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938B -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5938B CN113745938B CN202111048394.4A CN202111048394A CN113745938B CN 113745938 B CN113745938 B CN 113745938B CN 202111048394 A CN202111048394 A CN 202111048394A CN 113745938 B CN113745938 B CN 1137459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terminal
- limiting plate
- rotary table
- bevel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包括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的转盘,所述转盘顶部位于槽口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端子的压紧齿轮,转盘的顶部设置有相对转盘固定的锥齿圈,其中一个所述压紧齿轮通过转轴连接有与锥齿圈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通过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插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双头线束一般由两个胶壳、多个端子和多根连接线组成,每根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端子,并且插入到两个胶壳的相应孔位中。
中国发明专利CN109888591A公开了一种双头打端插壳的线束自动组装机,包括线束前端组装单元和线束后端组装单元,两个单元均包括支架、剥线机构、端子送料机构、端子冲切组装机构、插线装壳机构和胶壳送料机构,端子送料机构、剥线机构、端子冲切组装机构、插线装壳机构和胶壳送料机构依次布置在支架上,线束前端组装单元还设有送线机构,线束前端组装单元与线束后端组装单元之间设有拉线机构和工位切换移线机构。本发明集线材送线、拉线、双头剥线、双头端子送料、双头端子冲切装线、双头胶壳送料和双头插线装壳等功能为一体,各个机构动作协调,可实现双头线束的自动化组装作业,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精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但是该设备针对插壳时端子的更换不够便捷,不能够形成一个往复循环的工作过程使得端子的推出与上料连续性较差,从而导致线束在插壳的过程中针对端子上下料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运行速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包括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的转盘,所述转盘顶部位于槽口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端子的压紧齿轮,转盘的顶部设置有相对转盘固定的锥齿圈,其中一个所述压紧齿轮通过转轴连接有与锥齿圈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转盘底部位于槽口处设置有用于上料的物料筒,所述物料筒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端子并带动端子移动至限位板处的压板,所述压板的外侧设置有齿条,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带动转盘相对锥齿圈转动的竖轴;
所述竖轴和齿条之间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与竖轴和齿条交错啮合,当齿轮组与竖轴啮合带动转盘转动时其与齿条脱离接触,当齿轮组与齿条啮合带动端子移动至限位板处时其与竖轴脱离接触。
具体使用时,不完全齿轮与竖轴啮合带动转盘转动,此时锥齿圈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带动压紧齿轮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与竖轴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顶部两侧的限位板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与竖轴脱离接触并且与齿条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上进行线束的插接,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物料筒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压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齿条与滑块相固定。
具体使用时,滑槽有利于滑块的稳定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压紧齿轮转动设置于通槽内部。
具体使用时,通槽内部的压紧齿轮转动,而此时端子正好抵紧在压紧齿轮底部,因此,当压紧齿轮转动时,通过压紧齿轮与端子的作用力可以将端子向外侧推动,进而通过限位板上的开口被推出,以利于下一次的循环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块前后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容纳第一限位块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底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槽靠近滑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孔。
具体使用时,在沉槽的内部位于第一限位块底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簧,在滑槽靠近滑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孔,当压板和滑块带动端子在物料筒内部向上运动之后,第一限位块与物料筒上的第一限位孔相配合,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将第一限位块压紧在第一限位孔内部,通过此结构可以对移动之后的压板进行限位,从而保持压板上升之后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竖轴顶端固定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与转盘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杆。
具体使用时,轴套和固定杆有利于带动转盘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紧齿轮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限位板并延伸至限位板外侧,中间所述转轴与两侧的转轴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
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有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使得中间位置的转轴可以带动其两侧位置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通槽内部的压紧齿轮转动,而此时端子正好抵紧在压紧齿轮底部,因此,当压紧齿轮转动时,通过压紧齿轮与端子的作用力可以将端子向外侧推动,进而通过限位板上的开口被推出,以利于下一次的循环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在竖轴底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远一侧通过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齿条的外侧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之间设置有不完全齿轮。
具体使用时,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带动转盘转动,此时锥齿圈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带动压紧齿轮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顶部两侧的限位板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不完全齿轮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不完全齿轮相固定的传动轴。
具体使用时,电机可以带动齿轮组转动。
工作原理: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可以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相啮合,可以带动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转动,当第二直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能够带动竖轴转动,从而带动转盘转动,而第一直齿轮转动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和压板沿着物料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端子向上移动至限位板内部并抵住限位板上的压紧齿轮,此时通过外部气动机械手可以完成线束与端子的插接,当插接完成之后,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带动转盘转动,此时锥齿圈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带动压紧齿轮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顶部两侧的限位板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通过锥齿圈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带动压紧齿轮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顶部两侧的限位板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与第二直齿轮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物料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盘;2、限位板;3、压紧齿轮;4、转轴;5、第一皮带;6、第二皮带;7、固定杆;8、支撑杆;9、锥齿圈;10、从动锥齿轮;11、门板;12、轴套;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直齿轮;16、电机;17、第二直齿轮;18、连接板;19、固定螺杆;20、物料筒;21、齿条;22、稳定板;23、竖轴;24、槽口;25、第二连接轴;26、传动轴;27、不完全齿轮;28、主动齿轮;29、第一连接轴;30、滑槽;31、压板;32、滑块;33、第一限位孔;34、第一限位块;35、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和7-10所示,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包括转盘1,在转盘1顶部两侧对称地开设有槽口24,用于将插壳所要用到的端子通过槽口24向上移动至转盘1顶部位于槽口24处所固定连接的限位板2处,限位板2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当端子插线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开口移出。
进一步地,设置于转盘1底部槽口24处的物料筒20用于存放端子,在物料筒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压板31,通过压板31可以带动物料筒20内部装载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内部,在物料筒2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0,压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滑槽30相配合的滑块32,在物料筒20的内侧铰接有门板11,门板11上设置有锁孔,打开门板11可以向物料筒20内部补充端子。
在进一步地,在限位板2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槽,通槽内部设有对端子进行压紧的压紧齿轮3,压紧齿轮3由橡胶材料制成,当压板31带动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处时,通过压紧齿轮3可以将端子压紧,从而保持穿线时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压板31带动端子向上移动之后的稳定性,在滑块32的前后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容纳第一限位块34的沉槽,在沉槽的内部位于第一限位块34底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簧35,在滑槽30靠近滑块3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34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孔33,当压板31和滑块32带动端子在物料筒20内部向上运动之后,第一限位块34与物料筒20上的第一限位孔33相配合,此时在第一弹簧35的弹性作用力下将第一限位块34压紧在第一限位孔33内部,通过此结构可以对移动之后的压板31进行限位,从而保持压板31上升之后的稳定性。
在圆盘的底端设置有竖轴23,竖轴23的顶端固定套设有轴套12,轴套12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与其末端与转盘1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杆7,此机构使得竖轴23转动时可以带动转盘1转动,同理,在竖轴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圆孔,圆孔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圆孔内部位于第二限位块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而轴套12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通过此机构可以保持转盘1转动之后的稳定性。
在转盘1的顶部设置有相对转盘1固定的锥齿圈9,压紧齿轮3上设置有转轴4,通过转轴4与限位板2的转动连接使得压紧齿轮3转动设置于通槽内部,而转轴4一端贯穿限位板2,其中左侧转轴4和中间转轴4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5,而右侧转轴4与中间转轴4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6,在中间转轴4的一端上设置有与锥齿圈9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0。
使用时,当竖轴23转动通过固定杆7带动转盘1转动时,可以带动限位板2上的从动锥齿轮10转动,而通过锥齿圈9与从动锥齿轮10的啮合使得锥齿圈9可以带动从动锥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中间位置的转轴4转动,而通过设置有第一皮带5和第二皮带6使得中间位置的转轴4可以带动其两侧位置的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通槽内部的压紧齿轮3转动,而此时端子正好抵紧在压紧齿轮3底部,因此,当压紧齿轮3转动时,通过压紧齿轮3与端子的作用力可以将端子向外侧推动,进而通过限位板2上的开口被推出,以利于下一次的循环使用。
如图2-4和6-11所示,所述物料筒20外侧设置有齿条21,所述齿条21和竖轴23之间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在竖轴23底端的第一锥齿轮13,而第一锥齿轮13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4远一侧通过第二连接轴25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7,所述齿条21固定设置于滑块32的外侧,齿条21的外侧啮合有主动齿轮28,而主动齿轮28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轴29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5,在第一直齿轮15与第二直齿轮17之间设置有不完全齿轮27,不完全齿轮27主动一圈,第一直齿轮15和第二直齿轮17转动半圈,不完全齿轮27的外侧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不完全齿轮27相固定的传动轴26,物料筒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22,竖轴23贯穿稳定板22并与稳定板22转动连接,稳定板22和锥齿圈9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而第一连接轴29和第二连接轴25外侧均设置有横板用以对其进行支撑,横板与物料筒20相固定。
使用时,通过电机16输出端带动传动轴26转动,传动轴26可以带动不完全齿轮27转动,不完全齿轮27与第一直齿轮15和第二直齿轮17相啮合,可以带动第一直齿轮15和第二直齿轮17转动,当第二直齿轮17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13转动,能够带动竖轴23转动,从而带动转盘1转动,而第一直齿轮15转动可以带动主动齿轮28转动,通过主动齿轮28与齿条21的啮合可以带动齿条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32和压板31沿着物料筒2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端子向上移动至限位板2内部并抵住限位板2上的压紧齿轮3,此时通过外部气动机械手可以完成线束与端子的插接,当插接完成之后,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啮合带动转盘1转动,此时锥齿圈9与从动锥齿轮10啮合带动压紧齿轮3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2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1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1顶部两侧的限位板2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15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31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16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如图8-9所示,所述物料筒20对称设置,并且在物料筒2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在物料筒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杆,通过固定螺杆可以将物料筒20进行固定,从而完成装置整体的安装。
工作原理:通过电机16输出端带动传动轴26转动,传动轴26可以带动不完全齿轮27转动,不完全齿轮27与第一直齿轮15和第二直齿轮17相啮合,可以带动第一直齿轮15和第二直齿轮17转动,当第二直齿轮17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13转动,能够带动竖轴23转动,从而带动转盘1转动,而第一直齿轮15转动可以带动主动齿轮28转动,通过主动齿轮28与齿条21的啮合可以带动齿条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32和压板31沿着物料筒2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端子向上移动至限位板2内部并抵住限位板2上的压紧齿轮3,此时通过外部气动机械手可以完成线束与端子的插接,当插接完成之后,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啮合带动转盘1转动,此时锥齿圈9与从动锥齿轮10啮合带动压紧齿轮3转动,可以将插接之后的端子从限位板2的开口推出,当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脱离啮合时,此时转盘1正好转动半圈,使得转盘1顶部两侧的限位板2对调位置,而之后不完全齿轮27与第二直齿轮17脱离接触并且与第一直齿轮15相啮合,可以带动齿条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板31上的端子向上移动,使得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上进行线束的插接,插接完成之后再次启动电机16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端子进行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线束插壳的效率,装置整体连续性强,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
Claims (3)
1.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槽口(24)的转盘(1),所述转盘(1)顶部位于槽口(24)处设置有限位板(2),所述限位板(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端子的压紧齿轮(3),转盘(1)的顶部设置有相对转盘(1)固定的锥齿圈(9),其中一个所述压紧齿轮(3)通过转轴(4)连接有与锥齿圈(9)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0),所述转盘(1)底部位于槽口(24)处设置有用于上料的物料筒(20),所述物料筒(20)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端子并带动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处的压板(31),所述压板(31)的外侧设置有齿条(21),所述转盘(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带动转盘(1)相对锥齿圈(9)转动的竖轴(23);
所述竖轴(23)和齿条(21)之间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与竖轴(23)和齿条(21)交错啮合,当齿轮组与竖轴(23)啮合带动转盘(1)转动时其与齿条(21)脱离接触,当齿轮组与齿条(21)啮合带动端子移动至限位板(2)处时其与竖轴(23)脱离接触;
所述物料筒(2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0),所述压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滑槽(30)相配合的滑块(32),所述齿条(21)与滑块(32)相固定;
所述限位板(2)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压紧齿轮(3)转动设置于通槽内部;
所述滑块(32)前后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容纳第一限位块(34)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4)底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簧(35),所述滑槽(30)靠近滑块(3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4)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孔(33);
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在竖轴(23)底端的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3)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二锥齿轮(14)远一侧通过第二连接轴(25)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7),所述齿条(21)的外侧啮合有主动齿轮(28),所述主动齿轮(28)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轴(29)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5),所述第一直齿轮(15)与第二直齿轮(17)之间设置有不完全齿轮(27);
所述不完全齿轮(27)的外侧设置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不完全齿轮(27)相固定的传动轴(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轴(23)顶端固定套设有轴套(12),所述轴套(12)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与转盘(1)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杆(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齿轮(3)上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贯穿限位板(2)并延伸至限位板(2)外侧,中间所述转轴(4)与两侧的转轴(4)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皮带(5)和第二皮带(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8394.4A CN113745938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8394.4A CN113745938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938A CN113745938A (zh) | 2021-12-03 |
CN113745938B true CN113745938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7873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48394.4A Active CN113745938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59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4923B (zh) * | 2022-06-16 | 2023-08-01 | 江西日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端子胶壳自动插接机 |
CN117374698B (zh) * | 2023-09-22 | 2024-04-05 | 山东阳谷万里行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端子插接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76636A (ja) * | 1999-12-21 | 2001-06-29 | Yazaki Corp | 自動端子挿入機および自動端子挿入機へ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供給方法 |
CN108631142A (zh) * | 2018-06-15 | 2018-10-09 | 胡梦婷 | 一种线束与端子自动连接架 |
CN109888591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湖北一川金品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头打端插壳的线束自动组装机 |
CN211711845U (zh) * | 2020-01-15 | 2020-10-20 | 深圳市源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插壳搬运系统 |
JP2021082579A (ja) * | 2019-11-14 | 2021-05-27 | 石雅娟 | 電力電子導線と端子の固定接続装置および操作方法 |
CN113097831A (zh) * | 2021-04-08 | 2021-07-09 | 向常青 | 一种线束端子批量化组装机械及组装方法 |
-
2021
- 2021-09-08 CN CN202111048394.4A patent/CN1137459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76636A (ja) * | 1999-12-21 | 2001-06-29 | Yazaki Corp | 自動端子挿入機および自動端子挿入機へ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供給方法 |
CN108631142A (zh) * | 2018-06-15 | 2018-10-09 | 胡梦婷 | 一种线束与端子自动连接架 |
CN109888591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湖北一川金品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头打端插壳的线束自动组装机 |
JP2021082579A (ja) * | 2019-11-14 | 2021-05-27 | 石雅娟 | 電力電子導線と端子の固定接続装置および操作方法 |
CN211711845U (zh) * | 2020-01-15 | 2020-10-20 | 深圳市源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插壳搬运系统 |
CN113097831A (zh) * | 2021-04-08 | 2021-07-09 | 向常青 | 一种线束端子批量化组装机械及组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938A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45938B (zh) | 一种全自动线束双头插壳机用插壳装置 | |
CN110137773B (zh) | 一种小间距倾斜端子高速自动插针机 | |
CN112588565B (zh) | 一种高反射率粉末定量筛选设备 | |
CN109230826A (zh) | 一种卷绕机构 | |
CN108480959B (zh) | 一种齿轮驱动销自动压入机 | |
CN108817268A (zh) | 电容器套脚校针机 | |
CN211000087U (zh) | 一种果胶自动提取机 | |
CN116692534A (zh) | 一种纱管纸的纸张不间断给送系统及给送方法 | |
CN214086403U (zh) | 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4649564U (zh) | 一种服装生产用压平包装结构 | |
CN214114025U (zh) | 一种自动送料上料下料机 | |
CN209766836U (zh) | 一种小间距倾斜端子高速自动插针机 | |
CN208800717U (zh) | 电容器套脚校针机 | |
CN210182246U (zh) | 应用于电容插壳的装配装置 | |
CN209140240U (zh) | 磁棒用压卡簧机 | |
CN112688031B (zh) | 一种电池批量化生产用的注液封装设备 | |
CN111873517A (zh) | 一种家用菜籽油自动榨油机构 | |
CN218080094U (zh) | 一种便于下料的液压成型机 | |
CN213565068U (zh) | 一种会计盖章装置 | |
CN218284369U (zh) | 一种i/o模块自动机 | |
CN113529076B (zh) |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元器件引脚镀锡设备 | |
CN220200532U (zh) | 一种翻转机的翻转机构 | |
CN212145188U (zh) | 用于插pin机的出料装置 | |
CN117564652B (zh) | 一种印刷机用铰链加工装置及工艺 | |
CN221355600U (zh) | 一种茶叶压饼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9 Address after: No. 10 Lianhe Road, Wanzhou District, Chongqing, 4041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Leren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404, 1322 Xingwei, Liguang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OURCE JUS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