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809B -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3809B CN113783809B CN202111026332.3A CN202111026332A CN113783809B CN 113783809 B CN113783809 B CN 113783809B CN 202111026332 A CN202111026332 A CN 202111026332A CN 113783809 B CN113783809 B CN 1137838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gae
- algal
- channel
- group
- it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lex Calcul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毫米波稀疏信道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优化StOMP的信道估计方法,以解决估计性能不佳的问题。传统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在基站侧发射角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调整门限参数,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能够实现对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达到自适应信道估计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实际环境中基站侧发射角和发射功率发生变化,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能够自适应搜索出最佳门限参数,取得了较好的估计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MIMO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信道估计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无线信道不同于有线信道能直接对信道参数进行预测,无线信道会受到阴影衰落、多普勒频移和噪声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其信道参数有着很强的随机性,为了能在接收部分更好的还原出原信号序列,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毫米波技术与Massive MIMO技术已得到了初步的应用,这使无线信道在具有更复杂的随机性的同时还具有了稀疏的特性。目前,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有很多,如最小二乘法、最小均方误差法、极大似然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应用到稀疏信道时,会有对导频设计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先验信息等缺点。
压缩感知是在2006年由D.Donoho、E.Condes和陶哲轩提出的,该理论证明了对于稀疏信号可采用远低于采样定理要求的采样方式来准确恢复出原始信号,在信息论、信号/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压缩感知对稀疏信道提供了新的解决的方法,比起传统方法有了更高的准确度,抗噪能力更强。
通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张珍玥等在“面向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技术研究”中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MP)解决了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精度低,导频设计要求高的缺点,但需要知道稀疏信道的稀疏度作为先验信息进行估计,在实际中难以实现;DavidL.Donoho在“Sparsesolution of underdetermined linear equations by stagewise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中提出了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的压缩感知重构方法,解决了OMP进行信号重构时需要输入稀疏度的问题,转而需要进行门限参数的设置,一般取2.5效果较好,但2.5并不是全局最优门限参数。
综上所述,StOMP重构方法虽然在稀疏信道中估计值中避免了对于稀疏度的要求,但是在门限参数的设置上仍然是人工交互实验法,该方法无法保证是最优门限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达到自适应信道估计的目的,突破了现有稀疏信道估计的应用局限的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毫米波频段下的Saleh-Valenzuela信道模型,在此信道模型上完成导频的发送与接收;
步骤1.1:基站的天线数为N,单天线用户终端数为K,基站到用户终端有L条散射路径,则窄带毫米波信道H=[h1,h2,...,hK],式中为基站到k个用户的信道增益,k∈[1,2,…,K],β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衰落系数,l∈[1,2,…,L],一般直射径的衰落系数为1,包含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其它路径的衰落系数服从高斯分布;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发射角,取值在[-π/2,π/2]之间;由于接收端采用的是单天线,所以不用考虑入射角,a(θ)是天线阵列的方向矢量,当天线为N维ULA时,方向矢量的表达式为at(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发射端的方向矢量,是N维的,把L条路径的信道矩阵相加,即是第k个用户信道hk;
步骤1.2:将信道模型转换至角度域上;
步骤1.3:进行信号传输并添加复高斯白噪声,得到接收矩阵;
设pi为基站发出的第i个导频序列,向量pi中的第n个元素对应第n根发射天线所发信号,n∈[1,2,…,N];矩阵P=[p1,p2,...,ps]表示基站发射的s个导频序列;那么到达第k个用户的导频信号yk=PHhk+wk,式中wk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再经由离散傅里叶矩阵U将信道映射到角度域,可得角度域接收导频矩阵
步骤2:建立自适应StOMP信道估计模型;
步骤2.3:计算观测矩阵和残差的内积u=abs[ATrt-1],选择u中大于门限Ts的值,将这些值对应A的列序号j构成集合J0,abs[…]表示绝对值;
步骤2.4:令Λt=Λt-1∪J0,At=At-1∪αj;若无新列被选中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8;
步骤2.7:t=t+1,如果t≤S则返回步骤2.3继续迭代,如果t>S或残差rt=0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8;
步骤3:初始化二进制人工藻类种群位置,计算第一代每个藻群的适应度值和大小,设定参数并初始化每个藻群的总体饥饿值;
首先设定人工藻类种群数目为X,最大迭代次数为G,藻群序号为x,x∈[1,X],迭代数标号为g,g∈[1,G];在第g次迭代中,第x个人工藻类种群在D维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为将藻类细胞位置由二进制映射成十进制不同的对应不同的StOMP重构方法的门限参数,其适应度函数具体为hk为信道增益矢量,由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增益决定,而代表信道增益矢量hk的估计值,二者的归一化均方误差被定义为适应度函数;当g=1时,第一代人工藻类种群的每一维随机初始化为0或1,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出第一代所有藻群的适应度值对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同时计算第一代藻群大小其中设定藻群每次运动的能量损失Cl=0.2,学习参数Ap=0.5,初始化所有藻群总体饥饿值η=[η1,η2,…,ηX]=[0,0,…,0];
步骤4:计算每个藻群所含能量,初始化本代饥饿值;
藻群的能量与藻群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藻群越大所含能量就越大。藻群所含能量是由其藻群大小和维数所决定的,第g次迭代各个藻群的能量为各个藻群大小由小到大排列所得排名的平方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同时初始化第g次迭代中的所有藻群的本代饥饿值
步骤5:每个藻群根据其自身能量进行螺旋运动,完成位置更新;
藻群的螺旋运动是由一个线性运动和两个角运动共三个维度方向随机确定的。其中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运动流程如下:
步骤5.2:随机选出o,p,q三个不同的位置维度,藻群沿此维度进行螺旋运动,其他位置保持不变,完成位置更新;藻群第o维上的藻群细胞τo的第(i+1)次线性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p维上的藻群细胞τp的第(i+1)次正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q维上的藻群细胞τq的第(i+1)次余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其中,ζi为[-1,1]之间的随机数,ωi和ξi为[0,2π]之间的随机数;
步骤5.3:完成一次螺旋运动后进行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计算εi+1=f(τi+1);若则令藻群消耗一次能量σi+1=σi-Cl,同时令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本代饥饿值进入步骤5.5;否则进入步骤5.4;
步骤5.4:由于藻群运动后未能到达更好的位置,需返回原位,即令τi+1=τi,这样藻群会消耗两次能量σi+1=σi-2Cl;
步骤5.5:判断藻群是否有能量进行下一次运动,若σi+1>0,则令i=i+1,返回步骤5.2,否则进入步骤5.6;
步骤6:计算每个藻群完成运动后的大小,进行藻类种群的进化和适应过程;
最小藻群某一位置的藻类细胞会死亡并由最大藻群对应位置的藻类细胞分裂复制代替,这是藻类种群的进化过程;具体替代过程为即最大的藻群中第dg个位置的藻类细胞进行分裂替代最小规模藻群第dg个位置上的淘汰细胞,其中dg为[1,X]间的随机整数,argmax[…]为取到最大值的参数,argmin[…]为取到最小值的参数;
在环境中无法充分生长的藻群试图使其适应环境,朝向全局最优的藻群那样发展,这是藻类种群的学习适应过程。其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7: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G,若未达到,令g=g+1,返回步骤4;若达到则中止迭代循环,将全局最优结果带入StOMP中,得到估计信道矩阵并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毫米波稀疏信道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优化StOMP的信道估计方法,以解决估计性能不佳的问题。传统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在基站侧发射角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调整门限参数,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能够实现对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达到自适应信道估计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实际环境中基站侧发射角和发射功率发生变化,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的StOMP信道估计方法能够自适应搜索出最佳门限参数,取得了较好的估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制的StOMP进行毫米波稀疏信道估计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站侧直射路径角度分别为30°、60°、-60°时,不同信噪比下的最佳门限参数图;
图3为本发明将基于OMP的信道估计方法、门限参数为2.5的StOMP的信道估计方法与本专利在相同条件下的信道估计效果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步骤1:建立毫米波频段下的Saleh-Valenzuela信道模型,在此信道模型上完成导频的发送与接收。
步骤1.1:基站的天线数为N,单天线用户终端数为K,基站到用户终端有L条散射路径,则窄带毫米波信道H=[h1,h2,…,hK],式中为基站到k个用户的信道增益,k∈[1,2,…,K],β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衰落系数,l∈[1,2,…,L],一般直射径的衰落系数为1,包含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其它路径的衰落系数服从高斯分布;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发射角,取值在[-π/2,π/2]之间;由于接收端采用的是单天线,所以不用考虑入射角,a(θ)是天线阵列的方向矢量,当天线为N维ULA时,方向矢量的表达式为at(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发射端的方向矢量,是N维的,把L条路径的信道矩阵相加,即是第k个用户信道hk。
步骤1.2:将信道模型转换至角度域上。角度域上的信道模型可表示为式中为角度域上的稀疏信道模型;U=[b(ψ1),b(ψ2),…,b(ψN)]为离散傅里叶矩阵,该矩阵由N个覆盖了整个角度域空间的方向矢量构成,是N×N维的,其中及
步骤1.3:进行信号传输并添加复高斯白噪声,得到接收矩阵。设pi为基站发出的第i个导频序列,向量pi中的第n个元素对应第n根发射天线所发信号,n∈[1,2,…,N]。矩阵P=[p1,p2,...,ps]表示基站发射的s个导频序列。那么到达第k个用户的导频信号yk=PHhk+wk,式中wk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再经由离散傅里叶矩阵U将信道映射到角度域,可得角度域接收导频矩阵
步骤2:建立自适应StOMP信道估计模型。
步骤2.3:计算观测矩阵和残差的内积u=abs[ATrt-1],选择u中大于门限Ts的值,将这些值对应A的列序号j构成集合J0,abs[…]表示绝对值。
步骤2.4:令Λt=Λt-1∪J0,At=At-1∪αj;若无新列被选中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8。
步骤2.7:t=t+1,如果t≤S则返回步骤2.3继续迭代,如果t>S或残差rt=0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7。
步骤3:初始化二进制人工藻类种群位置,计算第一代每个藻群的适应度值和大小,设定参数并初始化每个藻群的总体饥饿值。
首先设定人工藻类种群数目为X,最大迭代次数为G,藻群序号为x,x∈[1,X],迭代数标号为g,g∈[1,G]。在第g次迭代中,第x个人工藻类种群在D维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为将藻类细胞位置由二进制映射成十进制不同的对应不同的StOMP重构方法的门限参数,其适应度函数具体为hk为信道增益矢量,由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增益决定,而代表信道增益矢量hk的估计值,二者的归一化均方误差被定义为适应度函数。当g=1时,第一代人工藻类种群的每一维随机初始化为0或1,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出第一代所有藻群的适应度值对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同时计算第一代藻群大小其中藻群每次运动的能量损失Cl=0.2,学习参数Ap=0.5,初始化所有藻群总体饥饿值η=[η1,η2,…,ηX]=[0,0,…,0]。
步骤4:计算每个藻群所含能量,初始化本代饥饿值。
藻群的能量与藻群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藻群越大所含能量就越大。藻群所含能量是由其藻群大小和维数所决定的,第g次迭代各个藻群的能量为各个藻群大小由小到大排列所得排名的平方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同时初始化第g次迭代中的所有藻群的本代饥饿值
步骤5:每个藻群根据其自身能量进行螺旋运动,完成位置更新。
藻群的螺旋运动是由一个线性运动和两个角运动共三个维度方向随机确定的。其中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运动流程如下。
步骤5.2:随机选出o,p,q三个不同的位置维度,藻群沿此维度进行螺旋运动,其他位置保持不变,完成位置更新。藻群第o维上的藻群细胞τo的第(i+1)次线性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p维上的藻群细胞τp的第(i+1)次正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q维上的藻群细胞τq的第(i+1)次余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其中,ζi为[-1,1]之间的随机数,ωi和ξi为[0,2π]之间的随机数。
步骤5.3:完成一次螺旋运动后进行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计算εi+1=f(τi+1)。若则令藻群消耗一次能量σi+1=σi-Cl,同时令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本代饥饿值进入步骤5.5;否则进入步骤5.3。
步骤5.4:由于藻群运动后未能到达更好的位置,需返回原位,即令τi+1=τi,这样藻群会消耗两次能量σi+1=σi-2Cl。
步骤5.5:判断藻群是否有能量进行下一次运动,若σi+1>0,则令i=i+1,返回步骤5.2,否则进入步骤5.5。
步骤6:计算每个藻群完成运动后的大小,进行藻类种群的进化和适应过程。
最小藻群某一位置的藻类细胞会死亡并由最大藻群对应位置的藻类细胞分裂复制代替,这是藻类种群的进化过程。具体替代过程为即最大的藻群中第d个位置的藻类细胞进行分裂替代最小规模藻群第d个位置上的淘汰细胞,其中d为[1,X]间的随机整数,argmax[…]为取到最大值的参数,argmin[…]为取到最小值的参数。
在环境中无法充分生长的藻群试图使其适应环境,朝向全局最优的藻群那样发展,这是藻类种群的学习适应过程。其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7: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G,若未达到,令g=g+1,返回步骤4;若达到则中止迭代循环,将全局最优结果带入StOMP中,得到估计信道矩阵并输出。
Claims (1)
1.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毫米波频段下的Saleh-Valenzuela信道模型,在此信道模型上完成导频的发送与接收;
步骤1.1:基站的天线数为N,单天线用户终端数为K,基站到用户终端有L条散射路径,则窄带毫米波信道H=[h1,h2,…,hK],式中为基站到k个用户的信道增益,k∈[1,2,…,K],β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衰落系数,l∈[1,2,…,L],一般直射径的衰落系数为1,包含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其它路径的衰落系数服从高斯分布;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的发射角,取值在[-π/2,π/2]之间;由于接收端采用的是单天线,所以不用考虑入射角,a(θ)是天线阵列的方向矢量,当天线为N维ULA时,方向矢量的表达式为at(φkl)为第k个用户信道的第l个路径发射端的方向矢量,是N维的,把L条路径的信道矩阵相加,即是第k个用户信道hk;
步骤1.2:将信道模型转换至角度域上;
步骤1.3:进行信号传输并添加复高斯白噪声,得到接收矩阵;
设pi为基站发出的第i个导频序列,向量pi中的第n个元素对应第n根发射天线所发信号,n∈[1,2,…,N];矩阵P=[p1,p2,…,ps]表示基站发射的s个导频序列;那么到达第k个用户的导频信号yk=PHhk+wk,式中wk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再经由离散傅里叶矩阵U将信道映射到角度域,可得角度域接收导频矩阵
步骤:2:建立自适应StOMP信道估计模型;
步骤2.3:计算观测矩阵和残差的内积u=abs[ATrt-1],选择u中大于门限Ts的值,将这些值对应A的列序号j构成集合J0,abs[…]表示绝对值;
步骤2.4:令Λt=Λt-1∪J0,At=At-1∪αj;若无新列被选中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8;
步骤2.7:t=t+1,如果t≤S则返回步骤2.3继续迭代,如果t>S或残差rt=0则停止迭代进入步骤2.8;
步骤3:初始化二进制人工藻类种群位置,计算第一代每个藻群的适应度值和大小,设定参数并初始化每个藻群的总体饥饿值;
首先设定人工藻类种群数目为X,最大迭代次数为G,藻群序号为x,x∈[1,X],迭代数标号为g,g∈[1,G];在第g次迭代中,第x个人工藻类种群在D维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为将藻类细胞位置由二进制映射成十进制不同的对应不同的StOMP重构方法的门限参数,其适应度函数具体为hk为信道增益矢量,由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增益决定,而代表信道增益矢量hk的估计值,二者的归一化均方误差被定义为适应度函数;当g=1时,第一代人工藻类种群的每一维随机初始化为0或1,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出第一代所有藻群的适应度值对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同时计算第一代藻群大小其中设定藻群每次运动的能量损失Cl=0.2,学习参数Ap=0.5,初始化所有藻群总体饥饿值η=[η1,η2,…,ηX]=[0,0,…,0];
步骤4:计算每个藻群所含能量,初始化本代饥饿值;
藻群的能量与藻群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藻群越大所含能量就越大; 藻群所含能量是由其藻群大小和维数所决定的,第g次迭代各个藻群的能量为各个藻群大小由小到大排列所得排名的平方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 同时初始化第g次迭代中的所有藻群的本代饥饿值
步骤5:每个藻群根据其自身能量进行螺旋运动,完成位置更新;
藻群的螺旋运动是由一个线性运动和两个角运动共三个维度方向随机确定的; 其中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运动流程如下:
步骤5.2:随机选出o,p,q三个不同的位置维度,藻群沿此维度进行螺旋运动,其他位置保持不变,完成位置更新;藻群第o维上的藻群细胞τo的第(i+1)次线性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p维上的藻群细胞τp的第(i+1)次正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第q维上的藻群细胞τq的第(i+1)次余弦运动后的位置更新公式为其中,ζi为[-1,1]之间的随机数,ωi和ξi为[0,2π]之间的随机数;
步骤5.3:完成一次螺旋运动后进行当前位置的适应度值计算εi+1=f(τi+1);若则令藻群消耗一次能量σi+1=σi-Cl,同时令第g次迭代第x个藻群的本代饥饿值进入步骤5.5;否则进入步骤5.4;
步骤5.4:由于藻群运动后未能到达更好的位置,需返回原位,即令τi+1=τi,这样藻群会消耗两次能量σi+1=σi-2Cl;
步骤5.5:判断藻群是否有能量进行下一次运动,若σi+1>0,则令i=i+1,返回步骤5.2,否则进入步骤5.6;
步骤6:计算每个藻群完成运动后的大小,进行藻类种群的进化和适应过程;
最小藻群某一位置的藻类细胞会死亡并由最大藻群对应位置的藻类细胞分裂复制代替,这是藻类种群的进化过程;具体替代过程为即最大的藻群中第dg个位置的藻类细胞进行分裂替代最小规模藻群第dg个位置上的淘汰细胞,其中dg为[1,X]间的随机整数,argmax[…]为取到最大值的参数,argmin[…]为取到最小值的参数;
在环境中无法充分生长的藻群试图使其适应环境,朝向全局最优的藻群那样发展,这是藻类种群的学习适应过程; 其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7: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G,若未达到,令g=g+1,返回步骤4;若达到则中止迭代循环,将全局最优结果带入StOMP中,得到估计信道矩阵并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6332.3A CN113783809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6332.3A CN113783809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3809A CN113783809A (zh) | 2021-12-10 |
CN113783809B true CN113783809B (zh) | 2022-09-27 |
Family
ID=78840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26332.3A Active CN113783809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838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65920B (zh) * | 2022-10-12 | 2024-07-0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Nakagami-m参数的二维链路自适应方法及通信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4229A (zh) * | 2018-08-13 | 2018-12-28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压缩感知的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重构算法 |
CN112954807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的异构Massive MIMO系统多元资源配置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57825A1 (en) * | 2018-04-17 | 2019-10-23 | Rivierawaves (RW) | Adaptive ofdm-mimo decoder |
CN112769461B (zh) * | 2020-12-11 | 2022-04-22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毫米波智能反射面通信的大规模天线信道估计方法 |
-
2021
- 2021-09-02 CN CN202111026332.3A patent/CN1137838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4229A (zh) * | 2018-08-13 | 2018-12-28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压缩感知的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重构算法 |
CN112954807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的异构Massive MIMO系统多元资源配置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tributed Compressed Sensing Aided Sparse Channel Estimation in FDD Massive MIMO System;ruoyu zhang等;《IEEE Access》;20180322;第6卷;全文 * |
一种改进StOMP的Massive MIMO下行信道估计方法;沈涛等;《通信技术》;20190228;第52卷(第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3809A (zh) | 2021-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30787B (zh) | 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多天线信号传输与检测技术 | |
CN109672464B (zh) | 基于fcfnn的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 |
CN109993280B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声源定位方法 | |
CN110912598B (zh) | 基于长短时注意力机制的大规模mimo系统csi反馈方法 | |
Sohrabi et al. | Active sensing for communications by learning | |
CN113381952B (zh)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天线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9298383A (zh) | 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推断的互质阵波达方向角估计方法 | |
CN114268388B (zh) | 一种在大规模mimo中基于改进gan网络的信道估计方法 | |
CN113783809B (zh) | 基于二进制人工藻类机理的Massive MIMO信道估计方法 | |
CN116248156A (zh)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及重建方法 | |
CN109462427A (zh) | 一种基于改进的自适应混合优化平滑l0范数的mimo水声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6526565B (zh) |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单比特空间谱估计方法 | |
Turan et al. | A versatile low-complexity feedback scheme for FDD systems via generative modeling | |
Aminu et al. | Bayesian learning based millimeter-wave sparse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hybrid antenna array | |
Su et al. | Channel estima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using a modified Bayes-GMM method | |
CN115065446B (zh) | 一种基于流形学习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 | |
CN116383656A (zh) | 用于大规模mimo定位的半监督表征对比学习方法 | |
CN115695105A (zh) | 基于深度迭代智能超表面辅助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 |
CN116017280A (zh) | 一种目标免携带设备的快速室内路径跟踪方法 | |
CN115932714A (zh) | 一种基于双曲正切核相关熵的单快拍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 |
Hsu et al. | Deep learning based adaptive hybrid beamforming for mmWave MIMO systems | |
CN111865452B (zh) | 一种基于自适应细菌觅食的单通道盲源分离方法 | |
Liu et al. | Flexible beamforming of dynamic MIMO networks through fully convolutional model | |
Zhao et al. | Learning Precoding Policy with Inductive Biases: Graph Neural Networks or Meta-Learning? | |
Ni et al. | The A* orthogonal least square algorithm with the self-training dictionary for propeller signals reconstru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