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3743B -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3743B
CN112553743B CN202011370196.5A CN202011370196A CN112553743B CN 112553743 B CN112553743 B CN 112553743B CN 202011370196 A CN202011370196 A CN 202011370196A CN 112553743 B CN112553743 B CN 112553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tissue
warp
tissues
orga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0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3743A (zh
Inventor
周赳
彭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2011370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3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3743A/zh
Priority to US17/538,619 priority patent/US1166802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3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3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with weave pattern being non-standard or providing special eff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olour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4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with one or more yarns appearing predominantly on one face, e.g. plated or paralleled ya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在纬纱排列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中,设计两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并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织物甲纬单纬渐变、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两种显色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2J2‑J1‑3)+2],渐变级别数≤最大显色组织数;主要步骤是:(1)结构模型构建,(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3)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4)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5)表、里组织组合设计,(6)遮盖技术点验证,(7)数码图案设计,(8)织物组合结构设计,(9)织造,设计所得织物满足遮盖要求且可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采用单一平面设计模式,由于受组织结构和织造技术的限制,织物色彩以表现纬纱固有色为主,色彩数少且缺乏层次感。为增加织物的色彩数,一般采用挖花盘织的方法,但一方面该方法增加了织物的厚度,且造成织物背面纱线杂乱,限制了织物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方式,导致生产效率极低,且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色彩丰富、轻薄又可大量生产的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提出过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比乙纬=2:1的单经双纬遮盖结构来实现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效果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色彩少及无法兼顾多色彩和高效率、批量生产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织造方法,其织物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通过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的遮盖技术点并采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甲纬和乙纬都能作为表纬遮盖里纬且在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的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2J2-J1-3)+2],渐变级别数≤最大显色组织数。其中R是乙纬的纬纱循环数,N是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J1和J2分别为乙纬和甲纬作表纬时的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数。所设计的织物组织组合结构交织平衡且可大批量生产。
本申请的实现方法和主要技术内容为:
(1)结构模型构建
①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
②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纬组织为表组织、乙纬组织为里组织;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纬组织为表组织、甲纬组织为里组织。
(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
根据不同织物的设计要求,选择所需的不同组织,
①选择所需的乙纬组织。乙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隔经平纹、隔经斜纹或隔经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R,其范围在4×2到48×24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②根据所选的乙纬组织,选择对应的甲纬组织。甲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斜纹或缎纹,其经纱循环数与乙纬组织相同,纬纱循环数是乙纬组织的两倍,组织循环数为2R×2R,其范围在4×4到48×48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3)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①里组织的设计
在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AL,其组织循环数为2R×2R(2≤R≤24且R为正整数);
②遮盖技术点Bj的设计
根据里组织AL的组织特征,对表组织BB进行遮盖技术点(类似一种组织)的设计,方法是:将里组织AL进行反向,得到反向组织ALF,再将ALF按奇数纬和偶数纬进行分解,得到分解组织ALF1和ALF2,最后将ALF2的经组织点叠加到ALF1上,就得到遮盖技术点Bj;
③表组织的设计
表组织BB是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Bj相同。Bj中所有纬组织点位置就是BB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j所有纬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组织点作为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BB
进一步,作为优选:
表组织BB选择与ALF1或ALF2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Bj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即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BB的备选组织。这样的备选组织一共有(2R-J1)个。根据所需从备选组织中选择一个组织作为表组织BB
(4)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①里组织的设计
在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BL,其组织循环数为2R×R(2≤R≤24且R为正整数);进一步,为提高效率,可将上述表组织BB的反向组织BBF作为里组织BL
②表组织的设计
表组织的分解组织AB1和AB2为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里组织BL相同,里组织BL中所有经组织点位置就是AB1和AB2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L所有经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经组织点就可组成组织AB1或AB2;
进一步,作为优选:
将里组织BL进行反向,获得反向组织BLF。AB1和AB2选择与BLF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BLF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就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AB的备选分解组织。这样的备选分解组织一共有(2R-J2)个。根据需求从备选分解组织中选择一个起始点位置为奇数经的组织和一个起始点位置为偶数经的组织分别作AB1和AB2,将AB1和AB2按经向1:1排列组合获得可全遮盖里组织BL的表组织AB。这样的组织共有[2(R-J2J)(R-J2O)]个,J2J和J2O分别为甲纬作表纬时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位于奇数经和偶数经的遮盖技术点数。
③遮盖技术点Aj的设计
根据里组织BL的组织特征,对表组织AB进行全遮盖技术点(类似一种组织)的设计,方法是:将BLF的每一纬沿着经向向上延伸一纬或将两个BLF按经向1:1排列组合,就得到全遮盖技术点Aj。
(5)当无其它特殊需求时,为提高设计效率,当选定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的表、里组织BB和AL,在设计显色表纬为甲纬时,可将表、里组织BB和AL反向后分别作为里组织BL和表组织AB;反之,当选定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的表、里组织AB和BL,在设计显色表纬为乙纬时,可将表、里组织AB和BL反向后分别作为里组织AL和表组织BB
(6)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
①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
在不破坏遮盖技术点Bj的情况下设计一组表组织BB的影光组织库,根据所需将表组织BB沿经向、纬向或斜向一次移动N个点,遇到遮盖技术点Bj时跳过,就获得BB的影光组织库。
当N=R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2R-J1)个;
当N=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R(2R-1-J1)+1]个。
②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
在不破坏全遮盖技术点Aj的情况下设计一组表组织的影光组织库,根据所需将表组织AB沿经向、纬向或斜向一次移动N个点,遇到全遮盖技术点Aj时跳过,就获得AB的影光组织库。
当N=2R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2R-J2)个;
当N=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2R(2R-1-J2)+1]个。
R是乙纬的纬纱循环数,N是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J1和J2分别为乙纬和甲纬作表纬时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数。
(7)表、里组织组合设计
①乙纬遮盖甲纬的表、里组织组合设计
确定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AL,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BB,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结构图。按照这样的方法,将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唯一的里组织AL进行组合,就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组织库。
②甲纬全遮盖乙纬的表、里组织组合设计
确定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AB,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BL,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结构图。按照这样的方法,将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唯一的里组织BL进行组合,就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组织库。
(8)检验方法
检验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组织库的有效性,就是检验遮盖技术点的有效性。
①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检验方法
用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纬面组织和最经面组织分别与里组织AL组合,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里组织的任意一纬都能被邻近的表组织遮盖,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与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遮盖的技术要求,且织物表面能实现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效果并不受题材限制。
②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检验方法
用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纬面组织和最经面组织分别与里组织BL组合,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表组织在织物表面显色时,里组织对表组织的显色没有影响,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与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全遮盖的技术要求,且表组织能在织物表面实现影光渐变效果并不受题材限制。
(9)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所需的数码图案具有两种渐变色彩效果,最大的色彩数为[R/N(6R-2J2-J1-3)+2],其题材不限,采用位图模式,由两种色彩构成,每种色彩都进行影光渐变设计,且影光渐变的级别数要小于或等于最大显色组织数,
(10)织物组合结构设计
将上述所设计数码图案的两种渐变色中需要体现织物纯色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需要体现混合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计算机处理后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一级别的渐变色与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替换,形成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11)织造
在所得到的织物组合结构图上设置投纬信息为甲纬:乙纬=2:1,设定适合的经纬密度,选择一组丝线作经线,两组彩色丝线作纬线,可直接用于设计生产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渐变遮盖提花织物。
应用本申请所提出的织造方法,可开发出具有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两种渐变效果,且满足遮盖要求的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渐变遮盖提花织物,可满足交织平衡和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其最大显色数目可计算,为[R/N(6R-2J2-J1-3)+2],最大显色能力与乙纬的最小纬纱循环数成正相关,与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和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个数成反相关。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约束下,织物的两种渐变效果可任意穿插,且难以被复制。显色纬为乙纬时,乙纬一根纬纱要遮盖甲纬两根纬纱,当甲纬和乙纬选择相同纬纱细度时,乙纬无法完全遮盖甲纬,会发生复杂的随机遮盖,使得织物表现出与原数码图案不同的混色效果,难以通过面料实物分析出原数码图像的色彩和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从技术上杜绝了复制和盗版。
附图说明
图1为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结构模型示意图;
图2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的里组织AL
图3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里组织AL的反向组织ALF;
图4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ALF的奇数纬分解组织ALF1;
图5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ALF的偶数纬分解组织ALF2;
图6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的遮盖技术点Bj;
图7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组织BB的系列备选组织;
图8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的表组织BB
图9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的里组织BL
图10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的里组织BL的反向组织BLF;
图11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的备选分解组织;
图12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的奇数纬分解组织AB1;
图13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的偶数纬分解组织AB2;
图14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的表组织AB
图15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的表组织AB的全遮盖技术点Aj;
图16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
图17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组织之间增加最大组织数的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1);
图18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
图19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第一个和第二个组织之间增加最大组织数的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1);
图20为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组织BB和里组织AL沿经向由下到上按ABA2:1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和里组织BL沿经向由下到上按ABA2:1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所形成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局部效果图;
图23为本申请所形成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实物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采用组织循环数为16×8的乙纬组织设计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为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1.图1中,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如图1中A),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在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单经双纬结构中包含两种显色组合方式(如图1中B、C):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纬组织为表组织、乙纬组织为里组织;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纬组织为表组织、甲纬组织为里组织。选择组织循环数为16×8的乙纬组织,则甲纬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为16×16。
2.图2-8中,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选择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的16枚10飞经缎为里组织AL。将里组织AL进行反向,得到反向组织ALF,该反向组织是起始点位置为(1,1)的16枚5飞纬缎;再将ALF按奇数纬和偶数纬分解,得到分解组织ALF1和ALF2,ALF1和ALF2的飞数都为10;最后将ALF1的经组织点叠加到ALF2上,得到遮盖技术点Bj。该遮盖技术点是组织循环为16X8,起始点位置为(1,1),飞数为10的纬面加强缎纹。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j的所有纬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组织点作为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BB。作为优选,表组织BB选择与ALF1或ALF2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16×8的组织格子中按飞数为10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16,1),设置一系列组织。并从这一系列组织中剔除与Bj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即剔除起始点位置分别为(1,1)和(6,1)的ALF1和ALF2,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BB的备选组织,备选组织一共有(2R-J1)=16-2=14个。根据所需,从中选择组织循环为16×8,飞数为10,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9,1)的隔经纬面缎纹为表组织BB
3.图9-14中,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为提高设计效率,选择将上述表组织AL的反向组织作为里组织BL,确定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9,1),组织循环为16×8,飞数为10的隔经经面缎纹为里组织BL。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L所有经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AB的奇数纬分解组织AB1或偶数纬分解组织AB2;作为优选,将里组织BL进行反向,获得反向组织BLF;分解组织AB1和AB2选择与BLF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16×8的组织格子中按飞数为10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就设置一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16,1),设置一系列组织;并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BLF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即剔除起始点位置为(9,1)的BLF,就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AB的备选分解组织,备选分解组织一共有(2R-J2)=(2×8-1)=15个;根据需求从备选分解组织中选择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和(5,1)的组织作为AB1和AB2,将AB1和AB2按经向1:1排列组合获得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的16枚5飞纬面缎纹作为表组织AB,按这种方法设计的表组织一共有[2(R-J2J)(R-J2O)]=2X(8-1)X(8-0)=112个。图16中,将BLF的每一纬沿着经向向上延伸一纬或将两个BLF按经向1:1排列组合,得到全遮盖技术点Aj。该全遮盖技术点为起始点位置为(9,1),飞数为10的16枚隔经纬面加强斜纹。
4.图16中,设计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时,以表组织BB为基础组织,组织点加强可选择1-8之间的各种数值。为表述方便,本例采用N=R=8点加强,纬向加强,加强时尽可能使组织点连续,遇见遮盖技术点Bj时就跳过不加点。形成一组(2R-J1)=2×8-2=14个影光效果的表层影光组织库;图17中,表示采用N=1的加强方法(第一个和第二个组织之间,其他类同),可得最大影光显色组织的数目为[R(2R-1-J1)+1]=8×(2×8-1-2)+1=105个。
5.图18中,设计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时,以表组织AB为基础组织,组织点加强可选择1-16之间的各种数值。为表述方便,本例采用N=2R=16点加强,纬向加强,加强时尽可能使组织点连续,遇见全遮盖技术点Aj时就跳过不加点。形成一组(2R-J2)=2×8-1=15个影光效果的表层影光组织库;图19中,表示采用N=1的加强方法(第一个和第二个组织之间,其他类同),可得最大影光显色组织的数目为[2R(2R-1-J2)+1]=2×8×(2×8-1-1)+1=225个。
5.图20中,确定甲纬和乙纬沿经向由下到上按ABA2:1排列,在甲纬与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AL,在乙纬与经纱交织的位置绘制表组织BB,组合后组织循环为16×24,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结构图;按这种方法,将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里组织AL组合,就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
6.图21中,确定甲纬和乙纬沿经向由下到上按ABA2:1排列,在甲纬与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AB,在乙纬与经纱交织的位置绘制里组织BL,组合后组织循环为16×24,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结构图;按这种方法,将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里组织BL组合,就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
7.图2、图16中,用表组织BB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经面组织和最纬面组织与里组织AL进行组合验证,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里组织的任意一纬都能被邻近的表组织遮盖,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和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遮盖的技术要求。
8.图9、图18中,用表组织AB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经面组织和最纬面组织与里组织BL进行组合验证,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表组织在织物表面显色时,里组织不影响表组织的显色,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和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全遮盖的技术要求。
9.设计的数码图案采用计算机位图模式,题材不限,图像大小宽度和高度都设置2400像素,由两种色彩构成,每种色彩都进行影光渐变设计,且影光渐变的级别数小于或等于最大显色组织数,形成具有两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数码图案最大的色彩数为[R/N(6R-2J2-J1-3)+2]=8×(6×8-2×1-2-3)+2=330;
10.将数码图案的两种渐变色中需要体现织物纯色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需要体现混合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计算机处理后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个灰度级别的渐变色与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替换,形成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其局部效果图在图22示出。
11.在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上设置投纬信息为甲纬:乙纬=2:1,设定经密和纬密114×84,选择一组白色经纱做经线,一组黑色纬纱做甲纬,一组红色纬纱做乙纬,可设计生产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织物表面具有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两种显色效果,织物效果图在图23示出。
12.实施例证明,只要表组织中的遮盖技术点不被破坏,技术发明实施方法设计的织物结构交织平衡且满足遮盖要求,并适用于任何题材的计算机图像,可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Claims (5)

1.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甲纬和乙纬两个系统的纬纱与一个系统的经纱交织循环而成,且甲纬和乙纬的排列比为2:1,加工步骤如下:
(1)结构模型构建:
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的排列比为2:1,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
(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
乙纬的纬纱循环数记作R,
①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为隔经平纹、隔经斜纹或隔经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R,其范围在4×2到48×24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②根据所选乙纬组织,选择对应的甲纬组织,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为斜纹或缎纹,其经纱循环数与乙纬组织相同,纬纱循环数是乙纬组织的两倍,组织循环数为2R×2R,其范围在4×4到48×48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3)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①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在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AL;将里组织AL进行反向并按奇数纬和偶数纬分解为组织ALF1和组织ALF2,再将组织ALF2的经组织点叠加到组织ALF1上,就得到表组织BB的遮盖技术点Bj;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遮盖技术点Bj的所有纬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组织点作为经组织点就组成表组织BB
②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在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BL;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里组织BL的所有经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AB的分解组织AB1或分解组织AB2,再将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按经向1:1排列组合就得到表组织AB;将里组织BL反向获得反向组织BLF,再将反向组织BLF的每一纬沿着经向向上延伸一纬或将两个反向组织BLF按经向1:1排列组合,设定表组织AB的全遮盖技术点Aj,
③表组织的设计
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组织BB的设计如下:表组织BB是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遮盖技术点Bj相同,遮盖技术点Bj中所有纬组织点位置就是表组织BB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表组织BB的飞数选择与组织ALF1或组织ALF2组织循环数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遮盖技术点Bj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即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BB的备选组织,根据所需从备选组织中选择一个组织作为表组织BB
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组织AB的设计如下:表组织的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为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里组织BL相同,里组织BL中所有经组织点位置就是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的飞数选择与反向组织BLF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反向组织BLF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就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AB的备选分解组织,根据需求从备选分解组织中选择一个起始点位置为奇数经的组织和一个起始点位置为偶数经的组织分别作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将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按经向1:1排列组合获得全可遮盖里组织BL的表组织AB
(4)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
①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在不破坏遮盖技术点Bj的情况下设计一组表组织BB的影光组织库,根据所需将表组织BB沿经向、纬向或斜向一次移动N个点,遇到遮盖技术点Bj时跳过,就获得表组织BB的影光组织库,
当N=R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2R-J1)个;
当N=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R(2R-1-J1)+1]个,
②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在不破坏全遮盖技术点Aj的情况下设计一组表组织的影光组织库,根据所需将表组织AB沿经向、纬向或斜向一次移动N个点,遇到全遮盖技术点Aj时跳过,就获得表组织AB的影光组织库,
当N=2R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2R-J2)个;
当N=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2R(2R-1-J2)+1]个,
N是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J1和J2分别为乙纬和甲纬表纬时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数,
(5)表、里组织组合设计:
①确定甲纬和乙纬纬纱排列比为2:1,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AL,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BB,按照这样的方法,将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唯一的里组织AL进行组合,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
②确定甲纬和乙纬纬纱排列比为2:1,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AB,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BL,按照这样的方法,将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织都和唯一的里组织BL进行组合,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
(6)遮盖技术点验证:
①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检验方法
用表组织B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纬面组织和最经面组织分别与里组织AL组合,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里组织的任意一纬都能被邻近的表组织遮盖,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与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遮盖的技术要求,且织物表面能实现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效果并不受题材限制,
②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检验方法
用表组织AB的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纬面组织和最经面组织分别与里组织BL组合,如果这两个组合组织都能满足表组织在织物表面显色时,里组织对表组织的显色没有影响,就说明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与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全遮盖的技术要求,且表组织能在织物表面实现影光渐变效果并不受题材限制,
(7)数码图案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一个具有两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该图案包含两种色彩,并且每种色彩都进行影光渐变设计,且影光渐变的级别数小于或等于最大显色组织数,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2J2-J1-3)+2],
(8)织物组合结构设计:
将数码图案的两种渐变色中需要体现织物纯色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需要体现混合渐变效果的渐变色对应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计算机处理后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一级别的渐变色与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替换,形成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图,
(9)织造:
在所得到的织物组合结构图上设置投纬信息为甲纬:乙纬=2:1,设定经纬密度,选择一组丝线作经线,两组彩色丝线作纬线,投入织造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显色表纬为乙纬时,通过起始点位移法可得到(2R-J1)个与组织ALF1或组织ALF2飞数相同的备选表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显色表纬为甲纬时,通过起始点位移法可得到(2R-J2)个与反向组织BLF飞数相同的备选分解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分解组织AB1和分解组织AB2按经向1:1排列组合得到的表组织AB共有[2(R-J2J)(R-J2O)]个,J2J和J2O分别为甲纬作为表纬时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位于奇数经和偶数经的遮盖技术点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组织循环内,表纬的纬浮长或纬浮点数大于里纬的纬浮长或纬浮点数。
CN202011370196.5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Active CN112553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196.5A CN112553743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US17/538,619 US11668027B2 (en) 2020-11-30 2021-11-30 Weaving method of weft-backed jacquard fabric with color shading effec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196.5A CN112553743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3743A CN112553743A (zh) 2021-03-26
CN112553743B true CN112553743B (zh) 2022-03-15

Family

ID=7504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0196.5A Active CN112553743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8027B2 (zh)
CN (1) CN112553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111B (zh) * 2021-04-26 2022-08-19 杭州新天元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异形色纺面料及生产方法
CN114775140B (zh) * 2022-05-18 2023-06-1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多纬组合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15305621B (zh) * 2022-08-29 2024-01-3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双经四纬提花织物的单纬渐变显色织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1944A (en) * 1969-01-31 1972-06-20 Baxter Corp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jacquard cards
FR2263321B1 (zh) * 1974-03-04 1977-11-18 Kanebo Ltd
JPS5761738A (en) * 1980-09-25 1982-04-14 Masashi Miyashita Cloth weaving method
US5058174A (en) * 1989-09-14 1991-10-15 Carroll Thomas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attern from an image
ES2136685T3 (es) * 1994-07-12 1999-12-01 Eat Elektronische Ateliertechn Procedimiento de simulacion fiel de un tejido real constituido por hilos de urdimbre y por hilos de trama.
CN2538817Y (zh) * 2002-02-04 2003-03-05 沈干 纬二重像景织物
US6865439B1 (en) * 2004-06-16 2005-03-08 Mean Time Enterprise Co., Ltd. Computer-assis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king a patterned textile article simulating a fabric sample having a particular pattern
CN100503920C (zh) * 2005-06-13 2009-06-24 浙江理工大学 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0350087C (zh) * 2006-05-11 2007-11-21 李加林 一种具有不同特质的彩色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105019096A (zh) * 2014-04-30 2015-11-04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KR101627677B1 (ko) * 2015-03-25 2016-06-07 전남직물공업협동조합 3 가닥의 염색 위사로 무늬를 표현하는 입체타월의 제직방법
CN105780245B (zh) * 2016-03-18 2018-03-02 浙江理工大学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KR101677929B1 (ko) * 2016-06-20 2016-11-21 주식회사 동아티오엘 자카드 직기를 이용하여 제직한 위장복지 및 그 제직방법
CN105926139B (zh) * 2016-07-08 2018-01-02 浙江理工大学 纬二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91057B (zh) * 2017-05-10 2020-01-14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CN108588955A (zh) * 2018-05-18 2018-09-28 吴江市兰天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渐变尼龙充绒布的制作方法
CN108823733B (zh) * 2018-06-29 2020-05-22 香港理工大学 单色经多色纬机织物的表面显色和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3743A (zh) 2021-03-26
US20220170185A1 (en) 2022-06-02
US11668027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3743B (zh)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8691057B (zh)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CN102517758B (zh) 一种基于组织点半遮盖技术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5926139B (zh) 纬二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4532439B (zh) 一种基于全显色结构的织印结合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US9920464B2 (en) Camouflage clothing woven using dyed threads and jacquard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weaving the same
CN105951276B (zh) 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7988682B (zh) 单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4073949B (zh) 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2425024B (zh) 一种彩色图案设计黑白仿真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
CN102828319B (zh) 一种双面全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5780245A (zh)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8035048B (zh) 双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0560831C (zh) 闪色织物设计方法
CN106757681A (zh) 一种全彩色经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CN105696148B (zh) 一种三组纬组合非遮盖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5908333B (zh) 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11020796B (zh) 基于网点叠加组合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13737352B (zh) 一种多组纬组合全遮盖结构的提花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8691060B (zh) 一种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2538817Y (zh) 纬二重像景织物
CN115305621B (zh) 一种双经四纬提花织物的单纬渐变显色织造方法
CN113802244A (zh) 一种透叠效果的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4561733B (zh) 一种基于图形组合表现的彩色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3966722B (zh) 一种不填芯双面异花高遮光性织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