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190B - 送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送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190B
CN113830190B CN202111138576.0A CN202111138576A CN113830190B CN 113830190 B CN113830190 B CN 113830190B CN 202111138576 A CN202111138576 A CN 202111138576A CN 113830190 B CN113830190 B CN 113830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or
skip
car
skip car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8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190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85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0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0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3/00Tractor-trailer combinations; Road trains
    • B62D53/04Tractor-trailer combinations; Road trains comprising a vehicle carrying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other vehicle's load by having supporting means for the front or rear part of the other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4Hook or hook-and-hasp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2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5Relationships between shipper or supplier and carriers
    • G06Q10/08355Rou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2Hotels or restaur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送餐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餐饮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送餐系统,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方法包括: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牵引车与料车在出发区域挂接,并对牵引车与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在牵引车与料车挂接成功后,料车向牵引车发送配餐指令;牵引车根据配餐指令,牵引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通过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对料车进行牵引实现送餐,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Description

送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餐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人员较多的聚会、集会场景或场所中,考虑到餐品的送达情况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餐体验,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送餐服务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供更好的送餐服务,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类的送餐车,但目前的送餐车速度缓慢,成本较高,无法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中,导致餐车的送餐效率较低,影响用户的用餐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餐方法及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送餐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餐方法,应用于送餐系统,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
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所述配餐指令;
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料车通过接收到的配餐指令,在获取配餐后行驶到出发区域中,牵引车与料车在出发区域进行挂接,并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有效地提高了挂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挂接成功后料车向牵引车发送配餐指令,通过牵引车根据配餐指令将料车牵引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送餐流程,有效地提高了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所述牵引车上设置有挂钩装置和读卡器,所述料车上设置有信息卡;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包括:
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挂接;
所述读卡器基于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对所述信息卡进行读取,识别得到所述料车的编号信息;
所述牵引车基于所述编号信息,发送验证信息给所述料车;
在所述料车接收到所述验证信息后,所述料车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验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牵引车与料车通过牵引车上的挂钩装置进行连接,连接后通过牵引车上的读卡器对料车上的信息卡进行读取,识别得到料车的编号信息,牵引车在编号信息的基础上向编号信息对应的料车发送验证信息,料车接收到验证信息后,对料车与牵引车之间的通过挂钩装置进行连接的连接状态进行二次验证,能够有效地提高牵引车与料车进行挂接时识别的准确度,对挂接的牵引车与料车在送餐流程中进行绑定,实现了料车与牵引车的自动组合与绑定,提高了送餐时牵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可选地,所述配送区域包括目标区域和用餐区域;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包括:
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中的配餐地址匹配到对应的配餐区域,获取所述配餐区域对应的配送路径,所述配送路径的终点为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牵引车牵引所述料车在所述配送路径中行驶,到达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料车与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所述料车行驶至所述用餐区域进行送餐。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牵引车通过料车发送的配餐指令,能够获取料车对应的配餐地址,根据配餐地址匹配到对应的配送区域,获取配送区域对应的配送路径。由于配送区域中包括目标区域和用餐区域,目标区域用于停放牵引车,用餐区域为用户进行用餐的区域,为了减少牵引车行驶对用餐的影响,配送路径的终点设置为目标区域,牵引车牵引料车到达目标区域后,料车与牵引车通过挂钩装置进行分离,由料车行驶至用餐区域进行送餐,有效地提高了配送行驶过程的效率,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所述牵引车中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牵引车在牵引所述料车在所述配送路径中行驶时,通过所述读卡器读取所述配送路径中的道路信息卡,获取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牵引车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对所述送餐系统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牵引车牵引料车在配送路径中行驶时,配送路径的地面中设置有道路信息卡,通过牵引车中的读卡器,能够在行驶中对配送路径中的道路信息卡进行读取,以获取对应的位置信息。通过牵引车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对牵引车以及料车所处的位置进行更新,从而对送餐系统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在送餐流程出现故障时服务器能够及时获取位置信息并进行故障处理,提高了送餐流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供用户通过服务器对送餐流程进行查看和了解,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料车在所述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后,行驶至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与所述料车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料车行驶到用餐区域送餐后,料车还能够在用户用餐完毕时在用餐区域中对使用过的餐具进行回收,并行驶回目标区域,在目标区域的牵引车通过挂接装置再次与行驶到目标区域的料车进行挂接,并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料车向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以进行返程操作。挂接状态的识别方式与出发区域中的识别方式相同,能够对餐具进行自动回收,保持用餐区域的整洁和卫生,为后续用餐的用户提供整洁的用餐环境,还能够与牵引车进行挂钩,实现送餐的返程功能,完善了送餐流程的完整性。
可选地,所述送餐系统还包括扫地车;所述料车在所述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料车向所述扫地车发送清扫指令;
所述扫地车根据所述清扫指令,对所述用餐区域进行清扫。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料车对餐具进行回收之后,还可以通过向送餐系统中的扫地车发送清扫指令,扫地机在接收清扫指令后,能够对相应的用餐区域进行清扫。料车与扫地机进行配合,能够有效地保持用餐区域的整洁,实现对餐具的回收和对用餐区域的清洁工作。
可选地,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牵引车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返回至所述出发区域;
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所述料车行驶至回收区域,以对所述餐具进行回收处理。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牵引车在接收到返回指令后,能够根据返回指令,牵引料车行驶,返回到出发区域。牵引车与料车在到达出发区域后,通过挂钩装置进行分离,由料车单独行驶到回收区域中,已在回收区域中对回收的餐具进行回收处理。能够通过挂钩装置对牵引车与料车进行挂接和分离,有利于牵引车继续在出发区域进行后续送餐流程中对料车的牵引,有效地提高牵引车的牵引效率,提高送餐系统在返程时对餐具的回收效率。
可选地,所述配餐指令包括用户的配餐需求和配餐地址;所述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包括:
所述料车获取所述配餐需求和所述配餐地址;
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配餐;
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地址,行驶至对应的出发区域。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配餐指令中包括用户的配餐需求以及配餐地址,料车在接收配餐指令后,通过配餐需求获取对应的配餐,由于配餐地址不同,对应的出发区域也不同,通过配餐地址行驶到对应的出发区域中,能够实现自动的配餐流程和出发准备,提高了配餐流程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料车包括餐车和汤车,所述配餐包括餐品和汤品;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配餐,包括:
所述餐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所述餐品;
所述汤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所述汤品,其中,所述餐车与所述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料车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餐车与汤车,餐车与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料车根据配餐需求获取配餐时,餐车与汤车分别获取对应的餐品与汤品,实现餐汤分离的配送,减少汤品在送餐过程中洒出对餐品带来污染的问题,保证餐品与汤品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失败后,所述牵引车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挂接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后,在挂接状态识别失败时,即牵引车与料车挂接失败,牵引车无法通过挂接对料车进行牵引完成送餐流程,通过牵引车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能够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以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失败状态进行提示。从而有效地对挂接时的故障状态进行反馈,以供用户通过服务器对挂接状态进行查看和了解,针对挂接失败进行后续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送餐系统,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
所述料车,用于装载待配餐;
所述牵引车,用于牵引所述料车移动;
所述送餐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送餐方法中的步骤。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料车与牵引车组成送餐系统,通过料车获取并装载配餐,通过牵引车牵引料车移动,以将料车牵引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实现送餐系统的自动化送餐流程。有效地提高了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牵引车和所述料车上;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检测,得到障碍物信息。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牵引车和料车上还设置有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对牵引车和料车行驶中遇到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在牵引车与料车的行驶过程中,实现遇到障碍物时自动暂停行驶,障碍物移开后自动继续行驶的功能。有效地对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进行避让,减少与障碍物进行碰撞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送餐流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配餐受撞击而洒出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料车包括餐车和汤车,所述餐车与所述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料车中包括餐车与汤车,以对配餐中的餐品和汤品进行分离放置和配送,实现餐汤分离的配送,减少汤品在送餐过程中洒出对餐品带来污染的问题,保证餐品与汤品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用户的用餐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餐方法及系统,通过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对料车进行牵引实现送餐,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与送餐系统进行交互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2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4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餐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服务器;200-送餐系统;210-料车;211-餐车;212-汤车;213-可拆卸连接装置;220-牵引车;221-挂钩装置;230-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餐方法,应用于送餐系统,送餐系统能够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服务器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逻辑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配餐需要进行及时地配餐、送餐和回收清洁,适用于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满足用户的用餐需求。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送餐系统与运行环境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与送餐系统进行交互的示意图,包括以下交互设备:服务器100与送餐系统200。服务器100通过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送餐系统20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
其中,服务器100可以为基于送餐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用于根据用户的用餐需求,生成配餐指令,配餐指令中包括用户进行用餐时配餐需求以及配餐地址,将生成的配餐指令发送给送餐系统200,以供送餐系统200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进行自动送餐流程。
可选地,送餐系统2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牵引车和料车,多个牵引车与对应的多个料车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送餐系统200用于接收服务器100中发送的配餐指令,并根据配餐指令实现对应的送餐流程,在进行配餐时,送餐系统200还能够向服务器100中反馈当前送餐流程的状态,以在服务器100中对对应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供用户通过服务器100对送餐流程进行查看和了解。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送餐系统200中包括:料车210和牵引车220。
其中,料车210与牵引车220进行连接时,通过牵引车220尾部的挂钩装置221进行连接,料车210用于装载待配餐,牵引车220用于牵引料车210进行移动,以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送餐系统200中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230,检测装置230设置在牵引车220和料车210上,用于在牵引车220和料车210行驶时,对牵引车220与料车210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得到障碍物信息,以供牵引车220和料车210根据障碍物信息暂停行驶或继续行驶。示例地,检测装置230也可以设置在牵引车220与料车210上的其他位置。
可选地,料车210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餐车211和汤车212,图2中仅示出一个餐车211和汤车212的情况,其他情况不再示出。餐车211与汤车212通过餐车211尾部和汤车212头部的可拆卸连接装置213进行连接,以对实现餐汤分离的配送,减少汤品在送餐过程中洒出对餐品带来污染的问题,保证餐品与汤品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用户的用餐体验。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牵引车根据配餐指令将料车牵引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实现送餐系统的自动化送餐流程。有效地提高了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送餐方法应用于送餐系统200,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
其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的用餐需求,生成对应的配餐指令,并将配餐指令发送给送餐系统中的料车中。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接收到对应的配餐后,移动至对应的出发区域中等待出发。
可选地,在服务器发送生成的配餐指令时,可以优先向送餐系统中的多个料车中的空闲料车发送,还可以优先向距离配送区域较近的料车发送,以提高料车进行配餐的效率,为送餐流程进行准备。
可选地,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1还可以包括步骤S11-S13:
步骤S11,所述料车获取所述配餐需求和所述配餐地址。
其中,配餐指令中可以包括用户的配餐需求和配餐地址,例如用户的配餐需求为“一份鱼香肉丝盖饭+一杯柠檬水”,用户的配餐地址可以为“1号餐厅001桌”等等,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在,通过自己的用户终端或者餐厅提供的点餐系统,在服务器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修改或添加等操作。服务器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在用户的需求以及用餐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配餐需求以及配餐地址进行对应地匹配和选择,生成对应的配餐指令。示例地,用户终端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逻辑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
料车在获取配餐指令时,可以对配餐指令中的配餐需求和配餐地址进行获取,以根据配餐需求和配餐地址进行对应地配餐,为送餐流程做准备。
步骤S12,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配餐。
其中,由于配餐的多样性,送餐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配餐区域,例如对餐品进行配餐的餐品配餐区域,对汤品进行配餐的汤品配餐区域,或是对面点进行配餐的面点配餐区域,对菜品进行配餐的菜品配餐区域等,依据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决定。料车可以根据配餐需求,自动行驶到对应的配餐区域中获取对应的配餐。
可选地,料车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餐车和汤车,配餐可以包括餐品和汤品,料车根据配餐需求获取配餐还可以包括:餐车根据配餐需求获取餐品,汤车根据配餐需求获取汤品。
其中,餐品为固体食物,汤品为液体食物。餐车与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可拆卸连接装置可以为挂钩、插销、卡扣等多种可以进行拆卸的连接装置。料车在获取配餐时,可以根据配餐需求的优先级进行配餐,例如优先获取餐品,再获取汤品,也可以根据配餐区域的距离进行选择,优先选择距离较近的配餐区域获取配餐,还可以由餐车与汤车对餐品和汤品进行分别获取,获取后再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进行连接等方式进行获取。
可选地,还可以在料车中设置隔间,利用隔板材料将料车分为餐品部分与汤品部分,放置餐品部分的位置即为“餐车”,放置汤品部分的位置即为“汤车”,也可以实现对餐品和汤品的分离。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餐车与汤车分别获取对应的餐品与汤品,能够实现餐汤分离的配送,减少汤品在送餐过程中洒出对餐品带来污染的问题,保证餐品与汤品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用户的用餐体验。
步骤S13,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地址,行驶至对应的出发区域。
其中,由于配餐地址的不同,送餐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发区域,以供料车选择离配餐地址最近的出发区域,料车为能够电能驱动的餐车或汤车,并且具有导航功能,能够自动行驶到对应的出发区域中进行送餐等待。
可选地,料车上还可以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在料车进行行驶时,对料车的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得到障碍物信息。料车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信息,在识别到障碍物时,自动暂停行驶,在识别到障碍物移开后,继续进行行驶。有效地对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进行避让,减少与障碍物进行碰撞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送餐流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配餐受撞击而洒出的情况。检测装置可以包括雷达和激光传感器,雷达用于车体四周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激光传感器用于在测试到障碍物时对障碍物与料车之间的距离进行测试,料车可以设置中速、低速、停止区,有效防止人为故意碰撞危险事件发生,并对障碍物进行主动检测,在距离障碍物3~5米外即可做判断,进行减速、刹车、停车等操作,实现雷达检测防护、超声波检测防护、安全触边防护等安全防护功能。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料车通过配餐需求获取对应的配餐,由于配餐地址不同,对应的出发区域也不同,通过配餐地址行驶到对应的出发区域中,能够实现自动的配餐流程和出发准备,提高了配餐流程的效率。
在执行完步骤S1后,继续执行步骤S2。
步骤S2,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
其中,牵引车与获取配餐后的料车在出发区域进行自动挂接,通过牵引车与料车上设置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连接,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送餐。
可选地,送餐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牵引车与料车,一个牵引车可以牵引多个料车,以实现批量送餐。牵引车为能够适用于长距离行驶,具有动力牵引的车辆,牵引车上也可以设置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在牵引车进行行驶时,对牵引车的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得到障碍物信息。牵引车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信息,在识别到障碍物时,自动暂停行驶,在识别到障碍物移开后,继续进行行驶。牵引车上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功能与料车上检测装置的结构相同,不再进行描述。
值得说明的是,牵引车在进行长距离行驶时,为了适用于户外环境,可以在导航功能的基础上,结合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磁钉的方式将导航与定位进行结合,通过在户外环境中安装磁钉,以对牵引车在户外环境整体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地定位,示例地,磁钉安装可以为直线距离3~5米/颗,转弯路面0.5米/颗,以使送餐系统适合在长距离的空旷区域中运行。
可选地,牵引车上设置有挂钩装置和读卡器,料车上设置有信息卡;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2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2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21-24:
步骤S21,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挂接。
其中,获取配餐后的料车在出发区域中与牵引车通过牵引车上设置的挂钩装置进行挂接,挂钩装置设置在牵引车的尾部,由电机驱动锁杆,锁住料车头部的挂钩件进行自动挂接,由牵引车通过挂接对一个或多个料车进行牵引移动。
可选地,牵引车可以直接在出发区域中等待料车,也可以停放在候车区域,在接收到料车或服务器中发送的用车指令后,从候车区域行驶到出发区域中等待料车。
示例地,料车发送用车指令时,可以通过与牵引车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行发送,还可以通过料车上设置的用车按钮进行人工发送。
步骤S22,所述读卡器基于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对所述信息卡进行读取,识别得到所述料车的编号信息。
其中,读卡器也设置在牵引车的尾部,信息卡设置在料车的头部。在牵引车与料车自动挂接上时,读卡器与信息卡靠近,对信息卡进行读取,识别得到料车的编号信息。
步骤S23,所述牵引车基于所述编号信息,发送验证信息给所述料车。
其中,牵引车在识别得到料车的编号信息后,基于编号信息,向对应的料车发送验证信息,以确定识别得到的编号信息与挂接的料车对应,减少因料车与牵引车靠近而造成的识别,而料车与牵引车并没有进行挂接的错误操作。
步骤S24,在所述料车接收到所述验证信息后,所述料车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验证。
其中,料车头部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在对应的料车接收到验证信息之后,由光电传感器对牵引车挂钩装置中的锁杆与料车头部的挂钩件是否到位进行检测,从而对挂钩装置是否将牵引车与料车进行挂接进行检测,以对牵引车与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验证成功时,料车还可以向牵引车回复识别成功信息,在验证失败时,向牵引车回复识别失败信息。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身份识别与二次验证,能够有效地提高牵引车与料车进行挂接时识别的准确度,对挂接的牵引车与料车在送餐流程中进行绑定,实现了料车与牵引车的自动组合与绑定,提高了送餐时牵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执行完步骤S2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3。
步骤S3,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所述配餐指令。
其中,在识别到牵引车与料车挂接成功时,料车与牵引车实现绑定,料车向牵引车发送配餐指令,以供牵引车根据配餐指令对料车进行牵引。
可选地,在牵引车与料车挂接失败时,牵引车还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牵引车无法通过挂接对料车进行牵引完成送餐流程,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以对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失败状态进行提示。从而有效地对挂接时的故障状态进行反馈,以供用户通过服务器对挂接状态进行查看和了解,针对挂接失败进行后续的操作。
示例地,牵引车在发送提示信息之后,还可以在当前位置进行等待,等待时间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等待时间中可以再次进行挂接。超过等待时间还没有与料车进行挂接时,牵引车能够回到原停靠位置,接收后续的用车指令。
在执行完步骤S3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4。
步骤S4,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
其中,牵引车接收配餐指令后,根据配餐指令对料车进行牵引,牵引料车行驶到配送区域进行送餐,实现批量送餐的功能。
可选地,配餐区域包括目标区域和用餐区域,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4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4还可以包括步骤S41-44:
步骤S41,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中的配餐地址匹配到对应的配餐区域,获取所述配餐区域对应的配送路径。
其中,牵引车可以根据配餐指令中的配餐地址,匹配到对应的配餐区域,从服务器中获取到达该配餐区域对应的配送路径,为了减少牵引车行驶对用餐的影响,配送路径的终点设置为目标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考虑到牵引车在料车进行送餐时,用餐区域人员较多,牵引车在用餐区域进行行驶时会给用户带来影响,因此将配送区域中还包括目标区域,目标区域可以为靠近用餐区域的区域,例如,在用餐区域为某餐厅时,目标区域可以为餐厅门口的区域等。
步骤S42,所述牵引车牵引所述料车在所述配送路径中行驶,到达所述目标区域。
其中,牵引车牵引料车行驶过配送路径后到达目标区域。
可选地,牵引车中还可以设置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信息交互。配送路径的指定站点的地面上还可以设置道路信息卡。
可选地,当牵引车牵引料车在配送路径中行驶时,通过牵引车上的读卡器读取配送路径中的道路信息卡,获取对应的位置信息,牵引车通过通信模块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对送餐系统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牵引车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对牵引车以及料车所处的位置进行更新,从而对送餐系统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在送餐流程出现故障时服务器能够及时获取位置信息并进行故障处理,提高了送餐流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供用户通过服务器对送餐流程进行查看和了解,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步骤S43,所述料车与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其中,在牵引车牵引料车到达目标区域时,牵引车与料车通过挂钩装置进行分离,以实现解绑,由牵引车停靠在目标区域中等待料车送餐完毕。
可选地,进行分离时还可以进行解绑识别,在料车的挂钩件与牵引车的挂钩装置的锁杆进行分离,实现自动脱挂时,牵引车的读卡器无法读取并识别到料车的编号信息时,牵引车向料车发送分离验证信息,由料车上的光电传感器对料车的挂钩件与牵引车挂钩装置中的锁杆是否到位进行检测,从而对挂钩装置是否将牵引车与料车进行脱钩进行检测。在检测到料车与牵引车脱钩之后,料车还可以向牵引车发送脱钩提示信息,牵引车在接收脱钩提示信息之后与料车实现解绑,在目标区域进行等待。
步骤S44,所述料车行驶至所述用餐区域进行送餐。
其中,料车与牵引车解绑后,由料车自动行驶进用餐区域进行送餐,减少牵引车在用餐区域行驶对用户用餐的影响。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料车与牵引车的绑定与解绑,实现送餐过程的移动与送餐,有效地提高了配送行驶过程的效率,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牵引车与料车的挂接和牵引进行送餐,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送餐流程,有效地提高了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可选地,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送餐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在送餐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所述料车在所述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后,行驶至所述目标区域。
其中,料车在用户进行用餐时,在用餐区域进行等到,在用户用餐完毕后,在用餐区域中对用户使用过的餐具进行回收,回收后行驶回目标区域。
可选地,送餐系统还可以包括扫地车,料车在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之后,料车还可以向扫地车发送清扫指令;扫地车根据清扫指令,对用餐区域进行清扫。
示例地,扫地车可以为智能无人扫地车,智能无人扫地车可以在用户用餐后自动清扫、可自动倒垃圾、支持自动充电、自动规划清扫路径等。扫地车可以进行3D激光建图及导航,自主绕障,全方位安全检测,还可以实现断点续扫功能,保证不重复作业。
通过向送餐系统中的扫地车发送清扫指令,扫地机在接收清扫指令后,能够对相应的用餐区域进行清扫。料车与扫地机进行配合,能够有效地保持用餐区域的整洁,实现对餐具的回收和对用餐区域的清洁工作。
步骤S52,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与所述料车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
其中,料车在目标区域中与等待的牵引车进行挂接,并对挂接状态进行识别,识别方式与料车与牵引车在出发区域的识别方式相同,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53,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
其中,在识别到牵引车与料车挂接成功时,料车与牵引车实现绑定,料车向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以供牵引车根据返回指令对料车进行牵引。
可选地,目标区域中牵引车与料车挂接失败时的后续操作与出发区域中的操作相同,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54,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返回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所述出发区域。
牵引车接收返回指令后,根据返回指令对料车进行牵引,牵引料车行驶回返回区域,实现送餐返程的功能。
步骤S55,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其中,在牵引车牵引料车到达出发区域时,牵引车与料车通过挂钩装置进行分离,以实现解绑,牵引车解绑后可以在出发区域进行停靠,也可以返回候车区域进行停靠,等待下一次送餐流程的用车。
步骤S56,所述料车行驶至回收区域,以对所述餐具进行回收处理。
其中,料车与牵引车解绑后,由料车自动行驶进回收区域,将餐具送入回收区域中进行回收处理,例如进行洗涤、消毒、烘干等操作。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对餐具进行自动回收,保持用餐区域的整洁和卫生,为后续用餐的用户提供整洁的用餐环境,能够通过挂钩装置对牵引车与料车进行挂接和分离,有利于牵引车继续在出发区域进行后续送餐流程中对料车的牵引,有效地提高牵引车的牵引效率,提高送餐系统在返程时对餐具的回收效率。实现送餐的返程功能,完善了送餐流程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餐方法及系统,通过牵引车与料车之间的挂接,对料车进行牵引实现送餐,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餐的速度,减少送餐成本,从而提高送餐的效率,适用于人员较多、送餐情况较复杂的批量送餐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区块数据存储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2)

1.一种送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送餐系统,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其中,所述牵引车上设置有挂钩装置和读卡器,所述料车上设置有信息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
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包括: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挂接;所述读卡器基于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对所述信息卡进行读取,识别得到所述料车的编号信息;所述牵引车基于所述编号信息,发送验证信息给所述料车;在所述料车接收到所述验证信息后,所述料车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验证;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所述配餐指令;
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区域包括目标区域和用餐区域;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配送区域进行送餐,包括:
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配餐指令中的配餐地址匹配到对应的配餐区域,获取所述配餐区域对应的配送路径,所述配送路径的终点为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牵引车牵引所述料车在所述配送路径中行驶,到达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料车与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所述料车行驶至所述用餐区域进行送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中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牵引车在牵引所述料车在所述配送路径中行驶时,通过所述读卡器读取所述配送路径中的道路信息卡,获取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牵引车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对所述送餐系统的送餐流程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料车在所述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后,行驶至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牵引车在所述目标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与所述料车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成功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系统还包括扫地车;所述料车在所述用餐区域对餐具进行回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料车向所述扫地车发送清扫指令;
所述扫地车根据所述清扫指令,对所述用餐区域进行清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车向所述牵引车发送返回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牵引车根据所述返回指令,牵引所述料车行驶至所述出发区域;
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通过所述挂钩装置进行分离;
所述料车行驶至回收区域,以对所述餐具进行回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餐指令包括用户的配餐需求和配餐地址;所述料车根据接收到的配餐指令,行驶至出发区域,包括:
所述料车获取所述配餐需求和所述配餐地址;
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配餐;
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地址,行驶至对应的出发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车包括餐车和汤车,所述配餐包括餐品和汤品;所述料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配餐,包括:
所述餐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所述餐品;
所述汤车根据所述配餐需求获取所述汤品,其中,所述餐车与所述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在所述出发区域挂接,并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的挂接状态进行识别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挂接失败后,所述牵引车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
10.一种送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料车和牵引车;
所述料车,用于装载待配餐;
所述牵引车,用于牵引所述料车移动;
所述送餐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送餐方法中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牵引车和所述料车上;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牵引车与所述料车行驶路径中的障碍物检测,得到障碍物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车包括餐车和汤车,所述餐车与所述汤车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连接。
CN202111138576.0A 2021-09-27 2021-09-27 送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830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576.0A CN113830190B (zh) 2021-09-27 2021-09-27 送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576.0A CN113830190B (zh) 2021-09-27 2021-09-27 送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190A CN113830190A (zh) 2021-12-24
CN113830190B true CN113830190B (zh) 2022-09-13

Family

ID=7897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8576.0A Active CN113830190B (zh) 2021-09-27 2021-09-27 送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019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2353A (ja) * 1993-12-21 1995-07-11 Fuji Electric Co Ltd 無人搬送車と牽引台車との連結装置
CN105966177A (zh) * 2016-05-28 2016-09-28 合肥云鹤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牵引车
CN111439262A (zh) * 2020-04-08 2020-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CN212234049U (zh) * 2020-08-03 2020-12-29 森泉(江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送餐车及送餐系统
CN212502501U (zh) * 2020-04-10 2021-02-09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系统
CN112835358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运送系统、学习完毕模型及其生成方法、控制方法及程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2353A (ja) * 1993-12-21 1995-07-11 Fuji Electric Co Ltd 無人搬送車と牽引台車との連結装置
CN105966177A (zh) * 2016-05-28 2016-09-28 合肥云鹤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牵引车
CN112835358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运送系统、学习完毕模型及其生成方法、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1439262A (zh) * 2020-04-08 2020-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CN212502501U (zh) * 2020-04-10 2021-02-09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系统
CN212234049U (zh) * 2020-08-03 2020-12-29 森泉(江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送餐车及送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190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5752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customer support in locating products
US20200174494A1 (en) Article Delivery System
US10802487B2 (en) Delivery system
US201900430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en route product delivery
CN110037619B (zh) 一种旅客列车专用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扫地机器人
CN107025536A (zh) 一种实时精准智能购物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6569494A (zh)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送餐机器人控制系统
WO20200899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ttery exchange using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CN110414889A (zh) 基于无人配送的商品流通方法
US11790294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an integrated drive-through restaurant and carwash facility providing estimated wait times via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N111612679A (zh) 用于车辆内部评估和情境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09365B (zh) 一种代客泊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30190B (zh) 送餐方法及系统
CN104133441A (zh) 一种甩挂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3617653A (zh) 一种停车场取卡机出卡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873833A (zh)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移动控制方法及自动导引运输车
CN108717613A (zh) 车辆自助管理方法及其自助管理系统
CN109525634A (zh) 基于无人驾驶跟车技术的共享电动汽车运营系统及方法
CN112381535A (zh) 一种智能备货车的控制方法
CN110206361A (zh) 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和系统
CN205739043U (zh) 一种基于语音控制的智能仓储系统
CN106406324A (zh) 一种基于商品结算区的导流自动行驶系统
CN117195450A (zh) 一种用管道输送物品入户的物流配送方法
CN111602965A (zh) 餐具回收推车及餐具回收推车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