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2830A - 一种汽车仪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仪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2830A
CN113752830A CN202110943485.8A CN202110943485A CN113752830A CN 113752830 A CN113752830 A CN 113752830A CN 202110943485 A CN202110943485 A CN 202110943485A CN 113752830 A CN113752830 A CN 113752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creen assembly
screen
hole
instrum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34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2830B (zh
Inventor
单利春
温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34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2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2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2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5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eans of attachment to or integration in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仪表盘,包括外罩及设于外罩内部的显示器组件,外罩包括遮光罩及后壳,后壳具有前安装口;遮光罩包括开口部、遮光部及导光筒;导光筒的顶部形成有与遮光部相对的顶壁,顶壁设有窗口;显示器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设置的上屏组件、反射镜组件以及后屏组件,反射镜组件包括半反射镜,半反射镜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后屏组件设于半反射镜的后方,上屏组件设于半反射镜的上方;上屏组件设置在导光筒的顶壁与遮光部之间且与遮光罩非接触设置,上屏组件与后壳固定连接;反射镜组件与外罩非接触设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的显示器组件内部部件相互固定且显示器组件整体悬空地仅与后壳固定连接,更易于保证装配质量与3D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仪表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仪表盘。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盘包括显示器核心以及用于为显示器核心提供支撑及遮光作用的外罩,外罩通常分为遮光罩与后壳,从而通过前后夹合的方式形成包围显示器核心的壳体结构。
为了实现汽车仪表信息的裸眼3D显示效果,现有技术提出了这样一种汽车仪表盘:该汽车仪表盘的显示器核心包括第一显示器、半反射镜以及第二显示器,半反射镜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第一显示器设于的半反射镜的后方,第二显示器设于半反射镜的上方,第一显示器的向前投射的第一图像可以透过半反射镜向前传播,第二显示器向下投射的第二图像经半反射镜反射后同样向前传播,第一图像的实像与第二图像的虚像之间形成预定的间距,从而构成3D显示效果对应的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汽车仪表盘中保证第一显示器、半反射镜以及第二显示器三者之间较高的位置精度对于3D显示效果非常重要。但是上述具有裸眼3D显示效果的汽车仪表盘在显示器核心的固定结构方面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第一显示器与半反射镜一并固定在后壳上,第二显示器则悬空固定在遮光罩上,这样一方面第一显示器、半反射镜以及第二显示器三者之间的位置精度非常依赖遮光罩与后壳之间装配精度,但遮光罩与后壳之间的装配精度较低,从而难以保证第一显示器、半反射镜以及第二显示器三者之间较高的位置精度,进而难以保证设计的装配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遮光罩容易随车相对后壳振动,从而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器将相对半反射镜及第一显示器产生振动,如此即使最初装配质量满足要求,但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导致3D显示效果的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保证装配质量且振动环境中3D显示效果稳定的汽车仪表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仪表盘,包括外罩及设于所述外罩内部的显示器组件,所述外罩包括遮光罩及后壳,所述后壳具有前安装口,所述遮光罩盖合在所述前安装口处;
所述遮光罩包括开口部、遮光部及导光筒,所述开口部呈环状,所述遮光部自所述开口部的上边缘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导光筒自所述开口部的内边缘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导光筒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遮光部相对的顶壁,所述顶壁设有窗口;
所述显示器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设置的上屏组件、反射镜组件以及后屏组件,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半反射镜,所述半反射镜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所述后屏组件设于所述半反射镜的后方,所述上屏组件设于半反射镜的上方;
所述上屏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筒的顶壁与所述遮光部之间且与所述遮光罩非接触设置;所述上屏组件的显示屏外露于所述窗口,所述上屏组件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组件与所述外罩非接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后壳在所述前安装口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板;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前连接板贴合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螺孔及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适配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适配的第一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上边缘处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遮光部沿前后方向可滑动搭接;所述前连接板自所述导向板的前边缘向下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的中部设有避位缺口,所述前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避位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耳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与两个所述前连接板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屏组件包括上盖、底座及上显示屏;所述底座具有筒状且上下贯通的内腔,所述上显示屏设于所述底座的内腔,所述上盖固定盖合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耳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中框及下框,所述上显示屏为断码屏,所述上屏组件还包括上电路板、上导光部件以及第一密封圈;
所述中框呈环状且上下贯通,所述上电路板盖合的在所述中框的上端,所述上盖与盖合上电路板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所述上显示屏安装在所述中框的下端,所述下框抵接上显示屏边缘部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所述上电路板的下表面设有光源,所述上导光部件设置在所述上电路板与所述上显示屏之间,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引导至所述上显示屏的图案上;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上显示屏与所述中框之间。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组件还包括屏连接臂组,所述屏连接臂组固定连接所述上屏组件及后屏组件。
优选地,所述屏连接臂组包括中连接臂及两个侧连接臂,所述中连接臂及侧连接臂沿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参考面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列,其中,两个所述侧连接臂的分别位于所述中连接臂的左右两侧;
所述中连接臂与所述侧连接臂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上屏组件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屏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中连接臂与侧连接臂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屏组件的后表面并与所述后屏组件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连接臂的前端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侧连接臂的前端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均与前后方向一致;
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孔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还对应所述第二条形孔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中连接臂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并排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形孔在前后方向上的中段设有定位腔,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对应所述定位腔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定位腔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所述第二定位柱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定位腔限位配合;
所述上屏组件的顶面还设有环状的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连接在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连接柱,以及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侧连接臂的后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后屏组件的背面对应所述第三通孔设有第三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中连接臂的后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以及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后屏组件的背面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三连接柱,并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连接柱的后端面设有第四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组件还包括反射镜支架,所述反射镜支架呈前后贯通的环状,所述反射镜支架的前端供所述半反射镜安装;
所述后屏组件包括后盖、前框以及后显示屏,所述前框呈环状且前后贯通,所述后显示屏安装在所述前框的前开口,所述后盖覆盖所述前框的后开口且与所述前框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支架的后端与所述后盖及前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支架的设有多个向后延伸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后端面设有第五固定孔;所述前框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五固定孔适配的第二过孔,所述后盖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适配的第三过孔。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支架后端的外边缘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弹片,每个弹片上设有卡孔,所述前框的外周面对应每个所述弹片设有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支架相对所述后壳的内壁悬空设置;所述导光筒与所述半反射镜支架,以及所述导光筒与所述反射镜支架之间均形成有间隙。
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由于显示器组件作为一个整体仅与后壳固定连接,因此,即使遮光罩与后壳之间的装配精度差也不会影响到显示器组件中上屏组件、半反射镜以及后屏组件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不会将装配误差传递到上屏组件、半反射镜以及后屏组件三者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保证较高的初始装配质量。更进一步地,显示器组件仅通过上屏组件与后壳固定连接,显示器组件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固定设置,因此,即使在振动环境中显示器组件发生了相对后壳的晃动,也不会影响汽车仪表盘的3D显示效果。可见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更易于保证装配质量且在能够在振动环境中也保持稳定的3D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汽车仪表盘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汽车仪表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汽车仪表盘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或图8中后壳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或图8中汽车仪表盘的显示器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显示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显示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F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G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上屏组件与屏连接臂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配合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的配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H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沿XXI-XX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J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4中上屏组件与背面支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的配合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的配合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中的配合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沿XXVII-XXV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K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14中上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14中后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15754050000061
Figure BDA000321575405000007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7、图8以及图14,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汽车仪表盘包括外罩100及设于外罩100内部的显示器组件200,外罩100包括遮光罩10及后壳20,后壳20具有前安装口,遮光罩10盖合在前安装口处;
遮光罩10包括开口部11、遮光部12及导光筒13,开口部11呈环状,遮光部12自开口部11的上边缘向后延伸形成;导光筒13自开口部11的内边缘向后延伸形成;导光筒13的顶部形成有与遮光部12相对的顶壁141,顶壁141设有窗口142;
显示器组件200包括相互固定设置的上屏组件50、反射镜组件60以及后屏组件70,反射镜组件60包括半反射镜61,半反射镜61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后屏组件70设于半反射镜61的后方,上屏组件50设于半反射镜61的上方;
上屏组件50设置在导光筒13的顶壁141与遮光部12之间且与遮光罩10非接触设置;上屏组件50的显示屏外露于窗口142,上屏组件50与后壳20固定连接;反射镜组件60与外罩100非接触设置。
本实施例中,外罩100用于为显示器组件200形成相对封闭的保护结构,其中后壳20是主要的支撑结构;遮光罩10用于覆盖显示器组件200的前侧,从而与后壳20配合形成上述保护结构。驾驶员通过遮光罩10的开口部11可以观察到汽车仪表盘显示的仪表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在汽车驾驶室若过量的环境光照射到汽车仪表盘的显示屏则将产生导致信息显示不清晰的反射光,遮光罩10用于遮挡这样一部分环境光以保证汽车仪表盘信息显示的可靠性。由于遮光罩10的形状相对复杂,且属于外观部件,因此遮光罩10通常采用多个部件拼接而成,遮光罩10的组成部件先期制造工艺优选采用注塑工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光筒13可以聚拢光线和从内部遮光的效果,此外通过遮光部12与导光筒13围合形成一个盒状的空间,也可以对上屏组件50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上屏组件50与遮光罩10非接触设置即上屏组件50可以相对遮光罩10晃动但又不与遮光罩10碰撞。优选地,为了实现结构的紧凑化设计,减小产品体积,请参照图4及图5,上屏组件50的最靠下的下框53与遮光罩10的顶壁141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以在防止碰撞的同时减少粉尘进入遮光罩10的内腔。同理,反射镜组件60与外罩100非接触设置,意味着反射镜组件60与遮光罩10之间,以及反射镜与后壳20之间均形成有间隙或者形成较大的空腔。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形成3D显示效果,半反射镜61用于供后屏组件70的向前投射的第一图像透过,并将上屏组件50向下投射的第二图像向前反射;第一图像的实像与第二图像的虚像之间形成预定的间距以组合形成3D显示效果;
为了兼顾显示效果与降低汽车仪表盘的成本,上屏组件50及后屏组件70的显示屏优选地为段码屏或TFT显示屏。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向前投射第一图像,后屏组件70的显示屏通常朝前设置;同理,为了向下投射第二图像,上屏组件50的显示屏通朝下设置。在具体的实施中,
半反射镜61对于光线既具有反射性也具有透过性,即半透半反射性。半反射镜61通常为玻璃镀膜件。上屏组件50的显示屏与后屏组件70的显示屏通常关于半反射镜61对称,但为了更好地裸眼3D显示效果,两块显示屏之一也可以稍微偏离对称位置,例如,后断码屏与半反射镜61之间的夹角为45°,而上断码屏与半反射镜61支架的夹角为47°。
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由于显示器组件200作为一个整体仅与后壳20固定连接,因此,即使遮光罩10与后壳20之间的装配精度差也不会影响到显示器组件200中上屏组件50、半反射镜61以及后屏组件70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不会将装配误差传递到上屏组件50、半反射镜61以及后屏组件70三者之间的位置精度,从而保证较高的初始装配质量。更进一步地,显示器组件200仅通过上屏组件50与后壳20固定连接,显示器组件200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固定设置,因此,即使在振动环境中显示器组件200发生了相对后壳20的晃动,也不会影响汽车仪表盘的3D显示效果。可见本发明的汽车仪表盘更易于保证装配质量且在能够在振动环境中也保持稳定的3D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至图5、图10至图12、图17及图18、图21以及图29,在一实施例中,后壳20在前安装口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板22;上屏组件50的顶面设有第一凸耳511,第一凸耳511与前连接板22贴合且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凸耳511相比复用后屏组件70壳体的外表面来连接后壳20可以提供更好的连接强度与安装灵活性,更好地实现显示器组件200“单点悬挂”的固定方式。即显示器组件200仅第一凸耳511与后壳20固定连接,其他部位则相对外罩100悬空设置。
进一步地,前连接板22上设有第一螺孔221及第一定位柱222,第一凸耳511上设有与第一螺孔221适配的第一通孔511a,以及与第一定位柱222适配的第一定位孔511b。
本实施例中,通过搭配第一定位柱222与紧固件,可以在实现紧固上屏组件50的同时保证足够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后壳20的上边缘处设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导向板23与遮光部12沿前后方向可滑动搭接;前连接板22自导向板23的前边缘向下延伸形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板23可以使得后罩的装配更顺畅,且减少在装配过程中的晃动。与此相结合地,由于导向板23可以更好地伸入上屏组件50的上方,因此,在前连接板22连接在导向板23的前边缘时,第一凸耳511也可以相应地靠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凸耳511与前连接板22的而连接位置在俯视投影中更为靠近上屏组件50,以及整个显示器组件200的重心,从而减少了重力倾覆力矩,进而相对地增加了第一凸耳511与前连接板2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导向板23的中部设有避位缺口231,前连接板22设置有两个,两个前连接板22分别设置在避位缺口231的两侧;第一凸耳5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凸耳511与两个前连接板22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导向板23中部位置是较为重要的安装空间,在导向板23的中部开设避位缺口231可以保证重要结构件从此处通过,例如下面实施例中的中连接臂81。在开设避位缺口231的同时相应地在导向板23上设置两个第一凸耳511有利于分散显示器组件200的重力负荷或加速度负荷,例如加速前进或刹车减速等,从而更好地保证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上屏组件50包括上盖51、底座52及上显示屏53;底座52具有筒状且上下贯通的内腔,上显示屏53设于底座52的内腔,上盖51固定盖合在底座52的上端,第一凸耳511设置在上盖51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上屏组件50的外壳设置为分立的几个部分,从而可以方便地组合较为复杂的内腔,并方便上屏组件50内部部件的装配。由于上盖51是最为接近导向板23的部件,因此第一凸耳511设置在上盖51的上表面有利于在保证连接的同时简化结构。具体地,上盖51可以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第一凸耳511与上盖5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底座52包括中框52及下框53,上显示屏53为断码屏,上屏组件50还包括上电路板55、上导光部件(图未示)以及第一密封圈56;
中框52呈环状且上下贯通,上电路板55盖合的在中框52的上端,上盖51与盖合上电路板55并与中框52固定连接;
上显示屏53安装在中框52的下端,下框53抵接上显示屏53边缘部的下表面并与中框52固定连接;
上电路板55的下表面设有光源,上导光部件设置在上电路板55与上显示屏53之间,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引导至上显示屏53的图案上;第一密封圈56设置在上显示屏53与中框52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显示屏53朝向下方的半反射镜61设置,因此脱落的风险相比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后显示屏73更大。底座52进一步地分为中框52与下框53则可以实现对上显示屏53的限位,防止上显示屏53发生脱落。中框52与上显示屏53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56则可以防止水汽、粉尘进入上电路板55与上显示屏53之间的导光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至图9、图12至图22以及图26,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组件200还包括屏连接臂组80,屏连接臂组80固定连接上屏组件50及后屏组件70。
本实施例中,相比利用后屏组件70的后盖71与上屏组件50的上盖51直接固定来保持后屏组件70与上屏组件50的相对位置,通过专门设置屏连接臂组80连接上屏组件50与后屏组件70则更为可靠。
进一步地,屏连接臂组80包括中连接臂81及两个侧连接臂82,中连接臂81及侧连接臂82沿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参考面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列,其中,两个侧连接臂82的分别位于中连接臂81的左右两侧;
中连接臂81与侧连接臂82的前端延伸至上屏组件50的上表面并与上屏组件50固定连接,中连接臂81与侧连接臂82的后端延伸至后屏组件70的后表面并与后屏组件70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屏连接臂组80通过设置并列的多个连接臂可以平衡受力,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此外,多个连接臂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这样整体占用的空间也相对扁平,与此相适应地,后壳20的上壁也可以沿左右方向相对平缓地延伸,不会形成受力集中的凹槽,从而不仅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后壳20的强度也更好。
进一步地,中连接臂81的前端设有第一条形孔811,侧连接臂82的前端设有第二条形孔812,第一条形孔811、第二条形孔812的长度方向均与前后方向一致;
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第一条形孔811设有第一连接柱512,第一连接柱51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孔512a;上屏组件50的顶面还对应第二条形孔812设有第二连接柱513,第一连接柱512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孔513a。
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分别采用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与第一固定孔512a与第二固定孔513a配合即可将上屏组件50与中连接臂81与侧连接臂82固定。通过使第一固定孔512a对准第一条形孔811的不同位置,以及第二固定孔513a对准第二条形孔812的不同位置,即可在沿前后方向调整上屏组件50的位置后再固定上屏组件50,从而保证第一图像的正确投射,避免图像错位显示。
进一步地,中连接臂81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并排的设有两个第一条形孔811;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每个第一条形孔811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柱512。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条形孔811并搭配设置四个第一连接柱512,如此,在采用紧固件与第一固定孔512a配合后可以在中连接臂81与上屏组件50之间形成多点固定,多个固定点形成面,从而增强了防止上屏组件50晃动的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条形孔81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段设有定位腔811a,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定位腔811a设有第二定位柱514;所述定位腔811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514的外径,所述第二定位柱514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定位腔811a限位配合;
上屏组件50的顶面还设有环状的第一加强肋515,第一加强肋515连接在周向方向相邻的两第一连接柱512,以及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连接柱512与第二定位柱514。
本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定位柱514可以在定位腔811a内滑动,但在左右方向上定位腔811a可以限制第二定位柱514移动,从而保证上屏组件50左右方向上位置的精确度。通过设置第一加强肋515可以同时增加第一连接柱512与第二定位柱514的强度,从而保证了连接的强度与位置精准度。
进一步地,侧连接臂82的后端设有第三通孔822,后屏组件70的背面对应第三通孔822设有第三固定孔711。
本实施例中,在上屏组件50可以调节的前提下,简化侧连接臂82与后屏组件70的连接,例如采用紧固件穿过第三通孔822并与第三固定孔711配合以固定连接后屏组件70与侧连接臂82,如此即以后屏组件70为基准调节上屏组件50与后屏组件7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简化了调整操作。
进一步地,中连接臂81的后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812,以及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813;后屏组件70的背面对应第二通孔812设有第三连接柱712,并对应第二定位孔813设有第三定位柱713;第三连接柱712的后端面设有第四固定孔712a。
本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同理,中连接臂81的后端无需调节地与后屏组件70固定,可以简化上屏组件50与后屏组件70之间位置关系的调整。通过设置多个第三连接柱712可以分散受力增加连接强度,而相结合的设置第三定位柱713与第二定位孔813配合,则有利于保证中连接臂81与后屏组件70之间连接的位置精准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图5至图8、图12至图14、图23至图28以及图30,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镜组件60还包括反射镜支架62,反射镜支架62呈前后贯通的环状,反射镜支架62的前端供半反射镜61安装;
后屏组件70包括后盖71、前框72以及后显示屏73,前框72呈环状且前后贯通,后显示屏73安装在前框72的前开口,后盖71覆盖前框72的后开口且与前框72固定连接;反射镜支架62的后端与后盖71及前框7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比半反射镜61与后屏组件70或上屏组件50的显示屏共用同一个支撑框架,本实施例中将半反射镜61安装在反射镜支架62上有利于模块化组装并简化对应的支撑框架,降低支撑框架的成型难度与制造成本。
为了便于显示器组件200整体的装配,优选地,后壳20的内腔设有多个滑动对接结构(未标号),滑动对接结构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对接面,显示器组件20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后屏组件70背面的背面支架(未标号);背面支架具有多个滑动结构(未标号),在后屏组件70及背面支架中多个滑动结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参考面伸出后屏组件70背面;滑动结构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滑动对接面可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面,显示器组件200与后壳20固定连接,背面支架的下端与反射镜支架62的后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后屏组件70还包括后电路板74、第二密封圈75、上限位板76、下限位板77以及后导光部件,前框72呈环状且前后贯通,后电路板74盖合在前框72的后端,后断码屏安装在前框72的前端,上限位板76与下限位板77与前框72固定连接并抵接在后断码屏的边缘部前表面。后电路板74的前表面设有光源,后导光部件设置在后断码屏与后电路板74之间,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引导至后段码屏的图案上。
进一步地,反射镜支架62的设有多个向后延伸的第一固定柱621,第一固定柱621的后端面设有第五固定孔621a;前框72的内壁面设有与第五固定孔621a适配的第二过孔721,后盖71设有与第二过孔721适配的第三过孔714。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射镜支架62上设置伸入前框72内腔的第一固定柱621,然后在前框72与后盖71叠加且对应固定柱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二过孔721及第三过孔714,如此,设置一个紧固件穿过第三过孔714、第二过孔721并与第二固定孔513a配合则可以一并地将反射镜支架62、前框72及后盖71这三个部件固定在一起,从而简化了相应装配并实现了结构的紧凑化设计。优选地,为了实现反射镜支架62与前框72支架的预固定,反射镜支架62后端的外边缘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弹片622,每个弹片622上设有卡孔622a,前框72的外周面对应每个弹片622设有与卡孔622a卡接的卡扣722。如此,反射镜支架62的后端与前框72可以预先地卡接,方便进一步采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过第三过孔714、第二过孔721并与第二固定孔513a配合从而一并地将反射镜支架62、前框72及后盖71这三个部件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图10及图11,为了连接遮光罩10与后壳20,遮光罩10的内壁设有多个向后延伸的第二固定柱13,第二固定柱13的后端面设有第六固定孔131;后壳20的内腔在前安装口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多个与第六固定孔131适配的第四通孔211。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图5及图6,为了实现汽车仪表盘的紧凑化设计,反射镜支架62相对后壳20的内壁悬空设置;导光筒13与半反射镜61支架,以及导光筒13与反射镜支架62之间均形成有间隙。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汽车仪表盘,包括外罩(100)及设于所述外罩(100)内部的显示器组件(200),所述外罩(100)包括遮光罩(10)及后壳(20),所述后壳(20)具有前安装口(21),所述遮光罩(10)盖合在所述前安装口(21)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罩(10)包括开口部(11)、遮光部(12)及导光筒(13),所述开口部(11)呈环状,所述遮光部(12)自所述开口部(11)的上边缘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导光筒(13)自所述开口部(11)的内边缘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导光筒(13)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遮光部(12)相对的顶壁(141),所述顶壁(141)设有窗口(142);
所述显示器组件(200)包括相互固定设置的上屏组件(50)、反射镜组件(60)以及后屏组件(70),所述反射镜组件(60)包括半反射镜(61),所述半反射镜(61)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所述后屏组件(70)设于所述半反射镜(61)的后方,所述上屏组件(50)设于半反射镜(61)的上方;
所述上屏组件(50)设置在所述导光筒(13)的顶壁(141)与所述遮光部(12)之间且与所述遮光罩(10)非接触设置;所述上屏组件(50)的显示屏外露于所述窗口(142),所述上屏组件(50)与所述后壳(20)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组件(60)与所述外罩(100)非接触设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20)在所述前安装口(21)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板(22);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设有第一凸耳(511),所述第一凸耳(511)与所述前连接板(22)贴合且固定连接。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22)上设有第一螺孔(221)及第一定位柱(222),所述第一凸耳(5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221)适配的第一通孔(511a),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柱(222)适配的第一定位孔(511b)。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20)的上边缘处设有导向板(23),所述导向板(23)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板(23)与所述遮光部(12)沿前后方向可滑动搭接;所述前连接板(22)自所述导向板(23)的前边缘向下延伸形成。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23)的中部设有避位缺口(231),所述前连接板(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连接板(22)分别设置在所述避位缺口(231)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耳(5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耳(511)与两个所述前连接板(22)一一对应设置。
6.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组件(50)包括上盖(51)、底座及上显示屏(54);所述底座具有筒状且上下贯通的内腔,所述上显示屏(54)设于所述底座的内腔,所述上盖(51)固定盖合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耳(511)设置在所述上盖(51)的上表面。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中框(52)及下框(53),所述上显示屏(54)为断码屏,所述上屏组件(50)还包括上电路板(55)、上导光部件以及第一密封圈(56);
所述中框(52)呈环状且上下贯通,所述上电路板(55)盖合的在所述中框(52)的上端,所述上盖(51)与盖合上电路板(55)并与所述中框(52)固定连接;
所述上显示屏(54)安装在所述中框(52)的下端,所述下框(53)抵接上显示屏(54)边缘部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中框(52)固定连接;
所述上电路板(55)的下表面设有光源,所述上导光部件设置在所述上电路板(55)与所述上显示屏(54)之间,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引导至所述上显示屏(54)的图案上;所述第一密封圈(56)设置在上显示屏(54)与所述中框(52)之间。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组件(200)还包括屏连接臂组(80),所述屏连接臂组(80)固定连接所述上屏组件(50)及后屏组件(70)。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连接臂组(80)包括中连接臂(81)及两个侧连接臂(82),所述中连接臂(81)及侧连接臂(82)沿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参考面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列,其中,两个所述侧连接臂(82)的分别位于所述中连接臂(81)的左右两侧;
所述中连接臂(81)与所述侧连接臂(82)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上屏组件(50)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屏组件(50)固定连接,所述中连接臂(81)与侧连接臂(82)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屏组件(70)的后表面并与所述后屏组件(70)的固定连接。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连接臂(81)的前端设有第一条形孔(811),所述侧连接臂(82)的前端设有第二条形孔(821),所述第一条形孔(811)、第二条形孔(821)的长度方向均与前后方向一致;
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所述第一条形孔(811)设有第一连接柱(512),所述第一连接柱(51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孔(512a);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还对应所述第二条形孔(821)设有第二连接柱(513),所述第一连接柱(512)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孔(513a)。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臂(81)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并排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孔(811);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孔(8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512)。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条形孔(81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段设有定位腔(811a),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对应所述定位腔(811a)设有第二定位柱(514);所述定位腔(811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514)的外径,所述第二定位柱(514)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定位腔(811a)限位配合;
所述上屏组件(50)的顶面还设有环状的第一加强肋(515),所述第一加强肋(515)连接在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连接柱(512),以及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连接柱(512)与所述第二定位柱(514)。
13.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接臂(82)的后端设有第三通孔(822),所述后屏组件(70)的背面对应所述第三通孔(822)设有第三固定孔(711)。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臂(81)的后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812),以及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813);所述后屏组件(70)的背面对应所述第二通孔(812)设有第三连接柱(712),并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孔(813)设有第三定位柱(713);所述第三连接柱(712)的后端面设有第四固定孔(712a)。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组件(60)还包括反射镜支架(62),所述反射镜支架(62)呈前后贯通的环状,所述反射镜支架(62)的前端供所述半反射镜(61)安装;
所述后屏组件(70)包括后盖(71)、前框(72)以及后显示屏(73),所述前框(72)呈环状且前后贯通,所述后显示屏(73)安装在所述前框(72)的前开口,所述后盖(71)覆盖所述前框(72)的后开口且与所述前框(72)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支架(62)的后端与所述后盖(71)及前框(72)固定连接。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支架(62)的设有多个向后延伸的第一固定柱(621),所述第一固定柱(621)的后端面设有第五固定孔(621a);所述前框(72)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五固定孔(621a)适配的第二过孔(721),所述后盖(71)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721)适配的第三过孔(714)。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支架(62)后端的外边缘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弹片(622),每个弹片(622)上设有卡孔(622a),所述前框(72)的外周面对应每个所述弹片(622)设有与所述卡孔(622a)卡接的卡扣(722)。
18.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支架(62)相对所述后壳(20)的内壁悬空设置;所述导光筒(13)与所述半反射镜(61)支架,以及所述导光筒(13)与所述反射镜支架(62)之间均形成有间隙。
CN202110943485.8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 Active CN113752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3485.8A CN11375283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3485.8A CN11375283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830A true CN113752830A (zh) 2021-12-07
CN113752830B CN113752830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79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3485.8A Active CN11375283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28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2668A (ja) * 2005-09-01 2007-03-1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入力装置
JP2009179183A (ja) * 2008-01-31 2009-08-13 Denso Corp 表示装置
CN104960422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3d显示结构
CN204694994U (zh) * 2015-05-25 2015-10-07 深圳市愿景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数字仪表盘
CN107076991A (zh) * 2014-07-22 2017-08-18 诺迪公司 紧凑型抬头显示器系统
CN111439123A (zh) * 2020-04-26 2020-07-24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悬挂式汽车仪表盘组件、汽车仪表台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2668A (ja) * 2005-09-01 2007-03-1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入力装置
JP2009179183A (ja) * 2008-01-31 2009-08-13 Denso Corp 表示装置
CN107076991A (zh) * 2014-07-22 2017-08-18 诺迪公司 紧凑型抬头显示器系统
CN204694994U (zh) * 2015-05-25 2015-10-07 深圳市愿景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数字仪表盘
CN104960422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3d显示结构
CN111439123A (zh) * 2020-04-26 2020-07-24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悬挂式汽车仪表盘组件、汽车仪表台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2830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6504B2 (ja)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US20140247390A1 (en) Automotive camera mounting apparatus
US20060274543A1 (en) Door mirror equipped with lamp body
CN111284420A (zh) 相机安装结构
CN115343857A (zh) 一种车载hud抬头显示器
CN113752830B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
CN216139831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
CN111439123B (zh) 悬挂式汽车仪表盘组件、汽车仪表台及汽车
US20050047160A1 (en)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KR20070098628A (ko) 후면 투사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271604B (zh) 车辆的间隙遮挡构造
CN113752831B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
JP4046066B2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13858948B (zh)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CN216139833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的主体结构及汽车仪表盘
CN213240670U (zh) 用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光机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16139830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的外罩及汽车仪表盘
JP2009149226A (ja) ヘッドランプ取付構造
CN210149233U (zh) 后视镜装置、车载显示装置、车载显示系统
CN112428938A (zh) 车辆用摄像单元
WO2023282231A1 (ja) 虚像表示装置
US20220404598A1 (en) Optical device for introducing light from outdoor view
JP2007055469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8095118A (ja) 組付構造体
CN216956640U (zh) 一种投影光机和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2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eilin District,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52000 No. 9, Xingsui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