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4485A -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4485A
CN113694485A CN202111015932.XA CN202111015932A CN113694485A CN 113694485 A CN113694485 A CN 113694485A CN 202111015932 A CN202111015932 A CN 202111015932A CN 113694485 A CN113694485 A CN 113694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od
roller
wheel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59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琳佩
陈联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0159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4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4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4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6/00Exercis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63B1/00 - A63B25/00
    • A63B26/003Exercis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63B1/00 - A63B25/00 for improving balance or equilibr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movable endless bands, e.g. treadmi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包括托架组件和下肢组件,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下肢组件,将患者的下肢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一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后,通过联动装置带动患者的下肢运动,使患者能在下肢力量弱时顺利进入训练的初期阶段,同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上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通过导向轮带动下肢组件跟随波浪形的导向槽左右摆动,增强训练效果,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同时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恢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康复科使用平衡感训练设备进行初期平衡训练时,由于部分患者腿部力量较弱,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同时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下肢组件,将患者的下肢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一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后,通过联动装置带动患者的下肢运动,使患者能在下肢力量弱时顺利进入训练的初期阶段,同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上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通过导向轮带动下肢组件跟随波浪形的导向槽左右摆动,增强训练效果,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同时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包括:
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承托平台、传动带、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第一传动皮带、扶手、固定杆、第一防护外壳、支撑座和上下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分别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被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被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连接,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的表面,所述承托平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位于所述传动带的内部,所述传动带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防护外壳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的一侧,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上下平台安装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
下肢组件,所述下肢组件包括底座、连接板、连接装置、联动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导向轮和第二防护外壳;
其中,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所述联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分别与所述联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板、连接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的表面,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表面开设的所述导向槽的形状为波浪形,所述导向槽首尾相接设置于所述传动带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限位杆,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贯通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和所述限位槽的剖面形状为倒T字形,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电机座、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传动皮带、连接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推拉杆、第二推拉杆、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电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的顶部,所述第二主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通过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被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导向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呈一字形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托板、第一防护套、第一固定带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托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托板、第二防护套、第二固定带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托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带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套上。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套粘接,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套粘接。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固定下肢,患者通过扶手和上下平台移动到传动带上,打开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患者的下肢分别放置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下肢进行固定;
S2,平衡感训练,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传动皮带带动第二被动轮转动,第二被动轮通过连接轴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杆和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运动,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跟随第一推拉杆和第二推拉杆上下起伏运动带动患者的腿部运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带动第一被动轮转动,第一被动轮转动带动第一滚筒转动,第一滚筒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滚筒转动,传动带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表面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通过导向轮带动下肢组件绕连接装置左右摆动,患者通过扶手控制身体的平衡,训练平衡感。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下肢组件,将患者的下肢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一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后,通过联动装置带动患者的下肢运动,使患者能在下肢力量弱时顺利进入训练的初期阶段,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的问题。
2、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下肢组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上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通过导向轮带动下肢组件跟随波浪形的导向槽左右摆动,增强训练效果,解决了目前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去掉第一防护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下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下肢组件去掉第二防护外壳后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下肢组件去掉第二防护外壳后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托架组件;11、固定架;12、第一滚筒;13、第二滚筒;14、承托平台;15、传动带;151、导向槽;16、第一驱动电机;17、第一主动轮;18、第一被动轮;19、第一传动皮带;110、扶手;111、固定杆;112、第一防护外壳;113、支撑座;114、上下平台;2、下肢组件;21、底座;22、连接板;23、连接装置;231、第一连接座;232、第二连接座;2321、限位槽;233、限位杆;24、联动装置;241、第一支架;242、第二支架;243、电机座;244、第二驱动电机;245、第二主动轮;246、第二被动轮;247、第二传动皮带;248、连接轴;249、第一连杆;2410、第二连杆;2411、第一推拉杆;2412、第二推拉杆;2413、第一滑块;2414、第一导轨;2415、第二滑块;2416、第二导轨;25、第一固定装置;251、第一托板;252、第一防护套;253、第一固定带;254、第一连接杆;26、第二固定装置;261、第二托板;262、第二防护套;263、第二固定带;264、第二连接杆;27、导向轮;28、第二防护外。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附图1-7所示,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包括托架组件1和下肢组件2,托架组件1包括固定架11、第一滚筒12、第二滚筒13、承托平台14、传动带15、第一驱动电机16、第一主动轮17、第一被动轮18、第一传动皮带19、扶手110、固定杆111、第一防护外壳112、支撑座113和上下平台114,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固定架11的内部,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3分别与固定架1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6设置于固定架11的顶部靠近第一滚筒12的一侧,第一主动轮17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上,第一被动轮18设置于第一滚筒12的一侧,第一主动轮17和第一被动轮18通过第一传动皮带19连接,传动带15套设于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3的表面,承托平台14设置于固定架11的内部位于传动带15的内部,用于支撑传动带15,传动带15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51,第一防护外壳112设置于固定架11的顶部靠近第一驱动电机16的一侧,固定杆111设置于承托平台14的一侧,扶手110设置于固定架11的两侧,支撑座113设置于固定架11的底部,上下平台114安装于固定架1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16的一侧,下肢组件2包括底座21、连接板22、连接装置23、联动装置24、第一固定装置25、第二固定装置26、导向轮27和第二防护外28壳,连接板22安装于底座21的顶部靠近固定杆111的一侧,联动装置24安装于底座21的顶部另一侧,第一固定装置25和第二固定装置26分别与联动装置24固定连接,导向轮27安装于底座21的底部远离连接板22的一侧,导向轮27位于导向槽151的内部,导向轮27与底座21转动连接,第二防护外28壳分别安装于底座21、连接板22、连接装置23和联动装置24的表面,连接装置23的一端贯通第二防护外28壳与连接板22连接,连接装置23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11的顶部连接,通过设置托架组件1和下肢组件2,将患者的下肢通过第一固定装置25和第一固定装置25进行固定后,通过联动装置24带动患者的下肢运动,使患者能在下肢力量弱时顺利进入训练的初期阶段,同时,第一驱动电机16通过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3带动传动带15转动,传动带15上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151通过导向轮27带动下肢组件2跟随波浪形的导向槽151左右摆动,增强训练效果,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同时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参照附图1-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带15表面开设的导向槽151的形状为波浪形,导向槽151首尾相接设置于传动带15的表面,第一驱动电机16带动第一主动轮17转动,第一主动轮17通过第一传动皮带19带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带动第一滚筒12转动,第一滚筒12通过传动带15带动第二滚筒13转动,传动带15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表面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151通过导向轮27带动下肢组件2绕连接装置23左右摆动,患者通过扶手110控制身体的平衡,训练平衡感,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参照附图3-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装置23包括第一连接座231、第二连接座232和限位杆233,第二连接座23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2321,限位杆233的一端设置于限位槽2321的内部,限位杆23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31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杆233和限位槽2321的剖面形状为倒T字形,限位杆233的外壁与限位槽2321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第一连接座231贯通第二防护外28壳与连接板22连接,在下肢组件2绕连接装置23左右摆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座231带动限位杆233在第二连接座232内部转动,第二连接座232用于限制第一连接座231的位置使下肢组件2整体以限位杆233为轴心左右摆动,增强训练效果,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参照附图3-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联动装置24包括第一支架241、第二支架242、电机座243、第二驱动电机244、第二主动轮245、第二被动轮246、第二传动皮带247、连接轴248、第一连杆249、第二连杆2410、第一推拉杆2411、第二推拉杆2412、第一滑块2413、第一导轨2414、第二滑块2415和第二导轨2416,第一支架241和第二支架242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底座21的顶部靠近连接板22的一侧,电机座243安装于底座21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244安装于电机座243的顶部,第二主动轮245安装于第一支架241上,与第一支架241转动连接,第二被动轮246通过连接轴248安装于第二支架242上,连接轴248与第二支架242转动连接,第二主动轮245与第二被动轮246通过第二传动皮带247连接,第一连杆249与连接轴248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4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410与连接轴248靠近第二驱动电机24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导轨2414和第二导轨2416分别安装于底座21的顶部靠近导向轮27的一侧,第一滑块2413设置于第一导轨2414上,第二滑块2415设置于第二导轨2416上,第一推拉杆241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49转动连接,第一推拉杆241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413转动连接,第二推拉杆241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410转动连接,第二推拉杆2412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2415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49与第二连杆2410呈一字形排列,第一固定装置25包括第一托板251、第一防护套252、第一固定带253和第一连接杆254,第一托板251通过第一连接杆254与第一推拉杆241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防护套252设置于第一托板251的顶部,第一固定带253设置于第一防护套252上,第二固定装置26包括第二托板261、第二防护套262、第二固定带263和第二连接杆264,第二托板261通过第二连接杆264与第二推拉杆241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防护套262设置于第二托板261的顶部,第二固定带263设置于第二防护套262上,第一固定带253的一端与第一防护套25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253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护套252粘接,第二固定带263的一端与第二防护套26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263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护套262粘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44带动第二主动轮245转动,第二主动轮245通过第二传动皮带247带动第二被动轮246转动,第二被动轮246通过连接轴248带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绕连接轴248转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带动第一滑块2413和第二滑块2415在第一导轨2414和第二导轨2416上运动,第一固定装置25和第二固定装置26跟随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上下起伏运动带动患者的腿部运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辅助,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的问题。
参照附图1-8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固定下肢,患者通过扶手110和上下平台114移动到传动带15上,打开第一固定带253和第二固定带263,将患者的下肢分别放置到第一托板251和第二托板261上,通过第一固定带253和第二固定带263将下肢进行固定;
S2,平衡感训练,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44带动第二主动轮245转动,第二主动轮245通过第二传动皮带247带动第二被动轮246转动,第二被动轮246通过连接轴248带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绕连接轴248转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带动第一滑块2413和第二滑块2415在第一导轨2414和第二导轨2416上运动,第一固定装置25和第二固定装置26跟随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上下起伏运动带动患者的腿部运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6带动第一主动轮17转动,第一主动轮17通过第一传动皮带19带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带动第一滚筒12转动,第一滚筒12通过传动带15带动第二滚筒13转动,传动带15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表面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151通过导向轮27带动下肢组件2绕连接装置23左右摆动,患者通过扶手110控制身体的平衡,训练平衡感
具体的,患者通过扶手110和上下平台114移动到传动带15上,打开第一固定带253和第二固定带263,将患者的下肢分别放置到第一托板251和第二托板261上,通过第一固定带253和第二固定带263将下肢进行固定,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44带动第二主动轮245转动,第二主动轮245通过第二传动皮带247带动第二被动轮246转动,第二被动轮246通过连接轴248带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绕连接轴248转动,第一连杆249和第二连杆2410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带动第一滑块2413和第二滑块2415在第一导轨2414和第二导轨2416上运动,第一固定装置25和第二固定装置26跟随第一推拉杆2411和第二推拉杆2412上下起伏运动带动患者的腿部运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6带动第一主动轮17转动,第一主动轮17通过第一传动皮带19带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第一被动轮18转动带动第一滚筒12转动,第一滚筒12通过传动带15带动第二滚筒13转动,传动带15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表面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151通过导向轮27带动下肢组件2绕连接装置23左右摆动,患者通过扶手110控制身体的平衡,训练平衡感,解决了目前康复科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在患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不能顺利进行训练,导致整体恢复周期变长,同时康复科对患者的平衡感训练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导致训练效果不好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电机16和第二驱动电机244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第一驱动电机16和第二驱动电机244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承托平台、传动带、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被动轮、第一传动皮带、扶手、固定杆、第一防护外壳、支撑座和上下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分别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被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被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连接,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的表面,所述承托平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位于所述传动带的内部,所述传动带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防护外壳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的一侧,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上下平台安装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
下肢组件,所述下肢组件包括底座、连接板、连接装置、联动装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导向轮和第二防护外壳;
其中,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所述联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分别与所述联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板、连接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的表面,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表面开设的所述导向槽的形状为波浪形,所述导向槽首尾相接设置于所述传动带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限位杆,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贯通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限位槽的剖面形状为倒T字形,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电机座、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传动皮带、连接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推拉杆、第二推拉杆、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电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的顶部,所述第二主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被动轮通过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被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所述导向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呈一字形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托板、第一防护套、第一固定带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托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套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托板、第二防护套、第二固定带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托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带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套粘接,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套粘接。
10.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固定下肢,患者通过扶手和上下平台移动到传动带上,打开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患者的下肢分别放置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下肢进行固定;
S2,平衡感训练,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传动皮带带动第二被动轮转动,第二被动轮通过连接轴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第一推拉杆和第二推拉杆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运动,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跟随第一推拉杆和第二推拉杆上下起伏运动带动患者的腿部运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带动第一被动轮转动,第一被动轮转动带动第一滚筒转动,第一滚筒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滚筒转动,传动带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表面开设的波浪形的导向槽通过导向轮带动下肢组件绕连接装置左右摆动,患者通过扶手控制身体的平衡,训练平衡感。
CN202111015932.X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Pending CN113694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932.XA CN11369448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932.XA CN11369448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4485A true CN113694485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5932.XA Pending CN113694485A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448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0606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回收球体装置
US2018004320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James W. Foster Treadmill with Guides that Assist in Performing Physical Therapy
CN108324507A (zh) * 2018-03-26 2018-07-27 柯文光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08176886U (zh) * 2018-03-22 2018-12-04 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羽毛球拍运行轨道及羽毛球机器人
CN211301949U (zh) * 2019-12-24 2020-08-21 穆琼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辅助托架
CN112546562A (zh) * 2020-11-24 2021-03-26 刘素杰 一种平衡康复训练机械人
CN113069729A (zh) * 2021-04-09 2021-07-06 宁波市第一医院 一种患者康复锻炼用多功能训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4320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James W. Foster Treadmill with Guides that Assist in Performing Physical Therapy
CN106110606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回收球体装置
CN208176886U (zh) * 2018-03-22 2018-12-04 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羽毛球拍运行轨道及羽毛球机器人
CN108324507A (zh) * 2018-03-26 2018-07-27 柯文光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11301949U (zh) * 2019-12-24 2020-08-21 穆琼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辅助托架
CN112546562A (zh) * 2020-11-24 2021-03-26 刘素杰 一种平衡康复训练机械人
CN113069729A (zh) * 2021-04-09 2021-07-06 宁波市第一医院 一种患者康复锻炼用多功能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7429B (zh) 可变步幅的健身设备
CN108309698A (zh)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器
CN208130336U (zh) 多功能健身器
CN106726345B (zh) 一种基于并行连杆的下肢康复训练机构
CN111053674B (zh) 一种柔索驱动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02751547U (zh) 一种外骨骼型台式下肢体康复练习机
CN113599782B (zh) 一种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机
CN113694485A (zh) 一种康复科全向摆动肢体平衡感辅助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N201168166Y (zh) 下肢关节康复机
CN113057855A (zh) 一种训练康复机
WO2020103911A1 (zh) 随跟的仿真动物行走装置
CN111420349A (zh) 一种足底驱动式步态训练装置
CN210331072U (zh) 一种脚踏式老年人锻炼训练器
CN210521233U (zh) 下肢康复轮椅
CN216496402U (zh) 一种踝部动态训练装置
CN208974492U (zh) 神经内科训练装置
CN112274384A (zh) 用于儿童的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设备
CN111939003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08641207U (zh) 一种丝杠式下肢爬楼助力装置
CN210813710U (zh) 一种智能康复训练仪
CN218979602U (zh) 一种四肢运动康复理疗设备
CN217886501U (zh) 一种悬吊式躯体运动辅助装置
CN217548911U (zh) 训练杆横移装置
CN113082660B (zh) 一种剪绞动作训练装置
CN215229861U (zh) 一种健脑护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Xiaoqi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iwei

Inventor after: Lin Yunfeng

Inventor after: Ye Linpei

Inventor after: Chen Lianshui

Inventor before: Ye Linpei

Inventor before: Chen Lianshu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