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5402B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5402B
CN113785402B CN202080000501.3A CN202080000501A CN113785402B CN 113785402 B CN113785402 B CN 113785402B CN 202080000501 A CN202080000501 A CN 202080000501A CN 113785402 B CN113785402 B CN 113785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ayer
isolation
display panel
graph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5402A (zh
Inventor
初志文
董向丹
魏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85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5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5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5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e.g. registration marks, alignment structures, wafer m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2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comprising non digital, non alphanumeric information, e.g.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26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f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73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for use after dicing
    • H01L2223/54486Located on package parts, e.g. encapsulation, leads, packag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器领域。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隔离区域围绕通孔,隔离区域位于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通孔间隔布置。在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中布置图形标记,隔离区域位于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即图形标记位于通孔周围。图形标记的图案明确,在检测开孔精度的时候,光学检测仪器方便对图形标记进行定位,确定每个图形标记与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使测得的图形标记与通孔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窄边框的显示设备逐渐普及,特别是手机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屏时代。而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中都会布置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为了实现全面屏,会在显示面板上对应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的位置开设通孔,便于布置这些器件。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可以更加准确检测显示面板的开孔精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所述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所述通孔间隔布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基板、防水氧层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
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隔离区域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所述防水氧层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绝缘层和源漏极层;
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有源层或所述栅极层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标记的形状为“T”字型或者“X”字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标记的形状为“T”字型,所述“T”字型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通孔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的第一连接部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范围在2个至6个之间,多个所述图形标记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隔离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图形标记分为2对,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4个所述图形标记绕一中心点圆周阵列分布。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距离所述通孔最近的一圈所述隔离柱和所述通孔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圈隔离柱包括4圈隔离柱,所述4圈隔离柱间隔布置,且所述4圈隔离柱所在的圆同心。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圈隔离柱中靠近所述通孔的所述隔离柱包括5圈子隔离柱,所述5圈子隔离柱间隔布置,所述5圈子隔离柱所在的圆同心,所述子隔离柱在径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离柱在径向上的宽度,相邻的2圈所述子隔离柱的间距小于相邻的2圈所述隔离柱的间距。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垫物,所述至少一圈隔垫物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至少一圈隔垫物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垫物,所述图形标记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所述两圈隔垫物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层包括栅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包括第二电源信号线和数据线;
在所述隔离区域,所述栅线、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和所述数据线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区域还包括块状隔垫物,所述块状隔垫物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隔离区域的栅线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隔离区域制作至少两个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间隔布置;
在显示面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图形标记围绕所述通孔间隔对称布置,4个所述图形标记分为2对,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开孔精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光学检测仪器对显示面板进行拍照,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所述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所述通孔间隔布置,照片包括所述图形标记和所述通孔;
确定所述照片上所述通孔的边缘到每个所述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
根据所述通孔的边缘到每个所述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确定开孔精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中布置图形标记,隔离区域位于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即图形标记位于通孔周围。图形标记的图案明确,在检测开孔精度的时候,光学检测仪器方便对图形标记进行定位,确定每个图形标记与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使测得的图形标记与通孔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字型图形标记的俯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中部分膜层结构的叠加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有源层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第二栅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源漏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开孔精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有机发光显示器(英语: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通常包括对水汽和氧气敏感的OLED器件,所以在OLED器件中需要设置防水氧层。但对于有通孔的OLED显示面板,在对OLED显示面板蒸镀时,水汽和氧气容易从通孔进入OLED器件,从而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会在通孔周围设置多圈隔离柱,隔离柱贯穿防水氧层之上的所有膜层,截断水汽和氧气的入侵通道。
在显示面板上开孔之后,需要检测开孔的精度,如果开孔的精度低,即通孔位置偏离或者通孔的大小有误,需丢弃该显示面板。在相关技术中,会通过光学检测仪检测通孔的边缘到隔离柱的距离,从而判断开孔的精度。
但是,显示面板中的隔离柱布置有多圈,且每一圈隔离柱之间距离较近,光学检测仪在检测通孔的边缘到隔离柱的距离时,难以识别是哪一圈隔离柱到通孔的边缘的距离,使得开孔精度的判断结果不准确。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显示面板具有通孔(英文:Hole)1、隔离区域2和显示区域3,隔离区域2围绕通孔1,且隔离区域2位于通孔1和显示区域3之间。隔离区域2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通孔1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4,至少两个图形标记4围绕通孔1间隔布置。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2中布置图形标记4,隔离区域2位于通孔1和显示区域3之间,即图形标记4位于通孔1周围。图形标记4的图案明确,在检测开孔精度的时候,光学检测仪器方便对图形标记4进行定位,确定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使测得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孔1的位置可以与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的位置对应,用于布置这些器件,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从而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如图1所示,通孔1可以为圆形通孔,用于布置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在其他实现方式,通孔1也可以根据器件的形状设置为其他形状。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只布置了一个通孔1,在其他实现方式,可以布置两个或者多个通孔1,具体通孔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布置的器件数量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区域3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区域3也可以称为有效显示区(英文:Active Area,简称AA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显示区域3中可以布置有3种像素单元,分别为:红色(英文:Red,简称:R)像素单元、绿色(英文:Green,简称:G)像素单元、蓝色(英文:Blue,简称:B)像素单元,简称RGB像素单元。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显示区域3还可以布置白色(英文:White,简称:W)像素单元,形成RGBW像素单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隔离区域2用于隔离通孔1和显示区域3,避免显示区域3的光从通孔1漏出,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隔离区域通过设置隔离柱还可以起到防水氧作用。隔离区域2不具显示效果,将图形标记4布置在隔离区域2,图形标记4不会影响显示区域3的显示效果。
如图1所示,由于隔离区域2位于通孔1和显示区域3之间,通孔1为圆形通孔,所以该隔离区域2一般是环形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光学检测仪器在检测开孔精度时,可以对显示面板进行拍照,拍摄的照片中包括图形标记4与通孔1,光学检测仪器对照片中的图形标记4和通孔1进行定位,假设图1是拍摄得到的照片,光学检测仪器可以在通孔1中形成光学定位标记5,利用该光学定位标记5对通孔1进行定位,然后确定每个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最小距离,将该最小距离作为图形标记4与通孔1的距离。然后比较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当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在±A微米(μm)范围内,就表示该显示面板合格可以投入使用;当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不在±A微米范围内,就表示该显示面板的开孔精度低,会影响通孔1内器件的灵敏度,该显示面板不合格不可以投入使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A可以称为误差范围,A的取值可以根据显示面板尺寸以及通孔1的大小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图形标记4的形状可以为“T”字型或者“X”字型。
在该实现方式中,“T”字型和“X”字型的图形标记4的边界线明确,光学检测仪对显示面板拍照时,便于对照片中的图形标记4和通孔1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使测得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形标记4的形状为“T”字型。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字型图形标记的俯视图。参见图2,“T”字型具有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垂直,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的中部连接。再次参见图1,第二连接部42位于第一连接部41和通孔1之间,至少两个图形标记4的第一连接部41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第二连接部42布置在第一连接部41和通孔1之间,当光学检测仪器在检测开孔精度时,可以先识别“T”字型图形标记的位置,根据“T”字型图形标记中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中位置的排布情况,可以更快识别到通孔1的位置,然后再检测该侧边到通孔1的距离,保证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光学检测器件的识别,第二连接部42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连接部41的长度,如图1和2所示。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形标记4的数量范围在2个至6个之间,多个图形标记4均匀间隔布置在隔离区域2。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通孔1周围均匀间隔布置2个至6个图形标记4,可以通过光学检测仪检测通孔1边缘到每个图形标记4之间的距离,通过多个图形标记4与通孔1的距离判断显示面板的开孔精度,增加检测到的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所述图形标记4的数量可以为4个,4个图形标记4分为2对,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4个图形标记的形状相同,所以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可以是一对图形标记中两个图形标记的相同点的连线。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图形标记4的数量设置为4个,既能够保证上述的效果,也能使图形标记的数量较少,在检测图形标记4到通孔1的距离时,减少光学检测仪器的计算量,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的长度和另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隔离区域2中布置多个图形标记4时,多个图形标记4的形状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4个图形标记4绕一中心点圆周阵列分布。4个图形标记圆周阵列分布指4个图形标记围绕中心点呈圆周分布,并且,每个图形标记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各个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均相同,从而将任一图形标记4绕中心旋转一定角度时,均能够与另一图形标记4完全重合。这样在检测过程中,当确定其中一个图形标记后,便于确定其他图形标记4的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通孔1为圆形通孔,且通孔1位置准确时,该中心点为圆形通孔的圆心。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3,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基板10、防水氧层20和薄膜晶体管(英文: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阵列层30。
示例性地,衬底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一方面可以保证衬底基板10的强度。同时玻璃的透光性好,在光学检测仪器对显示面板拍照时,可以从衬底基板10一侧更加清楚地拍摄到图形标记4的图形,便于光学检测仪器对图形标记4进行定位,使测得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对水汽和氧气敏感的OLED器件,在对OLED显示面板蒸镀时,防水氧层20可以保护OLED器件,避免蒸镀时产生的水汽和氧气容易进入OLED器件,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再次参见图3,防水氧层20可以包括第一防水氧子层201和第二防水氧子层202。其中,第一防水氧子层201可以为聚酰亚胺(英文:Polyimide,简称:PI)层。第二防水氧子层202可以为无机膜层,例如,第二防水氧子层202可以为氮化硅层、氧化硅层或者氧化铝层。
在该实现方式中,聚酰亚胺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和高绝缘性,可以阻隔水汽和氧气,避免水汽和氧气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样地,无机膜层也可以保护OLED器件。本公开中将防水氧层20设置为PI层和无机膜层的叠层,可以加强防水氧层20的防水氧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防水氧层20可以包括第一防水氧子层201、第二防水氧子层202、第一防水氧子层201和第二防水氧子层202的叠层。
在该实现方式中,设置多层第一防水氧子层201和第二防水氧子层202的叠层,可以提高防水氧层的防水氧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例如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与集成电路(英文: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连接,通过集成电路控制薄膜晶体管,从而驱动有机发光层的亮暗,使显示面板工作。多个子像素单元所包含的薄膜晶体管构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形标记4位于隔离区域2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中。
在该实现方式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是除了防水氧层20之外离衬底基板10最近的膜层。由于衬底基板10透明,图形标记4越靠近衬底基板10,光学检测仪器检测得到图形标记4的图像越清晰,越容易对图形标记4进行定位,将图形标记4设置在靠近衬底基板10的膜层中,使测得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图形标记4设置在隔离区域2中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中,而不设置在防水氧层20,防止在制作图形标记4影响防水氧层20的防水汽和防氧气的效果。
再次参见图3,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防水氧层20上的有源层301、栅极绝缘(英文:Gate Insulator,简称:GI)层302、栅极(英文:Gate)层303、绝缘层304和源漏极(英文:Source Drain,简称:SD)层305。图形标记4位于隔离区域2的有源层301或栅极层303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有源层301和栅极层303均离衬底基板10较近,将图形标记4设置在靠近衬底基板10的膜层中,使得拍摄得到的照片中图形标记4的图像更清晰,使测得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3相比区别在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结构不同。参见图4,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防水氧层20上的有源层301、第一栅极绝缘层321、第一栅极层331、第二栅极绝缘层322、第二栅极层332、绝缘层304、源漏极层30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OLED显示面板中有两层栅极层时,图形标记4可以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中除绝缘层之外的靠近衬底基板10的膜层中,例如有源层301或第一栅极层331中,保证图形标记4位于靠近衬底基板10的膜层中,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参见图3和图4,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上的第一平坦化(英文:Planarization,简称:PLN)层40、阳极层50、像素界定层(英文:Pixel DefinitionLayer,简称:PDL)60、有机发光层70和阴极层80。
在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中,第二栅极绝缘层322位于第一栅极层331与第二栅极层332之间,通过第二栅极绝缘层322将第二栅极层332和第一栅极层331隔开,保证第二栅极层332和第一栅极层331之间相互隔开能够独立传输信号。绝缘层304位于第二栅极层332和源漏极层305之间,保证第二栅极层332和源漏极层305之间够独立传输信号。源漏极层305和阳极层50之间设置有第一平坦化层40,保证源漏极层305能够独立传输信号。
示例性地,有源层301可以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层。LTPS的迁移率高,稳定性好,可以满足高分辨率显示器的要求。
示例性地,第一栅极绝缘层321、第二栅极绝缘层322和绝缘层304可以为无机绝缘层,例如氮化硅(化学式:SiN)绝缘层,也可以为有机绝缘层,例如环形树脂绝缘层。氮化硅和环形树脂的绝缘性好,保证第一栅极绝缘层321、第二栅极绝缘层322和绝缘层304的绝缘性。
示例性地,第一平坦化层40可以使OLED显示面板更加平坦易于布置阳极层50。第一平坦化层40可以为树脂(英文:Resin)层,树脂具有绝缘性,保证第一平坦化层40的绝缘性。
示例性地,第二栅极层332、第一栅极层331和源漏极层305可以为金属层或氧化铟锡(化学式:ITO)层。保证第二栅极层332、第一栅极层331和源漏极层305的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阳极层50可以为金属层,阴极层80可以为氧化铟锡层。保证阳极层50和阴极层80的导电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60用于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各个子像素单元分隔开来,也即像素界定层60在显示区域3通过自身的凹槽结构形成多个子像素区域。
示例性地,有机发光层70具有分布在像素界定层60的凹槽内的发光单元,该有机发光层7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再次参见图3和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阴极层80上的第二平坦化层90和封装层100。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平坦化层90位于阴极层80和封装层100之间,第二平坦化层90将阴极层80和封装层100隔开,避免封装层100影响阴极层80的电信号的传输,同时第二平坦化层90也可以使OLED显示面板更加平坦,避免OLED显示面板不平坦影响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封装层100将显示面板内的结构封装起来,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性。
示例性地,第二平坦化层90可以为树脂(英文:Resin)层,树脂具有绝缘性,保证第二平坦化层90的绝缘性。
示例性地,封装层100可以采用薄膜封装(英文:Thin-Film Encapsulation,简称:TFE)的形式进行封装,保证封装效果。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中部分膜层结构的叠加示意图。参见图5,其中主要包括有源层301、第一栅极层331、第二栅极层332和源漏极层305。下面结合图6-图9对图5中的有源层301、第一栅极层331、第二栅极层332和源漏极层305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有源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图6示出的是显示区域的有源层的结构,在隔离区域,有源层除了图6所示的图形结构外,还可以包括前述图形标记。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栅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第一栅极层331可以包括:栅线3311、栅极3312、第一电容极板3313和第一信号线3314。其中,在显示区域内,在同一行像素中,仅栅线3311和栅极3312连接。
在OLED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通常为7T1C或者6T1C等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T)+电容(C)的电路,在7T1C等电路中,除了需要提供GATE、VDD、DATA等信号外,还需要提供RESET(重置)、REF(参考)、Vint(初始)等电压信号,前述第一信号线3314即可用于提供电压信号。
图7示出的是显示区域的第一栅极层的结构,在隔离区域,第一栅极层除了图7所示的图形结构外,还可以包括前述图形标记4。无论是显示区域还是隔离区域,都是在一次图形化处理中形成的,只是相比于常规处理,该图形化处理使用的掩膜板在隔离区域对应设置有前述图形标记4对应的图案。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第二栅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第二栅极层332包括第二电容极板3321、第二信号线3322、第三电容极板332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其中,第一电容极板3313和第二电容极板3321一起组成存储电容(英文:Cst),该存储电容可以为7T1C等电路中的电容C。第三电容极板3323可以和有源层301间形成电容,该电容可以用于稳定7T1C电路中的某一薄膜晶体管。第二信号线3322可以用来提供RESET、REF、Vint等电压信号。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可以将一行第二电容极板3321串到一起,使得这些第二电容极板3321也成为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的一部分,从而减小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的电阻。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源漏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在SD层305,包括第二电源信号线351、数据线352和源漏极353。其中,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和第二电源信号线351为交叉布置的电源信号线,从而在面板内形成网格状的电源信号线。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10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4相比区别在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结构不同。参见图1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防水氧层20上的有源层301、第一栅极绝缘层321、第一栅极层331、第二栅极绝缘层322、第二栅极层332、第一绝缘层341、第一源漏极层354、第二绝缘层342和第二源漏极层355。
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原先布置在一层源漏极层中的结构,现在分布在2个源漏极层中,例如上述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可以布置在第一源漏极层354,数据线352和源漏极353可以布置在第二源漏极层355,将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和源漏极353与数据线352分层布置,在隔离区域2可以将部分数据线352跳至第二源漏极层355走线,以绕过通孔1,从而可以减小通孔1周围用于走线的面积,也即可以减小隔离区域2的面积,增大显示区域面积。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隔离区域2设置有至少一圈隔离柱21,每圈隔离柱21均围绕通孔1布置,图形标记4位于距离通孔1最近的一圈隔离柱21和通孔1之间。隔离柱21可以设置在防水氧层20上,贯穿防水氧层20之上的所有膜层。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于有通孔的OLED显示面板,在对OLED显示面板蒸镀时,发光材料、水汽和氧气容易从通孔进入OLED器件,从而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会在通孔1周围设置多圈隔离柱21,隔离柱21贯穿防水氧层20之上的所有膜层,截断发光材料、水汽和氧气的入侵通道,避免发光材料、水汽和氧气通过通孔1进入OLED器件中,避免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隔离柱21围绕图形标记4布置,将图形标记4布置在隔离柱21和通孔1之间,限定图形标记4的位置,避免图形标记4离通孔1太远,影响光学检测仪器检测到的图形标记4与通孔1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检测到的开孔精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隔离柱21可以采用金属的材料制作,金属的强度高,保证隔离柱的强度,避免隔离柱破裂(英文:Crack),影响隔离柱的功能,使水汽和氧气从通孔1中进入OLED器件中,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至少一圈隔离柱21包括4圈隔离柱,4圈隔离柱间隔布置,4圈隔离柱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
在该实现方式中,布置4圈隔离柱,保证隔离柱21的隔离效果,避免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隔离区域2设置有两圈隔离柱21,每圈隔离柱21均围绕通孔1布置,图形标记4位于两圈隔离柱21之间。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光学检测仪检测通孔1边缘到隔离柱21的距离,从而判断开孔的精度。本公开将图形标记4位于两圈隔离柱21之间,进一步限定图形标记4的范围,使得该图形标记4与通孔1的距离与原来检测的通孔1和隔离柱21的距离相当,对检测工艺的改动较小,不用设置新的检测仪器更加方便。且两圈隔离柱21之间的空间大,易于布置图形标记4。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图形标记4所在圆的圆心与隔离柱21所在圆的圆心重合,方便确定图形标记4的位置。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隔离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两圈隔离柱21中靠近通孔1的隔离柱21包括5圈子隔离柱211,5圈子隔离柱211间隔布置,5圈子隔离柱211所在的圆同心,子隔离柱211在径向上的宽度小于隔离柱21在径向上的宽度,相邻的2圈子隔离柱211的间距小于相邻的2圈隔离柱21的间距。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靠近通孔1的隔离柱布置为5圈子隔离柱211,由于这5圈子隔离柱211均能够起到隔离的效果,从而可以加强靠近通孔1的隔离柱的隔离效果,避免发光材料、水汽和氧气容易从通孔1进入OLED器件。
再次参见图14,隔离区域2设置有至少一圈隔垫物22,至少一圈隔垫物22围绕所述通孔布置,至少一圈隔垫物(英文:Photo Spacer,简称PS)22位于两圈隔离柱21之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隔离区域2内设置隔垫物22,隔垫物22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例如支撑显示基板和盖板,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控制显示面板的盒厚。
同时,隔垫物22还可以阻挡封装层中的封装材料,避免在制作封装层时封装材料从通孔1中溢出。
如图14所示,隔离区域2设置有两圈隔垫物22,图形标记4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两圈隔垫物22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平面为显示面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在该实现方式中,布置两圈隔垫物22,保证隔垫物22的隔离效果。同时,图形标记4与两圈隔垫物22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保证图形标记4的位于两圈隔离柱21之间。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隔离区域中也可以布置块状的隔垫物22,该隔垫物22还可以用于支撑封装层100,保证显示面板的平整性。
如图15所示,块状的隔垫物22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隔离区域的栅线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再次参见图15,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转接头6,转接头6位于显示区域,且转接头6靠近隔离区域2。转接头6起到跳线的作用,例如将第一源漏极层的数据线从第一源漏极层跳至第二源漏极层走线。
如图15所示,前述栅线3311和数据线352在经过通孔1时,可以围绕通孔1走线,保证不会被隔离区域2隔断。
如图15所示,其中竖直方向的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和数据线352位于源漏极层中,水平方向的栅线3311、第一信号线3314、第二信号线3322和第一电源信号线3324位于栅极层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布置两层源漏极层时,上述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和数据线352分别位于不同的源漏极层中,在隔离区域周围布置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和数据线352时,可以减小隔离区域周围弯折的第二电源信号线351和数据线352的面积,减小制作难度。同时,如前所述还可以将部分数据线跳至第二源漏极层进行走线,进一步减小隔离区域2走线的面积。
如图15所示,围绕通孔1布置的最外圈的弧形走线与通孔1之间的区域就是隔离区域2。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6,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隔离区域制作至少两个图形标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间隔布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第一步:提供一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保证衬底基板的强度和透光性。
第二步:在衬底基板上制作防水氧层。防水氧层可以包聚酰亚胺层和无机膜层形成的叠层,保证防水氧层的防水氧效果。
第三步:在防水氧层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可以将图形标记布置在隔离区域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中。图形标记的具体结构参见前述。
该步骤可以包括:依次在防水氧层上形成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绝缘层和源漏极层。例如,可以将图形标记布置在隔离区域的有源层或栅极层中。
第四步: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上依次形成第一平坦化层、阳极层、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第二平坦化层和封装层。
步骤S20:在显示面板上开设通孔,隔离区域围绕通孔,且隔离区域位于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至少两个图形标记用于检测通孔的开孔精度。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激光打孔的方式开设通孔,形成如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
示例性地,图形标记的数量可以为4个,4个图形标记分为2对,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通过4个图形标记与通孔的距离判断显示面板的开孔精度,增加后续检测到的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开孔精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7,该方法包括:
步骤S1:采用光学检测仪器对显示面板进行拍照,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隔离区域位于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通孔间隔布置,光学检测仪器拍摄的照片上包括图形标记和通孔。
示例性地,光学检测仪器在检测开孔精度时,可以从衬底基板的一侧对显示面板进行拍照,衬底基板透明,不会阻挡图形标记和通孔,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步骤S2:确定照片上通孔的边缘到每个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照片中的图形标记与通孔进行定位,然后确定图形标记与通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将该最小距离作为图形标记与通孔的距离。
示例性地,当显示面板中布置有多个图形标记时,确定每一个图形标记到通孔的边缘的最小距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识别定位可以先采用具有该图形标记的图片进行模型训练,然后采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识别,保证光学检测仪器能够准确识别到图形标记的位置。
步骤S3:根据通孔的边缘到每个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确定开孔精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比较上述每个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当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就表示开孔精度符合要求,该显示面板的合格可以投入使用;当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不在误差范围内,就表示该显示面板的开孔精度低,会影响开孔内器件的灵敏度,该显示面板不合格不可以投入使用。
示例性地,可以比较上述每一个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每一个最小距离与设定距离之间的差值都在误差范围内,才表示开孔精度符合要求,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显示面板的通孔周围布置图形标记,该图形标记的图案明确,在检测开孔精度的时候,光学检测仪器方便对该图形标记进行定位,光学检测仪器可以检测每个图形标记与通孔之间的距离,使测得的图形标记与通孔之间的距离更加准确,可以提高检测开孔精度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所述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所述通孔间隔布置;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基板、防水氧层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所述防水氧层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绝缘层和源漏极层,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有源层或所述栅极层中;
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距离所述通孔最近的一圈所述隔离柱和所述通孔之间;或者,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
所述隔离柱采用金属的材料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记的形状为“T”字型或者“X”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记的形状为“T”字型,所述“T”字型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通孔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的第一连接部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范围在2个至6个之间,多个所述图形标记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隔离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图形标记分为2对,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图形标记绕一中心点圆周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圈隔离柱包括4圈隔离柱,所述4圈隔离柱间隔布置,且所述4圈隔离柱所在的圆同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中靠近所述通孔的所述隔离柱包括5圈子隔离柱,所述5圈子隔离柱间隔布置,且所述5圈子隔离柱所在的圆同心,所述子隔离柱在径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离柱在径向上的宽度,相邻的2圈所述子隔离柱的间距小于相邻的2圈所述隔离柱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垫物,所述至少一圈隔垫物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至少一圈隔垫物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垫物,所述图形标记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所述两圈隔垫物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层包括栅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漏极层包括第二电源信号线和数据线;
在所述隔离区域,所述栅线、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和所述数据线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域还包括块状隔垫物,所述块状隔垫物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所述隔离区域的栅线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13.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隔离区域制作至少两个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间隔布置;
在显示面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显示区域之间,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基板、防水氧层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所述防水氧层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绝缘层和源漏极层,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有源层或所述栅极层中;
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距离所述通孔最近的一圈所述隔离柱和所述通孔之间;或者,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
所述隔离柱采用金属的材料制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标记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图形标记分为2对,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和另一对所述图形标记的连线相互垂直平分。
15.一种显示面板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光学检测仪器对显示面板进行拍照,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通孔、隔离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隔离区域围绕所述通孔,所述隔离区域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所述隔离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所述通孔的开孔精度的图形标记,所述至少两个图形标记围绕所述通孔间隔布置,所述光学检测仪器拍摄的照片包括所述图形标记和所述通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基板、防水氧层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所述防水氧层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绝缘层和源漏极层,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有源层或所述栅极层中;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距离所述通孔最近的一圈所述隔离柱和所述通孔之间;或者,所述隔离区域设置有两圈隔离柱,每圈所述隔离柱均围绕所述通孔布置,所述图形标记位于所述两圈隔离柱之间;所述隔离柱采用金属的材料制作;
确定所述照片上所述通孔的边缘到每个所述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
根据所述通孔的边缘到每个所述图形标记的最小距离确定开孔精度。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80000501.3A 2020-04-09 2020-04-0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85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3917 WO2021203351A1 (zh) 2020-04-09 2020-04-0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5402A CN113785402A (zh) 2021-12-10
CN113785402B true CN113785402B (zh) 2023-04-04

Family

ID=7802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501.3A Active CN113785402B (zh) 2020-04-09 2020-04-09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1246B2 (zh)
CN (1) CN113785402B (zh)
DE (1) DE112020005527T5 (zh)
WO (1) WO20212033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8177B2 (ja) * 1998-03-19 2008-06-25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フィルム状被加工体の加工装置
JP2008041920A (ja) * 2006-08-07 2008-02-21 Hitachi Displays Ltd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平面表示装置
JP6295543B2 (ja) * 2013-08-22 2018-03-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98230B1 (ko) 2018-08-13 2023-11-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211972B (zh) * 2019-05-23 2021-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62108B (zh) * 2019-06-28 2022-07-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65583B (zh) 2019-07-26 2022-08-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29118A (zh) 2019-07-31 2019-11-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3351A1 (zh) 2021-10-14
CN113785402A (zh) 2021-12-10
US11901246B2 (en) 2024-02-13
US20230134605A1 (en) 2023-05-04
DE112020005527T5 (de)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2903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194436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with lines connecting touch electrodes next to a hole in the active area
CN111326553A (zh) 显示装置
US1103632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080080912A (ko) 입력 기능을 갖는 유기 el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1156927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rray substrate
US1097686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10629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2011545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US20230359295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367758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156419B (zh) 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78540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开孔精度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90073061A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터치표시장치
CN11472518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5349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1033596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KR20060025101A (ko) 표시 장치용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941212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2035228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4609349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5705105A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8076151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684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测试方法、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