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0245B -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0245B
CN105780245B CN201610161089.9A CN201610161089A CN105780245B CN 105780245 B CN105780245 B CN 105780245B CN 201610161089 A CN201610161089 A CN 201610161089A CN 105780245 B CN105780245 B CN 105780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 developing
latitude
weft
double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10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0245A (zh
Inventor
周赳
刘志娟
段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6101610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0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0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0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0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0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该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织物表面渐变显色效果的结构设计方法,织物中的双经双纬都参与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效果新颖,主要技术步骤包括:(1)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的构建,(2)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里组织和接结组织设计,(3)双经双纬渐变组织组合设计和织物组合结构设计,(4)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最大有效显色数计算方法,(5)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有效显色结构验证,(6)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织物组合结构设计的生产应用方法,该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满足提花织物组织点交织平衡的技术要求,能用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织物的结构设计方法,采用双经双纬结构,来实现多色混合渐变显色效果,设计的组合结构满足组织点交织平衡的技术要求,可以大批量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提花织物渐变显色主要基于单经多纬或多经单纬结构,通过经纬浮长的过渡变化来实现织物表面的色彩渐变效果,显色结构包括经显色结构和纬显色结构,这两种显色结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空间混色原理利用经纬纱的交织变化来实现色彩渐变;色纱配置方式包括单经多色纬和多色经单纬。上述方法因受限于经或纬纱颜色的单向显色配置,只能表现一种单向渐变显色的混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打破提花织物经或纬纱单向显色表达渐变色彩效果的限制,突破经纬显色的局限,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经纬纱多向配置,用于表现多色相混合渐变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经双纬结构,通过双经双纬组织结构的组合设计,来完成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应用该发明,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织物表面的最大渐变显色数值,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组织库中灵活选择组织用于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设计。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和主要技术内容为:
(1)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的构建
①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分别配置两组丝线,其中经向组合为甲经、乙经两色,甲经、乙经按1∶1排列比排列,纬向组合为甲纬、乙纬两色,甲纬、乙纬按1∶1排列比排列,两组经纬丝线在织物结构中都参与渐变显色;
②在双经双纬的织物结构中包含四种显色经纬和背衬经纬的组合方式,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
(2)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的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基本组织,设计显色组织,基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以基本组织为基础,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作为显色表组织,组织点加强方向可以是经向,也可以是纬向,但经、纬向加强不能同时应用,
当M=N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1)个,
当M=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N-2)+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设计所得的显色组织可以用于四种表经表纬配置,得以实现四种渐变显色效果;
(3)双经双纬渐变里组织设计
根据显色组织的特点,进行里组织的设计,里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为满足织物结构交织平衡的技术要求,显色组织和里组织的经、纬交织次数要求相同;
(4)接结组织设计
①接结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接结组织需要根据不同效果的显色组织来针对性设计,
②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表经、里纬接结法对显色组织及里组织进行接结,设计接结点为纬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上、下表纬的组织点必须是纬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纬遮盖,不影响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效果,
③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里经表纬接结法,设计接结点为经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左、右表经的组织点必须是经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经遮盖,不影响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效果;
(5)双经双纬渐变组织组合设计
①确定甲经、乙经为从左到右1∶1排列,甲纬、乙纬为从上到下1∶1排列,在表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显色组织,在里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表经与里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提升,即全部为经组织点;里经与表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下沉,即全部为纬组织点,
②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表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里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
③根据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特征,将设计的显色组织、里组织和接结组织按固定的位置进行组合,由于具有四种显色经纬和背衬经纬的组合方式,组合后可以获得四组渐变显色组织,构建起四个组织库,分别是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
(6)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的数码图案是计算机位图模式,数码图案由四种色彩构成,图案题材不限,在每种色彩上再设计渐变色,渐变色的级别少于最大显色组织数,形成具有四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四种渐变色效果在数码图案中不能形成重叠,数码图案最大的色彩数为[N(N-2)+1]×4;
(7)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设计
将数码图案中的四种渐变色分别对应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每种渐变色只对应一个组织库中的组织,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种渐变色替换成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形成只有黑白两色的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
(8)根据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的特征,该织物结构的显色能力与基本组织循环成正比,最大显色数目为:[N(N-2)+1]×4,N表示基本组织循环数;
(9)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可以进行简单的验证,用显色影光组织的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与里组织及接结组织进行组合,如果满足接结点被显色经或纬点遮盖的要求,就说明所有显色影光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任意配置都满足接结点完全被遮盖的技术要求,因此织物表面能表现细腻的影光组织的渐变效果,不受接结组织影响;
(10)将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经线,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纬线,该织物结构图能直接用于生产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创新技术特点:应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开发出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的提花织物,该织物结构中的双经双纬同时参与渐变显色,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能够达到四种渐变效果,最大显色数目为:[N(N-2)+1]×4,N表示基本组织循环数,织物表面的显色组织与背衬的里组织通过接结组织连接,接结组织不会影响表面渐变显色效果,其效果可以通过简单方法验证,做到可控制,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约束下,设计的数码图像中的四组渐变效果可以任意穿插,根据设计效果四组渐变效果可以任意选择对应的组织库,实现各种效果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的提花织物设计和生产,并满足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织物结构模型示意图;
图2以基本组织为基础经向加强的最少影光显色组织(一次加强组织点为组织循环数);
图3以基本组织为基础纬向加强的最少影光显色组织(一次加强组织点为组织循环数);
图4配合经向加强影光显色组织设计的里组织;
图5配合纬向加强影光显色组织设计的里组织;
图6组织组合设计示意图;
图7以经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的接结点遮盖性验证示意图;
图8以纬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的接结点遮盖性验证示意图;
图9以经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库示意图;
图10以纬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库示意图;
图11实施例中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的局部效果;
图12实施例中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实物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8枚3飞经缎为基本组织的组织设计为例详细说明该发明的实施办法。
1.图1中,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分别配置两组丝线,其中经向组合为甲经、乙经两色,甲经、乙经按1∶1排列比排列,纬向组合为甲纬、乙纬两色,甲纬、乙纬按1∶1排列比排列,两组经纬丝线在织物结构中都参与渐变显色;在双经双纬的织物结构中包含四种显色经纬和背衬经纬的组合方式(如图1中A,B,C,D),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
2.图2中,以8枚3飞经缎为基础组织按照经向加强的方法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作为显色组织,影光组织的组织点加强可以选择1-8之间的各种数值,本例为表述方便,采用N=R=8点加强,加强方向为经向,形成一组(R-1)=8个影光组织;图3中,以基本组织为基础按照纬向加强的方法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作为显色组织,本例为表述方便,采用N=R=8点加强,加强方向为纬向,形成一组(R-1)=8个影光组织,
3.图4中,根据显色组织的特点,进行里组织的设计,里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为满足织物结构交织平衡的技术要求,显色组织和里组织的经、纬交织次数要求相同,本例是配合经向加强影光显色组织设计的里组织,组织循环数与显色影光组织循环数(R=8)相同;图5中,是配合纬向加强影光显色组织设计的里组织,组织循环数与显色影光组织循环数(R=8)相同,
4.设计接结组织时,其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接结组织需要根据不同效果的显色组织来针对性设计,
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表经、里纬接结法对显色组织及里组织进行接结,设计接结点为纬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上、下表纬的组织点必须是纬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纬遮盖,不影响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效果,
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里经表纬接结法,设计接结点为经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左、右表经的组织点必须是经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经遮盖,不影响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效果;
5.图6是组织组合设计示意图,结合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结构模型及已完成的组织设计进行组织的组合设计,
确定甲经、乙经为从左到右1∶1排列,甲纬、乙纬为从上到下1∶1排列,在表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显色组织,在里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表经与里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提升,即全部为经组织点;里经与表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下沉,即全部为纬组织点,
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表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里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
根据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特征,将设计的显色组织、里组织和接结组织按固定的位置进行组合,由于具有四种显色经纬和背衬经纬的组合方式,组合后可以获得四组渐变显色组织,构建起四个组织库,分别是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本例以图1中A结构型为例来说明其组织设计的流程,其中甲经为表经,乙经为里经,甲纬为表纬,乙纬为里纬。以图3中纬向加强影光组织的第一个组织作为表组织为例,其组织的设计流程为在甲经与甲纬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在乙经与乙纬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在甲经与乙纬交织位置绘制经组织点,在乙经与甲纬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先后按纬向(1∶1)和经向(1∶1)排列展开,即完成组织的组合设计;
6.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可以进行简单的验证,用显色影光组织的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与里组织及接结组织进行组合,如果满足接结点被显色经或纬点遮盖的要求,就说明所有显色影光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任意配置都满足接结点完全被遮盖的技术要求,因此织物表面能表现细腻的影光组织的渐变效果,不受接结组织影响,图7、图8中,用接结组织分别与第一个显色组织和最后一个显色组织进行接结遮盖性的组合验证。本例因选择的基本组织循环数小,显色组织少,此处用接结组织分别与每一个显色组织均作了接结点的组合验证;
7.图9、图10中,分别是经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建立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库和以纬向加强影光组织为显色组织时建立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库;
8.设计的数码图案是计算机位图模式,数码图案由四种色彩构成,图案题材不限,在每种色彩上再设计渐变色,渐变色的级别少于最大显色组织数,形成具有四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四种渐变色效果在数码图案中不能形成重叠,数码图案最大的色彩数为[N(N-2)+1]×4;
9.将数码图案中的四种渐变色分别对应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本例采用经向加强显色组织),每种渐变色只对应一个组织库中的组织,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种渐变色替换成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形成只有黑白两色的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图11是只有黑白两色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的局部效果;
10.将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经线,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纬线,该织物结构图能直接用于生产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织物效果如图12所示:织物表面包括四种色相渐变显色效果;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可以进行简单的验证,用显色影光组织的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与里组织及接结组织进行组合,如果满足接结点被显色经或纬点遮盖的要求,就说明所有显色影光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任意配置都满足接结点完全被遮盖的技术要求,因此织物表面能表现细腻的影光组织的渐变效果,不受接结组织影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约束下,设计的数码图像中的四组渐变效果可以任意穿插,根据设计效果四组渐变效果可以任意选择对应的组织库,实现各种效果的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的提花织物设计和生产,并满足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双经双纬都参与织物表面的渐变显色,主要步骤是(1)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的构建,(2)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的设计,(3)双经双纬渐变里组织设计,(4)接结组织设计,(5)双经双纬渐变组织组合设计,(6)数码图案设计,(7)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设计,其中:
(1)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的构建
①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分别配置两组丝线,其中经向组合为甲经、乙经两色,甲经、乙经按1∶1排列比排列,纬向组合为甲纬、乙纬两色,甲纬、乙纬按1∶1排列比排列,
②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甲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乙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甲纬时,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乙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当显色表经为乙经,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甲经与甲纬作为里经、里纬,背衬在织物反面,
(2)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的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基本组织,设计显色组织,基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以基本组织为基础,设计一组影光组织作为显色表组织,组织点加强方向为经向或纬向,
当M=N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1)个,
当M=1时,显色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N-2)+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3)双经双纬渐变里组织设计
根据显色组织的特点,进行里组织的设计,里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显色组织和里组织的经、纬交织次数相同,
(4)接结组织设计
①接结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与显色组织循环数相同或互为整倍数关系,
②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表经、里纬接结法对显色组织及里组织进行接结,设计接结点为纬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上、下表纬的组织点必须是纬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纬遮盖,
③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选择里经表纬接结法,设计接结点为经组织点,与接结点相邻的左、右表经的组织点必须是经组织点,确保接结点能被表经遮盖,
(5)双经双纬渐变组织组合设计
①确定甲经、乙经为从左到右1∶1排列,甲纬、乙纬为从上到下1∶1排列,在表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显色组织,在里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表经与里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提升,即全部为经组织点;里经与表纬的交织点经线全部下沉,即全部为纬组织点,
②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经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表经与里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当显色组织为基本组织纬向加强得到的影光组织时,在里经与表纬的交织位置绘制接结组织,
③根据双经双纬渐变显色组织结构模型特征,依次完成四种交织结构的组织组合设计,并建立组织库,分别是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
(6)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的数码图案是计算机位图模式,数码图案由四种色彩构成,在每种色彩上再设计渐变色,渐变色的级别少于最大显色组织数,形成具有四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
(7)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设计
将数码图案中的四种渐变色分别对应甲经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甲经与乙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乙经与甲纬在织物表面交织显色组织库,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将每种渐变色替换成对应组织库中的组织,形成只有黑白两色的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的最大显色能力与基本组织循环成正比,最大显色数目为:[N(N-2)+1]×4,N表示基本组织循环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组合结构可以进行简单的验证,用显色影光组织的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与里组织及接结组织进行组合,如果满足接结点被显色经或纬点遮盖的要求,就说明所有显色影光组织按上述实施方法任意配置都满足接结点完全被遮盖的技术要求,且可在织物表面表现影光组织的渐变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得到的双经双纬渐变织物组合结构图的生产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得到的织物组合结构图加上选纬信息,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经线,选择二组彩色丝线做纬线,该织物结构图能直接用于生产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
CN201610161089.9A 2016-03-18 2016-03-18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5780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089.9A CN105780245B (zh) 2016-03-18 2016-03-18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089.9A CN105780245B (zh) 2016-03-18 2016-03-18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0245A CN105780245A (zh) 2016-07-20
CN105780245B true CN105780245B (zh) 2018-03-02

Family

ID=5639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1089.9A Active CN105780245B (zh) 2016-03-18 2016-03-18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02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2649B (zh) * 2016-08-31 2020-08-18 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在普通多臂机上制造水立方提花格防绒面料的方法
CN107794620B (zh) * 2017-10-27 2019-08-20 东华大学 双面异纹大提花织物的接结组织提取方法
CN107630277B (zh) * 2017-10-27 2019-08-20 东华大学 一种双面异纹大提花织物的接结组织提取方法
CN108035039B (zh) * 2017-12-11 2021-01-1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
CN108035048B (zh) * 2018-01-08 2020-11-10 浙江理工大学 双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7988682B (zh) * 2018-01-08 2020-11-10 浙江理工大学 单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8588955A (zh) * 2018-05-18 2018-09-28 吴江市兰天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渐变尼龙充绒布的制作方法
CN109811449B (zh) * 2019-01-31 2020-06-23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及纹版
CN110184721B (zh) * 2019-06-28 2020-07-07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渐变幻彩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2553743B (zh) * 2020-11-30 2022-03-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4232172A (zh) * 2021-12-14 2022-03-25 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级渐变纹理的面料的制作方法及其面料
CN114481404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晋江市远大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涤纶色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15305621B (zh) * 2022-08-29 2024-01-3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双经四纬提花织物的单纬渐变显色织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8654U (zh) * 2009-11-27 2010-11-24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棉涤麻赛尔双层提格面料
CN101781823B (zh) * 2010-01-29 2011-04-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灰度仿真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2425024B (zh) * 2011-09-15 2013-12-04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彩色图案设计黑白仿真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
CN102517758B (zh) * 2011-12-16 2013-09-1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组织点半遮盖技术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5113101A (zh) * 2015-08-27 2015-12-0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凹凸弹性真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0245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0245B (zh)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5951276B (zh) 纬三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926139B (zh) 纬二重全遮盖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2828319B (zh) 一种双面全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
CN102733036B (zh) 一种多臂提花联合开口多层大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108035048B (zh) 双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2425024B (zh) 一种彩色图案设计黑白仿真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
CN107988682A (zh) 单纬渐变显色的双经三纬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4073949B (zh) 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08691057A (zh) 一种基于影光组织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和织造方法
CN106757681A (zh) 一种全彩色经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CN107345331B (zh) 数码提花机织物多基色分区混色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方法
CN107059214A (zh) 一种全彩色经显色提花织物织造设计方法
CN105696148B (zh) 一种三组纬组合非遮盖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CN105970401B (zh) 一种格子双面毛呢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08333B (zh) 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CN108823733A (zh) 单色经多色纬机织物的表面显色和织造方法
CN204097657U (zh) 一种彩经渐变蜀锦
Osama et al.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get All Possible Color Effects of Goblein Fabrics
CN103938343A (zh) 一种设计彩织纱线捻度和织物紧度的方法
CN108130648B (zh) 四色纬纯棉色织大提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264327B (zh) 一种彩经渐变蜀锦的织造工艺
CN106801286B (zh) 一种多色经大提花织物用于全彩色图像织造的自动纹织设计方法
CN113737352B (zh) 一种多组纬组合全遮盖结构的提花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Zhou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printing-like effect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Assignee: Wei long long quilt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33000046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 of double warp and double weft gradient color development jacquard fabric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825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