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0A -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0A
CN1138240A CN 96102126 CN96102126A CN1138240A CN 1138240 A CN1138240 A CN 1138240A CN 96102126 CN96102126 CN 96102126 CN 96102126 A CN96102126 A CN 96102126A CN 1138240 A CN1138240 A CN 1138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aforementioned
actuating
brush carrier
sta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021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95C (zh
Inventor
本馆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4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the motors being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04Commutators
    • H01R39/06Commutators other than with external cylindrical contact surface, e.g. flat commu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02K13/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ommu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52Motors acting also as generators, e.g. starting motors used as generators for ignition or l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38Brush holders

Abstract

一种转子的惯性小、电刷耐久性好的小型轻量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起动线圈23与发电线圈22绕于同一定子铁心21上,安装于旋转轴上的旋转内磁型转子10配置于定子铁心21的内径中,刷握30设于转子10的一侧,并可相对转子10沿轴向移动并与其一起旋转,刷握30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电刷31,对着刷握30的外侧面设置的固定整流子座40的内侧面的规定位置设有多个整流子43,依刷握30沿轴向移动,电刷31与整流子43可接离,在接触时向起动线圈供电。

Description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本发明是关于用于自动二轮车与自动四轮车上的将发动机的起动装置与发电装置组合为一体的起动兼发电装置。
作为现有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同一发明人以前曾提出过案例(实开平3-91064号公报)。有关该案例的装置是在同一电枢的定子铁心上缠绕起动线圈与发电线圈的起动兼发电装置,其结构是:转子是旋转外磁型转子,励磁线圈磁极旋转于定子铁心外侧,而在定子铁心的内径处配置有由电刷与整流子组成的电流转换器与使电刷移动的电磁线圈。
由于定子铁心内径处配置了电流转换器与电磁线圈,定子铁心自身的直径变大,因而在其外侧旋转的转子直径也变大,转子的旋转惯性也增大,从而成了内燃机性能上的负担,造成这种不良状况的同时,装置本身变得大而重。
一旦将电磁线圈或电刷配置于定子铁心内,则即把电磁线圈或电刷置于高温环境之中。有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转子的惯性、电刷耐久性优良的小型轻量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这样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在将起动线圈与发电线圈绕于同一电枢的定子铁心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中,将安装于旋转轴上的旋转内磁型转子配置于前述定子铁心的内径中,将允许对前述旋转内磁型转子在轴向相对移动并将一起旋转的刷握设置于该旋转内磁型转子的一侧,在前述刷握的外侧面装有多个电刷,在对着前述刷握外侧面设置的固定整流子座的内侧面的规定位置配置多个整流子,依靠前述刷握的轴向移动前述电刷与整流子可能接离,而在两者接触时向起动线圈供电。
由于在定子铁心内径处配置了旋转内磁型转子,转子的转动惯性变小,不会成为内燃机性能的负担,而且整个装置变得小而轻。
另外,由于将电刷与整流子设置于旋转内磁型转子的侧面,在运行中发热的转子与定子的外边,不会对电刷的性能带来影响。
赋能手段在离开前述刷握方向对前述固定整流子座赋能,依靠拉紧连接于前述刷握的引线来克服赋能手段的赋能力,移动刷握,使电刷与整流子接触,以此,将电刷与整流子的接离驱动机构简化,从而可以使装置变得更加小而轻。
依起动杠杆的手动操作来拉紧前述引线,省去了电磁线圈,可以使结构简化、降低造价。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有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作为发电机工作时的侧断面图,
图2——上述装置作为电动机工作时的侧断面图,
图3——内部转子的正面图,
图4——内部转子的背面图,
图5——图3上的V-V剖视图,
图6——外部定子的正面图,
图7——图6上的VI-VI剖视图,
图8——刷握一部分的正面图,
图9——刷握一部分的背面图,
图10——图8上的X-O-X剖视图,
图11——整流子座一部分的正面图,
图12——整流子座一部分的背面图,
图13——图11上的XII-O-XII剖视图,
图14——起动机构的电路图,
图15——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作为电动机工作时的侧断面图,
图16——上述装置作为发电机工作时的侧断面图,
图17——内部转子的正面图,
图18——内部转子的背面图,
图19——图17上的XIX-O-XIX剖视图,
图20——调速器内壳的正面图,
图21——调速器内壳的背面图,
图22——图20上的XXII-O-XXII剖视图,
图23—刷握的正面图,
图24——刷握的背面图,
图25——图23上的XXV-O-XXV剖视图,
图26——负侧接线板的斜视图,
图27——正侧接线板的斜视图,
图28——整流子座的正面图,
图29——整流子座的背面图,
图30——图28上的XXX-O-XXX剖视图,
图31——同一实施例起动机构的电路图。
                   实施例
以下就图1至图14示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的侧断面图分别示于图1与图2。
该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适用于小型自动二轮车,它被设置于内燃机的曲轴箱2的侧面,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的转子部直接连接于曲轴3。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采用了内部转子(旋转内磁型转子)10,内转子10安装于曲轴3并一起旋转。
内转子10示于图3~图5。
转子轮毂11大致成圆柱状,在其中心设有锥形配合通孔11a,曲轴3贯穿锥形孔11a,其端部形成内径扩大的扩径部11b。
在转子轮毂11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距排列的6处、形成了指向轴向、断面呈圆弧状的沟槽,轮毂11的一端突出有法兰11c,6处沟槽内分别安装着断面成圆弧状的磁体12。
而呈有底圆筒状、底部中央有圆孔的转子盖13从没有法兰11c的一侧覆盖于同心配列的6个磁体12的外部。
在转子轮毂11的法兰11c的侧面延伸形成圆筒部11d,在圆筒部11d上设有一缺口11e。
内部转子轮毂11的配合孔11a内贯穿配合着曲轴3的一端的圆锥部,该内部转子10与曲轴3伸出至扩径部11b的端部螺纹部分,以螺帽4旋转紧配合在一起。
固定于曲轴3的内部转子10的外围组合成有外部定子20。
外部转子示于图6与图7。
外部转子20的定子铁心21是这样构成的:把薄钢板层层叠起,从外周的圆环部分21a向中心方向伸出多个轭铁21b,在此轭铁21b上缠绕发电线圈22和起动线圈23。
发电线圈22被缠绕于各轭铁21b的顶部,即内周一侧,而起动线圈23则缠绕于由轭铁21b的发电线圈22至外周轭铁的底端。
在定子铁心21的圆环状部分21a上打有把外部定子20固定于曲轴箱2上的螺栓通孔21c。
刷握30依其伸出的圆筒部30a从外侧可自由滑动地配合支承于设在前述内部转子10的转子轮毂11上的圆筒部11d上。
刷握30如图8~图10所示,圆筒部30a的内圆面的一部分向中心方向伸出,形成凸起30b,而该凸起30b嵌入转子轮毂11一侧的圆筒部11d的缺口11e中,刷握30相对于转子轮毂11可沿轴向自由滑动,而在周向则一起旋转。
圆筒部30a从呈圆盘状的刷握30的内侧面伸出,而其外侧面则等间隔地形成从中心呈放射状的6根凸条30c,在各凸条30c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沿半径方向并排的3个矩形孔30d。在这些矩形孔30d中的指定的矩形孔30d内配装着角柱状的电刷31,中间夹装着弹簧32。
电刷31做成这样:由在中间夹装的弹簧32向外侧推电刷,使其顶端从矩形孔30d伸到外边,而嵌入底端侧的挡块33则使电刷31不会从矩形孔30d中推出来。
位于在各凸条30c的内侧、中间、外侧的3个矩形孔中,由外侧与中间矩形孔30d内装进电刷31的凸条30c与内侧和外侧矩形孔30d中装进电刷31的凸条30c交互构成,配置于各凸条30c的2个电刷31由连接构件34相互连接成导通状态。
这样,在刷握30的每个凸条30c上,有2个电刷31凸出来,对着刷握30的外侧面设置的整流子座40同时起到盖的作用。
如图11~13所示,整流子座40的形状为:在大致呈圆板状的中央部,留有呈圆环状的法兰部40a,而整体略成杯状的鼓出形状。鼓出的圆形底壁40c依靠对称位置的一对连接部分40b与法兰部40a连结起来;连接部分40b之一与另一连接部分40b间形成空隙40d。
在圆形底壁40c的中央设有圆孔40e;同时圆形底壁40c有2个部分对称地伸出到空隙40d内,从而形成接线端子部40f。在前述法兰部40a处设有螺栓通孔40g。
在该整流子座40的圆形底壁40c的内面,如图12所示,配置有由铜板制成的电流转换回路。
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和整流子片43从中心向外侧顺序成同心圆环状配置。第1导电路与第2导电路分别为连续的圆环状,而整流子片43沿周向分割成18块。
各整流片43通过用铜板做成一体的接线部44连接于也是做成一体的端子片45上。端子片45配列于前述接线端子部40f上。
在以上同心圆上配置的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的各圆半径,与前述在刷握30的外侧面也是同心圆上的内侧、中间、外侧配置的电刷31的半径相等。
上述的整流子座40通过中间夹装外部定子20固定于曲轴箱2上。
也就是在图1与图2上所示的那样,在曲轴箱2上的曲轴3的端部、对着开口边缘部中间夹装着外部定子20,从外侧紧密配装上整流子座40;这时在与可自由滑动地支承于中央的内部转子10上的刷握30间夹装着弹簧50;贯穿设置在法兰40a上的螺栓孔40g及外部定子20的螺栓孔21c的螺栓51拧在曲轴箱2上,并把整流子座40与外部定子20紧紧连接起来。
支承于刷握30的电刷31与配置于整流子座40上的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相对。
即位于同心圆内侧的电刷31对着第1导电路41,中间位置的电刷31对着第2导电路42,位于外侧的电刷31对着18个整流子片43中的任意一个,而且由于刷握30的轴向移动,可以相互接离。
刷握30内侧面的中心部位上装着止推滚针轴承52,而引线53的端部53a连接于该止推滚针轴承52;引线53则由该连接部向外延伸,并通过整流子座40的圆孔40e延伸到外部,其端部连接于起动杠杆60。
另外,由外部定子20的起动线圈23延伸出来的软线61的连接端子则将被配到支承的端子62连接于整流子座40的端子部40f。
本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采取如上的结构,通常在起动时间以外,如图1所示那样,由弹簧50给力、刷握30向内侧移动,凸出于刷握30外表面的电刷31离开设置于整流子座40的内侧面的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作为发电机工作,由于内部转子1 0的旋转,在外部定子20的发电线圈22上产生电力供充电。
而在起动时,操作起动杠杆60,引线53被拉,如图2所示,克服弹簧50的弹力,刷握30向外侧移动,电刷31分别接触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而且依靠将各电刷31推向外方的弹簧32给予适当压力压紧。
这样,通过接触各电刷31与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的接触,向外部定子20上的所要起动线圈23供电,使内部转子10与曲轴3一同旋转,则装置作为电动机工作,供内燃机起动用。
图14示出了起动机构的回路。
从重叠缠绕于定子铁心21的轭铁21b上的起动线圈23的规定位置延伸出来的软线61依靠端子62与端子部40f的结合与端子片45连接,通过接线部44分别导通各整流子片43。
第1导电路41连接于起动磁力开关65的一头的端子上,第2导电路42则接于电池66的负极端子。
电刷31使某一整流子片43与第1导电路41或第2导电路42导通,依刷握的旋转电刷31依次与配置于同心圆上的整流子片43接触,从而转换电流的流向。
电池66的正极端子接于前述起动磁力开关65的另一端子,而同时接于起动磁力开关65的电磁线圈65a的一端。
电磁线圈65a的另一端则通过常闭型起动切断开关67连于前述起动杠杆60的起动开关68上。
起动切断开关67通过内燃机70的发动机转数检测装置71检测出来的发动机转数实施控制。当超过规定的发动机转数时,起动切断开关67断开。
在上述这样的配线回路下,操作起动杠杆60,通过前述引线53使刷握30移动,从而使电刷31与第1导电路41、第2导电路42、整流子片43接触,起动开关68接通,使起动磁力开关65的电磁线圈65a励磁,而使该起动磁力开关65开通,从电池66来的电流流向第1导电路41、电刷31、所要求的整流子片43、起动线圈23,再从起动线圈23流向所要求的其他整流子片43、第2导电路42,因而在内部转子10中产生了旋转力矩,使曲轴3转动。
由曲轴3的强迫转动带动内燃机起  动,当到达规定的发动机转数时,由发动机转数检测装置71将该转数值检测出来,起动切断开关67断开,起动磁力开关65的电磁线圈65a消磁,起动磁力开关65断开,停止向起动线圈23供电,起动过程结束。
内燃机70起动后,由发电线圈22发电,向电池66充电。
这种车辆有起动兼发电装置1如上所述的那样工作。
由于采用旋转内磁型转子、于定子铁心21的内径中配置内部转子10这样的结构,内部转子10的外径变小,从而旋转惯性变小,因此不会成为内燃机驱动的负担,也不会使内燃机性能降低。
另外,由于将刷握30与整流子座40配置于内部转子10与外部定子20的侧面,内部转子10的直径可进一步变小,从而定子铁心21的直径也可以变小,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可以变得小而轻。
由于电刷31与整流子片43被配置于内部转子10及外部定子20的一侧,因此电刷31与整流子片43不直接承受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1作为发电机使用的走行过程中的发热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其耐久性。
由于以起动杠杆60的手动操作拉紧引线、使刷握30移动,则不需要将螺线管等驱动源装于装置1内,装置1内的结构可以简化,而且可以变得更加小而轻,同时可使造价降低。
下面就图15~31说明其他实施例。
有关该实施例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80的侧断面图分别示于图15与图16。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80配置于曲轴箱82的一侧,内部转子90与曲轴83一起旋转,它的转子轮毂91与曲轴83的端部相嵌合并由螺帽84紧固。
内部转子90示于图17~图19。
在曲轴83的端部安装的转子轮毂91上,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在其外周部6处装上了磁体92,并用转子盖93覆盖着。
在转子轮毂91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了圆筒部91d,在圆筒部91d的规定位置上设有销子91e。
在该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外周围,扁平圆筒状的调速器外壳94将其内侧开口边缘通过铆钉95固定在转子轮毂91上。
该调速器外壳94,在其内周面上沿周向等间距地形成有6条轴向浅沟条94a,分别对应于该6条沟条94a,在外侧开口缘处形成了向中心轴侧弯曲延伸出来的爪部94b。
做成略呈有底圆筒状的调速器内壳96以允许从外侧沿轴向移动并一体旋转地配合于上述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上。
该调速器内壳96如图20~22所示那样,在围着圆底部96a的圆筒部96b的外周膨出形成6处等间隔、向外侧开口的袋状部96c,而袋状部96c的底壁96d倾斜成锥形。
另外,在圆筒部96b的外周,凸出形成有轮毂96f,在轮毂96f上的对称位置形成有螺钉孔96e,刷握100与圆底部96a相接,通过螺钉97贯穿整个螺钉孔96e将两者拧紧在一起。
在该调速器内壳的外周6个袋状部96c中分别容纳了金属球98,圆筒部96b可以自由滑动地从外侧装于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同时,袋状部96c则与球98一起装于调速器外壳94的内侧,如图15与图16所示,调速器外壳94的弯曲爪部94b,部分地盖着了袋状部96c的开口,使球98保持在与袋状部96c的底壁96d之间。
再有,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一部分上开有缺口91g,前述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上的销子91e嵌入其中,这样相对转子轮毂91,调速器内壳96不能相对转动,而只能轴向移动。
在转子轮毂91的圆筒部91d的内侧底部与调速器内壳96的圆底部96a之间夹装有弹簧99,对着转子轮毂91,对调速器内壳96以及刷握100一起,从外侧加压,从而由调速器外壳94的倾斜弯曲爪部94b与袋状部96c的斜底壁96d挟持着球98。
另外,在调速器外壳94的内周面与调速器内壳96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之间,保持了球98在半径方向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移动的余度。
从而,图15上所示状态的调整速器内壳96,随着内部转子90的转数的增加,球98因离心力向离心方向移动,由调速器外壳94的倾斜弯曲爪部94b的引导作用,推压调速器内壳96的袋状部96c的倾斜底壁96d,如图16上所示的那样,调速器内壳96与刷握100一起克服弹簧99的弹力沿轴向向内侧滑动。
其次,如图23~25所示,刷握100呈由扁平圆筒部100b包围着圆底部100a的外形;圆筒部100b的内部由内壁100c分隔开而形成呈同心圆状、大致分为大直径凹部101a、中直径凹部101b、小直径凹部101c。另外,沿着小直径凹部101c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在圆底部100a上分别开设了大致为一周的圆环状的大直径间隙102a与小直径间隙102b。
还有,在大直径凹部101a的规定对称位置上形成有一对圆孔103,与前述调速器内壳96相结合的螺钉97贯穿圆孔103。
在该刷握100的圆环状大直径间隙102a处,如图26所示的那样,从圆底部100a侧安装有一部分缺损的圆环状的负侧接线板105;同样,在小直径间隙102b处装上了图27所示形状与前件略同而直径更小的正侧接线板106。
各接线板105、106在规定的3个位置分别形成有凸起105a、106a,朝着圆底部100a的相反一侧。
从配置于大直径凹部101a的规定位置的一个负侧电刷110a延伸出来的无氧铜做成的导线111a,接于前述负侧接线板105的一个凸起105a上;在中直径凹部101b规定的3处配置的3个负侧电刷110b、110c、110d中,相邻两个负侧电刷110b、110c之间以导线111b相连接,而从其中一个负侧电刷110c进一步延伸出来的导线111c与从剩下的一个负侧电刷110d延伸出来的导线111d连结于负侧接线板105的另外两个凸起105a、105a上。
从而,配置于大直径凹部101a上的一个负侧电刷110a与中直径凹部101b上配置的3个负侧电刷110b、110c、110d,通过负侧接线板105成导通状态。
另外,从配置于小直径凹部101c的规定位置的1个正侧电刷112a延伸出来的导线113a连接于前述正侧接线板106的1个凸起106a上;在中直径凹部101b上规定的3处配置的3个正侧电刷112b、112c、112d之中,相邻两个正侧电刷112b、112c相互以导线113c连接;而从其1个正侧电刷112c进一步延伸出来的导线113c与从剩下的1个正侧电刷112d延伸出来的导线113d则连接于正侧接线板106的其他2个凸起106a、106a上。
因此小直径凹部101c上配置的1个正侧电刷112a与中直径凹部101b上配置的3个正侧电刷112b、112c、112d通过正侧接线板106呈导通状态。
而且,与前边的实施例一样,各电刷由夹装于凹的弹簧115从外侧加压,并由止动件116保证其不会从凹部脱出。
对应于上述刷握100的整流子120,如图28~30所示。在圆板部120a的周围设置有直径比刷握100大的圆筒部120b,在圆板部120a的刷握100一侧的表面上,分别对着刷握100的大直径凹部101a、小直径凹部101c配置有呈圆环状的大直径导电路121、小直径导电路123,对着中直径凹部101b呈圆环状地配置着分割成18等分的整流子片122。
大直径导电路121与小直径导电路123分别有一部分端子片121a、123a延伸出来、穿过圆板部120a、凸出于外侧表面,而18个整流子片122也分别有端子片122a穿过圆板部120a、凸出于外侧表面。
内部转子90外周设置的外部定子130的基本构造,同前边实施例外部定子20没有什么变化,在定子铁心131的轭铁131a上缠绕着发电线圈132与起动线圈133。
所以,这个外部定子130的定子铁心131的内周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圆筒部135在覆盖了前述调整器外壳94与刷握100的一部分,同时,连接支承于整流子座120的圆筒部120b(见图15、16)。
图31上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起动机构的回路。在定子铁心131上重叠缠绕的起动线圈133,通过从规定位置延伸出来的软线134与规定的整流子片122相导通。
大直径导电路121连接于电池141的负极端子,小直径导电路123连接于起动电磁开关140的一侧端子;电池141的正极端子在连接起动磁力开关140的另外一端的同时,连接于起动磁力开关140的电磁线圈140a的一端。
电磁线圈140a的另一端接于使起动杠杆142的一个端子接地的起动开关143的另一端子。
支承于刷握100上的4个负侧电刷110a、110b、110c、110d与4个正侧电刷112a、112b、112c、112d可与整流子座120上的大直径导电路121、整流子片122、小直径导电路123中的某一个接离地移动。
负侧电刷110a与大直径导电路121接离;其他负侧电刷110b、110c、110d则可分别与整流子片122接离。在接触状态,与圆环状配置的整流子片122依次接通,该4个负侧电刷110a、110b、110c、110d通过负侧接线板105成导通状态。
另外,正侧电刷112a对小直径导电路123接离,其他的正侧电刷112b、112c、112d则可能分别与整流子片122接离,在接触状态时与成圆环状配置的整流子片122依次接触,这4个正侧电刷112a、112b、112c、112d通过正侧接线板106成导通状态。
共计8个电刷110a、110b、110c、110d、112a、112b、112c、112d与大直径导电路121、整流子片122、小直径导电路123的接离是自动进行的,如曲轴转数在规定转数以下,依靠弹簧99的加压,电刷分别与规定的大直径导电路121、整流子片122、小直径导电路123接触(参看图15);当超过规定的转数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球98作用于调速器内壳96的袋状部96c的锥形底壁96d,克服弹簧99的弹力将调速器内壳96与刷握100同时移动,电刷一齐从大直径导电路121、整流子片122、小直径导电路123离开(参看图16)。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80上,操作起动杠杆142,起动开关143即被接通,电磁线圈140a被励磁,起动磁力开关140接通,从电池141来的电流依次经过小直径导电路123、正侧电刷112a、正侧接线板106、3个正侧电刷112b、112c、112d、3个整流子片122,流向所要求的起动线圈133,而后流过起动线圈133的电流,经过3个整流子片122、3个负侧电刷110b、110c、110d、负侧接线板105、负侧电刷110a、大直径导电路121、回到电池141。
依靠流经所要求的起动线圈133的电流在内部转子90中产生回转力矩,使曲轴旋转,从而使内燃机起动。
本实施例,由于在定子铁心131的内侧配置了旋转内磁型内部转子90,因此旋转惯性小,不会对内燃机性能成为负担,而且装置整体可以小而轻;另外由于电刷与整流子设在内部转子90的一侧,避开了热影响,从而不会对电刷性能造成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了8个电刷110a、110b、110c、110d、112a、112b、112c、112d,与前述实施例的12个电刷相比,可以减少4个电刷,与整流子片以及导电路的滑动接触产生磨耗的刷子的数量减少了,使组装变容易、而且经济。
另外,由于电刷与整流子片、导电路的通断是利用球98的离心力自动进行的,所以联动起动杠杆而使刷握移动的机构与基于对内燃机的转数检测信号而控制回路通断的控制机构两者都不需要了。两个机构的作用由一个简单的离心球自动完成了。
从而可以简化结构,降低造价。
本发明由于在定子铁心内径处配置了旋转内磁型转子,所以转子的旋转惯性小,不会成为内燃性能的负担,而且整个装置可以小而轻。
另外,由于把电刷与整流子置于旋转内磁型转子的一侧,位于行驶中发热的转子与定子的外边,不会对电刷的性能产生影响。
赋能装置对固定整流子座在离开刷握方向赋能,通过拉紧连结于刷握的引线来克服赋能装置的赋能、移动刷握,使电刷与整流子接触,简化了电刷与整流子的接离驱动机构,可以使装置更加小而轻。
以起动杠杆的手动操作拉紧前述引线,省去了电磁线圈等,可使结构简化、造价降低。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起动线圈与发电线圈缠绕于同一电枢的定子铁心上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上,将安装于旋转轴上的旋转内磁型转子配置于上述定子铁心内径中,把允许相对前述旋转内磁型转子沿轴向移动并与其一体旋转的刷握置于旋转内磁型转子的一侧,前述刷握的外表面装有多个电刷;在对着前述刷握的外表面设置的固定整流子座的内表面,于规定位置配置了多个整流子,由于前述刷握的轴向移动,前述电刷与整流子可能接离,当其接触时,则向起动线圈内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赋能装置对前述固定整流子座在离开前述刷握的方向上赋能,依拉紧连接于前述刷握上的引线来克服前述赋能装置的赋能力,依移动前述刷握使前述电刷与前述整流子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起动杠杆的手动操作来拉前述引线。
CN96102126A 1995-02-17 1996-02-06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2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2007/95 1995-02-17
JP52007/1995 1995-02-17
JP5200795 1995-02-17
JP263697/1995 1995-09-19
JP263697/95 1995-09-19
JP26369795A JP3792282B2 (ja) 1995-02-17 1995-09-19 車両用始動兼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0A true CN1138240A (zh) 1996-12-18
CN1063295C CN1063295C (zh) 2001-03-14

Family

ID=2639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2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295C (zh) 1995-02-17 1996-02-06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792282B2 (zh)
CN (1) CN1063295C (zh)
FR (1) FR2735626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2907A (zh) * 2019-11-28 2021-03-23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CN112713826A (zh) * 2020-12-17 2021-04-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行器用起动/发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9301B2 (ja) * 1996-01-30 2005-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2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始動兼発電装置
JP3781149B2 (ja) * 1997-07-08 2006-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始動兼発電装置
KR20000039039A (ko) * 1998-12-10 2000-07-05 에릭 발리베 차량용 교류발전기
JP3864008B2 (ja) 1999-02-09 200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ルブ装置
JP2000278926A (ja) * 1999-03-24 2000-10-06 Hond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用始動兼発電装置
DE60043256D1 (de) * 1999-07-13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ordnung zum speisen eines gleichstrommotors und ventilvorrichtung mit solcher anordnung
FR2803125B1 (fr) * 1999-12-23 2006-06-16 Thomson Csf Generatrice-demarreur a courant continu
JP3775189B2 (ja) 1999-12-28 2006-05-17 国産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スタータジェネレータ
DE10018467A1 (de) * 2000-04-14 2001-10-25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Maschine
JP2007507198A (ja) * 2003-09-25 2007-03-22 コンチネンタル・テベス・アーゲー・ウント・コンパニー・オーハーゲー 直流モーター
JP4510827B2 (ja) * 2004-08-31 2010-07-2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768246B2 (ja) * 2004-09-24 2011-09-07 ヤマハモータ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ブラシ付きインナーマグネットモータ
JP4718878B2 (ja) * 2005-04-05 2011-07-06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ポンプ用モータ
JP4648825B2 (ja) * 2005-11-14 2011-03-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5319422B2 (ja) * 2009-06-29 2013-10-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モータアッセンブリの組み付け構造
CN111656653B (zh) * 2018-02-02 2022-11-29 株式会社电装 电刷装置、马达和电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15446A (fr) * 1954-10-15 1956-04-24 Siba Elek K G M B H Générateur-démarreur
JPS6258858A (ja) * 1985-09-02 1987-03-1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発電装置
JPS63213449A (ja) * 1987-02-27 1988-09-0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発電装置
JPH0391064U (zh) * 1989-12-28 1991-09-17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2907A (zh) * 2019-11-28 2021-03-23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CN112713826A (zh) * 2020-12-17 2021-04-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行器用起动/发电系统
CN112713826B (zh) * 2020-12-17 2023-05-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行器用起动/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5C (zh) 2001-03-14
FR2735626A1 (fr) 1996-12-20
JP3792282B2 (ja) 2006-07-05
FR2735626B1 (fr) 1999-09-24
JPH08289520A (ja) 199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95C (zh) 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
CN86101262A (zh) 以直流调节的永磁激励发电压缩机组
CN1202356C (zh) 起动装置
CN1512041A (zh) 内燃机的气门驱动系统
CN1241315C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及其电刷磨损检测系统
US5001412A (en) Alternator starter
CN1065318C (zh) 起动发动机的起动器
CN1065317C (zh) 起动器
CN1718497A (zh) 动力单元
CN1034621C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1034840A (zh) 无刷直流马达及其系统
CN1675817A (zh) 旋转电机和电动车辆
CN1873214A (zh) 具有支撑拨叉支点部分的可靠支点支架的起动机
CN1154220C (zh) 永久磁铁转动式电机
CN1086775C (zh) 二冲程内燃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
CN1168893C (zh) 发动机起动兼助力装置
JPH1198789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110625C (zh) 机动两轮车
JP4039208B2 (ja) 内燃機関用スタータ
CN1066244C (zh) 起动发动机的起动器
CN1781236A (zh) 一种利用磁矢量的发电电动机
CN1848603A (zh) 驱动装置
EP2469701A3 (fr) Système de production électrique
CN1316587A (zh) 起动机兼发电机
CN1509383A (zh) 具有嵌入式滚柱离合器的滑轮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