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1475A -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1475A
CN113711475A CN202080032715.9A CN202080032715A CN113711475A CN 113711475 A CN113711475 A CN 113711475A CN 202080032715 A CN202080032715 A CN 202080032715A CN 113711475 A CN113711475 A CN 113711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lamination stack
drive motor
axis
bala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27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巴尔特
P·舍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o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estoo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ol GmbH filed Critical Festoo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71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1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4Balan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2Manufacturing the terminal arrangement per se; Connecting the terminals to an externa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 H02K15/165Balancing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08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马达,用于抽吸仪器(400)或以手持式工具机器(200、300)或半固定的工具机器的外形的工具机器,其中,所述驱动马达(20、120)具有带有励磁线圈组件(86)的定子(80)和带有马达轴(30、130)的转子(40、140),所述马达轴在所述定子处或关于所述定子(80)借助支承组件(24A)绕转动轴线(D)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并且穿过叠片组(41、141)的轴贯通开口(42、142),所述叠片组保持在所述马达轴(30、130)处,其中,所述转子(40、140)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永磁体的磁体组件(50),从而通过给所述励磁线圈组件(86)通电流,所述转子(40、140)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D)被转动驱动。设置成,所述叠片组(41、141)具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叠片组(41、141)的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来制造的平衡部分(55)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通过磁性体(52)形成,所述磁性体在布置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的状态中已经被磁化。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驱动马达的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抽吸仪器或以手持式工具机器或半固定的工具机器的外形的工具机器的驱动马达,其中,驱动马达具有带有励磁线圈组件的定子和带有马达轴的转子,所述马达轴在定子处或关于定子借助支承组件绕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并且穿过叠片组的轴贯通开口,所述叠片组保持在马达轴处,其中,转子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永磁体的磁体组件,从而通过给励磁线圈组件通电流,转子绕转动轴线能够被转动驱动。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驱动马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地,在具有通过永磁体来励磁的转子的驱动马达中,安置有由黄铜或类似的其它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平衡盘,从而通过这样的平衡盘的蚀刻材料的加工能够对转子进行平衡。由于黄铜的非磁特性,在此所产生的削屑或其它的颗粒虽然有容纳在叠片组中的永磁体也不粘附在叠片组处。然而,附加的平衡盘需要空间,从而转子和由此驱动马达相应地较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善的驱动马达。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驱动马达中设置成,叠片组具有至少一个通过对叠片组进行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来制造的平衡部分和/或至少一个永磁体通过磁性体形成,所述磁性体在布置在叠片组处的状态中已被磁化。
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方法中,为了解决所述任务设置成:
- 对叠片组进行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以制造平衡部分,和/或
- 对布置在叠片组处的磁性体进行磁化以制造至少一个永磁体。
在叠片组处优选地布置有多个磁性体,所述磁性体能够被磁化。尤其有利的是,磁体组件在绕转动轴线的周缘区域上在叠片组处具有多个、相对于彼此具有角度间距的永磁体。
为了平衡转子,叠片组以蚀刻材料的方式被加工,例如切削加工,尤其抛光、铣削、钻孔或类似加工,从而制造一个或多个平衡部分并且对转子进行平衡。一个或多个沟槽还能够设置为平衡部分。不需要附加的平衡体、例如黄铜盘或类似物。但是,基本上可行的是,转子一方面在其叠片组处具有一个或多个平衡部分,所述平衡部分通过材料蚀刻或开槽来制造,附加地,但是可以说添加地或附加地在转子处、尤其在叠片组处或在转子的端侧处还安置有一个或多个平衡重量。
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平衡部分根据本发明是这样的平衡部分,所述平衡部分通过减少材料、开槽或类似加工(也就是说,通过减小叠片组的材料强度)来制造。
当不需要平衡体时,由此得出驱动马达的较适宜的重量,因为不需要附加的平衡重量,而是叠片组可以说甚至还变得更轻。当省去平衡盘时,转子并且由此驱动马达能够是整体上更短。
当在叠片组的端侧处没有布置平衡盘时,磁体组件的磁场能够通过布置在叠片组的端侧处的传感器不受妨碍地得到探测。
在所述方法中,有利地设置成,磁性体在制造至少一个平衡部分或所有平衡部分之后被磁化。有利的构思是,在至少一个平衡部分被制造之前,非磁性的或没有被磁化的磁性体布置在叠片组处。在此积累的削屑、颗粒或类似物由于转子的还是非磁性的特性不粘附在转子处或无论如何能够容易去除。由此,在叠片组的蚀刻材料的加工时产生的颗粒、削屑或类似物不能够到达支承组件的支承件或类似的其它的机械部件中。在转子与定子的轴贯通开口之间的气隙也没有通过这样的颗粒污染。
基本上可行的是,转子以其叠片组首先被平衡,其方式为,通过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来制造一个或多个平衡部分并且接着将已经被磁化的或磁性的永磁体布置在转子或叠片组处。在这种情况下,但是能够是必要的是,在将永磁体安置在叠片组处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平衡,其中,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附加重量,例如平衡重量、平衡盘或类似物。附加重量能够由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制成,但是优选地由黄铜或类似的其它的不能够被磁化的或非磁性的材料制成。
原则上可行的是,至少一个平衡部分例如布置在叠片组的端侧处。然而,有利地设置成,平衡部分是在叠片组的关于转动轴线的径向的外周缘处的切向的凹处。由端侧的和径向在外侧的平衡部组成的组合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不仅在叠片组的端侧处而且在其径向的外周缘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平衡部分。
有利的是,转子以矢量的方式被平衡。矢量的平衡设置成,不是在不平衡的位置处、而是在其不远处来制造平衡部分。在不平衡的位置处,矢量地测定不平衡的力,也就是说,测定不平衡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力矢量。为了补偿所述两个不同的力矢量,平衡部分设置在叠片组处,所述平衡部分相对于彼此具有间距。
有利的构思设置成,在叠片组处布置有至少两个以角度间距关于转子的转动轴线进行布置的平衡部分,以补偿转子在平衡部分之间的不平衡。所述补偿例如是矢量的补偿。
当设置有多个平衡部分时,其优选地在叠片组处关于转动轴线布置在相同的纵向位置或大约相同的纵向位置中。例如,所述两个之前提及的平衡部分(在其之间存在有转子的真正的不平衡)关于转动轴线布置在相同的纵向位置中。
通过材料蚀刻、开槽或诸如此类,叠片组可以说被局部减弱或在其体积方面被减小。有利的构思设置成,至少一个平衡部分或所有的平衡部分布置在叠片组的如下的径向的外周缘区域处,在其处叠片组关于转动轴线具有最大的径向的材料强度。例如,在平衡部分的区域中不存在空气通道或类似物。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平衡部分或所有的平衡部分径向地在外部关于转动轴线以与至少一个磁性体或永磁体相同的角度位置进行布置。尤其当磁性体是板形的或具有扁平外形时,径向地在外部得出叠片组的较大的材料强度,所述材料强度最佳地适用于减少材料的加工或测绘(Kartierung),以便制造一个或多个平衡部分。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有利的是,在转子处不布置有附加的平衡重量,尤其不布置附加的黄铜平衡重量,和/或在转子的端侧处不布置平衡体。
有利的例如是,转子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转动轴线延伸的、带有如下流动横截面的空气通道,所述流动横截面在转子的一个或两个端侧处是完全敞开的和/或不通过平衡体进行遮盖。
基本上,转子的磁性体或永磁体能够设计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的轮廓,例如具有圆柱状的形状或类似形状。然而,优选地设置成,至少一个磁性体或永磁体具有板状的外形和/或扁平外形或设计为磁体板。
有利地如下地布置磁体,使得在叠片组处布置有多个磁性体或永磁体,其关于转子的转动轴线相对于彼此具有角度间距和/或环形地包围转动轴线。由此,能够设置有转子的多个磁极。
原则上可行的是,磁性体在端侧布置在叠片组处。然而,为了与励磁线圈组件尽可能最佳地对置,适用的是如下构思,在所述构思中,设置有凹处或类似的其它的容纳部用于磁性体或永磁体。优选地设置成,至少一个磁性体或永磁体容纳在叠片组的保持容纳部、尤其插接容纳部中。在保持容纳部或插接容纳部中,磁性体优选地保持在夹持座中。但是,还可行的是,磁性体例如形状配合地保持、粘接在保持容纳部中或诸如此类。
作为磁性体或永磁体在叠片组的保持容纳部中的机械的固定,适用的是如下措施:优选地设置成,到保持容纳部的插接横截面中伸出有保持突出部,在所述保持突出部处、尤其在其端侧处相反于插接方向支撑有至少一个磁性体或永磁体,磁性体或永磁体沿所述插接方向能够被插入到保持容纳部中。例如,保持突出部通过接片状的突出部形成,其在将磁性体或永磁体插入到保持容纳部中时沿插接方向被带动并且在此进行弯曲或变形,从而其然后在端侧和/或倾斜地贴靠在磁性体或永磁体的侧面处并且防止或阻止磁性体或永磁体相反于插接方向从保持容纳部中运动出来。
原则上可行的是,多个磁性体能够依次被磁化。然而,优选地设置成,为了磁化磁性体应用磁化机构,所述磁化机构具有多个关于转子的转动轴线具有相应于磁性体的角度间距的角度间距的磁化头部,从而多个或所有的磁性体能够借助磁化机构相应于磁体组件的期望的磁极化同时被磁化。在此,有利的是,为了关于磁体头部角度正确地定位转子应用定位机构。例如,定位机构具有机械的止挡部,在其处止挡有转子的配对止挡部或其它的编码部。为了关于磁化机构对转子进行定位,但是还适用的是光学的措施,例如借助图像识别、相机或类似物。
原则上可行的是,在马达轴与叠片组之间布置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将马达轴与叠片组电绝缘。
绝缘体能够例如是铸造体。
有利地设置成,在马达轴与叠片组之间布置有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插入到轴贯通开口中并且具有带有插入开口的插接容纳部,通过所述插入开口将马达轴沿着插接轴线插入到插接容纳部中。
在此,基础构思是,简化驱动马达的装配或制造。绝缘套筒形成简单的插接体,所述插接体插入到叠片组的轴贯通开口中并且本身又提供插接容纳部用于插入或穿插马达轴。有利的是,在马达轴被插入到绝缘套筒的插接容纳部中之前,首先将绝缘套筒插入到轴贯通开口中。但是,基本上还能够考虑的是,首先将马达轴插入到绝缘套筒的插接容纳部中并且然后将布置在马达轴处的绝缘套筒插入到轴贯通开口中。
绝缘套筒优选地关于插接轴线延伸经过叠片组的全部的长度。由此也就是说,马达轴的保持区段完全借助绝缘套筒与叠片组电绝缘,在所述保持区段处保持有叠片组。
还可行的是,叠片组仅仅借助绝缘套筒与马达轴电绝缘。此外,但是可行的是,采取另外的绝缘措施,也就是说,例如马达轴本身还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在驱动马达的装配好的状态下布置在绝缘套筒与马达轴之间。此外,能够考虑的是,虽然绝缘套筒插入到叠片组的轴贯通开口中,但是附加地还例如以塑料材料进行浇注。由此,提供附加的绝缘。
马达轴优选地伸出到绝缘套筒的插入开口之前和/或到插接容纳部的离开开口之前,所述离开开口设置在绝缘套筒的与插入开口相对的纵向端部区段处。例如也就是说,马达轴能够在两侧伸出到绝缘套筒之前,以便在此处例如借助支承组件,尤其借助球支承件、滚子支承件或类似的其它的滚动支承件关于定子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就此而言,但是应该提到的是,绝缘套筒还能够延伸至例如所述支承件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例如在支承件的支承件容纳部与马达轴之间,绝缘套筒能够夹层式地提供电绝缘。
绝缘套筒适宜地具有至少一个纵向止挡部,以用于关于插接轴线止挡在叠片组处。纵向止挡部能够例如包括径向的突出部,其径向地关于转动轴线或插接轴线伸出到绝缘套筒的管区段之前。
绝缘套筒适宜地具有伸出到绝缘套筒的管区段之前的法兰体,以用于关于插接轴线支撑在叠片组处。管区段例如完全或基本上容纳在轴贯通开口中。法兰体能够是环形法兰体,也就是说,其环形地绕转动轴线或插接轴线延伸。但是还可行的是,法兰体是部分环形体,也就是说,不是完全环形的。
布置在转子处的磁体组件包括磁体、尤其永磁体。
例如,经磁化的或适用于在转子的叠片组处进行磁化的磁体的磁性体由铝镍钴、铋锰磁性合金(也就是说,由铋、锰和铁构成的合金)、由铁氧体(例如硬磁铁氧体,例如基于钡、锶)、由钕铁硼(NdFeB)(有利地具有镝的添加物的钕铁硼)、由钐钴(SmCo)(有利地具有20至25%铁含量的钐钴,例如SmCo5、Sm2Co17、Sm(Co,Cu,Fe,Zr)z,或类似物制成。稀土磁体或塑料磁体也是可行的。此外,铝镍钴合金、铂钴合金、铜镍铁和铜镍钴合金、铁钴铬合金、马氏体钢或锰铝碳合金适用于磁性体。
驱动马达优选地涉及无刷马达或电子换向马达。尤其有利的是,驱动马达的相应的定子具有永磁体或通过永磁体来励磁。
转子和/或定子的叠片组优选地由分层的电子叠片或变压器叠片来制造。
适宜地,驱动马达的定子包括由塑料、尤其由聚酰胺制成的承载体。承载体例如通过定子的叠片组的浇注和/或包围注塑来制造。还可行的是,承载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插接体或插接承载体,其被插接到叠片组处。例如能够将这样的插接承载体插接到叠片组的一个或两个端侧处。承载体将叠片组优选地在转子容纳部的区域中和/或在叠片组的一个或两个端侧的区域中进行遮盖。在承载体处优选地设置有支撑件、支撑突出部、卷绕头部和类似物,以用于容纳励磁线圈组件的线圈导体。此外,承载体优选地具有电联接接触件或联接机构用于对联接线路进行联接,借助所述联接线路将驱动马达与通电流机构连接或能够连接。
附图说明
随后,根据附图来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两个电驱动马达和手持式工具机器的系统的透视的倾斜图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器具有所述驱动马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系统的一个驱动马达的侧视图,其中,在
图3中示出沿着在图2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4示出通过根据图1的系统的另一个驱动马达的、大约沿着相应于图2的相同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5以透视的图示示出根据图4的驱动马达的绝缘套筒,
图6示出根据图4的驱动马达的转子的透视的图示,
图7示出通过根据图6在其制造时的转子、大约沿着在图6中的剖切线B-B的剖切图示,
图8示出大约相应于图7的视图,其中,然而,马达轴完全插入到转子叠片组中,
图9示出来自图8的细节D1,
图10示出朝着根据图1的定子的透视的倾斜视图,大约相应于在图1中的局部D2,
图11示出沿着剖切线C-C的通过根据图10的定子的剖视图,以用于说明联接机构,所述联接机构在
图12中在侧向在敞开的状态中并且在
图13中在侧向在闭合的状态中示出,
图14示出根据图12的联接机构的透视的图示,以及
图15示出根据图13的联接机构的透视的图示,
图16以透视的倾斜图示示出透视的倾斜视图,以用于说明根据图10至14的联接机构的装配和加工,大约相应于具有焊接钳的图10,
图17示出大约沿着剖切线D-D通过根据图16的组件的剖视图,
图18示出根据图17的图片,然而,具有相对于彼此运动的焊接钳臂,
图19示出根据图1的具有槽遮盖部的定子的局部D3,所述槽遮盖部在
图20中透视地倾斜地示出,
图21示出来自图19的在将槽遮盖部根据图17装配到定子槽中期间的细节D4,
图22示出细节D4,然而,具有进一步调整到定子槽中的槽遮盖部,以及
图23示出具有完成装配的槽遮盖部的细节D4,
图23B示出槽遮盖部和槽的备选的实施方式,大约相应于根据图23的视图,
图24示出用于制造根据图19的槽遮盖部并且将其装配在根据图21至23的定子处的装配装置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5示出朝着之前提及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的透视的倾斜视图,大约相应于在图6中的局部D5,以及
图26示出用于平衡根据前面的图的转子的平衡机构的示意性的图示,以及
图27示出朝着根据前面的图的、具有磁化装置的转子的示意性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系统图示,包括手持式工具机器300,例如锯切机器,其中,驱动马达20驱动用于工作工具的工具容纳部301,例如直接地或通过在附图中不可见的传动机构来驱动。在工具容纳部301处布置或能够布置有工作工具302,例如分离工具、锯切工具或类似工具。驱动马达20容纳在工具机器300的壳体303中并且能够借助切换件304接通和断开。借助切换件304优选地还能够调节驱动马达20的转速。
为了手持式工具机器300的电流供给,联接线缆305用于联接到能量供给电网EV处。能量供给电网EV提供供给电压P1,例如110V交流电压、230V交流电压或类似电压。手持式工具机器300能够具有连接在切换件304与驱动马达20之间的通电流机构306。
驱动马达20还能够设置成用于运行抽吸仪器400,尤其用于驱动抽吸仪器400的抽吸涡轮机。抽吸仪器400具有驱动马达20并且能够例如借助联接线缆405联接到能量供给电网EV处。
无论如何,电压P1比电压P2明显较大,例如大至少四倍至五倍,所述电压P2由手持式工具机器200的能量存储器205提供。电压P2例如是14V、18V的直流电压或类似电压。
手持式工具机器200例如是旋拧机器、钻孔机器或类似机器。在手持式工具机器200的壳体203中容纳有驱动马达120,所述驱动马达适用于较低的电压P2。驱动马达120由通电流机构206通电流,所述通电流机构通过能量存储器205以电能进行供给。驱动马达120直接地或通过传动机构208驱动用于工作工具202、例如钻孔工具或旋拧工具的工具容纳部201。通电流机构206能够通过切换件204接通、断开和/或设计成用于调节驱动马达120的转速。
驱动马达20、120具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例如,能够可选地应用在驱动马达20、120中的马达轴30和130分别具有支承区段31、32,在其之间设置有保持区段33。支承区段32处于从动区段34旁边,其用于驱动工具容纳部201或301。在从动区段34处能够例如布置或能够布置有齿轮。备选地,如在马达轴130的情况下所说明的那样存在有啮合部35。保持区段33优选地具有形状配合轮廓部36,所述形状配合轮廓部在平坦的、也就是说不具有形状配合轮廓部的区段37之间延伸。
形状配合轮廓部36包括例如平行于马达轴30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槽和/或突出部36A。但是,沟纹、蜂窝状的结构或类似结构也能够设置为形状配合轮廓部36。
马达轴130的形状配合轮廓部136包括例如倾斜于纵向轴线L倾向的形状配合突出部136A。然而,形状配合突出部136A具有稍微的倾斜倾向,例如在5与15度之间,从而形状配合突出部136A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L走向。
形状配合轮廓部36、136形成例如形状配合轮廓36B、136B。
从动区段34能够设置成用于驱动风扇轮。例如,风扇轮固定部38设置在马达轴130处,其例如布置在啮合部35与支承区段32之间。
马达轴30或130能够抗转动地与转子40、140的叠片组41或141连接。叠片组41、141具有以成排布置的方式横向于纵向轴线L彼此并排地布置的叠片43,例如以本身已知的类型的电子叠片或变压器叠片。
叠片组41、141具有轴贯通开口42、142,其具有不同的直径。轴贯通开口42具有比轴贯通开口142较大的直径。马达轴30或130能够借助绝缘套筒60插入到轴贯通开口42中,而马达轴30或130能够直接插入到轴贯通开口142中,也就是说,不需要绝缘套筒或类似的其它的物体。
绝缘套筒60形成绝缘体60A,借助其将叠片组41与相应地承载所述叠片组的马达轴30或130电绝缘。
在叠片组41和141处布置有磁体组件50。叠片组41或141具有用于磁体组件50的磁体50的保持容纳部45。例如,设置有四个保持容纳部45和配属的磁体51,从而转子40、140总共构造四个磁极。磁体51例如是永磁体。
磁体51例如具有板形的外形。磁体51例如是磁体板或板形体56。与此相应地,保持容纳部45适用于容纳板形的、也就是说扁平地成直角的、立方体的板形体或磁体板并且具有相应的内周缘轮廓。
保持容纳部45和磁体51平行于马达轴30、130的纵向轴线L或平行于马达20、120的转动轴线D延伸。
此外,转子40、尤其作为叠片组41、141由空气通道46穿过,所述空气通道平行于马达轴30、130的纵向轴线L延伸并且在转子40、140的端侧44处是敞开的,从而叠片组41、141能够由空气流经。
虽然,轴贯通开口42、142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内周缘轮廓,然而,有利地附加地还具有防扭转轮廓47、尤其防扭转容纳部47A。防扭转轮廓47例如是纵向槽47B,其平行于转动轴线D或纵向轴线L延伸。
所述两个马达轴30、130能够分别插入到叠片组41、141中。
在如下叠片组141的情况下,所述叠片组的轴贯通开口142具有比另一个叠片组41的轴贯通开口42较小的直径,相应的马达轴30、130能够直接插入、例如压入到轴贯通开口142中。
限制轴贯通开口42的内周缘或伸出到其中的叠片43的窄侧或端侧有利地与马达轴30、130抓紧,从而其沿平行于转动轴线D或平行于其纵向轴线L的力方向不能够移位地容纳在叠片组141中。虽然在叠片组141与马达轴30、130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叠片组141和优选地由金属制成的马达轴30、130的导电性也是可行的,因为转子140设置成用于与驱动马达120一起应用并且由此用于较低的电压P2。
反之,在转子40中,采取绝缘措施,从而虽然马达轴30、130和配属的叠片组41有导电性也给出电安全性。
即,马达轴30、130借助绝缘套筒60容纳在叠片组41中。绝缘套筒60可以说在容纳在轴贯通开口42中的区段中形成马达轴30、130的保护罩或外部的包裹部。
绝缘套筒60在其纵向端部61、62之间具有管区段63,所述管区段夹层状地布置在叠片组41与马达轴30、130之间并且所述管区段相对于叠片组41电绝缘。
管区段63具有插接容纳部64用于穿插马达轴30、130,所述马达轴从纵向端部61延伸到纵向端部62。在纵向端部61的区域中,插接容纳部64具有插入开口64A,通过所述插入开口能够将马达轴30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在离开开口64B处,马达轴30从插接容纳部64中出来。
在纵向端部61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纵向端部区域61A中,插接容纳部64具有比在纵向端部62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纵向端部区域62A中)较大的直径W1并且由此具有较大的内部横截面WQ1,在所述纵向端部区域62A中存在有较小的直径W2并且由此存在有较小的内部横截面WQ2。例如,马达轴30、130的直径在纵向端部61、62的区域中大约为10mm。与此相对,在马达轴30、130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之前,直径W2比直径W1大约小了0.2mm至0.3mm。也就是说,当马达轴30、130如在图7中说明的那样由纵向端部61到纵向端部62沿着插接轴线S插入到绝缘套筒60中时,其首先稍微或关于插接轴线S有横向间隙地穿入到在纵向端部61处的插入开口64A中,在那儿插接容纳部64具有直径W1。直径W1有利地大约大于马达轴30、130在其自由的、设置成用于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的纵向端部处的直径。插入开口64A的区域形成定心区段,在所述定心区段中,马达轴30、130关于绝缘套筒60或转动轴线D进行定心。例如,马达轴30不仅在直径W1的区域中而且在直径W2的区域中具有同一外部横截面或外部直径。
备选地或补充地,可行的是,例如马达轴30具有第一外部横截面AQ1和第二外部横截面AQ2,所述第一外部横截面和第二外部横截面配属于插接容纳部64的纵向端部61、62,其中,第一外部横截面AQ1小于第二外部横截面AQ2。在马达轴30的所述设计方案中,还可行的是,插接容纳部64的直径W1和W2并且由此内部横截面在纵向端部61和62的区域中是等同的或大约相等。
在纵向端部61、62之间,插接容纳部64从直径W1到直径W2优选地连续地变得更窄。但是还会是可行的是,在直径W1与直径W2之间存在有至少一个阶梯部。有利地,插接容纳部64具有插接锥面,所述插接锥面从纵向端部61到纵向端部62变得更窄。
在纵向端部61处有利地存在有引入斜坡65,例如引入锥面,以便使马达轴30、130到插接容纳部64中的插入过程变得简单。
当马达轴30、130沿着插接轴线S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时,所述马达轴一直继续沿朝着纵向端部62的方向向前挤压,其中,所述马达轴将朝着纵向端部62变得更窄的管区段63可以说扩宽。
装配如下地进行设计:
首先,将绝缘套筒60插入到叠片组41的轴贯通开口42中。
有利地设置成,轴贯通开口42的插接横截面或内部横截面在其设置成用于插入绝缘套筒60的整个长度上是相等或大约相等的。
但是,还可行的是,轴贯通开口42在设置成用于插入绝缘套筒60的纵向端部区域41A处具有比在与所述纵向端部区域相对的纵向端部区域41B处较大的内部横截面。
然后,将马达轴30、130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由此,马达轴30、130当其沿着插接轴线S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时沿朝着轴贯通开口42的径向的内周缘的方向挤压管区段64的径向的外周缘。叠片43优选地以其面向轴贯通开口42的窄侧齿状地穿入到周缘壁66中。
插接容纳部64具有较窄的直径W2直至在叠片组41之前的区域中,从而马达轴30、130当其到达插接容纳部64的所述区域时向径向外部关于插接轴线S扩宽管区段63的周缘壁66并且由此可以说使管或管区段63伸展。由此,在周缘壁63的外周缘处构造有具有阶梯部67的形状配合部分75,所述周缘壁直接与叠片组41的端侧44到达接合中或到达后抓握中。也就是说,阶梯部63以与插接方向相反的力方向将绝缘套筒60保持在叠片组41处,能够沿所述插接方向将马达轴30、130插入到插接容纳部64中。
在另一纵向端部区域处,即在纵向端部61处,绝缘套筒63具有法兰体68,所述法兰体关于插接轴线S或纵向轴线L向径向外部伸出到管区段63之前。
法兰体68形成关于插接轴线S的纵向止挡部68A并且例如在纵向端部61的区域中支撑在叠片组41的端侧44处。法兰体68具有例如加强肋69,所述加强肋从其径向的外周缘沿朝着插接容纳部64的方向(也就是说,径向地在内部朝着插接轴线S)延伸。加强肋69例如布置在法兰体68的背离叠片组41的端侧71处。
此外,在插入开口64A处设置有用于马达轴30、130的支撑止挡部70,在所述支撑止挡部处能够以平行于插接轴线S的力方向来止挡马达轴30、130的支撑止挡部39,例如阶梯部的支撑止挡部39。支撑止挡部70例如通过在绝缘套筒60的端侧71与插接容纳部之间的阶梯部形成。
在纵向端部62的区域中或在离开开口64B处,绝缘套筒60优选地具有比在纵向端部61的区域中较小的外周缘或直径。例如,在纵向端部62处设置有引入斜坡72,所述引入斜坡使绝缘套筒60到叠片组41的轴贯通开口42中的插入变得简单。纵向端部62例如设计为插接突出部。
优选地,绝缘套筒60在纵向端部62处以形成绝缘区段76的管区段73伸出到叠片组41的端侧44之前,从而在此处在一方面马达轴30、130与另一方面叠片43之间给出电绝缘。
反之,在另一纵向端部61处,法兰体68(其可以说在侧向伸出或突出到轴贯通开口42之前)负责电绝缘并且同样形成绝缘区段76。由此,不仅在法兰体68的区域中而且在管区段73处得出例如为大约8mm至10mm的电绝缘间距,例如空气和电气间隙(Kriechstrecke),其适用于关于电压P1的电绝缘。
在绝缘套筒60的径向的外周缘处,尤其在管区段63的整个纵向延伸部上,优选地布置有防扭转轮廓74用于接合到叠片组41的防扭转轮廓47中。防扭转轮廓74例如设计为防扭转突出部74A,尤其设计为纵向突出部或纵向肋74B,所述纵向突出部或纵向肋平行于插接轴线S或转动轴线D延伸。
绝缘套筒60容纳在马达轴30、130与叠片组41之间的夹持座或挤压座中。由此,实现力配合。
由于防扭转轮廓47、74,此外还存在形状配合,借助所述形状配合将绝缘套筒60关于和/或横向于转动轴线D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叠片组41处。
马达轴30、130的形状配合轮廓部36、136齿状地接合到管区段63的内周缘中,从而马达轴30、130也关于其转动轴线D或纵向轴线L防扭转地和/或关于转动轴线D或纵向轴线L抗移位地容纳在绝缘套筒60中。形状配合轮廓部36、136有利地在管区段36的内周缘处构造配对形状配合轮廓部,也就是说,使例如管区段63的内周缘塑性地变形,从而形状配合轮廓部36、136与所述配对形状配合轮廓部形状配合地处于接合中。塑性的变形部或配对形状配合轮廓部的特征例如在将马达轴30、130插入到绝缘套筒60中时得出或形成。
也就是说,绝缘套筒60实现,在没有附加的措施的情况下能够被直接插入到叠片组141中的马达轴30、130还能够毫无问题地与叠片组41一起应用。不必设计不同的马达轴。几何形状上,马达轴30、130在保持区段33处是等同的,所述保持区段设置成用于与叠片组41或141连接。例如,保持区段33的长度和直径是等同的。然而,可行的是,为了相应地最佳地保持叠片组41或141,在马达轴30和130的保持区段33的区域中设置有不同的表面和/或表面轮廓部。
优选地,伸出到轴贯通开口42或142中的支座突出部43A穿入到绝缘套筒60的管区段63的径向的外周缘中或到马达轴30、130的保持区段33的径向的外周缘中。在绝缘套筒60处构造有例如形状配合部分75A,也就是说,例如形状配合容纳部75B,支座突出部43A接合到所述形状配合容纳部中(示意性地在图5中说明)。管区段63的径向的外周缘例如通过马达轴30关于插接轴线S或转动轴线D向径向外部进行挤压,其中,支座突出部43A穿入到管区段63中并且在其中优选地抓紧。
支座突出部43A例如设置在叠片43的面向轴贯通开口42或142的端侧处。在支座突出部43A之间,尤其在支座突出部43A的组之间,关于转动轴线D优选地存在有间距,例如角度间距和/或纵向间距。支座突出部43A平行于转动轴线D和/或关于转动轴线D沿周缘方向将绝缘套筒60保持在轴贯通开口42中或将马达轴30、130保持在轴贯通开口142中。优选地,绕转动轴线D有角度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支座突出部43A。绝缘套筒60通过插入到其中的马达轴30向径向外部挤压,从而支座突出部43A穿入、尤其夹子状地穿入到绝缘套筒60的外周缘或罩或周缘壁66中。
驱动马达20、120的转子40、140能够与定子80一起应用,所述定子具有励磁线圈组件86。励磁线圈组件86能够具有不同地设计的励磁线圈87,例如具有或多或少的绕组的、具有不同的导体横截面或诸如此类的励磁线圈87,以便适应不同的电压P1和P2和/或流经励磁线圈87的电流的电流强度。
定子80具有叠片组81,其具有设计为贯通开口的转子容纳部82用于转子40、140。转子40、140能够转动地容纳在转子容纳部82中,其中,在叠片组81与叠片组41、141之间的窄的气隙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存在。
叠片组81具有叠片83,例如电子叠片或变压器叠片,其板平面横向于驱动马达20、120的转动轴线D延伸。相应的马达轴30、130伸出到叠片组81的端侧84、85之前,在那儿其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支承组件24A的支承件24、25处。
支承件24、25由支承件遮盖件21、22保持在支承件容纳部23处,所述支承件遮盖件在端侧封闭定子80。
支承件24、25能够插入、尤其压入到支承件遮盖件21、22的支承件容纳部23中。但是还可行的是,支承件24、25以支承件遮盖件21、22的材料进行包围注塑或浇注。
例如,支承件遮盖件21、22与叠片组41或承载叠片组41的承载体90固定地连接,例如拧紧、粘接或优选地焊接。
支承件遮盖件21、22以及承载体90优选地由塑料,尤其由热塑性的塑料制成。优选地,对于支承件遮盖件21、22以及承载体90应用同一塑料,例如同一热塑性的塑料。
例如,承载体90以注塑方法来制造,其中,叠片组81被浇注。
承载体90具有支承件遮盖件容纳部91用于支承件遮盖件21、22。例如支承件遮盖件21、22的周缘壁26(例如以其端侧)能够插入到支承件遮盖件容纳部91中。
支承件遮盖件21较靠近马达轴30、130的从动区段34地进行布置。支承件遮盖件22在与其远离的区域处进行布置。支承件遮盖件21、22在彼此相对的纵向端部区域处封闭叠片组81。相比于支承件遮盖件22,支承件遮盖件21不太远地伸出到叠片组41、141的端侧之前。支承件遮盖件21具有容纳空间21A用于法兰体68。
支承件24比支承件25更靠近可能引导电流的叠片组41、81。
虽然,支承件24和支承件25导电地与支承区段31并且由此与马达轴30、130连接,从而本身存在如下危险,即电压从励磁线圈组件86跳到马达轴30、130上。
然而,通过电绝缘的法兰体68给出足够的电绝缘间距,从而不再存在所述危险。
反之,支承件25关于转动轴线D相对于叠片组41、81的端侧具有较大的纵向间距,从而在此也不面临从例如励磁线圈组件86到在支承件25的区域中的马达轴30、130上的电弧的危险。此外,绝缘套筒60的电绝缘的管区段73负责足够的电绝缘,所述电绝缘的管区段沿朝着支承件遮盖件22的方向伸出到叠片组41之前。
励磁线圈87的线圈导体88在叠片组81中走向穿过槽89,所述槽例如平行于转动轴线D或倾斜于此地倾向地进行布置。槽89具有引入开口89D,其相对于转子容纳部82的内周缘82A是敞开的。槽89在端侧84、85之间延伸。通过引入开口89D能够将线圈导体88带入到槽89中并且例如围绕叠片组81的卷绕头部或卷绕锤进行卷绕。
虽然,叠片组81的面向定子80的转子容纳部82的区段(所述区段处于槽89之间)通过内部内衬92遮盖,例如以塑料包围注塑,然而,槽89首先是敞开的,从而线圈导体88能够放入到其中。
此外,励磁线圈87在定子80的端侧84处围绕支撑突出部93进行卷绕,其可以说形成卷绕头部。
在相对的端侧85处设置有支撑突出部94,所述支撑突出部同样适用于以励磁线圈的线圈导体进行缠绕,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进行缠绕。
端侧85可以说呈现驱动马达20、120的联接侧。在此处,设置有电联接机构100,例如联接线路15为了与通电流机构206、306的电连接而联接或能够联接到所述电联接机构处。联接线路15具有插接连接件用于插接到通电流机构206、306处。联接机构100还能够被称为终端。
联接线路15能够例如插接到联接机构100处或还能够与其直接进行熔焊。联接机构100例如具有设计为接触突出部的联接接触区域101,与联接线路连接的联接插接件能够插接到所述联接接触区域处。此外,在联接接触区域101处设置有孔102,例如联接线路15的联接导体能够引导穿过所述孔并且与联接机构100熔焊或以其它的方式电连接。例如,这种联接导体与联接机构100的焊接毫无问题也会是可行的。
联接机构100能够借助插接装配布置在承载体90处。承载体90具有保持件95用于联接机构100。保持件95包括插接容纳部96,联接机构能够插入到所述插接容纳部中。插接容纳部96设置在容纳突出部97之间,所述容纳突出部伸出到承载体90的端侧85之前。例如,容纳突出部97具有彼此对置的槽98,在侧向伸出到联接机构100之前的插接突出部104能够插入到所述槽中,例如以槽与弹簧连接的方式。
插接突出部104在侧向伸出到相应的联接机构100的基体103之前。插接突出部103横向于联接接触区域101的纵向延伸部伸出到基体103之前。插接突出部104和联接接触区域101形成整体上大约T形的配置。例如,基体104可以说形成基础支脚,插接突出部104以侧向支脚的类型在侧向从所述基础支脚伸出。然而,插接突出部104的基面和基体103的基面不同。在基体103与插接突出部104之间设置有例如S形的或具有彼此相对的弯曲部或弧形区段的过渡区段106。因此,也就是说,插接突出部104伸出到基体103的背侧115之前。
在自由的、在基体103之前伸出的端部区域处,插接突出部104具有形状配合轮廓105,尤其齿部105A、倒钩或类似结构,借助其能够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插接容纳部96中。优选地,插接突出部104能够借助形状配合轮廓105可以说抓紧在承载体90的插接容纳部96中。尤其,在联接机构100被加热的情况下承载体90在插接容纳部96的区域中、尤其在槽98的区域中的熔焊(这随后还进行描述)导致,在一方面插接突出部104(尤其其形状配合轮廓105)与另一方面在插接容纳部96的区域中(尤其在槽98的区域中)的承载体90的材料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连接。
齿部105A具有例如交叠部,也就是说,例如齿105B横向于插接突出部104的主平面伸出到其之前。
联接机构100具有导体容纳部107用于容纳线圈导体88的相应待联接的区段。导体容纳部107在一方面基体103的前侧114与另一方面联接机构100的容纳臂108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臂借助连接区段109与基体103连接。尤其有利的是,基体103、连接区段109和容纳臂108是一件式的。基体103的侧向支脚或插接突出部104也优选地与其是一件式的。连接区段109的面向导体容纳部107的内侧形成导体容纳部107的容纳区段或容纳凹腔116A。
导体容纳部107在容纳凹腔116A的区域中具有支承面107A以及与其成角度的窄侧107B。在窄侧107B与大的支承面107A之间布置有相对于支承面107A并且相对于窄侧107B倾斜倾向的倾斜面107C,以用于支撑至少一个线圈导体88。倾斜面107C能够例如是倒角、弯曲的或弧形的面或类似结构。无论如何,倾斜面107C防止线圈导体88平放在锋利的边上。
有利地,联接机构100设计为冲压弯曲件,其首先由基础材料冲压出来并且然后通过相应的成型被带到至今所描述的外形中。
线圈导体88在导体容纳部107中的装配和/或固定和/或电接触如下地进行设计:
首先,导体容纳部107是敞开的,其方式为,即容纳臂108还从基体103远距离地突出,例如参见图12和14。在此,线圈导体88能够到达直至导体容纳部107的底部116,也就是说,到达连接区段109的内周缘,例如参见图12。但是,更确切地说,所述配置是不期望的,从而通过附加的支撑措施、例如通过装配机构250的支撑件251来将线圈导体88保持在远离导体容纳部107的底部116的位置中。
然而优选地,采用如下的配置,即承载体90具有支撑轮廓99,在装配或闭合联接机构100时将线圈导体88支撑在所述支撑轮廓上,参见图10和11。也就是说,线圈导体88平放在支撑轮廓99上,从而其不触碰底部116。支撑轮廓99例如设置在容纳突出部97的背离槽98的外侧处。例如,支撑轮廓99设计为在相应的容纳突出部97与承载体90的部分之间的阶梯部,容纳突出部97从所述承载体突出。
线圈导体88的从底部116抬起的位置对于随后的闭合和焊接操作是有利的。其尤其当应用具有小的横截面的线圈导体、例如线圈导体88B(图11)时是有利的。所述线圈导体88B即使当容纳臂108朝着基体103运动时也能够相对于底部116具有间距,所述底部在随后描述的焊接过程中明显被加热,从而其以其自由的端部113贴靠在基体103的前侧114处。
线圈导体88B例如形成励磁线圈组件86B的励磁线圈87B的组成部分。
容纳臂108在其背离连接区段109的端部区域处具有闭合支脚111,所述闭合支脚从容纳臂108的中间的臂区段110成角度地突出。例如,弯曲区段或连接区段112设置在中间的臂区段110与闭合支脚111之间。闭合支脚111从中间的臂区段110沿朝着基体103的前侧114的方向伸出,从而其自由的端部113在导体容纳部107的闭合的状态下触碰前侧114,而在中间的臂区段110与基体103的前侧114之间存在有间距,所述间距界定导体容纳部107。
装配机构250的焊接钳252用于联接机构100的闭合和焊接。焊接钳252具有钳臂253、255,在其自由的端部区域(其设置成用于与联接机构100接触)处设置有支撑面254、256。钳臂253、255的自由的端部区域(其设置成用于与联接机构100接合)逐渐变成尖形,也就是说,构造尖端257。尤其在钳臂253(其在联接机构100的背侧115处以其支撑面254起支撑作用)的情况下,钳臂253的这种尖形的、细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
钳臂253、254V形地布置,使得彼此相对的侧的尖端257作用于联接机构100(参见图16)、对所述联接机构进行闭合并且接着进行焊接。
优选地,钳臂253、255的纵向轴线L1、L2以角度W、尤其大约20°至40°的角度走向。由此,尤其钳臂253的尖端257能够到达到在支承件遮盖件22与联接机构100的背侧115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并且在此处以其支撑面254支撑基体103。
钳臂254在闭合导体容纳部107的意义上作用于容纳臂108。例如,弯曲区段112贴靠在钳臂255的支撑面256处。当支撑面254朝着支撑面256运动时,支撑面254、256平行或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地进行定向,这在附图中作为进给运动VS示出。因此,也就是说,钳臂253保持位置固定并且在背侧支撑联接机构100,而钳臂255沿朝着基体103的方向调整容纳臂108。然后,其闭合支脚111的自由的端部113到达与联接机构100的基体103的前侧114的接触中。因此,也就是说,导体容纳部107然后被闭合并且形成容纳吊耳119A。
还可行的是,焊接钳或类似的其它的铣削机构将容纳臂108从起初纵向延伸的、直线的形状(其中,例如还没有构造闭合支脚111)成型成具有闭合支脚111的容纳臂108,例如借助示意性地说明的在钳臂255处的变形轮廓259。
然后,钳臂253、255通过通电流机构258通电流,其方式为,钳臂253、255具有不同的电势并且由此产生通过联接机构100的电流流动。
焊接电流IS流动通过可以说环形地闭合的联接机构100,也就是说,通过联接机构100的封闭导体容纳部107的部分,即在导体容纳部107的区域中的基体103以及容纳臂108。在此,焊接电流IS流动经过连接区域118和119,即一方面经过连接区段109,另一方面但是还经过在闭合支脚111的自由的端部113与基体103的前侧114之间的接触区域117。不仅在接触区域117中而且在底部116的区域中产生大量的热,所述热然而不会损伤线圈导体88或88B,因为所述线圈导体相对于底部116具有间距,但是还相对于上方的接触区域117具有间距。尽管如此,联接机构100在导体容纳部107的区域中如此热,使得线圈导体88的漆或类似的其它的绝缘部融化并且其与联接机构100的表面到达电接触中。
因此,也就是说,联接机构100可以说机械地闭合并且接着与容纳在导体容纳部107中的线圈导体88焊接。装配一方面对于线圈导体88是经济的,另一方面但是还能够可靠地并且持久地进行加载,即因为线圈导体88通过之前提及的挤压过程和焊接过程虽然能够机械地稍微发生改变,然而,没有如下地变弱或在其横截面几何形状方面发生改变,使得其例如在运行驱动马达20、120时断裂。
当励磁线圈87被放入到槽89中时,其通过槽遮盖部180封闭。
槽遮盖部180具有型材体181。优选地,槽遮盖部180由塑料和/或电绝缘的材料制成。型材体181例如设计为塑料部件或塑料壁体。
型材体181形成壁体182,所述壁体可以说呈现用于相应的槽89的封闭壁。
槽遮盖部180或型材体181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8延伸,当槽遮盖部180装配在槽89中时,所述纵向轴线L8平行于槽89的纵向轴线L9走向。槽遮盖部180的纵向窄侧或纵向侧195沿着纵向轴线L8延伸。纵向侧195横向于纵向轴线L8具有横向间距Q。
槽遮盖部180的纵向端部区域183优选地伸出到叠片组81之前直至承载体90,从而在槽89的整个长度上给出电绝缘。在此处,例如在支承件遮盖件21或22中的一个或两个处的粘接、焊接或类似的其它的固定方式是有利的。
槽遮盖部181具有壁区段184,所述壁区段横向于纵向轴线L8完全遮盖槽88。壁区段184在横截面中(也就是说,横向于纵向轴线L8)是大约U形的或弧形的并且在其横向端部区域处(也就是说,横向于纵向轴线L8)构造形状配合突出部186,所述形状配合突出部设置成用于接合到槽89的形状配合容纳部89B中。横向于纵向轴线L8,槽遮盖部180具有两个形状配合容纳部186,其形成槽遮盖部180的横向于纵向轴线L8最远地伸出的区段和/或彼此对置。形状配合突出部186和形状配合容纳部89B形成形状配合轮廓185、89A,所述形状配合轮廓横向于纵向轴线L8将槽遮盖部180保持在槽89中,所述纵向轴线L8同时呈现槽89的纵向轴线。
壁区段184在形状配合轮廓185之间构造盆形的外形,也就是说,具有底部187。底部187例如隆起到相应的槽89中,也就是说,延伸进入到其中。显然,还会是可行的是相反的配置,其中,壁区段184关于转动轴线D不是向径向外部、而是向径向内部伸出。在此处,但是其有可能会妨碍转子40、140。
侧向支脚188延伸远离壁区段184。侧向支脚188朝着彼此倾向,也就是说,其远离壁区段184的自由的端部区域倾向于彼此。由此,侧向支脚188和壁区段184在到侧向支脚188的过渡区域中构造在侧视图中V形的形状配合轮廓185,也就是说,形状配合突出部186。
槽遮盖部180的装配如下地进行设计:
虽然,本身还会是可行的是,将槽遮盖部180例如在此从端侧84或85中的一个推入到相应的槽89中,也就是说,沿着平行于转动轴线D走向的插接轴线。然而,形状配合轮廓185能够横向于纵向轴线L8朝着彼此运动,从而在形状配合轮廓185之间的横向间距Q能够变小,从而槽遮盖部180能够移位经过槽89的侧边89C进入到槽89中,对此参见图21至23。在此,壁区段184以其倒圆的外侧189(也就是说,在其与底部187相对的侧处,所述侧就此而言形成挤压轮廓189A)滑动经过侧边89C,其中,壁区段184弯曲柔性地屈服,就此而言也就是说,形成弯曲柔性的区段194。在此,侧向支脚188和形状配合轮廓185在使横向间距Q变窄的意义上朝向彼此进行运动并且最终在所述插接运动SB结束时将槽遮盖部180卡入到槽89中,也就是说,形状配合轮廓185与形状配合轮廓89A到达接合中。
然后,槽遮盖部180形状配合地容纳在槽89中,即沿横向于纵向轴线L8的两个彼此正交的方向。
形状配合容纳部89B的背离转子容纳部82的面形成后抓握轮廓89E。形状配合容纳部89B的面向转子容纳部82的面形成支撑轮廓89F。
优选地,后抓握轮廓89E并且和/或支撑轮廓89F是平面的。
优选地,后抓握轮廓89E和/或支撑轮廓89F对槽遮盖部180在其整个纵向轴线L8上进行支撑。
侧向支脚188具有后抓握面188A,所述后抓握面支撑在后抓握轮廓89E处。壁区段184的毗邻于侧向支脚188的区段具有支撑面188B或形成所述支撑面,所述支撑面支撑在支撑轮廓89F处。由此,后抓握轮廓89A沿朝着转子容纳部82的内部空间的方向或沿转动轴线D的方向支撑槽遮盖部180并且支撑轮廓89F与此相对,也就是说,沿关于转动轴线D或相应的槽89的底部向径向外部的方向进行支撑。
所述构造方法的优点还通过如下方式来得出,即当槽遮盖部180被装配好时,例如承载体90在槽89的纵向端部区域处能够向径向内部沿朝着转子容纳部82的方向稍微伸出。即,其纵向端部区域183能够然后沿朝着承载体90的伸出的区段的转子容纳部82的方向被带到后抓握中。
此外,后抓握面188A和后抓握轮廓89E以及支撑面188B和支撑轮廓89F平面地贴靠在彼此处,从而实现密封座或槽89的密封和/或槽遮盖部180密封地封闭槽89。
有利地,槽遮盖部180具有密封功能以用于对槽89进行密封,然而,对于励磁线圈组件86的励磁线圈87不具有支撑功能。更确切地说,后抓握轮廓89E和后抓握面188A的倾斜倾向甚至在脱开斜坡的意义上起作用,所述脱开斜坡在槽遮盖部180的力加载的情况下在从槽89出来或关于转动轴线D向径向内部的方向上促使槽遮盖部180的变形或变窄并且由此实现其从槽89脱开或使这变得简单。
根据图23B的备选的实施例(其仅仅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例如备选于槽89设计的槽489,槽遮盖部480被带入到所述槽489中。槽遮盖部480在其纵向窄侧处具有形状配合容纳部486,所述形状配合容纳部与槽489的形状配合突出部489B处于接合中。形状配合突出部489B彼此对置。形状配合容纳部486和形状配合突出部489B彼此互补,例如V形地彼此互补。
形状配合突出部489B的背离转子容纳部82的面形成后抓握轮廓489E。形状配合突出部489B的面向转子容纳部82的面形成支撑轮廓489F。后抓握轮廓489E并且和/或支撑轮廓489F优选地是平面的。优选地,后抓握轮廓489E和/或支撑轮廓489F对槽遮盖部480在其整个纵向轴线L8上进行支撑。槽遮盖部480的纵向侧或形状配合容纳部486具有后抓握面488A,所述后抓握面支撑在后抓握轮廓489E处。形状配合容纳部486此外具有支撑面488B或形成所述支撑面,所述支撑面支撑在支撑轮廓489F处。
定子80的机械结构对于所述两个电压水平P1和P2优选是完全或部分等同的。尤其,用于转子40、140的转子容纳部82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具有例如相等的直径。槽89的设计方案,也就是说,例如其形状配合轮廓89A和/或其宽度和/或深度也是等同的。还有利的是,槽遮盖部180在定子80处独立于励磁线圈组件86设计和/或布置成用于电压P1还是电压P2地应用或能够应用。由此,能够实现很大程度的通用件原则。
可行的是,槽遮盖部180作为单个的型材件来提供,也就是说,其已经具有在图20中示出的纵向延伸的外形并且具有相应于槽89的长度的长度。
然而,有利的实施方式设置成,槽遮盖部180由卷材190来获得。卷材190例如作为卷轴191被准备好。所述卷轴191例如能够转动地容纳在卷轴承载件273处,尤其在相应的保持机架处。卷开机构274将卷材190从卷轴191卷开。
卷材190的从卷轴191卷开的区段192经过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滚子、尤其换向转子或引导滚子的滚子组件275。
在滚子组件275的下游设置有平整机构276,在所述平整机构中将区段192进行平整,从而其初始被围绕在卷轴191上的外形被转化成纵向延伸的外形。平整机构276包括例如至少一个挤压单元277,尤其彼此对置的挤压单元277,和/或具有加热体279的加热机构278,以便将区段192的卷材190带到纵向延伸的外形中,如其在图20中示出的那样。因此,也就是说,卷材190通过平整机构276被带到直线地纵向延伸的形状中。
切割机构280联接到平整机构276处,借助所述切割机构由区段192相应地定长为相应于期望的槽遮盖部180(也就是说,相应于例如叠片组81或承载体90的长度)的长度。切割机构280具有例如切割单元281,尤其刀具、刀刃、锯切单元或类似物。
就此而言,应该提到的是,代替叠片组181或定子80,其它的、也就是说,较短的或较长的定子借助装配机构270能够设有槽遮盖部。根据需要,也就是说,相应地制造合适的槽遮盖部180,其长度与要配备的定子的长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切割单元280、例如切割刀具由区段192相应地切割出槽遮盖部180,所述槽遮盖部然后由保持单元271抓住并且被插入到定子80中。
保持单元271(例如抓握件)包括保持臂272,所述保持臂将型材体181或槽遮盖部180在其纵向端部区域183处抓住并且能够借助插接运动SB插入到槽89中。毫无问题地会是可行的是,保持单元271具有抽吸机构或类似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在底部187的区域中吸住槽遮盖部180并且借助产生插接运动SB的力分量插入到槽89中。
也就是说,已知的是,能够通过插接、接合、挤压和类似的方式来制造马达20、120的重要的部件,即例如联接机构100、槽89的借助槽遮盖部180的遮盖部。
随后还描述的磁体51的磁化跟随所述装配构思。
即,磁体51在装配在转子40、140或叠片组41、141时首先还未被磁化。也就是说,当本身还是非磁性的磁性体52在插接过程或挤压过程的范围内被插入或压入到保持容纳部45中的一个中时,相应的磁性体56的能够磁化的材料51A首先是非磁性的。能够磁化的材料51A例如是钕铁硼(NdFeB)、有利地为具有镝为添加物的钕铁硼,或钐钴(SmCo)。
在保持容纳部45处例如设置有支撑突出部48,所述支撑突出部支撑相应的磁性体52的窄侧54。窄侧54在磁体50装配在转子40、140处的状态中平行于转动轴线D走向。优选地,磁性体52或磁体51夹持到支撑突出部48之间。
在窄侧54之间延伸有相对于窄侧54较大面积的平面侧53。平面侧53的法向方向优选地径向于转动轴线D。
叠片组41、141具有保持突出部49用于保持磁性体52。保持突出部49例如伸出到平面侧53并且以其自由的端部区域贴靠在平面侧53处。优选的是,保持突出部49与磁性体52可以说抓紧和/或形成支座突出部。
叠片组41、141的叠片43包括关于转动轴线D以预先确定的角度位置具有凹处59A的叠片43。凹处59A优选地关于转动轴线D径向地延伸远离相应的保持容纳部45的平面侧中的一个,例如向径向内部朝着转动轴线D延伸。优选的是,凹处59A平行于转动轴线D沿轴线依次进行布置,也就是说,与彼此齐平。叠片43中的一些具有伸出到凹处中的保持突出部59。保持突出部59此外伸出到相应的保持容纳部45的插接横截面中,从而其在将磁性体52插入到保持容纳部45中时与磁性体52到达接合中并且通过磁性体52沿插接方向SR弯折,沿所述插接方向将磁性体52插入到保持容纳部45中。在此,保持突出部59能够被挤压进入到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叠片43的凹处59A中。然后,相应的保持突出部59的端侧(其具有叠片43的窄侧的宽度)倾斜地倾向地支撑在磁性体52的平面侧53处并且防止磁性体52相反于插接方向SR从保持容纳部45中牵引出来。
优选地,磁性体52或磁体51容纳在保持容纳部45中的夹持座中。显然,粘接、焊接或类似的其它的装配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能够磁化的材料51A在还未磁化的状态中插入到相应的叠片组41、141中。
之后,转子40、140借助平衡机构285来平衡。在此,马达轴30、130和如有可能绝缘套筒60已经被装配。也就是说,因此,转子40、140能够借助马达轴30、130绕其转动轴线D借助马达286进行转动。测量机构287确定例如转子40、140的不平衡。
然后,将还存在的不平衡消除,其方式为,例如借助减少材料的机构288(例如磨削机构、铣削机构或类似机构)来制造至少一个平衡部分55。在此,例如在平衡是必须的位置处对叠片组41、141的材料进行蚀刻,其中,产生削屑、金属粉末或类似物。但是这是没问题的,因为当对叠片组41、141的材料进行加工时,磁性体52还未被磁化。通过叠片43的蚀刻所产生的削屑、粉末或类似物没有磁性地粘附在叠片组41、141处,从而其能够容易被去除。也就是说,然后在稍后运行驱动马达20、120时,不存在能够损伤例如支承件24或25的金属切屑或粉末。
有利的是,平衡部分55安置在叠片组41、141的如下区域处,在此处,叠片组41、141沿径向的方向关于转动轴线D(也就是说,尤其关于磁体51径向地在外部)具有尽可能大的材料强度或厚度。也就是说,当例如不平衡U在对于平衡部分的制造不利的区域处出现时,如下的矢量平衡是优选的,其中,不平衡U被分解为力矢量Ux和Uy并且其相应地通过减少材料的机构288(例如平衡部分55x和55y)径向地在外部在叠片组41、141处建立。平衡部分55x和55y例如径向地在外部处于保持容纳部55的叠片组41、141处,所述保持容纳部以相对于不平衡U的角度间距直接布置在其旁边。
在转子40、140的情况下,在端侧44处不需要平衡体或平衡重量。由此,例如空气通道46的流入开口和流出开口不通过平衡重量或平衡体来覆盖。此外,空气还能够在侧向流动经过磁体51,即通过空气通道46A,所述空气通道设置在保持容纳部45处或通过保持容纳部45来提供。空气通道46A的流入开口和流出开口也不通过平衡体或平衡重量来覆盖。
清洁机构289、例如鼓风机构、刷擦机构和/或吸尘器或类似机构能够将在材料蚀刻时通过减少材料的机构288产生的金属颗粒毫无问题地从转子40、140(尤其相应的叠片组41、141)去除,只要磁性体52是没有磁性的。例如,清洁机构289产生空气流LU,所述空气流将切屑和类似物从平衡部分55的区域去除。
当转子40、140是平衡的时,其借助磁化机构290进行磁化,也就是说,尤其磁性体52被磁性地激活。磁化机构290具有例如磁化头部291A、291B、291C、291D。
例如,磁化机构290包括定位机构292,所述定位机构使马达轴30、130如下地定位、尤其扭转,使得磁体51与磁化头部291角度正确地精确地对置。
有利地,转子40、140借助机械的编码部57如下地关于磁化头部291A、291B、291C、291D进行定位,使得各一个磁化头部291A、291B、291C、291D布置在相邻的磁体51之间。
例如,防扭转轮廓74用作编码部57,所述编码部例如止挡在磁化机构290的止挡部293、尤其转动止挡部处,从而转子40、140转动角度正确地关于磁化头部291进行布置。止挡部293结合平衡机构285示出。毫无问题地,但是转子40的其它的部件、例如空气通道46也能够用作编码部57,磁化机构290的相应的止挡部能够接合到所述空气通道中和/或所述空气通道能够以光学的方式探测到。有利地,转子40、140的转动角度位置的光学的探测也是可行的,例如通过相机或磁化机构290的类似的其它的光学传感器。
磁化头部291A、291B、291C、291D产生磁场MFA、MFB、MFC、MFD,其穿过以一角度间距关于转动轴线D彼此并排地布置的磁性体52或磁体51,从而所述磁性体52或磁体51被持久地磁化并且构造磁极,所述磁极被表示为北极N和南极S。磁场MFA、MFB、MFC、MFD以带有相应于其磁通量方向的箭头的虚线的场线在附图中进行说明。
当转子40、140的磁体51被磁化时,转子40、140被装配在定子80处。
理解的是,在用于磁体51的保持容纳部45中还能够布置有多个磁性体52或磁体51,例如平行于转动轴线D地布置有成排布置的两个或多个磁性体52或磁体51。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磁性体52的磁化当其已经容纳在保持容纳部45中时也毫无问题是可行的。
在通过磁化机构290进行磁化时,还有利的是,叠片组41、141的叠片43是导磁的,从而其能够最佳地导引磁化机构290的磁场292通过磁性体52。

Claims (17)

1.驱动马达,用于抽吸仪器(400)或以手持式工具机器(200、300)或半固定的工具机器的外形的工具机器,其中,所述驱动马达(20、120)具有带有励磁线圈组件(86)的定子(80)和带有马达轴(30、130)的转子(40、140),所述马达轴在所述定子处或关于所述定子(80)借助支承组件(24A)绕转动轴线(D)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并且穿过叠片组(41、141)的轴贯通开口(42、142),所述叠片组保持在所述马达轴(30、130)处,其中,所述转子(40、140)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永磁体的磁体组件(50),从而通过给所述励磁线圈组件(86)通电流所述转子(40、140)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D)被转动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41、141)具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叠片组(41、141)的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来制造的平衡部分(55)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通过磁性体(52)形成,所述磁性体在布置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的状态中已经被磁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部分(55)是在所述叠片组(41、141)的关于所述转动轴线(D)的径向的外周缘处的切向的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0、140)以矢量的方式被平衡和/或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布置有至少两个以角度间距关于所述转子(40、140)的转动轴线(D)布置的平衡部分(55),以用于补偿所述转子(40、140)在所述平衡部分(55)之间的不平衡。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或所有的平衡部分(55)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关于所述转动轴线(D)布置在相同的纵向位置或大约相同的纵向位置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平衡部分(55)或所有的平衡部分(55)布置在所述叠片组(41、141)的如下径向的外周缘区域处,在其处所述叠片组(41、141)关于所述转动轴线(D)具有最大的径向的材料强度。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平衡部分(55)或所有的平衡部分(55)径向地在外部关于所述转动轴线(D)布置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磁性体(52)或永磁体相同的角度位置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40、140)处没有布置附加的平衡重量,尤其没有布置附加的黄铜平衡重量,和/或在所述转子(40、140)的端侧处没有布置平衡体。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0、140)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D)延伸的、带有如下流动横截面的空气通道,所述流动横截面在所述转子(40、140)的一个或两个端侧处是完全敞开的和/或没有通过平衡体覆盖。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磁性体(52)或永磁体具有板状的外形和/或扁平外形或设计为磁体板。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布置有多个磁性体(52)或永磁体,其关于所述转子(40、140)的转动轴线(D)相对于彼此具有角度间距和/或环形地包围所述转动轴线(D)。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磁性体(52)或永磁体容纳在所述叠片组(41、141)的保持容纳部、尤其插接容纳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保持突出部伸出到所述保持容纳部的插接横截面中,在所述保持突出部处、尤其在其端侧处相反于插接方向支撑有所述至少一个磁性体(52)或永磁体,沿所述插接方向能够将所述磁性体(52)或永磁体插入到所述保持容纳部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52)由持久地磁化的或能够磁化的材料制成或具有这样的材料,尤其由铝镍钴或钐钴或钕铁硼制成。
14.用于制造驱动马达(20、120)的方法,所述驱动马达用于抽吸仪器(400)或以手持式工具机器(200、300)或半固定的工具机器的外形的工具机器,其中,所述驱动马达(20、120)具有带有励磁线圈组件(86)的定子(80)和带有马达轴(30、130)的转子(40、140),所述马达轴在所述定子处或关于所述定子(80)借助支承组件(24A)绕转动轴线(D)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并且穿过叠片组(41、141)的轴贯通开口(42、142),所述叠片组保持在所述马达轴(30、130)处,其中,所述转子(40、140)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永磁体的磁体组件(50),从而通过给所述励磁线圈组件(86)通电流,所述转子(40、140)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D)被转动驱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叠片组(41、141)进行蚀刻材料的加工或开槽以制造平衡部分(55)和/或磁化布置在所述叠片组(41、141)处的磁性体(52)以制造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52)在制造所述至少一个平衡部分(55)或所有的平衡部分(55)之后被磁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磁化机构(290)用于磁化所述磁性体(52),所述磁化机构具有多个关于所述转子(40、140)的转动轴线(D)具有相应于所述磁性体(52)的角度间距的角度间距的磁化头部(291),从而多个或所有的磁性体(52)能够借助所述磁化机构(290)相应于所述磁体组件(50)的期望的磁极化同时被磁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机构用于关于所述磁体头部角度正确地定位所述转子(40、140)。
CN202080032715.9A 2019-05-02 2020-04-30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Pending CN1137114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11333.4A DE102019111333A1 (de) 2019-05-02 2019-05-02 Antriebsmotor mit einer Wuchtpartie am Rotor
DE102019111333.4 2019-05-02
PCT/EP2020/062053 WO2020221868A1 (de) 2019-05-02 2020-04-30 Antriebsmotor mit einer wuchtpartie am ro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1475A true CN113711475A (zh) 2021-11-26

Family

ID=7048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2715.9A Pending CN113711475A (zh) 2019-05-02 2020-04-30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1573A1 (zh)
EP (1) EP3963696A1 (zh)
JP (1) JP2022529895A (zh)
CN (1) CN113711475A (zh)
DE (1) DE102019111333A1 (zh)
WO (1) WO2020221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37159A1 (en) 2021-02-02 2022-08-03 Black & Decker,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compact brushless motor
DE102022201479A1 (de) 2022-02-11 2023-08-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906A (ja) * 1999-10-20 2001-04-27 Kokusan Denki Co Ltd 電動機
JP2002223538A (ja) * 2001-01-24 2002-08-09 Aichi Emerson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回転子
US20030062787A1 (en) * 2001-10-03 2003-04-03 Tatsuo Kobayashi Rotor for flywheel magneto generator
JP200521825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製造治具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US7012349B1 (en) * 2002-04-04 2006-03-14 R. E. Phelon Company, Inc. Machined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090066174A1 (en) * 2007-09-12 2009-03-12 Canopy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Balancing an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Rotor
DE202011101568U1 (de) * 2011-05-30 2011-10-20 Kress-Elektrik Gmbh & Co. Kg E-Motor mit Wuchtmaterial
DE102011079224B3 (de) * 2011-07-15 2012-12-06 Bühler Motor GmbH Kreiselpumpenlaufrad einer durch ein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Gleichstrommotor angetriebenen Kreiselpumpe
JP2015061327A (ja) * 2013-09-17 2015-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5110617A1 (de) * 2015-07-01 2017-01-05 Metabowerke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17163677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整流子電動機、電動送風機、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15978A1 (de) * 2016-08-26 2018-03-01 Usk Karl Utz Sonder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agnetisieren von Rotormagneten
DE102017206092A1 (de) * 2017-04-10 2018-10-11 BSH Hausgeräte GmbH Elektrischer Antriebs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3954A (en) * 1981-05-22 1982-11-29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Balancing method of rotor of high-spee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S57207840A (en) * 1981-06-16 198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ynamic unbalance correcting method of rotary body
JP3218217B2 (ja) * 1998-03-24 2001-10-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型電動機、着磁装置およびその着磁方法
JP2004297882A (ja) * 2003-03-26 2004-10-21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動機及びその回転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DE102008017276A1 (de) * 2008-04-04 2009-10-15 Danfoss Compressors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Antriebsmotor eines Kältemittelkompressors
DE102008018724A1 (de) * 2008-04-14 2009-10-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ekundärteil für eine permanentmagneterregte Synchronmaschine
JP4687810B2 (ja) * 2009-03-31 2011-05-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ロータ
DE102012223459A1 (de) * 2012-12-17 2014-06-1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Kraftstoffpumpe
CN103776587B (zh) * 2014-01-28 2016-03-16 郭卫建 确定转子的不平衡量的方法
JP6162656B2 (ja) * 2014-07-09 2017-07-12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回転子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559267U (zh) * 2015-02-11 2015-08-12 苏州和鑫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能够多角度使用的永磁电机单键槽转子冲片
JP6371235B2 (ja) * 2015-02-20 2018-08-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ロータ組立体、ロータ組立体を含む電動送風機、及び、ロータ組立体を含む電気掃除機
JP6968581B2 (ja) * 2017-06-12 2021-1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906A (ja) * 1999-10-20 2001-04-27 Kokusan Denki Co Ltd 電動機
JP2002223538A (ja) * 2001-01-24 2002-08-09 Aichi Emerson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回転子
US20030062787A1 (en) * 2001-10-03 2003-04-03 Tatsuo Kobayashi Rotor for flywheel magneto generator
US7012349B1 (en) * 2002-04-04 2006-03-14 R. E. Phelon Company, Inc. Machined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521825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製造治具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US20090066174A1 (en) * 2007-09-12 2009-03-12 Canopy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Balancing an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Rotor
DE202011101568U1 (de) * 2011-05-30 2011-10-20 Kress-Elektrik Gmbh & Co. Kg E-Motor mit Wuchtmaterial
DE102011079224B3 (de) * 2011-07-15 2012-12-06 Bühler Motor GmbH Kreiselpumpenlaufrad einer durch ein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Gleichstrommotor angetriebenen Kreiselpumpe
JP2015061327A (ja) * 2013-09-17 2015-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5110617A1 (de) * 2015-07-01 2017-01-05 Metabowerke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17163677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整流子電動機、電動送風機、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15978A1 (de) * 2016-08-26 2018-03-01 Usk Karl Utz Sonder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agnetisieren von Rotormagneten
DE102017206092A1 (de) * 2017-04-10 2018-10-11 BSH Hausgeräte GmbH Elektrischer Antriebs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1868A1 (de) 2020-11-05
US20220231573A1 (en) 2022-07-21
JP2022529895A (ja) 2022-06-27
EP3963696A1 (de) 2022-03-09
DE102019111333A1 (de)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8885A (en) Rotor assembly for hybrid alternator
EP2076954B1 (en) Motor wi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wer tool with same
CN113711475A (zh) 具有在转子处的平衡部分的驱动马达
US6157111A (en) Ro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2001251817A (ja) 永久磁石界磁モータの組立て装置
US10742099B2 (e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magnet to an electric machine
CN114097163B (zh) 具有联接机构的驱动马达
CN113711472B (zh) 具有槽遮盖部的驱动马达
US6873077B2 (en) Shell-shaped magnet
US3678436A (en) Magnet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066181A1 (en) Electric machine
US20120126639A1 (en) Stator housing assembly having overmolded magnets
CN113826307A (zh) 具有绝缘套筒的驱动马达
CN114072990A (zh) 包括用于手持式工具机器的驱动马达的系统
US20100301688A1 (en) Winding body for an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body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20150194848A1 (en) Motor with a plurality of permanent magenets at each stator pole
JP2003088064A (ja) 回転電気機器の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装置
US11916447B2 (en) Overmolded rotor structure
US20220255410A1 (en) Electric tool
CN215878319U (zh) 一种带磁性滤网电动工具
WO2022181167A1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工具
EP4033642A1 (en) Rotor magnet retainer
CN107046354B (zh) 无刷电机和电动工具
CN117439348A (zh) 用于制造叠片堆叠体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