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8223A -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8223A
CN113788223A CN202111244904.5A CN202111244904A CN113788223A CN 113788223 A CN113788223 A CN 113788223A CN 202111244904 A CN202111244904 A CN 202111244904A CN 113788223 A CN113788223 A CN 113788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lever
bottle cap
cover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49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8223B (zh
Inventor
郭子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449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8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8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2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 B65D51/28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with auxiliary containers for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51/2807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with auxiliary containers for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the closure presenting means for placing the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the main contents by acting on a part of the closure without removing the closure, e.g. by pushing down, pulling up, rotating or turning a part of the closure, or upon initial opening of the container
    • B65D51/2857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with auxiliary containers for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the closure presenting means for placing the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the main contents by acting on a part of the closure without removing the closure, e.g. by pushing down, pulling up, rotating or turning a part of the closure, or upon initial opening of the container the additional article or materials being released by displacing or removing an element enclosing it
    • B65D51/2878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with auxiliary containers for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the closure presenting means for placing the additional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the main contents by acting on a part of the closure without removing the closure, e.g. by pushing down, pulling up, rotating or turning a part of the closure, or upon initial opening of the container the additional article or materials being released by displacing or removing an element enclosing it the element being a lid or cover seated on a passage between the auxiliary container and the main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包括外盖、料仓盖和折叠杆,外盖底部设置有料仓;料仓盖的底部设置于料仓的底部,料仓盖的顶部贯穿料仓并延伸至外盖顶部,料仓盖可相对外盖上下滑动;折叠杆设置于外盖顶部,折叠杆的一端可旋转连接料仓盖的顶部,折叠杆用于在折叠杆与外盖顶部垂直时驱使料仓盖相对外盖下移,进而打开料仓。本发明实施例为了方便对料仓盖进行上下滑动操作,在料仓盖的顶部连接折叠杆,这样就可以通过折叠杆增加料仓盖的下移行程,达到打开料仓盖的目的,而且折叠杆还可以相对料仓盖的顶部旋转,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折叠杆折叠起来而紧贴着外盖顶部,不会增加存储空间和影响运输和售卖。

Description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存式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存式瓶盖大多都是在料仓下方设置一层可刺破的保护膜,在需要释放物料的时候就将位于保护膜上方的刺破部下移,刺破保护膜以释放物料,复用率低,且这种瓶盖由于要操作刺破部下移,故瓶盖高度一般都比较高,不利于运输、存储和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复用率低且瓶盖总体高度过高不利于携带和运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包括外盖、料仓盖和折叠杆。
所述外盖底部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盖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料仓的底部,所述料仓盖的顶部贯穿所述料仓并延伸至所述外盖顶部,所述料仓盖可相对所述外盖上下滑动;折叠杆设置于所述外盖顶部,所述折叠杆的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料仓盖的顶部,所述折叠杆用于在所述折叠杆与所述外盖顶部垂直时驱使所述料仓盖相对所述外盖下移,进而打开所述料仓。
本发明实施例的料仓中可以存放需要与液体混合的物料,料仓盖的底部用于封闭该料仓,使得料仓中的物料不会散出,为了方便打开料仓,将料仓盖设置成可相对外盖上下滑动,如此在需要打开或封闭料仓时,只需驱使料仓盖进行相应的滑下或滑上的操作即可,而且料仓盖不会掉落,不会影响到瓶中液体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保障。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料仓盖进行上下滑动操作,在料仓盖的顶部连接折叠杆,这样就可以通过折叠杆增加料仓盖的下移行程,达到打开料仓盖的目的,而且折叠杆还可以相对料仓盖的顶部旋转,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折叠杆折叠起来而紧贴着外盖顶部,不会增加存储空间和影响运输和售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杆和料仓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杆和料仓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瓶盖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5,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包括外盖1200、料仓盖1300和折叠杆1100。
所述外盖1200底部设置有料仓1230;所述料仓盖1300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料仓1230的底部,所述料仓盖1300的顶部贯穿所述料仓1230并延伸至所述外盖1200顶部,所述料仓盖1300可相对所述外盖1200上下滑动;折叠杆1100设置于所述外盖1200顶部,所述折叠杆1100的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料仓盖1300的顶部,所述折叠杆1100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与所述外盖1200顶部垂直时驱使所述料仓盖1300相对所述外盖1200下移,进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
在本实施例中,料仓1230中可以存放需要与液体混合的物料,料仓盖1300的底部用于封闭该料仓1230,使得料仓1230中的物料不会散出,为了方便打开料仓1230,将料仓盖1300设置成可相对外盖1200上下滑动,如此在需要打开或封闭料仓1230时,只需驱使料仓盖1300进行相应的滑下或滑上的操作即可,而且料仓盖1300不会掉落,不会影响到瓶中液体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保障;在使用完后,只需驱使料仓盖1300相对外盖1200上移直至两者相抵即可。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料仓盖1300进行上下滑动操作,在料仓盖1300的顶部连接折叠杆1100,这样就可以通过折叠杆1100增加料仓盖1300的下移行程,达到打开料仓盖1300的目的,而且折叠杆1100还可以相对料仓盖1300的顶部旋转,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折叠杆1100折叠起来而紧贴着外盖1200顶部,不会增加存储空间和影响运输和售卖。
请参阅图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200包括连接通孔1220和外壳1210,所述外壳1210底部镂空形成所述料仓1230,所述连接通孔1220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所述料仓1230和所述外壳1210顶部,所述料仓盖1300顶部通过所述连接通孔1220延伸至所述外壳1210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通孔1220作为料仓盖1300顶部的滑动通道,料仓盖1300顶部连接着折叠杆1100,通过折叠杆1100驱使料仓盖1300顶部于连接通孔1220中上下滑动,进而驱使料仓盖1300底部上下滑动,进而打开料仓1230。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料仓盖1300包括连接杆1320和底盖1310,所述底盖1310设置于所述料仓1230底部以对所述料仓1230进行封闭,所述连接杆1320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盖1310,所述连接杆132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通孔1220延伸至所述外壳1210顶部,且所述连接杆1320的另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折叠杆1100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20设置于连接通孔1220中,设置于连接杆1320底部的底盖1310用于封闭料仓1230,在连接杆1320上下滑动的时候,底盖1310亦可随着上下滑动,达到封闭或开启料仓1230的目的。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杆1100垂直于所述连接杆1320设置,所述连接杆1320顶部设置转动支撑件141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和所述连接杆1320之间设置连接件1420,所述折叠杆1100对应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设置容置腔150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500中并可相对所述容置腔1500转动,所述容置腔1500一侧设置用于卡进所述连接件1420的凹槽1520,所述折叠杆1100可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并于所述连接件1420卡入所述凹槽1520时驱使所述连接杆1320下移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20设置于连接通孔1220中,故连接杆1320垂直于外盖1200顶部平面,其中折叠杆1100垂直于连接杆1320,故折叠杆1100平行于外盖1200顶部设置,为了尽量避免折叠杆1100对外盖1200整体高度的影响,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不便,故折叠杆1100是紧贴着外盖1200顶部平行于外盖1200顶部平面设置的;当然了,这里是一种优选方案,折叠杆1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一定非要紧贴于外盖1200顶部设置。
具体的,连接杆1320顶部通过连接件1420连接一转动支撑件1410,该转动支撑件1410可在折叠杆1100上的容置腔1500中转动,故此转动支撑件1410为连接杆1320可转动连接折叠杆1100的关键。
具体的,容置腔1500的开口设置于折叠杆1100的底部,在安装的时候,将连接杆1320上的转动支撑件1410卡入容置腔1500中,此时折叠杆1100平行于外盖1200顶部,并紧贴于外盖1200顶部平面;在需要操作料仓1230打开时,将折叠杆1100向上旋转一定角度(一般为90°),此时连接件1420卡入容置腔1500一侧的凹槽1520,使得折叠杆1100与连接杆1320位于同一直线(达到驱使连接杆1320下滑并打开底盖1310的操作可能并不需要折叠杆1100旋转到与连接杆1320位于同一直线,稍微偏移一些角度也是可行的,这里为了方便描述,故以一种优选的可实现方案为准)上,此时下压折叠杆1100,使得连接杆1320被驱使着下滑,进而驱使底盖1310下移,打开料仓1230;在释放完料仓1230中的物料后,还可以上拉折叠杆1100,使得底盖1310重新对料仓1230进行封闭,避免瓶中液体从连接通孔1220处流出。
此处只是转动支撑件1410与容置腔1500之间的旋转配合只是一种旋转实现方案,还可以使用铰接等连接方式,只需实现连接杆1320和折叠杆1100可(竖向)旋转连接即可。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42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支撑件1410安装于容置腔1500后,方便容置腔1500卡住转动支撑件1410,避免容置腔开口过大导致转动支撑件1410较易从容置腔1500中脱落。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为球体。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支撑件1410设置成球体,便于相对容置腔1500转动。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杆1100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所述握持部上的旋转杆1110,所述旋转杆111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1320,所述旋转杆11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握持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持握部方便在使用折叠杆的时候持握,旋转杆1110为持握部连接连接杆1320的中间件。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为对应所述外壳1210外周侧壁的弧形板1120,所述旋转杆11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弧形板1120的内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将折叠杆1100握持的部位设置成弧形板1120,方便持握,而且契合弧形的外壳1210周侧壁,在紧贴于外壳1210上后没有明显的棱角,不易对人造成划伤。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卡合件,所述折叠杆1100对应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卡合的第二旋转卡合件,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和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配合起到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以避免打开所述料仓123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误触导致打开料仓1230,设置配合的第一旋转卡合件和第二旋转卡合件,通过两者的配合使得折叠杆1100被限制与外壳1210连接,避免折叠杆1100向上转动进而驱使连接杆1320下滑而打开料仓1230。
具体的,第一旋转卡合件和第二旋转卡合件的可实现方式通过以下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本文中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所有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多个旋转卡合件配合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外周侧壁上的L型凹槽1211,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弧形板1120内弧面上的第一凸起1121,所述折叠杆1100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121于所述L型凹槽1211中滑动第一角度而锁住,起到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以避免打开所述料仓1230。
在本实施例中,L型凹槽1211位于外壳1210外周侧壁上,L型凹槽1211于外壳1210顶部形成一缺口,在收起折叠杆1100后,第一凸起1121将会通过这一缺口卡进L型凹槽1211中,随后通过转动折叠杆1100,带动第一凸起1121于L型凹槽1211中沿L型凹槽1211的横向延伸滑动,此时第一凸起1121将会被卡住而没法上下滑动,进而限制折叠杆1100相对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
请参阅图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杆1110底部与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第一垫块1212,所述第一垫块1212对应所述L型凹槽1211的横向延伸设置,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通过第一凸起1121和L型凹槽1211卡合连接时撑起所述折叠杆1100,以使得所述连接杆1320被提起并拉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锁住折叠杆1100而在L型凹槽1211的横向延伸中滑动第一凸起1121时,对应的旋转杆1110会转动至第一垫块1212上方,此时第一垫块1212会垫起旋转杆1110而使得旋转杆1110连接连接杆1320的一端被提起并拉紧,保证了在锁住折叠杆1100后进一步的提高底盖1310与外壳1210底部之间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6和图10,进一步的,所述料仓1230底部的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有第三旋转卡合件,所述底盖1310上对应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第四旋转卡合件,所述底盖1310通过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相对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旋转第一角度而锁住,以限制所述底盖1310下移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所述底盖1310锁住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折叠杆1100锁住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和所述容置腔1500之间,或所述连接件1420和所述旋转杆1110之间设置有防转动组件,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旋转杆1110以所述连接杆1320为轴于水平面上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外壳1210和底盖1310之间不会直接出现上下方向上的滑动而导致打开料仓1230(即在锁住折叠杆1100的时候也同时锁住底盖1310,达到双重上锁的目的),在外壳1210和底盖1310之间分别设置第三旋转卡合件和第四旋转卡合件,第三旋转卡合件和第四旋转卡合件想要形成卡合连接关系,需要第四旋转卡合件相对第三旋转卡合件旋转一角度才能锁住(即底盖1310旋转一角度),这与第二旋转卡合件想要和第一旋转卡合件形成卡合连接关系而旋转的角度是一样的,都是第一角度,而且两者的旋转方向一致,这样能保证在锁住折叠杆1100的同时,也锁住了底盖1310,达到同步上锁;在解锁的时候原理相似,转动折叠杆1100解锁时,折叠杆1100会带动连接杆1320转动,进而带动底盖1310同步转动,进而达到折叠杆1100和底盖1310同步解锁的目的;
当然了,想要实现上述目的,需要防止所述旋转杆1110以所述连接杆1320为轴于水平面上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即在旋转杆1110在水平面上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连接杆1320转动,而不是相对连接杆1320转动,故设置了防转动组件,通过防转动组件防止所述旋转杆1110以所述连接杆1320为轴于水平面上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与所述容置腔1500之间,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上,所述第二平面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500的腔壁上,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相对设置,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旋转杆1110于水平面上转动时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抵而阻止所述旋转杆111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支撑件1410和容置腔1500之间设置可以在水平面上相对转动时互抵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在旋转杆1110于水平面上相对连接杆1320转动时,第一平面会抵住第二平面而阻挡旋转杆1110继续相对连接杆1320转动,此时旋转杆1110继续于水平面上转动时,将会带动连接杆1320转动,进而带动第四旋转卡合件相对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旋转第一角度而锁住底盖13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420)和所述旋转杆(1110)之间,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420)上,所述第四平面设置于所述旋转杆(1110)对应所述连接件(14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相对设置,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旋转杆(1110)于水平面上转动时使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相抵而阻止所述旋转杆(111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原理与上一实施例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两个平面对旋转杆1110和连接杆1320之间在水平面上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只是平面设置的位置不一样而已,具体可参考上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是同步逆时针旋转解锁,同步顺时针上锁;也可以是同步顺时针旋转解锁,同步逆时针上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三组,且圆形阵列于所述外壳1210上,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对应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三组且圆形阵列于所述底盖1310上。
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三组是考虑到三角圆形阵列分布是使用最少的组数而能达到较大的稳定性,可以是其他组数,并不必要设置三组,实际中可根据具体实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内侧壁上的L型凸起1710,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底盖1310周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720,所述底盖1310在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凸起1720从所述L型凸起1710的开口处卡入并锁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底盖1310,使得第二凸起1720从L型凸起1710上的开口卡入L型凸起1710中,此时第二凸起1720没法相对L型凸起1710进行上下滑动,起到限制底盖1310相对外壳1210上下滑动的目的,即锁住底盖1310。
进一步的,L型凸起1710外侧设置有挡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板,封堵住了第二凸起1720和L型凸起1710之间的间隙,增加了强度,且能避免在将瓶盖安装到瓶中前灰尘于间隙中存留,影响瓶中液体质量。
进一步的,每一第二凸起1720一侧的底盖1310周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两端的弧度大于第二凸起1720两端的弧度。
请参阅图11-16,在一优选的收纳折叠杆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折叠杆容置腔2500,所述折叠杆容置腔2500用于收纳所述折叠杆1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210上设置折叠杆容置腔2500,用于收纳折叠杆1100,降低了瓶盖整体上的高度,利于存储运输和售卖;而且整体契合于外壳1210中,不会有棱角,避免了误划伤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16,在另一多个旋转卡合件配合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折叠杆容置腔2500底部的第一勾状凸起2520,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弧形板1120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第二勾状凸起1121,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勾状开口向下,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的勾状开口向上,使得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和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配合起到防止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卡合件和第二旋转卡合件均是勾状的,通过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勾状结构配合以锁住两者,达到限制折叠杆1100相对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第二勾状凸起1121嵌设于弧形板1120底部,且第二勾状凸起1121一侧具有一容纳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空腔。
在收纳折叠杆1100时,第一勾状凸起2520会从空腔卡入,此时将折叠杆1100转动一角度,第二勾状凸起1121会移动至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下方,此时折叠杆1100在相对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时,会由于第二勾状凸起1121勾住第一勾状凸起2520而导致被锁住。
上述实施例中,折叠杆1100和外壳1210之间的锁住方式还可以是磁吸等其他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和第二勾状凸起1121的勾起部为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弹性材料,在折叠杆1100被强行向上转动时,不会对第二勾状凸起1121和第一勾状凸起2520造成损坏。
请参阅图1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杆1110底部与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块2510,所述第二垫块2510用于撑起所述折叠杆1100,以使得所述连接杆1320被提起并拉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旋转杆1110底部设置第二垫块2510(亦可设置在外壳1210上),使得折叠杆1100被收纳进折叠杆容置腔2500时旋转杆1110的底部某处被垫起,旋转杆1110两端具有从下至上的拉扯趋势,旋转杆1110连接连接杆1320的一端被提起并拉紧,保证了在锁住折叠杆1100后进一步的提高底盖1310与外壳1210底部之间的气密性。
具体的,第二垫块2510可以是长条形橡胶条,也可以是若干线型间隔设置或矩形阵列的垫块。
下述中的调节凸起只要设置在旋转杆1110底部,亦可实现上述第二垫块2510的功能。
请参阅图14,进一步的,所述底盖1310周侧向上延伸形成围挡2300,所述围挡2300用于包裹所述外壳1210底部周侧,所述围挡2300和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环形内凹2410和环形凸起2420,所述环形内凹2410设置于所述围挡2300周内侧壁上或所述外壳1210的周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2420对应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的周外侧壁上或所述围挡2300周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围挡2300将外壳1210的底部包裹于底盖1310中,使得气密性更好;同时通过环形凸起2420卡进环形内凹2410中,使得外壳1210和底盖1310进行卡合连接,避免料仓1230被轻易打开,而且也进一步增加了气密性。
具体的,还可以在环形凸起2420上设置一圈环形密封带,使得环形凸起2420和环形内凹2410结合起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可以在围挡2300上设置插销孔,在外壳1210的周外侧壁上设置插销内凹,通过插销穿过插销孔插入插销内凹,起到固定外壳1210和底盖1310的目的,在需要使用时,将插销取出即可。
请参阅图14-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310上方设置若干层弹性垫片2200,所述弹性垫片2200用于填充外壳1210周壁与底盖1310之间间隙,提高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盖1310和外壳1210底部之间设置弹性垫片2200,弹性垫片2200起到增加气密性的作用;由于弹性垫片2200具有弹性,在外壳1210下压并通过环形凸起2420安装于底盖1310上后,弹性垫片2200会形变,配合第二垫块2510起到的提拉连接杆1320的作用,使得弹性垫片2200被底盖1310和外壳1210底部挤压并紧紧的贴合,气密性得到提高,而且避免了由于连接杆1320被提拉而导致底盖1310过度形变,影响底盖131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弹性垫片2200,可以将连接杆1320的长度做小一些,到时可以通过将底盖1310往上顶(正常情况下此时的底盖1310会形变,但由于弹性垫片2200的存在,弹性垫片2200在底盖1310上顶时会被挤压而发生形变,此时底盖1310的形变幅度不用太大即可实现连接杆1320的较大位移行程),直至折叠杆1100锁定后,放开底盖1310(底盖1310和弹性垫片2200会有恢复原状的趋势,进而会具有拉动连接杆1320往远离折叠杆1100一侧移动的趋势),此时会由于弹性垫片2200的弹力而使得连接杆1320、折叠杆1100和底盖1310之间拉得更紧,防止泄露的性能更好。
进一步的,弹性垫片2200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
具体的,弹性垫片2200平铺于底盖1310上,当与搅拌棒2100搭配使用时,可以在弹性垫片2200上开设供搅拌棒2100穿过的通孔。
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1220包括第一通道1221和第二通道1222,所述第一通道1221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22下方,所述第一通道1221为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杆1320为直径对应所述圆形通孔的圆柱,所述第二通道122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22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通道1222与所述第一通道1221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台阶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在驱使所述连接杆1320下降时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的下移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通孔1220设置成两级通道,位于下方的第一通道1221与连接杆1320配合,尽量减小第一通道1221内壁和连接杆1320之间的间隙,增加气密性;位于上方的第二通道1222,可以容纳下旋转杆1110,增加旋转杆1110的下移行程,保证了旋转杆1110不用设计的过于冗长,避免影响到瓶盖的整体重量和尺寸。
具体的,在需要打开料仓1230时,解锁折叠杆1100,并向上旋转折叠杆1100直至折叠杆1100与连接杆1320形成180°,随后下压折叠杆1100,旋转杆1110会于第二通道1222中下滑并于第一通道1221和第二通道1222之间的台阶处停止,此时的底盖1310已下移了一定的行程,料仓1230被打开。
具体的,第一通道1221和第二通道1222之间的长度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旋转杆1110设置成方形或圆形,且第二通道1222对应的设置成方形或圆形,且第二通道1222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旋转杆1110的横截面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保证了旋转杆1110在进入第二通道1222后不会晃动。
进一步的,第二通道1222中设置有若干从上至下线性阵列的限位凸起,旋转杆1110的周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调节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杆1110于第二通道1222中下滑时,调节凸起每次位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之间就会导致旋转杆1110下滑停止,此时需要再次用力下压才能继续下滑,起到逐步调节旋转杆1110下移行程的目的,进而调节料仓1230的打开程度。
进一步的,限位凸起为环形的,调节凸起亦为环形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灰尘进入连接通道。
搅拌棒2100可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22为圆形的情况下进行搭配使用,亦可不进行搭配使用。
请参阅图6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320上设置有若干密封圈安装位1610,所述密封圈安装位161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20,所述第一密封圈1620用于在打开所述料仓1230时与所述连接通孔1220周内壁配合以避免液体从所述连接通孔1220处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2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20,第一密封圈1620用于封闭第一通道1221和连接杆1320之间的间隙。
其中,在锁住折叠杆1100的状态下时,第一密封圈1620可以位于对应第二通道1222的位置,在打开料仓1230后位于对应第一通道1221的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瓶中液体中第一通道1221和连接杆1320之间的间隙漏出,由于第一密封圈1620没有始终被挤压,故密封效果会更好;
其中,另一种情况下,在锁住折叠杆1100的状态下时,第一密封圈1620可以位于对应第一通道1221的位置,在打开料仓1230后依旧位于对应第一通道1221的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既是为了防止瓶中液体中第一通道1221和连接杆1320之间的间隙漏出。
请参阅图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安装位1610设置有两组,且沿所述连接杆1320的长度方向延伸阵列。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安装位1610设置有两组,进一步保证了气密性。
请参阅图14-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310上设置有若干组向所述料仓延伸的搅拌棒2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盖1310上设置搅拌棒2100,可以在打开料仓1230后旋转折叠杆1100,进而带动搅拌棒2100在液体中进行旋转,促进料仓1230中物料的溶解。
而且,在物料存储过久结块或物料颗粒比较大时,较难从料仓释出,故通过设置搅拌棒,可以在打开底盖时,带动搅拌棒下移,进而带动物料从料仓中释出。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2100以两两一组设置,且每组中的两个搅拌棒2100在通过所述连接杆1320的径向直线上以所述连接杆1320为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2100设置有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2100设置有三个,且圆形阵列于以连接杆1320为圆心的底盖1310上。
进一步的,为提高物料带出效率,搅拌棒2100上设置有锯齿形状。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210周壁底部设置第二密封圈1800,所述第二密封圈1800用于与所述底盖1310配合保证所述料仓1230的气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1800,提高料仓1230内外之间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1220的周侧外壁与所述外壳1210的周侧内壁之间设置隔板1900,所述隔板1900用于分割所述料仓1230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1900,使得料仓1230中的空间可以存储多种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1900底部设置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800连接形成底盖1310一体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密封圈,并与第二密封圈1800形成一体的气密保护,避免了多个空间之间的气味混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200设置有防盗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防盗圈,通过防盗圈连接外壳1210与瓶身,防止外壳1210被恶意打开,方便对外壳1210是否被打开进行识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200上设置有保护盖。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盖,将外盖1200和外盖1200上的折叠杆1100包容起来,避免折叠杆1100被误解锁而开启料仓1230,而且也能避免灰尘从第二通道1222口进入连接通道中,进而影响物料。
请参阅图6-7,在一容置腔1500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500包括安装部和用于容置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定位部,所述安装部于所述折叠杆1100的底部形成一用于嵌入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圆形缺口,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连接杆1320一侧,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凹槽1520连通,所述安装部和定位部连通,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于所述折叠杆1100的底部形成一供所述连接件1420滑动的滑轨151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可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定位部之间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部和定位部,在安装的时候,将转动支撑件1410从圆形缺口位置卡进安装部,并从安装部滑动至定位部,完成连接杆1320和折叠杆1100的连接,同理,拆解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原理,从将转动支撑件1410从定位部移动至安装部取出即可。
其中,相比上述只有一容置转动支撑件1410的容置腔1500(只能通过设备将转动支撑件1410卡入,操作复杂),本实施例将转动支撑件1410的安装分成两步走,方便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这种安装结构还可以与弧形板配合达到避免转动支撑件从安装部脱出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弧形板1120的内弧面所在圆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盖1200的顶部横截面的直径,所述弧形板1120通过两侧形变可卡接所述外盖1200的顶部侧沿,以使所述折叠杆1100上的所述安装部具有向远离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一侧移动的趋势,避免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从所述安装部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转动支撑件1410卡入安装部后,抓住弧形板1120的两侧向远离转动支撑件1410的一侧移动,此时转动支撑件1410会从安装部滑动至定位部,将弧形板1120的内弧面所在圆的直径设置成小于外盖1200顶部横截面的直径,在完成连接杆1320和折叠杆1100的连接后,抓住弧形板1120的两侧,使得弧形板1120形变并卡在外盖1200顶部侧沿,松开弧形板1120,此时由于弧形板1120两侧形变而使所述折叠杆1100上的所述安装部具有向远离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一侧移动的趋势,避免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从所述安装部脱出。
本实施例中,在打开料仓1230时,与上述的实施例中打开料仓1230的操作步骤是一样的,即,将折叠杆1100向上旋转,此时连接件1420会被逐渐卡入凹槽1520中,在折叠杆1100与连接杆1320形成180°时下压并打开料仓1230。
请参阅图6-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420的长度与所述凹槽1520的长度大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下压折叠杆1100打开料仓1230步骤时出现转动支撑件1410在定位部与安装部之间滑动,将连接件1420的长度设置成与与所述凹槽1520的长度大小相等,在连接件1420完全卡入凹槽1520时,旋转杆1110的一端面会抵住与连接件1420连接的连接杆1320一端面,而使得转动支撑件1410不会在定位部和安装部之间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盖(1200),所述外盖(1200)底部设置有料仓(1230);
料仓盖(1300),所述料仓盖(1300)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料仓(1230)的底部,所述料仓盖(1300)的顶部贯穿所述料仓(1230)并延伸至所述外盖(1200)顶部,所述料仓盖(1300)可相对所述外盖(1200)上下滑动;
折叠杆(1100),设置于所述外盖(1200)顶部,所述折叠杆(1100)的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料仓盖(1300)的顶部,所述折叠杆(1100)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与所述外盖(1200)顶部垂直时驱使所述料仓盖(1300)相对所述外盖(1200)下移,进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200)包括连接通孔(1220)和外壳(1210),所述外壳(1210)底部镂空形成所述料仓(1230),所述连接通孔(1220)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所述料仓(1230)和所述外壳(1210)顶部,所述料仓盖(1300)顶部通过所述连接通孔(1220)延伸至所述外壳(1210)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盖(1300)包括连接杆(1320)和底盖(1310),所述底盖(1310)设置于所述料仓(1230)底部以对所述料仓(1230)进行封闭,所述连接杆(1320)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盖(1310),所述连接杆(132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通孔(1220)延伸至所述外壳(1210)顶部,且所述连接杆(1320)的另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折叠杆(1100)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1100)垂直于所述连接杆(1320)设置,所述连接杆(1320)顶部设置转动支撑件(141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和所述连接杆(1320)之间设置连接件(1420),所述折叠杆(1100)对应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设置容置腔(150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500)中并可相对所述容置腔(1500)转动,所述容置腔(1500)一侧设置用于卡进所述连接件(1420)的凹槽(1520),所述折叠杆(1100)可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并于所述连接件(1420)卡入所述凹槽(1520)时驱使所述连接杆(1320)下移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为球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2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1100)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所述握持部上的旋转杆(1110),所述旋转杆(111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1320),所述旋转杆(11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握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对应所述外壳(1210)外周侧壁的弧形板(1120),所述旋转杆(11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弧形板(1120)的内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卡合件,所述折叠杆(1100)对应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卡合的第二旋转卡合件,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和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配合起到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以避免打开所述料仓(12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外周侧壁上的L型凹槽(1211),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弧形板(1120)内弧面上的第一凸起(1121),所述折叠杆(1100)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121)于所述L型凹槽(1211)中滑动第一角度而锁住,起到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以避免打开所述料仓(1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1110)底部与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第一垫块(1212),所述第一垫块(1212)对应所述L型凹槽(1211)的横向延伸设置,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通过第一凸起(1121)和L型凹槽(1211)卡合连接时撑起所述折叠杆(1100),以使得所述连接杆(1320)被提起并拉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230)底部的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有第三旋转卡合件,所述底盖(1310)上对应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第四旋转卡合件,所述底盖(1310)通过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相对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旋转第一角度而锁住,以限制所述底盖(1310)下移而打开所述料仓(1230),所述底盖(1310)锁住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折叠杆(1100)锁住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和所述容置腔(1500)之间,或所述连接件(1420)和所述旋转杆(1110)之间设置有防转动组件,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旋转杆(1110)以所述连接杆(1320)为轴于水平面上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与所述容置腔(1500)之间,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设置于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上,所述第二平面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500)的腔壁上,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相对设置,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旋转杆(1110)于水平面上转动时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抵而阻止所述旋转杆(111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420)和所述旋转杆(1110)之间,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420)上,所述第四平面设置于所述旋转杆(1110)对应所述连接件(14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平行相对设置,所述防转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旋转杆(1110)于水平面上转动时使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相抵而阻止所述旋转杆(111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三组,且圆形阵列于所述外壳(1210)上,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对应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设置有三组且圆形阵列于所述底盖(131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内侧壁上的L型凸起(1710),所述第四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所述底盖(1310)周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720),所述底盖(1310)在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凸起(1720)从所述L型凸起(1710)的开口处卡入并锁住。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10)上设置折叠杆容置腔(2500),所述折叠杆容置腔(2500)用于收纳所述折叠杆(110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折叠杆容置腔(2500)底部的第一勾状凸起(2520),所述第二旋转卡合件为设置于弧形板(1120)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第二勾状凸起(1121),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勾状开口向下,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的勾状开口向上,使得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和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配合起到防止所述折叠杆(1100)相对所述连接杆(1320)向上转动的作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和第二勾状凸起(1121)的勾起部为弹性材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嵌设于弧形板(1120)底部,且所述第二勾状凸起(1121)一侧具有一容纳所述第一勾状凸起(2520)的空腔。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1110)底部与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块(2510),所述第二垫块(2510)用于撑起所述折叠杆(1100),以使得所述连接杆(1320)被提起并拉紧。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310)周侧向上延伸形成围挡(2300),所述围挡(2300)用于包裹所述外壳(1210)底部周侧,所述围挡(2300)和所述外壳(1210)之间设置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环形内凹(2410)和环形凸起(2420),所述环形内凹(2410)设置于所述围挡(2300)周内侧壁上或所述外壳(1210)的周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2420)对应设置于所述外壳(1210)的周外侧壁上或所述围挡(2300)周内侧壁上。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310)上方设置若干层弹性垫片(2200),所述弹性垫片(2200)用于填充外壳(1210)周壁与底盖(1310)之间间隙,提高密封性。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1220)包括第一通道(1221)和第二通道(1222),所述第一通道(1221)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22)下方,所述第一通道(1221)为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杆(1320)为直径对应所述圆形通孔的圆柱,所述第二通道(122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22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通道(1222)与所述第一通道(1221)之间形成一台阶,所述台阶用于在所述折叠杆(1100)在驱使所述连接杆(1320)下降时限制所述折叠杆(1100)的下移行程。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20)上设置有若干密封圈安装位(1610),所述密封圈安装位(161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620),所述第一密封圈(1620)用于在打开所述料仓(1230)时与所述连接通孔(1220)周内壁配合以避免液体从所述连接通孔(1220)处泄露。
2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310)上设置有若干组向所述料仓延伸的搅拌棒(2100)。
2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10)周壁底部设置第二密封圈(1800),所述第二密封圈(1800)用于与所述底盖(1310)配合保证所述料仓(1230)的气密性。
2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1220)的周侧外壁与所述外壳(1210)的周侧内壁之间设置隔板(1900),所述隔板(1900)用于分割所述料仓(1230)的空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900)底部设置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800)连接形成底盖(1310)一体密封圈。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200)设置有防盗圈。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200)上设置有保护盖。
3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500)包括安装部和用于容置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定位部,所述安装部于所述折叠杆(1100)的底部形成一用于嵌入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的圆形缺口,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连接杆(1320)一侧,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凹槽(1520)连通,所述安装部和定位部连通,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于所述折叠杆(1100)的底部形成一供所述连接件(1420)滑动的滑轨(1510),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可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定位部之间滑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20)的长度与所述凹槽(1520)的长度大小相等。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杠杆开启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120)的内弧面所在圆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盖(1200)的顶部横截面的直径,所述弧形板(1120)通过两侧形变可卡接所述外盖(1200)的顶部侧沿,以使所述折叠杆(1100)上的所述安装部具有向远离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一侧移动的趋势,避免所述转动支撑件(1410)从所述安装部脱出。
CN202111244904.5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Active CN113788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904.5A CN113788223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4904.5A CN113788223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223A true CN113788223A (zh) 2021-12-14
CN113788223B CN113788223B (zh) 2023-07-14

Family

ID=7887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4904.5A Active CN113788223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822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2331A (ja) * 1996-01-25 1997-08-05 Akio Oyaji 飲料包装方法及び包装容器
CN2646088Y (zh) * 2003-10-08 2004-10-06 黄瑞聪 触压式液体混调瓶盖
JP2005187022A (ja) * 2003-12-26 2005-07-14 Nippon Kouatsu Electric Co 飲料容器のキャップ構造
JP2008074456A (ja) * 2006-09-22 2008-04-03 Shigehiro Okazaki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106865019A (zh) * 2017-03-30 2017-06-20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便携式饮用水瓶
CN206630202U (zh) * 2017-03-30 2017-11-14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液体添加剂容置瓶
CN206634510U (zh) * 2017-03-30 2017-11-14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便携式饮用水瓶
CN206719977U (zh) * 2017-03-30 2017-12-08 丁金星 一种重复使用的液体添加剂容置瓶
WO2018229282A1 (de) * 2017-06-15 2018-12-20 Heatis Ag Deckelteil für einen behälter zur schnellen warmverpflegung
CN109353686A (zh) * 2018-08-03 2019-02-19 重庆千尔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储物瓶盖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2331A (ja) * 1996-01-25 1997-08-05 Akio Oyaji 飲料包装方法及び包装容器
CN2646088Y (zh) * 2003-10-08 2004-10-06 黄瑞聪 触压式液体混调瓶盖
JP2005187022A (ja) * 2003-12-26 2005-07-14 Nippon Kouatsu Electric Co 飲料容器のキャップ構造
JP2008074456A (ja) * 2006-09-22 2008-04-03 Shigehiro Okazaki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106865019A (zh) * 2017-03-30 2017-06-20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便携式饮用水瓶
CN206630202U (zh) * 2017-03-30 2017-11-14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液体添加剂容置瓶
CN206634510U (zh) * 2017-03-30 2017-11-14 丁金星 一种环保型便携式饮用水瓶
CN206719977U (zh) * 2017-03-30 2017-12-08 丁金星 一种重复使用的液体添加剂容置瓶
WO2018229282A1 (de) * 2017-06-15 2018-12-20 Heatis Ag Deckelteil für einen behälter zur schnellen warmverpflegung
CN109353686A (zh) * 2018-08-03 2019-02-19 重庆千尔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储物瓶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223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7469B (zh) 锁闭帽盖
ES2358591T3 (es) Conjunto de válvula mejorado de utilidad en recipientes con un sistema de aplicación cerrada.
CA2194452C (en) Combination of a container and a safety cap therefor
FI80860C (fi) Behaollare samt tillslutare.
US20050115845A1 (en) Cap device for mixing 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s separately contained therein and in bottle
US3451576A (en) Locking closure with false release for toxic contents
US3587896A (en) Safety closure having locking ring
JP2004075133A (ja) 容器の封止機構及びその機構に使用するキャップ
CN107406170B (zh) 用于容器的短旋转行程安全锁和用于所述锁的瓶
RU2613170C2 (ru) Емкость
US8100297B1 (en) Locking container cap and dispenser for fuel
US9102427B2 (en) Multi-position hinge
JP2004338751A (ja) 原料を隔離して収容する容器の封止機構及び封止方法
CN101142127B (zh) 一种防儿童的盖子
US6431380B1 (en) Child-resistant flip top closure
WO2009031864A2 (en) Bottle cap
US4622902A (en) Hatch cover and locking structure
CN113788223A (zh) 一种杠杆开启式瓶盖
US20100122966A1 (en) Container cap
US2565269A (en) Sealing can closure
CA2566105A1 (en) System for latching a clamping ring on transport containers having an opening
US9410836B2 (en) Dosing device
IE20120394A1 (en) Security Lock
CN210661337U (zh) 一种上开门压力容器
CN210063863U (zh) 一种容器盖和粉状冲剂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