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2244A -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2244A
CN113802244A CN202110765921.7A CN202110765921A CN113802244A CN 113802244 A CN113802244 A CN 113802244A CN 202110765921 A CN202110765921 A CN 202110765921A CN 113802244 A CN113802244 A CN 113802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color
weft
developing
tiss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5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2244B (zh
Inventor
白琳琳
陶晨
周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oxi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ox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oxing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oxing
Priority to CN202110765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2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2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2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2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2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9/00Methods or devices concerned with designing or making pattern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图案的分层分段设计或分层不分段设计,结合组合全遮盖结构的设计实现不同层图案的透叠效果,各层图案的完整性得到保留,不同纬纱系统通过交替显色可产生的最大显色数为
Figure DSA0000246689400000011
m≥2,n≥1,R为显色组织的组织循环数,J为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数。将发明应用于提花织物织造,可以设计生产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且能够满足组合显色的纬纱系统完全遮盖背衬纬纱系统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是指不同花色纹样在叠加处可以透出重叠部分从而保持着各纹样的完整性,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外观花色上的视觉效果,图案叠加的方式有相同图案的叠加和不同图案的叠加。传统纬重结构由于表面纱线对里面纱线完全遮盖,织物花色效果主要是由表层纱线与经纱交织呈现的,因此采用传统纬重结构无法实现提花织物的透叠效果,而数码提花设计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使传统纬重结构的创新有了新的空间。本发明通过图案的分层分段设计或分层不分段设计,结合组合全遮盖结构设计,生产出的提花织物可以实现不同层的图案在叠加处能保留各层图案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纬重结构无法实现图案透叠效果的缺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通过图案的分层分段设计或分层不分段设计,结合组合全遮盖结构的设计实现不同层图案的透叠效果,各层图案的完整性得到保留,不同纬纱系统通过交替显色可产生的最大显色数为
Figure BSA0000246689420000011
R为显色组织的组织循环数,M为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数。将发明应用于提花织物织造,可以设计生产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且能够满足组合显色的纬纱系统完全遮盖背衬纬纱系统的特点。
进一步的,作为优先:
图案分层分段设计时,包括m个显色图案层和一个背衬色段层,背衬色段层包含
Figure BSA0000246689420000012
个色段,m≥2,n≥1,m个显色图案层在背衬色段层各色段对应的色彩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色相。
图案分层不分段设计,包括m个显色图案层和一个背衬图案层,m≥2,每个显色图案层包含一组单色相系列色,不同显色图案层的图案在所有显色图案层对应的同一位置不产生同色相图案的叠加。
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为:
(1)显色组织、背衬组织及显色组织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
①显色组织数为m,m≥2,显色组织分别为A1、A2……Am,为了实现显色组织间的组合并置显色效果,m个显色组织的起始点不同,组织循环均为R,飞数均为S;
②背衬组织数为n,n≥1,背衬组织分别为B1、B2……Bn,m≥n,为了保证显色组织与背衬组织组合后组合全遮盖效果的存在,背衬组织上的单独组织点(纬组织点)与其相邻显色组织上的单独组织点(经组织点)不重合;
③显色组织A1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显色组织A2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与背衬组织Bn沿纬向上移一纬后的组织叠合形成的纬组织点;;
④m>2时,显色组织A2……Am-1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与其相邻的两个显色组织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相互叠合形成的纬组织点;
⑤显色组织Am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显色组织Am-1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与背衬组织B1叠合形成的纬组织点;
(2)显色组织库设计
在保持m个显色组织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始终为纬组织点的情况下,采用加强组织点的方式对显色组织设计一组从纬面到经面过渡的影光组织,称为显色组织库,m个显色组织的组织点加强方向保持一致,
当Q=R时,各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数量最少,为(R-M),
当Q=1时,各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数量最多,为(R-M)+(R-M-1)(R-M),
Q为形成影光组织每次加强的组织点数,R为显色组织的组织循环数,M为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数;
(3)显色组织库及背衬组织进行组织替换,组合形成织物组合结构图
①对分层分段设计的显色图案层进行色阶归纳,每个单色相系列色的色阶数不超过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的数量,将m个显色图案层中的单色相系列色与显色组织库中的影光组织一一替换,形成m个单层结构图,将背衬组织铺入背衬色段层,形成一个单层结构图,将显色图案层对应的m个单层结构图和背衬色段层对应的一个单层结构图沿纬向一一间隔组合,得到完整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②对分层不分段设计的单色显色图案层进行分色去色处理形成灰度图,每层灰度图的灰度级别不超过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数量,确定灰度图中由黑到白与显色组织库中由纬面组织到经面组织的对应关系,逐一进行替换,形成m个单层结构图,将背衬组织铺入背衬层,形成一个单层结构图,将显色图案对应的m单层结构图和背衬图案对应的单层结构图沿纬向一一间隔组合,得到完整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③m个显色组织与n个背衬组织组合,显色组织对应的纬纱系统交替组合显色可产生
Figure BSA0000246689420000021
种色彩组合效果,显色组织库对应的纬纱系统交替组合显色可产生的最大显色数为
Figure BSA0000246689420000031
(4)检验方法
该方法可以在织物设计和试样前检验组合全遮盖结构的有效性,也是检验组合全遮盖技术点的有效性。
方法是:将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组合后与背衬组织依次间隔组合,如果组合效果满足显色组织组合在织物表面显色时,背衬组织不显色,就说明所有显色组织库中的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与背衬组织组合都满足组合全遮盖的技术要求,且不受设计题材的限制;
(5)织物组合结构图的生产应用
将透叠效果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选择一组纱线做经线,选择与图案色相数相等的纱线做纬线,即可进行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织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组合全遮盖结构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设计流程;
图2为三个显色图案层(显色图案层1、显色图案层2、显色图案层3)和一个背衬色段层的设计;
图3为显色组织A1、A2、A3及背衬组织B的设计示意图;
图4为显色组织A1、A2、A3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的设计示意图;
图5为显色组织A1最小显色组织库的设计示意图(一次加强的组织点数为组织循环数);
图6为显色组织A2最小显色组织库的设计示意图(一次加强的组织点数为组织循环数);
图7为显色组织A3最小显色组织库的设计示意图(一次加强的组织点数为组织循环数);
图8为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的组合全遮盖结构示意图;
图9为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的组合全遮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的组合全遮盖结构示意图;
图11为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的组合全遮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所形成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组合结构的局部效果;
图13为本申请所形成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案分层分段设计,以20枚纬面缎纹为显色组织设计四组纬的三纬组合显色的组合全遮盖结构为例,详细说明该发明的实施方法。
1.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设计过程包括图案设计和组合全遮盖结构设计,设计流程如图1示。
2.图2中,采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进行图案分层分段设计,包含3个显色图案层和1个背衬色段层,每个色段的范围也是显色图案层中不同色相图案的分布范围,图案题材不限。
3.图3中,选择20枚纬面缎纹为显色组织A1、A2、A3,A1的起始点(经,纬)=(1,1),A2的起始点(经,纬)=(16,1),A3的起始点(经,纬)=(12,1),飞数均为7飞,选择起始点为(14,1)的20枚经面缎纹为背衬组织B。
4.图4中,根据显色组织和背衬组织的配置关系,对显色组织A1、A2、A3分别进行组合全遮盖技术点的设定,设计方法是:A1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是将A2反转后的纬组织点与B上移一纬后相叠合产生的纬组织点集合,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数M1=2;A2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是将A1反转后的纬组织点与A3反转后的纬组织点相叠合产生的纬组织点集合,M2=2;A3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是A2反转后的纬组织点与B相叠合产生的纬组织点集合,M3=2。
5.图5中,以显色组织A1为基础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一次组织点加强数等于组织循环数,即Q=R=20,组织点加强时要规避组合全遮盖技术点,保持组合全遮盖技术点始终为纬组织点,设计R-M1=18个影光组织组成A1的最小显色组织库。
6.图6中,以显色组织A2为基础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一次组织点加强数等于组织循环数,即Q=R=20,组织点加强时要规避组合全遮盖技术点,保持组合全遮盖技术点始终为纬组织点,设计R-M2=18个影光组织组成A2的最小显色组织库。
7.图7中,以显色组织A3为基础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一次组织点加强数等于组织循环数,即Q=R=20,组织点加强时要规避组合全遮盖技术点,保持组合全遮盖技术点始终为纬组织点,设计R-M3=18个影光组织组成A3的最小显色组织库。
8.图8中,用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进行组合全遮盖效果验证。
9.图9中,用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进行组合全遮盖效果验证。
10.图10中,用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进行组合全遮盖效果验证。
11.图11中,用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第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及A1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2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A3显色组织库中最后一个组织、背衬组织B沿纬向1∶1∶1∶1组合进行组合全遮盖效果验证。
12.确定A1、A2、A3、B沿纬向1∶1∶1∶1间隔排列,分别对3个显色图案层进行分色处理,每个显色图案层形成4组系列色,每组系列色的色阶数不超过对应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的数量,将3组显色组织库根据不同纬纱交替显色的规律铺入对应的显色图案层,将背衬组织根据不同纬纱交替背衬的规律铺入背衬色段层对应的位置,得到完整的透叠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图12是四组纬中的三纬交替组合显色的具有透叠效果提花织物结构的局部效果。
13.选择一组纱线为经线,四组纱线为纬纱,设定合适的经密和纬密,将透叠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不同图案层的图案在同一位置的完整性得到了保留,织物实物图如图13示。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任何修改和改变,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图案的分层分段设计或分层不分段设计,结合组合全遮盖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不同层图案在叠加部位形成一种透叠效果,各层图案的完整性得到保留,不同纬纱系统通过交替组合显色可产生的最大显色数为
Figure FSA0000246689410000011
R为显色组织的组织循环数,M为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数。将发明应用于提花织物织造,可以设计生产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且能够满足组合显色的纬纱系统完全遮盖背衬纬纱系统的特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
(1)图案分层分段设计,包括m个显色图案层和一个背衬色段层,背衬色段层包含
Figure FSA0000246689410000012
个色段,m≥2,n≥1,m个显色图案层在背衬色段层各色段对应的色彩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色相;
(2)图案分层不分段设计,包括m个显色图案层和一个背衬图案层,m≥2,每个显色图案层包含一组单色相系列色,不同显色图案层的图案在所有显色图案层对应的同一位置不产生同色相图案的叠加。
3.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显色组织、背衬组织及显色组织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
①显色组织数为m,m≥2,显色组织分别为A1、A2……Am,m个显色组织的起始点不同,组织循环均为R,飞数均为S;
②背衬组织数为n,n≥1,背衬组织分别为B1、B2……Bn,m≥n,背衬组织上的单独组织点与其相邻显色组织上的单独组织点不重合;
③显色组织A1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显色组织A2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与背衬组织Bn沿纬向上移一纬后的组织叠合形成的纬组织点;采用加强组织点的方式对A1设计一组从纬面到经面过渡的影光组织,构成A1的显色组织库;
④m>2时,显色组织A2……Am-1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与其相邻的两个显色组织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相互叠合形成的纬组织点;采用加强组织点的方式对A2……Am-1设计一组从纬面到经面过渡的影光组织,构成A2……Am-1的显色组织库,组织点加强方向与A1保持一致;
⑤显色组织Am的组合全遮盖技术点设计方法是:将显色组织Am-1的经组织点反转为纬组织点后与背衬组织B1叠合后的纬组织点;采用加强组织点的方式对Am设计一组从纬面到经面过渡的影光组织,构成Am的显色组织库,组织点加强方向与A1、A2……Am-1保持一致;
(2)显色组织库及背衬组织进行组织替换,组合形成织物组合结构图:
①对分层分段设计的显色图案层进行色阶归纳,每个单色相系列色的色阶数不超过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的数量,将m个显色图案层中的单色相系列色与显色组织库中的影光组织一一替换,形成m个单层结构图,将背衬组织铺入背衬色段层,形成一个单层结构图,将显色图案层对应的m个单层结构图和背衬色段层对应的一个单层结构图沿纬向一一间隔组合,得到完整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②对分层不分段设计的单色显色图案层进行分色去色处理形成灰度图,每层灰度图的灰度级别不超过显色组织库中影光组织数量,确定灰度图中由黑到白与显色组织库中由纬面组织到经面组织的对应关系,逐一进行替换,形成m个单层结构图,将背衬组织铺入背衬层,形成一个单层结构图,将显色图案对应的m单层结构图和背衬图案层对应的单层结构图沿纬向一一间隔组合,得到完整的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③m个显色组织与n个背衬组织组合,显色组织对应的纬纱系统交替组合显色可产生
Figure FSA0000246689410000021
种色彩组合效果,显色组织库对应的纬纱系统交替组合显色可产生的最大显色数为
Figure FSA0000246689410000022
(3)织物组合结构图的生产应用:
将透叠效果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选择一组纱线做经线,选择与图案色相数相等的纱线做纬线,即可进行具有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织造。
CN202110765921.7A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ctive CN113802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5921.7A CN113802244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5921.7A CN113802244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2244A true CN113802244A (zh) 2021-12-17
CN113802244B CN113802244B (zh) 2023-05-16

Family

ID=7889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5921.7A Active CN113802244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224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376429A1 (es) * 1970-02-10 1972-04-16 Fibrabella S A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laminas para tapizado decorativo.
CN1710171A (zh) * 2005-06-13 2005-12-21 浙江理工大学 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793459A (zh) * 2005-12-21 2006-06-28 浙江理工大学 全显色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2517758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组织点半遮盖技术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4532439A (zh) * 2014-12-22 2015-04-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全显色结构的织印结合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5696148A (zh) * 2016-01-18 2016-06-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三组纬组合非遮盖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5926139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浙江理工大学 纬二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951276A (zh) * 2016-07-08 2016-09-21 浙江理工大学 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91060A (zh) * 2018-03-26 2018-10-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8691057A (zh) * 2017-05-10 2018-10-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376429A1 (es) * 1970-02-10 1972-04-16 Fibrabella S A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laminas para tapizado decorativo.
CN1710171A (zh) * 2005-06-13 2005-12-21 浙江理工大学 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793459A (zh) * 2005-12-21 2006-06-28 浙江理工大学 全显色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2517758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组织点半遮盖技术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4532439A (zh) * 2014-12-22 2015-04-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全显色结构的织印结合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5696148A (zh) * 2016-01-18 2016-06-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三组纬组合非遮盖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5926139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浙江理工大学 纬二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951276A (zh) * 2016-07-08 2016-09-21 浙江理工大学 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91057A (zh) * 2017-05-10 2018-10-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CN108691060A (zh) * 2018-03-26 2018-10-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2244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1057B (zh)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CN112553743B (zh)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5780245B (zh)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7988682B (zh) 单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8035048B (zh) 双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2425024B (zh) 一种彩色图案设计黑白仿真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
CN106757681B (zh) 一种全彩色经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CN100560831C (zh) 闪色织物设计方法
CN102517758A (zh) 一种基于组织点半遮盖技术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2828319B (zh) 一种双面全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4073949B (zh) 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13802244A (zh)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1020796B (zh) 基于网点叠加组合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5908333B (zh) 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5696148A (zh) 一种三组纬组合非遮盖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8823733B (zh) 单色经多色纬机织物的表面显色和织造方法
CN113737352B (zh) 一种多组纬组合全遮盖结构的提花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8691060B (zh) 一种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15305621B (zh) 一种双经四纬提花织物的单纬渐变显色织造方法
CN103911717A (zh) 一种调整彩织视觉效果的方法
CN118109948A (zh) 一种双经四纬提花织物的双纬渐变显色织造方法
Ng et al. A study on figured double-face jacquard fabric with full-color effect
Zhou et al. Grey Simulative Effect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Design with Full-Color Compound Structure
WO2015123951A1 (zh) 一种填芯双面异花高遮光性织物的制备方法
CN2538817Y (zh) 纬二重像景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