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028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5028B
CN113745028B CN202111021914.2A CN202111021914A CN113745028B CN 113745028 B CN113745028 B CN 113745028B CN 202111021914 A CN202111021914 A CN 202111021914A CN 113745028 B CN113745028 B CN 113745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ody
limiting piece
piece
limiting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19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5028A (zh
Inventor
张一帆
侯瑞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19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5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5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5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本体、限位件和静电薄膜电机,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件可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按键本体从所述壳体中脱离;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可从所述壳体中脱离;所述静电薄膜电机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按键本体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可驱动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中,物理按键作为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组件,其可以供用户输入按压操作,以使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对物理按键的按压操作实现部分常用功能,如根据对电源按键的按压操作锁屏或解锁,根据对音量按键的按压操作调节音量,或者,根据同时对电源按键和音量按键的按压操作生成截屏图片,等等,从而提升使用电子设备的操作便捷性。
但是,由于物理按键的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导致物理按键出现故障。而目前在物理按键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物理按键的拆卸过程比较复杂,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维修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目前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维修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
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可从所述壳体中脱离;
静电薄膜电机,所述静电薄膜电机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按键本体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可驱动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限位件和静电薄膜电机,且限位件在静电薄膜电机驱动下可分别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使得限位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与壳体固定连接;而在限位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可从壳体中脱离。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拆卸按键本体时,只需通过静电薄膜电机驱动限位件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即可实现按键本体可以从壳体上拆卸,从而使得按键本体的拆卸方式简单,提升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维修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静电薄膜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和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开设有通孔;
按键本体20,所述按键本体20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可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30限制所述按键本体20从所述壳体10中脱离;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20可从所述壳体10中脱离;
静电薄膜电机40,所述静电薄膜电机40包括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所述第一电极片41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上,所述第二电极片42设置于所述壳体10或者所述按键本体20内,所述第二电极片42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可驱动所述限位件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基于此,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限位件30和静电薄膜电机40,且限位件30在静电薄膜电机40驱动下可分别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使得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30限制按键本体20从壳体10中脱离;而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0可从壳体10中脱离。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拆卸按键本体20时,只需通过静电薄膜电机40驱动限位件30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即可实现按键本体20可以从壳体10上拆卸,从而使得按键本体20的拆卸方式简单,提升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维修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可以是电子设备中任意的用于安装物理按键的外壳部分,例如,上述壳体10可以是安装有物理按键的中框;当然,上述壳体10也可以是安装有物理按键的背壳,等等。
其中,上述壳体10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安装物理按键,且形状和大小等可以根据物理按键的形状以及大小设定,只需要保证物理按键可以设置于该通孔内,且物理按键在被按压时可以在通孔内活动。例如,在壳体10上安装的物理按键为圆形的情况下,上述通孔设置为圆形,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物理按键的直径,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按键本体20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其中,上述按键本体20可以是电子设备上任意的能够被用户按压以触发电子设备的特定功能的物理按键,例如,上述按键本体20可以是音量调节按键,在用户按压时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音量的调节;或者,上述按键本体20也可以是电源按键,在用户按压时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锁屏、解锁、关机或者重启,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50以及至少一个按键触点60,该至少一个按键触点60焊接于FPC 50靠近按键本体20的一侧,且该至少一个按键触点60与按键本体20活动连接,在按键本体20被按压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0对靠近按压位置的按键触点60产生挤压,此时,电子设备的控制器接收到按键触点60因挤压形变产生的电信号。
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按键本体20为音量调节按键,此时,上述柔性电路板上可以焊接音量增加按键触点60和音量减小按键触点60,在按键本体20被按压且按键本体20挤压音量增加按键触点60的情况下,音量增加按键触点60产生用于调节音量增加的电信号;而在按键本体20被按压且按键本体20挤压音量减小按键触点60的情况下,音量减小按键触点60产生用于调节音量减小的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壳体结构还包括限位件30,该限位件30可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30限制按键本体20从壳体10中脱离;而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0可从壳体10中脱离。
其中,上述限位件30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在电子设备内分别处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部件。
示例性地,可以是限位件30固定设置于壳体10位于通孔的孔壁上,且该限位件30为可在壳体10与按键本体20之间的间隙内伸缩的组件,在限位件30伸长至第一位置时,限位件30部分伸入按键本体20开设的配合槽内,实现限位件30限制按键本体20从壳体10中脱离;而在限位件30缩回至第二位置时,限位件30未伸入按键本体20开设的配合槽内,此时,限位件30解除对按键本体20的限制,使得按键本体可从壳体10中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上述壳体10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该第一容置槽11由上述通孔的孔壁朝向远离通孔的方向形成;上述按键本体20设置有第二容置槽21,该第二容置槽21与第一容置槽11相对,且限位件30可在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内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基于此,通过设置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且限位件30在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内活动,从而可以缩小壳体10与按键本体20之间的间隙,提升电子设备的密封性及美观度。
其中,上述限位件30可在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内活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可以是在限位件30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30部分处于第一容置槽11内,另一部分处于第二容置槽21内,此时,按键本体20和壳体10通过限位件30连接,限位件30限制按键本体20不可从壳体10分离,即如图1所示;而在限位件30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30可以全部处于第一容置槽11或者第二容置槽21内,此时,限位件30解除对按键本体20的限制,使得按键本体20可从壳体10中脱离,例如,如图2中示出限位件30处于第一容置槽11内。
另外,上述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相对设置,且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的开设位置以及槽体尺寸(深度以及宽高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只需实现限位件30可在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内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宽度,且在所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以及所述按键本体20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均覆盖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
基于此,由于在所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以及所述按键本体20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均覆盖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从而在限位件30同时位于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内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过小而导致限位件30限制按键本体20被按压,保证按键本体20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覆盖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可以是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与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正对;或者,也可以是在任意方向上,第二容置槽21的开口均大于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容置槽21的第一槽壁与所述限位件30抵接;
在所述按键本体20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容置槽的第二槽壁与所述限位件30抵接,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槽壁与第三侧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侧面的间距,所述第三侧面为所述按键本体20被按压的侧面。
基于此,在按键本体20被按下或者未被按下的情况下,限位件30分别在不同方向上与按键本体20抵接,可以避免因设置第一容置槽11的尺寸过大,而导致按键本体20出现松动,进一步提升按键本体20的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是设置上述限位件30为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组件,使得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30处于壳体10和按键本体20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在按键本体20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从而实现按键本体20可以被按下,而此时对于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之间的尺寸关系可以并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静电薄膜电机40,该静电薄膜电机40包括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所述第一电极片41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上,所述第二电极片42设置于所述壳体10或者所述按键本体20内,所述第二电极片42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可驱动所述限位件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其中,上述静电薄膜电机40的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可以是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且第一电极片41设置于限位件30上,且第二电极片42设置于壳体10或者按键本体20内,在静电薄膜电机工作的情况下,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之间可以发生平动,如图3所示,进而实现驱动限位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另外,第二电极片42设置于壳体10或者按键本体20内,可以是在壳体10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1且按键本体20开设第二容置槽21的情况下,若限位件30在第二位置下全部处于第一容置槽11内,则第二电极片42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置槽11的槽壁上;或者,若限位件30在第二位置下全部处于第二容置槽21内,则第二电极片42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二容置槽21的槽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驱动件40驱动上述限位件30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之后,为实现保持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不动,可以是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驱动件40持续为限位件30提供驱动力。
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结构还包括连接组件70,所述连接组件7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按键本体20内,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3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70与所述按键本体20连接;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3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70与所述壳体10连接。
基于此,通过设置连接组件70,可以实现限位件30在处于第一位置下与按键本体20连接,而在处于第二位置下与壳体10连接,避免限位件30容易发生位置变化。
其中,上述连接组件70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下,实现限位件30与按键本体20连接,而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下,实现限位件30与壳体10连接的组件。
示例性地,上述连接组件70可以是固定设置于上述第一容置槽11内的磁感线圈,且限位件30为磁性件,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磁感线圈通电并对限位件30提供排斥力,使得限位件30与第二容置槽12的槽壁抵接;而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磁感线圈通电并对限位件30提供吸附力,使得限位件30与第二容置槽12的槽壁抵接;
或者,也可以是在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内分别设置有夹持件,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容置槽11内的夹持件夹持限位件30;而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容置槽21内的夹持件夹持限位件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70用于: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为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按键本体20之间提供吸附力;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为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壳体10之间提供吸附力。
基于此,连接组件70可以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下,分别为限位件30与按键本体20或者限位件30与壳体10之间提供吸附力,使得限位件30在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下更加稳定不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组件70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下,为限位件30与案件本体20之间,以及限位件30与壳体10之间分别提供吸附力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70可以包括第一吸附件71和第二吸附件72,所述第一吸附件71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吸附件72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20内,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吸附件71与所述限位件30吸附分离,且所述第二吸附件72与所述限位件30连接;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吸附件72与所述限位件30吸附分离,且所述第一吸附件71与所述限位件30连接。
基于此,在壳体10内设置第一吸附件71,以及按键本体20内设置第二吸附件72,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二吸附件72吸附限位件30,且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第一吸附件71吸附限位件30,从而使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稳定性高。
其中,在上述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吸附件72与限位件30吸附连接,而在上述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吸附件71与限位件30吸附连接,可以是第一吸附件71与限位件30直接相连,以及第二吸附件72与限位件30直接相连。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上述第一吸附件71和第二吸附件72均为磁感线圈,上述限位件30为磁性组件,且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吸附件72的磁感线圈导电并产生与限位件30相吸的磁力,使得第二吸附件72的线圈与限位件30连接;同样地,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吸附件71的磁感线圈导电并产生与限位件30相吸的磁力,使得第一吸附件71的线圈与限位件30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70还可以包括第三吸附件73和第四吸附件74,沿所述限位件30的活动方向,所述第三吸附件73和所述第四吸附件74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的两端,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30通过所述第四吸附件74与所述第二吸附件72吸附连接,且所述第三吸附件73与所述第一吸附件71分离;
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吸附件74与所述第二吸附件72分离,且所述限位件30通过所述第三吸附件73与所述第一吸附件71吸附连接。
基于此,在限位件3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三吸附件73和第四吸附件74,且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30通过第四吸附件74与第二吸附件72吸附连接;以及,在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30通过第三吸附件73与第一吸附件71吸附连接,从而提升吸附力,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如图1和2所示,上述连接组件70包括第一吸附件73、第二吸附件74、第三吸附件71以及第四吸附件72,沿所述限位件30的活动方向,所述第三吸附件73和所述第四吸附件74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的两端,所述第一吸附件71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并与所述壳体10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件71与所述第三吸附件7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吸附件7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1内并与所述按键本体20连接,且所述第二吸附件72与所述第四吸附件74相对设置,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即限位件30同时位于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吸附件72与所述第四吸附件74吸附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件71与所述第三吸附件73分离;在所述限位件3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即限位件30仅位于第一容置槽11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吸附件72与所述第四吸附件74分离,且所述第一吸附件71与所述第三吸附件73吸附连接。
其中,上述第一吸附件73、第二吸附件74、第三吸附件71和第四吸附件72可以是任意的能够产生吸附力的组件,例如,可以是磁感线圈等。
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附件73、所述第二吸附件74、所述第三吸附件71和所述第四吸附件72均为磁块,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另外,上述第一吸附件73与上述第三吸附件71可以是相对设置,且上述第二吸附件74与上述第四吸附件72也可以是相对设置。
示例性地,可以是在上述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且上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吸附件74与上述第四吸附件72正对设置且吸附连接;而在上述限位件30处于第二位置,且上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吸附件73与上述第三吸附件71正对设置且吸附连接,等等。
当然,在上述按键本体20被按压且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限位件30上的第二吸附件74可以与第四吸附件72之间产生错位运动但保持吸附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电子设备设置有上述连接组件70的情况下,为实现静电薄膜电机40驱动限位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静电薄膜电机40对限位件30提供的驱动力大于连接组件70与限位件30之间的连接力。
例如,在限位件3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四吸附件74与第二吸附件72之间的吸附连接的情况下,静电薄膜电机40为限位件30提供由第四吸附件74朝向第三吸附件73的方向上的驱动力,且该驱动力大于第四吸附件74与第二吸附件72之间的吸附力,从而使限位件3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壳体与上述按键本体20除通过上述限位件30活动连接之外,上述壳体与上述按键本体20之间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活动连接结构,通过该至少一个活动连接结构与上述限位件30的配合,分别实现按键本体20与壳体10未处于可拆卸状态或者处于可拆卸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本体2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抵接件80,所述第一侧面为远离所限位件30的侧面,且在所述按键本体2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抵接件80与所述壳体10的第二侧面抵接,所述第二侧面为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的一侧。
基于此,在按键本体20上设置抵接件,通过该抵接件与上述限位件30的配合,可以实现按键本体20与壳体10的活动连接,从而使得壳体结构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当然,也可以是在上述按键本体20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上述第二容置槽21,在壳体10上设置另一个与第一侧面上的第二容置槽21相对的第一容置槽11,且该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连接形成的槽体内设置有另一限位件30,从而通过两个限位件30的配合实现按键本体20与壳体10的活动连接。
在此,为便于对上述壳体结构的理解,在此对壳体结构中按键本体20的拆卸流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限位件3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限位件30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11内且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21内,按键本体20无法从壳体中拆卸。而为保证限位件30保持在第一位置的稳定性,第四吸附件74和第二吸附件72(均可以是磁块)相互吸附;
如图4所示,当用户按压按键本体20时,第四吸附件74和第二吸附件72之间可以产生上下错位,以保证按键功能的正常实现;
当需要将按键本体20从壳体10上拆卸时,静电薄膜电机的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通电,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之间在向右方向上,产生对第二电极片42的推力。当产生的推力大于第四吸附件74和第二吸附件72之间的吸附力时,第二电极片42带动限位件30向右平移,第四吸附件74和第二吸附件72分离。当限位件30运动至最右端,即第三吸附件73和第一吸附件71吸附时,静电薄膜电机断电,限位件30被稳定地固定在第一限位槽内,如图2所示。
由于壳体结构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进行详细描述,而电子设备的本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
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按键本体从所述壳体中脱离;在所述限位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可从所述壳体中脱离;
静电薄膜电机,所述静电薄膜电机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按键本体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可驱动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按键本体内,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按键本体连接;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用于: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为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提供吸附力;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为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提供吸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内,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限位件吸附分离,且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且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限位件吸附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吸附件和第四吸附件,沿所述限位件的活动方向,所述第三吸附件和所述第四吸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其中: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吸附连接,且所述第三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分离;
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分离,且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三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吸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三吸附件和所述第四吸附件均为磁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抵接件,所述第一侧面为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侧面,且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抵接,所述第二侧面为靠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由所述通孔的孔壁朝向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形成;所述按键本体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且所述限位件可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宽度,且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以及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均覆盖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第一槽壁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容置槽的第二槽壁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槽壁与第三侧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侧面的间距,所述第三侧面为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侧面。
CN202111021914.2A 2021-09-01 2021-09-0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45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914.2A CN113745028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914.2A CN113745028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028A CN113745028A (zh) 2021-12-03
CN113745028B true CN113745028B (zh) 2023-08-25

Family

ID=78734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1914.2A Active CN113745028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502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6208A (ja) * 2007-07-05 2009-01-22 Smk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WO2014073628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味の素株式会社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物品
CN205122441U (zh) * 2015-08-12 2016-03-30 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按键及键盘
WO2016047011A1 (ja) * 2014-09-26 2016-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7319966U (zh) * 2017-09-25 2018-05-04 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208424462U (zh) * 2018-06-22 2019-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2020095827A (ja) * 2018-12-11 2020-06-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CN111901998A (zh) * 2020-08-12 2020-11-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333953A (zh) * 2020-11-11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35882A (zh) * 2020-12-22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71A (zh) * 2021-04-27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3701B (zh) * 2018-11-27 2022-03-18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6208A (ja) * 2007-07-05 2009-01-22 Smk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WO2014073628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味の素株式会社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物品
WO2016047011A1 (ja) * 2014-09-26 2016-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5122441U (zh) * 2015-08-12 2016-03-30 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按键及键盘
CN207319966U (zh) * 2017-09-25 2018-05-04 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208424462U (zh) * 2018-06-22 2019-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2020095827A (ja) * 2018-12-11 2020-06-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CN111901998A (zh) * 2020-08-12 2020-11-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333953A (zh) * 2020-11-11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35882A (zh) * 2020-12-22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71A (zh) * 2021-04-27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028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7719B (zh) 发电开关
CN102194592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6896880B2 (ja) コネクタ、電子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電子装置
CN112306158B (zh)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JP6526196B2 (ja) 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WO2019144694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45028B (zh) 电子设备
JP7332676B2 (ja) 電子機器
CN10257334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148100A (zh) 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WO2020093699A1 (zh) 一种伸缩机构、摄像装置和终端
CN10630289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516586B (zh) 复合式手把
US8625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iniaturizing size thereof
KR20100004274U (ko) 4방향 스위치 노브
CN214795742U (zh) 一种控制旋钮及健身镜
CN11520961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257239A1 (zh) 吸附式固定组件及开关装置
CN218163054U (zh) 侧键柔性电路板折弯压合设备及侧键安装系统
CN221281973U (zh) 按键固定装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682101U (zh) 动能模块及无线开关
CN216015134U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装置与电池无线开关装置
CN115393987B (zh) 手持式遥控器物理触发装置及受控设备
CN215069749U (zh) 指纹按键组合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008413B (zh) 镜片导向定位机构及镜片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