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1972A -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1972A
CN113801972A CN202111172441.6A CN202111172441A CN113801972A CN 113801972 A CN113801972 A CN 113801972A CN 202111172441 A CN202111172441 A CN 202111172441A CN 113801972 A CN113801972 A CN 113801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ontrol system
pipelin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24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1972B (zh
Inventor
鹿林
惠展
同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teel Xi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teel X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teel Xi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teel X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24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1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1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1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1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1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10Cooling;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6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24Test rods or other check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高炉冶炼技术领域。本申请的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冷却机构、回水管路和控制系统;进水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水罐、泵组、水冷机组以及气密箱;回水管路连通气密箱和水罐,并与进水管路形成循环管路系统;冷却机构设置于进水管路上,并分别连通泵组和水冷机组,且位于泵组和水冷机组之间的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温计;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冷却机构和第一水温计,并能够根据第一水温计反馈的温度控制冷却机构的开启和关闭。采用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冷却能力、使得冷却性能更加稳定、减少了废水的排量、实现了自动控制和降低了炉顶故障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炉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冶炼是现代炼铁的主要方法,也是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高炉冶炼包括炉顶布料的作业,炉顶布料过程为高温作业,为保证炉顶布料气密箱的正常布料和平稳运行,因此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需要连续的冷却系统。连续水冷系统因其经济比较突出,是目前高炉冶炼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冷却方式。
传统水冷装置中进水回路和回水回路相互独立,不形成循环,进水通过供水管道进入气密箱进行冷却,回水通过四个回水口汇总到回水管道,通过排水槽直接外排,外排后的水经过讲话处理后可再次使用。
但是传统的水冷装置存在以下缺陷:①冷却效果差,冷却水和设备的温差较小,带走的热量有限;②冷却水不稳定,环境温度变化对冷却水的影响较大,导致冷却不稳定;③用水量大且无法循环利用,造成能源浪费。④自动化程度低,调节均为手动调节增加了炉顶作业强度。⑤冷却水温高和流速慢导致沉淀物堆积堵塞冷却管道;因为冷却效果不佳导致布料设备及水系统更换维修频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传统水冷装置导致的冷却性能差、冷却不稳定、废水排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和故障率高的问题,提高了冷却能力、使得冷却性能更加稳定、减少了废水的排练、实现了自动控制和降低了炉顶故障率的目的。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冷却机构、回水管路和控制系统;
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水罐、泵组、水冷机组以及气密箱;
所述回水管路连通所述气密箱和所述水罐,并与所述进水管路形成循环管路系统;
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上,并分别连通所述泵组和所述水冷机组,且位于所述泵组和所述水冷机组之间的进水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温计;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一水温计,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水温计反馈的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机构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水冷机组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泵组和所述气密箱。
优选地,所述水冷机组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能够对所述水冷机组进行降温。
优选地,所述水冷机组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却机构,且所述冷凝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二冷水管路和冷却器;
所述冷却器设置于连接所述泵组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进水管路上;
所述二冷水管路包括二冷水进水管路和二冷水回水管路;
所述二冷水进水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且连接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的二冷水进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所述二冷水回水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电动控制阀,连接所述冷却器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电动球阀。
优选地,所述泵组包括第一电气泵和第二电气泵,且所述第一电气泵和所述第二电气泵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上。
优选地,还包括回气管路,所述回气管路连通所述气密箱和所述回水管路,且所述回气管路上设置有蝶阀。
优选地,还包括补水管路和液位计;
所述液位计安装于所述水罐上,且所述液位计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补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源和所述水罐,且所述补水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补水管路上还设置有止回阀和流量计,且所述流量计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所述泵组、所述水冷机组以及所述气密箱,并接通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
在所述控制系统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其中T1<T2
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读取所述第一水温计的温度T3,并将T3与所述控制系统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进行比较,进而控制所述冷却机构的开启和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在炉顶的气密箱周围设置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当水在管路中循环时将气密箱中的热量通过介质水带出,以此达到对炉顶的气密箱降温的目的。此外,该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还设置有冷却机构和水冷机组,用于保障该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冷却稳定性;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进水管路、冷却机构和回水管路之间配合工作的方式对炉顶的气密箱进行降温,具体通过第一水温计对进水管路中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冷却机构的开闭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传统水冷装置导致的冷却性能差、冷却不稳定、废水排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和故障率高的问题,提高了冷却能力、使得冷却性能更加稳定、减少了废水的排练、实现了自动控制和降低了炉顶故障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装置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路;11-水罐;12-泵组;121-第一电气泵;122-第二电气泵;13-水冷机组;131-蒸发器;132-冷凝器;133-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4-气密箱;15-第一水温计;16-进水测量组件;161-第二水温计;162-压力计;163-进水流量计;2-冷却机构;21-二冷水管路;211-二冷水进水管路;212-二冷水回水管路;213-阀门;22-冷却器;221-电动球阀;3-回水管路;4-控制系统;5-回气管路;51-蝶阀;6-补水管路;61-液位计;62-电动阀门;63-止回阀;64-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管路1、冷却机构2、回水管路3和控制系统4。
其中,进水管路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可以将气密箱14中流出的高温水进行存储的水罐11、对水罐11中的水进行加压处理的泵组12、对管路中水进行冷却的水冷机组13以及设置在炉顶的用于高温作业的气密箱14。
回水管路3连通气密箱14和水罐11,并与进水管路1形成冷却水可再利用的循环管路系统,解决了在冷却过程中因为冷却后的水温高导致的用水量大且冷却后的水无法再循环利用的问题,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水罐11的底部还设置有泄水管,泄水管上设置有阀体,泄水管可以与其他用水管道相连通,可以将水罐11中的热水加以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并且保证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冷却机构2设置于进水管路1上,并分别连通泵组12和水冷机组13,此外,位于泵组12和水冷机组13之间的进水管路1上还设置有对水罐11中流出的冷却介质水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的第一水温计15;第一水温计15将所测得的冷却介质水即冷却水的温度实时上传至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与已经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判断基本的冷却调节能否将水温调节至预定值,如果不能将冷却水调节至预定值,则需要通过二冷水对冷却器22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更换。如果管路中的水温过高则需要对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基本的冷却调节,指的是进水管路1上的冷却器22和蒸发器131利用热交换原理对进水管路1中的介质水即冷却水进行低温冷却处理。
控制系统4分别电连接冷却机构2和第一水温计15,并能够根据第一水温计15反馈的温度控制冷却机构2的开启和关闭。冷却机构2的开启指的是对冷却器22中冷却介质的更换,以及对冷凝器132和压缩机进行换热;冷却机构2的关闭指的是对冷却器22中冷却介质不进行更换,不对冷凝器132和压缩机进行更换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炉顶的气密箱14周围设置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3,当水在管路中循环时将气密箱14中的热量通过介质水带出,以此达到对炉顶的气密箱14降温的目的。此外,该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还设置有冷却机构2和水冷机组13,用于保障该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冷却稳定性;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进水管路1、冷却机构2和回水管路3之间配合工作的方式对炉顶的气密箱14进行降温,具体通过第一水温计对进水管路中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冷却机构的开闭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传统水冷装置导致的冷却性能差、冷却不稳定、废水排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和故障率高的问题,提高了冷却能力、使得冷却性能更加稳定、减少了废水的排练、实现了自动控制和降低了炉顶故障率的目的。
冷却系统通过第一水温计15对进水管路1中的冷却水进行数据检测,再通过控制系统4进行分析并对管路的冷却工作进行调控,可实现冷却系统自动运行的功能。
具体地,泵组12对水罐11中的水加压处理,水罐11中的水获得一定动力,经过进水管路1上设置的第一水温计15的测量和水冷机组13的冷却后,流入气密箱14内;经气密箱14换热后的介质水通过回水管路3流入到水罐11内,水罐11对该冷却水进行存储,以备下一次冷却气密箱14的使用;第一水温计15将测得的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通过调节和控制冷却机构2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对进水管路1中的水进行冷却调节,实现水冷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水冷机组13包括蒸发器131,蒸发器131的两端分别连接泵组12和气密箱14。
蒸发器131利用其冷却剂从外界吸收热量使得冷却剂气化的原理,对进水管路1中流经的冷却介质水进行低温处理,以此达到冷却水降温的目的。具体地,泵组12对水罐11中的冷却水加压处理,将水罐11中的水送入进水管路1,同时第一水温计15对进水管路1中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设置在进水管路1上的冷却机构2(具体为冷却机构2中的冷却器22)进行冷却,再通过设置在进水管路1上的蒸发器131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此外,进水管路1上还设置有进水测量组件16,进水测量组件16包括进水流量计163、第二水温计161和压力计162,进水流量计163、第二水温计161和压力计162共同对冷却后的冷却水各项数值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冷却水流入到气密箱14中,并将气密箱14中的热量带出;此时带有温度的冷却水通过回水管路3进入到水罐11中进行存储以备下一次气密箱14的冷却。蒸发器131对进水管路1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当管路中的冷却水低于第一温度时(其中第一温度即为下文中提到的T1),只需启动蒸发器131利用热交换原理对进水管路1中的水进行冷却处理。保证了该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基本冷却功能。
其中第二水温计161用来检测和监控进水管路1中冷却后的冷却水的温度值,压力计162用来检测和监控进水管路1中的冷却水的压力值,进水流量计163用来检测和监控进水管路1中冷却水的流量。进水测量组件16将测量的数值上传至控制系统4中,控制系统4对管路中冷却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管路中的水温、水压以及水流保持在平稳状态。
第二水温计161、压力计162和进水流量计163均电连接控制系统4。进水管路1上设置有进水测量组件16,进水测量组件16将管路中测量的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4中。控制系统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进一步地控制各个回路中部件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智能且高效率的冷却工作。当进水测量组件16测量数值产生变化时,控制系统4对管路上的组件进行调控,并且保证冷却工作正常且有序的进行。当数据出现异常时,控制系统4发出警报以免对整个控制系统4产生损害,对生产作业造成损失,这样大程度上降低了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故障率。
此外,蒸发器131两端的管路通过备用管路进行连接,并且在备用管路上设置有备用阀门,,当蒸发器131出现故障时,打开备用阀门,备用管路接通。整个水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冷却工作的有序进行。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水冷机组13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能够对水冷机组13进行降温。当水冷机组13在对冷却水进行低温冷却时自身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则需要压缩机和二冷水同时进行冷却工作,以此来降低外界工作环境对冷却水冷却温度的影响,进一步地保证冷却控制系统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性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水冷机组13还包括冷凝器132,冷凝器132连接冷却机构2,且冷凝器132电连接控制系统4。蒸发器131需要对冷却水进行连续且长时间的冷却工作,所以蒸发器131自身的温度也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变高,此时冷却控制系统中的冷却效果逐渐变差,冷却系统甚至无法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当蒸发器131中温度过高时,导致冷却控制系统的冷却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冷凝器132、蒸发器131和压缩机共同配合实现降温的工作。
在高温生产作业过程中,管路中的高温水受热易分解为CaCO3和Ca(HCO3)留置在管道内,长时间会使水垢在管道内进行堆积进而堵塞管道,使得管道变形、堵塞、甚至破裂;设备及水系统高温故障和回水堵塞导致的炉顶压力击穿及冷却水外溢等故障;另一方面,冷却系统周围的环境不可控制,也会影响这个冷却系统的制冷效果,尤其是环境变化对冷却水的影响较大,导致冷却效果不稳定。低温冷却降低了气密箱14的工作温度,提高了气密箱14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炉布料故障率,冷却系统降低了水冷系统的工作温度,减少了元件高温损坏和密封损坏等故障,提高了水冷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除基本的冷却工作外,还需要对各个冷却组件进行降温,因此设置有冷凝器132。具体的,一部分二冷水进入到冷凝器132中进行热交换,经过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的二冷水流量计检测后,带有一定温度的二冷水回水通过电动球阀221之后从管路排出。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冷却机构2包括可供二冷水通过二冷水管路21和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22;冷却器22设置于连接泵组12和蒸发器131之间的进水管路上,并对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
二冷水管路21包括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和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和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均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温度检测组件电连接与控制系统4,用于监控和检测管路中二冷水进水和回水的温度。
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分别连通冷却器22的进水口和冷凝器132的进水口,且连接冷却器22的进水口和冷凝器132的进水口的二冷水进水管路211上分别设置有阀门213,与冷凝器132相连接的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设置有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33;当冷却水温度过高时,打开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33冷凝器132开始工作,此时压缩机也呈工作状态。蒸发器、二冷水、压缩机和冷凝器同时进行冷却工作。
二冷水回水管路212分别连通冷却器22的出水口和冷凝器132的出水口,连接冷凝器132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设置有冷凝器电动控制阀门133,连接冷却器22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设置有电动球阀221。当基本冷却无法满足冷却需求时,此时需要对冷却器22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更换,需要打开电动球阀221接通二冷水管路,此时冷凝器132电动控制阀133呈关闭状态;当冷却水温度到达一定高温时,控制系统控制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33打开,一部分二冷水进入到冷凝器132中进行热交换,此时压缩机也呈打开状态进行强制冷却工作。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和二冷水回水管路212均可流通,二冷水从二冷水进水管路211进入管道中,一部分流经冷却器22,对冷却器22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更换;另一部分二冷水通过二冷水进水管路211流入冷凝器132进行热交换后,经过从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的流量计检测后流出,压缩机配合进行冷却工作。进一步地,降低水冷机组13的工作温度,保证冷却工作能够有效且稳定地进行。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泵组12包括第一电气泵121和第二电气泵122,且第一电气泵121和第二电气泵122并联设置于进水管路1上。泵组12对水罐11中的冷却水进行加压处理,提高了进水管路1中进水的压力和流速,增加了进水管路1中水的流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冷却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因水罐11中压力波动导致进水波动,保证了进水的稳定性。
泵组12采用一用一备的工作模式,第一电气泵121和第二电气泵122的前后均设置有球阀,可以通过关闭球阀实现电气泵的在线更换,进一步地不影响另一气泵的正常工作;具体地,第一电气泵121的前后设置有阀门组一,第二电气泵122的前后设置有阀门组二。在生产过程中,第一电气泵121和阀门组一呈打开状态,第二电气泵122和阀门组二呈关闭状态,当第一电气泵121出现故障时,关闭阀门组一,并开启阀门组二,第二电气泵122呈工作状态。采用一用一备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阀门组实现对电气泵的在线更换,保证了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气管路5,回气管路5连通气密箱14和回水管路3,且回气管路5上设置有蝶阀51。在回水过程中,回水中含有气体,气体进入到水罐11中会对水罐11中的存水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将回水中的气体分离出来。该水冷控制系统上设置有回气管路5,回气管路5的一端与气密箱14的顶部连通,回气管路5的另一端与回水管路3相连通。回气管路5上设置有可将气液分离的蝶阀51。具体地,在回水过程中,回气管路5中气体在浮力作用下向蝶阀51处移动靠近,打开蝶阀51将气体释放到气密箱14中实现了气水分离。
回水管路3靠近水罐11处设置有可以测量回水温度的回水水温计,回水管路3中的带有热量的冷却水经过回水水温计检测后流入到水罐11中。回水水温计与控制系统4电连接,回水水温计将测量的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调整管路中的冷却工作,实现自动管路冷却系统的自动控制。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补水管路6和液位计61;液位计61安装于水罐11上,且液位计61电连接控制系统4;补水管路6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源和水罐11,且补水管路6上设置有电动阀门62,电动阀门62电连接控制系统4。液位计61用于测量水罐11中的液面高度的数值,液位计61将水管中液面高度的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4。当水罐11中的液面高度低于控制系统4中设定的液面高度最小数值时,控制系统4中控制电动阀门62打开,水进入到补水管路6中,并且新添加的冷却水经过补水管路6上设置的流量计64测量后流入到水罐11中,对水罐11完成补水工作。
流量计64对补水管路6进入的水进行检测和监控。补水管路6中流量计64测量和上传的数据显示补水量到达一定值时,控制系统4关闭电动阀门62,停止补水1工作,使得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补水的功能。
进一步地,补水管路6上还设置有止回阀63和流量计64,且流量计64电连接控制系统4。止回阀63设置在补水管路6上,止回阀63设置在水罐11和流量计64之间,用于防止补水管路6中水出现倒流的现象,此外当补水工作停止即电动阀门62关闭时,可以增补水管路6的密封性,使得补水管路6中的水不会泄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上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泵组12、水冷机组13以及气密箱14,并接通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3;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其中T1<T2
通过控制系统读取第一水温计15的温度T3,并将T3与控制系统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进行比较,进而控制冷却机构2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地,冷却系统的控制有以下三种情况:
当T3<T1时,电动球阀221关闭,冷却系统中的二冷水切断,冷凝器132和压缩机呈关闭状态,冷却系统通过基本散热依次经过冷却器22和蒸发器13进行冷却,冷却器22依靠其自身的冷却介质对介质水进行降温。
当T1<T3<T2时,电动球阀221开启,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33关闭,冷凝器132和压缩机呈关闭状态,二冷水流经冷却器22对冷却器22中的冷却介质通过更换进行降温;具体地,控制系统4控制电动球阀221呈打开状态,阀门213也呈打开状态,二冷水通过二冷水进水管路211流入冷却器22,并对冷却器22中的冷却介质水进行更换,更换后的冷却介质水通过二冷水水回水管路212流出
当T3>T2时,此时工作介质温度过高,需要水冷机组22的压缩机对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此时电动球阀221和电动球阀133同时开启,二冷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冷却器22对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却,通过212流出,另一部分进入冷凝器132,通过电动球阀133流出,冷凝器132同时启动,此时工作介质水通过冷却器22热交换冷却和水冷机组13的冷凝器132、压缩机强制冷却同时进行。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路(1)、冷却机构(2)、回水管路(3)和控制系统(4);
所述进水管路(1)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水罐(11)、泵组(12)、水冷机组(13)以及气密箱(14);
所述回水管路(3)连通所述气密箱(14)和所述水罐(11),并与所述进水管路(1)形成循环管路系统;
所述冷却机构(2)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1)上,并分别连通所述泵组(12)和所述水冷机组(13),且位于所述泵组(12)和所述水冷机组(13)之间的进水管路(1)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温计(15);
所述控制系统(4)分别电连接所述冷却机构(2)和所述第一水温计(15),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水温计(15)反馈的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机构(2)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组(13)包括蒸发器(131),所述蒸发器(1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泵组(12)和所述气密箱(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组(13)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能够对所述水冷机组(13)进行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组(13)还包括冷凝器(132),所述冷凝器(132)连接所述冷却机构(2),且所述冷凝器(132)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2)包括二冷水管路(21)和冷却器(22);
所述冷却器(22)设置于连接所述泵组(12)和所述蒸发器(131)之间的进水管路(1)上;
所述二冷水管路(21)包括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和二冷水回水管路(212);
所述二冷水进水管路(211)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器(22)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凝器(132)的进水口,且连接所述冷却器(22)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凝器(132)的进水口的二冷水进水管路(211)上分别设置有阀门(213);
所述二冷水回水管路(212)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器(22)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凝器(13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凝器(132)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设置有冷凝器电动控制阀(133),连接所述冷却器(22)出水口的二冷水回水管路(212)上设置有电动球阀(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12)包括第一电气泵(121)和第二电气泵(122),且所述第一电气泵(121)和所述第二电气泵(122)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气管路(5),所述回气管路(5)连通所述气密箱(14)和所述回水管路(3),且所述回气管路(5)上设置有蝶阀(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路(6)和液位计(61);
所述液位计(61)安装于所述水罐(11)上,且所述液位计(61)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
所述补水管路(6)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源和所述水罐(11),且所述补水管路(6)上设置有电动阀门(62),所述电动阀门(62)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路(6)上还设置有止回阀(63)和流量计(64),且所述流量计(64)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
10.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9的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所述泵组(12)、所述水冷机组(13)以及所述气密箱(14),并接通所述进水管路(1)和所述回水管路(3);
在所述控制系统(4)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其中T1<T2
通过所述控制系统(4)读取所述第一水温计(15)的温度T3,并将T3与所述控制系统(4)中设置温度范围值T1~T2进行比较,进而控制所述冷却机构(2)的开启和关闭。
CN202111172441.6A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801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2441.6A CN11380197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2441.6A CN11380197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1972A true CN113801972A (zh) 2021-12-17
CN113801972B CN113801972B (zh) 2023-07-21

Family

ID=7893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2441.6A Active CN11380197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197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27933U (zh) * 2014-10-23 2015-05-13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新型无料钟炉顶齿轮箱水冷系统
CN207811782U (zh) * 2017-12-26 2018-09-04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一种炉顶冷却装置
CN208857320U (zh) * 2018-10-08 2019-05-14 西安杨森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炉气密箱水冷装置
CN216274218U (zh) * 2021-10-08 2022-04-12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27933U (zh) * 2014-10-23 2015-05-13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新型无料钟炉顶齿轮箱水冷系统
CN207811782U (zh) * 2017-12-26 2018-09-04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一种炉顶冷却装置
CN208857320U (zh) * 2018-10-08 2019-05-14 西安杨森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炉气密箱水冷装置
CN216274218U (zh) * 2021-10-08 2022-04-12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1972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8854B (zh) 适用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冷却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822890B (zh) 雙冷卻器
CN112723719B (zh) 基板玻璃窑炉冷却系统
CN216274218U (zh)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
CN112611140A (zh) 温控装置及方法
CN109584950B (zh) 用于仪表的冷却降温系统
CN113801972A (zh)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46529A (zh) 一种恒温蓄电池系统
CN110299216A (zh) 一种用于核电厂核岛临时供冷的供冷装置及供冷方法
CN211739642U (zh) 一种真空泵工作液冷却系统
KR20230039635A (ko) 칠러
CN210267790U (zh) 一种独立式制冷系统
CN113201613A (zh) 一种高炉冷却壁维护方法
CN112235995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的冷水系统
CN214115242U (zh) 机封水稳压自净化循环系统
CN206094719U (zh) 低温供液变温自控节能制冷系统
CN114294737B (zh) 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US20230228462A1 (en) Chiller
CN117687487B (zh) 一种自配置冷热源液冷装置
CN219802907U (zh) 液冷换热设备
CN216928697U (zh) 一种电池循环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455806B (zh) 一种降温系统
CN214501741U (zh) 高温热媒油炉
CN116321983A (zh) 数据中心测试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数据中心测试系统
CN112378149A (zh) 一种冰水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