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7145B -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7145B
CN113647145B CN201980094917.3A CN201980094917A CN113647145B CN 113647145 B CN113647145 B CN 113647145B CN 201980094917 A CN201980094917 A CN 201980094917A CN 113647145 B CN113647145 B CN 113647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condition
terminal equipment
cel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7145A (zh
Inventor
尤心
卢前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47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7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7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7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终端设备、通信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比如地面蜂窝通信网中,终端设备处于小区中心时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要明显高于其处于小区边缘时的RSRP,可以通过RSRP测量来判断自己是否移动到小区边缘,从而为切换做准备。
但是,在Non Terrestrial Network(NTN,非地面通信网络)系统中,由于卫星高度很高,处于小区边缘的时候不同的小区所对应的RSRP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采用前述同样的RSRP测量以及切换处理的方式会出现终端已经离开原来的服务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却没有及时切换到新的小区,从而导致该终端设备的服务被中断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卫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与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相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来确定是否满足切换的条件,进而确定是否触发进行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如此,就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在NTN系统中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切换,避免由于NTN通信中如果仍然采用RSRP进行切换判断时出现由于RSRP的变化不明显,所带来的切换失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终端设备在NTN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并且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一;
图2为一种切换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切换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为地面通信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中UE的信号接收变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处理方法两种示例的流程示意图,以及测量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13~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处理方法另外两种示例的流程示意图,以及测量结果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可以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网络设备(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网络设备(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设备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
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Non Terrestrial Network(NTN,非地面通信网络)中。其中,所述NTN采用卫星通信的方式向地面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相比地面蜂窝网通信,卫星通信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首先,卫星通信不受用户地域的限制,例如一般的陆地通信不能覆盖海洋、高山、沙漠等无法搭设通信设备或由于人口稀少而不做通信覆盖的区域,而对于卫星通信来说,由于一颗卫星即可以覆盖较大的地面,加之卫星可以围绕地球做轨道运动,因此理论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被卫星通信覆盖。其次,卫星通信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卫星通信在边远山区、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覆盖到,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先进的语音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再次,卫星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距离增大通讯的成本没有明显增加;最后,卫星通信的稳定性高,不受自然灾害的限制。
通信卫星按照轨道高度的不同分为LEO(Low-Earth Orbit,低地球轨道)卫星、MEO(Medium-Earth Orbit,中地球轨道)卫星、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同步轨道)卫星、HEO(High Elliptical Orbit,高椭圆轨道)卫星等等。其中,
LEO,低轨道卫星高度范围为500km~1500km,相应轨道周期约为1.5小时~2小时。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一般小于20ms。最大卫星可视时间20分钟。信号传播距离短,链路损耗少,对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要求不高。
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35786km,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24小时。用户间单跳通信的信号传播延迟一般为250ms。
为了保证卫星的覆盖以及提升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卫星采用多波束覆盖地面,一颗卫星可以形成几十甚至数百个波束来覆盖地面;一个卫星波束可以覆盖直径几十至上百公里的地面区域。
相关技术中,地面蜂窝网通信比如5G通信系统中,由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测量,终端设备上报测量结果,相关的测量结果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测量的基站,判断是否对该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可就是说,基站收到现有的测量上报后的决策是针对某一个终端设备的。且基站收到测量结果后,该测量结果仅能由本基站使用。
其中,以Xn接口切换过程为例所对应的一种切换处理为例进行说明,整个切换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可以参见图2所示,包括:
切换准备阶段:如图中所示的0-5,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访问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提供的移动控制信息进行处理;终端设备进行测量控制及上报,第一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决策,然后由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切换请求、管理控制以及切换请求确认。其中,在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的切换命令,并且不允许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的切换命令进行任何修改,直接将切换命令转发给终端设备。
切换执行阶段:如图中6-7所示,终端设备在收到切换命令后立即执行切换过程,可以包括有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切换,终端设备断开第一网络设备并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同步并建立连接(如执行随机接入,发送RRC切换完成消息给目标基站等);SN状态转移;还可以包括有第一网络设备传输用户面功能实体(UPF,User Plane Function)的新数据,并且将缓存数据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
切换完成阶段:如图中8-12所示,RAN切换完成之后,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并且第二网络设备与UPF之间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然后第二网络设备与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由UPF执行路径切换,然后由AMF通过第一网络设备通知第二网络设备路径切换结束,AMF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然后第二网络设备通知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用户数据的释放。
另外,对于某些特殊场景,比如终端设备高速移动或者高频条件下,需要频繁的进行切换。条件切换(CHO,Conditional handover)避免了切换准备时间过长,导致UE要切换的时候已经过晚的问题,为终端设备提前配置切换命令。另一方面,对于高铁场景,终端设备的运行轨迹是特定的,所以基站可以提前把目标基站配给终端设备,并且在HO command中包含用于触发UE进行切换的条件,当满足所配条件时,UE向目标基站发起接入请求。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进行测量上报;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完成切换准备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然后终端设备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同步。
在前述相关技术中,比如在NR系统中,终端设备处于小区中心时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要明显高于其处于小区边缘时的RSRP。由于存在明显的“远近效应”,当终端设备移动到小区边缘时,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好,因此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对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来进行移动性管理,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SRP测量来判断自己是否移动到小区边缘,从而为切换做准备。
但是,在NTN系统中,由于卫星高度很高,如图4所示,对于处于小区中心的终端设备和处于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他们对应的RSRP差异并不明显,如果使用目前的基于RSRP测量的切换机制,终端设备难以通过RSRP测量来辨别自己是否处于小区边缘,也难以通过RSRP测量来寻找比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质量更好的相邻小区,因此会出现终端已经离开原来的服务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却没有及时切换到新的小区,从而导致该终端设备的服务被中断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避免采用参考信号的测量来进行对NTN场景下的终端进行切换处理。本申请主要通过进行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的测量,来确定是否符合第一条件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切换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这里可以将终端设备与每一个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均作为第二距离,或者终端设备针对不同的相邻小区存在有不同的对应的第二距离。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针对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处理是相同的,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1: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22: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步骤23: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相应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处理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31: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步骤32: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前述通信设备可以为卫星。
其中,本申请中的切换处理可以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以及第二类切换处理;
所述第一类切换处理可以为普通切换,也就是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进行测量结果上报,然后基于通信设备转发的切换命令向目标小区所对应的通信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进而完成切换;第二类切换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然后终端设备直接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起切换的处理。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前述第一类切换处理类型进行后续说明。下面分别结合多种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本示例中,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也就是源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并且终端设备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二门限时,终端设备进行测量上报,触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准备切换。
本示例中,所述第一条件,为:
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消息向通信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自身是否支持定位功能;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在终端设备能力消息中。
2、终端设备接收通信设备通过RRC消息发送的测量配置,该测量配置用于配置距离测量的相关参数。
具体地,相关参数可以包括:
配置至少一个测量对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对象中的每个测量对象为一个频率内的NTN载波频率或一个频率间的NTN载波频率。对于每个配置了测量的NTN载波频率,网络可以配置与该载波频率相关的小区偏移量列表,黑名单小区列表和白名单小区列表。其中,黑名单小区列表中包含的小区可以为不需要进行测量的小区,白名单小区列表中包含的小区可以为需要进行测量的小区。
配置至少一个测量上报的触发条件;也就是说,针对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上报可以包含有触发条件,本示例中,所述触发条件可以为:至少一个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相应的,事件X1的触发条件可以为:在一段持续时长(Time to Trigger)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一距离d_s比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二距离d_n大于第一门限d_th1,并且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一距离与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二距离之间差值d_s-d_n的变化大于第二门限d_th2。其中,d_th1和d_th2都大于0。所述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第一门限d_th1和第二门限d_th2由网络RRC配置。不同的测量上报配置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和/或第一/第二门限值不同。
使用测量标识将测量对象和测量上报进行关联。也就是将每个测量对象关联到一个测量上报,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与同一个测量上报相关联。
3、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测量配置,对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终端设备与各个相邻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二距离进行测量。
其中,终端设备与每一个相邻小区的地面中心的距离均可以作为前述第二距离,针对每一个第二距离的处理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则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存在至少一个相邻小区满足测量事件X1的触发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到该相邻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并且第一距离与终端设备到第二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量在该持续时间内保持大于第二门限。则终端设备将这些满足触发条件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均向通信设备进行测量上报。
具体的,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结果中,可以包括有:在持续时长内测量到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
比如,在测量结果中可以包含有在所述持续时长内,相邻小区的标识,以及相邻小区所对应的第二距离,服务小区的标识以及服务小区对应的第一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可以为所述持续时长起始到结束时刻内所对应的全部第二距离;测量结果中上报的第一距离可以为所述持续时长起始到结束时刻内所对应的全部第一距离。
4、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可称为距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小区。
具体来说,如果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收到了终端设备针对一个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则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报告可以确定该上报的相邻小区为切换的目标小区。
如果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收到了终端设备针对多个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则由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从上报的相邻小区中选择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如何从这多个相邻小区中选择一个目标小区取决于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实现。比如,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可以从多个相邻小区中随机选取一个作为目标小区;或者,可以选取通信质量最好的一个基站作为目标小区;又或者,可以根据基站的物理位置选取最近的一个作为目标小区;再或者可以选择当前处理负荷最小的一个作为目标小区。其他选择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再穷举。
5、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6、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同时包含切换命令。
7、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将来自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的切换命令转发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收到后执行切换。
一种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cell1,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图中gNB1;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图中的gNB2;具体的:
1、终端设备向gNB1进行定位能力上报;具体为通过RRC消息告知gNB1自己具有定位能力。
2、终端设备接收来自gNB1的测量配置,可以将其称为距离测量配置,指示UE对相邻小区cell2和cell3进行距离测量。同时配置测量上报类型为事件X1触发,事件X1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为TTT,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分别为d_th1和d_th2。
3、终端设备根据网络的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进行测量结果上报。
具体来说,UE测量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第一距离d1,同时测量自己与相邻小区cell2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第二距离d2,以及自己与相邻小区cell3地面中心位置的另一个第二距离可以表示为d3。测量结果可以如图7所示。
具体的,在T1时刻,终端设备测量的第一距离d1比第二距离d2大于第一门限值d_th1,并且以T1时刻作为起始时刻,终端设备在此之后的持续时间TTT时间内都满足d1比d2大于第一门限d_th1,并且从T1时刻到T2时刻,d1-d2的变化量保持大于第二门限d_th2,即满足测量事件X1的上报条件,则向gNB1进行测量报告。
4、gNB1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小区,并且确定该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可以为gNB2。
5、gNB1向gNB2发送切换请求。
6、gNB2向gNB1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同时在所述切换确认小区中可以包含切换命令。
7、gNB1将来自gNB2的切换命令转发给终端设备;然后,终端设备收到后执行切换。终端设备断开与gNB1的连接,与gNB2建立连接。
示例2、
与示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当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为以下情况时,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第一距离大于第三门限;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四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五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二距离的变化量小于第六门限。
也就是说,本示例与示例1不同在于,触发条件设置的不同,其中不再针对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的变化量进行判断,而是针对第一距离在持续时长内的变化量以及第二距离在持续时长内的变化量来进行判断。
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三RTT门限且终端设备与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五门限且终端设备与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六门限时,终端设备进行测量上报,触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准备切换。
具体的,
步骤1与前述示例1相同,不再赘述。
只是在步骤2中获取到的RRC配置的测量信息的内容不同,配置RTT测量的相关参数。具体地:
配置至少一个测量对象,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对象中的每个测量对象为一个频率内的NTN载波频率或一个频率间的NTN载波频率。对于每个配置了测量的NTN载波频率,网络可以配置与该载波频率相关的小区偏移量列表,黑名单小区列表和白名单小区列表。
配置至少一个测量上报,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上报中的每个测量上报的测量上报类型为事件触发。所述事件X2触发的条件为:在一段持续时间(Time to Trigger)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d_s大于第三门限d_th3且终端设备与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d_n小于第四门限d_th4,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五门限d_th5且终端设备与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六门限d_th6。其中,d_th3,d_th4和d_th5大于0,d_th6小于0。所述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第三门限d_th3,第四门限d_th4,第五门限d_th5和第六门限d_th6由网络RRC配置。不同的测量上报配置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和/或第三/四/五/六门限值不同。
使用测量标识将测量对象和测量上报进行关联。每个测量对象关联到一个测量上报,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与同一个测量上报相关联。
相应的,步骤3也存在不同,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网络的测量配置,对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距离以及自己与各个相邻小区地面中心的距离进行测量。如果存在至少一个相邻小区满足测量事件X2触发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三RTT门限且终端设备与该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五门限且终端设备与该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量小于第六门限。则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基站进行测量上报。
后续的步骤同示例1的步骤4-7,不再赘述。
该示例的一种示意,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cell1,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为图10中的gNB1;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图10中的gNB2;具体的:
1、终端设备通过RRC消息告知gNB1自己具有定位能力。
2、终端设备接收来自gNB1的测量配置,指示终端设备对相邻小区cell2和cell3进行距离测量。同时配置测量上报类型为事件X2触发,事件X2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为TTT,第三门限,第四门限,第五门限和第六门限分别为d_th3,d_th4,d_th5和d_th6。
3、终端设备根据网络的测量配置,测量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的第一距离d1,同时测量自己与相邻小区cell2地面中心的第二距离d2,以及自己与相邻小区cell3地面中心的另一个第二距离,可以表示为d3。然后上报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可以如图9所示。
在T1时刻,终端设备测量的d1大于门限d_th3且终端设备测量的d2小于门限d_th4,并且以T1时刻作为起始时刻,终端设备在此之后的持续时间TTT时间内都满足d1大于门限d_th3且d2小于门限d_th4,并且从T1时刻到T2时刻,d1的变化量大于门限d_th5且d2的变化量小于门限d_th6,即满足测量事件X2的上报条件,则向gNB1进行测量报告。
4、gNB1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距离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为gNB2。
5、gNB1向gNB2发送切换请求。
6、gNB2向gNB1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同时包含切换命令。
7、gNB1将来自gNB2的切换命令转发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收到后执行切换。终端设备断开与gNB1的连接,与gNB2建立连接。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与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相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来确定是否满足切换的条件,进而确定是否触发进行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如此,就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在NTN系统中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切换,避免由于NTN通信中如果仍然采用RSRP进行切换判断时出现由于RSRP的变化不明显,所带来的切换失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终端设备在NTN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并且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处理方法,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1: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42: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步骤43: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另一种切换处理方法,如图1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51: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信设备的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于,针对了第二类切换处理类型,第二类切换处理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然后终端设备直接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起切换的处理。
下面结合两个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3、
前述示例1、2均针对第一类切换,示例3为针对第二类切换,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
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本示例是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终端设备,基站给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命令,终端设备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七门限,并且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与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八门限时,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终端设备通过RRC消息告知网络自己是否支持定位功能,该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消息中。
2、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的条件切换命令;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具体来说,所述条件切换命令包含以下信息:
终端设备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列表。
对于每个候选的切换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切换到该小区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七RTT门限d_th7,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八门限d_th8。其中,d_th7和d_th8都大于0。所述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第七门限d_th7和第八门限d_th8同样由基站通知。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和/或第七/八门限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终端设备对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自己与各个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进行测量。
也就是说,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则确定满足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具体的,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条件切换的切换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与该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七RTT门限,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与该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八门限:
如果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个数为1,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为执行切换的目标小区。
如果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个数大于1,则终端设备从所述满足切换条件的多个候选目标小区中选择一个作为执行切换的目标小区。
4、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目标小区,执行切换处理。
一种具体实施流程参见图13,说明如下:
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为cell1,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为gNB1。终端设备通过RRC消息告知gNB1自己具有定位能力;目标小区可以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一个,其中一个候选目标小区cell2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图中的gNB2,另一个候选目标小区cell3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图中的gNB3;具体的:
1、终端设备进行定位能力上报;具体为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也就是源小区的通信设备gNB1进行定位能力上报;此时,eNB1可以通知gNB2、gNB3这两个候选目标小区进行CHO(条件切换)准备。
2、终端设备接收来自gNB1的条件切换命令,指示终端设备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为cell2和cell3,同时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切换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在一段持续时间TTT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七门限d_th7,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与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d_th8。
3、终端设备进行距离测量;
具体可以为:测量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d1,同时测量自己与cell2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d2,以及自己与cell3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d3。测量结果如下图14所示。在T1时刻,终端设备测量的d1比d2大于第七门限d_th7,并且以T1时刻作为起始时刻,终端设备在此之后的持续时间TTT时间内都满足d1比d2大于第七门限d_th7,并且从T1时刻到T2时刻,d1-d2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d_th8,终端设备确定gNB2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4、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距离测量的结果,确定cell2为目标小区,然后确定离开cell1(服务小区也就是源小区),接入目标小区也就是cell2,终端设备断开与gNB1的连接,与gNB2建立RRC连接。
示例4、
本示例中,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UE,基站给UE发送条件切换命令,UE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UE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且UE与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十门限,并且UE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十一门限且UE与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十二门限时,UE执行条件切换。
本示例与示例3不同在于,接收到的条件切换命令有所不同,相应的,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当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为以下情况时,确定满足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十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十一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二距离的变化量小于第十二门限。
具体的所述条件切换命令包含以下信息:
终端设备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列表。
对于每个候选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切换到该小区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d_th9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0,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十一门限d_th11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2。其中,d_th9,d_th10和d_th11都大于0,d_th12小于0。所述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第九门限d_th9,第十门限d_th10,第十一门限d_th11和第十二门限d_th12同样由基站通知。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满足触发条件的持续时间和/或第九/十/十一/十二门限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应的,终端设备对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自己与各个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进行测量。如果存在至少一个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条件切换的切换条件,即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d_th9且终端设备与该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0,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十一门限d_th11且终端设备与该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2:
如果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个数为1,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为执行切换的目标小区。
如果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个数大于1,则终端设备从所述满足切换条件的多个候选目标小区中选择一个作为执行切换的目标小区。
然后,所述终端设备触发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从满足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的相邻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小区发起切换处理。
一种具体的处理流程参见图15,包括:
本处理流程中步骤与前述示例3的图13的步骤类似,不同在于,条件切换命令有所不同;以及终端测量结果有所不同。
具体的,在步骤2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gNB1的条件切换命令,指示终端设备切换的候选目标小区为cell2和cell3,同时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切换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一段持续时间内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d_th9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0,并且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十一门限d_th11且终端设备与候选目标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十门限RTT_th12。
3、终端设备测量自己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d1,同时测量自己与cell2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d2,以及自己与cell3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d3。
测量结果如图16所示:在T1时刻,终端设备测量的d1大于门限d_th9且终端设备测量的d2小于门限d_th10,并且以T1时刻作为起始时刻,终端设备在此之后的持续时间TTT时间内都满足d1大于门限d_th9且d2小于门限d_th10,并且从T1时刻到T2时刻,d1的变化量大于门限d_th11且d2的变化量小于门限d_th12,则终端设备确定gNB2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本示例中步骤1、4的处理与前述示例3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与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相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来确定是否满足切换的条件,进而确定是否触发进行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如此,就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在NTN系统中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切换,避免由于NTN通信中如果仍然采用RSRP进行切换判断时出现由于RSRP的变化不明显,所带来的切换失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终端设备在NTN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并且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61,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62,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61,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相应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8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71,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前述通信设备可以为卫星。
其中,本申请中的切换处理可以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以及第二类切换处理;
所述第一类切换处理可以为普通切换,也就是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进行测量结果上报,然后基于通信设备转发的切换命令向目标小区所对应的通信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进而完成切换;第二类切换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然后终端设备直接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起切换的处理。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前述第一类切换处理类型进行后续说明。下面分别结合多种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本示例中,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也就是源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并且终端设备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二门限时,终端设备进行测量上报,触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准备切换。
本示例中,所述第一条件,为:
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终端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62,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则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具体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结果中,可以包括有:在持续时长内测量到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
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72,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可称为距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小区。
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将来自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的切换命令转发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收到后执行切换。
示例2、
与示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终端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当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为以下情况时,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第一距离大于第三门限;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四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五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二距离的变化量小于第六门限。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与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相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来确定是否满足切换的条件,进而确定是否触发进行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如此,就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在NTN系统中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切换,避免由于NTN通信中如果仍然采用RSRP进行切换判断时出现由于RSRP的变化不明显,所带来的切换失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终端设备在NTN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并且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另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向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信设备的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于,针对了第二类切换处理类型,第二类切换处理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然后终端设备直接向目标小区的通信设备发起切换的处理。
下面结合两个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3、
前述示例1、2均针对第一类切换,示例3为针对第二类切换,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
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本示例是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终端设备,基站给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命令,终端设备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比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七门限,并且终端设备到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与终端设备到相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之间差值的变化大于第八门限时,终端设备执行条件切换。
示例4、
本示例中,对于具有定位能力的UE,基站给UE发送条件切换命令,UE基于自己到小区地面中心位置之间距离的测量,当UE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且UE与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十门限,并且UE与服务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的变化大于第十一门限且UE与邻小区地面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变化小于第十二门限时,UE执行条件切换。
本示例与示例3不同在于,接收到的条件切换命令有所不同,相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处理单元,当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为以下情况时,确定满足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第一距离大于第九门限;
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十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一距离的变化量大于第十一门限;
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对应的第二距离的变化量小于第十二门限。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与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相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来确定是否满足切换的条件,进而确定是否触发进行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如此,就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在NTN系统中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切换,避免由于NTN通信中如果仍然采用RSRP进行切换判断时出现由于RSRP的变化不明显,所带来的切换失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终端设备在NTN系统中的服务质量,并且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900示意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具体为前述实施例中的卫星。图19所示的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处理器9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图19所示,通信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20。其中,处理器910可以从存储器9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9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9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910中。
可选地,如图19所示,通信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30,处理器9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9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9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9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900具体可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900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900具体可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卫星、或者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900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卫星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0所示的芯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处理器10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20所示,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20。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从存储器10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0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0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10中。
可选地,该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030。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0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10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040。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0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卫星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1所示,该通信系统800包括终端设备810和通信设备820。
其中,该终端设备8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UE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通信设备8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卫星,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卫星,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卫星,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所述第一条件,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则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
3.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则确定满足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触发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从满足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的相邻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小区发起切换处理。
5.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条件为: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还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
基于所述测量结果,从相邻小区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目标小区;
向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当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反馈的切换请求确认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7.一种切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
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条件为: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向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条件,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则确定相邻小区满足所述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服务小区的通信设备上报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获取通信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执行由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由服务小区至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其中,所述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的相邻小区中之一;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若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则确定满足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从满足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的相邻小区中确定目标小区,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目标小区发起切换处理。
12.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测量配置中所包含的触发条件;所述测量配置为第一类切换处理中传输的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切换为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条件为: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基于所述测量结果,从相邻小区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目标小区;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包含有所述相邻小区对应的第二距离的测量结果;向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当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反馈的切换请求确认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14.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基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确定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所在服务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与相邻小区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对应的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条件,为:RRC消息中携带的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为第二类切换中传输的信息;所述第二类切换为终端设备确定目标小区的切换处理;
所述条件切换命令中携带的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相邻小区中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
所述每一个相邻小区对应的触发进行切换处理的条件,包括:至少一种距离门限值、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条件为:在持续时长内保持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七距离门限值,以及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之间的变化量大于第八门限值;所述第一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为在持续时长的终止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15.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80094917.3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647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09640 WO2021062729A1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7145A CN113647145A (zh) 2021-11-12
CN113647145B true CN113647145B (zh) 2024-01-16

Family

ID=7533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917.3A Active CN113647145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7145B (zh)
WO (1) WO20210627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25927A1 (en) * 2021-04-13 2024-02-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erving cell
CN117750541A (zh) * 2021-06-18 2024-03-2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23127B (zh) * 2021-06-23 2024-05-14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面与非地面混合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230030173A1 (en) * 2021-07-29 2023-02-02 Celona, Inc. Load balancing for enterprise deployments
CN115707042A (zh) * 2021-08-03 2023-02-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非陆地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942371B (zh) * 2021-10-04 2024-02-2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位置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16456404A (zh) * 2022-01-07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567520A (zh) * 2022-01-30 2023-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97220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邻小区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02277A (zh) * 2022-05-30 2023-12-08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CN117440421A (zh) * 2022-07-14 2024-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邻小区测量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65673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nhanced air-to-ground (atg) handov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293A (zh) * 2018-06-1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42909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乒乓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7836B1 (ko) * 2012-05-08 2020-06-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엘티이기반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낮은 피에이피알을 가지는 향상된 하향링크 전송 방법
KR102664672B1 (ko) * 2018-03-09 2024-05-10 아이피컴 게엠베하 앤 코. 카게 비지상 통신에 대한 예측 측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909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乒乓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82293A (zh) * 2018-06-1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MCC.R2-1905932 "Considerations on mobility for GEO".3GPP tsg_ran\wg2_rl2.2019,(第tsgr2_106期),第2-3节. *
Ericsson. "R2-1903579 RRM for NTN".3GPP tsg_ran\wg2_rl2.2019,全文. *
InterDigital Inc. (Email discussion rapporteur). "R2-1910961 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106_73][NRNTN] Mobility issues and solutions (R16 NTN SI AI 11.6.4.1)".3GPP tsg_ran\wg2_rl2.2019,全文. *
InterDigital Inc.. "R2-1907840 Conditional Mobility for Non-Terrestrial Networks".3GPP tsg_ran\wg2_rl2.2019,第2节. *
ZTE Corporation, Sanechips.R2-1906265 "Mobility management in NTN".3GPP tsg_ran\wg2_rl2.2019,(第tsgr2_1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7145A (zh) 2021-11-12
WO2021062729A1 (zh)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7145B (zh)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
US20220377625A1 (en) Non terrestrial network ntn handover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110028A1 (en) Method for Cell Handove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atellite
EP4054232A1 (en)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597784B (zh) 用于切换网络设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615245B (zh)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23730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US20220386202A1 (en) Method for cell reselec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4698039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083738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US20220217602A1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17571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9136A1 (en)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WO2022021131A1 (zh) 重选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210326A (zh) 选择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38539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830730A (zh)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8550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卫星
EP41711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 selection
CN114208252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210277A (zh) Ntn中的测量上报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5027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04722A (zh) 小区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795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ing control in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US20230139924A1 (en)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