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9799A - 商用车铝轮毂 - Google Patents

商用车铝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9799A
CN113829799A CN202111153686.4A CN202111153686A CN113829799A CN 113829799 A CN113829799 A CN 113829799A CN 202111153686 A CN202111153686 A CN 202111153686A CN 113829799 A CN113829799 A CN 113829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line
shaft sleeve
groove
flan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36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9799B (zh
Inventor
叶珍
张启
曹学锋
任佳勋
智强
李新利
张晓玲
何更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Lizhong Whee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Lizhong Whee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Lizhong Whee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Lizhong Whee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36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9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9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用车铝轮毂,所述商用车铝轮毂包括轴套、法兰盘、梅花台和加强筋;轴套内依次开设有互相连通的内侧轴承孔、锥台腔和外侧轴承孔;法兰盘固定连接于轴套外周向且靠近内侧轴承孔一侧,法兰盘靠近外侧周向均布有多个螺栓孔和多个凹槽;梅花台固定连接于轴套外周向且与法兰盘靠近外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梅花台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弱化槽;加强筋固定连接于轴套外周向且与法兰盘靠近内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加强筋的外周面与通过轴套的中心线的平面相交的多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弧线R、线段S和弧线T。本发明提供的商用车铝轮毂,保证了轮毂整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减轻了轮毂的整体重量,减少了应力集中。

Description

商用车铝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铝轮毂。
背景技术
车轮毂用于承载汽车半轴与车轮之间的硬性转动惯量。目前,轻量化且强度大的车辆成为发展的趋势,轮毂作为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部件,铝合金轮毂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领域。其中,锻造轮毂因为重量轻、强度高尤其受到了轮毂行业的重视。
现有商用车铝轮毂种类多样,为适应客户不同需求以及实际性能需要,需要设计不同构造和形状的轮毂,以减轻轮毂重量,并满足性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商用车铝轮毂,旨在减轻轮毂重量,并满足性能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商用车铝轮毂,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内依次开设有互相连通的内侧轴承孔、锥台腔和外侧轴承孔,所述锥台腔的内径由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侧逐渐减小;
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所述法兰盘靠近外侧周向均布有多个螺栓孔和多个凹槽,多个所述螺栓孔和多个所述凹槽分别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凹槽开口朝外,所述轴套的外径自所述轴套的两端向所述法兰盘逐渐增大;
梅花台,所述梅花台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与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梅花台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弱化槽;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与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外周面与通过所述轴套的中心线的平面相交的多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弧线R、线段S和弧线T,所述弧线R远离所述线段S一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弧线T远离所述线段S一端与所述轴套的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线段S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倾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的侧面朝向所述轴套倾斜,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端为上端面,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端为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凹槽的交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凹槽的交线的内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斜面、第二圆弧斜面和第三圆弧斜面;
通过所述轴套的中心线、所述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圆弧斜面的交线圆弧的圆心的平面为第一基面,所述第一圆弧斜面和所述第二圆弧斜面相对所述第一基面对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螺栓孔的内侧周向均开设有避空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梅花台的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侧面和圆台侧面,所述圆柱侧面远离所述圆台侧面的一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圆台侧面由靠近所述圆柱侧面的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弱化槽包括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向远离所述轴套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圆弧角为61.8°,相邻所述第一弧形槽的间距为8-16mm,所述弱化槽的对称基面与所述弱化槽相交的线段由线段F、弧线G、线段H、弧线I和弧线J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线段F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9.7°,所述线段F长度为13.0mm;所述弧线G与所述线段F靠近所述法兰盘一侧连接且相切,所述弧线G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G远离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G半径长15.0mm,圆弧角为73.1°;所述线段H与所述弧线G相切,所述线段H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82.8°,线段H的长度为8.4mm;所述弧线I与所述线段H相切,所述弧线I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I靠近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I的半径长10.0mm,圆弧角为73.6°;所述弧线J与所述弧线I相切,所述弧线J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J远离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J的半径长6.0mm,圆弧角为66.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弱化槽由底面开始向外倾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长度为205.0mm,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的一端到所述法兰盘的垂直距离为123.0mm;所述法兰盘的直径为380mm,厚度为20mm;所述螺栓孔到所述法兰盘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67.5mm,所述螺栓孔的直径为21.9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段S与所述轴套中心线的夹角为45-65°,所述弧线R的半径为10-30mm,所述弧线T的半径为10-3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侧密封槽;
所述内侧轴承孔和所述内侧密封槽之间开设有内侧轴承端盖座;
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的一端开设有防尘罩装配槽;
所述防尘罩装配槽和所述外侧轴承孔之间设有防尘罩装配孔;
所述外侧轴承孔和所述锥台腔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
本实现方式中,轴套内部用于安装轴承及半轴,内侧轴承孔用于装配内侧压力轴承,外侧轴承孔用于装配外侧载重轴承,内侧锥台腔与轴套外壁锥台状配合,既减轻了轴套重量,又能够保证轴套的厚度,提升轴套的承载能力,锥台形状还能够保证轮毂整体的强度,其中,锥台腔用于储存轴承润滑介质;法兰盘上的螺栓孔用于锁紧轮毂和车轮,凹槽用于减重并均衡应力分布;梅花台与车轮中心孔配合,用于装配、支撑车轮轮胎总成,弱化槽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并减轻轮毂重量;加强筋用于减少应力集中,其中,通过两侧弧线与中间线段相连,能够增加加强筋与轴套和法兰盘的接触面积,加强支撑,又能够极大减轻加强筋的重量。该商用车铝轮毂,与现有技术相比,减轻了轮毂的整体重量,减少了应力集中,又保证了轮毂整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商用车铝轮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商用车铝轮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商用车铝轮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商用车铝轮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E-E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Q部分的详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套;2、法兰盘;3、梅花台;4、加强筋;
11、内侧轴承孔;12、外侧轴承孔;13、锥台腔;14、内侧密封槽;15、内侧轴承端盖座;16、防尘罩装配槽;21、螺栓孔;22、凹槽;23、避空槽;24、下端面;25、上端面;31、弱化槽;32、圆柱侧面;33、圆台侧面;
161、第一环槽;162、第二环槽;163、防尘罩装配孔;221、第一圆弧斜面;222、第二圆弧斜面;223、第三圆弧斜面;311、第一弧形槽;312、开口槽;313、第二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商用车铝轮毂进行说明。所述商用车铝轮毂,包括轴套1、法兰盘2、梅花台3和加强筋4;轴套1内依次开设有互相连通的内侧轴承孔11、锥台腔13和外侧轴承孔12,锥台腔13的内径由内侧轴承孔11一侧向外侧轴承孔12一侧逐渐减小;法兰盘2固定连接于轴套1外周向且靠近内侧轴承孔11一侧,法兰盘2靠近外侧周向均布有多个螺栓孔21和多个凹槽22,多个螺栓孔21和多个凹槽22分别依次间隔设置,凹槽22开口朝外,轴套1的外径自轴套1的两端向法兰盘2逐渐增大;梅花台3固定连接于轴套1外周向且与法兰盘2靠近外侧轴承孔12一侧固定连接,梅花台3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弱化槽31;加强筋4固定连接于轴套1外周向且与法兰盘2靠近内侧轴承孔11一侧固定连接,加强筋4的外周面与通过轴套1的中心线的平面相交的多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弧线R、线段S和弧线T,弧线R远离线段S一端与法兰盘2连接,弧线T远离线段S一端与轴套1的靠近内侧轴承孔11的外侧面连接,线段S由法兰盘2一侧向轴套1的中心倾斜。
该商用车铝轮毂,轴套1内部用于安装轴承及半轴,内侧轴承孔11用于装配内侧压力轴承,外侧轴承孔12用于装配外侧载重轴承,内侧锥台腔13与轴套1外壁锥台状配合,既减轻了轴套1重量,又能够保证轴套1的厚度,提升轴套1的承载能力,锥台形状还能够保证轮毂整体的强度,其中,锥台腔13用于储存轴承润滑介质;法兰盘2上的螺栓孔21用于锁紧轮毂和车轮,凹槽22用于减重并均衡应力分布;梅花台3与车轮中心孔配合,用于装配、支撑车轮轮胎总成,弱化槽31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并减轻轮毂重量;加强筋4用于减少应力集中,其中,通过两侧弧线与中间线段相连,能够增加加强筋4与轴套1和法兰盘2的接触面积,加强支撑,又能够极大减轻加强筋4的重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商用车铝轮毂,与现有技术相比,减轻了轮毂的整体重量,减少了应力集中,又保证了轮毂整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凹槽22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凹槽22的侧面朝向轴套1倾斜,法兰盘2靠近内侧轴承孔11一端为上端面25,法兰盘2靠近外侧轴承孔12一端为下端面24,上端面25与凹槽22的交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下端面24与凹槽22的交线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凹槽22的侧面朝向轴套1倾斜,法兰盘2上端面25与凹槽22的交线在竖直投影上,位于下端面24与凹槽22的交线的内侧,能够方便锻造后的脱模。
具体地,参见图4,螺栓孔21数量为8-12个,凹槽22的数量为8-12个。
本实施例中,螺栓孔21的数量为10个,凹槽22的数量为10个。螺栓孔21数量与车轮上的孔对应,凹槽22与螺栓孔21依次间隔设置,即两凹槽22之间设有一个螺栓孔21,两螺栓孔21之间设有一凹槽22,凹槽22通过轴套1中心线的对称基面与相邻两螺栓孔21构成的弧线中点重合,即凹槽22位于两相邻螺栓孔21的中间位置,螺栓孔21位于两相邻凹槽22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凹槽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斜面221、第二圆弧斜面222和第三圆弧斜面223;通过轴套1的中心线、上端面25与第二圆弧斜面222的交线圆弧的圆心的平面为第一基面,第一圆弧斜面221和第二圆弧斜面222相对第一基面对称。
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斜面221和第二圆弧斜面222相对第一基面对称,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第一圆弧斜面221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的交线圆弧的圆心构成竖直的第一中心线,第二圆弧斜面222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的交线圆弧的圆心构成竖直的第二中心线,第三圆弧斜面223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的交线圆弧的圆心构成竖直的第三中心线,第一中心线、第二中心线和第三中心线与轴套1的中心线互相平行;第二中心线到轴套1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构成线段B,线段B的长度为199.1mm,上端面25与第二圆弧斜面222的交线圆弧半径为34.1mm,下端面24与第二圆弧斜面222的交线圆弧半径为30.6mm;上端面25与第一圆弧斜面221或第三圆弧斜面223的交线圆弧半径为31.8mm,下端面24与第一圆弧斜面221或第三圆弧斜面223的交线圆弧半径为35.3mm,第一中心线到轴套1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构成线段C,线段C的长度为159.8mm,线段C与线段B所成角度为17.4°,第三中心线到轴套1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构成线段D;相邻的螺栓孔21的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分别到轴套1的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为18°。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第一圆弧斜面221、第二圆弧斜面222和第三圆弧斜面223的位置及两端圆弧的大小,以符合特定要求,满足特定性能,方便锻造后的脱模。
具体地,螺栓孔21和凹槽22的数量均为10个且均布,相邻螺栓孔21构成的弧角为36°,相邻凹槽22构成的弧角为36°,相邻的螺栓孔21的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分别到轴套1的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为18°,相当于凹槽22位于两相邻螺栓孔21的中间位置,螺栓孔21位于两相邻凹槽22的中间位置,凹槽22和螺栓孔21均匀间隔分布,使螺栓孔21到两侧的凹槽22的距离对应,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螺栓孔21两端均设有倒角,倒角规格为2mm×45°。本实施例中,倒角是为了去除零件上因机加工产生的毛刺,也为了便于零件装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3,上端面25和下端面24靠近螺栓孔21的内侧周向均开设有避空槽23。
本实施例中,避空槽23深度为0.5-1.5mm,宽度为0.8-2mm。避空槽23用于防止车轮中心孔装配干涉并便于轮毂产品的加工。
具体地,下端面24的避空槽23设于梅花台3与下端面24连接的外围;法兰盘2设有加强筋4的一面为台阶面,靠近轴套1的周向面高于远离轴套1的周向面,上端面25的避空槽23设于台阶面之间,台阶面的高度差为4.5m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梅花台3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1及图3,梅花台3的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侧面32和圆台侧面33,圆柱侧面32远离圆台侧面33的一端与法兰盘2连接,圆台侧面33由靠近圆柱侧面32的一侧向轴套1的中心线倾斜。
本实施例中,圆柱侧面32用来和车轮中心孔配合,圆台侧面33用来引导车轮与圆柱侧面32配合,简化装配。
可选地,梅花台3高度为35-60mm,圆台侧面33的倾斜角度为0-5°,圆柱侧面32外直径为260-300mm,圆柱侧面32高度为20-26mm;梅花台3上圆周均布有6-10个弱化槽31,相邻弱化槽31的间距为8-16mm。
具体地,梅花台3高度为39mm,圆台侧面33的倾斜角度为1°,圆柱侧面32外直径为280.8mm,圆柱侧面32高度为22mm,圆台侧面33高度为17mm,弱化槽31圆周均布有6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弱化槽31可以采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5至图7,弱化槽31包括第一弧形槽311,第一弧形槽311向远离轴套1一侧弯曲,第一弧形槽311的圆弧角为61.8°,相邻第一弧形槽311的间距为8-16mm,弱化槽31的对称基面与弱化槽31相交的线段由线段F、弧线G、线段H、弧线I和弧线J依次连接组成;线段F由法兰盘2一侧向轴套1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9.7°,线段F长度为13.0mm;弧线G与线段F靠近法兰盘2一侧连接且相切,弧线G的圆心位于弧线G远离轴套1一侧,弧线G半径长15.0mm,圆弧角为73.1°;线段H与弧线G相切,线段H由法兰盘2一侧向轴套1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82.8°,线段H的长度为8.4mm;弧线I与线段H相切,弧线I的圆心位于弧线I靠近轴套1一侧,弧线I的半径长10.0mm,圆弧角为73.6°;弧线J与弧线I相切,弧线J的圆心位于弧线J远离轴套1一侧,弧线J的半径长6.0mm,圆弧角为66.5°。
本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弧形槽311的大小及尺寸,以满足实际需求并减轻轮毂重量。
进一步地,弱化槽31还包括开口槽312和第二弧形槽313,弱化槽31的对称基面与开口槽312、第二弧形槽313相交的线段由线段K、弧线L、线段M、弧线N、线段O和弧线P依次连接组成;线段K与弧线J相切且位于弧线J远离轴套1一侧,线段K到法兰盘2端面的垂直距离为23.0mm,线段K的长度为2.0mm;弧线L与线段K远离弧线J一侧连接且相切,弧线L的圆心位于弧线L靠近法兰盘2一侧,弧线L的半径为8.0mm,圆弧角为83.0°;线段M与弧线L相切,线段M由弧线L一侧远离轴套1倾斜,倾斜角为7.0°,线段M的长度为13.2mm;弧线N与线段M相切,弧线N的圆心位于远离法兰盘2一侧,弧线N的半径为5.0mm,圆弧角为83.0°;线段O与弧线N相切,线段O位于法兰盘2内部且到法兰盘2靠近梅花台3的端面的距离为1.5mm,线段O的长度为1.6mm;弧线P与线段O相切,弧线P的另一端与法兰盘2连接,弧线P的圆心位于线段O远离法兰盘2一侧,弧线N的半径为5.0mm,圆弧角为45.6°。
其中,第一弧形槽311位于梅花台3远离法兰盘2的端面,开口槽312两侧分别与第一弧形槽311和第二弧形槽313连通,开口槽312位于第一弧形槽311外侧且位于梅花台3外侧边缘位置,第一弧形槽311下端面24低于开口槽312下端面24,高于第二弧形槽313下端面24;第二弧形槽313远离开口槽312一侧与法兰盘2端面连接。
以上限定了弱化槽3131的形状及尺寸大小,减轻了轮毂重量,减少了应力集中,其中,避空槽23与第二弧形槽313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5,相邻弱化槽31之间构成T型凸台,相邻的第一弧形槽311间距大于相邻的开口槽312间距。
本实施例中,相邻弱化槽31之间构成T型凸台,既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也减少了本轮毂的重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6,弱化槽31由底面开始向外倾斜。其能够方便毛坯从模具中脱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套1长度为205.0mm,轴套1靠近外侧轴承孔12的一端到法兰盘2的垂直距离为123.0mm;法兰盘2的直径为380mm,厚度为20mm;螺栓孔21到法兰盘2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67.5mm,螺栓孔21的直径为21.9mm。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轴套1长度、法兰盘2的位置、直径与厚度、螺栓孔21的位置及内径,以具体到保护特定尺寸,满足特定产品需求。其中,螺栓孔21用来锁紧轮毂和车轮,螺栓孔21的位置需与车轮对应孔的位置对应,螺栓孔21大小需能够插入特定螺母且留有间隙,法兰盘2需要留出螺栓孔21位置,直径及厚度需满足开设螺栓孔21及承载的需求而又需要尽量减小法兰盘2直径及厚度,以降低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锥台腔13的倾斜角度为6.0°,轴套1位于外侧轴承孔12的一侧倾斜角度为9.7°,锥台腔13的直径为125-178mm,宽50-85mm,轴套1的厚度为8-20mm。
本实施例中,轴套1位于内侧轴承孔11的一侧倾斜角度为5.0°,对锥台腔13的倾斜角度、轴套1外侧的倾斜角度、锥台腔13的大小和轴套1的厚度进行了具体限定,以满足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加强筋4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线段S与轴套1中心线的夹角为45-65°,弧线R的半径为10-30mm,弧线T的半径为10-30mm。
本实施例中,限定了线段S的倾斜角度、弧线R和弧线T的半径的范围,以满足特定产品的实际需求及强度需要。
具体地,加强筋4向法兰盘2及轴套1侧弯曲,能够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并降低了轮毂重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弧线R与法兰盘2所成线段相切,弧线R的圆心位于弧线R远离法兰盘2一侧,弧线R的半径为30.0mm,圆弧角为28.2°;线段S与轴套1中心线的夹角为61.8°,线段S与弧线R远离法兰盘2的一端相切,线段S的长度为9.5mm;弧线T远离轴套1一端与线段S远离弧线R一端连接且相切,弧线T的圆心位于弧线T远离轴套1一侧,弧线T的半径为15.0mm,圆弧角为56.8°。
本实施例中,限定了加强筋4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适用于特定的产品需求,加强了与轴套1和法兰盘2的连接,提高了轮毂整体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轴套1靠近内侧轴承孔11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侧密封槽14;内侧轴承孔11和内侧密封槽14之间开设有内侧轴承端盖座15;轴套1靠近外侧轴承孔12的一端开设有防尘罩装配槽16;防尘罩装配槽16和外侧轴承孔12之间设有防尘罩装配孔163;外侧轴承孔12和锥台腔13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
本实施例中,内侧密封槽14用于装配标准密封环,用来密封润滑油;内侧轴承端盖座15用来装配标准轴承端盖,以保护并阻止内侧轴承位移;防尘罩装配槽16用于装配标准防尘罩,用于防尘;防尘罩装配孔163用来容纳防尘罩开口端口,防尘罩开口端口与防尘罩装配孔163配合实现密封,为轴承防尘;润滑油通道为锥台腔13润滑油润滑压力轴承的通道。
具体地,防尘罩装配槽16包括位于轴套1内部的第一环槽161、位于轴套1外侧的第二环槽162,第一环槽161槽深0.8-1.5mm,第二环槽162宽10-20mm,槽深1-3mm。第一环槽161和第二环槽162配合,以装配并固定防尘罩,防止防尘罩脱落。
具体地,防尘罩装配孔163内径比外侧轴承孔12内径大1-3mm;润滑油通道内直径小于外侧轴承孔12和锥台腔13的内径,大于半轴直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内依次开设有互相连通的内侧轴承孔、锥台腔和外侧轴承孔,所述锥台腔的内径由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侧逐渐减小;
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所述法兰盘靠近外侧周向均布有多个螺栓孔和多个凹槽,多个所述螺栓孔和多个所述凹槽分别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凹槽开口朝外,所述轴套的外径自所述轴套的两端向所述法兰盘逐渐增大;
梅花台,所述梅花台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与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梅花台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弱化槽;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外周向且与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外周面与通过所述轴套的中心线的平面相交的多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弧线R、线段S和弧线T,所述弧线R远离所述线段S一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弧线T远离所述线段S一端与所述轴套的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线段S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面朝向所述轴套倾斜,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一端为上端面,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一端为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凹槽的交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凹槽的交线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斜面、第二圆弧斜面和第三圆弧斜面;
通过所述轴套的中心线、所述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圆弧斜面的交线圆弧的圆心的平面为第一基面,所述第一圆弧斜面和所述第二圆弧斜面相对所述第一基面对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靠近所述螺栓孔的内侧周向均开设有避空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台的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侧面和圆台侧面,所述圆柱侧面远离所述圆台侧面的一端与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圆台侧面由靠近所述圆柱侧面的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槽包括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向远离所述轴套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圆弧角为61.8°,相邻所述第一弧形槽的间距为8-16mm,所述弱化槽的对称基面与所述弱化槽相交的线段由线段F、弧线G、线段H、弧线I和弧线J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线段F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9.7°,所述线段F长度为13.0mm;所述弧线G与所述线段F靠近所述法兰盘一侧连接且相切,所述弧线G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G远离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G半径长15.0mm,圆弧角为73.1°;所述线段H与所述弧线G相切,所述线段H由所述法兰盘一侧向所述轴套的中心线倾斜,倾斜角为82.8°,线段H的长度为8.4mm;所述弧线I与所述线段H相切,所述弧线I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I靠近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I的半径长10.0mm,圆弧角为73.6°;所述弧线J与所述弧线I相切,所述弧线J的圆心位于所述弧线J远离所述轴套一侧,所述弧线J的半径长6.0mm,圆弧角为66.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槽由底面开始向外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长度为205.0mm,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的一端到所述法兰盘的垂直距离为123.0mm;所述法兰盘的直径为380mm,厚度为20mm;所述螺栓孔到所述法兰盘的中心线的距离为167.5mm,所述螺栓孔的直径为21.9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S与所述轴套中心线的夹角为45-65°,所述弧线R的半径为10-30mm,所述弧线T的半径为10-3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铝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内侧轴承孔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侧密封槽;
所述内侧轴承孔和所述内侧密封槽之间开设有内侧轴承端盖座;
所述轴套靠近所述外侧轴承孔的一端开设有防尘罩装配槽;
所述防尘罩装配槽和所述外侧轴承孔之间设有防尘罩装配孔;
所述外侧轴承孔和所述锥台腔之间设有润滑油通道。
CN202111153686.4A 2021-09-29 2021-09-29 商用车铝轮毂 Active CN113829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3686.4A CN113829799B (zh) 2021-09-29 2021-09-29 商用车铝轮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3686.4A CN113829799B (zh) 2021-09-29 2021-09-29 商用车铝轮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799A true CN113829799A (zh) 2021-12-24
CN113829799B CN113829799B (zh) 2023-06-16

Family

ID=7896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3686.4A Active CN113829799B (zh) 2021-09-29 2021-09-29 商用车铝轮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979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8836A (ja) * 2009-02-17 2010-09-02 Jtekt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21242A1 (ja) * 2011-03-07 2012-09-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の軸部材
CN207015066U (zh) * 2017-07-24 2018-02-16 湖北洪伯金福源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汽车轮毂
CN108099491A (zh) * 2017-12-28 2018-06-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毂
CN108162682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螺钉式轮毂
CN10816268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螺钉式轮毂制动盘总成
CN110217046A (zh) * 2019-06-19 2019-09-10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轻量化高强度轮毂
CN111942078A (zh) * 2020-07-31 2020-11-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侧拔模工艺轻量化轮毂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8836A (ja) * 2009-02-17 2010-09-02 Jtekt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21242A1 (ja) * 2011-03-07 2012-09-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の軸部材
CN207015066U (zh) * 2017-07-24 2018-02-16 湖北洪伯金福源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汽车轮毂
CN108099491A (zh) * 2017-12-28 2018-06-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毂
CN108162682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螺钉式轮毂
CN10816268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螺钉式轮毂制动盘总成
CN110217046A (zh) * 2019-06-19 2019-09-10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轻量化高强度轮毂
CN111942078A (zh) * 2020-07-31 2020-11-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侧拔模工艺轻量化轮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799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8140B1 (ko) 차량 휠 디스크, 휠 디스크를 포함하는 차량 휠 및 휠 디스크와 차량 휠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9784329B2 (en) Composite brake drum with bands
US20220001690A1 (en) Fabricated Vehicle Wheel, Wheel Disc for Use in Such a Fabricated Vehicle Whe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Wheel Disc and Fabricated Vehicle Wheel
US4420190A (en) Cast vehicle wheel
CN102343765A (zh) 货车后轮铝合金旋压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29799A (zh) 商用车铝轮毂
CN215944196U (zh) 商用车铝轮毂
CN215944200U (zh) 商用车铝轮毂
CN215944199U (zh) 商用车铝轮毂
CN215944197U (zh) 商用车铝轮毂
CN215980514U (zh) 商用车铝轮毂
KR20150119840A (ko) 승용차용 차량 휠
CN117916101A (zh) 车辆车轮及使用方法
WO2023126658A1 (en) Vehicle wheel disc, vehicle wheel including such a wheel dis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wheel disc and vehicle wheel
CN108602380B (zh) 制造轮子的方法
CN210634354U (zh) 载重9t带有后盖的整体成形无焊缝商用汽车桥壳
CN112969597A (zh) 带有具有减重凹穴的轮盘的制造车轮
JP714582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11106740U (zh) 采用深轮唇结构的轮毂及制造模具
JP2006347369A (ja) 重車両用ホイールのランフラット用中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462882U (zh) 轮毂轴承法兰、轮毂轴承单元和汽车
CN113431842A (zh) 减震器轴承
CN114523803B (zh) 一种轻量化重载轮对及其设计方法
CN217671961U (zh) 轮辋
CN110758008A (zh) 采用深轮唇结构的轮毂及制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