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4521A -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4521A
CN113714521A CN202111091180.5A CN202111091180A CN113714521A CN 113714521 A CN113714521 A CN 113714521A CN 202111091180 A CN202111091180 A CN 202111091180A CN 113714521 A CN113714521 A CN 113714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assembly
cryogenic
electric arc
induc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11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4521B (zh
Inventor
张涛
李回归
龚海
吴运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911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4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4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4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4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4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0Plants, production lines or modules
    • B22F12/82Combin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6Serial processing with multiple devices grou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60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 B22F10/64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by therm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60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 B22F10/66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by mechan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80Plants, production lines or modules
    • B22F12/88Handl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roducts, e.g. by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33Y40/20Post-treatment, e.g. curing, coating or polis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06Surface hardening
    • C21D1/09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 C21D1/10Surface hardening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or wave energy; by particle radiation by electric in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4Hardening by cooling below 0 degrees Celsi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botic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弧增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直线往复驱动组件、升降台、热处理组件、深冷处理组件、基板、电弧增材组件、保温组件和轧制变形组件。电弧增材组件、保温组件及轧制变形组件位于热处理组件和深冷处理组件之间,直线往复驱动组件能驱使升降台上的基板往复运动至热处理组件的热处理箱内以及深冷处理组件的深冷处理箱内。该装置可实时在线完成增材制造、深冷处理、深冷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和成本低。且该装置可在一个工序内实现电弧增材构件在线深冷变形和热处理,同时提升增材构件强度和塑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弧增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增材制造是一种以电弧或等离子弧为热源的增材制造技术,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以丝材为成形材料,材料利用率和沉积效率高,还具有原位复合制造以及成型大尺寸零件的能力,同时设备制造成本低,无需模具,整体制造周期短,柔性程度高,在大规格结构件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电弧输入热量高,导致材料的显微组织与铸造或锻造材料相差较大,电弧沉积过程中材料内部出现垂直于沉积方向的粗大柱状晶,不均匀组织结构会显著降低材料力学性能,引起材料各向异性,即使通过调控成形工艺参数和后续热处理工艺,仍无法完全消除粗大柱状晶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弧增材制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轧制作为一种塑性加工工艺,通过轧辊对金属表面施加大压力,使材料产生大塑性变形,在材料内部积累大量变形能,破碎粗大柱状晶组织,细化晶粒,从而提升材料力学性能及改善各向异性,显著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和强度。经过研究,施加外部压力的方法可以获得晶粒均匀的等轴晶,改善电弧增材工件质量。然而,对于某些室温高强度低塑性金属材料,冷轧产生的塑性变形深度有限,无法完全破碎柱状晶组织,同时对轧制设备的负载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破碎粗大柱状晶组织,提高构件力学性能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深冷轧制是指将材料放到液氮中保温一段时间,达到较低的深冷变形温度后再进行轧制的一种低温变形技术。深冷环境可有效阻碍某些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运动和再结晶行为,促使材料晶粒细化,同时产生高密度的位错,增加晶界面积,同时提升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独的电弧增材及轧制工艺难以有效破碎柱状晶组织,导致增材构件力学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包括:
底座;
直线往复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
升降台,设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上;
热处理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一端;
深冷处理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
基板,设于所述升降台上;
电弧增材组件,用于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沉积层;
保温组件,用于对所述基板上的沉积层进行保温,以及,
轧制变形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对所述沉积层进行轧制;
所述电弧增材组件、所述保温组件及所述轧制变形组件位于所述热处理组件和所述深冷处理组件之间,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升降台上的所述基板往复运动至所述热处理组件的热处理箱内以及所述深冷处理组件的深冷处理箱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组件包括所述热处理箱和设于所述热处理箱内的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相靠近或相远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齿轮以及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均为空心铜管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水槽和水泵,所述水泵以使所述水槽内的冷却水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内循环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深冷处理组件包括所述深冷处理箱、控制器、液氮罐、深冷温度传感器、液氮冷却喷枪、控制阀及管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阀和所深冷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管路连接所述液氮罐及所述液氮冷却喷枪,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管路上,所述深冷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液氮冷却喷枪设于所述深冷处理箱的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箱靠近所述深冷处理箱的一侧设有热处理铰接箱盖以及驱使所述热处理铰接箱盖启闭的热处理电机,所述深冷处理箱靠近所述热处理箱的一侧设有深冷处理铰接箱盖以及驱使所述深冷处理铰接箱盖启闭的深冷处理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包括丝杆、丝杆电机、皮带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丝杆上的工作台,所述丝杆电机通过驱动皮带组件运动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时带动所述工作台往复运动,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组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保温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夹具、以及设于所述夹具上的氮气喷枪及保温温度传感器,所述氮气喷枪对所述沉积层进行保温,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转动块和第一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块至少设置一块,所述第一转动副至少设置一个且用于实现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连接,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弧增材组件包括运动机构及送丝机,所述轧制变形组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轧制变形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轧辊以及调节所述轧辊压力的压力调节螺杆,两所述轧辊同时对所述沉积层的两侧进行轧制,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二转动块至少设置一块,所述第二转动副至少设置一个且用于实现第二转动块的转动连接,所述轧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块上,所述压力调节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块上并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台包括下板、上板、连接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的交叉支撑杆组,以及驱动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下板进行升降的液压缸,所述下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方法,基于上述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基板的表面打磨,去除氧化膜,并用丙酮试剂清洗表面;
S2、将基板固定在升降台上;
S3、启动深冷处理组件,以使深冷处理箱内进行预冷;
S4、电弧增材组件在基板上形成预定工件形状的沉积层;
S5、直线往复驱动组件将升降台及基板输送至热处理箱内,热处理组件启动,以便对沉积层进行固溶处理;
S6、在固溶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将升降台及基板快速输送至深冷处理箱内,已经预冷的深冷处理组件对沉积层进行深冷处理;
S7、在深冷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将升降台及基板输送至轧制变形组件及保温组件处;
S8、升降台进行高度调节,以便轧制变形组件对准沉积层的预定轧制起始位置,与此同时,保温组件对沉积层进行保温;
S9、直线往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台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对沉积层进行深冷轧制;
S10、对沉积层完成一层轧制处理后,通过升降台进行高度调节,以使轧制变形组件对准下一层待轧制的位置,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台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对沉积层进行深冷轧制,以此循环,直至完成对沉积层的轧制;
S11、完成轧制后的沉积层回温至室温,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驱使其进入热处理箱内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再冷却至室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方法通过将电弧增材技术、传统热处理工艺、深冷变形工艺复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增材工艺制造复杂零件的优势,又能利用热处理及深冷变形工艺改善增材态零件的微观组织,同时提高增材构件的强度与韧性,获得比室温变形更高的力学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装置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能驱使所述升降台上的所述基板往复运动至所述热处理组件的热处理箱内以及所述深冷处理组件的深冷处理箱内。可在一个工序内实时在线完成增材制造、深冷处理、深冷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成形精度高,成本低。
同时,电感应加热速度快,绿色环保,电加热处理后的工件综合性能更好;气体深冷处理冷却效率高、温度精确及均匀性更高,气冷处理可减小工件冷却中的开裂,提升工件质量;所述的保温组件、轧制变形组件与运动组件相互配合,能提升增材构件变形温度和变形量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中热处理组件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中基座、丝杆及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中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中轧制变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中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座;2、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1、丝杆;22、工作台;23、丝杆电机;24、皮带组件;3、升降台;31、下板;311、导向滑槽;32、上板;33、交叉支撑杆组;34、液压缸;4、热处理组件;41、热处理箱;411、热处理铰接箱盖;412、热处理电机;42、感应加热装置;421、第一感应线圈;422、第二感应线圈;423、驱动组件;4231、齿轮;4232、连接块;4233、齿条;43、水槽;44、水泵;5、深冷处理组件;51、深冷处理箱;511、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2、深冷处理电机;52、控制器;53、液氮罐;54、深冷温度传感器;55、液氮冷却喷枪;56、控制阀;57、管路;6、基板;7、电弧增材组件;71、运动机构;72、焊枪;73、送丝机;74、沉积层;8、保温组件;81、第一安装座;811、第一支撑块;812、第一转动块;813、第一转动副;82、夹具;83、氮气喷枪;84、保温温度传感器;9、轧制变形组件;91、第二安装座;911、第二支撑块;912、第二转动块;913、第二转动副;914、压力调节螺杆;92、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7所示,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进行说明。该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包括:底座1、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升降台3、热处理组件4、深冷处理组件5、基板6、电弧增材组件7、保温组件8和轧制变形组件9。其中,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设于底座1上,升降台3设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上,热处理组件4设于底座1的一端,深冷处理组件5设于底座1的另一端;基板6设于升降台3上,电弧增材组件7用于在基板6上形成沉积层74,保温组件8用于对基板6上的沉积层74进行保温,轧制变形组件9设于底座1上并用于对沉积层74进行轧制。其中,电弧增材组件7、保温组件8及轧制变形组件9位于热处理组件4和深冷处理组件5之间,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能驱使升降台3上的基板6往复运动至热处理组件4的热处理箱41内以及深冷处理组件5的深冷处理箱51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通过将电弧增材技术、传统热处理工艺、深冷变形工艺复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增材工艺制造复杂零件的优势,又能利用热处理及深冷变形工艺改善增材态零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可实时在线完成增材制造、深冷处理、深冷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成形精度高、成本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处理组件4包括热处理箱41和设于热处理箱41内的感应加热装置42。其中,感应加热装置42包括第一感应线圈421、第二感应线圈422以及驱动第一感应线圈421和/或第二感应线圈422运动以使第一感应线圈421和第二感应线圈422相靠近或相远离的驱动组件42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23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感应线圈421和第二感应线圈422运动,以便调节第一感应线圈421和第二感应线圈422之间的间距,从而来调节对沉积层74的加热效果。感应加热装置42采用电感应加热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固溶处理,工件加热速度快,工件的表面氧化和脱碳都比较轻微,并且无须气体保护;经过感应加热方式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层下有较厚的韧性区域,具有较好的压缩内应力,工件的抗疲劳和破断能力都更高。感应加热装置42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随时开启或停止,而且无须预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驱动组件423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齿轮4231以及通过连接块4232与第一感应线圈421或第二感应线圈422连接的齿条4233,齿条4233和齿轮4231啮合。驱动电机驱动齿轮4231转动,从而带动齿条4233往复运动,齿条4233通过连接块4232带动第一感应线圈421或第二感应线圈422运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圈421和第二感应线圈422均为空心铜管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421和第二感应线圈422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水槽43和水泵44,水泵44以使水槽43内的冷却水在第一感应线圈421或第二感应线圈422内循环流动。这样设置的目的防止感应加热装置42过热,避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深冷处理组件5包括深冷处理箱51、控制器52、液氮罐53、深冷温度传感器54、液氮冷却喷枪55、控制阀56及管路57。其中,控制器52分别与控制阀56和深冷温度传感器54电连接,管路57连接液氮罐53及液氮冷却喷枪55,控制阀56设置在管路57上,深冷温度传感器54和液氮冷却喷枪55设于深冷处理箱51的侧壁上。通过液氮冷却喷枪55将液氮气化喷出,以便对进入到深冷处理箱51内的沉积层74进行气冷,气冷可以获得更低的深冷处理温度、冷却效率更高和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同时也可以避免将工件直接放入液氮所带来的冲击,减少工件开裂等不良现象,提高工件质量。深冷温度传感器54用于感应深冷处理箱51内的温度,以便进行温度精准控制。控制器52、控制阀56用于控制液氮供应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深冷处理箱51上还可以连接液氮回收管,避免液氮不必要的浪费,回收管采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回收管与液氮罐53相连,直接回收液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处理箱41靠近深冷处理箱51的一侧设有热处理铰接箱盖411以及驱使热处理铰接箱盖411启闭的热处理电机412,当沉积层74需要进入到热处理箱41内时,热处理电机412驱动热处理铰接箱盖411打开,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使沉积层74进入到热处理箱41内后,热处理电机412驱动热处理铰接该关闭,这样可以防止热量不必要的散失,提高热处理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深冷处理箱51靠近热处理箱41的一侧设有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1以及驱使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1启闭的深冷处理电机512,当沉积层74需要进入到深冷处理箱51内时,深冷处理电机512驱动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1打开,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使沉积层74进入到深冷处理箱51内后,深冷处理电机512驱动深冷处理铰接盖511关闭,这样可以减少深冷处理箱51与外界的热交换,减少液氮消耗量,提高深冷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深冷处理箱51为两层结构,外层为不锈钢层,这样可以吸收冲击和振动,防止箱体变形,内层为发泡材料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可减少深冷处理箱51与外界的热交换。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至少包括转动设于底座1上的丝杆21、驱动丝杆21转动的丝杆电机23,以及设于丝杆21上的工作台22,丝杆21转动时带动工作台22往复运动,升降台3设置在工作台22上,从而实现沉积层74的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丝杆21可以保证工作台22往复运动位置的精准性,同时也避免人工对基板6在各个工艺之间进行转移,避免了人对高温、低温工件的直接接触,提高了安全系数。在底座1上还设有导杆,导杆和丝杆21平行设置,设有保证工作台22的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还包括皮带组件24,皮带组件24包括两皮带轮和皮带,丝杆电机23通过皮带组件24带动丝杆21进行转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组件8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的两侧。各保温组件8均包括第一安装座81、设置在第一安装座81上的夹具82、以及设于夹具82上的氮气喷枪83及保温温度传感器84,氮气喷枪83对沉积层74进行保温。氮气喷枪83通过管道与液氮罐53连接,保温温度传感器84用于感应沉积层74的温度,以便保持沉积层74温度的稳定性。夹具82用于同时安装氮气喷枪83和保温温度传感器8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81包括第一支撑块811、多个第一转动块812以及第一支撑块811和第一转动块812,和两个第一转动块812之间设置的第一转动副813,第一转动块812和第一转动副813的作用是调节氮气喷枪83及保温温度传感器84距离沉积层74的距离。第一支撑块81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夹具82安装在远离第一支撑块811的第一转动块812上。保温组件8的作用是使工件始终保持深冷变形温度的均匀性及一致性,工件先在深冷处理箱51内进行深冷后,再转移至保温组件8处进行保温,以便轧制变形组件9进行轧制时温度驱使稳定。材料在低温时微观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宏观上表现为耐磨性、尺寸稳定性、综合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提高;深冷轧制可产生高密度的位错,并细化晶粒,提高工件的强度与韧性,在深冷轧制时保持低温有利于提高深冷轧制工件的质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弧增材组件7包括运动机构71及送丝机72,运动机构71及送丝机72为常规结构,比如运动机构71采用机械手或水平吊具等结构。在此不详细介绍。电弧增材组件7是为了在基板6上按照工件的形状形成沉积层74。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轧制变形组件9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的两侧,轧制变形组件9与保温组件8并排设置,以便保温组件8对沉积层74进行保温时同步进行轧制,保证轧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轧制变形组件9包括第二安装座91、设于第二安装座91上的轧辊92以及调节轧辊92压力的压力调节螺杆914,两轧辊92同时对沉积层74的两侧进行轧制。压力调节螺杆914的作用是以便根据不同工件的形状来实现对沉积层74的轧制作用。具体地,第二安装座91包括第二支撑块911、多个第二转动块912以及第二支撑块911和第二转动块912,和两个第二转动块912之间设置的第二转动副913,第二转动块912和第二转动副913的作用是灵活调节轧辊92的位置,以便轧辊92紧贴沉积层74的表面,且采用两个对称的轧辊92对工件进行轧制处理,可以增大形变层厚度,破坏铸造组织,细化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材料组织密实,同时改善力学性能。压力调节螺杆914连接在第二支撑块911上并与底座1螺纹连接,这样压力调节螺杆914拧紧时,驱使第二支撑块911向靠近沉积层74的方向运动,以使轧辊92对沉积层74的压力增加,实现压力调节的目的。第二支撑块91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台3包括下板31、上板32、连接下板31和上板32的交叉支撑杆组33,以及驱动上板32相对下板31进行升降的液压缸34,下板31固定在工作台22上,基板6固定在上板32上,上板32上可以设置限位件如螺钉用于对基板6的位置进行固定。具体地,下板3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螺钉以便将下板31固定在工作台22上,上板32和下板31的同一侧均设有导向滑槽311,交叉支撑杆组33的上下同一侧分别滑动设置在导向滑槽311内,另一侧固定在上板32和下板31上,这样液压缸34的伸缩杆在进行伸长或缩短时,能驱使上板32相对下板31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来调节基板6上沉积层74的高度位置,以便保温组件8及轧制变形组件9对沉积层74不同的位置进行保温轧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通过外加温度场与力场耦合作用辅助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先利用电感应加热对工件进行固溶处理,再通过深冷处理对材料迅速冷却,最后通过轧辊92和保温组件8对材料施加深冷变形,通过深冷超低温抑制位错运动促进晶粒细化,另外通过剧烈的塑性加工变形,使粗大晶粒破碎、细化,能够充分减小其残余应力和材料边部的裂纹问题,可大幅度提高加工产品的强度与韧性。该装置可实时在线完成增材制造、深冷处理、深冷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成形精度高,成本低。
本实施例该提供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基板6的表面打磨,去除氧化膜,并用丙酮试剂清洗表面;
S2、将基板6固定在升降台3上;基板6通过限位件如螺钉或夹具82等固定在升降台3的上板32上;
S3、启动深冷处理组件5,以使深冷处理箱51内进行预冷;
S4、电弧增材组件7在基板6上形成预定工件形状的沉积层74;
S5、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输送至热处理箱41内,热处理组件4启动,以便对沉积层74进行固溶处理;
S6、在固溶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快速输送至深冷处理箱51内,已经预冷的深冷处理组件5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处理;
S7、在深冷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输送至轧制变形组件9及保温组件8处;
S8、升降台3进行高度调节,以便轧制变形组件9对准沉积层74的预定轧制起始位置,与此同时,保温组件8对沉积层74进行保温;
S9、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升降台3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轧制;
S10、对沉积层74完成一层轧制处理后,通过升降台3进行高度调节,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准下一层待轧制的位置,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升降台3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轧制,以此循环,直至完成对沉积层74的轧制;
S11、完成轧制后的沉积层74回温至室温,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使其进入热处理箱41内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再冷却至室温。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基板6选用铝合金轧制板,尺寸为405mm×60mm×10mm,焊丝机所提供的焊丝采用直径为1.2mm的铝合金焊丝,采用冷金属过度焊。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电弧增材组件7的运动机构71实现焊枪移动和送丝机72构配合运动,实现电弧增材沉积,形成沉积层74,其中,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为96A,焊枪移动速度为10mm/s,送丝速度为6m/min,电弧增材过程中采用局部惰性气体保护装置,其中,充满高纯度氩气,气体流量为25L/min。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完成电弧沉积后,在感应加热装置42的高温辐射下,对沉积层74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535℃,保温时间为1.5h。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中,使用液氮冷却喷枪55喷射液氮冷却沉积层74,深冷温度为-196℃,保温时间为1h。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中,先通过压力调节螺杆914调节轧辊92对沉积层74的轧制变形力,保温组件8的氮气冷却喷枪喷出氮气,以控制沉积层74表面温度为-196℃。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中,时效处理温度为175℃,保温时间为4h,时效完成后空冷至室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设于所述底座(1)上;
升降台(3),设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上;
热处理组件(4),设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
深冷处理组件(5),设于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
基板(6),设于所述升降台(3)上;
电弧增材组件(7),用于在所述基板(6)上形成沉积层(74);
保温组件(8),用于对所述基板(6)上的沉积层(74)进行保温,以及,
轧制变形组件(9),设于所述底座(1)上并用于对所述沉积层(74)进行轧制;
所述电弧增材组件(7)、所述保温组件(8)及所述轧制变形组件(9)位于所述热处理组件(4)和所述深冷处理组件(5)之间,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能驱使所述升降台(3)上的所述基板(6)往复运动至所述热处理组件(4)的热处理箱(41)内以及所述深冷处理组件(5)的深冷处理箱(5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组件(4)包括所述热处理箱(41)和设于所述热处理箱(41)内的感应加热装置(42),所述感应加热装置(42)包括第一感应线圈(421)、第二感应线圈(422)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和/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相靠近或相远离的驱动组件(423),所述驱动组件(423)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齿轮(4231)以及通过连接块(4232)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连接的齿条(4233),所述齿条(4233)和所述齿轮(4231)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均为空心铜管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水槽(43)和水泵(44),所述水泵(44)以使所述水槽(43)内的冷却水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21)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圈(422)内循环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处理组件(5)包括所述深冷处理箱(51)、控制器(52)、液氮罐(53)、深冷温度传感器(54)、液氮冷却喷枪(55)、控制阀(56)及管路(57),所述控制器(52)分别与所述控制阀(56)和所深冷温度传感器(54)电连接,所述管路(57)连接所述液氮罐(53)及所述液氮冷却喷枪(55),所述控制阀(56)设置在所述管路(57)上,所述深冷温度传感器(54)和所述液氮冷却喷枪(55)设于所述深冷处理箱(51)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箱(41)靠近所述深冷处理箱(51)的一侧设有热处理铰接箱盖(411)以及驱使所述热处理铰接箱盖(411)启闭的热处理电机(412),所述深冷处理箱(51)靠近所述热处理箱(41)的一侧设有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1)以及驱使所述深冷处理铰接箱盖(511)启闭的深冷处理电机(512)。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包括丝杆(21)、丝杆电机(23)、皮带组件(24),以及设于所述丝杆(21)上的工作台(22),所述丝杆电机(23)通过驱动皮带组件(24)运动带动所述丝杆(21)转动,所述丝杆(21)转动时带动所述工作台(22)往复运动,所述升降台(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8)设置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的两侧,所述保温组件(8)包括第一安装座(8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81)上的夹具(82)、以及设于所述夹具(82)上的氮气喷枪(83)及保温温度传感器(84),所述氮气喷枪(83)对所述沉积层(74)进行保温,所述第一安装座(81)包括第一支撑块(811)、第一转动块(812)和第一转动副(813),所述第一转动块(812)至少设置一块,所述第一转动副(813)至少设置一个且用于实现第一转动块(812)的转动连接,所述夹具(8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块(81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增材组件(7)包括运动机构(71)、焊枪(72)、送丝机(73)及所述沉积层(74),所述轧制变形组件(9)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的两侧,所述轧制变形组件(9)包括第二安装座(9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91)上的轧辊(92)以及调节所述轧辊(92)压力的压力调节螺杆(914),两所述轧辊(92)同时对所述沉积层(74)的两侧进行轧制,所述第二安装座(91)包括第二支撑块(911)、第二转动块(912)和第二转动副(913),所述第二转动块(912)至少设置一块,所述第二转动副(913)至少设置一个且用于实现第二转动块(912)的转动连接,所述轧辊(9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块(912)上,所述压力调节螺杆(91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块(911)上并与所述底座(1)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3)包括下板(31)、上板(32)、连接所述下板(31)和所述上板(32)的交叉支撑杆组(33),以及驱动所述上板(32)相对所述下板(31)进行升降的液压缸(34),所述下板(3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22)上。
10.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基板(6)的表面打磨,去除氧化膜,并用丙酮试剂清洗表面;
S2、将基板(6)固定在升降台(3)上;
S3、启动深冷处理组件(5),以使深冷处理箱(51)内进行预冷;
S4、电弧增材组件(7)在基板(6)上形成预定工件形状的沉积层(74);
S5、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输送至热处理箱(41)内,热处理组件(4)启动,以便对沉积层(74)进行固溶处理;
S6、在固溶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快速输送至深冷处理箱(51)内,已经预冷的深冷处理组件(5)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处理;
S7、在深冷处理完成后,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将升降台(3)及基板(6)输送至轧制变形组件(9)及保温组件(8)处;
S8、升降台(3)进行高度调节,以便轧制变形组件(9)对准沉积层(74)的预定轧制起始位置,与此同时,保温组件(8)对沉积层(74)进行保温;
S9、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升降台(3)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轧制;
S10、对沉积层(74)完成一层轧制处理后,通过升降台(3)进行高度调节,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准下一层待轧制的位置,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升降台(3)往复运动,以使轧制变形组件(9)对沉积层(74)进行深冷轧制,以此循环,直至完成对沉积层(74)的轧制;
S11、完成轧制后的沉积层(74)回温至室温,然后通过直线往复驱动组件(2)驱使其进入热处理箱(41)内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再冷却至室温。
CN202111091180.5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714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180.5A CN113714521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180.5A CN113714521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4521A true CN113714521A (zh) 2021-11-30
CN113714521B CN113714521B (zh) 2022-06-14

Family

ID=7868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180.5A Active CN113714521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45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8798A (zh) * 2023-07-26 2023-08-22 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获得球化α相加强钛合金增材件各向同性的方法
DE102023119757A1 (de) 2023-07-26 2024-06-06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vertr. durch das Bundesministerium der Verteidigung, vertr. durch das Bundesamt für Ausrüstung,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Nutzung der Bundeswehr Verfahren zur Eigenspannungsverringerung eines 3D-Metallbautei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6889A (zh) * 2018-05-08 2018-11-30 中南大学 一种制备高性能CrCoNi中熵合金箔材的深冷异步轧制方法
CN10945720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中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铝锂合金带材的深冷轧制与时效处理制备方法
CN110064654A (zh) * 2019-05-27 2019-07-30 中南大学 一种增大铝锂合金板材的深冷轧制变形量的方法
CN111215898A (zh) * 2019-10-28 2020-06-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同步超声热轧及速冷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11545916A (zh) * 2020-04-30 2020-08-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与激光冲击强化复合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2760577A (zh) * 2020-12-28 2021-05-07 中南大学 同时提高2219铝基AlCoCrFeNi复合材料板材强度与塑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6889A (zh) * 2018-05-08 2018-11-30 中南大学 一种制备高性能CrCoNi中熵合金箔材的深冷异步轧制方法
CN10945720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中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铝锂合金带材的深冷轧制与时效处理制备方法
CN110064654A (zh) * 2019-05-27 2019-07-30 中南大学 一种增大铝锂合金板材的深冷轧制变形量的方法
CN111215898A (zh) * 2019-10-28 2020-06-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同步超声热轧及速冷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11545916A (zh) * 2020-04-30 2020-08-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电弧增材与激光冲击强化复合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2760577A (zh) * 2020-12-28 2021-05-07 中南大学 同时提高2219铝基AlCoCrFeNi复合材料板材强度与塑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UL A. COLEGROVE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residual stress improvement in wire and arc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arts through high-pressure roll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8798A (zh) * 2023-07-26 2023-08-22 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获得球化α相加强钛合金增材件各向同性的方法
CN116618798B (zh) * 2023-07-26 2023-09-29 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获得球化α相加强钛合金增材件各向同性的方法
DE102023119757A1 (de) 2023-07-26 2024-06-06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vertr. durch das Bundesministerium der Verteidigung, vertr. durch das Bundesamt für Ausrüstung,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Nutzung der Bundeswehr Verfahren zur Eigenspannungsverringerung eines 3D-Metallbautei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4521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4521B (zh) 一种电弧增材与在线深冷形变热处理复合装置及方法
CA3037759C (en) Compact continuous annealing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CN112029962B (zh) 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
CN109536687B (zh) 深冷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13828801B (zh) 一种电弧增材与深冷轧制成形复合制造装置和方法
CN103540931A (zh) 一种机械振动辅助感应加热激光表面合金化复合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6244785A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部的淬火装置及其工艺
CN1962893B (zh) 淬火件悬挂方式喷液淬火、浸液淬火和空冷组合控制淬火冷却方法
CN108359834B (zh) 一种电火花电极用纳米结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6287589A (zh) 一种螺纹退火检测装置
CN114603158A (zh) 一种改善激光熔丝增材制造合金钢沉积层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CN216503909U (zh) 一种铸件快速打磨装置
CN214358876U (zh) 热处理炉上料装置
CN104651647A (zh) 一种高性能织构镍基合金长复合基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2346B (zh) 一种高效快捷的模具钢加工生产用退火设备
CN108857244A (zh) 一种汽车装配用自动化焊接工装
CN207515502U (zh) 电弧炉电极升降装置
CN210945731U (zh) 一种电磁定向凝固铝提纯系统
CN107186562A (zh) 金属片表面低温打磨除锈及抛光处理装置
CN110644038B (zh) 一种铝制变速箱壳体制造工艺
CN112588974A (zh) 一种铝合金加热设备及操作方法
CN208391329U (zh) 冷轧硬卷卷芯焊接装置
CN210261892U (zh) 一种淬火机床预热装置
CN106244784A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轴颈部的淬火设备
CN110920214A (zh) 一种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