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9672B -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 Google Patents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9672B
CN113829672B CN202111125950.3A CN202111125950A CN113829672B CN 113829672 B CN113829672 B CN 113829672B CN 202111125950 A CN202111125950 A CN 202111125950A CN 113829672 B CN113829672 B CN 113829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groups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5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9672A (zh
Inventor
梁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ang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ang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ang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ang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59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9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9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9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241/00Making bags or boxes intended for a specific use
    • B31B2241/008Making suction cleaner ba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技术问题:无纺布在与灰纸板贴合时贴合不紧密。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包括有放置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清理组件等;放置组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无纺布底面平整度的检测清理组件;驱动组件内部连接放置组件。本发明实现了采用双向拉紧的方法,在提高无纺布与灰纸板贴合效率的同时,能够自动对无纺布起皱部位进行推平,并且将灰纸板翘起部位进行压平,而且还能够自动检测出无纺布贴合面是否存在凸起硬化树脂,并且对检测出的树脂自动清理收集的效果。

Description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背景技术
该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通过聚醋酸乙烯酯作为粘接剂将硬化的水刺无纺布与灰纸板粘接在一起,且该无纺布通过丙烯酸树脂等胶粘剂的加硬处理;
经过丙烯酸树脂等胶粘剂加硬处理后的无纺布表面存在许多凸起硬化的树脂,这些凸起硬化的树脂使得无纺布与灰纸板的贴合效果大大降低,即贴合紧密度大大降低;
人工难以对无纺布表面凸起硬化的树脂进行有效处理,并且还需要人工一一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效益;
进一步的,无纺布与灰纸板人工贴合难度大,而且无纺布本身存在起皱等问题,而灰纸板也存在翘起等问题,这使得贴合难度大大提高,导致贴合效果不佳,影响良品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经过丙烯酸树脂等胶粘剂加硬处理后的无纺布表面存在许多凸起硬化的树脂,这些凸起硬化的树脂使得无纺布与灰纸板的贴合效果大大降低,即贴合紧密度大大降低;人工难以对无纺布表面凸起硬化的树脂进行有效处理,并且还需要人工一一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效益;进一步的,无纺布与灰纸板人工贴合难度大,而且无纺布本身存在起皱等问题,而灰纸板也存在翘起等问题,这使得贴合难度大大提高,导致贴合效果不佳,影响良品率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包括有底脚、底架、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固定架、支撑板、放置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清理组件;底架下方四个角均与一组底脚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龙门架和第一龙门架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与固定架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与支撑板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灰纸板和无纺布的放置组件;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放置组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无纺布底面平整度的检测清理组件;驱动组件内部连接放置组件;驱动组件与底架进行固接;驱动组件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
可选地,放置组件包括有第一L形连接板、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放置架、第一连接架、第三驱动部件、第四驱动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一压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压板;第一L形连接板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L形连接板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均与放置架进行固接;放置架下方两侧对称均设置有一组第一L形连接板、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放置架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两侧均连接驱动组件;第一连接架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架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三驱动部件和第四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下部与第二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贴合组件进行固接;第四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贴合组件进行固接;第三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四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压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压板进行固接;第二压板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第三驱动部件、第四驱动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一压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压板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
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五驱动部件、花键轴、第一锥齿轮、第四连接板、第六驱动部件、第二锥齿轮、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丝杆、光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第五驱动部件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五驱动部件通过输出轴与花键轴进行固接;花键轴通过滑套连接第一锥齿轮;花键轴通过滑套连接第四连接板;花键轴与第三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与第六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六驱动部件与第三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传动轴进行固接;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传动轴同时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丝杆进行固接;丝杆同时与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进行旋接;丝杆侧面设置有光杆;光杆同时与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进行固接;光杆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均与底架进行固接。
可选地,检测清理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第一伸缩部件、第一切块、楔形块、检测块、第二伸缩部件、第二切块、第一收集框、第二收集框和第一固定块;第二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与第三连接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同时与多组第一伸缩部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上方同时与多组第二伸缩部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两端分别与第一收集框和第二收集框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各与一组第一切块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各与一组楔形块相接触;多组楔形块各与一组第一固定块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固定块各与一组检测块进行螺栓连接;多组检测块各与一组第二伸缩部件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侧面各设置有一组第二切块;多组第二切块均与第二压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第一收集框和第二收集框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二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和多组第二伸缩部件;多组第一伸缩部件上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切块;多组第二伸缩部件上均设置有一组检测块;楔形块、检测块和第二切块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多组。
可选地,还包括有贴合组件,贴合组件包括有第三伸缩部件、第四伸缩部件、第三压板、第二L形连接板、第七驱动部件、第三连接杆、贴合辊、第八驱动部件、第三L形连接板、复位板、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第三伸缩部件和第四伸缩部件均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伸缩部件和第四伸缩部件均与第三压板进行固接;第三压板两侧均与一组复位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压板下方两侧均与一组贴合辊相接触;两组贴合辊均与一组第三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接杆两端均分别与一组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二固定块各与一组第七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三固定块各与一组第八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七驱动部件各与一组第二L形连接板进行固接;两组第八驱动部件各与一组第三L形连接板进行固接;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三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三L形连接板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四驱动部件进行固接。
可选地,放置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放置灰纸板的方形凹坑。
可选地,两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表面均设置为足够光滑。
可选地,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可选地,多组楔形块均设置为三角块。
可选地,两组复位板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大于两组贴合辊的直径。
本发明的优点为:第一、为了克服经过丙烯酸树脂等胶粘剂加硬处理后的无纺布表面存在许多凸起硬化的树脂,这些凸起硬化的树脂使得无纺布与灰纸板的贴合效果大大降低,即贴合紧密度大大降低;人工难以对无纺布表面凸起硬化的树脂进行有效处理,并且还需要人工一一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效益;进一步的,无纺布与灰纸板人工贴合难度大,而且无纺布本身存在起皱等问题,而灰纸板也存在翘起等问题,这使得贴合难度大大提高,导致贴合效果不佳,影响良品率的缺点;
第二、本发明由于设计了放置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清理组件和贴合组件,准备工作前,通过底脚和底架先将仪器固定平稳,然后通过人工将表面涂覆有聚醋酸乙烯酯的灰纸板放置在放置组件,然后再将水刺后且经过丙烯酸树脂硬化后的无纺布也放置在放置组件上,并且使得无纺布位于放置组件中间部位,然后控制放置组件开始工作,放置组件将其中间的无纺布略微夹紧,然后放置组件使得灰纸板上升合适距离,使得灰纸板与无纺布的距离合适,然后控制驱动组件开始工作,驱动组件带动放置组件向无纺布两端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放置组件能够对无纺布起皱部位进行推平,与此同时,放置组件能够带动检测清理组件移动,在检测清理组件移动时,检测清理组件能够对无纺布的底面进行检测,即检测无纺布底面是否存在较大凸起的丙烯酸树脂,若存在,检测清理组件则能够自动将凸起硬化的树脂块进行清理,与此同时,贴合组件也开始工作,贴合组件能够先将无纺布中间部位与灰纸板通过聚醋酸乙烯酯粘接在一起,然后再通过放置组件的带动,进而将无纺布从中间向其两端逐渐贴合到灰纸板表面,并且贴合过程中,能够确保无纺布贴合紧密,而且可以将灰纸板翘起的部位压平,确保贴合效果,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固定架和支撑板对仪器起到固定作用;
第三、本发明实现了采用双向拉紧的方法,在提高无纺布与灰纸板贴合效率的同时,能够自动对无纺布起皱部位进行推平,并且将灰纸板翘起部位进行压平,而且还能够自动检测出无纺布贴合面是否存在凸起硬化树脂,并且对检测出的树脂自动清理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放置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放置组件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放置组件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驱动组件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驱动组件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检测清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检测清理组件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检测清理组件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贴合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贴合组件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贴合组件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贴合组件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_底脚,2_底架,3_第一龙门架,4_第二龙门架,5_固定架,6_支撑板,201_第一L形连接板,202_第一驱动部件,203_第二驱动部件,204_放置架,205_第一连接架,206_第三驱动部件,207_第四驱动部件,208_第一连接杆,209_第一压板,2010_第二连接杆,2011_第二压板,301_第五驱动部件,302_花键轴,303_第一锥齿轮,304_第四连接板,305_第六驱动部件,306_第二锥齿轮,307_传动轴,308_第一传动轮,309_第二传动轮,3010_丝杆,3011_光杆,3012_第一固定板,3013_第二固定板,3014_第三固定板,401_第二连接架,402_第三连接架,403_第一伸缩部件,404_第一切块,405_楔形块,406_检测块,407_第二伸缩部件,408_第二切块,409_第一收集框,4010_第二收集框,4011_第一固定块,501_第三伸缩部件,502_第四伸缩部件,503_第三压板,504_第二L形连接板,505_第七驱动部件,506_第三连接杆,507_贴合辊,508_第八驱动部件,509_第三L形连接板,5010_复位板,5011_第二固定块,5012_第三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
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脚1、底架2、第一龙门架3、第二龙门架4、固定架5、支撑板6、放置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清理组件;底架2下方四个角均与一组底脚1进行固接;底架2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龙门架4和第一龙门架3进行固接;底架2上表面与固定架5进行固接;底架2上表面与支撑板6进行固接;底架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灰纸板和无纺布的放置组件;第一龙门架3和第二龙门架4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放置组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无纺布底面平整度的检测清理组件;驱动组件内部连接放置组件;驱动组件与底架2进行固接;驱动组件与支撑板6进行螺栓连接。
准备工作前,通过底脚1和底架2先将仪器固定平稳,然后通过人工将表面涂覆有聚醋酸乙烯酯的灰纸板放置在放置组件,然后再将水刺后且经过丙烯酸树脂硬化后的无纺布也放置在放置组件上,并且使得无纺布位于放置组件中间部位,然后控制放置组件开始工作,放置组件将其中间的无纺布略微夹紧,然后放置组件使得灰纸板上升合适距离,使得灰纸板与无纺布的距离合适,然后控制驱动组件开始工作,驱动组件带动放置组件向无纺布两端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放置组件能够对无纺布起皱部位进行推平,与此同时,放置组件能够带动检测清理组件移动,在检测清理组件移动时,检测清理组件能够对无纺布的底面进行检测,即检测无纺布底面是否存在较大凸起的丙烯酸树脂,若存在,检测清理组件则能够自动将凸起硬化的树脂块进行清理,与此同时,贴合组件也开始工作,贴合组件能够先将无纺布中间部位与灰纸板通过聚醋酸乙烯酯粘接在一起,然后再通过放置组件的带动,进而将无纺布从中间向其两端逐渐贴合到灰纸板表面,并且贴合过程中,能够确保无纺布贴合紧密,而且可以将灰纸板翘起的部位压平,确保贴合效果,第一龙门架3、第二龙门架4、固定架5和支撑板6对仪器起到固定作用;本发明实现了采用双向拉紧的方法,在提高无纺布与灰纸板贴合效率的同时,能够自动对无纺布起皱部位进行推平,并且将灰纸板翘起部位进行压平,而且还能够自动检测出无纺布贴合面是否存在凸起硬化树脂,并且对检测出的树脂自动清理收集的效果。
如图4-6所示,放置组件包括有第一L形连接板201、第一驱动部件202、第二驱动部件203、放置架204、第一连接架205、第三驱动部件206、第四驱动部件207、第一连接杆208、第一压板209、第二连接杆2010和第二压板2011;第一L形连接板201与底架2进行固接;第一L形连接板201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进行固接;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均与放置架204进行固接;放置架204下方两侧对称均设置有一组第一L形连接板201、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放置架204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05;第一连接架205两侧均连接驱动组件;第一连接架205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架205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205下部与第二连接杆2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驱动部件206通过连接块与贴合组件进行固接;第四驱动部件207通过连接块与贴合组件进行固接;第三驱动部件206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208进行螺栓连接;第四驱动部件207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20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杆208与第一压板209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杆2010与第二压板2011进行固接;第二压板2011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205、第三驱动部件206、第四驱动部件207、第一连接杆208、第一压板209、第二连接杆2010和第二压板2011在放置架204上方中部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
准备工作前,通过人工将表面涂覆有聚醋酸乙烯酯的灰纸板放置在放置架204上表面的方形凹坑中,进而确保灰纸板不会发生偏移,然后再将水刺后且经过丙烯酸树脂硬化后的无纺布放置在两组第二压板2011上,并且使得无纺布位于两组第二压板2011中间部位,然后两组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同时带动两组第一连接杆208向下移动,两组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为电动推杆,即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杆208带动两组第一压板209向下移动,使得无纺布被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略微压住,然后两组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带动放置架204向上移动合适距离,两组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为电动推杆,即通过放置架204带动灰纸板向上移动合适距离,使得灰纸板与两组第二压板2011下表面距离较近,从而使得灰纸板与无纺布的距离合适,然后驱动组件开始工作,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即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带动两组第三驱动部件206、第四驱动部件207、第一连接杆208、第一压板209、第二连接杆2010和第二压板2011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从而使得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从无纺布中间分别向其两端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由于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表面设置为光滑平整状态,因此可以通过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将无纺布可能起皱的部位进行推平,与此同时,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同时带动检测清理组件和贴合组件工作,进而通过检测清理组件和贴合组件完成后续工作,两组第一L形连接板201对两组第一驱动部件202和第二驱动部件203起到固定作用;该组件对灰纸板与无纺布进行固定,同时协助检测清理组件和贴合组件工作。
如图7-8所示,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五驱动部件301、花键轴302、第一锥齿轮303、第四连接板304、第六驱动部件305、第二锥齿轮306、传动轴307、第一传动轮308、第二传动轮309、丝杆3010、光杆3011、第一固定板3012、第二固定板3013和第三固定板3014;第五驱动部件301与支撑板6进行螺栓连接;第五驱动部件301通过输出轴与花键轴302进行固接;花键轴302通过滑套连接第一锥齿轮303;花键轴302通过滑套连接第四连接板304;花键轴302与第三固定板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304与第六驱动部件305进行固接;第六驱动部件305与第三固定板3014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3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6与传动轴307进行固接;传动轴307与第一传动轮308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9进行传动连接;传动轴307同时与第一固定板3012和第二固定板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9与丝杆3010进行固接;丝杆3010同时与第一龙门架3和第二龙门架4进行转动连接;丝杆3010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205进行旋接;丝杆3010侧面设置有光杆3011;光杆3011同时与第一龙门架3和第二龙门架4进行固接;光杆3011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2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012、第二固定板3013和第三固定板3014均与底架2进行固接。
当无纺布和灰纸板放置完成,且灰纸板上升至合适位置后,第五驱动部件301开始工作,第五驱动部件301为电机,第五驱动部件301通过输出轴带动花键轴302转动,第六驱动部件305带动第四连接板304向上移动,第六驱动部件305为电动推杆,即通过第四连接板304带动第一锥齿轮303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锥齿轮303与第二锥齿轮306啮合,然后花键轴302通过第一锥齿轮303传动第二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6带动第一传动轮308转动,第一传动轮308带动第二传动轮309转动,第二传动轮309带动丝杆3010转动,由于丝杆3010设置为双向反螺纹丝杆3010,因此,通过丝杆3010带动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第一固定板3012、第二固定板3013和第三固定板3014确保仪器保持稳定;该组件带动放置组件工作,起到驱动作用。
如图9-11所示,检测清理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架401、第三连接架402、第一伸缩部件403、第一切块404、楔形块405、检测块406、第二伸缩部件407、第二切块408、第一收集框409、第二收集框4010和第一固定块4011;第二连接架401与第一连接架20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401与第三连接架40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401同时与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402上方同时与多组第二伸缩部件407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402两端分别与第一收集框409和第二收集框4010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各与一组第一切块404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404各与一组楔形块405相接触;多组楔形块405各与一组第一固定块4011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固定块4011各与一组检测块406进行螺栓连接;多组检测块406各与一组第二伸缩部件407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404侧面各设置有一组第二切块408;多组第二切块408均与第二压板2011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架401、第三连接架402、第一收集框409和第二收集框4010在放置架204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二连接架401和第三连接架402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和多组第二伸缩部件407;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上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切块404;多组第二伸缩部件407上均设置有一组检测块406;楔形块405、检测块406和第二切块408在放置架204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多组。
当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时,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同时带动两组第二连接架401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即通过两组第二连接架401带动两组第三连接架402和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进而带动两组第一收集框409、第二收集框4010、多组第一切块404、楔形块405、检测块406、第二伸缩部件407、第二切块408和第一固定块4011做相互远离的对向运动,此时,多组检测块406顶部刚好与无纺布底面相接触,当多组检测块406从无纺布底面中间部位向其两端移动时,若无纺布底面不存在凸起硬化的树脂,则检测块406则顺利通过,若无纺布底面存在凸起硬化的树脂,凸起硬化的树脂则会对检测块406施加适当挤压力,进而通过检测块406压缩第二伸缩部件407,第二伸缩部件407为伸缩杆,当第二伸缩部件407向下收缩时,第二伸缩部件407带动第一固定块4011向下移动,即通过第一固定块4011带动楔形块405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楔形块405与第一切块404分离,并且由于第一伸缩部件40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第一伸缩部件403为伸缩杆,当楔形块405与第一切块404分离后,第一伸缩部件403的回弹力带动第一切块404向靠近第二切块408弹射出去,此时第一切块404的冲击力较为强劲,并且由于第一切块404和第二切块40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为薄片切刀状,因此,当第一切块404向靠近第二切块408弹射过去时,通过第一切块404和第二切块408顶部设置的薄片切刀状将硬化的树脂从无纺布上切断和击碎,进而确保后期无纺布与灰纸板粘接时不会存在粘接不紧密的问题,而被切断和击碎的树脂则自动掉落到两组第一收集框409和第二收集框4010中;该组件对无纺布底面进行检测有无凸起硬化树脂,并且将凸起硬化树脂切断和击碎,然后进行收集。
如图12-15所示,还包括有贴合组件,贴合组件包括有第三伸缩部件501、第四伸缩部件502、第三压板503、第二L形连接板504、第七驱动部件505、第三连接杆506、贴合辊507、第八驱动部件508、第三L形连接板509、复位板5010、第二固定块5011和第三固定块5012;第三伸缩部件501和第四伸缩部件502均与固定架5进行固接;第三伸缩部件501和第四伸缩部件502均与第三压板503进行固接;第三压板503两侧均与一组复位板5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压板503下方两侧均与一组贴合辊507相接触;两组贴合辊507均与一组第三连接杆506进行转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接杆506两端均分别与一组第二固定块5011和第三固定块5012进行固接;两组第二固定块5011各与一组第七驱动部件505进行固接;两组第三固定块5012各与一组第八驱动部件508进行固接;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各与一组第二L形连接板504进行固接;两组第八驱动部件508各与一组第三L形连接板509进行固接;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504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三驱动部件206进行固接;两组第三L形连接板509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四驱动部件207进行固接。
当两组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带动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向下移动时,两组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同时带动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504和第三L形连接板509向下移动,进而通过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504和第三L形连接板509带动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和第八驱动部件508向下移动,进一步通过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和第八驱动部件508带动两组第二固定块5011和第三固定块5012向下移动,然后再通过两组第二固定块5011和第三固定块5012带动两组第三连接杆506和贴合辊507向下移动,当第三驱动部件206和第四驱动部件207停止工作,然后两组第一连接架205开始做相互远离的移动时,并且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架205使得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做相互远离的对向移动,并且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组贴合辊507的宽度后,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和第八驱动部件508同时带动两组贴合辊507向下移动,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和第八驱动部件508为电动推杆,使得两组贴合辊507与无纺布相接触,并且将无纺布的中间部位压合到灰纸板表面,然后在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504和第三L形连接板509带动两组贴合辊507做相互远离的对向移动时,通过两组贴合辊507逐渐将无纺布贴合到灰纸板表面,并且在两组贴合辊507移动的同时,能够对灰纸板翘起的部位进行压平,然后再将无纺布贴合上去,当两组贴合辊507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压板503的宽度时,由于第三伸缩部件501和第四伸缩部件502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第三伸缩部件501和第四伸缩部件502为伸缩板,进而通过第三伸缩部件501和第四伸缩部件502的弹力使得第三压板503向下运动,即通过第三压板503带动两组复位板5010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压板503与无纺布中间贴合部位相接触,并且对无纺布施加适当压力,进而确保无纺布的中间粘接部位不会被拉起,当无纺布完全粘贴好,第五驱动部件301反转,使得两组第一连接架205恢复原位,即使得两组贴合辊507恢复原位,当两组贴合辊507移动至两组复位板5010下方时,两组第七驱动部件505和第八驱动部件508带动两组贴合辊507向上移动,即通过两组贴合辊507使得两组复位板5010向上移动,即通过两组复位板5010带动第三压板50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三压板503再次位于两组贴合辊507上方,进而方便下一次贴合工作;该组件将无纺布紧密贴合到灰纸板上。
放置架204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放置灰纸板的方形凹坑。
进而将灰纸板放置在放置架204上表面中部设置的方形凹坑中,确保灰纸板位置不会偏移。
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表面均设置为足够光滑。
确保两组第一压板209和第二压板2011不会对无纺布造成损伤。
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进而通过多组第一伸缩部件403的弹力将第一切块404弹射出去。
多组楔形块405均设置为三角块。
使得楔形块405向下移动时,使得第一切块404能够被弹射出去,在楔形块405复位时,第一切块404也能一同复位。
两组复位板5010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大于两组贴合辊507的直径。
确保两组贴合辊507能够将两组复位板5010提起。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包括有底脚、底架、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固定架和支撑板;底架下方四个角均与一组底脚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龙门架和第一龙门架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与固定架进行固接;底架上表面与支撑板进行固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清理组件;底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灰纸板和无纺布的放置组件;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放置组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无纺布底面平整度的检测清理组件;驱动组件内部连接放置组件;驱动组件与底架进行固接;驱动组件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
放置组件包括有第一L形连接板、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放置架、第一连接架、第三驱动部件、第四驱动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一压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压板;第一L形连接板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L形连接板两侧分别与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均与放置架进行固接;放置架下方两侧对称均设置有一组第一L形连接板、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放置架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两侧均连接驱动组件;第一连接架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架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三驱动部件和第四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下部与第二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四驱动部件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压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压板进行固接;第二压板与检测清理组件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架、第三驱动部件、第四驱动部件、第一连接杆、第一压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压板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
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五驱动部件、花键轴、第一锥齿轮、第四连接板、第六驱动部件、第二锥齿轮、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丝杆、光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第五驱动部件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五驱动部件通过输出轴与花键轴进行固接;花键轴通过滑套连接第一锥齿轮;花键轴通过滑套连接第四连接板;花键轴与第三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与第六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六驱动部件与第三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传动轴进行固接;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传动轴同时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丝杆进行固接;丝杆同时与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进行旋接;丝杆侧面设置有光杆;光杆同时与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进行固接;光杆同时与两组第一连接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均与底架进行固接;
检测清理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第一伸缩部件、第一切块、楔形块、检测块、第二伸缩部件、第二切块、第一收集框、第二收集框和第一固定块;第二连接架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与第三连接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架同时与多组第一伸缩部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上方同时与多组第二伸缩部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两端分别与第一收集框和第二收集框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各与一组第一切块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各与一组楔形块相接触;多组楔形块各与一组第一固定块进行螺栓连接;多组第一固定块各与一组检测块进行螺栓连接;多组检测块各与一组第二伸缩部件进行固接;多组第一切块侧面各设置有一组第二切块;多组第二切块均与第二压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第一收集框和第二收集框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二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和多组第二伸缩部件;多组第一伸缩部件上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切块;多组第二伸缩部件上均设置有一组检测块;楔形块、检测块和第二切块在放置架上方中部两侧各设置有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贴合组件,贴合组件包括有第三伸缩部件、第四伸缩部件、第三压板、第二L形连接板、第七驱动部件、第三连接杆、贴合辊、第八驱动部件、第三L形连接板、复位板、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第三伸缩部件和第四伸缩部件均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伸缩部件和第四伸缩部件均与第三压板进行固接;第三压板两侧均与一组复位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压板下方两侧均与一组贴合辊相接触;两组贴合辊均与一组第三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两组第三连接杆两端均分别与一组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二固定块各与一组第七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三固定块各与一组第八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七驱动部件各与一组第二L形连接板进行固接;两组第八驱动部件各与一组第三L形连接板进行固接;两组第二L形连接板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三驱动部件进行固接;两组第三L形连接板通过连接块各与一组第四驱动部件进行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放置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放置灰纸板的方形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两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表面均设置为光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多组第一伸缩部件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多组楔形块均设置为三角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其特征在于:两组复位板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大于两组贴合辊的直径。
CN202111125950.3A 2021-09-26 2021-09-26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Active CN113829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5950.3A CN113829672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5950.3A CN113829672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672A CN113829672A (zh) 2021-12-24
CN113829672B true CN113829672B (zh) 2023-09-01

Family

ID=7897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5950.3A Active CN113829672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96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4251A (ja) * 2001-07-13 2003-01-28 Daishowa Paper Products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集塵袋
CN10682776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机
CN109334211A (zh) * 2018-11-27 2019-02-15 苏州宝特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底托板覆膜装置
CN209971785U (zh) * 2019-01-09 2020-01-21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设备
CN113427733A (zh) * 2021-05-20 2021-09-24 王圣明 一种防褶皱的环保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自动化生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41819U (zh) * 2017-03-29 2017-10-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4251A (ja) * 2001-07-13 2003-01-28 Daishowa Paper Products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集塵袋
CN10682776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机
CN109334211A (zh) * 2018-11-27 2019-02-15 苏州宝特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底托板覆膜装置
CN209971785U (zh) * 2019-01-09 2020-01-21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设备
CN113427733A (zh) * 2021-05-20 2021-09-24 王圣明 一种防褶皱的环保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自动化生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672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1931U (zh) 一种显示屏玻璃盖板擦拭机
CN218487984U (zh) 一种胶合板加工用倒角装置
CN112549661B (zh) 一种高效附胶装置
CN113829672B (zh) 双向拉紧法对吸尘器过滤袋口卡板自检贴合仪
CN204079053U (zh) 贴胶装置
CN110950154B (zh) 离型纸撕离设备
CN114476196A (zh) 一种电容屏保护膜的压合设备
CN212290708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上保护膜撕膜装置
CN113787723B (zh) 双向法对空气吸尘器过滤网peet膜防起皱贴合设备
CN112208189A (zh) 一种全自动夹胶线系统
CN219648276U (zh) 一种贴膜机粘膜带自动清洁装置
CN213564893U (zh) 一种用于纺织面料的压合装置
CN219055404U (zh) 一种vr光学膜贴合设备
CN217777076U (zh) 一种砂纸片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20904343U (zh) 一种布料复合装置
CN220262221U (zh) 多层面巾纸压合装置
CN217721632U (zh) 一种高效的电路板粘尘机
CN217291727U (zh) 一种胶合板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CN110405828A (zh) 一种自动板材切割设备
CN214540542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压力控制贴附机构
CN214652549U (zh) 一种导光片高效贴胶装置
CN218988275U (zh) 一种用于铝箔加工的收卷机构
CN220699919U (zh) 一种环保胶合板贴面生产线贴面装置
CN213670545U (zh) 一种全贴合屏幕粘接力测试设备
CN220162722U (zh) 一种木塑复合板材料层上下薄木板固定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210000 Building 1, No.7, Yingcui Road,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Tang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44000 No. 6, Gandong Avenue, Linchuan District,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ng Zhiqi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