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5509A -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5509A
CN113685509A CN202010421792.5A CN202010421792A CN113685509A CN 113685509 A CN113685509 A CN 113685509A CN 202010421792 A CN202010421792 A CN 202010421792A CN 113685509 A CN113685509 A CN 113685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gear
synchronizer
driven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17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5509B (zh
Inventor
赵虹桥
黄波
张晨
凌晓明
刘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17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5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more than on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convertible for varying the gear-ratio, e.g. for 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shafts as the in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5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nin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该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二主减齿轮、差速器齿圈、差速器、8挡从动齿轮、4挡从动齿轮、过渡从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2挡主动齿轮、过渡主动齿轮、3挡主动齿轮、内输入轴、5/7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5挡从动齿轮、倒挡齿轮、2挡从动齿轮、6挡从动齿轮、第一主减齿轮、4挡主动齿轮、6/8挡主动齿轮、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外输入轴及同步装置。该九挡双离合变速器极大地缩短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整体长度,能够应用到前横置前驱的车辆。

Description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是将两个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集成在一个变速器壳体内,两根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起的内、外输入轴分别与其中一个离合器相连接,两根输入轴分别传输两个变速箱速度组的动力,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挡过程中动力的持续性,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克服了AMT换挡冲击的缺点,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挡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由于车辆不再产生由于换挡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也极大的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但是,由于现有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多采用双输出轴或者单输出轴,且采用共用主动齿轮或者线性布置齿轮组,因此其轴向尺寸较长,所以对于前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这样的车辆,特别是小型车,由于其安装空间受到限制,上述变速器便较难采用,而且由于其变速的挡位较少,使发动机较难工作在最佳工作区域,从而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产生不利影响。
现有的一种双离合器手动变速箱,该变速箱包括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发动机转动经单独的离合器可选择地输入这些输入轴上。与第一变速箱速度组相关联的第一齿轮组位于突出的第一输入轴的后端和副轴之间。与第二变速箱速度组相关联的第二齿轮组位于第二输入轴和副轴之间。该变速箱仅通过一个副轴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减速传动。
可见,现有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一般采用单输出轴或者双输出轴的结构形式,变速器的整体长度较长,难以应用到前横置前驱的车型。并且,单输出轴或者双输出轴的结构形式导致现有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较为庞大,在相同变速器尺寸的情况下可布置的挡位较少,不利于使得发动机处在最佳区域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整体长度较长,难以应用到前横置前驱的车型的问题,提供一种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二主减齿轮、差速器齿圈、差速器、8挡从动齿轮、4挡从动齿轮、过渡从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第二输出轴、2挡主动齿轮、过渡主动齿轮、3挡主动齿轮、内输入轴、5/7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5挡从动齿轮、倒挡齿轮、2挡从动齿轮、6挡从动齿轮、第一主减齿轮、4挡主动齿轮、6/8挡主动齿轮、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外输入轴及同步装置;
所述外输入轴和内输入轴同轴嵌套,所述内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所述外输入轴通过第二离合器与动力源连接,所述外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6/8挡主动齿轮、4挡主动齿轮、2挡主动齿轮及过渡主动齿轮,所述内输入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3挡主动齿轮及5/7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6挡从动齿轮、2挡从动齿轮、倒挡齿轮及5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8挡从动齿轮、4挡从动齿轮、过渡从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及7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2挡主动齿轮和2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3挡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3挡主动齿轮及倒挡齿轮啮合,所述4挡主动齿轮和4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及7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6/8挡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6挡从动齿轮及8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过渡主动齿轮与过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同时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及第二主减齿轮啮合;
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个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实现九个前进挡和倒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在传统手动变速器的基础进行改进,从而以结构简单的平行轴式结构达到了结构复杂的旋转轴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的效果,结构更加紧凑。因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手动变速器的资源,所以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使其成本低于AT、CVT等自动变速器。
通过绕行方式,借用其它挡位齿轮实现1、9挡传动,从而取消了1、9挡主、从动齿轮,以较少的齿轮获得更多的挡位传动,极大地缩短变速器轴向长度,减轻变速器重量,节约整车成本。在实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时,外输入轴和内输入轴上一共只有六个主动齿轮,这样,使得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外型尺寸与普通的六、七挡变速器的外型尺寸相差不大(甚至更小),因而,有利于变速器的小型化,利于前横置前驱车辆的布置。
在与普通六、七挡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设置九个挡位,从而使传动比范围变大,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进而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传动效率。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共有9个前进挡位,其速比范围较大,相对于传统六、七挡变速器来说其速比分配更加合理,可以使发动机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工作区间,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此外,倒挡传递借用第二输出轴作为惰轮轴,第二输出轴及3挡从动齿轮作为倒挡的传动部件,节省了一个专用的倒挡轴,增加齿轮重复利用,减重并节省成本。输入轴和两个输出轴的中心距可以设计得较小,结构更紧凑。倒挡传递路径简单,只使用3挡从动齿轮作为惰轮换向,减少了齿轮啮合数量,传动更平稳,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框架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二主减齿轮;2、差速器齿圈;3、差速器;4、8挡从动齿轮;5、第一同步器;6、4挡从动齿轮;7、第二同步器;8、过渡从动齿轮;9、3挡从动齿轮;10、第三同步器;11、7挡从动齿轮;12、第二输出轴;13、2挡主动齿轮;14、过渡主动齿轮;15、3挡主动齿轮;16、内输入轴;17、5/7挡主动齿轮;18、第一输出轴;19、5挡从动齿轮;20、第四同步器;21、倒挡齿轮;22、2挡从动齿轮;23、第五同步器;24、6挡从动齿轮;25、第一主减齿轮;26、4挡主动齿轮;27、6/8挡主动齿轮;28、动力源;29、第二离合器;30、第一离合器;31、外输入轴;32、空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二主减齿轮1、差速器齿圈2、差速器3、8挡从动齿轮4、4挡从动齿轮6、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7挡从动齿轮11、第二输出轴12、2挡主动齿轮13、过渡主动齿轮14、3挡主动齿轮15、内输入轴16、5/7挡主动齿轮17、第一输出轴18、5挡从动齿轮19、倒挡齿轮21、2挡从动齿轮22、6挡从动齿轮24、第一主减齿轮25、4挡主动齿轮26、6/8挡主动齿轮27、第二离合器29、第一离合器30、外输入轴31及同步装置。动力源28例如可以是发动机、电机,或者电机与发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总成。
所述外输入轴31和内输入轴16同轴嵌套,所述内输入轴16通过第一离合器30与动力源28连接,所述外输入轴31通过第二离合器29与动力源28连接,所述外输入轴31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4挡主动齿轮26、2挡主动齿轮13及过渡主动齿轮14,所述内输入轴16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3挡主动齿轮15及5/7挡主动齿轮17。
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6挡从动齿轮24、2挡从动齿轮22、倒挡齿轮21及5挡从动齿轮19,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8挡从动齿轮4、4挡从动齿轮6、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及7挡从动齿轮11,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1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2挡主动齿轮13和2挡从动齿轮22啮合,所述3挡从动齿轮9同时与所述3挡主动齿轮15及倒挡齿轮21啮合,所述4挡主动齿轮26和4挡从动齿轮6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19及7挡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同时与所述6挡从动齿轮24及8挡从动齿轮4啮合,所述过渡主动齿轮14与过渡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2同时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及第二主减齿轮1啮合。
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个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实现九个前进挡和倒挡。
这样,6、8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5、7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并且,通过绕行方式,借用其它挡位齿轮实现1、9挡传动,从而取消了1、9挡主、从动齿轮,减少了主、从动齿轮的使用量,缩短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减轻了变速器的重量。
外输入轴31为空心轴,同轴套设在内输入轴16上,内输入轴16可为实心轴或空心轴。所述第一输出轴18、第二输出轴12及外输入轴31平行间隔设置,以构成平行轴式结构。动力源28与内输入轴16同轴。
在一实施例中,各个空套齿轮可通过轴承空套在其所处的轴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器30与第二离合器29共用壳体以集成为双离合器。以使得变速器空间更为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还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空心轴32,所述3挡从动齿轮9固定在所述空心轴32上,所述过渡从动齿轮8空套在所述空心轴32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器5、第二同步器7、第三同步器10、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所述第一同步器5及第三同步器10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所述第二同步器7设置在所述空心轴32上。
所述第一同步器5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6与8挡从动齿轮4之间,用于控制所述4挡从动齿轮6及8挡从动齿轮4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所述第二同步器7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6与过渡从动齿轮8之间,用于控制所述过渡从动齿轮8与所述空心轴32的结合和分离;所述第三同步器10位于所述3挡从动齿轮9与7挡从动齿轮11之间,用于控制所述3挡从动齿轮9及7挡从动齿轮11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所述第四同步器20位于所述5挡从动齿轮19与倒挡齿轮21之间,用于控制所述5挡从动齿轮19及倒挡齿轮21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所述第五同步器23位于所述6挡从动齿轮24与2挡从动齿轮2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6挡从动齿轮24及2挡从动齿轮22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上述的第一同步器5、第二同步器7、第三同步器10、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均为常规的同步器,其通过拨叉控制在所处的轴上滑动。
并且,所述第一同步器5及第三同步器10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所述第二同步器7的齿毂通过焊接、花键、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所述3挡从动齿轮9上。
然而,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同步器7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空心轴32上。
通过控制上述的第一同步器5、第二同步器7、第三同步器10、第四同步器20、第五同步器23、第一离合器30及第二离合器29的不同状态结合或分离,能够实现九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这样,在实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时,外输入轴31和内输入轴16一共只有六个主动齿轮,这样,使得该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外型尺寸与普通的六、七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外型尺寸相差不大甚至更小,因而,有利于变速器的小型化,利于前横置前驱车辆的布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6挡从动齿轮24、第五同步器23、2挡从动齿轮22、倒挡齿轮21、第四同步器20、及5挡从动齿轮19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主减齿轮1、8挡从动齿轮4、第一同步器5、4挡从动齿轮6、第二同步器7、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第三同步器10及7挡从动齿轮11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排布。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5挡从动齿轮19及7挡从动齿轮11为共面齿轮组,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6挡从动齿轮24及8挡从动齿轮4为共面齿轮组,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和第二主减齿轮1及差速器齿圈2为共面齿轮组。通过构造共面齿轮组能够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尺寸,降低变速器的体积。
在一实施中,所述内输入轴16及所述外输入轴3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出轴18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以实现各个轴的稳定支撑。
在一实施中,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4挡主动齿轮26、2挡主动齿轮13及过渡主动齿轮14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固定在所述外输入轴31上;所述3挡主动齿轮15及5/7挡主动齿轮17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固定在所述内输入轴16上。
上述实施例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在各个挡位的动力传动如下(动力源28以发动机为例):
一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结合,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内输入轴16上的3挡主动齿轮15传到3挡从动齿轮9,再通过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过渡从动齿轮8,再由过渡从动齿轮8传到过渡主动齿轮14,再由过渡主动齿轮14经外输入轴31传到2挡主动齿轮13,再由2挡主动齿轮13传到2挡从动齿轮22,再通过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二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外输入轴31上的2挡主动齿轮13传到2挡从动齿轮22,再通过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三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三同步器10和3挡从动齿轮9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内输入轴16上的3挡主动齿轮15传到3挡从动齿轮9,再通过第三同步器10和3挡从动齿轮9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四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一同步器5和4挡从动齿轮6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外输入轴31上的4挡主动齿轮26传到4挡从动齿轮6,再通过第一同步器5和4挡从动齿轮6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五挡动力传动路线:第四同步器20和5挡从动齿轮19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内输入轴16上的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5挡从动齿轮19,再通过第四同步器20和5挡从动齿轮19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六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五同步器23和6挡从动齿轮24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外输入轴31上的6/8挡主动齿轮27传到6挡从动齿轮24,再通过第五同步器23和6挡从动齿轮24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上,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七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内输入轴16上的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7挡从动齿轮11,再通过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八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一同步器5和8挡从动齿轮4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外输入轴31上的6/8挡主动齿轮27传到8挡从动齿轮4,再通过第一同步器5和8挡从动齿轮4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九挡动力传动路线: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结合,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外输入轴31上的过渡主动齿轮14传到过渡从动齿轮8,再通过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3挡从动齿轮9,再由3挡从动齿轮9传到3挡主动齿轮15,再由3挡主动齿轮15经由内输入轴16传到5/7挡主动齿轮17,再由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7挡从动齿轮11,再通过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倒挡动力传递路线:第四同步器20和倒挡齿轮21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发动机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内输入轴16上的3挡主动齿轮15传到3挡从动齿轮9,再由3挡从动齿轮9传到倒挡齿轮21,再通过第四同步器20和倒挡齿轮21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差速器3输出动力。
本实施例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换挡过程如下:
1挡换2挡过程:1挡时,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结合,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结合;第一离合器30闭合,第二离合器29打开;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1挡换2挡指令后,此时第二离合器29仍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二离合器29和外输入轴31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一离合器30逐渐打开,与此同时第二离合器29逐渐闭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结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一离合器30完全打开、第二离合器29完全闭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第一离合器30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一离合器30、内输入轴16不传递动力,发动机扭矩经由第二离合器29传递到2挡从动齿轮22上。
2挡换3挡过程:2挡时,第五同步器19和2挡从动齿轮22结合;第二离合器29闭合,第一离合器30打开;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2挡换3挡指令后,换挡执行机构预先将第三同步器10和3挡从动齿轮9结合;此时第一离合器30仍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一离合器30和内输入轴16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二离合器29逐渐打开,与此同时第一离合器30逐渐闭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结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二离合器29完全打开、第一离合器30完全闭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第二离合器29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二离合器29、外输入轴31不传递动力,发动机扭矩经由第一离合器30传递到3挡从动齿轮9上。
其它挡位的相互切换与1挡换2挡过程类似,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在传统手动变速器的基础进行改进,从而以结构简单的平行轴式结构达到了结构复杂的旋转轴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的效果,结构更加紧凑。因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手动变速器的资源,所以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使其成本低于AT、CVT等自动变速器。
通过绕行方式,借用其它挡位齿轮实现1、9挡传动,从而取消了1、9挡主、从动齿轮,以较少的齿轮获得更多的挡位传动,极大地缩短变速器轴向长度,减轻变速器重量,节约整车成本。在实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时,外输入轴和内输入轴上一共只有六个主动齿轮,这样,使得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外型尺寸与普通的六、七挡变速器的外型尺寸相差不大(甚至更小),因而,有利于变速器的小型化,利于前横置前驱车辆的布置。
在与普通六、七挡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设置九个挡位,从而使传动比范围变大,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进而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传动效率。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共有9个前进挡位,其速比范围较大,相对于传统六、七挡变速器来说其速比分配更加合理,可以使发动机有更多的几率工作在其最佳工作区间,提高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此外,倒挡传递借用第二输出轴作为惰轮轴,第二输出轴及3挡从动齿轮作为倒挡的传动部件,节省了一个专用的倒挡轴,增加齿轮重复利用,减重并节省成本。输入轴和两个输出轴的中心距可以设计得较小,结构更紧凑。倒挡传递路径简单,只使用3挡从动齿轮作为惰轮换向,减少了齿轮啮合数量,传动更平稳,效率更高。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主减齿轮(1)、差速器齿圈(2)、差速器(3)、8挡从动齿轮(4)、4挡从动齿轮(6)、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7挡从动齿轮(11)、第二输出轴(12)、2挡主动齿轮(13)、过渡主动齿轮(14)、3挡主动齿轮(15)、内输入轴(16)、5/7挡主动齿轮(17)、第一输出轴(18)、5挡从动齿轮(19)、倒挡齿轮(21)、2挡从动齿轮(22)、6挡从动齿轮(24)、第一主减齿轮(25)、4挡主动齿轮(26)、6/8挡主动齿轮(27)、第二离合器(29)、第一离合器(30)、外输入轴(31)及同步装置;
所述外输入轴(31)和内输入轴(16)同轴嵌套,所述内输入轴(16)通过第一离合器(30)与动力源(28)连接,所述外输入轴(31)通过第二离合器(29)与动力源(28)连接,所述外输入轴(31)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4挡主动齿轮(26)、2挡主动齿轮(13)及过渡主动齿轮(14),所述内输入轴(16)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3挡主动齿轮(15)及5/7挡主动齿轮(17);
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6挡从动齿轮(24)、2挡从动齿轮(22)、倒挡齿轮(21)及5挡从动齿轮(19),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8挡从动齿轮(4)、4挡从动齿轮(6)、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及7挡从动齿轮(11),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1)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2挡主动齿轮(13)和2挡从动齿轮(22)啮合,所述3挡从动齿轮(9)同时与所述3挡主动齿轮(15)及倒挡齿轮(21)啮合,所述4挡主动齿轮(26)和4挡从动齿轮(6)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19)及7挡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同时与所述6挡从动齿轮(24)及8挡从动齿轮(4)啮合,所述过渡主动齿轮(14)与过渡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2)同时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及第二主减齿轮(1)啮合;
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各个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轴的结合和分离,以实现九个前进挡和倒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还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空心轴(32),所述3挡从动齿轮(9)固定在所述空心轴(32)上,所述过渡从动齿轮(8)空套在所述空心轴(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器(5)、第二同步器(7)、第三同步器(10)、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所述第一同步器(5)及第三同步器(10)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所述第二同步器(7)设置在所述空心轴(32)上;
所述第一同步器(5)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6)与8挡从动齿轮(4)之间,用于控制所述4挡从动齿轮(6)及8挡从动齿轮(4)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第二同步器(7)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6)与过渡从动齿轮(8)之间,用于控制所述过渡从动齿轮(8)与所述空心轴(32)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第三同步器(10)位于所述3挡从动齿轮(9)与7挡从动齿轮(11)之间,用于控制所述3挡从动齿轮(9)及7挡从动齿轮(11)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第四同步器(20)位于所述5挡从动齿轮(19)与倒挡齿轮(21)之间,用于控制所述5挡从动齿轮(19)及倒挡齿轮(21)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第五同步器(23)位于所述6挡从动齿轮(24)与2挡从动齿轮(2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6挡从动齿轮(24)及2挡从动齿轮(22)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6挡从动齿轮(24)、第五同步器(23)、2挡从动齿轮(22)、倒挡齿轮(21)、第四同步器(20)、及5挡从动齿轮(19)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主减齿轮(1)、8挡从动齿轮(4)、第一同步器(5)、4挡从动齿轮(6)、第二同步器(7)、过渡从动齿轮(8)、3挡从动齿轮(9)、第三同步器(10)及7挡从动齿轮(11)向远离所述动力源(28)的方向依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5)及第三同步器(10)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
所述第四同步器(20)及第五同步器(23)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8)上;
所述第二同步器(7)的齿毂通过焊接、花键、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所述3挡从动齿轮(9)上;或者是,所述第二同步器(7)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空心轴(3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5挡从动齿轮(19)及7挡从动齿轮(11)为共面齿轮组,所述6/8挡主动齿轮(27)、6挡从动齿轮(24)及8挡从动齿轮(4)为共面齿轮组,所述第一主减齿轮(25)和第二主减齿轮(1)及差速器齿圈(2)为共面齿轮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一挡动力传动路线为:
所述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结合,所述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30)闭合,所述动力源(28)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所述内输入轴(16)上的3挡主动齿轮(15)传到3挡从动齿轮(9),再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过渡从动齿轮(8),再由所述过渡从动齿轮(8)传到过渡主动齿轮(14),再由所述过渡主动齿轮(14)经外输入轴(31)传到2挡主动齿轮(13),再由所述2挡主动齿轮(13)传到2挡从动齿轮(22),再通过所述第五同步器(23)和2挡从动齿轮(22)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所述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所述差速器(3)输出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九挡动力传动路线为:
所述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结合,所述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结合,所述第二离合器(29)闭合,所述动力源(28)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递给外输入轴(31),经由固定在所述外输入轴(31)上的过渡主动齿轮(14)传到过渡从动齿轮(8),再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7)与过渡从动齿轮(8)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3挡从动齿轮(9),再由所述3挡从动齿轮(9)传到3挡主动齿轮(15),再由所述3挡主动齿轮(15)经由内输入轴(16)传到5/7挡主动齿轮(17),再由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7挡从动齿轮(11),再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10)和7挡从动齿轮(11)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主减齿轮(1),再通过所述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所述差速器(3)输出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倒挡动力传动路线为:
所述第四同步器(20)和倒挡齿轮(21)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30)闭合,所述动力源(28)提供的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内输入轴(16),经由固定在所述内输入轴(16)上的3挡主动齿轮(15)传到3挡从动齿轮(9),再由所述3挡从动齿轮(9)传到倒挡齿轮(21),再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20)和倒挡齿轮(21)的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8)上的第一主减齿轮(25),再通过所述差速器齿圈(2),并最终由所述差速器(3)输出动力。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九挡双离合变速器。
CN202010421792.5A 2020-05-18 2020-05-18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Active CN113685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1792.5A CN113685509B (zh) 2020-05-18 2020-05-18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1792.5A CN113685509B (zh) 2020-05-18 2020-05-18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509A true CN113685509A (zh) 2021-11-23
CN113685509B CN113685509B (zh) 2024-03-29

Family

ID=7857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1792.5A Active CN113685509B (zh) 2020-05-18 2020-05-18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5509B (zh)

Citation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0764A (en) * 1958-04-02 1963-03-12 Ford Motor Co Multiple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GB1085353A (en) * 1964-02-11 1967-09-2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GB1467762A (en) * 1974-03-02 1977-03-23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Change-speed gear transmission of the multiple box type es pecially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s and/or selfpropelled civil engineering machinery
GB1470912A (en) * 1974-02-01 1977-04-21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Change-speed gearing of the multiple-box type particularly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s and/or self-propelled building machines
US5149307A (en) * 1991-10-15 1992-09-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DE4226577C1 (de) * 1992-08-11 1994-02-10 Daimler Benz Ag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2-Wege-Getriebe) der Vorgelegebauart
EP1260738A1 (en) * 2001-05-23 2002-11-27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with bypass clutch
US20060025272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Pelouch Robert J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preselected ratios and a preselected output splitter
US20070283775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Aisin Ai Co., Lt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8309332A (ja) * 2007-05-14 2008-12-25 Honda Motor Co Ltd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US20100257956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WO2011157479A1 (de) * 2010-06-18 2011-12-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0030573A1 (de) * 2010-06-28 2011-12-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antrieb mit einem automatisierten Schaltgetriebe
DE102010053130A1 (de) * 2010-10-27 2012-05-03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Front-Quer-Anwendungen
US20140013881A1 (en) * 2011-03-24 2014-01-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US20140109705A1 (en) * 2011-05-24 2014-04-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Parallel gearshift transmission of a motor vehicle
CN204114023U (zh) * 2014-08-29 2015-01-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4455233A (zh) * 2014-11-24 2015-03-25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三轴式六挡手动变速箱结构
CN204267617U (zh) * 2014-08-29 2015-04-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DE102013226959A1 (de) * 2013-12-20 2015-06-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für ein Fahrzeug
JP2016027269A (ja) * 2014-06-25 2016-0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変速機
CN105370817A (zh) * 2014-08-29 2016-03-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6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4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DE102015117807A1 (de) * 2015-05-18 2016-11-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CN10712039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DE102016111277A1 (de) * 2016-06-20 2017-12-21 GETRAG B.V.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Brückenwelle
CN107542917A (zh) * 2017-08-24 2018-01-05 江苏大学 一种无动力中断换档机械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CN107575543A (zh) * 2017-09-18 2018-01-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
KR101836281B1 (ko) * 2016-10-21 2018-03-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장치
CN107917167A (zh) * 2016-10-09 2018-04-17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8268321U (zh) * 2018-06-08 2018-12-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变速器
CN208605564U (zh) * 2018-06-08 2019-03-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八挡变速器
CN209067777U (zh) * 2018-10-30 2019-07-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
CN11031915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七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10003756U (zh) * 2019-04-30 2020-01-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变速器
CN210034307U (zh) * 2019-02-28 2020-0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0985613A (zh) * 2019-12-31 2020-04-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挡双离合变速器
CN111059226A (zh) * 2018-10-17 2020-04-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0764A (en) * 1958-04-02 1963-03-12 Ford Motor Co Multiple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GB1085353A (en) * 1964-02-11 1967-09-2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GB1470912A (en) * 1974-02-01 1977-04-21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Change-speed gearing of the multiple-box type particularly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s and/or self-propelled building machines
GB1467762A (en) * 1974-03-02 1977-03-23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Change-speed gear transmission of the multiple box type es pecially for agricultural vehicles and/or selfpropelled civil engineering machinery
US5149307A (en) * 1991-10-15 1992-09-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DE4226577C1 (de) * 1992-08-11 1994-02-10 Daimler Benz Ag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2-Wege-Getriebe) der Vorgelegebauart
EP1260738A1 (en) * 2001-05-23 2002-11-27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with bypass clutch
US20060025272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Pelouch Robert J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preselected ratios and a preselected output splitter
US20070283775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Aisin Ai Co., Lt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8309332A (ja) * 2007-05-14 2008-12-25 Honda Motor Co Ltd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US20100257956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WO2011157479A1 (de) * 2010-06-18 2011-12-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0030573A1 (de) * 2010-06-28 2011-12-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antrieb mit einem automatisierten Schaltgetriebe
DE102010053130A1 (de) * 2010-10-27 2012-05-03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Front-Quer-Anwendungen
US20140013881A1 (en) * 2011-03-24 2014-01-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US20140109705A1 (en) * 2011-05-24 2014-04-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Parallel gearshift transmission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13226959A1 (de) * 2013-12-20 2015-06-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für ein Fahrzeug
JP2016027269A (ja) * 2014-06-25 2016-0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変速機
CN204114023U (zh) * 2014-08-29 2015-01-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370817A (zh) * 2014-08-29 2016-03-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6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4A (zh) * 2014-08-29 2016-03-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04267617U (zh) * 2014-08-29 2015-04-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4455233A (zh) * 2014-11-24 2015-03-25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三轴式六挡手动变速箱结构
DE102015117807A1 (de) * 2015-05-18 2016-11-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US20160341285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10712039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DE102016111277A1 (de) * 2016-06-20 2017-12-21 GETRAG B.V.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Brückenwelle
CN107917167A (zh) * 2016-10-09 2018-04-17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KR101836281B1 (ko) * 2016-10-21 2018-03-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장치
CN107542917A (zh) * 2017-08-24 2018-01-05 江苏大学 一种无动力中断换档机械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CN107575543A (zh) * 2017-09-18 2018-01-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
CN110319155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七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08268321U (zh) * 2018-06-08 2018-12-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变速器
CN208605564U (zh) * 2018-06-08 2019-03-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八挡变速器
CN111059226A (zh) * 2018-10-17 2020-04-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209067777U (zh) * 2018-10-30 2019-07-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
CN210034307U (zh) * 2019-02-28 2020-0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10003756U (zh) * 2019-04-30 2020-01-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变速器
CN110985613A (zh) * 2019-12-31 2020-04-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挡双离合变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庆文;戎正玺;: "奔驰724.0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原理与拆装(四)", 汽车维修与保养, no. 07, pages 18 - 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509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9155B (zh) 七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09977164U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CN210770063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6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80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1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0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3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499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8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7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5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2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4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6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10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497B (zh)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9B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498A (zh)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5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3931980B (zh) 一种六挡双离合变速传动机构
CN112343983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9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3389853B (zh) 一种十速双离合变速器、变速箱及汽车
CN112343978B (zh) 十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