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9312U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9312U
CN206489312U CN201720132604.0U CN201720132604U CN206489312U CN 206489312 U CN206489312 U CN 206489312U CN 201720132604 U CN201720132604 U CN 201720132604U CN 206489312 U CN206489312 U CN 206489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carrier
lens barrel
optical axis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326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9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9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将透镜镜筒固定于内部的透镜支架,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机构,引导所述透镜支架移动的引导机构,收纳所述透镜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引导机构的筐体;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备: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透镜支架连接并被所述筐体支撑的驱动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并且,使所述驱动轴沿轴方向振动的振动部件;所述透镜支架上设有可从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相交方向插入所述透镜镜筒的开口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可小型化。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搭载有小型照相机。这种小型照相机中有自动对焦型。自动对焦型小型照相机中装有驱动透镜镜筒的透镜驱动装置。
专利文献(JP2010-134409A)公开了一种将透镜镜筒固定于透镜支架内部,通过沿透镜镜筒光轴方向移动透镜支架来进行调焦的透镜驱动装置。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为在主体上形成向透镜镜筒光轴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将透镜镜筒经由该开口部面向光轴方向插入,将透镜镜筒固定于透镜支架上。透镜镜筒与透镜支架之间无螺纹,将透镜镜筒滑动插入透镜支架中。因此,上述专利文件中阐述,透镜镜筒与透镜支架两者上无需形成螺纹牙,所以透镜驱动装置可相应小型化。
然而,因为其结构为将透镜镜筒从光轴方向滑动插入透镜支架中,所以透镜支架整周皆需具备滑动透镜镜筒所用壁面,透镜支架无法缩小,如此会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造成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将透镜镜筒固定于内部的透镜支架,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机构,引导所述透镜支架移动的引导机构,收纳所述透镜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引导机构的筐体;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备:沿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延伸,并且,与透镜支架连接并被所述筐体支撑的驱动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并且,使所述驱动轴沿轴方向振动的振动部件;所述透镜支架上设有可从与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相交方向插入所述透镜镜筒的开口部。
优选地,所述引导机构设于夹着所述透镜镜筒的所述驱动机构相反侧。
优选地,所述引导机构具备:沿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以及形成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与所述引导部相接的被引导部,并且,可自由滑动地支撑所述透镜支架。此外,本引导部亦可设于所述筐体上。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另一方突出的突起。
优选地,所述被引导部为沿光轴方向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的贯通孔,所述引导部为穿过所述贯通孔固定于所述筐体上的引导轴。
优选地,所述被引导部为沿光轴方向贯穿所述透镜支架的缺口,所述引导部为穿过所述缺口固定于所述筐体的引导轴。
优选地,所述引导机构具备: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以及配置于所述引导槽和所述透镜支架之间的球体。
优选地,所述透镜支架通过支撑机构被支撑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支撑机构具备: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夹持所述驱动轴的夹持部件与所述驱动轴摩擦接触的夹持部件,以及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将所述夹持部件向所述驱动轴施力的施力部。
优选地,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配置有形成屈曲光轴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
本实用新型其他形态为具备透镜驱动装置和接受通过所述透镜镜筒的光线的图像传感器的照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形态,为搭载上述照相装置的电子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透镜支架上设有可从与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相交方向插入所述透镜镜筒的开口部,因此可缩小透镜支架大小,可对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进行小型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相装置的一种实施形态的斜视图;
图2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相装置的一种实施形态、图1的A-A线断面图;
图3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相装置的一种实施形态、图1的B-B线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所用致动器的斜视图;
图5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所用致动器的断面和驱动电路的图;
图6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中的支撑机构及其周边的斜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中的图3的C-C线断面图;
图8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中的致动器的振动部件及其周边的斜视图;
图9(a)、(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中的其他引导机构的简略示意断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中的其他引导机构的简略示意断面图。
图中:
10、照相装置,12、筐体,14、第一透镜镜筒,16、第二透镜镜筒,22、第一侧面,24、第二侧面,26、第三侧面,28、第四侧面,30、第五侧面,52、第一透镜支架,54、第二透镜支架,52a、第一开口部,54a、第二开口部,58、致动器,60、振动部件,62、驱动轴,80、支撑机构,82、第一引导部,84、第二引导部,86、第一被引导部,88、第二被引导部,94、第一突起,96、第二突起,106、夹持部件,112、压紧部件,116、引导机构,120、施力部,122、衬套(弹性部件),130、第一支撑用突部,132、第二支撑用突部,138、第一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140、第二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至图3体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10。照相装置10可作为例如用于手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自动对焦型小型照相装置使用。
照相装置10具备某一方向为长边的长方体筐体12。
该筐体12内分别设有后述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14和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以及分别驱动这些第一透镜镜筒1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透镜驱动装置18。
为便于理解,图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筐体12。
此外,该第一透镜镜筒1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设为一致。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将后述第一透镜镜筒1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方向的一边称为“前”,另一边称为“后”,对着第一透镜镜筒1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一边称为“上”,另一边称为“下”,再以与此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一边为“左”,另一边为“右”。此外,有时将第一透镜镜筒1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仅称为“光轴”。
筐体12具备作为基座的第一部件20、构成第一侧面22及第二侧面24的第二部件32、构成第三侧面26的第三部件33、构成第四侧面28的第四部件34和构成第五侧面30的第五部件36。
第一部件20设于照相装置10的纵向的一端。该第一部件20的上表面形成有受光窗38。该受光窗38的下方配置有棱柱透镜40。棱柱透镜40为形成屈曲光轴光学系统的构件,比如具备45°反射面42,将通过受光窗38从上方接受的光线经由反射面42反射,并沿照相装置10的纵向引导。此外,该第一部件20上继棱柱透镜40之后还配置有第一中间透镜镜筒44。该第一部件20上固定有第二部件32、第三部件33及第四部件34的一端。而第五部件36固定于第二部件32、第三部件33及第四部件34的另一端。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部件32、第三部件33及第四部件34构成的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4、第三侧面26及第四侧面28构成截面为方形的框。即第一侧面22为比如下表面(底面),而第二侧面24与第一侧面22合为一体竖起,两者呈90°。然后第三侧面26为比如上表面,再与第二侧面24呈90°。第四侧面28朝下,与第三侧面26呈90°,并于该第四侧面28的下端固定于下表面第一侧面22上。
如图1所示,在由第一侧面22至第四侧面28围成的空间内,从第一中间透镜44面向纵向配置有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中间透镜镜筒46及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另在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的后侧配置有图像传感器48。该图像传感器48嵌入形成于第五部件36上的图像传感器安装孔50(如图3所示)中进行固定。
第一中间透镜镜筒44、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中间透镜镜筒46及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沿着一个光轴进行配置,使通过棱柱透镜40接受的光线于图像传感器48中成像。
透镜驱动装置18具备变焦用第一透镜支架52和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变焦用第一透镜支架52和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分别形成为方形框,将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14与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分别固定于内部。可支撑变焦用第一透镜支架52和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于第一侧面22至第四侧面28围成的空间内沿照相装置10纵向(光轴方向)自由移动。
第二中间透镜镜筒46由第二中间透镜固定件56支撑,但与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14、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16不同,第二中间透镜镜筒46被固定于筐体1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透镜支架52和第二透镜支架54上形成有可插入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第一开口部52a、第二开口部54a。这些开口部朝着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相交的方向,比如上方开口。组装时,在安装第三部件33前,通过这些开口部将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从上方插入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固定。
此外,作为驱动机构,透镜驱动装置18具备致动器58。致动器58如图4所示,类型为例如双晶片型压电致动器,具备振动部件60和固定于该振动部件60上的驱动轴62。驱动轴62沿光轴方向延伸,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相连接,并且,被筐体12所支撑。此外,如后文所述,驱动轴62因振动部件60的作用而沿轴方向振动。振动部件60分别具备2个四边形平板状压电元件,分别是第一压电元件64、第二压电元件66。该第一压电元件64、第二压电元件66之间有同样四边形的平板状电极板68夹在其中。即第一压电元件64、第二压电元件66与电极板68的板面相互重合并粘合在一起。第一压电元件64、第二压电元件66的正反面如图5所示,形成有第一电极层70、第二电极层72。驱动轴62通过粘合剂74粘合到一边的第一压电元件64的第一电极层70上。电极板68由具有弹性的比如金属板构成。从该电极板68上有通电用连接部76从四边形的一个边的略中央位置向外突出。
如图5所示,从振动部件60的表面露出的第一电极层70、第二电极层72连接至例如电源控制装置78的正端,电极板68通过通电用连接部76连接至电源控制装置78的负端(接地)。若对一侧的第一电极层70与电极板68之间反复外加脉冲电压,则会向一侧的第一压电元件64通电,而该侧第一压电元件64会发生伸缩,振动部件60会反复做向一个方向变形为碗状和欲通过电极板68的弹性急速恢复为原来的平板状的动作。伴随以上动作,驱动轴62亦会沿轴方向反复做微小的往返移动。若对另一侧的第二电极层72与电极板68之间反复外加脉冲电压,则另一侧第二压电元件66会发生伸缩,振动部件60会反复做向其他方向变形为碗状和欲通过电极板68的弹性急速恢复为原来的平板状的动作。伴随以上动作,驱动轴62亦会沿轴方向反复做微小的往返移动。
而在该实施形态中致动器58采用的是双晶片型压电致动器,但并不受此限,比如用单晶片型和层叠型之类的其他类型的压电致动器和静电式致动器亦可。并且第一压电元件64、第二压电元件66和电极板68的形状亦无需为四边形,其他形状比如圆形亦可。
如图1至图3所示,致动器58位于框体12内,配置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和第四侧面28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以使驱动轴62于纵向面向不同方向。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通过后述的支撑机构80可自由滑动地被支撑在驱动轴62上。
夹着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作为驱动机构的致动器58的对面,作为引导机构116在第一侧面22与第二侧面24之间的角部和第二侧面24与第三侧面26之间的角部形成有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该实施形态中,第一引导部82向上方及右方(第四侧面28方向)突出。而第二引导部84向下方及右方(第四侧面28方向)突出。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沿筐体12纵向即光轴方向形成。
但本实施形态中,第一引导部82未形成于第二中间透镜固定件56的部分,而是第二中间透镜固定件56的前后部分被第一引导部82夹住,以此进行相对于第二中间透镜固定件56的筐体12的定位。
另一方面,与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相对应,在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上于第二侧面24侧的上下角部形成有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该实施形态中,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纵向形成有第一凹槽90、第二凹槽92以对应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的突出,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与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构成轨道。此外,第一凹槽90、第二凹槽92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向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突出。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为比如半球状,分别形成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多处(该实施形态中为沿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的两处)。
所述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的上下表面与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的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的顶端相接。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被第二侧面24的上下角部形成的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夹住,沿筐体12纵向自由滑动支撑。因此,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以各驱动轴6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动作(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上下方向的动作)受到限制。此外,第二侧面24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是平行的,几乎没有间隙,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与驱动轴62的排列方向(图2、图3中为左右方向)的宽度可缩小。此外,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仅与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的顶端相接,所以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筐体12的接触面积小,可减小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与筐体12之间发生的摩擦并沿筐体12纵向即光轴方向引导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
略设空隙使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与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在第一透镜支架52或第二透镜支架54要进行所述旋转动作时相接,比一直保持相接状态更为理想。可防止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的磨损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驱动阻力。当然,一直保持相接状态也没问题。此外,与支撑机构80之间夹着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位于其对面的筐体12的角部上形成有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即使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所述旋转动作,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中心的动作量亦比其还小。
此外,在第一侧面22及第三侧面26上形成相对的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亦可。此时,形成于各自的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上的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与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相接,将各自的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夹在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之间进行引导最好。即形成上下表面作为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将被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接于该上下表面亦可。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无需分别设于第一侧面22和第二侧面24以及第二侧面24和第三侧面26之间的角部,两者相对设于第一侧面22和第三侧面26上即可。
无论如何,引导机构不采用将腕部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延伸至夹着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驱动轴62的对面的结构,因此可缩小左右方向的尺寸,可对透镜驱动装置18进行小型化。
支撑机构80在变焦透镜侧和对焦透镜侧皆具备同样的结构。例如,下面对对焦透镜侧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6所示,支撑机构80的支撑部98从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向第四侧面28侧呈块状突起,与第二透镜支架54合为一体。该支撑部98上形成有向驱动轴62呈V字形打开的支撑槽100,与驱动轴62平行。此外,支撑部98上继支撑槽100后,于上下方形成有向第四侧面28侧突出的嵌合部102。该嵌合部102上分别形成有嵌合槽104。
夹持部件106具备:嵌合于各个嵌合部102的嵌合槽104内的嵌合片部108,以及设于上下方嵌合片部108之间的夹持部110。夹持部110的驱动轴62侧形成凹陷的近半圆形。该夹持部110之间夹着驱动轴62。夹持部110与驱动轴62于剖面方向分别在上下2点(共计4点)发生接触。此外,第四侧面28侧的夹持部110通过压紧部件112的施力部120被压向驱动轴62侧。因此,上侧嵌合片部108或下侧嵌合片部108至少有一方相互分离。
压紧部件112设有从上方看呈C字形的系止部114。另一方面,在支撑部98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18,该突出部118由系止部114从突出部118两侧夹紧,系止于突出部118周围,将压紧部件112固定于支撑部98上。如此将压紧部件112的系止部114嵌入支撑部98的突起部118进行固定,可减少支撑部98向上方的突出部分,缩小照相装置10上下方向的宽度。此外,压紧部件112上形成有从系止部114向下延伸的平板状施力部120,夹持部110凭借该施力部120的弹性夹紧驱动轴62。凭借支撑机构80的如此结构,第二透镜支架54会对驱动轴62产生适当摩擦并得到支撑。
此外,各驱动轴62于比如根部和顶端部分2处分别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衬套(弹性部件)122支撑于筐体12上,可于筐体12上自由振动。
即亦如图7所示,衬套122具备配置于前后两侧的法兰部124和配置于该法兰部124之间的咬合部126。咬合部126形成为周向为圆的凹部。该衬套122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孔128,驱动轴62插入该插入孔128并对插入孔128进行扩张。并且,对远离振动部件60的衬套122与驱动轴62进行粘合固定,而近处的衬套122与驱动轴62不进行粘合。
在筐体12的第一侧面22(下表面)的内侧,面向衬套122的咬合部126形成有第一支撑用突部130。而在筐体12的第三侧面24(上表面)的内侧,面向衬套122的咬合部126形成有第二支撑用突部132。第一支撑用突部130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半圆形的第一咬合槽134,另一方面,在第二支撑用突部132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半圆形的第二咬合槽136。并且,第一支撑用突部130与第二支撑用突部132的顶端相接,同时第一咬合槽134和第二咬合槽136夹紧衬套122的圆形咬合部126,支撑驱动轴62于筐体12上自由振动(尤其是对着驱动轴62的轴方向)。
此外,筐体12内设有变焦用第一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138和对焦用第二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140。各个第一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138、第二透镜镜筒位置检测器140为相同结构,由沿照相装置10纵向交互配置不同磁极(S极和N极)的第一磁极部件142、第二磁极部件144和检测磁场强度的第一MR传感器146、第二MR传感器148(图6仅体现第二MR传感器148)构成。第一MR传感器146、第二MR传感器148分别固定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支撑部98的下方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合成一体并向第四侧面28侧突出的MR传感器固定部150上。第一磁极部件142、第二磁极部件144面向第一MR传感器146、第二MR传感器148固定于筐体12的第一侧面22上。若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发生移动,第一MR传感器146、第二MR传感器148可检测出各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以反映磁场强度的变化,从第一MR传感器146、第二MR传感器148会输出表示检测出的磁场强度的变化的信号。
一侧的第一MR传感器146连接于第一MR传感器用柔性线路板(以下简称第一MR用FPC)152上。第一MR用FPC152从连接在第一MR传感器146上的第一连接部154处折弯后向变焦透镜侧上方延伸,通过第一侧面22缺口于筐体12的纵向近中央位置形成的空间部156向下方延伸,再从第一侧面22的下方向第五侧面30侧引出。此外,另一侧的第二MR传感器148连接于第二MR传感器用柔性线路板(以下简称第二MR用FPC)158上。第二MR用FPC158从连接在第二MR传感器148上的第二连接部160处折弯后向对焦透镜侧上方延伸,于所述空间部156处与第一MR用FPC152合成一体并向第五侧面30侧引出。
所述致动器58的振动部件60亦同样连接有柔性线路板。即如图8所示,各个振动部件60露出所述空间部156,连接于一侧的振动部件60上的第一振动部件用柔性线路板(以下简称第一振动部件用FPC)162从一侧的振动部件60向下方延伸,从第一侧面22的下方向第五侧面30侧引出。此外,连接于另一侧的振动部件60的第二振动部件用柔性线路板(以下简称第二振动部件用FPC)164从另一侧的振动部件60向下方延伸,与第一振动部件用FPC162合成一体,从第一侧面22的下方向第五侧面30侧引出。第一振动部件用FPC162和第二振动部件用FPC164分三个端子部,振动部件60的驱动轴62侧的电极层70处通过第一端子部166,背面侧的电极层72处通过第二端子部168,电极板68的通电用连接部76处通过第三端子部170分别利用焊锡等进行连接。第一端子部166于远离驱动轴62的振动部件60的角部附近形成弯月形,并使该圆弧的中心为角部,如此可不碰到固定驱动轴62的粘合剂74。第二端子部168于振动部件60的中心部分形成为圆环状。第三端子部170对应通电用连接部76,从振动部件60突出,形成环绕通电用连接部76的方形环状。
下面对通过致动器58移动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前所述,若对致动器58反复外加脉冲电压,则振动部件60会反复做向一个方向变形为碗状和欲通过电极板68的弹性急速恢复为原来的平板状的动作。伴随以上动作,驱动轴62亦会沿轴方向反复做微小的往返移动。向一个方向变形为碗状时,第二透镜支架54被支撑机构80支撑,与致动器58的驱动轴62发生摩擦接触,因此第二透镜支架54会与驱动轴62一起移动。另一方面,振动部件60欲急速恢复为原来的平板状时,驱动轴62亦反方向高速移动,第二透镜支架54因其高速而无法追随驱动轴62的动作,无法返回原来的位置而停留在当前位置。因此,第二透镜支架54通过一个动作而根据振动部件60的变形幅度大小程度进行移动。通过反复外加脉冲电压来重复进行如此移动动作,可使第二透镜支架54移动至所希望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第二透镜支架54被设于一侧的上下方向近中央位置的驱动轴62和设于另一侧上下位置的作为引导机构的筐体12的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所支撑,同时沿照相装置10的纵向进行引导,因此可以稳定移动第二透镜支架54。
而变焦用第一透镜支架52的动作亦与对焦用第二透镜支架54相同。
示例中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设为半球状,但采用骰子状或其他形状也没问题。此外,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设有两处,但一处或三处以上也没问题。此外,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采用金属等其他部件形成并固定在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上亦可。此外,对第一突起94、第二突起96或者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的至少一方采用润滑结构亦可。
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分别形成为从角部突出的形状,但不采用突出的结构,而是以比如第一侧面22和第三侧面26本身作为第一引导部82、第二引导部84与第一被引导部86、第二被引导部88直接相接的结构亦可。
此外,虽然示例中致动器58配置为驱动轴62于纵向朝向相反,但配置为朝向相同亦可。并且,仅设置单侧致动器58亦可。
此外,示例中筐体12分为从第一部件20到第五部件36为止的5份,但采用其他划分方法也没问题。
上述实施形态中,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上端比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上端更置于上方,但设为高度相当也没问题。并且,采用其他引导机构可以使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更薄。比如,采取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将腕部向夹着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驱动轴62的对面延伸的结构亦可。比如如图9所示,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延伸的腕部上沿光轴方向设有贯通孔172,将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轴174插入贯穿该贯通孔172并固定于筐体12上的构成亦可。此外,如图9(b)所示,设置沿光轴方向贯穿的缺口176代替贯通孔174亦可。此外如图10所示,以在筐体12或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180、第二引导槽182,在该第一引导槽180、第二引导槽内配置第一球体184、第二球体186的构成作为引导机构亦可。图10中仅体现了左方,比如在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和致动器58之间设置从第一侧面22垂直立起的壁面,在该壁面与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之间配置球体亦可。
再者,如上述实施形态,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上方无特殊部件,因此作为将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插入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方向比较合适,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比如形成第一透镜支架52、第二透镜支架54的第一开口部52a、第二开口部54a,从左右方向或下方插入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亦可。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从与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插入,从与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相交的方向即可,比如对着光轴方向斜向插入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并且,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中,沿第一透镜镜筒14、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方向设有形成屈曲光轴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棱柱透镜40,本实用新型亦包括不设此类光学部件的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2)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用于将透镜镜筒固定于内部的透镜支架,
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机构,
引导所述透镜支架移动的引导机构,
收纳所述透镜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引导机构的筐体;
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
沿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延伸,并且,与透镜支架连接并被所述筐体支撑的驱动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并且,使所述驱动轴沿轴方向振动的振动部件;
所述透镜支架上设有可从与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相交方向插入所述透镜镜筒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设于夹着所述透镜镜筒的所述驱动机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机构具备:
沿所述透镜镜筒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与所述引导部相接的被引导部,
并且,可自由滑动地支撑所述透镜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亦设于所述筐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向另一方突出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部为沿光轴方向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的贯通孔,所述引导部为穿过所述贯通孔固定于所述筐体上的引导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部为沿光轴方向贯穿所述透镜支架的缺口,所述引导部为穿过所述缺口固定于所述筐体的引导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机构具备:
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以及
配置于所述引导槽和所述透镜支架之间的球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支架通过支撑机构被支撑在所述驱动轴上,
所述支撑机构具备:
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夹持所述驱动轴的夹持部件与所述驱动轴摩擦接触的夹持部件,以及
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并且,将所述夹持部件向所述驱动轴施力的施力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配置有形成屈曲光轴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
11.一种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
接受通过所述透镜镜筒的光线的图像传感器。
12.一种电子设备,具备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装置。
CN201720132604.0U 2016-02-17 2017-02-14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4893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7743 2016-02-17
JPJP2016-027743 2016-0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9312U true CN206489312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32604.0U Active CN206489312U (zh) 2016-02-17 2017-02-14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931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69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85683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4114602A (zh) * 2021-12-07 2022-03-0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US11277548B2 (en) 2019-04-30 2022-03-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573391B2 (en) 2019-04-30 2023-02-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69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7092069B (zh) * 2016-02-17 2023-06-0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85683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US11277548B2 (en) 2019-04-30 2022-03-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570337B2 (en) 2019-04-30 2023-01-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575812B2 (en) 2019-04-30 2023-02-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573391B2 (en) 2019-04-30 2023-02-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736788B2 (en) 2019-04-30 2023-08-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114114602A (zh) * 2021-12-07 2022-03-0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14114602B (zh) * 2021-12-07 2024-03-2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2069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206489312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204993106U (zh) 压电促动器、线性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5015548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226469B2 (en) Optical driving mechanism
JP2009100595A (ja) 板バネ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音声コイルモーター
CN212935798U (zh) 用于摄像镜头驱动的压电式直线驱动器
CN101295062B (zh) 镜头模组及相机模组
US10495897B2 (en) Lens driving mechanism having leaf spring
JP479251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10013966A (ko) 보이스코일 액츄에이터
US10571645B2 (en) Multiple-lens camera system
CN106856553A (zh) 光学影像防震机构
US11322628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WO2020029781A1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件
TW201905568A (zh) 微型光學變焦模組
WO2017143793A1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080106813A1 (en) Lens actuating device
EP3525040B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3713373A (zh) 相机模块
US11874521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eriscope camera lens
CN209417392U (zh) 一体潜望镜头、一体潜望镜头模块及潜望式模组
KR10234445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CN113572927B (zh) 弹片、驱动组件及摄像头模组
JP719850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