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302A -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5302A
CN113805302A CN202010466236.XA CN202010466236A CN113805302A CN 113805302 A CN113805302 A CN 113805302A CN 202010466236 A CN202010466236 A CN 202010466236A CN 113805302 A CN113805302 A CN 113805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voltage
driv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62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5302B (zh
Inventor
许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62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53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481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8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5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5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载体、壳体、弹性件、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和底座;壳体和底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弹性件、载体和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依次设置于容置腔体内;载体通过弹性件与壳体活动连接,且载体用于承载功能器件;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各电致驱动片的第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各电致驱动片的第二端与载体相连接;其中,在对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载体运动。由于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可通过对这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来控制载体的角度倾斜,提高防抖效果。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常常通过电子设备拍摄图像。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对图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中的驱动结构,可带动镜头移动,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从而拍摄到更清晰的图像。若拍摄过程中存在抖动,驱动结构不能自动调节镜头的位置,会使得拍摄图像的质量较差,也就是说,目前的驱动结构,防抖功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驱动装置的防抖功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载体、壳体、弹性件、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和底座;
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弹性件、所述载体和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
所述载体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载体用于承载功能器件;
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各电致驱动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相连接;
其中,在对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部分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所述载体运动。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置腔体内,且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固定件与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一面电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本体还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面和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电连接面和第一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电连接部,所述底座本体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一承载区域;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第二引脚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区域的第二电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面和第二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且所述第二电连接面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第一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凹槽还具有第二承载区域;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包括第三引脚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区域的第三电连接面,所述第三电连接面和第三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且所述第三电连接面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第二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面和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面和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方形结构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和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区域,且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位于相邻顶角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四个顶角区域中的一个顶角区域,且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位于该顶角区域的所述第三电连接部或者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和被检测件;
所述底座本体设置有第二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的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柱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柱上设置有卡槽;
所述载体在面向所述壳体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承载凹槽0,所述第一承载凹槽0上设置有所述被检测件;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检测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卡槽固定在支撑柱上,所述检测件与所述被检测件相对分布;
其中,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被检测件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本体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所述引脚用于为所述检测件传输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包括面向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设置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电致驱动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电致驱动片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还包括朝向所述弹性件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第三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架和弹性部;
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载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豁口,所述多个第一豁口关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载体包括多个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豁口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接凸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豁口与所述弹性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均为离子传导驱动片,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二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二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距离;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一速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二速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速率与所述第二速率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载体、壳体、弹性件、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和底座;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弹性件、所述载体和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所述载体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载体用于承载功能器件;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各电致驱动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相连接;其中,在对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部分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所述载体运动。由于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可通过对这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来控制载体的角度倾斜,提高防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3、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IPMC制作的电致驱动片在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26、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驱动片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的形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壳体2、弹性件3、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和底座5;
所述壳体2和所述底座5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弹性件3、所述载体1和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
所述载体1通过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壳体2活动连接,且所述载体1用于承载功能器件;
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各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5相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1相连接;
其中,在对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
具体的,载体1通过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壳体2活动连接,即载体1可以相对于壳体2运动,例如,弹性件3设置在壳体2上,载体1与弹性件3连接,悬置在容置腔体中,载体1可在容置腔体内运动。载体1用于承载功能器件,载体1与功能器件之间可采用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或卡接,功能器件可为光学器件。例如,光学器件可以为应用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闪光灯等器件的透镜(lens)或透镜组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来调节光学器件输出或接收光信号的光程、光学器件的发散角以及焦点等光学参数;功能器件还可为声学模组,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调节声学模组的位置,从而改变声学模组前腔或后腔的体积,以改变声学模组的音频特性等等;功能器件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活动器件,如触控笔、接口或卡托等结构,此种情况下,驱动装置为活动器件弹出的驱动结构。
对于每个电致驱动片4,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5相连接,以固定在底座5上,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1相连接。对于每个电致驱动片4,当对所述电致驱动片4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驱动片4变形并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例如,根据电致驱动片4的形变方向不同,可驱动所述载体1在朝向底座或背离底座的方向上运动。
所述电致驱动片4变形,以使所述弹性件3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即电致驱动片4变形反向回缩时,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驱动载体1反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载体1悬置时,弹性件3和电致驱动片4可以共同对载体1提供作用力,使其维持悬置状态,此时弹性件3可以不处于初始状态,即弹性件3处于压缩状态或者拉伸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在电致驱动片4通电产生变形,且沿背离底座5的一侧弯折的情况下,电致驱动片4驱动载体1向远离底座5的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3被压缩。
在电致驱动片4通电产生变形,且沿朝向底座5的一侧弯折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电致驱动片4带动载体1向靠近底座5的方向运动,同时弹性件3被拉伸,此种情况的前提为:载体1处于悬置状态时,弹性件3处于原长或者拉伸状态;
弹性件3驱动载体1向靠近底座5的方向运动,此种情况针对在载体1处于悬置状态时,弹性件3处于压缩状态的情况。
本实施例包括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可通过对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致驱动片4施加电压,使得这一个或多个电致驱动片4发生形变,对载体1产生作用力,从而驱动载体1运动,载体1的运动可以是发生角度倾斜的运动和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的至少一项,其中,垂直方向可为朝向或者背离底座5运动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可以通过对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使得载体1发生角度倾斜,例如,对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使得载体1发生角度倾斜,或者,对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全部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且施加在各电致驱动片上的电压不完全相同时,也可使得载体1发生角度倾斜,起到防抖作用。当施加在各电致驱动片上的电压完全相同时,载体1在垂直方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壳体2、弹性件3、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和底座5;所述壳体2和所述底座5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弹性件3、所述载体1和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所述载体1通过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壳体2活动连接,且所述载体1用于承载功能器件;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各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5相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1相连接;其中,在对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部分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由于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可通过对这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来控制载体1的角度倾斜,提高防抖效果。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位于所述容置腔体内,且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设置于所述固定件6和所述底座5之间;所述固定件6与各所述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电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面与所述底座5电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分布。
固定件6用于将各个电致驱动片4固定在底座5上,并且固定件6与各个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电连接,即固定件6还用于为各个电致驱动片4传导电流。固定件6可为金属件。对于每一个电致驱动片4,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与固定件6电连接,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面与底座5电连接,这样,可通过对固定件6和底座5施加电压,来实现对电致驱动片4施加电压,使得电致驱动片4产生形变,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通过对各个电致驱动片4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各个电致驱动片4发生不同的形变,从而对载体1产生不同的驱动力,最终使得载体1发生角度倾斜,达到提高防抖效果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固定件6为中间开设有通孔的框体结构,该框体结构为八边形结构,其中,八边形结构中间隔设置的四条边上设置有凸出部,每个凸出部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定位孔61。
图2为底座本体5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电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包括底座本体51和第一电连接部52,所述第一电连接部52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51,所述第一电连接部52与所述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固定件6传导电流。第一电连接部52可位于底座本体51四个角的位置,底座本体51四个角处可分别设置一个固定件6。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6还可以如图10所示。在此种情况下,固定件6为环状,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可同时设置在底座本体51四个角的位置处,与第一电连接部52电连接。
第一电连接部52可采用嵌入成型注塑技术(Insert Molding,简称I/M技术)在底座本体51上注塑而成。图17所示底座5,图18所示为底座5与电致驱动片4的位置关系图,图19为底座5、电致驱动片4和固定件6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其中,固定件6采用图10所示的固定件结构。
如图2、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51还开设有第一凹槽511;所述第一电连接部52包括第一电连接面521和第一引脚522,所述第一电连接面521和第一引脚522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面52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11内,所述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11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面521与所述第一引脚522电连接。
第一引脚522位于底座本体51背离电致驱动片4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连接面52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11内,所述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11内,使得第一电连接面521和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接触良好,可实现电导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511的槽口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者五边形。
如图4所示,第一电连接面521和第一引脚522可位于不同的平面,例如,第一引脚522可与第一电连接面521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电连接面521和第一引脚522通过导电连接部进行电连接,导电连接部为曲线或者直线,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对于每一个电致驱动片4,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与固定件6电连接,固定件6的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一电连接面521电连接,这样,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与第一电连接面521、所述第一引脚522电导通。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还包括第三电连接部53,所述底座本体51开设有第二凹槽514,所述第二凹槽514具有第一承载区域512;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包括第二引脚53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区域512的第二电连接面531,所述第二电连接面531和第二引脚532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引脚53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14之外,且所述第二电连接面531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第一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在向第一引脚522和第二引脚532组成的两端施加电压时,第一引脚522通过固定件6与第一电致驱动片的第一面导通,第二引脚532通过第二电连接面531与第一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导通。这样,可通过向第一引脚522和第二引脚532组成的两端施加电压,来对第一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使得第一电致驱动片产生形变,驱动所述载体1运动。
第三电连接部53可采用I/M技术在底座本体51上注塑而成。
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5还包括第四电连接部55,所述第二凹槽514还具有第二承载区域516;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55包括第三引脚55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区域516的第三电连接面552,所述第三电连接面552和第三引脚551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引脚55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14之外,且所述第三电连接面552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第二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面531和第二引脚5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55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面552和第三引脚55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具体的,第四电连接部55的第一连接件可与第二凹槽514的部分区域的形状相匹配,第一连接件的形状可为弧形或弯折状。第三电连接部53和第四电连接部55间隔设置。第三电连接部53位于第四电连接部55的外侧,即,第三电连接部53比第四电连接部55离第二凹槽514的中心点的位置更近。
如图2、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为方形结构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和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55分别位于所述底座5的四个顶角区域,且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位于相邻顶角区域。
如图5所示,图5为底座本体51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52,第三电连接部53,以及第四连接部55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第三电连接部53和两个第四电连接部55的引脚位于底座5的同一侧边,进一步的,两个第三电连接部53和两个第四电连接部55的引脚朝向背离载体1的一侧。
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52位于所述四个顶角区域中的一个顶角区域,且所述第一电连接部52与位于该顶角区域的所述第三电连接部53或者所述第四电连接部55间隔设置。如图18所示,图8中包括四个电致驱动片4,四个电致驱动片4的第二面分别与两个第三电连接部53的第二电连接面531、两个第四电连接部55的第三电连接面552电连接;如图19所示,四个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与固定件6电连接。通过第一电连接部52、第三电连接部53和第四电连接部55的引脚施加电压,可在四个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施加电压,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各个电致驱动片4施加相同或者不同的电压;或者,向各个电致驱动片4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施加电压,并且施加在各电致驱动片4的第一面的电压极性相同。例如,当向四个电致驱动片4施加的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四个电致驱动片4朝相同方向发生相同力度的弯曲,可使得载体1朝向底座5运动或者背离底座5运行,如图23所示。当向四个电致驱动片4施加的电压不相同的情况下,四个电致驱动片4朝相同方向发生不同力度的弯曲,可使得载体1发生角度倾斜,达到防抖效果,如图24所示。
如图1、图21以及图22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7和被检测件8;
所述底座本体51设置有第二凹槽514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14之外的至少两个支撑柱513,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柱513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柱上设置有卡槽5131;
所述载体1在面向所述壳体2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承载凹槽10,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0上设置有所述被检测件8;
所述检测组件7包括支撑件7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件71上的检测件72,所述支撑件71通过所述卡槽5131固定在支撑柱上,所述检测件72与所述被检测件8相对分布;
其中,所述检测件72用于检测所述被检测件8的位置。
具体的,支撑件71绕设在支撑柱上,并卡设在卡槽5131中,支撑件71可设置在底座本体51的一个边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本体51的相邻两个边上,在此不做限定。
检测件72可为磁感应器,例如霍尔传感器,且被检测件8为磁组件,检测件72通过检测磁场强度来检测被检测件8的位置。另外,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载体1位置的检测,例如,利用光学(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位置检测,或者利用检测电阻、压电效应等等实现位置检测。检测件72还能检测出载体1倾斜的角度大小,向驱动装置的外部设备反馈载体1倾斜的角度,以便外部设备对施加在电致驱动片4上的电压进行调整,提高载体1倾斜指定角度的精准度。
进一步的,如图21所示,在支撑件71上设置两个检测件72,且被检测件8为两个,即设置两组检测件72和被检测件8,其中,两个检测件72设置在底座本体51的相邻边上,两个被检测件8设置在载体1上,且分别与两个检测件72相对分布。检测件72通过检测磁场强度来检测被检测件8的位置,获得载体1的倾斜角度。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51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14之外的第一定位柱517,所述第二凹槽514的槽底开设有第一通孔515,所述固定件6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517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61;所述固定件6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61与所述第一定位柱连接。第一定位孔61与第一定位柱517可通过热铆等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柱517可为四个,这个四个第一定位柱517对称分布,例如,可设置在底座本体51四个角的位置处。如图10所示,固定件6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1,第一定位孔61的个数和位置与第一定位柱517的个数和位置相适配。
进一步的,如图22所示,所述检测组件7还包括引脚73,所述引脚73与所述检测件72电连接,所述引脚73用于为所述检测件72传输数据信息。
引脚73的个数可为6个接口,引脚也可称焊接焊盘(即焊接PAD),这6个接口中有部分接口为检测件72提供工作电压,其他接口为所述检测件72传输数据信息。
如图6、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1包括面向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设置的第三表面11,所述第三表面11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11,所述电致驱动片4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11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41;电致驱动片4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41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11连接,以实现电致驱动片4与所述载体1之间的连接。第二定位柱111可为塑料柱,第二定位孔41可为盲孔或者通孔。第二定位柱111与第二定位孔41通过热铆或者点胶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表面11还可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底座5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凸台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台;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凸台的第二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致驱动片4的厚度,从而在载体1朝向所述底座5运动时,避免载体1过度挤压电致驱动片4,导致电致驱动片4损坏。
所述载体1还包括朝向所述弹性件3的第四表面12,所述第四表面12设置有凸台121,避免载体1在朝向壳体2运动时,撞击或挤压到壳体2。
如图6、图8所示,载体1设置有通孔,通孔边缘设置有螺纹结构,载体1可通过该螺纹结构与功能器件进行连接。载体1的四个角的位置处设置有阶梯状平台结构。可选的,载体可以为八边形结构件。
如图9所示,所述弹性件3包括支架31和弹性部32;所述支架3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2朝向所述载体1的一侧,所述弹性部32与所述载体1相连接。通过弹性件3可将载体1悬置在容置腔体中。可选地,弹性部32具有弹性绕线部,例如,弹性绕线部可设置在支架31中的角部位置。弹性绕线部的两端与支架31连接,弹性绕线部的绕线部分互不相交,从而形成镂空区域。图9中,支架31包括四个角部位置,这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弹性绕线部。
如图9所示,所述弹性部32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豁口321,所述多个第一豁口321关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载体1包括多个连接凸部13,所述连接凸部13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豁口321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接凸部13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豁口321与所述弹性部32连接。连接凸部13与第一豁口321之间具体可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为卡接。进一步的,还可将载体1与第二通孔的边缘相接触的部分采用胶水进行固定,以进一步将载体1与弹性部32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凸台,第四凸台用于承载支架31。图13中,所述壳体2包括四个第四凸台,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角部位置,这四个第四凸台承载所述支架31,第四凸台与支架31之间可通过胶水进行固定,图14所示为所述弹性件3与壳体2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如图13所示,所述壳体2还包括接地脚22,所述脚22用作驱动装置的接地端,以减少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图12所示为检测组件7、底座5、载体1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15所示为检测组件7、底座5、载体1以及弹性件3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16所示为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上增加了壳体2的结构示意图。图20、图23和图24所述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4均为离子传导驱动片,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
具体的,电致驱动片4可采用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简称IPMC)制作。IPMC材料是一种新型电致动功能材料,以离子交换树脂层(如氟碳聚合物等)为基体,在基体表面镀贵金属(如铂、银等),以形成电极层,即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如图25所示,图25中标号A和标号B所示分别为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离子交换树脂层包括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图25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及数量仅为示意,不代表实际情况。
如图26、图27所示,当对IPMC在厚度方向施加电压时,聚合物电解质中的水合阳离子会移动到阴极侧,引起IPMC的阳极面和阴极面溶胀的差异,从而产生变形,向阳极面弯曲,这样,可通过控制IPMC的通电电压或者电流来控制IPMC弯曲程度,使得IPMC在横向方向上产生位移。
IPMC材料为一种新型驱动材料,具有驱动质轻、产生位移形变大、驱动电压低等优点。驱动装置中采用IPMC的优势明显,例如,IPMC为非磁性材料,不会产生磁干扰;IPMC变形产生的位移和速度与IPMC的厚度成比例地减小,IPMC变形产生的力与IPMC的厚度的立方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IPMC的厚度,以达到所需的IPMC变形产生的位移、速度和力度。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运动;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二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压,可使得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可为载体1朝向壳体2运动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为载体1背离壳体2运动的方向;第一方向可为载体1背离壳体2运动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为载体1朝向壳体2运动的方向。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距离;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第二距离可大于第一距离。当需要载体1运动较大距离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大电压来驱动载体1运动较大距离;当需要载体1运动较小距离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大电压来驱动载体1运动较小距离。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与载体1的运动距离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在确定载体1需要运动的距离的情况下,可根据该对应关系来确定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一速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运动;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二速率驱动所述载体1沿第一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速率与所述第二速率不同。
第二速率可小于第一速率。当需要载体1运动速率较大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大电压来驱动载体1以较大速率进行运动;当需要载体1运动速率较小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小电压来驱动载体1以较小速率进行运动。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与载体1的运动速率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在确定载体1需要运动的速率的情况下,可根据该对应关系来确定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
进一步的,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四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倾斜第一角度;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五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1倾斜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四电压和所述第五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五电压大于所述第四电压,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当需要载体1产生较大角度的倾斜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大电压来驱动载体1产生较大角度的倾斜;当需要载体1产生较小角度的倾斜时,可通过向离子传导驱动片施加较小电压来驱动载体1产生较小角度的倾斜。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与载体1的倾斜角度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在确定载体1需要倾斜的角度的情况下,可根据该对应关系来确定施加于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大小。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驱动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壳体、弹性件、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和底座;
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相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弹性件、所述载体和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
所述载体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载体用于承载功能器件;
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各电致驱动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载体相连接;
其中,在对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电致驱动片变形以驱动所述载体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置腔体内,且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固定件与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一面电连接,各所述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还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面和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电连接面和第一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电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引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电连接部,所述底座本体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一承载区域;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第二引脚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区域的第二电连接面,所述第二电连接面和第二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且所述第二电连接面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第一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凹槽还具有第二承载区域;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包括第三引脚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区域的第三电连接面,所述第三电连接面和第三引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引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且所述第三电连接面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中的第二电致驱动片的第二面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面和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面和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方形结构件,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和两个所述第四电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区域,且两个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位于相邻顶角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四个顶角区域中的一个顶角区域,且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位于该顶角区域的所述第三电连接部或者所述第四电连接部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和被检测件;
所述底座本体设置有第二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的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柱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柱上设置有卡槽;
所述载体在面向所述壳体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承载凹槽,所述第一承载凹槽上设置有所述被检测件;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检测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卡槽固定在支撑柱上,所述检测件与所述被检测件相对分布;
其中,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被检测件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外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柱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所述引脚用于为所述检测件传输数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面向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设置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电致驱动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电致驱动片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柱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朝向所述弹性件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凸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架和弹性部;
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载体的一侧,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载体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开设有多个第一豁口,所述多个第一豁口关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载体包括多个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豁口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接凸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豁口与所述弹性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电致驱动片均为离子传导驱动片,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层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二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二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距离;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一速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离子传导驱动片以第二速率驱动所述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速率与所述第二速率不同。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CN202010466236.XA 2020-05-28 2020-05-28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05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236.XA CN113805302B (zh) 2020-05-28 2020-05-28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095481 WO2021238853A1 (zh) 2020-05-28 2021-05-24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6236.XA CN113805302B (zh) 2020-05-28 2020-05-28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302A true CN113805302A (zh) 2021-12-17
CN113805302B CN113805302B (zh) 2023-03-31

Family

ID=7874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6236.XA Active CN113805302B (zh) 2020-05-28 2020-05-28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5302B (zh)
WO (1) WO20212388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382A (zh) * 2022-08-22 2022-1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0995A (zh) * 2005-06-17 2006-12-20 索尼株式会社 位移机构和安装有该位移机构的图像拾取装置
US20070019308A1 (en) * 2005-07-22 2007-01-25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Imaging device, lens drive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191897A (zh) * 2006-11-29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移动透镜模组及包括该透镜模组的镜头模组
CN101668947A (zh) * 2007-02-12 2010-03-10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设备
WO2010038564A1 (ja) * 2008-10-02 2010-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1750705A (zh) * 2004-07-26 2010-06-23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
WO2011083944A2 (ko) * 2010-01-05 2011-07-14 Lee Hansang 압전 액추에이팅 장치
CN102334275A (zh) * 2009-03-27 2012-01-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致动装置及输入装置
JP2013228535A (ja) * 2012-04-25 2013-11-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20140362280A1 (en) * 2013-06-06 2014-12-11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Driving member, linea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911591A (zh) * 2017-12-11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2468A (zh) * 2017-11-13 2018-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模组及终端
US20180113323A1 (en) * 2016-10-26 2018-04-26 Tdk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8957681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09001916A (zh) * 2018-09-04 2018-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变色眼镜以及控制智能变色眼镜进行变色的方法
CN109889711A (zh) * 2019-03-11 2019-06-14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10213468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JP2019219431A (ja) * 2018-06-15 2019-12-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センサープレートの実装構造、及び撮像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センサープレートの実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3897B2 (en) * 2007-02-27 2011-09-06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camera shak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8670195B2 (en) * 2011-06-09 2014-03-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actuator
CN109143527A (zh) * 2018-10-30 2019-01-04 宁波创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光学成像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0705A (zh) * 2004-07-26 2010-06-23 株式会社理光 镜筒、照相机和移动信息终端
CN1880995A (zh) * 2005-06-17 2006-12-20 索尼株式会社 位移机构和安装有该位移机构的图像拾取装置
US20070019308A1 (en) * 2005-07-22 2007-01-25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Imaging device, lens drive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191897A (zh) * 2006-11-29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移动透镜模组及包括该透镜模组的镜头模组
CN101668947A (zh) * 2007-02-12 2010-03-10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设备
WO2010038564A1 (ja) * 2008-10-02 2010-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2334275A (zh) * 2009-03-27 2012-01-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致动装置及输入装置
WO2011083944A2 (ko) * 2010-01-05 2011-07-14 Lee Hansang 압전 액추에이팅 장치
JP2013228535A (ja) * 2012-04-25 2013-11-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20140362280A1 (en) * 2013-06-06 2014-12-11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Driving member, linea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113323A1 (en) * 2016-10-26 2018-04-26 Tdk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8957681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07942468A (zh) * 2017-11-13 2018-04-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模组及终端
CN107911591A (zh) * 2017-12-11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219431A (ja) * 2018-06-15 2019-12-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センサープレートの実装構造、及び撮像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センサープレートの実装方法
CN109001916A (zh) * 2018-09-04 2018-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变色眼镜以及控制智能变色眼镜进行变色的方法
CN109889711A (zh) * 2019-03-11 2019-06-14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10213468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YAMA, DAISUKE: "Three-Dimensional Variable-Focus Liquid Lens Using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
胡晓东: "离子液体的电致驱动及变焦离子液体透镜的研究"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382A (zh) * 2022-08-22 2022-1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853A1 (zh) 2021-12-02
CN113805302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91070A1 (en) Optical mechanism
US9736377B2 (en) Lens mo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07608052B (zh) 镜头驱动模块
TWI581029B (zh) 攝影模組以及包含該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1886035B2 (en) Optical mechanism and lens module thereof
KR10150402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4501085B2 (ja) 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US10904440B2 (en) Image sensor driving mechanism
CN106791290B (zh) 电磁驱动模组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组的相机装置
KR20150089648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US10935808B2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odule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40313355A1 (en)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Tremble
CN206489312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WO2022063073A1 (zh) 防抖模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805302B (zh)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43855A1 (zh) 镜头组件
WO2020243862A1 (zh) 镜头组件
CN113068362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13589466B (zh) 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42309B (zh) 压电式光学防抖机构、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6468A (zh) 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12518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266769U (zh) 一种新型单轴光线偏转器
CN219351828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835942B (zh) 一种摄像头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