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7340A -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7340A
CN113757340A CN202110866252.2A CN202110866252A CN113757340A CN 113757340 A CN113757340 A CN 113757340A CN 202110866252 A CN202110866252 A CN 202110866252A CN 113757340 A CN113757340 A CN 11375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shaft
butt joint
joint pipe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62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新
许栩
林建华
吴金龙
李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e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D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De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D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62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7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7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和第三对接管,第一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输出轴,第二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输出轴,第三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输入轴,本发明通过外壳、弧面封盖以及对接管道内安装的限位组件共同组成封闭式壳体结构,防止灰尘与齿轮接触,防尘效果好,有效降低齿轮的损坏几率,打开弧面封盖可以对内置套筒以及第一弧形压板进行拆卸,再将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上安装的半弧形封板拆下,可以将第二弧形压板从半弧形卡座上取下,便于挪动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以及输入轴,便于将行星齿轮从外壳中取出,大大提高了更换齿轮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其中与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的左右半轴齿轮也称为太阳轮,通常将行星齿轮、太阳轮以及驱动齿轮安装在同一个外壳内,该类外壳大多数采用半封闭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对组成差速器的各种齿轮进行限位组装,防止不同齿轮脱离啮合连接,保证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采用半封闭式框架结构,易导致灰尘粘附在齿轮上,增加相互啮合连接齿轮之间的摩擦,增加了齿轮磨损损坏的几率,而且外壳内安装的齿轮通常无法进行横向或纵向移动,若需要对损坏的行星齿轮进行更换,由于不同齿轮之间的间隙小,难以将行星齿轮从外壳内拆卸下来,大大降低了更换齿轮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采用封闭式外壳结构,能够防止灰尘粘附在组成差速器的齿轮上,减小齿轮的摩擦阻力,降低其损坏几率,而且连接车轮的轴体能够进行移动,当太阳轮以及驱动齿轮移动并远离行星齿轮后,能够增加不同齿轮之间的间隙,方便将行星齿轮从外壳内取出,大大降低了更换齿轮的便捷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对接管,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三对接管内转动安装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插入外壳内并与第二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外壳内并与第二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内置套筒,所述内置套筒上转动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内置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内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入轴以及第二输出轴均穿过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弧形封板,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均位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的上方,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面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外壳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轮,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外壳内并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和第一太阳轮均与行星齿轮啮合连接,通过驱动锥齿轮与行星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输入轴能够带动行星齿轮进行转动,由于行星齿轮与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啮合连接,故而可以带动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输出轴进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内置三角块,所述内置套筒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两个内置三角块的底端,所述内置套筒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环,通过螺丝将内置套筒固定安装在内置三角块的顶端,确保内置套筒能够牢固安装在外壳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托板,所述内置托板的顶端开凿有半弧形限位槽,所述内置托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压板,所述第一输出轴嵌入半弧形限位槽内并转动安装在内置托板与第一弧形压板之间,通过内置托板以及第一弧形压板可以对第一输出轴进行限位,确保第一输出轴能够保持平行状态,避免第一太阳轮与内齿轮产生错位而无法精准的啮合连接,有效提高了第一输出轴转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半弧形卡座,三个半弧形卡座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内,每个所述半弧形卡座的顶端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弧形压板,每个所述第二弧形压板与其相匹配设置的半弧形卡座内壁均共同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入轴以及第二输出轴上固定安装的限位圈均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凹槽转动连接,由于第一输出轴、输入轴以及第二输出轴外壁上固定安装的限位圈均与对应设置的限位凹槽转动连接,不仅可以让三个轴体均与相匹配的限位组件转动连接,而且可以防止三个轴体产生横向移动,确保差速器内部齿轮能够稳定啮合连接,有效提高了差速器运转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行星齿轮包括外齿轮,所述外齿轮转动安装在内置套筒上,所述外齿轮的外壁上开凿有环形凹槽,所述内置套筒内壁固定安装的限位环嵌入环形凹槽内并与其转动连接,通过限位环与环形凹槽之间的转动连接,确保外齿轮能够稳定转动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外齿轮与驱动锥齿轮啮合连接,通过驱动锥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输入轴能够带动行星齿轮进行转动,所述外齿轮远离内置套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架,所述齿轮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内齿轮,两个所述内齿轮均与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太阳轮与内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行星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输出轴进行转动,继而可以让输入轴、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输出轴达到同步转动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外齿轮以及齿轮架并固定安装有连接轴,第二输出轴的外壁与外齿轮、齿轮架无接触,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二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太阳轮与两个内齿轮啮合连接,通过第二太阳轮与内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行星齿轮能够带动第二输出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螺纹安装有第三螺母,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插入第二输出轴内并与第三螺母螺纹连接,通过第三螺母可以对连接轴插入第二输出轴内的部分进行锁紧固定,确保连接轴能够牢固安装在第二输出轴上,取下第三螺母即可将连接轴以及第二太阳轮从第二输出轴的端部拆下,避免第二太阳轮阻碍行星齿轮的拆卸,有效提高了行星齿轮拆卸的便捷性。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均设置在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压板的上方,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上均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母,每个所述第二螺母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弧形压板螺纹连接,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二弧形压板之间的螺纹连接,确保半弧形封板能够牢固安装在对应的对接管道上,取下第二螺母即可拆下半弧形封板,方便对限位组件进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弧面封盖上螺纹安装有四个第一螺母,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内置三角块螺纹连接,另外两个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端均与内置托板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螺母与内置三角块、内置托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将弧面封盖固定在外壳的顶端,提高弧面封盖与外壳连接的牢固性,而且便于对弧面封盖进行拆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置有外壳和弧面封盖,外壳外壁上固定安装的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内均安装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可以对三个对接管进行封堵,确保行星齿轮、太阳轮以及驱动锥齿轮能够安装在外壳以及弧面封盖组成的封闭空间内,避免灰尘落在齿轮上增加其摩擦阻力,有效降低了齿轮的损坏几率,打开弧面封盖可以对内置套筒以及第一弧形压板进行拆卸,再将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以及第三对接管上安装的半弧形封板拆下,继而可以将第二弧形压板从半弧形卡座上取下,便于挪动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以及输入轴,增加行星齿轮与第一太阳轮、驱动锥齿轮之间的间距,便于将行星齿轮从外壳中取出,大大提高了更换齿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行星齿轮与内置套筒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内置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弧形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连接轴与第二输出轴连接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第一弧形压板;12、内置托板;121、半弧形限位槽;13、内置三角块;14、内置套筒;141、限位环;2、第一对接管;3、第一输出轴;31、第一太阳轮;4、半弧形封板;5、弧面封盖;6、输入轴;61、驱动锥齿轮;7、第二输出轴;71、连接轴;72、第二太阳轮;8、第二对接管;9、第三对接管;10、限位组件;101、半弧形卡座;102、限位凹槽;103、第二弧形压板;15、行星齿轮;151、外齿轮;152、齿轮架;153、内齿轮;154、环形凹槽;20、第一螺母;30、第二螺母;40、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对接管9,外壳1的外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管2和第二对接管8,第一对接管2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输出轴3,第二对接管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输出轴7,第三对接管9内转动安装有输入轴6,输入轴6的一端插入外壳1内并与第二输出轴7啮合连接,第一输出轴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与第二输出轴7啮合连接,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内置套筒14,内置套筒14上转动安装有行星齿轮15,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内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10,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均穿过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10并与其转动连接,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弧形封板4,每个半弧形封板4均位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10的上方,外壳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面封盖5。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大多数采用半封闭式框架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对组成差速器的行星齿轮15、太阳轮以及驱动锥齿轮61进行限位组装,由于框架结构上存在大量的开口,在差速器使用期间,易导致灰尘落入半封闭式框架结构内部,若灰尘长期粘附在差速器内部的齿轮上,在齿轮相互传动过程中,会增加齿轮的摩擦阻力,易导致齿轮出现严重磨损,若采用封闭式壳体结构,不仅能够对行星齿轮15、太阳轮以及驱动锥齿轮61进行限位组装,而且可以防止灰尘粘附在齿轮上,提高防尘效果,有效降低了齿轮损坏的几率;
为了提高差速器壳体结构的防尘效果,降低齿轮损坏的几率,本实施例中,通过螺丝将内置套筒14固定安装在两个内置三角块13的底端,确保与内置套筒14转动连接的行星齿轮15能够稳定转动安装在外壳1内部,通过限位组件10可以对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进行限位,有效防止插入外壳1内的轴体产生倾斜,确保第一太阳轮31、驱动锥齿轮61以及第二太阳轮72均能够与行星齿轮15精准啮合对接,通过限位组件10可以对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进行封堵,避免灰尘进入外壳1与弧面封盖5组成的封闭空间内,此时第一太阳轮31、驱动锥齿轮61、第二太阳轮72以及行星齿轮15均安装在封闭式壳体结构内部,能够降低各类齿轮粘附灰尘的几率,提高壳体结构的防尘效果,避免灰尘粘附在齿轮上增加其摩擦力,有效降低了齿轮损坏的几率。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弧形封板4,每个半弧形封板4均设置在相匹配的限位组件10的上方,打开半弧形封板4即可对限位组件10进行拆装,解决了限位组件10安装在管道内部难以拆装的问题,当半弧形封板4安装至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上时,能够对管道上的开口进行封堵,防止灰尘沿着管道进入壳体结构内部,有效保证了壳体结构的防尘性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为了使输入轴6、第一输出轴3以及第二输出轴7形成有效传动,第一输出轴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轮31,输入轴6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61,行星齿轮15由外齿轮151、齿轮架152以及内齿轮153共同组成,外齿轮151与驱动锥齿轮61啮合连接,外齿轮151远离内置套筒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架152,齿轮架152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内齿轮153,两个内齿轮153均与第一太阳轮31啮合连接,第二输出轴7的一端穿过外齿轮151以及齿轮架152并固定安装有连接轴71,连接轴71远离第二输出轴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太阳轮72,第二太阳轮72与两个内齿轮153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输入轴6带动驱动锥齿轮61转动,通过驱动锥齿轮61与行星齿轮15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行星齿轮15能够跟随驱动锥齿轮61进行转动,通过行星齿轮15与第一太阳轮31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第一输出轴3能够跟随输入轴6进行转动,通过第二太阳轮72与内齿轮153之间的啮合连接,确保第二输出轴7能够跟随第一输出轴3进行转动,本实施例能够实现输入轴6、第一输出轴3以及第二输出轴7之间的传动,确保呈垂直设置的输入轴6、第一输出轴3能够同步转动。
为了使行星齿轮15能够牢固安装在外壳1内部,先将两个内置三角块13固定焊接在外壳1内壁上,再将内置套筒14外壁固定安装的连接板螺纹固定在内置三角块13的下表面,确保内置套筒14能够牢固安装在外壳1内部,由于行星齿轮15的组成部件外齿轮151的外壁上开凿有环形凹槽154,内置套筒14内壁固定安装的限位环141嵌入环形凹槽154内并与其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齿轮151的端部插入内置套筒14中,通过限位环141与环形凹槽154之间的转动连接,确保外齿轮151能够牢固转动安装在内置套筒14上,并且能够防止外齿轮151从内置套筒14上脱落,使得行星齿轮15能够呈转动状态牢固安装在外壳1内部,有效提高了行星齿轮15安装后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第一输出轴3位于外壳1内的部分产生倾斜现象,在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内置托板12,内置托板12的顶端开凿有半弧形限位槽121,内置托板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压板11,第一输出轴3嵌入半弧形限位槽121内并转动安装在内置托板12与第一弧形压板11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输出轴3位于外壳1内的部分较长,将第一输出轴3嵌入半弧形限位槽121中,能够防止第一输出轴3产生水平方向的扭曲,将第一弧形压板11固定安装在内置托板12的顶端,继而可以对第一输出轴3进行垂直方向的限位,防止第一输出轴3产生垂直方向的扭曲,避免第一输出轴3扭曲形变产生倾斜现象。
为了提高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转动时的稳定性,将限位组件10固定安装在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第三对接管9内,每个限位组件10均包括半弧形卡座101,三个半弧形卡座101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内,每个半弧形卡座101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弧形压板103,每个第二弧形压板103与其相匹配设置的半弧形卡座101内壁均共同设有限位凹槽102,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外壁上固定安装的限位圈均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凹槽102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半弧形卡座101以及第二弧形压板103可以对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进行限位,能够防止三个轴体产生晃动,而且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圈,限位圈嵌入限位凹槽102内并与其转动连接,确保三个轴体均能够与相匹配的限位组件10稳定转动连接,并且可以防止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有效提高了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第二太阳轮72拆卸的便捷性,第二输出轴7上螺纹安装有第三螺母40,连接轴71的一端插入第二输出轴7内开凿的圆槽内并与其活动连接,第三螺母40的螺纹端插入第二输出轴7内并与连接轴71外壁上开凿的内螺纹槽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连接轴71的一端插入第二输出轴7端部的圆槽中,确保连接轴71能够轻易的插接在第二输出轴7的一端,再由第三螺母40对连接轴71插入圆槽内的部分进行锁紧固定,能够提高连接轴71与第二输出轴7连接的牢固性,将第三螺母40从第二输出轴7上取下,即可将连接轴71以及第二太阳轮72从外壳1内取出,有效提高了第二太阳轮72拆卸的便捷性。
为了提高限位组件10拆卸的便捷性,每个半弧形封板4均设置在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压板103的上方,每个半弧形封板4上均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母30,每个第二螺母30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弧形压板103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螺母30的螺纹端穿过半弧形封板4并与第二弧形压板103螺纹连接时,可以对半弧形封板4进行锁紧定位,确保半弧形封板4能够牢固安装在对应设置的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的管壁上,将第二螺母30取下即可将半弧形封板4从管道上拆下,此时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管壁上的开口被打开,方便对限位组件10进行拆卸。
为了提高行星齿轮15拆卸的便捷性,弧面封盖5上螺纹安装有四个第一螺母20,其中两个第一螺母20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内置三角块13螺纹连接,另外两个第一螺母20的螺纹端均与内置托板12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螺母20与内置三角块13以及内置托板12之间的螺纹连接,确保弧面封盖5能够牢固安装在外壳1的顶端,当第一螺母20被取下后,弧面封盖5失去限位,可以轻松的将其从外壳1的顶端取下,即可让外壳1顶端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螺丝刀将内置三角块13上用于固定内置套筒14的螺丝取下,继而让内置套筒14与内置三角块13脱离连接,即可将内置套筒14以及其端部转动安装的行星齿轮15从外壳1内取出,有效提高了行星齿轮15拆卸的便捷性。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为了防止驱动锥齿轮61以及第一太阳轮31阻碍行星齿轮15的拆卸,先将第一螺母20从弧面封盖5上取下,当弧面封盖5从外壳1上拆下后,工作人员可以对外壳1内部的第一弧形压板11以及内置套筒14进行拆卸,再将半弧形封板4从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上取下,此时可以对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内的第二弧形压板103进行拆卸;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弧形压板11与内置托板12脱离连接后,可以将第一弧形压板11从外壳1内部取出,确保第一弧形压板11不再对第一输出轴3起到限位作用,当第一对接管2内的第二弧形压板103被取出后,第一输出轴3不再被第一对接管2内的限位组件10限位,此时轻微抬起第一输出轴3远离行星齿轮15的一端,继而将第一输出轴3外壁上安装的限位圈从限位凹槽102内拔出,再向右侧拉动第一输出轴3即可带动第一太阳轮31向右侧移动,有效增加第一太阳轮31与行星齿轮15之间的间距,当第三对接管9内安装的第二弧形压板103被取出后,输入轴6不再被限位组件10限位,此时轻微抬起输入轴6远离行星齿轮15的一端,继而将输入轴6外壁上安装的限位圈从限位凹槽102内拔出,再向远离行星齿轮15的一端拉动输入轴6,继而可以带动驱动锥齿轮61向第三对接管9一侧移动,确保驱动锥齿轮61不再阻碍于行星齿轮15的右侧,当第二对接管8上安装的半弧形封板4被取下后,便于将第二对接管8内安装的第二弧形压板103拆下,此时轻微抬起第二输出轴7远离行星齿轮15的一端并向左侧拉动第二输出轴7,即可将第二输出轴7以及其端部安装的第二太阳轮72拉入第二对接管8内,避免第二输出轴7以及连接轴71阻碍行星齿轮15的拆卸,此时可以将内置套筒14以及其端部转动安装的行星齿轮15从外壳1内部取出,有效提高了行星齿轮15拆卸的便捷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对接管(9),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管(2)和第二对接管(8),所述第一对接管(2)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输出轴(3),所述第二对接管(8)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输出轴(7),所述第三对接管(9)内转动安装有输入轴(6),所述输入轴(6)的一端插入外壳(1)内并与第二输出轴(7)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与第二输出轴(7)啮合连接,所述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内置套筒(14),所述内置套筒(14)上转动安装有行星齿轮(15),所述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内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10),所述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均穿过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10)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上均固定安装有半弧形封板(4),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4)均位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组件(10)的上方,所述外壳(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弧面封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轮(31),所述输入轴(6)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并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61),所述驱动锥齿轮(61)和第一太阳轮(31)均与行星齿轮(15)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内置三角块(13),所述内置套筒(14)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两个内置三角块(13)的底端,所述内置套筒(14)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托板(12),所述内置托板(12)的顶端开凿有半弧形限位槽(121),所述内置托板(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压板(11),所述第一输出轴(3)嵌入半弧形限位槽(121)内并转动安装在内置托板(12)与第一弧形压板(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组件(10)均包括半弧形卡座(101),三个半弧形卡座(101)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对接管(2)、第二对接管(8)以及第三对接管(9)内,每个所述半弧形卡座(101)的顶端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弧形压板(103),每个所述第二弧形压板(103)与其相匹配设置的半弧形卡座(101)内壁均共同设有限位凹槽(102),所述第一输出轴(3)、输入轴(6)以及第二输出轴(7)上固定安装的限位圈均与相匹配设置的限位凹槽(10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15)包括外齿轮(151),所述外齿轮(151)转动安装在内置套筒(14)上,所述外齿轮(151)的外壁上开凿有环形凹槽(154),所述内置套筒(14)内壁固定安装的限位环(141)嵌入环形凹槽(154)内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外齿轮(151)与驱动锥齿轮(61)啮合连接,所述外齿轮(151)远离内置套筒(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架(152),所述齿轮架(152)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内齿轮(153),两个所述内齿轮(153)均与第一太阳轮(31)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7)的一端穿过外齿轮(151)以及齿轮架(152)并固定安装有连接轴(71),所述连接轴(71)远离第二输出轴(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太阳轮(72),所述第二太阳轮(72)与两个内齿轮(15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7)上螺纹安装有第三螺母(40),所述连接轴(71)的一端插入第二输出轴(7)内并与第三螺母(4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4)均位于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弧形压板(103)的上方,每个所述半弧形封板(4)上均螺纹安装有第二螺母(30),每个所述第二螺母(30)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弧形压板(103)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封盖(5)上螺纹安装有四个第一螺母(20),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螺母(20)的螺纹端均与相匹配设置的内置三角块(13)螺纹连接,另外两个所述第一螺母(20)的螺纹端均与内置托板(12)螺纹连接。
CN202110866252.2A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Pending CN113757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252.2A CN113757340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252.2A CN113757340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7340A true CN113757340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6252.2A Pending CN113757340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73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857A (zh) * 2021-12-16 2022-04-22 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组合式差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857A (zh) * 2021-12-16 2022-04-22 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组合式差速器
CN114382857B (zh) * 2021-12-16 2024-02-13 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组合式差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7340A (zh) 一种便于更换齿轮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
CN215488176U (zh) 一种快速管接头
CN219176913U (zh) 一种行星伺服专用减速机
CN219606394U (zh) 一种螺栓孔定位法兰盖
CN208978619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换挡面板总成
CN208289081U (zh) 精密万能铣头结构
CN21559638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行星齿轮行星架
CN214743386U (zh) 耐高温通风蝶阀
CN209887272U (zh) 电动机外壳去毛刺机构
CN114593286A (zh) 一种快速管接头
CN217530722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轮胎螺钉安装装置
CN213545188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的安装结构
CN216045243U (zh) 一种用于饮料设备的专用行星减速机
CN218733680U (zh) 一种斜齿行星齿轮减速电机
CN215634091U (zh) 一种便于安装附接元件的汽车活塞杆
CN221113154U (zh) 一种版辊快拆机构
CN215444938U (zh) 一种轮边减速器
CN206501661U (zh) 一种汽车轮胎拆卸工具
CN214465958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传动轴
CN214086300U (zh) 螺旋杆快拆结构
CN215567870U (zh) 一种微型马达用行星架
CN214118854U (zh) 一种节能型回转减速器
CN214081184U (zh) 一种新型管片螺栓安装装置
CN220502961U (zh) 一种适用于活性炭生产用碳化炉
CN214092934U (zh) 一种轴间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