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1970B -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1970B
CN113691970B CN202110991229.6A CN202110991229A CN113691970B CN 113691970 B CN113691970 B CN 113691970B CN 202110991229 A CN202110991229 A CN 202110991229A CN 113691970 B CN113691970 B CN 1136919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ing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targe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12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1970A (zh
Inventor
赵煜
杨军
戴建东
张国光
付斐
沈凌
黄进
刘淦诚
张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12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1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1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解决了由于SA开关未打开导致NSA退网后无法登陆SA网络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网络逐渐向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网络升级。
目前的5G终端设备默认使用的是NSA网络,如果需要使用SA网络,则需要通过终端设备的SA开关来控制。当NSA网络退网后,如果终端设备的SA开关未打开,将会出现无法登陆SA网络的现象,无法登陆5G网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由于SA开关未打开导致NSA退网后无法登陆SA网络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包括N1接口字段;
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所述第一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存在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包括终端EUTRAN与NR双连接能力DCNR字段;
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CNR字段为第二预设字段,所述第二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TAC集合和所述第二TAC集合,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TAC属于所述第二TAC集合,且不属于所述第一TAC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包括: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
根据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对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一TAC集合;
对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二TAC集合。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包括N1接口字段;
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所述第一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存在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包括终端EUTRAN与NR双连接能力DCNR字段;
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CNR字段为第二预设字段,所述第二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TAC集合和所述第二TAC集合,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TAC属于所述第二TAC集合,且不属于所述第一TAC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
根据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对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一TAC集合;
对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二TAC集合。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识别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然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最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由于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因此本申请的方案,通过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识别出了5G终端中的独立组网模式为关闭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可以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提前引导相应的用户打开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使得在网络组网模式切换过程中也能够通过独立组网模式登录5G网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目标终端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识别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
终端设备:通常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网络设备:通常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例如,LEO卫星的轨道高度范围通常为500km~1500km,轨道周期(围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1.5小时~2小时。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约为20ms,用户间单跳通信时延是指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或者网络设备到传输设备之间的时延。最大卫星可视时间约为20分钟,最大可视时间是指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某一片区域的最长时间,LEO卫星相对地面是移动的,随着卫星的移动,其覆盖到的地面区域也是变化的。LEO卫星的信号传播距离短,链路损耗少,对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要求不高。GEO卫星的轨道高度通常为35786km,轨道周期为24小时。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约为250ms。为了保证卫星的覆盖以及提升通信网络的系统容量,卫星可以采用多波束覆盖地面,例如,一颗卫星可以形成几十或者几百个波束来覆盖地面,一个波束可以覆盖直径几十至几百公里的地面区域。当然,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或者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NodeB,ng-eNB)。其中,gNB为UE提供新空口(new radio,NR)的用户面功能和控制面功能,ng-eNB为UE提供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的用户面功能和控制面功能,需要说明的是,gNB和ng-eNB仅是一种名称,用于表示支持5G网络系统的基站,并不具有限制意义。网络设备还可以为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路边站点单元(road site unit,RSU)等。
SA:独立组网,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在SA模式下,5G网络独立于4G网络,终端设备仅连接NR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NSA:非独立组网,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基于NSA架构的5G载波仅承载用户数据,其控制信令仍通过4G网络传输。在NSA模式下,采用双连接方式,5G与4G在接入网级互通,互联复杂。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是区别移动设备的标志,储存在移动设备中,可用于监控被窃或无效的移动设备。其中,IMEI号的前六位通常是TAC号,一般代表移动设备的型号,接着的两位为最后装配号,一般代表产地。
TAC:Type Approval Code,设备型号核准号码,为IMEI号的前六位,代表了移动设备的型号。
AMF: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认证管理功能。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性实体。
N1接口:为UE与AMF网元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传递NSA层信令。
DCNR:Dual Connectivity E-UTRAN and NR,双连接的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和新无线。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同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指相近名词之间的关联关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并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的网络还可以称为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其中,NTN是指终端设备和卫星(还可以称为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技术中,NR是指新一代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在未来演进网络,如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1,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S2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均为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二网络设备为5G核心网下的设备,例如可以为AMF网元,第三网络设备为4G核心网下的设备,例如可以为MME网元。
多个终端设备中,可能包括支持5G网络的5G终端设备,也可能包括不支持5G网络的4G终端设备。在5G终端设备中,支持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可能其相应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也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S2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
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并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其中,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信令信息中例如可以包括N1接口字段,根据N1接口字段可以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出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第二信令信息中例如可以包括DCNR字段,根据DCNR字段可以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从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能够识别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目标终端设备,即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
在识别出目标终端设备后,可以获取各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其中,用户身份识别卡号可以为SIM号,例如手机的手机号。基于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号,可以提示相应的用户打开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首先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然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最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由于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识别出了5G终端中的独立组网模式为关闭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可以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提前引导相应的用户打开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使得在网络组网模式切换过程中也能够通过独立组网模式登录5G网络。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目标终端设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S31,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是通过4G网络和5G网络提供的网络侧大数据来识别目标终端设备的,其中,网络侧大数据即为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信息包括N1接口字段。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并在第一信令信息中筛选出N1接口字段,根据N1接口字段在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
具体的,可以在第一信令信息中筛选出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的终端设备,第一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存在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且该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将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第一终端设备。
第一预设字段例如可以为“supported”或者为“1”。其中,可以在第一信令信息中筛选出N1接口字段为“supported”或者为“1”的终端设备,N1接口字段为“supported”或者为“1”的终端设备即为第一终端设备。N1接口字段为“supported”或者为“1”,表示相应的终端设备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因此,第一终端设备为5G终端设备,包括SA开关,且SA开关为打开状态。
S32,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信令信息包括DCNR字段。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并在第二信令信息中筛选出DCNR字段,根据DCNR字段在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可以在第二信令信息中筛选出DCNR字段作为第二预设字段的终端设备,第二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支持该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然后,将DCNR字段为第二预设字段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预设字段例如可以为“1”。其中,可以在第二信令信息中筛选出DCNR字段为“1”的终端设备,DCNR字段为“1”的终端设备即为第二终端设备。DCNR字段为“1”,表示相应的终端设备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因此,第二终端设备为5G终端设备,包括SA开关。
S33,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确定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第一终端设备为5G终端设备,包括SA开关,且SA开关为打开状态,而第二终端设备为5G终端设备,包括SA开关。因此,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的子集。在第二终端设备中,全部为5G终端设备且包括SA开关,其中包括SA开关为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和SA开关为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而将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去除,剩下的即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
具体的,可以首先获取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其中,第一TAC集合中包括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TAC,第二TAC集合中包括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获取第一TAC集合和第二TAC集合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首先获取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然后根据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并根据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其中,终端设备的IMEI为每个终端设备的身份码,是区别于其他终端设备的标志,储存于相应的终端设备中。而TAC为设备型号核准号码,为IMEI的一部分。通过获取各个终端设备的IMEI,就可以获取相应的TAC。
在获取了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TAC后,对各个第一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第一TAC集合,对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第二TAC集合。
在获取了第一TAC集合和第二TAC集合之后,根据第一TAC集合和第二TAC集合,确定目标终端设备,其中,目标终端设备的TAC属于第二TAC集合,且不属于第一TAC集合。
在识别出目标终端设备后,可以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相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可以为手机号。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可以获取到所有的5G终端中支持SA模式且SA模式的开关为关闭状态的手机,然后通过相应的手机号引导打开SA模式的开关。引导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手机号拨打相应的手机,通知手机的所有者打开手机的SA开关,也可以通过手机号向相应的手机发送提示短信,提示手机的所有者打开手机的SA开关,等等。
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识别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网络设备41、第二网络设备42、第三网络设备43和终端设备44,其中,第一网络设备41为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第二网络设备42和第三网络设备43均为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二网络设备为5G网络下的核心网设备,例如可以为AMF网元;第三网络设备为4G网络下的核心网设备,例如可以为MME网元。
第一网络设备41从第二网络设备42获取第一信令信息,从第三网络设备43获取第二信令信息,并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识别出目标终端设备,即终端设备44,然后获取终端设备44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提醒打开目标终端设备的SA开关,其中,目标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的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信令信息,第一信令信息中至少包括各个终端设备的N1接口字段,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IMEI号和用户号码,其中,用户号码即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号。
然后,第一网络设备筛选出N1接口字段为“supported”或“1”的字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并获取对应的终端设备的IMEI和用户号码,存为数据集A。其中,数据集A中对应的终端设备均为5G终端设备,存在SA开关,且SA开关均为打开状态。
在获取数据集A后,对数据集A中各终端设备对应的IMEI号取前8位,得到对应的TAC号,并对得到的TAC号进行去重复处理,得到第一TAC集合。去重复处理后的TAC号存为数据集C,数据集C为支持SA模式且SA模式为打开状态的5G终端设备的TAC号集合,即第一TAC集合。
第一网络设备还获取第二信令信息,第二信令信息中至少包括各个终端设备的DCNR字段,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IMEI号和用户号码,其中,用户号码即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号。
然后,第一网络设备筛选出DCNR字段为“1”的字段对应的终端设备,并获取对应的终端设备的IMEI和用户号码,存为数据集B。其中,数据集B中对应的终端设备均为5G终端设备。
在获取数据集B后,对数据集B中各终端设备对应的IMEI号取前8位,得到对应的TAC号,并对得到的TAC号进行去重复处理,得到第二TAC集合。去重复处理后的TAC号存为数据集D,数据集D为支持SA模式的5G终端设备的TAC号集合,即第二TAC集合。
最后,根据数据集C和数据集D内的TAC号合并,筛选出数据集D中TAC号存在于数据集C中的数据,剩余的TAC号存为数据集E。数据集E中的TAC号对应的终端设备即为目标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均为5G终端设备,存在SA开关,且SA开关均为关闭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首先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然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最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在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由于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第一信令信息和第二信令信息,识别出了5G终端中的独立组网模式为关闭的目标终端设备,从而可以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提前引导相应的用户打开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使得在网络组网模式切换过程中也能够通过独立组网模式登录5G网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1,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62,用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
处理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6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包括N1接口字段;
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所述第一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存在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包括终端EUTRAN与NR双连接能力DCNR字段;
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CNR字段为第二预设字段,所述第二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63具体用于: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TAC集合和所述第二TAC集合,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TAC属于所述第二TAC集合,且不属于所述第一TAC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63具体用于: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
根据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对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一TAC集合;
对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二TAC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识别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其中,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通过总线73连接。
可选地,该模型确定还包括通信部件。例如,通信部件可以包括接收器和/或发送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71执行所述存储器7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71执行如上的终端识别方法。
处理器7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为核心网;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为SIM号;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去除,确定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包括N1接口字段;
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N1接口字段为第一预设字段,所述第一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存在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包括终端EUTRAN与NR双连接能力DCNR字段;
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CNR字段为第二预设字段,所述第二预设字段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TAC集合和所述第二TAC集合,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TAC属于所述第二TAC集合,且不属于所述第一TAC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TAC集合,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TAC集合,包括:
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以及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
根据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IMEI获取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
对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一TAC集合;
对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TAC进行去重处理,得到所述第二TAC集合。
6.一种终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令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三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令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和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识别目标终端设备,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号,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支持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终端设备,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号为SIM号;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且所述独立组网模式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信息,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所述目标制式下的独立组网模式的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去除,确定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7.一种终端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CN202110991229.6A 2021-08-26 2021-08-26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691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1229.6A CN113691970B (zh) 2021-08-26 2021-08-26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1229.6A CN113691970B (zh) 2021-08-26 2021-08-26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970A CN113691970A (zh) 2021-11-23
CN113691970B true CN113691970B (zh) 2023-02-28

Family

ID=7858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1229.6A Active CN113691970B (zh) 2021-08-26 2021-08-26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1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7411B (zh) * 2022-12-16 2024-03-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0069A (zh) * 2019-03-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81549A (zh) * 2018-04-13 2019-10-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工作模式的选择方法、网元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30610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46537A (zh) * 2020-01-14 2020-06-0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消息的生成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7111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417104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终端
CN111417110A (zh) * 2019-01-04 2020-07-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sa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698763A (zh) * 2019-11-20 2020-09-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驻留网络控制方法、mme设备、amf设备、网络
CN111857324A (zh) * 2020-07-21 2020-10-30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8619A (zh) * 2020-09-21 2020-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Nsa双链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492624A (zh) * 2020-11-23 2021-03-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提醒使用5g功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610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5g终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637939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ue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37799A (zh) * 2020-12-16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5g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2929952A (zh) * 2021-02-01 2021-06-0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操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99514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独立组网网络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60003A (zh) * 2020-02-13 2021-08-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网络小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414B (zh) * 2014-05-07 2021-02-09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WO2016019557A1 (zh) * 2014-08-07 2016-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用户直联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143420B2 (ja) * 2018-01-19 2022-09-28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隣接セル配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ユーザー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1549A (zh) * 2018-04-13 2019-10-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工作模式的选择方法、网元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7110A (zh) * 2019-01-04 2020-07-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sa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417111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417104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终端
CN111770559A (zh) * 2019-03-12 2020-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90069A (zh) * 2019-03-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30610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37939A (zh) * 2019-10-08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ue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8763A (zh) * 2019-11-20 2020-09-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驻留网络控制方法、mme设备、amf设备、网络
CN111246537A (zh) * 2020-01-14 2020-06-05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消息的生成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60003A (zh) * 2020-02-13 2021-08-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网络小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857324A (zh) * 2020-07-21 2020-10-30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8619A (zh) * 2020-09-21 2020-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Nsa双链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492624A (zh) * 2020-11-23 2021-03-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提醒使用5g功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610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5g终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637799A (zh) * 2020-12-16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5g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2929952A (zh) * 2021-02-01 2021-06-0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操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99514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独立组网网络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970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7145B (zh)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CN113923730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1785346B (zh) 私有基站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1586582A (zh) 确定跟踪区域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CN106211311B (zh) 一种用户设备注册到网络的方法及设备
CN103974231B (zh) 位置更新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230134466A1 (en) Method for network selec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691970B (zh)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20386202A1 (en) Method for cell reselec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230511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8432339B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注册方法及终端
KR101818929B1 (ko) 위성네트워크 기반의 스마트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긴급통신방법
CN114145073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224749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t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medium
CN109964510B (zh) 一种选择plmn的方法及ivs
CN107615811B (zh) 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N113840037A (zh) 一种网络图标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14502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40007930A1 (en) Cell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885580A (zh) 位置注册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7957872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15699604A (zh) 波束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730551A (zh) 通信方法、终端、中继、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669180A (zh) 带宽检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4367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