流机构7和污泥收集箱6。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生物转盘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已知产品,如江苏汇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smart-II(A)-2000生物转盘,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不再赘述。
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过滤池1对需要处理的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其中一个带动杆进行转动,其中一个带动杆通过同步轮1202和同步带1203带动其他的带动杆进行转动,带动杆通过传动轮带动第三输送带1201进行转动,通过第三输送带1201将过滤池1内的杂物进行捞起并进行输送,捞起的杂物掉落至第一输送带1003上,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电机1004,电机1004通过电机齿轮带动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上的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上的第二带动轮1009和第一带动轮1008进行转动,通过第二带动轮1009和第一带动轮1008带动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进行移动,通过第一输送带1003对过滤出的杂物进行输送,通过第二输送带1005对第一输送带1003上的杂物进行按压,将杂物内的污水挤出,污水掉落至放置架1011内,通过刮板1007对放置架1011内的污水进行阻流,使污水重新流入到过滤池1内,通过杂物收集盒4对滤水后的杂物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水泵3,水泵3通过抽水管2将过滤池1内的污水抽送至第一沉淀池5内,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电动伸缩杆1303,通过电动伸缩杆1303带动导流板1302进行移动,使导流板1302的一端靠近第一沉淀池5内壁,对水泵3排出的污水进行导流,使污水顺着第一沉淀池5的内壁平稳的流入到第一沉淀池5内,避免进入到第一沉淀池5内的污水激起水花,污水中的颗粒通过过滤板701和移动板702上的过滤孔进入到污泥收集箱6内,对污泥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电动推动杆,电动推动杆通过U型带动杆703带动移动板702进行移动,使移动板702上的过滤孔与过滤板701上的过滤孔相交错,使污泥与污水进行分隔开,避免污泥随着污水进入到生物转盘8内,同时工作人员将污泥收集箱6抽出对里面的污泥进行清理,方便操作,通过生物转盘8对沉淀后的污水进行抽离,并对抽离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第二沉淀池9内,再次沉淀后,进行排放。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处理方法使用到:过滤池(1)、抽水管(2)、水泵(3)、杂物收集盒(4)、第一沉淀池(5)、污泥收集箱(6)、阻流机构(7)、生物转盘(8)、第二沉淀池(9)、杂物滤水机构(10)、电源开关组(11)、过滤机构(12)和导流机构(13),该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过滤池(1)对高浓度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过滤池(1)内的过滤机构(12),通过过滤池(1)内的过滤机构(12)对高浓度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物输送至杂物滤水机构(10)内,滤出的污水返回至过滤池(1)内,杂物收集盒(4)对滤水后的杂物进行收集;
b、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水泵(3),水泵(3)通过抽水管(2)将过滤后的污水抽送至第一沉淀池(5)内,通过导流机构(13)对进入第一沉淀池(5)内的污水进行导流,通过污泥收集箱(6)对污泥进行收集;
c、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生物转盘(8),通过生物转盘(8)对首次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第二沉淀池(9)内,进行再次沉淀然后排放;
d、清理污泥时,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第一沉淀池(5)和第二沉淀池(9)上的阻流机构(7),对第一沉淀池(5)和第二沉淀池(9)内的污水进行阻流,对污泥收集箱(6)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所述过滤池(1)内安装有过滤机构(12),所述过滤池(1)上安装有杂物滤水机构(10),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沉淀池(5)上,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的进料端与过滤机构(12)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过滤池(1)和第一沉淀池(5)之间安装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内安装有抽水管(2),所述抽水管(2)的一端位于过滤池(1)内,所述水泵(3)上安装有导流机构(13),所述导流机构(13)的导流端与水泵(3)的排水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5)上安装有杂物收集盒(4),所述杂物收集盒(4)的进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10)的排料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沉淀池(5)上设有凹槽和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凹槽的下侧,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阻流机构(7),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污泥收集箱(6),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排水口与生物转盘(8)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生物转盘(8)的排水口与第二沉淀池(9)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池(1)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组(11),所述电源开关组(1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11)的输出端与阻流机构(7)、生物转盘(8)、杂物滤水机构(10)、过滤机构(12)和导流机构(13)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过滤机构(12)包括支撑杆(1205),所述支撑杆(1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1205)分别位于过滤池(1)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205)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1204),所述定位架(1204)上设有转动槽和两个通槽,所述转动槽的位置与两个通槽的位置相对应且连通,所述通槽内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转动端上固定连接有带动杆,其中一个带动杆的一端穿过定位架(1204)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带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轮(1202),所述同步轮(1202)位于转动槽内,两个同步轮(1202)之间通过同步带(1203)连接,所述带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位于定位架(1204)的一侧,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1201)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1201)的出料端与杂物滤水机构(10)的进料端相对应;
所述杂物滤水机构(10)包括固定杆(1001),所述固定杆(1001)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固定杆(1001)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固定杆(1001)分别位于过滤池(1)和第一沉淀池(5)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01)的一端与放置架(1011)连接,所述放置架(101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02),所述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010)和两个第一转动杆(1006),所述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的一端分别穿过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与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板(100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004),所述电机(1004)通过电机轴与电机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其中一个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010)和第一转动杆(100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带动轮(1009)和两个第一带动轮(1008),所述第二带动轮(1009)上连接有第一输送带(1003),所述第一带动轮(1008)上连接有第二输送带(1005),所述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接触连接的排出端与杂物收集盒(4)的进料端相对应;
所述放置架(1011)和固定板(1002)内分别固定连接有刮板(1007),两个刮板(1007)分别与第一输送带(1003)与第二输送带(1005)接触连接;
所述导流机构(13)包括第一支撑架(1301)和定位杆(1307),所述第一支撑架(1301)和定位杆(1307)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均位于水泵(3)上且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0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1304),所述第一转动块(1304)上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302),所述导流板(1302)的位置与水泵(3)的排水端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架(130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块(1308),所述第三转动块(1308)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03),所述电动伸缩杆(1303)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1305),所述第二转动块(130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306),所述第二支撑架(1306)位于导流板(1302)上且固定连接;
所述阻流机构(7)包括过滤板(701)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位于第一过滤池(5)的两侧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动杆,所述电动推动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U型带动杆(703),所述U型带动杆(703)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702),所述移动板(702)位于第一过滤池(5)上的凹槽内且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板(7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板(701)均位于第一过滤池(5)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02)位于两个过滤板(701)之间且接触连接,所述移动板(702)上设有与过滤板(701)上相同的过滤孔;
通过电源开关组(11)启动电动推动杆,电动推动杆通过U型带动杆(703)带动移动板(702)进行移动,使移动板(702)上的过滤孔与过滤板(701)上的过滤孔相交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沉淀池(9)内安装有与第一过滤池(5)内相同的阻流机构(7)和污泥收集箱(6)。
CN202111044810.3A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830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4810.3A CN11383096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4810.3A CN11383096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967A CN113830967A (zh) 2021-12-24
CN113830967B true CN113830967B (zh) 2023-07-14

Family

ID=7895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4810.3A Active CN11383096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09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5110B2 (ja) * 2005-10-14 2012-06-06 フジクリーン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CN108117203A (zh) * 2017-12-04 2018-06-05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污水处理装置
CN212979335U (zh) * 2020-07-08 2021-04-16 长沙绿馨园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豆制品加工用的豆渣过滤装置
CN111847802A (zh) * 2020-08-10 2020-10-30 郑州科技学院 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器
CN112279465A (zh) * 2020-10-21 2021-01-29 江西金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分散式生物集成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967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3680A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112245979B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高效沉淀池
CN112827223B (zh) 一种带水位检测的污废水处理装置
CN113830967B (zh) 一种高浓度废水零加药处理方法
CN214389134U (zh) 一种一体化砂水分离器
CN114210132B (zh) 一种针对于生活污水内的沉淀物的不间断回收装置
CN21480913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114558380A (zh) 水循环系统和具有水循环系统的水塘
CN112047435B (zh) 一种帘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1497061U (zh) 一种富营养废水净化的水源净化沉淀池
CN219815571U (zh) 废水回收过滤装置
CN220300441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格栅机
CN219964142U (zh)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设备
CN217629773U (zh) 一种生态环保用河道富营养水藻收集装置
CN220309812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20530793U (zh) 一种工业废水的环保型过滤水箱
CN215480428U (zh) 一种污水回收设备加热机构
CN220878066U (zh) 市政污水过滤处理装置
CN218539380U (zh) 一种新型电化学一体化撬装设备
CN216711864U (zh) 一种污泥处理循环冲洗装置
CN213231771U (zh)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CN219149374U (zh) 一种循环过滤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740571U (zh) 一种新型饮用水处理用格栅机
CN219023403U (zh) 一种废水治理用高效过滤装置
CN217526698U (zh) 一种高硬度废水回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