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9262A -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9262A
CN111439262A CN202010271062.1A CN202010271062A CN111439262A CN 111439262 A CN111439262 A CN 111439262A CN 202010271062 A CN202010271062 A CN 202010271062A CN 111439262 A CN111439262 A CN 111439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riving
controll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10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磊
姜殿宇
陈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10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92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9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9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4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B60W30/16Control of distance between vehicles, e.g. keeping a distance to preceding vehicle
    • B60W30/165Automatically following the path of a preceding lead vehicle, e.g. "electronic tow-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3/00Tractor-trailer combinations; Road t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行李托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驾驶车辆和第一行李车辆;所述第一行李车辆用于在所述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以与所述驾驶车辆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所述驾驶车辆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所述驾驶车辆的后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改变现有车辆结构的情况下,极大地扩充行李的存放空间,从而满足自驾出行的需求。

Description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自驾出行中,行李只能放置于汽车后备箱或车顶行李架上,当行李较多时,由于车辆的存储空间有限,因此无法满足行李装载、托运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行李托运系统,能够在不改变现有车辆结构的情况下,极大地扩充行李的存放空间,从而满足自驾出行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行李托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驾驶车辆和第一行李车辆;所述第一行李车辆用于在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以与所述驾驶车辆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所述驾驶车辆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所述驾驶车辆的后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李车辆包括:第一车体、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一控制器、驱动器、轮迹距离传感器和转向机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驱动器、所述轮迹距离传感器和所述转向机构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驾驶车辆发送的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
所述轮迹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底部的前端,用于采集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轨迹;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使所述第一车体在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与所述驾驶车辆之间保持所述第一预定间距;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轨迹控制所述转向机构,以使所述第一车体的行驶轨迹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轨迹相同。
优选地,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加速度和所述驾驶车辆的制动减速度;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使所述第一车体在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与所述驾驶车辆之间保持所述第一预定间距,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使所述第一车体的行驶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相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加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使所述第一车体的行驶加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加速度相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的制动减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使所述第一车体的制动减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的制动减速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车体的顶面从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第一车体的前端呈向前凸起的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李车辆还包括:电池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后部的充电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底部后端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电池组用于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驱动器、所述轮迹距离传感器、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摄像装置供电;
所述充电口用于连接外设电源给所述电池组充电。
优选地,所述驾驶车辆包括:第二车体、OBD接口、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由以下方式获得:
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OBD接口采集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车辆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器导电连接的WIFI发射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过所述WIFI发射器发射的WIFI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李车辆具有第一VIN号;所述驾驶车辆具有第二VIN号,以及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输入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进行绑定: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所述第一VIN号,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VIN号;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VIN号生成秘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秘钥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并存储所述秘钥。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磁性吸附装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磁性吸附装置与所述第二车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磁性吸附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车体采用所述磁性吸附装置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或者,
所述第二车体设有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磁性吸附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磁性吸附装置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吸附装置的外表面还包裹有橡胶膜;
所述第一车体的前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相适配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相适配的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驾驶车辆与所述第一行李车辆之间的第二行李车辆;所述第二行李车辆用于在所述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以与所述驾驶车辆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所述驾驶车辆之间保持第二预定间距跟随于所述驾驶车辆的后方。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由于在驾驶车辆的后方增设了行李车辆,且该行李车辆能够在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以与驾驶车辆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驾驶车辆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驾驶车辆的后方,因此,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的驾驶车辆结构的情况下,极大地扩充行李的存放空间,从而满足自驾出行需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行李车辆对驾驶车辆的轨迹跟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磁性吸附装置之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车体上设置容置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行李车辆 2-驾驶车辆 3-第二行李车辆 4-道路边界
11-第一车体 12-第一无线通信装置 13-第一控制器 14-驱动器
15-轮迹距离传感器 16-转向机构 17-电池组 18-充电口
19-摄像装置 21-第二车体 22-OBD接口 23-第二控制器
24-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25-WIFI发射器 5-磁性吸附装置
204-第一凹槽 101-容置腔 111-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驾驶车辆2和第一行李车辆1,其中,第一行李车辆1用于在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以与驾驶车辆2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驾驶车辆2的后方。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李车辆1对驾驶车辆2的跟随为自动跟随,无需人员驾驶。
为了实现第一行李车辆1的上述自动跟随功能,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以下方案:所述第一行李车辆1包括:第一车体11、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第一控制器13、驱动器14、轮迹距离传感器15和转向机构16,且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驱动器14、轮迹距离传感器15和转向机构16均与第一控制器13连接,由第一控制器13对上述各装置或设备进行控制。所述驱动器14和转向机构16均用于对第一行李车辆1的车轮进行控制。
在上述第一行李车辆1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用于接收由驾驶车辆2发送的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3;轮迹距离传感器15设置于第一车体11底部的前端,用于采集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并将其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3;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驱动器14,以使第一车体11在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与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上述第一预定间距;第一控制器13还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控制转向机构16,以使第一车体11的行驶轨迹与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相同。
本实施例中,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包括: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驾驶车辆的行驶加速度和驾驶车辆的制动减速度,则上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驱动器14,以使第一车体11在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与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具体包括:
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控制驱动器14,以使第一车体11的行驶速度与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相同;
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行驶加速度控制驱动器14,以使第一车体11的行驶加速度与驾驶车辆2的行驶加速度相同;
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驾驶车辆2的制动减速度控制驱动器14,以使第一车体11的制动减速度与驾驶车辆2的制动减速度相同。
第一控制器13通过控制驱动器14,使第一车体11的行驶速度、行驶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均与驾驶车辆2保持一致,因此能够使第一车体11与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该第一预定间距预先设置于第一控制器13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李车辆1对驾驶车辆2的轨迹跟随图如图4所示。
为了减小第一行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并增加第一行李车辆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将第一车体11的顶面设计为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形状,且倾斜角度在20°左右,优选为20°。同时,将第一车体11的前端设计为呈向前凸起的圆弧形,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设置于第一车体11顶部的前端,使得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能够更好地接收由驾驶车辆2发送的信号或数据。此外,将第一控制器13设置于第一车体11车头的位置;将驱动器14和转向机构16均设置于第一行李车辆1的车轮附近,以节省第一车体11的空间并使驱动器14和转向机构16对车轮进行更加及时有效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行李车辆优选为新能源车辆,以新能源车辆为平台载体。具体地,第一行李车辆1还包括:电池组17、设置于第一车体11后部的充电口18和设置于第一车体11底部后端的摄像装置19,该摄像装置19连接上述第一控制器13。其中,电池组17用于给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第一控制器13、驱动器14、轮迹距离传感器15、转向机构16和摄像装置19供电;充电口18用于连接外设电源给电池组17充电。摄像装置19用于观测第一行李车辆1后方的路况,尤其是在驾驶车辆2对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遥控停车时,观测第一行李车辆1后方的路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车辆2包括:第二车体21、OBD(On 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接口22、第二控制器23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则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接收的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具体由以下方式获得:第二控制器23通过OBD接口22采集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将上述采集的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发送至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接收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3,由第一控制器13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后,控制驱动器14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设置于第二车体21顶部的后端。所述OBD接口为OBDⅡ接口,该接口通常被称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可以检测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以及车辆的其它功能模块的工作状况。如果将汽车的OBD接口与电脑互联,就能实时查看汽车数据、检测汽车故障,为汽车修理、开发汽车相关功能、改造汽车设备提供了便利。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23通过数据线与该OBDⅡ接口连接,获取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行驶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等行驶状态信息,第二控制器23将获取到的上述行驶状态信息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再由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将上述行驶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控制器23可以用车载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代替,车载ECU又称为行车电脑或车载电脑。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车辆2还包括:与第二控制器23导电连接的WIFI发射器25,则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之间通过该WIFI发射器25发射的WIFI信号连接。在实际应用中,WIFI发射器25也可以集成在第二控制器23中。通过这种自建WIFI的方式能够使数据传输的效率更高。
为了使数据能够点对点地精确传送,进而使驾驶车辆更加精确地对第一行李车辆进行控制,第一控制器13还用于与第二控制器23进行绑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行李车辆1具有第一VIN号(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号码)。驾驶车辆2具有第二VIN号,以及包括与第二控制器23连接的输入装置。上述VIN号相当于每个车辆的身份识别号码,一般由17位字符组成,不同车辆的VIN号不同。具体地,第一控制器13采用以下方式绑定至第二控制器23:
通过上述输入装置输入第一VIN号,输入装置将第一VIN号发送给第二控制器23,第二控制器23接收并存储该第一VIN号,至此,完成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23之间的绑定,即完成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的绑定;或者,
第二控制器23根据第二VIN号生成秘钥,并将该秘钥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将该秘钥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接收秘钥后,再将该秘钥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3,第一控制器13接收并存储该秘钥,至此,完成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23之间的绑定,即完成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的绑定。
上述VIN号或秘钥相当于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的连接密码。通过采用上述两种绑定方式,可有效避免两车之间绑定错误的状况发生。
为了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便于安装和携带,本实施例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磁性吸附装置5,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通过该磁性吸附装置5与第二车体2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磁性吸附装置5优选为磁铁。
具体地,磁性吸附装置5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安装连接至第二车体21上:
第一种方式为,如图6所示,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的底部设置与磁性吸附装置5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04,将磁性吸附装置5固定于该第一凹槽204中,并使磁性吸附装置5的表面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的底部齐平。同时,将第二车体21采用磁性吸附装置5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当该磁性吸附装置5为磁铁时,现有技术中的车体材质均满足需求。
第二种方式为,在第二车体21上设置与磁性吸附装置5相适配的第二凹槽(附图中未示出),将磁性吸附装置5固定于该第二凹槽中,并使磁性吸附装置5的表面与第二车体21的表面齐平。同时,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采用磁性吸附装置5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上述方式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吸附于第二车体21的顶部或行李箱盖上。
本实施例中,磁性吸附装置5的外表面还包裹有一层薄的橡胶膜,在使用时能够对第二车体21的车漆进行有效保护,避免磁性吸附装置5对第二车体21表面的损伤。
为了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和磁性吸附装置5便于存放,本实施例在第一车体11的前端还设置了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相适配的容置腔101,以及与容置腔101的开口相适配的盖体111,如图7所示。在第一行李车辆1未使用时,可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和磁性吸附装置5从第二车体21上取下后存放于该容置腔101中,由盖体111对其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驾驶车辆2还用于对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遥控停车。具体地,当行驶结束后,可采用第二控制器23对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遥控,或者,使用移动终端的APP对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遥控,使第一行李车辆1停车入位,并通过充电口18连接外设电源给电池组17充电。上述移动终端APP可利用WIFI发射器25发射的WIFI信号与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无线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驾驶车辆2可以为任意具有OBDⅡ接口的车辆,且将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23均设计为方便拆卸、携带的模块。驾驶车辆2上设置有对第一行李车辆1的开关,开关开启后,第一行李车辆1与驾驶车辆2通过WIFI发射器25发射的WIFI信号连接。同时,第一行李车辆1本身也设置有启动开关。
当使用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行李托运前,首先将第二控制器23采用数据线与OBDⅡ接口连接,然后将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按照如图2所示的状态进行停放后,启动第一行李车辆1,此时第一控制器13与第二控制器23之间通过WIFI发射器25发射的WIFI信号并按照本实施例所述的绑定方法进行绑定。
在驾驶车辆2和第一行李车辆1的行驶过程中,驾驶车辆2将从OBDⅡ接口中采集的驾驶车辆的行驶速度、行驶加速度、制动减速度等行驶状态信息通过WIFI信号传送给第一控制器13。第一控制器13根据驾驶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对驱动器14进行调节控制,使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设置于第一车体底部前端的轮迹距离传感器15在行驶过程中检测驾驶车辆2的轮迹信息,并将检测到的轮迹信息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3。当驾驶车辆2转弯时,第一控制器13控制转向机构16,使第一行李车辆1的轮迹与驾驶车辆2的轮迹保持一致,即使二者的行驶轨迹相同。
在行驶结束后,由驾驶车辆2对第一行李车辆1进行遥控停车。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行李车辆3,以进一步扩展行李的存储空间,如图5所示。具体地,第二行李车辆3位于驾驶车辆2与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且第二行李车辆3用于在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以与驾驶车辆2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二预定间距跟随于驾驶车辆2的后方。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李车辆3对驾驶车辆2的跟随为自动跟随,无需人员驾驶。上述第二预定间距预先设置于第二行李车辆3的控制器中。
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李车辆3与第一行李车辆1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行李车辆3的车体顶面在外形上不具备第一行李车辆1的倾斜角。第二行李车辆3和第一行李车辆1均通过WIFI发射器25发射的WIFI信号连接驾驶车辆2。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车辆2还用于对第一行李车辆1和第二行李车辆3进行遥控停车。具体地,当行驶结束后,驾驶车辆2分别对第一行李车辆1和第二行李车辆3进行遥控停车,第一行李车辆1和第二行李车辆3分别进入各自的停车位进行充电。
第二行李车辆3对驾驶车辆2的跟随实现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数据信号传递等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对相同的技术内容进行重复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由于在驾驶车辆的后方增设了行李车辆,且该行李车辆能够在驾驶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以与驾驶车辆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驾驶车辆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驾驶车辆的后方,因此,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的驾驶车辆结构的情况下,极大地扩充行李的存放空间,从而满足自驾出行的需求。
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行李车辆的车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将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设计为方便拆卸、携带的模块,便于市场租赁业务;在驾驶车辆后方能够串联多个行李车辆,可满足不同人群数量的出行需求;行李车辆具有独立的动力驱动系统,且能够被驾驶车辆遥控停车;驾驶车辆与行李车辆之间通过自建WIFI进行连接,数据传输效率更高;驾驶车辆与行李车辆之间还通过绑定的方式来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能够有效避免数据传输错误、提高驾驶车辆对行李车辆的控制准确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驾驶车辆(2)和第一行李车辆(1);所述第一行李车辆(1)用于在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以与所述驾驶车辆(2)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所述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一预定间距跟随于所述驾驶车辆(2)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李车辆(1)包括:第一车体(11)、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第一控制器(13)、驱动器(14)、轮迹距离传感器(15)和转向机构(16);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所述驱动器(14)、所述轮迹距离传感器(15)和所述转向机构(16)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用于接收由所述驾驶车辆(2)发送的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
所述轮迹距离传感器(15)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11)底部的前端,用于采集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
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14),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在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与所述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所述第一预定间距;
所述第一控制器(13)还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控制所述转向机构(16),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的行驶轨迹与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轨迹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加速度和所述驾驶车辆(2)的制动减速度;
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14),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在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与所述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所述第一预定间距,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14),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的行驶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速度相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加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14),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的行驶加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加速度相同;
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驾驶车辆(2)的制动减速度控制所述驱动器(14),以使所述第一车体(11)的制动减速度与所述驾驶车辆(2)的制动减速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11)的顶面从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第一车体(11)的前端呈向前凸起的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车辆(2)包括:第二车体(21)、OBD接口(22)、第二控制器(23)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接收的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由以下方式获得:
所述第二控制器(23)通过所述OBD接口(22)采集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将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李车辆(1)具有第一VIN号;所述驾驶车辆(2)具有第二VIN号,以及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器(23)连接的输入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13)还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与所述第二控制器(23)进行绑定: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所述第一VIN号,所述第二控制器(23)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VIN号;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器(23)根据所述第二VIN号生成秘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将所述秘钥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2),所述第一控制器(13)接收并存储所述秘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磁性吸附装置(5),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通过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与所述第二车体(2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04),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204)中;所述第二车体(21)采用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或者,
所述第二车体(21)设有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采用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能够吸附的材质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附装置(5)的外表面还包裹有橡胶膜;
所述第一车体(11)的前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4)相适配的容置腔(101),以及与所述容置腔(101)的开口相适配的盖体(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托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驾驶车辆(2)与所述第一行李车辆(1)之间的第二行李车辆(3);所述第二行李车辆(3)用于在所述驾驶车辆(2)的行驶过程中,以与所述驾驶车辆(2)相同的行驶轨迹和与所述驾驶车辆(2)之间保持第二预定间距跟随于所述驾驶车辆(2)的后方。
CN202010271062.1A 2020-04-08 2020-04-08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Pending CN1114392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1062.1A CN111439262A (zh) 2020-04-08 2020-04-08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1062.1A CN111439262A (zh) 2020-04-08 2020-04-08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9262A true CN111439262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1062.1A Pending CN111439262A (zh) 2020-04-08 2020-04-08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92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190A (zh) * 2021-09-27 2021-12-24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送餐方法及系统
WO2022152080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远程车辆控制方法、车辆、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39473A1 (en) * 2012-10-09 2015-08-27 Thales Vehicle guidance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6054902A (zh) * 2016-08-19 2016-10-26 郑晓辉 一种矿山无人运输车队控制系统
CN107861523A (zh) * 2017-11-10 2018-03-30 左国刚 自跟随车体的跟随目标的方法
WO2019111979A1 (ja) * 2017-12-05 2019-06-13 東芝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輸送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車両隊列運行方法、車両グループ運行システム、連携走行可能な自走式車両、グループ車両誘導機
DE102018009126A1 (de) * 2017-12-08 2019-06-13 Sven Templin Transportanordnung
CN110149611A (zh) * 2019-04-19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39473A1 (en) * 2012-10-09 2015-08-27 Thales Vehicle guidance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6054902A (zh) * 2016-08-19 2016-10-26 郑晓辉 一种矿山无人运输车队控制系统
CN107861523A (zh) * 2017-11-10 2018-03-30 左国刚 自跟随车体的跟随目标的方法
WO2019111979A1 (ja) * 2017-12-05 2019-06-13 東芝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輸送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車両隊列運行方法、車両グループ運行システム、連携走行可能な自走式車両、グループ車両誘導機
DE102018009126A1 (de) * 2017-12-08 2019-06-13 Sven Templin Transportanordnung
CN110149611A (zh) * 2019-04-19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2080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远程车辆控制方法、车辆、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30190A (zh) * 2021-09-27 2021-12-24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送餐方法及系统
CN113830190B (zh) * 2021-09-27 2022-09-1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送餐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550B (zh) 车辆以及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设备
US10336320B2 (en) Monitoring of communication for vehicle remote park-assist
CA2797575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connection and charging of an electric vehicle at a charging station
CN105486318B (zh) 车辆及电动自行车充电监测接口
US8862283B2 (en) Motor vehicle combin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WO2018140050A1 (en) Drone to vehicle charge
CN106530820A (zh) 一种电动汽车代客自动泊车入位充电系统
CN111439262A (zh) 车辆行李托运系统
CN111433073A (zh) 用于对电动车充电的方法和移动式充电站
CN105825589A (zh) 基于车牌识别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及其对位方法
CN207060032U (zh) 一种基于远程控制实现的自动泊车系统
GB2573382A (en) Vehicle
CN113200033A (zh) 带有基于相机的自动车辆对准的智能车辆、控制逻辑和先进停车辅助系统
WO2010040962A1 (fr) Vehicule automobile electrique ou partiellement electrique et infrastructure de recharge associee pour le positionnement automatique du vehicule par rapport a l'infrastructure et procede associe
CN107972553B (zh) 具有集成电动摩托车的车辆
US20100241298A1 (en) Electric powered outdrive
CN206589824U (zh) 基于汽车停放状态的碰撞实时监控系统
CN108068637A (zh) 为电动车充电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2145649B (zh) 用于车辆的联轴驱动系统
US10549653B2 (en)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CN207028904U (zh) 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CN113911113A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
CN218085118U (zh) 一种重卡换电站
CN110920632A (zh) 车辆起始预检系统
JP2021022993A (ja) 無線受電システム、移動体、及び車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