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6309A - 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26309A CN113826309A CN201980094399.5A CN201980094399A CN113826309A CN 113826309 A CN113826309 A CN 113826309A CN 201980094399 A CN201980094399 A CN 201980094399A CN 113826309 A CN113826309 A CN 1138263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water
- oil
- cooling
- flow path
- passag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包括:电动机,设置有形成外观的马达壳体;逆变器,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且设置有在内部容纳IGBT和电容器的逆变器壳体;内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以及双流路,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同一个圆周面上,所述双流路包括:复数个第一冷却流路,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供第一冷却流体流动;第二冷却流路,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之间,供第二冷却流体流动;以及复数个喷嘴,沿着周向隔开配置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中的每一个,向所述内壳体的内侧空间喷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油水冷却复合方式的马达冷却结构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背景技术
近来,以电动机作为车辆的行驶用驱动源的电动车辆(包括混合动力车辆)具有优异的燃料比,因而正在作为未来车辆上市。
通常,IPGM(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Intelligent Power Generation Module)是由电动机、逆变器以及齿轮箱构成的装置。
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转子可以可旋转地设置于定子的内部。
定子具有缠绕于定子芯的定子线圈,为使转子旋转而向定子线圈施加电流时,在定子线圈中产生热量,正在开发用于冷却在电动机中产生的热量的技术。
就电动车辆的电动机而言,冷却电动机中产生的热量对电动机的小型化和效率提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的电动机冷却方式中,采用通过使冷却水在壳体的内部循环来间接冷却马达的间接冷却方式和通过向定子或转子等喷射油来直接冷却马达的直接冷却方式。
现有的IPGM冷却结构具有为冷却马达而使用油(oil)且为冷却逆变器而使用冷却水(water)的类型1(type1)和为冷却马达和逆变器而使用冷却水的类型2(type2)。
然而,前述的类型1和类型2均为冷却马达而选择性地采用了油和冷却水中的一种冷却流体,但是没有同时采用两种类型的马达冷却结构。
另一方面,与利用冷却水的间接冷却方式相比,利用油的直接冷却方式具有冷却效率高且冷却性能好的优点,因此近来积极进行对直接冷却方式的研发。
在专利文献1(US 8,629,586 B2)中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气设备,其具有冷却结构(cooling mechanism),所述冷却结构(cooling mechanism)在位于定子上部的冷却水供应管上形成了两个出口(outlet),从而即使在马达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端部线圈的左右供应油。
然而,在如现有专利那样的从定子上部滴油(drop)的结构中,需要设计歧管,以对定子线圈的周向整个区间进行油冷却。
另外,根据油出口的喷射位置或喷射角度,定子线圈的端匝(end turn)处可能会出现油未润湿的区间。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过在内壳体设置冷却水通道和油通道,从而能够利用油和冷却水同时对马达进行冷却的双流路结构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360度整个区间沿着定子的周向朝定子线圈喷射油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可以包括:电动机,设置有形成外观的马达壳体;逆变器,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且设置有在内部容纳IGBT和电容器的逆变器壳体;内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以及双流路,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同一个圆周面上,所述双流路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冷却流路,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供第一冷却流体流动;第二冷却流路,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之间,供第二冷却流体流动;以及复数个喷嘴,沿着周向隔开配置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中的每一个,向所述内壳体的内侧空间喷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可以是油,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可以是冷却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复数个所述喷嘴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径向延伸,沿着周向隔开配置在360度整个区间,向定子线圈喷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可以包括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复数个油通道。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可以包括复数个冷却水通道,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隔开的复数个油通道之间且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延伸。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前半部,沿着周向延伸;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后半部,沿着周向延伸;以及冷却水通道连接部,从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一侧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和周向朝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连接成连通。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内壳体还可以包括复数个O形环,复数个所述O形环分别配置在所述油通道的两侧,以对所述油通道和所述冷却水通道之间进行密封。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内壳体可以包括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复数个所述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或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内壳体包括: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中间分隔壁,沿着周向延伸且以与所述马达壳体接触的方式朝径向凸出,划分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延伸,以连接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以及中间分隔壁连接部,从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中的一个油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之间的边界的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朝所述中间分隔壁的一侧延伸,或者从所述中间分隔壁的另一侧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朝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中的另一个油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之间的边界的流路形成凸起延伸。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复数个所述O形环分别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隔开配置,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同心圆上,随着接近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而所述O形环的直径变小。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内壳体可以包括:流入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入口侧,向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分配冷却水;以及流出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出口侧,从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收集所述冷却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内壳体可以包括:流入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入口侧,向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分配冷却水;以及流出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的出口侧,从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收集所述冷却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可以包括:油槽,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下部,临时储存所述油;以及油泵,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另一侧,将储存在所述油槽的油循环到复数个所述喷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又一侧,将从所述油泵接收并要输送给复数个所述喷嘴的油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所述油。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实施例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可以包括:电动机,设置有形成外观的马达壳体;逆变器,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且设置有在内部容纳IGBT和电容器的逆变器壳体;齿轮箱,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另一侧,在其内部安装有用于降低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齿轮类;内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以及双流路,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同一个圆周面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的效果如下。
第一、通过在马达壳体的内侧追加安装内壳体且在内壳体形成复数个油通道和复数个冷却水通道,形成在利用复数个O形环来密封复数个油通道中的每一个之后利用油和冷却水同时进行冷却的油水冷却复合冷却结构,从而与现有的仅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结构或仅利用油进行冷却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马达的冷却性能。
第二、复数个喷嘴沿着内壳体的周向在360度整个区间隔开配置,通过复数个喷嘴沿着周向在360度整个区间喷射油来直接冷却定子线圈,从而在电动车辆转弯时或在上坡和下坡行驶时或在加减速时,能够沿着定子线圈的周向均匀地保持油的冷却性能,能够防止现存的油仅润湿定子线圈的一部分区间而发生油冷却的死区(dead zone)。
第三、可以通过压铸的方式制作马达壳体和内壳体,无需通过重力铸造来使用于冷却水冷却的马达壳体成型,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第四、必要时,在电动机中可以使用仅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而没有油冷却结构的结构。例如,在低成本产品的情况下,不需要油泵和热交换器等,可以由仅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结构构成。
第五、通过在高输出电动机中采用利用油和冷却水同时进行冷却的结构,从而能够连续地保持高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观察本发明的IPGM(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的一侧的立体图。
图2是观察图1的IPGM的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示出在图3的内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定子和转子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图6的马达壳体的内侧安装内壳体之前的形态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形成于图3的马达壳体的底面的油槽中的油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图9是示出从图8的油泵向热交换器移动的油路径的概念图。
图10是示出从图9的热交换器向马达壳体的油分配器移动的油路径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在图10中被热交换的油通过复数个喷嘴从内壳体的360度整个区间沿着径向喷射的形态的概念图。
图12是示出形成于图11的逆变器壳体的冷却水流入口和形成于马达壳体的冷却水流出口的概念图。
图13是示出从图12的相反侧侧面观察的冷却水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逆变器壳体和马达壳体中的冷却水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壳体的双流路结构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与图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及“部”仅考虑到说明书的容易撰写而被赋予或混用,它们本身并不具有彼此区分的含义或作用。并且,在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时,如果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会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则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附图仅是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容易理解,应当理解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受附图限制,而涵盖了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所包括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以及替代物。
包括序数的术语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所述构成要要素不受所述术语的限制。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区分。
当提及某一个构成要素“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构成要素,或者在它们之间也可以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相反,当提及某一个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表达。
在本申请中,应理解为,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说明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能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的可能性。
图1是观察本发明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IPGM)的一侧的立体图,图2是观察图1的IPGM的另一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在图3的内壳体102的内部安装有定子160和转子163的形态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分解图,图6是沿着图2的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图6的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安装内壳体102之前的形态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形成于图3的马达壳体101的底面的油槽145中的油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图9是示出从图8的油泵向热交换器149移动的油路径的概念图,图10是示出从图9的热交换器149向马达壳体101的油分配器移动的油路径的概念图,图11是示出在图10中被热交换的油通过复数个喷嘴从内壳体102的360度整个区间沿着径向喷射的形态的概念图。
本发明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IPGM)包括电动机10、逆变器165以及齿轮箱171。
电动机10构成为,包括定子160和转子163而生成动力。
定子160和转子163容纳于马达壳体101的内侧。马达壳体101可以构成为圆筒形。在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形成有容纳定子160和转子163的容纳空间。在马达壳体101的底面可以形成有油槽145。油槽145与马达壳体101的容纳空间连通且可以临时储存油。
定子160可以由定子芯161和定子线圈162构成。定子线圈162可以缠绕于沿着定子芯161的周向隔开配置的槽。定子线圈162的一部分可以从定子芯161的长度方向两端朝轴向凸出。从定子芯161的两端凸出的定子线圈162的一部分可以命名为端匝(END TURN)。
定子线圈162由三相(U、W、V相)线圈构成,从而可以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在定子线圈162可以安装有连接环133,所述连接环133具有将用于对定子线圈162的三相线圈施加电源的电源连接部134和形成于三相线圈各自的端部的中性线连接的汇流条。
电源连接部134可以设置有三相的端子。电源连接部134可以与连接环133一体形成。
转子163可以隔着间隙可旋转地设置于定子芯161的内侧。转子163可以由转子芯和永磁铁(未图示)构成。旋转轴164可以在转子163芯的内侧与与转子163芯可旋转地结合。
旋转轴164的两端部可以被轴承可旋转地支撑。
在旋转轴164的长度方向一侧可以设置有旋转变压器(Resolver)。
旋转轴164的另一侧可以与齿轮箱171的驱动轴连接。
齿轮箱171可以包括齿轮箱壳体172和设置于齿轮箱壳体172的内侧的齿轮类。齿轮类可以构成为,降低由电动机10的旋转轴164产生的转速且增加扭矩。齿轮类可以由行星齿轮组构成。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齿圈、太阳齿轮、行星齿轮以及行星架等。
马达壳体101形成为圆筒形,并且可以形成为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呈开放而马达壳体101的另一侧呈堵塞。
马达壳体101的呈开放的一侧可以构成为被齿轮箱壳体172覆盖。在马达壳体101的一侧朝径向凸出形成有紧固部131,从而其可以紧固到齿轮箱壳体172。
旋转变压器盖173可以紧固到马达壳体101的另一侧而覆盖旋转变压器。
逆变器165构成为,包括电容器169和IGBT170而驱动电动机10。
逆变器壳体166可以以矩形形状一体地形成在马达壳体101的圆周面一侧。逆变器壳体166可以相对于马达壳体101的圆周面在切线方向上倾斜地延伸。
马达壳体101和逆变器壳体166可以形成为一体式,由此电动机10和逆变器165可以实现一体化。
逆变器壳体166的上部呈开放,逆变器盖167可以以覆盖逆变器壳体166的开放侧的方式紧固于逆变器壳体166的开放侧上部。逆变器壳体166和逆变器盖167各自具有沿着边缘隔开配置的复数个紧固部131,从而可以通过紧固部131件诸如螺钉等来紧固。
电容器169和IGBT170等逆变器165组件可以容纳于逆变器壳体166的内侧。
在逆变器壳体166的内侧底面可以设置有盖密封板168(CAP SEALING PLATE)。
定子160和转子163等可以通过马达壳体101的开放侧而被容纳。
在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可以安装有内壳体102。内壳体102可以沿着长度方向两侧呈开放。在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一侧可以形成有复数个紧固部131。
复数个紧固部131可以从内壳体102朝径向外侧凸出形成。
复数个紧固部131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周向隔开配置。复数个紧固部131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其内部设置有紧固孔,齿轮箱壳体172、内壳体102以及马达壳体101可以通过紧固部131件诸如螺钉等来紧固到一起。
定子芯161可以以热压入的方式安装到内壳体102的内侧。
在内壳体102的一端边缘部设置有沿着周向延伸的端部130,并且可以形成有从端部130沿着径向延伸的复数个紧固部131。端部130可以连接复数个紧固部131。
沿着端部130的周向在预设区间(内壳体102的右上侧区间;30~50度区间)可以形成有切开部132。切开部132构成为,避免与从连接环133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电源连接部134发生干涉,且使电源连接部134与端部130结合。
油泵安装部148可以从马达壳体101的外侧面朝径向凸出形成。油泵146可以以油泵146的泵轴与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油泵安装部148。
油泵146构成为,使油在马达壳体101的内部进行循环。
油泵壳体147可以设置为,从油泵安装部148朝与马达壳体101的齿轮箱171相反的方向凸出。
在马达壳体101的外周面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热交换器149。热交换器149可以构成为以水冷的方式对油进行冷却。在热交换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冷却水流路和油流路,沿着冷却水流路流动的冷却水和沿着油流路流动的油彼此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水能够对油进行冷却。
热交换器149的油流路入口150(INLET)可以与油泵146的泵出口连接。热交换器149的油流路出口151(OUTLET)可以与后述的油通道104连接。油流路入口150和油流路出口151可以在热交换器壳体的下侧后端边角部和上侧前端边角部沿着对角线方向彼此隔开配置。油流路可以从热交换器壳体的下侧后端边角部朝上侧前端边角部延伸。
热交换器149的油流路可以在热交换器壳体的内侧朝马达壳体101和径向外侧配置,热交换器149的冷却水流路可以在热交换器壳体的内侧朝马达壳体101配置。
油槽145可以通过油槽管与油泵146的泵入口连接。
油槽145的油被吸入油泵146,通过油泵146泵送的油移动到热交换器149而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向冷却水释放热量。
在内壳体102的同一个圆周面上可以形成有双流路103(DUAL FLOW PATH)。双流路103可以由复数个油通道104(OIL CHANNEL)和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WATER CHANNEL)构成。
内壳体102的双流路103可以通过压铸(DIE-CASTING)成型。
复数个油通道104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周向延伸形成。复数个油通道104中的一个第一油通道105可以在内壳体102的前端部与复数个紧固部131相邻配置。复数个油通道104中的另一个第二油通道106可以朝复数个紧固部131的相反方向配置在内壳体102的后端部。
从内壳体102的圆周面朝径向外侧可以形成有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油流路形成凸起107可以隔着油通道104在周向上朝径向凸出形成。
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可以形成油通道104。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上端部(最外围端部)可以形成为与马达壳体101的内周面接触。
在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有O形环135。O形环安装槽可以沿着周向形成在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复数个O形环135可以构成为密封油通道104。复数个O形环135可以构成为划分油通道104和冷却水通道113。由此,可以防止沿着油通道104流动的油与冷却水混合。
复数个O形环135可以包括:第一O形环136和第二O形环137,以热压入定子160的方向为基准,配置于内壳体102的前端部(与紧固部131相邻配置);以及第三O形环138和第四O形环139,以热压入定子160的方向为基准,配置于内壳体102的后端部(位于紧固部131的相反侧)。
第一O形环136配置成最靠近紧固部131,可以安装到直径最大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外侧端部。O形环安装槽可以沿着周向形成在直径最大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外侧端部。
第二O形环137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O形环136隔开油通道104的流路宽度,可以安装在直径第二大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外侧端部。第二O形环137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一O形环136的直径。
第三O形环138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O形环137隔开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的宽度而配置,可以安装在形成油通道104的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中直径第三大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外侧端部。第三O形环138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二O形环137的直径。
第四O形环139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O形环138隔开第二油通道106的宽度而配置,可以安装在形成油通道104的复数个油流路形成凸起107中直径最小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的外侧端部。第四O形环139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三O形环138的直径。
在马达壳体101的内周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台阶部140。复数个台阶部140可以沿着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隔开配置。以内壳体102向马达壳体101的内侧插入的方向为基准,第一台阶部141和第二台阶部142可以以彼此不同的直径(台阶)形成在马达壳体101的前端部,第三台阶部143和第四台阶部144可以以彼此不同的直径形成在马达壳体101的后端部。
第一台阶部141配置成最靠近内壳体102的紧固部131,第二台阶部142可以从第一台阶部141以直径变小的方式沿着轴向朝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延伸,第三台阶部143可以从第二台阶部142的后端以直径变小的方式沿着轴向朝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延伸,第四台阶部144可以从第三台阶部143的后端以直径变小的方式沿着轴向朝马达壳体101的内侧延伸。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第一台阶部141至第四台阶部144分别与第一O形环136和第二O形环137沿着径向重叠且接触,因此可以对油通道104和冷却水通道113之间进行密封。
另外,台阶部140的直径形成为随着从第一台阶部141到第四台阶部144即随着接近马达壳体101的内侧而变小,O形环135的直径形成为随着从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O形环136到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O形环137即随着接近内壳体102的后端部而变小,由此能够通过使内壳体102插入结合到马达壳体101的内侧时各个O形环135与马达壳体101接触的时间最小,从而能够防止O形环135由于与马达壳体101之间的摩擦而与内壳体102的O形环安装槽脱离。
复数个油喷嘴108可以沿着径向贯通地形成在油通道104的内侧。复数个油喷嘴108可以沿着内壳体102的周向隔开配置。复数个油喷嘴108构成为,沿着内壳体102的周向从整个区间(360度)喷射油。
复数个油喷嘴108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成,一侧与油通道104连通,另一侧与内壳体102的内侧空间连通。
油可以通过复数个油喷嘴108从内壳体102的周向整个区间朝定子线圈162的端匝进行喷射。
在马达壳体101的内部形成有油供应部109,其可以向复数个油喷嘴108供应通过热交换器149被冷却的油。
油供应部109可以由供应流路部110、分配流路部111以及复数个连通流路部112构成。
供应流路部110可以连接成,一侧与热交换器149的油流路出口151连通,另一侧与分配流路部111连通。供应流路部110可以沿着马达壳体101的周向延伸。
分配流路部111可以沿着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延伸。沿着分配流路部11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与供应流路部110连通,沿着分配流路部1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可以与连通流路部112连通地连接。
分配流路部111可以将从供应流路部110供应的油分配到沿着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复数个连通流路部112的每一个可以朝马达壳体101的径向内侧延伸。连通流路部112的外侧与分配流路部111的端部连通,连通流路部112的内侧可以与油通道104连通地连接。
复数个连通流路部112的每一个可以形成在比热交换器149的油流路出口151更高的位置。
油通道104可以从连通流路部112形成为圆形的环形状。油通道104朝径向外侧呈开放,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为“U”形状。油通道104的内侧边角可以形成为圆弧。
油在连通流路部112中流量分为各一半,流量减少一半的油沿着油通道104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在其相反侧汇合。
例如,流入到连通流路部112的油中的一半沿着油通道104的一侧半圆顺时针方向移动,所述油中的另一半沿着油通道104的另一侧半圆逆时针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在与连通流路部112隔开180度间隔的地点汇合。
沿着油通道104流动的油通过复数个喷嘴朝径向流出,从而可以向定子线圈162的端匝喷射。
油在吸收定子线圈162中产生的热之后可以聚集到油槽145。
聚集到油槽145的油被油泵146吸入,并在热交换器149中冷却之后,可以再次循环到马达壳体101和内壳体102之间的油通道104。
图12是示出形成于图11的逆变器壳体166的冷却水流入口124和形成于马达壳体101的冷却水流出口125的概念图,图13是示出从图12的相反侧侧面观察的冷却水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逆变器壳体166和马达壳体101中的冷却水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在逆变器壳体166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冷却水流入口124,在马达壳体101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冷却水流出口125。
冷却水流入口124可以在与马达壳体101的周向交叉的方向上朝逆变器壳体166的底面延伸。
冷却水流出口125可以沿着切线方向朝马达壳体101的圆周面最上端延伸。
冷却水流入口124和冷却水流出口125可以沿着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隔开配置。
以内壳体102向马达壳体101的内侧插入的方向为基准,冷却水流入口124配置在逆变器壳体166的前方,冷却水流出口125可以沿着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与冷却水流入口124隔开配置。
冷却水流入口124形成在逆变器壳体166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面,冷却水流出口125位于比冷却水流入口124更低的位置,可以位于马达壳体101的径向上的最上端。
在逆变器壳体166的内侧底面可以设置有电容器冷却板126。在电容器冷却板126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流路。电容器冷却板126可以沿着逆变器壳体166的长度方向延伸。
冷却水流入口124可以连通地连接于电容器冷却板126的一侧。
在逆变器壳体166的内侧底面可以设置有IGBT冷却板127。在IGBT冷却板127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流路。IGBT冷却板127可以沿着逆变器壳体166的长度方向与电容器冷却板126并排延伸。
在电容器冷却板126的另一侧和IGBT冷却板127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内部流路部128,从而冷却水可以通过内部流路部128从电容器冷却板126移动到IGBT冷却板127。内部流路部128可以沿着与马达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马达壳体连接部129从IGBT冷却板127的另一侧朝下方向延伸,可以与马达壳体101的第一冷却水通道114连通地连接。冷却水可以通过马达壳体连接部129从逆变器壳体166移动到马达壳体101的内部。
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可以在内壳体102上沿着周向延伸。在复数个油通道104之间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可以沿着周向形成。
复数个冷却水通道113可以由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116构成。
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配置在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的朝紧固部131的前方部(内壳体102的整体长度的一半),可以沿着周向延伸。
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朝内壳体102的径向凸出,沿着周向延伸,从而可以形成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和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可以在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的外侧端可以与马达壳体101的内侧面隔着间隙而形成。
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可以引导冷却水沿着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周向移动。
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116中的每一个朝紧固部131的相反方向配置在内壳体102的后方部,可以沿着周向延伸。
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朝内壳体102的径向凸出,沿着周向延伸,从而可以形成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和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可以在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在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之间可以配置有中间分隔壁118。中间分隔壁118朝内壳体102的径向凸出形成,可以沿着周向延伸。中间分隔壁118构成为,划分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
中间分隔壁118的径向外侧端可以形成为与马达壳体101接触(参照图6)。
在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流入侧共同头部119。
流入侧共同头部119形成为与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一端(开始地点)连通,其构成为将通过一个冷却水流入口124流入的冷却水分配到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可以从内壳体102的周向彼此不同的地点开始。
以定子160向内壳体102的内侧热压入的方向为基准,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114中位于最前侧的一号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可以构成为,使冷却水从流入侧共同头部119最晚进入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冷却水可以随着从位于第二前侧的二号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到位于最后侧的四号第一冷却水通道114而更早进入第一冷却水通道114。
为此,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中位于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最前方的一号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从与沿着周向距流入侧共同头部119隔开最远的地点延伸,越往其余二号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三号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则可以从与沿着周向越靠近流入侧共同头部119的地点延伸。
在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流出侧共同头部120。
流出侧共同头部120可以在内壳体102的外周面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对角线方向)与流入侧共同头部119隔开配置。
流出侧共同头部120构成为,在收集沿着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116流动的冷却水之后,使其通过一个冷却水流出口125流出。
与流出侧共同头部120连通的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的周向延伸长度可以形成为彼此不同。
例如,与中间分隔壁118相邻配置的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具有朝流出侧共同头部120的延伸长度最长,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的朝流出侧共同头部120的延伸长度可以随着远离中间分隔壁118而变短。
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形成于内壳体102,使得冷却水从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移动到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可以将沿着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周向的流动末端地点与沿着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周向的流动开始地点进行连接。
为此,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包括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122和复数个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以连接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
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122从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流动结束地点朝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流动开始地点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倾斜地延伸,由此连接第一冷却水通道114的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115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117。
复数个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可以隔着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122配置在横跨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122的方向的两侧。
复数个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中的一个第一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从形成第一油通道105(位于内壳体102的前方)和第一冷却水通道114之间的边界的油流路形成凸起107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倾斜地延伸而与中间分隔壁118连接,由此能够划分流入侧共同头部119和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
复数个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中的另一个第二中间分隔壁连接部123从中间分隔壁118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和周向倾斜地延伸而与形成第二油通道106(位于内壳体102的后方)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之间的边界的流路形成凸起连接,由此能够划分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和流出侧共同头部120。
在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可以形成有流出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和流入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
流出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和流入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分别与热交换器149的冷却水流路连通地连接,冷却水从第二冷却水通道116通过流出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移动到热交换器149,并在热交换器149中与油进行热交换之后,可以从热交换器149通过流入侧热交换器149连接部移动到第二冷却水通道116。
冷却水流出口125以与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上部连通地形成在马达壳体101,可以从马达壳体101的内部通过冷却水流出口125向外部流出。
冷却水流入口124和冷却水流出口125可以连接于冷却水循环系统。
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散热器,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前方;冷却水循环线,将冷却水流入口124和冷却水流出口125与散热器进行连接;以及水泵,用于使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水从冷却水流出口125沿着冷却水循环线移动到散热器,可以在向吸入散热器的空气释放热之后,再次沿着冷却水循环线再循环到冷却水流入口124。
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流入口124流入逆变器壳体166的内部并对电容器169和IGBT170进行冷却,然后流入马达壳体101的内部,从而沿着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进行流动的同时能够对电动机10进行冷却。
接下来,冷却水从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向热交换器149移动并对油进行冷却,然后可以再次移动到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并通过冷却水流出口125流出。
接着,冷却水沿着冷却水循环线移动且在散热器中向空气释放热,然后可以再次通过冷却水流入口124再循环到逆变器壳体166。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壳体202的双流路203结构的概念图。
在本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不同点在于,内壳体202设置有配置在复数个油通道204之间的复数个冷却水通道213,且复数个冷却水通道213中的每一个的冷却水的流动沿着周向从同一第一地点开始且在同一第二地点结束。
在第一实施例中,沿着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隔开的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分别配置在内壳体102的长度方向的前半部和后半部,连接第一冷却水通道114和第二冷却水通道116的冷却水通道连接部121设置于内壳体102。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同点在于,冷却水沿着复数个冷却水通道213旋转1圈(旋转360度)而不区分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地点,可以在内壳体202的上部形成有流入侧共同头部219,作为第二地点,可以在内壳体202的上部形成有流出侧共同头部220。
流入侧共同头部219和流出侧共同头部220可以分别沿着内壳体20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着周向隔开配置。
横向分隔壁218沿着内壳体20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配置在流入侧共同头部219和流出侧共同头部220之间,由此能够划分流入侧共同头部219和流出侧共同头部220。
其他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Claims (15)
1.一种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机,设置有形成外观的马达壳体;
逆变器,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且设置有在内部容纳IGBT和电容器的逆变器壳体;
内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以及
双流路,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同一个圆周面上,
所述双流路包括:
复数个第一冷却流路,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供第一冷却流体流动;
第二冷却流路,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之间,供第二冷却流体流动;以及
复数个喷嘴,沿着周向隔开配置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中的每一个,向所述内壳体的内侧空间喷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流体是油,所述第二冷却流体是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复数个所述喷嘴中的每一个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径向延伸,沿着周向隔开配置在360度整个区间,向定子线圈喷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包括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复数个油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复数个冷却水通道,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隔开的复数个油通道之间且沿着所述内壳体的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包括:
复数个第一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前半部,沿着周向延伸;
复数个第二冷却水通道,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后半部,沿着周向延伸;以及
冷却水通道连接部,从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一侧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和周向朝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连接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复数个O形环,复数个所述O形环分别配置在所述油通道的两侧,以对所述油通道和所述冷却水通道之间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包括复数个流路形成凸起,复数个所述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或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包括:
复数个第一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
复数个第二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延伸而形成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
中间分隔壁,沿着周向延伸且以与所述马达壳体接触的方式朝径向凸出,划分出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
流路形成凸起连接部,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延伸,以连接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和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以及
中间分隔壁连接部,从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中的一个油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之间的边界的流路形成凸起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朝所述中间分隔壁的一侧延伸,或者从所述中间分隔壁的另一侧沿着周向和长度方向朝形成复数个所述油通道中的另一个油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之间的边界的流路形成凸起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复数个所述O形环分别沿着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隔开配置,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同心圆上,随着接近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而所述O形环的直径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包括:
流入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入口侧,向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分配冷却水;以及
流出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出口侧,从复数个所述冷却水通道收集所述冷却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包括:
流入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入口侧,向复数个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分配冷却水;以及
流出侧共同头部,形成在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的出口侧,从复数个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收集所述冷却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槽,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下部,临时储存所述油;以及
油泵,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另一侧,将储存在所述油槽的油循环到复数个所述喷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另一侧,将从所述油泵接收并要输送给复数个所述喷嘴的油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所述油。
15.一种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机,设置有形成外观的马达壳体;
逆变器,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且设置有在内部容纳IGBT和电容器的逆变器壳体;
齿轮箱,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另一侧,在其内部安装有用于降低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齿轮类;
内壳体,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内侧,容纳定子和转子;以及
双流路,配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同一个圆周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KR2019/003257 WO2020189825A1 (ko) | 2019-03-20 | 2019-03-20 | 지능형 동력생성모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6309A true CN113826309A (zh) | 2021-12-21 |
CN113826309B CN113826309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7252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4399.5A Active CN113826309B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74480B2 (zh) |
EP (1) | EP3944471A4 (zh) |
CN (1) | CN113826309B (zh) |
WO (1) | WO20201898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41092A1 (en) * | 2021-05-12 | 2022-11-17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Tangential jet cooling for electric motors |
EP4376269A4 (en) * | 2021-07-20 | 2024-10-16 | Nissan Motor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WO2024061450A1 (en) | 2022-09-20 | 2024-03-28 | Gkn Automotive Limited |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ic drive with such a housing assembly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63409A1 (en) * | 2003-02-25 | 2004-08-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Drive unit for electric vehicle |
JP2010263715A (ja) * | 2009-05-08 | 2010-11-18 | Honda Motor Co Ltd | モータユニット |
KR20110136055A (ko) * | 2010-06-14 | 2011-12-21 | 박병섭 | 복합 냉각 케이싱이 구비된 전동기 |
CN102782998A (zh) * | 2010-02-19 | 2012-11-14 | 玛格纳动力传动系统股份及两合公司 | 电驱动单元 |
JP2013162674A (ja) * | 2012-02-07 | 2013-08-19 |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 回転電機 |
US20140217842A1 (en) * | 2011-09-20 | 2014-08-07 | Satoshi Kikuchi | Generator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same |
CN104638838A (zh) * | 2013-11-08 | 2015-05-20 | Em-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集成到壳体中的冷却通道的电机 |
CN105207398A (zh) * | 2015-09-18 | 2015-12-3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电机壳体及电机 |
CN105375694A (zh) * | 2014-08-22 | 2016-03-02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5515281A (zh) * | 2014-10-08 | 2016-04-20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电机装置 |
US20160134177A1 (en) * | 2013-07-19 | 2016-05-1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Liq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
CN106655647A (zh) * | 2016-11-28 | 2017-05-10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于电机的逆变器 |
CN108574365A (zh) * | 2017-03-10 | 2018-09-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及使用该液冷电机壳体的液冷电机 |
CN108667215A (zh) * | 2017-03-28 | 2018-10-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9217541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奥迪股份公司 | 电机和机动车 |
CN109361286A (zh) * | 2018-12-07 | 2019-02-19 | 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 | 电机壳体及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0622221A2 (pt) * | 2006-12-29 | 2012-01-03 | Carrier Corp | unidade de refrigeraÇço de transporte e aparelho de refrigeraÇço para um sistema de refrigeraÇço de transporte |
US8067865B2 (en) * | 2008-10-28 | 2011-11-29 | Caterpillar Inc. |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low hydraulic resistance cooling mechanism |
JP5498773B2 (ja) * | 2009-12-24 | 2014-05-21 |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 回転電機 |
JP5492599B2 (ja) * | 2010-02-26 | 2014-05-1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
JP2012105487A (ja) * | 2010-11-11 | 2012-05-31 | Komatsu Ltd | 電動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
JP5501257B2 (ja) * | 2011-01-12 | 2014-05-2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
JP6495215B2 (ja) * | 2016-09-27 | 2019-04-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発電機冷却構造 |
-
2019
- 2019-03-20 EP EP19920143.5A patent/EP394447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3-20 CN CN201980094399.5A patent/CN11382630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0 WO PCT/KR2019/003257 patent/WO2020189825A1/ko unknown
-
2021
- 2021-09-20 US US17/479,605 patent/US1207448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63409A1 (en) * | 2003-02-25 | 2004-08-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Drive unit for electric vehicle |
JP2010263715A (ja) * | 2009-05-08 | 2010-11-18 | Honda Motor Co Ltd | モータユニット |
CN102782998A (zh) * | 2010-02-19 | 2012-11-14 | 玛格纳动力传动系统股份及两合公司 | 电驱动单元 |
KR20110136055A (ko) * | 2010-06-14 | 2011-12-21 | 박병섭 | 복합 냉각 케이싱이 구비된 전동기 |
US20140217842A1 (en) * | 2011-09-20 | 2014-08-07 | Satoshi Kikuchi | Generator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same |
JP2013162674A (ja) * | 2012-02-07 | 2013-08-19 |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 回転電機 |
US20160134177A1 (en) * | 2013-07-19 | 2016-05-1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Liq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
CN104638838A (zh) * | 2013-11-08 | 2015-05-20 | Em-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集成到壳体中的冷却通道的电机 |
CN105375694A (zh) * | 2014-08-22 | 2016-03-02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5515281A (zh) * | 2014-10-08 | 2016-04-20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电机装置 |
CN105207398A (zh) * | 2015-09-18 | 2015-12-3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电机壳体及电机 |
CN106655647A (zh) * | 2016-11-28 | 2017-05-10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于电机的逆变器 |
CN108574365A (zh) * | 2017-03-10 | 2018-09-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及使用该液冷电机壳体的液冷电机 |
CN108667215A (zh) * | 2017-03-28 | 2018-10-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9217541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奥迪股份公司 | 电机和机动车 |
CN109361286A (zh) * | 2018-12-07 | 2019-02-19 | 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 | 电机壳体及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6309B (zh) | 2024-05-10 |
US12074480B2 (en) | 2024-08-27 |
WO2020189825A1 (ko) | 2020-09-24 |
EP3944471A1 (en) | 2022-01-26 |
EP3944471A4 (en) | 2022-11-02 |
US20220006349A1 (en) | 2022-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12070B (zh) | 智能动力生成模块 | |
EP1049234B1 (en) | Drive unit | |
US12015329B2 (en) | Motor unit with oil passage and partition | |
CN113826309B (zh) | 智能型动力生成模块 | |
KR102018231B1 (ko) | 전동기 | |
KR102010301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구동시스템 | |
CN108667215B (zh) | 马达 | |
US20210257878A1 (en) | Electric motor | |
JP2001238405A (ja) | 駆動装置 | |
US11496023B2 (en) | Drive apparatus | |
CN112243562A (zh) | 定子冷却构造 | |
JP7456382B2 (ja) | モータユニット | |
KR102018230B1 (ko) | 전동기 | |
CN115384290A (zh) | 动力总成及车辆 | |
KR102076755B1 (ko) | 전동기 | |
JP6973116B2 (ja) | 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 |
JP2022030818A (ja) | 車両用駆動装置 | |
CN216981687U (zh) | 一种用于叉车集成动力总成的电机及集成动力总成 | |
KR100698923B1 (ko) | 구동장치 | |
KR100642994B1 (ko) | 구동장치 | |
KR102046892B1 (ko) | 전동기 | |
WO2024159531A1 (zh) | 电驱系统、动力装置及车辆 | |
CN217935322U (zh) | 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冷却机构及车辆 | |
JP7091304B2 (ja) | 冷却構造 | |
JP2023132240A (ja) | オイルクー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