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4460A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4460A
CN113764460A CN202010483701.0A CN202010483701A CN113764460A CN 113764460 A CN113764460 A CN 113764460A CN 202010483701 A CN202010483701 A CN 202010483701A CN 113764460 A CN113764460 A CN 113764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ght emitting
pixel
emitting devices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3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波
龙跃
魏锋
王本莲
王彬艳
唐国强
黄耀
黄炜赟
顾品超
孙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37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4460A/zh
Priority to US17/764,852 priority patent/US20220352292A1/en
Priority to EP21817199.9A priority patent/EP4044246A4/en
Priority to JP2022533594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6708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093611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2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4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4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第一连接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二侧。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子装置的显示屏正往大屏化、全屏化方向发展,以使用户 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为例,由于这些电子装 置需要结合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等部件,而这些部件通常占据显示屏的显示 区,由此导致显示屏难以实现全屏化设计。为了显示屏中的摄像头所在区域 的光透光率,保证摄像头的拍照效果,在摄像头所在区域仅保留像素电路的 发光器件。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具有用于显示的第 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包括衬底基板、多条第一连接走线以 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 区域以及至少部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 示区域包括第一子像素阵列,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允许来自所述显示基板的 第一侧的光至少部分透射至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像素阵列包 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 个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电路阵列,所述第一像素 电路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包括多个 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 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以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 个第二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所 述第二连接走线以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每个 包括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沿第一方向排列在同一行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 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 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二 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 在行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所述多个第 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第一侧和第二侧在 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 线的每个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 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 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一主 体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延伸到所述第一像 素电路的第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远离所述多个 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 折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三方向朝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延伸,其中,所述 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 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所述第一子弯折部 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并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弯折部 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与所述第一子弯折部连接的第 一像素电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相邻。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 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延伸到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并包括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第一子 连接部以及第二子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子弯折部 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 子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电路之间,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子弯折 部连接,所述第三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所述第三子弯 折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像 素电路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 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第 一子连接部以及第二子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子弯折 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 伸,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 二子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的第一 像素电路与第二子像素电路之间,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和 所述第三子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 侧,所述第三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主 体部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 线的每个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 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二侧,所 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的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 影,与至少一个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 线的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的第二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并 列平行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线 和所述多条第二连接线为透明导电走线。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还包括第一绝缘层、 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透明走线层以及第二透明走线层,其中,所 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的远离 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 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 透明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 走线层包括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多条 第二连接走线相邻的两条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包括所述第一连 接走线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另一,以及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相邻的两条的 其中另一。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连接 孔,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且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电路连接孔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贯 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 通过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 接,位于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 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电极连接孔,所 述多个电极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并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 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连 接孔和多个第二电极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 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 述第一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极 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位于所述 第二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连 接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 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位于相邻行的所述多个 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之间并沿所述第二方向 延伸,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连接所述电极连接孔 的一端连接,并自所述电极连接孔向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方 向延伸,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 走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不交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 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包 括多个第一像素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开口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一一对 应,以形成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区,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每个还包括第 一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的远离所述衬底 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 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 极主体部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主体部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 光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所述电极连接孔和所述第一电极主体部。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还 包括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 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交替布置,所述多个第一 像素单元每个包括第三发光器件以及第三像素电路,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 述第三发光器件电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阵 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 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阵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的每个像素包括至少 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像 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 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 三显示区域包括第三子像素阵列,所述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 元,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的每个包括第四发光器件以及第四像素电路,所 述第四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四发光器件电连接以驱动所述第四发光器件,所述 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 素,所述第三子像素阵列的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一个分别包括至少一所述第一子像素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另一包括至 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和每个 第三子像素分别被相邻的至少两个像素共享。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绿 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 的任一显示基板。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中,所述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并且所述传感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 显示基板的第一侧的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衬 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B为沿图1A中线I-I’的截面示意图;
图1C为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被点光源照射时的模拟图;
图1D为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被点光源照射时的另一模拟图;
图1E为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示意图;
图1F为图1E中A0区的放大图;
图2A为图1A中所示的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2B为图1A中所示的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布的另一平面示 意图;
图3A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中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布 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 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
图8B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
图8C为本公开至少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
图9A为沿图6中线B1-B2的截面示意图;
图9B为沿图6中线B3-B4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平面 示意图;
图10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A中A2区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第二显示区域的截 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第三显示区域的截 面示意图;以及
图1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 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 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 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 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 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 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 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为 了描述方便,在部分附图中,给出了“上”、“下”、“前”、“后”,本公开的实 施例中,竖直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竖直方向为重力方向,水平方向为与 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从右到左的水平方向为从前到后的方向。
为了实现移动显示产品屏占比最大化,先后出现了刘海屏,水滴屏,屏 内挖孔等技术。这类技术通过将显示区域局部挖孔,可以用于安装传感器(例 如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部件,该部分显示区设计为透 光显示区,在其下放置摄像头来减小摄像头占据边框而造成的屏占比问题。 由此该透光显示区可以在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为安装传感器等部件提供便 利,从而在基本不影响透光显示区的显示功能的情形下,这些传感器能够通 过透光显示区执行例如成像、红外感应、距离感应等功能,由此有助于实现 具有全面屏的电子设备。
但上述技术仍然需要挖去部分显示区,总体效果还是形成异形的显示 区,影响视觉体验,为了避免牺牲显示区,出现了局部区域降低像素分辨率 PPI(Pixels Per Inch),提升透光率来放置摄像头的技术。将摄像头放在低 分辨率PPI的区域,在该区域,由于分辨率PPI较低,光透过率高,因此光 线可以通过低PPI区域到达摄像头上。但是虽然提高了光透过率,像素驱动 电路的横纵交叉走线形成光栅,仍然会对摄像头成像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图1A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线I-I’的 截面示意图。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显示基板01的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1、周 边显示区2以及主体显示区3。周边显示区2至少部分围绕透光显示区1, 而主体显示区3至少部分围绕透光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如图1A所示, 透光显示区1、周边显示区2以及主体显示区3整体上形成矩形或近似矩形 的显示区域,以显示完整的(矩形)画面。
如图1B所示,该显示基板01包括用于实现显示区域的显示结构层510 和感测层520,相应地显示结构层510也包括透光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 感测层520设置在显示基板01的非显示侧S02(即背离使用者一侧)。感 测层520包括传感器521,传感器521与透光显示区1在显示基板的显示面 的法线方向F1上至少部分重叠,且被配置为接收并处理自显示基板01的显 示侧S01(即面对使用者一侧)穿过透光显示区1的光信号。例如,传感器 521为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传感器521例如可以实现 为芯片等形式。
例如,主体显示区3为主要的显示区域(或称为常规显示区域),相对 于透光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具有更高的分辨率(PPI,Pixel Per Inch), 即主体显示区3内排布有密度更高的用于显示的多个子像素。主体显示区3 中,每个子像素包括发光器件以及驱动发光器件的像素电路。
例如,透光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也分别包括多个子像素,以用于进 行显示操作,例如透光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透光显示区1可以允许从显示基板01的显示侧S01射入的光透过显示 基板01而到达显示基板01的非显示侧S02,从而用于位于显示基板01的 非显示侧S02的传感器521等部件的正常感测工作。但是,由于子像素的像 素电路包括多个电极、走线、有源层等结构,因此通常不透光,为了提高透 光显示区1的透光性,将透光显示区1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与驱动该发光器 件的像素电路从物理位置上分离。
例如,图2A为图1A中所示的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布的平面 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所示的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布的另一平 面示意图。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透光显示区1的子像素包括位于透光显示区1 的发光器件02以及位于周边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D01。透光显示区1的子 像素的发光器件02仍然保留在透光显示区1中的预定位置从而实现透光显 示区1的显示功能,但是与发光器件02连接且用于驱动发光器件02的像素 电路D01被从透光显示区1中移出以设置在周边显示区2中。因此,这些像 素电路D01占据了周边显示区2的部分空间,而周边显示区2的剩余空间用 于设置周边显示区2本身的子像素P0(例如图2A中周边显示区2内的虚线 方框所示),即在周边显示区2中实现显示功能的子像素。子像素P0包括 第一子像素P01、第二子像素P02以及第三子像素P03。例如,第一子像素 P01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P02为绿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P03为蓝色 子像素。
例如,周边显示区2的子像素P0以及透光显示区1中的子像素的像素 电路D01在周边显示区2中排布为阵列,如上所述,周边显示区2的子像素 P0以及透光显示区1中的子像素具有相同的分辨率。例如,可以将透光显 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的分辨率设置得低于主体显示区3的分辨率,即透光 显示区1和周边显示区2内排布的用于显示的子像素的密度小于主体显示区 3的子像素密度。
例如,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透光显示区1中子像素的发光器件02 通过连接走线LSn与位于同行的在周边显示区2中的像素电路D01电连接, 连接走线LSn沿X0方向,即行方向排布。也即是说,连接走线LSn将同一 行中位于周边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D01与位于透光显示区1中的发光器件 02连接。例如,连接走线LSn至少部分为透明走线,以提高透光显示区1 的透光率,连接走线LSn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 (Indium TinOxide,氧化铟锡)。连接走线LSn可以跨过周边显示区2中 的子像素P0以电连接位于透光显示区1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02以及位于周 边显示区2的用于驱动该发光器件02的像素电路D01。
进一步地,如图2A所示,用于驱动透光显示区1中每个子像素的像素 电路D01的数据线DSn可以在周边显示区2的靠近透光显示区1的边界处 绕线排布,从而与从透光显示区1中移出并与位于周边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 D01电连接以提供显示所需要的数据信号。例如,数据线DSn在透光显示区 1的上侧以及下侧之间围绕透光显示区1走线。这在显示区(这里包括主体 显示区3、周边显示区2和/或透光显示区1)中位于同一列的子像素的像素 电路可以电连接同一数据线,由此位于同一列的子像素可以由相同的数据线 驱动,并且无需更改或增加数据驱动电路。用于驱动透光显示区1中每个子 像素的像素电路D01的栅线GSn可以在周边显示区2的靠近透光显示区1 的边界处绕线排布,自透光显示区1的左侧以及右侧之间围绕透光显示区1 走线,从而与从透光显示区1中移出并与位于周边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D01 电连接以提供显示所需要的栅极扫描信号。
例如,如图2B所示,连接走线LSn的一端(位于周边显示区2的一端) 通过像素电路过孔H01与像素电路D01连接,连接走线LSn的另一端(位 于透光显示区1)的一端通过电极过孔H02与发光器件02的第一极0111(例 如为发光器件02的阳极)连接。发光器件02的第一极0111通过走线0112 与电极过孔H02连接。第一极0111与走线0112可以一体形成。也就是说, 发光器件02的第一极0111通过电极过孔H02与连接走线LSn连接。由于 多条连接走线LSn在透光显示区1中位于发光器件02所在行的同一侧,所 以多条连接走线LSn需要占据较多的布线空间,使得电极过孔H02与第一 极0111之间相距较远(也就是说在方向Y0上发光器件02占据的空间更大), 从而难以提高透光显示区1中的发光器件02的排布密度,并难以提高透光 显示区1中的分辨率。
例如,图1C为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被点光源照射时的模拟图;图1D 为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被点光源照射时的另一模拟图。如图1C以及图1D 所示,为了测试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的透光效果,可以对测试透 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进行光源照射下的模拟,该光源可以是点光源, 例如将点光源设置在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的一侧(例如显示侧)。 在有光源照射的情况下,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的显示的效果图(如 图1C或图1D所示的)出现了光栅效应,图1C中的光栅效应更明显一些。 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的光栅效应主要由经过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 边显示区2的纵横交错走线(例如密集的连接走线LSn)产生。
例如,图1E为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示意图;图1F为图1E中A0区的 放大图。如图1F以及图1E所示,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示出了较 强的画面颗粒感。透光显示区1以及周边显示区2的分辨率降低之后,使得 亮度降低,从而与主体显示区3存在较强的视觉差异,导致显示效果降低。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具有用于显示的第 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包括衬底基板、多条第一连接走线以及多 条第二连接走线。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以及 至少部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子像 素阵列,且第一显示区域允许来自显示基板的第一侧的光至少部分透射至显 示基板的第二侧,第一子像素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 器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 素电路阵列,第一像素电路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多个第一像素 电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 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一发 光器件,第一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第一连接走线以驱动第一发光器件,多条 第二连接走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二像素电 路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第二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第二连接走线以驱动第二 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的每个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 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在同一行中。在第一显示区域,多条 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 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 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二侧, 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 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第二方向上相对。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将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连接走线以及 第二连接走线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 极所在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从而可以减少第一连接走线以及第二连接走线 在第二方向上占用的布线空间,进而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中的发光器件的排 布密度和/或沿第一方向上排布的数量,以有利于提高第一显示区的分辨率和 /或增大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例如像素个数),还有助于减小第二显示区域中 由于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导致的光栅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中线B-B’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 例的显示基板1000包括衬底基板14。衬底基板14包括显示区域以及围绕该 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40,该显示区域包括并列的第一显示区域10(例如为 透光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20以及第三显示区域30(例如正常显示区 域)。第二显示区域20围绕(例如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域10。在图 3A中,第一显示区域10由圆框标识。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显示基板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基板等显示基板,本公开的 实施例对显示基板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3B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为透光显示区,即允许来自显示 基板1000的显示侧S1(例如第一侧)的入射光透射通过该区域以到达显示 基板1000的非显示侧S2(例如第二侧)。在显示基板1000的非显示侧S2 还可以设置传感器192以接收该透射光,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成像、 红外感测、距离感测等)。例如,该传感器192设置在显示基板1000的非显 示侧S2,传感器192在衬底基板14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区域10至少部分 重叠,且被配置为接收并处理来自显示基板1000的显示侧S1的光。自显示 基板1000的显示侧S1的光可以是沿显示基板1000的法线方向(例如Z0方 向)的准直光,也可以是非准直光。
例如,传感器192为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传感器 192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等形式。传感器192设置在显示基板的非显示侧S2 (背离使用者一侧)。传感器192与第一显示区10在显示基板的显示面的 法线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传感器192可以是图像传感器,并可以用于采集传感器192的集 光面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图像,例如可以为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 感器;该传感器192还可以是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该传感器192可 用于实现诸如手机、笔记本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 例如透镜、反射镜或光波导等光学器件,以对光路进行调制。本公开的实施 例对于传感器192的类型、功能以及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传感器192通过双面胶等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S2,并且传 感器19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区域10至少部分重叠,配置 为接收来自第一侧S1的光。由此,第一显示区域10在实现显示的同时,还 为传感器192的设置提供了便利。
例如,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包括第一子像素阵列(第一显示区域10 中的白色方框组成)。第一子像素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 器件11(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白色方框)。
第二显示区域20包括第一像素电路阵列(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灰色方 框组成),第一像素电路阵列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电路单元D(第 二显示区域20中的灰色方框)。第二显示区域20还包括第二子像素阵列(第 二显示区域20中的白色方框组成)。第二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 一像素单元P,多个第一像素单元P和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D交替布置。
第三显示区域30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域20,第三显示区域30包括 第三子像素阵列,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像素单元C(第 三显示区域30中的白色方框)。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D用于一一对应地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0中 的多个发光器件11。也即,用于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第一子像素阵列的像 素电路D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20中,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器 件在位置上彼此分离。来自显示侧S1的入射光可以通过相邻发光器件11之 间的空白区域透射,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域10的透光性。每个第一像素单元P 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发光器件以及第三像素电路,该第三发光器件以及 第三像素电路位于同一像素区域中,在位置上没有彼此分离。每个第二像素 单元C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四发光器件以及第四像素电路,该第四发光器 件以及第四像素电路位于同一像素区域中,在位置上没有彼此分离。
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的阵列和第 一显示区域10的多个发光器件11的阵列彼此对齐,以分布在多行和多列中 (如图4中的排列方式),由此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包括多行和多列的 阵列,使得第一显示区域10和第二显示区域20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例如,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 线排布的平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多个发光器件11 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14以及第二发光器件115。相应地,第二显示区域20中 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D包括第一像素电路D10以及第二像素电路D20, 分别用于接收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发光器件114以及第二发光器件115发 光。例如,第一像素电路D10、第二像素电路D20、第一发光器件114以及 第二发光器件115位于一行(例如图5中的两行中的其中一行)。在第一显 示区域10中,第一发光器件114与第一像素电路D10在第一方向X1上对 应连接,由此在功能上构成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一个子像素。第二发光器 件115与二像素电路D20在第一方向X1上对应连接,由此在功能上构成第 一显示区域10中的一个子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以第一显示区域10以及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两 行作为示例,其它行的排布方式相同,不在图上示出。
例如,如图5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 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总体上沿第一方向X1延伸, 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也总体上沿第一方向X1延伸。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 以及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2在第一方向X1上并列平行设置,多条第一连接 走线101以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发生交叉以避 免相互之间的信号串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 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以及第二显示区域20,即延伸通过第一显示区域10 以及第二显示区域20。
例如,如图5所示,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一一对应电连接多个第一像 素电路D10和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第一像素电路D10配置为通过第一连 接走线101以驱动第一发光器件114发光。第一连接走线101将位于同一行 的第一像素电路D10和第一发光器件114电连接。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 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二像素电路D20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第二像素电 路D20配置为通过第二连接走线102以驱动第二发光器件115发光。第二连接走线102将位于同一行的第二像素电路D20和第二发光器件115电连接。
例如,如图5所示,多个发光器件11的每个包括第一电极111(例如发 光器件11的阳极)。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 电极111沿第一方向排列在同一行中(例如图5中的两行中的其中一行)。 在第一显示区域10中,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和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分 别电连接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
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Y1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 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一侧HS1,多条 第二连接走线102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Y1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 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二侧HS2。多个第一发光 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一侧HS1和第 二侧HS2在第二方向Y1上相对。也即,第一侧HS1和第二侧HS2分别表 示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 上侧以及下侧。
如图中所示的,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从第一侧HS1自第二显示区20 延伸至第一显示区10,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2从第二侧HS2自第二显示区 20延伸至第一显示区10。由此,增加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和多条第一连 接走线102对第二方向Y1上的布线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多个第一发 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排布密度。例如在第二方向Y1上相 同的空间范围内,发光器件排布的行数增加,相应的也可以增加第二显示区20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的行数,从而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 的分辨率,由此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与第三显示 区的显示效果之间的差异减小。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X1与第一方向Y1彼此交叉,如图4 中,第二方向X1例如为水平方向(行方向),第一方向Y1例如为竖直方向 (列方向),第二方向X1与第一方向Y1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 X1与第一方向Y1也可以是相互交叉而不垂直,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仅作为 一种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5所示,在第二显示区域20中,第一像素电路D10在第一 方向X1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的左侧(也即远离第一显示区域10的一侧)。 例如,第一发光器件114在第一方向X1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的左侧(也 即靠近第二显示区域20的一侧)。当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从第一侧HS1 和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从第二侧HS2分别电连接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发光器 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时,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和多条第二连接 走线102之间可以提高布线密度,并且彼此之间不发生交叠。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的发光器件11可以从第一显示区 域10的中心线Y11处分为左侧的发光器件11以及右侧的发光器件11。左 侧的发光器件11可以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的左侧的部分第二显示区域20 中的第一像素电路单元D按照图5中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右侧的发光器件 11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的右侧的部分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第一像素电路 单元D按照图5中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也就是说右侧的发光器件11以及右侧的部分第二显示区域20的结构与左侧的发光器件11以及左侧的部分第 二显示区域20的结构可以关于中心线Y11对称。
例如,如图5所示,当第二连接走线102从第二侧HS2电连接同一行的 第二发光器件115时,在第一显示区域10,第二连接走线102在衬底基板 14上的正投影与其经过的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交叠,而当 第一连接走线102从第一侧HS2电连接同一行的第二发光器件115时,在第 一显示区域10,第一连接走线10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器 件114以及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不发生交叠,所以与发光器件 111发生交叠的连接走线的数量得以减小,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域的透光率。
例如,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第二连接走线102(例如至少在第一显示 区10的部分)为透明导电走线,由此,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第二连接走 线102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域10具有较高的透光性。
例如,第一连接走线151以及第二连接走线152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导 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金属 走线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银(Ag)、铝(Al)、钼(Mo)或钛(Ti)等金属材 料或其合金材料。
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第二像素单元C的阵列排布的密度要大于在第 二显示区域20中多个第一像素单元P的阵列排布的密度,也大于在第一显 示区域10中多个发光器件11的阵列排布的密度,使得第三显示区域30的 显示分辨率要高于第二显示区域20以及第一显示区域10的显示分辨率。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发光器件11的阵列排布的密 度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的阵列排布的密度相同,而在第二显 示区域20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的阵列排布之后的间隙中交替布置了第一像 素电路阵列,用于与发光器件11的阵列在第一方向Y1以及第二方向X1上 分别电连接以驱动发光器件11发光。
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每个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 部。如图5所示,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的每个包括第一主体部1011和第 一弯折部1012。
第一主体部1011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以及第二显示区域20并沿第一 方向X1延伸。在第一显示区域10,第一主体部1011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 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一侧HS1,在第 二显示区域20,第一主体部1011位于第一像素电路D10所在行的第一侧 HS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像素电路D10以及发光器件11位于同一行, 所以,上述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 所在行与第一像素电路D10所在行指的是同一行,而第一侧HS1也是指的 同一侧,即远离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一侧。此外,实施例中所说 的第二侧HS2也指的是靠近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一侧。第一主体 部1011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的第一电极111一一对应连接,以提供发 光驱动电流。
第一弯折部1012位于第二显示区域20,并与第一像素电路D10和第一 主体部1011连接。第一弯折部1012自第一像素电路D10延伸到第一像素电 路D10的第一侧HS1。也就是说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从第一像素电路D10 引出时先经过弯折走线,然后再沿第一方向X1走线。
例如,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一列(最左侧)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 接走线101先从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二侧HS2引出再延伸至第一像素电 路D10的第一侧HS1,该第一连接走线101可以包括两个倒角部分以及有一 段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走线以及有单沿第二方向Y1延伸的走线。
例如,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二列(左侧倒数第二个)的第一像素电路D10 的第一连接走线101先从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侧HS1引出先向远离第 一像素电路D10方向延伸然后再与主体部1011连接,该第一连接走线101 可以包括一个倒角部分。第一弯折部1012可以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1011在 第一显示区域10远离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4的第一电极111,以提高布线空 间利用率。
例如,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二侧HS2与第一侧HS1在第二方向Y1 上相对。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在连接走线之间相互不发生交叠的情况下,第 一弯折部1012也可以采用部分弧形走线的形式,例如倒角部分为弧线。
例如,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三方向朝第一像素电路的第 一侧延伸。如图5所示,第一弯折部1012的至少部分沿第三方向G1向所述 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侧HS1延伸。例如,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一列(最 左侧)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两个倒角部分沿第三方向 G1延伸。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二列(左侧倒数第二个)的第一像素电路D10 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一个倒角部分沿第三方向G1延伸。第三方向G1与 第一方向X1以及第二方向Y1交叉,即第三方向G1不同于第一方向X1以 及第二方向Y1。
例如,如图5所示,图中第一行的第一弯折部1012与第二行的第一弯 折部1012在走线时之间互相不发生交叉。例如,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一行第 一列(最左侧)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位于第二侧HS2 的倒角部分与图中所示的连接第二行第二列(左侧倒数第二个)的第一像素 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一个倒角部分相互并列平行设置。由此,增 加不同的连接走线之间的间距避免信号串扰。
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 弯折部。
图6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走线排 布的平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一弯折部1012包括 第一子弯折部1013(例如为倒角部分)。第一子弯折部1013位于第一像素电 路D10(例如图6中位于左侧数第5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侧HS1 并沿第三方向G1延伸。第一子弯折部1013与第一像素电路D10和第一主 体部1011连接。与第一子弯折部1013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D10与第二像素 电路D20相邻。也就是说与第一子弯折部1013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D10为 最靠近第二像素电路D20的第一像素电路D10。而包括第一子弯折部1013 的第一连接走线101与上一行的里连接走线距离最近。也就是说,在第二方 向Y1上,其它连接走线都排布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1013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下侧。上述设置方式在保证连接走线都不发生交叉的情况下,可以尽 高的利用显示基板的布线空间。
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自第一像素 电路的第二侧延伸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并包括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 弯折部、第一子连接部以及第二子连接部。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一弯折部1012自第一像素电路D10 的第二侧HS2延伸到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侧HS1。例如,第一连接走 线101为连接图6中左侧前四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连接走线。第一连接 走线101包括第二子弯折部1014(例如倒角部分)、第三子弯折部1015(例 如倒角部分)、第一子连接部1016以及第二子连接部1017。第一子连接部 1016以及第二子弯折部1014位于第一像素电路DH10的第二侧HS2,第二 子弯折部1014沿第三方向G1延伸,第一子连接部1016沿第一方向X1延 伸并与第一像素电路DH10和第二子弯折部1014连接。第二子连接部1017 沿第二方向Y1延伸并位于相邻的第一像素电路D10(与包括第一子弯折部 1013的第一连接走线101连接)与第二子像素电路D20之间,第二子连接 部1017与第二子弯折部1014和第三子弯折部1015连接。第三子弯折部1015 位于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侧HS1,第三子弯折部1015沿第三方向G1 延伸并与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一主体部1011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走线101 的第一主体部1011在第一显示区域位于第一发光器件114的第一侧HS1。
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图6中左侧前四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 连接走线101位于连接图6中左侧第五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 线101的靠近第一像素电路D1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显示区域中左侧开始的 第一列至第四列的第一发光器件114连接。连接图6中左侧第五列的第一像 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还与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五列的第一发光器件 114连接。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走线101都设置为与连接图6中左侧 前四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相同的走线方式。也即不设 置包括第一子弯折部1013的第一连接走线101(例如连接图6中左侧第五列 的第一像素电路D10)。在该变形实施例中,可以将连接图6中左侧前四列 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二子连接部1017从,图6中 左侧第四列与第五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之间穿过,而连接图6中左侧第五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还与第一显示区域中最左侧(第 一列)的第一发光器件114连接,而连接图6中左侧前四列的第一像素电路 D10的第一连接走线101位于连接图6中左侧第五列的第一像素电路D10 的第一连接走线101的远离第一像素电路D1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显示区域 中左侧开始的第二列至第五列的第一发光器件114连接。
例如,如图图5以及6所示,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的每个包括第二主 体部1021。第二主体部1021沿第一方向X1延伸并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 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二侧HS2。第二主 体部1021与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像素电路连接D20 连接。第二主体部1021位于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一主体部1011的靠近多 个第一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的一侧。在第 一显示区域10,第二连接走线102的主体部102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与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4和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在所述衬 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由此增加布线空间利用率以及提高第一显示区以及 第二显示区的分辨率。
例如,如图6所示,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第一主体部1011与多条 第二连接走线102的第二主体部1021在第一方向X1并列平行设置,由此增 加布线空间利用率以及提高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分辨率。
例如,图9A为沿图6中线B1-B2的截面示意图;图9B为沿图6中线 B3-B4的截面示意图。图6中的线B1-B2穿过深色的第一连接走线101(或 深色的第二连接走线102),图6中的线B3-B4穿过浅色的第一连接走线101 (或浅色的第二连接走线102)。例如,图6中的线B1-B2以及线B3-B4可 以是穿过第一连接走线101的相邻得两条,或穿过第二连接走线102的相邻 的两条。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也即 第一平坦化层144)、第二绝缘层(也即第二平坦化层145)、第三绝缘层(也 即第三平坦化层146)、第一透明走线层151以及第二透明走线层152。
例如,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一平坦化层144位于第一像素电路 D10或第二像素电路D20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以提供平坦化表面,第 二平坦化层145位于第一平坦化层144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以提供平坦 化表面,第三平坦化层146位于第二平坦化层145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 以提供平坦化表面,第一透明走线层151位于第一平坦化层144与第二平坦 化层145之间(图9A所示)。第二透明走线层152位于第二平坦化层145 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图9B所示)。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 115位于第三平坦化层146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 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位于第三平坦化层146远离衬底基板14的 一侧。
例如,第一透明走线层151以及第二透明走线层152的材料可以包括透 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 金属走线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银(Ag)、铝(Al)、钼(Mo)或钛(Ti)等金 属材料或其合金材料。
例如,第一平坦化层144、第二平坦化层145、第三平坦化层146的材 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也可以包括聚酰亚胺、 聚酞亚胺、聚酞胺、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或酚醛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6以及图9A所示,第一透明走线层151包括多条第一连接 走线101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之一,以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相邻的两条 的其中之一。也就是说,第一透明走线层151包括图6中的深色的第一连接 走线101以及深色的第二连接走线102。
例如,如图6以及图9B所示,第二透明走线层152包括第一连接走线 101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另一,以及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02相邻的两条的其 中另一。也就是说,第二透明走线层152包括图6中的浅色的第一连接走线 101的第二连接走线102。第一连接走线101中的深色的第一连接走线101 与浅色的第一连接走线101间隔设置,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以减少信号之 间的串扰。第二连接走线102中的深色的第二连接走线102与浅色的第二连 接走线102间隔设置,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以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
如图5、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连 接孔DH1。多个像素电路连接孔DH1位于第二显示区域20,且包括多个第 一像素电路连接孔DH11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DH12。如图9A中所 示的,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DH11贯穿第一平坦化层144。位于第一透明走 线层151的第一连接走线101或第二连接走线102分别通过第一像素电路连 接孔DH11与第一像素电路D10或所述第二像素电路D20电连接。如图9B 中所示的,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DH12贯穿第一平坦化层144以及第二平坦 化层145,位于第二透明走线层152的第一连接走线101或第二连接走线102 分别通过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DH12与第一像素电路D10或所述第二像素电 路D20电连接。
例如,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中示出了第一显示区域10以及第二显示区域20的走线排布图,该走线 布局关于中心线Y11对称。图7中A1区为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一个局部。
图8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图8B为本 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图8C为本公开至少再 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1区的放大图。
例如,如图5以及图8A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多个电极连接孔 PH1。多个电极连接孔PH1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并位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 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所在行的第一侧HS1,且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连接孔PH11和多个第二电极连接孔PH12。
例如,如图9A所示,第一电极连接孔PH11贯穿第二平坦化层144以 及第三平坦化层145,位于第一透明走线层151的第一连接走线101或第二 连接走线102分别通过第一电极连接孔PH11与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 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电连接。
例如,如图9B所示,第二电极连接孔PH12贯穿第三平坦化层145,位 于第二透明走线层152的第一连接走线101和第二连接走线102分别通过第 二电极连接孔PH12与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 电连接。
例如,如图8C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0的第 一虚拟走线DML1。第一虚拟走线DML1位于相邻行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 114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之间并沿所述第二方向Y1延 伸。也即是说,第一虚拟走线DML1位于图8C中的两行之间。第一虚拟走 线DML1与第二连接走线102连接电极连接孔PH1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 第一虚拟走线DML1可以视为第二连接走线102从电极连接孔PH1向第一 侧HS1延伸的部分。第一虚拟走线DML1自电极连接孔PH1向远离第二发 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的方向延伸。第一虚拟走线DML1在衬底基板 14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第二连接走线102不交叠。由于第二 连接走线102与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通过电极连接孔PH1连接 时,第二连接走线102穿过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使得电极连 接孔PH1的远离第二发光器件115的第一电极111的一侧没有走线,而对应 于该区域的第一连接走线从远离第一发光器件114的第一电极111的一侧没 有走线,为了使得走线均匀以及透光均匀,从而设置第一虚拟走线DML1。
例如,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147。 像素限定层147位于多个发光器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 115)的第一电极111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开口 147A。多个第一像素开口147A与多个发光器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 二发光器件115)一一对应,以形成所述多个发光器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 或第二发光器件115)的发光区116。多个发光器件11的每个还包括第一发 光层112以及第二电极113(例如为阴极)。第二电极113位于像素限定层 147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发光层112位于第一像素开口147中且位于 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之间;发光层112直接夹置在第一电极111与 第二电极112之间的部分在通电后将会发光,由此该部分所占据的区域对应 于上述发光区116。
例如,像素限定层147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酞亚胺、聚酞胺、 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或酚醛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或者包括氧化硅、氮 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第一电极111的材料可以包括至少一种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包 括氧化锢锡(ITO)、氧化锢锌(IZO)、氧化锌(ZnO)等。此外,第一电极111可 以包括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作为反射层,诸如银(Ag)。
例如,对于OLED,第一发光层112可以包括小分子有机材料或聚合物 分子有机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发红光、绿光、 蓝光,或可以发白光;并且,根据需要发光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子注入层、 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功能层。对于QLED,发光层可以 包括量子点材料,例如,硅量子点、锗量子点、硫化镉量子点、硒化镉量子 点、碲化镉量子点、硒化锌量子点、硫化铅量子点、硒化铅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和砷化铟量子点等,量子点的粒径为2-20nm。
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包括各种导电材料。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 包括锂(Li)、铝(Al)、镁(Mg)、银(Ag)等金属材料。
例如,如图5、图8B、图9A以及图9B所示,多个发光器件11(第一 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115)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111包括第一电 极主体部1111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位于发光器 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115)的发光区116。第一电极连 接部1112连接电极连接孔PH1(第一电极连接孔PH11或第二电极连接孔 PH12)和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另外,例如,多个发光器件11(第一发光 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115)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111仅包括第一电极 主体部1111,该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直接与电极连接孔PH1电连接,由此 可以降低晶体管与发光区之间的电阻。由于第一连接走线101以及第二连接 走线102位于发光器件11的两侧,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排布密度 增加,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在第二方向Y2上的长度得以减小,从而可以增 加第一显示区10的透光率。
例如,如图8B所示,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 形状可以不相同。第一电极111的形状大致呈六边形,且沿第二方向Y1延 伸。例如如图所示的最左侧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的在第 二方向Y1上的长度较大,而中间两个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 的在第二方向Y1上的长度比最左侧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 小,而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的在第一方向X1上的宽度比最左侧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的大。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 111的第一电极主体部1111形状可以更加实际显示的需要进行设计,本公开 实施例不以此为限。例如,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 1112的形状可以不相同。由于与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连接的第一连 接走线101或第二连接走线102的位置不同、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主体 部1111形状的差异,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的延伸方向或在第二方向Y1上 的长度也不同。例如图中最左侧的第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沿 第一方向X1延伸,而左侧第二个一电极111的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沿第二 方向Y1延伸。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可以视为不设置第一电极连接部 1112,例如图中的右侧两个发光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由于与发光器件11 的第一电极111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101或第二连接走线102分别位于发光 器件11的第一电极111的两侧,使得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在第二方向Y1 上的长度得以减小(设置可以不设置第一电极连接部1112),从而增加第一 显示区域的透光率。例如,图10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 板的显示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10A中的A2区位于第三显示区域30与第 二显示区域20的交界处。图10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A中 A2区的放大图。如图10B所示,第二子像素阵列(第一子像素阵列与第二 子像素阵列的排布方式相同)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 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P3。第二子像素阵列的每个像素P11包括一个第一子 像素P1、一个第二子像素P2以及一个第三子像素P3。例如,第一子像素 P1、第二子像素P2以及第三子像素P3沿第一方向X1排列。像素电路连接 过孔DH1位于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以及第三子像素P3之间。也 就是说,第二子像素阵列的像素的每个包括三个子像素且沿行方向排布。例 如,第一子像素P1为绿色子像素G,第二子像素P2为红色子像素R,第三 子像素P3为蓝色子像素B。上述第一显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 的排布方式可以增加像素密度,即提高第一显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的 分辨率,减少第一显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的显示的颗粒感。
例如,如图10B所示,第三显示区30的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 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P3’。第三子像素阵列 的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一个,例如像素P12’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P1’和一个 第二子像素P2’,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另一,例如像素P11’包括一个第一子 像素P1’和一个第三子像素P3’,每个第二子像素P2’和每个第三子像素P3’ 分别被相邻的至少两个像素共享。第三显示区30的像素的排布方式与第一 显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不同,如前所述,第三显示区30的分辨率高 于第一显示区10以及第二显示区20。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2T1C (即2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型像素电路,该两个晶体管分别为数据写入晶 体管和驱动晶体管,该一个电容为信号存储电容,该像素电路可以根据接收 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产生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电流,发光元件根据驱 动电流的大小产生不同强度的光。该像素电路例如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像素 电路,例如,可以进一步具有补偿功能、复位功能、感测功能等,由此可以 包括多于2个薄膜晶体管。
例如,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第一栅绝缘层141、 第二栅绝缘层142以及层间绝缘层143。第一像素电路D10(或第二像素电 路D20)包括薄膜晶体管12和存储电容13。薄膜晶体管12包括有源层121、 栅极122、和源漏电极(源极123以及漏极124)。存储电容13包括第一电 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有源层121设置在衬底基板14上,第一栅 绝缘层141设置在有源层121的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栅极122和第一 电容极板131同层设置在第一栅绝缘层14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 二栅绝缘层142设置在栅极122和第一电容极板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 第二电容极板132设置在第二栅绝缘层14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层 间绝缘层143设置在第二电容极板13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源极123 以及漏极124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43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通过第一 栅绝缘层141、第二栅绝缘层142以及层间绝缘层143中的过孔与有源层121 电连接。第一透明走线层151通过第一平坦化层144中的第一像素电路连接 过孔DH11与源漏电极其中之一电连接(如图9A所示的与漏极124电连接)。 第二透明走线层152通过第一平坦化层144以及第二平坦化层145中的第二 像素电路连接过孔DH12与源漏电极其中之一电连接(如图9B所示的与漏 极124电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同层设置”包括两个功能层或结 构层在显示基板的层级结构中同层且同材料形成,即在制备工艺中,该两个 功能层或结构层可以由同一个材料层形成,且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所 需要的图案和结构。一次构图工艺例如包括光刻胶的形成、曝光、显影、刻 蚀等工序。
在另一示例中,作为图9A以及图9B所示示例的变型,存储电容13的 第一电容极板131仍然与栅极122同层设置,而存储电容13的第二电容极 板132与源极123和漏极124同层设置,由此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 极板132使用第二栅绝缘层142以及层间绝缘层143的叠层来作为介电材料 来形成存储电容。
在再一示例中,作为图9A以及图9B所示示例的变型,存储电容器的 第一电容极板13不再与栅极223同层设置,而是位于在第二栅绝缘层142 以及层间绝缘层143之间,而存储电容13的第二电容极板132与源极123 和漏极124同层设置,由此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板132使用层间 绝缘层143来作为介电材料来形成存储电容。
例如,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 14上的透明支撑层191,发光器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以及第二发光器件115)位于透明支撑层19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由此,相对于衬底基 板14来说,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发光器件11可以与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 第三发光器件21(图11所示)以及第三显示区域30中的第四发光器件31 (图12所示)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从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例如,透明支撑层191与第一栅绝缘层141、第二栅绝缘层142、层间 绝缘层143和第一平坦化层144中的至少一种同层设置。例如,透明支撑层 191与第一栅绝缘层141、第二栅绝缘层142、层间绝缘层143和第一平坦化 层144均同层设置,以使第一显示区域10中的发光器件11与第二显示区域 20中的第三发光器件21(图11所示)以及第三显示区域30中的第四发光 器件31(图12所示)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并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例如,第一栅绝缘层141、第二栅绝缘层142以及层间绝缘层143中的 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绝缘材料。第一栅 绝缘层141、第二栅绝缘层142以及层间绝缘层143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 不相同。
例如,有源层121的材料可以包括多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例如,氧化 铟镓锌)。栅极122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例如钼、铝及 钛等形成的金属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该多层结构为多金属层叠层(如钛、 铝及钛三层金属叠层(Ti/Al/Ti))。源极123及漏极124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 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例如由钼、铝及钛等形成的金属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 该多层结构为多金属层叠层(如钛、铝及钛三层金属叠层(Ti/Al/Ti))。本公 开的实施例对各功能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在第一平坦化层与源极123及漏极124之间还可以设置钝化层。 钝化层可以设置为包括过孔以露出源极123及漏极124之一,例如露出漏极 124。钝化层可以保护源极123及漏极124不被水汽腐蚀。例如,钝化层的 材料可以包括有机绝缘材料或无机绝缘材料,例如,氮化硅材料,由于其具 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且具有很好的疏水功能,能够很好的保护第一像素电路 D10或第二像素电路D20不被水汽腐蚀。
例如,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基板1000还包括封装层148。封 装层148位于第二电极113远离衬底基板148的一侧。封装层148将发光器 件11(第一发光器件114或第二发光器件115)密封,从而可以减少或防止 由环境中包括的湿气和/或氧引起的发光器件11的劣化。封装层148可以为 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复合层结构,该复合层结构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堆叠的 结构。封装层148包括至少一层封装子层。例如,封装层148可以包括依次 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一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
例如,该封装层148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高分 子树脂等绝缘材料。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的致密性高,可 以防止水、氧等的侵入;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含有干燥剂的高分子材料 或可阻挡水汽的高分子材料等,例如高分子树脂等以对显示基板的表面进行 平坦化处理,并且可以缓解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应力,还可 以包括干燥剂等吸水性材料以吸收侵入内部的水、氧等物质。
例如,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第二显示区 域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中第三 显示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11所示,显示基板1000的第二显示区域20的多个第一像 素单元P每个包括第三发光器件21以及第三像素电路,第三像素电路与第 三发光器件21电连接以驱动第三发光器件21。例如,第二像素电路包括薄 膜晶体管22和存储电容23等结构。第三发光器件21包括第三电极211、第 四电极213以及第三电极211与第四电极213之间的第二发光层212。第三 电极211通过过孔与第三像素电路电连接。例如,第三电极211为第三发光 器件21的阳极,第四电极213为第三发光器件21的阴极。像素限定层147 设置在第三电极21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开口。第二发 光层212设置在像素限定层147的多个开口中。第四电极213设置在第二发 光层212以及像素限定层147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三电极211与 第一电极11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四电极213与第二电极113同层设置 且材料相同。第二发光层212与第一发光层11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例如,薄膜晶体管22包括有源层221、栅极222、源漏电极(即源极223 和漏极224)、第一转接电极215等结构,存储电容23包括第一电容极板231 和第二电容极板232。有源层221设置在衬底基板14上,第一栅绝缘层141 设置在有源层22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栅极222和第一电容极板231 同层设置在第一栅绝缘层14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142 设置在栅极222和第一电容极板23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二电容 极板232设置在第二栅绝缘层14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层间绝缘层143设置在第二电容极板23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源漏电极设置在层 间绝缘层143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通过第一栅绝缘层141、第二栅 绝缘层142和层间绝缘层143中的过孔与有源层221电连接,源漏电极的远 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坦化层144提供第一平坦化表面,以平 坦化第三像素电路。
例如,薄膜晶体管22的有源层221、栅极222、源漏电极(即源极223 和漏极224)分别与薄膜晶体管12源层121、栅极122、和源漏电极(源极 123以及漏极124)的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存储电容23的第一电容极板231 和第二电容极板232分别与存储电容13的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 板13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平坦化层144中具有第一过孔144A,第一转 接电极215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44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通过第 一过孔144A与源漏电极的源极223(或漏极224)电连接。第二平坦化层 145以及第三平坦化层146具有第二过孔145A,第三发光器件21的第四电 极213通过第二过孔145A与第一转接电极215电连接。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电极215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 145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这种情况下,第一过孔144A贯穿第一平坦 化层144以及第二平坦化层145,第二过孔145A贯穿第三平坦化层146。
例如,如图12所示,显示基板1000的第三显示区域30的多个第二像 素单元C每个包括第四发光器件31以及第四像素电路,第四像素电路与第 四发光器件31电连接以驱动第四发光器件31。例如,第四像素电路包括薄 膜晶体管32和存储电容33等结构。第四发光器件31包括第五电极311、第 六电极313以及第五电极311与第六电极313之间的第三发光层312。第五 电极311通过过孔与第四像素电路电连接。例如,第五电极311为第四发光 器件31的阳极,第六电极313为第四发光器件31的阴极。像素限定层147 设置在第五电极31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开口。第三光 层312设置在像素限定层147的多个开口中。第六电极313设置在第三发光 层312以及像素限定层147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五电极311与第 一电极11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六电极213与第二电极113同层设置且 材料相同。第三发光层312与第一发光层11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例如,薄膜晶体管32包括有源层321、栅极322、源漏电极(即源极323 和漏极324)、第一转接电极315等结构,存储电容33包括第一电容极板331 和第二电容极板332。有源层321设置在衬底基板14上,第一栅绝缘层141 设置在有源层32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栅极322和第一电容极板331 同层设置在第一栅绝缘层14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142 设置在栅极322和第一电容极板331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第二电容 极板332设置在第二栅绝缘层14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层间绝缘层 143设置在第二电容极板332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源漏电极设置在层 间绝缘层143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通过第一栅绝缘层141、第二栅 绝缘层142和层间绝缘层143中的过孔与有源层221电连接,源漏电极的远 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坦化层144提供第一平坦化表面,以平 坦化第三像素电路。
例如,薄膜晶体管32的有源层321、栅极322、源漏电极(即源极323 和漏极324)分别与薄膜晶体管12源层121、栅极122、和源漏电极(源极 123以及漏极124)的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存储电容33的第一电容极板331 和第二电容极板332分别与存储电容13的第一电容极板131和第二电容极 板13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例如,如图12所示,第一平坦化层144中具有第一过孔144A,第一转 接电极315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44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并通过第 一过孔144A与源漏电极的源极323(或漏极324)电连接。第二平坦化层 145以及第三平坦化层146具有第二过孔145A,第四发光器件31的第六电 极313通过第二过孔145A与第一转接电极315电连接。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电极315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坦化层 145的远离衬底基板14的一侧。这种情况下,第一过孔144A贯穿第一平坦 化层144以及第二平坦化层145,第二过孔145A贯穿第三平坦化层14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域20中的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以 及第三像素电路与第三显示区域30中的第四像素电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 此在制备工艺中可采用相同的构图工艺形成。例如,第一栅极绝缘层141、 第二栅极绝缘层142、层间绝缘层143、第一平坦化层144、第二平坦化层 145、第三平坦化层146、像素限定层147以及封装层148在第二显示区域 20和第三显示区域30是同层设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是一体的,例如为 同一绝缘层,因此在附图中采用了相同的标号。
例如,如图9A、图9B、图11以及图12所示,衬底基板14可以为玻 璃板、石英板、金属板或树脂类板件等。例如,衬底基板的材料可以包括有 机材料,例如该有机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醚酰 亚胺、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类材料; 例如,衬底基板14可以为柔性基板或非柔性基板,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 作限制。
图1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本公开至 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0,该显示装置20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 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00。
例如,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及控制芯片。 例如,柔性电路板邦定到显示基板1000的邦定区,而控制芯片安装在柔性 电路板上,由此与显示区电连接;或者,控制芯片直接邦定到邦定区,由此 与显示区电连接。
例如,控制芯片可以为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系统芯片(SoC) 等。例如,控制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等,且通过另 外设置的导线、信号线等实现供电以及信号输入输出功能。例如,控制芯片 还可以包括硬件电路以及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等。硬件电路可以包括常规的超 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 半导体或者其它分立的元件;硬件电路还可以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 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0可以为OLED面板、 OLED电视、QLED面板、QLED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 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2000还可 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数据驱动电路、时序控制器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 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3B、图9A以及图9B所示,显示装置2000还包括传感器 192。传感器192设置于显示基板1000的第二侧S2(例如非显示侧)。传感 器192配置为接收来自显示基板1000的第一侧S1(例如显示基板的显示侧) 的光(例如为准直光或准直光)。传感器19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与第 一显示区域10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传感器192为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传感器192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等形式。传感器192设置在显示基板的非显示侧S2 (背离使用者一侧)。
例如,在传感器192与第一显示区10在显示基板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 上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传感器192可以是图像传感器,并可以用于采集传感器192的集 光面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图像,例如可以为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 感器;该传感器192还可以是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该传感器192可 用于实现诸如手机、笔记本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 例如透镜、反射镜或光波导等光学器件,以对光路进行调制。本公开的实施 例对于传感器192的类型、功能以及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传感器192通过双面胶等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S2,并且传 感器192在衬底基板14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区域10至少部分重叠,配置 为接收来自第一侧S1的光。由此,第一显示区域10在实现显示的同时,还 为传感器192的设置提供了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简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没有给出该显示 装置的全部组成单元。为实现该显示装置的基板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 根据具体需要提供、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 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 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 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 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 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显示基板,具有用于显示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
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子像素阵列,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允许来自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一侧的光至少部分透射至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像素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器件,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电路阵列,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以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多条第二连接走线,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像素电路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以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每个包括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在同一行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每个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延伸到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远离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的至少部分沿第三方向朝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
所述第一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并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与所述第一子弯折部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延伸到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并包括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第一子连接部以及第二子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弯折部连接,
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电路之间,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子弯折部连接,
所述第三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所述第三子弯折部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第一子连接部以及第二子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弯折部连接,
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相邻的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二子像素电路之间,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子弯折部连接,
所述第三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侧,所述第三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的每个包括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的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的第二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并列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连接线和所述多条第二连接线为透明导电走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一透明走线层以及第二透明走线层,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包括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相邻的两条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包括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相邻的两条的其中另一,以及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相邻的两条的其中另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连接孔,所述多个像素电路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且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其中,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
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电极连接孔,所述多个电极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并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在行的第一侧,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连接孔和多个第二电极连接孔,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
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走线层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
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位于相邻行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之间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走线连接所述电极连接孔的一端连接,并自所述电极连接孔向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虚拟走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走线不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开口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以形成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区,
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每个还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主体部以及第一电极连接部,
所述第一电极主体部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区,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连接所述电极连接孔和所述第一电极主体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还包括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单元交替布置,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每个包括第三发光器件以及第三像素电路,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电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阵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阵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阵列的每个像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包括第三子像素阵列,所述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
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的每个包括第四发光器件以及第四像素电路,所述第四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四发光器件电连接以驱动所述第四发光器件,
所述第三子像素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第三子像素阵列的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一个分别包括至少一所述第一子像素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相邻的两个像素其中另一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和每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被相邻的至少两个像素共享。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
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1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中
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并且所述传感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一侧的光。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CN202010483701.0A 2020-06-01 2020-06-0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764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3701.0A CN113764460A (zh) 2020-06-01 2020-06-0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7/764,852 US20220352292A1 (en) 2020-06-01 2021-05-13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EP21817199.9A EP4044246A4 (en) 2020-06-01 2021-05-13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2533594A JP2023526708A (ja) 2020-06-01 2021-05-13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PCT/CN2021/093611 WO2021244251A1 (zh) 2020-06-01 2021-05-13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3701.0A CN113764460A (zh) 2020-06-01 2020-06-0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4460A true CN113764460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3701.0A Pending CN113764460A (zh) 2020-06-01 2020-06-0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2292A1 (zh)
EP (1) EP4044246A4 (zh)
JP (1) JP2023526708A (zh)
CN (1) CN113764460A (zh)
WO (1) WO2021244251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664A (zh) * 2022-04-21 2022-07-1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US20220254853A1 (en) * 2021-02-05 2022-08-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0005A1 (en) * 2020-11-05 2022-09-2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O2023123138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37663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59598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55785A1 (zh) * 2022-09-13 2024-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568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4079B2 (en) * 2022-01-30 2024-05-1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392B (zh) * 2014-04-18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10707281B2 (en) * 2018-08-10 2020-07-0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KR20200036137A (ko) * 2018-09-27 2020-04-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028692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99361A (zh) * 2020-01-03 2022-09-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005B (zh) * 2020-01-06 2021-06-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3587A (zh) * 2020-01-11 2020-05-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10005A1 (en) * 2020-11-05 2022-09-2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11721280B2 (en) * 2020-11-05 2023-08-0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220254853A1 (en) * 2021-02-05 2022-08-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23138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37663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59598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40664A (zh) * 2022-04-21 2022-07-1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CN114740664B (zh) * 2022-04-21 2023-04-28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WO2024055785A1 (zh) * 2022-09-13 2024-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568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4246A4 (en) 2022-12-28
EP4044246A1 (en) 2022-08-17
JP2023526708A (ja) 2023-06-23
US20220352292A1 (en) 2022-11-03
WO2021244251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6560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1648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64460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64462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768197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2625587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23531340A (ja)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US2023001241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9973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54049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15955282U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US2023004529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39059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9420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24072A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651331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39062B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6450644U (zh) 显示装置
CN113439339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246710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107830A1 (en) Display subs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074474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CN116390599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JP2023016484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439339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