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4551A -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 Google Patents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4551A
CN113684551A CN202110542839.8A CN202110542839A CN113684551A CN 113684551 A CN113684551 A CN 113684551A CN 202110542839 A CN202110542839 A CN 202110542839A CN 113684551 A CN113684551 A CN 113684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nano
composite material
metal functional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28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4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4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3Physical properties anti-allergenic or anti-bac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其中,该复合材料能被应用于纺丝制程中,而经纺丝程序形成纺织纤维材料,且该纺织纤维材料能经加工程序后被制成该织物,又,该复合材料至少是由一金属功能材料与一塑性材料混合而成,该金属功能材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该塑性材料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8%至82%,且该金属功能材料至少包含纳米铂粒子、纳米银粒子、纳米氧化锌粒子与远红外线粒子。

Description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尤指一种将 金属功能材料与塑性材料,依预定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制作成一复合 材料,又,该复合材料能被应用于纺丝制程,且经纺丝程序被抽丝成复数 条纺织纤维材料,并对该等纺织纤维材料执行加工程序(如:编织处理或 针轧机械、梳理机械处理等…加工程序)后形成该织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制机材料、技艺的进步,纺织机械的精密程度与织造能 力亦日益精巧,不但提高了织物(包括利用编织机械制成的编织布或利用针 轧机械或梳理机械制成的不织布(non-woven fabric,non-woven cloth),又称 无纺布)成品的产量与质量,更突破了织物设计上限制与拘束,使得织物结 构不仅益趋完善,并透过对各种织物结构的设计,可生产出具备各种特性 的织物成品,使得织物成品不再局限于使用在服饰或装饰等用途,而可扩 大其应用范围到其他各种领域,诸如包装布、一般工业用布、建筑施工用 布,或甚至使用于汽车及汽船的外壳等,甚至是扩展到医学等特殊领域, 由此可知,织物不仅只是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品,在其他 场合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在各类特殊的领域内崭露头角,成为不可 或缺的关键技术。
对于一般人来说,织物的普遍用途大多是使用于衣物上,而随着生活 水平提高,人们对于衣物的要求亦转趋严格与繁多,而不再只局限于基本 的遮寒蔽体,因此,为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诸多业者纷纷研发出各种功 能衣(或称机能衣),如:防水、排汗、抗菌、除臭、阻燃、蓄热保温(远 红外线)、抗紫外线、防电磁波…等,期能通过创造高附加价值的穿著产 品而建立市场优势。目前,功能衣的生产方式普遍采用后处理加工技术, 即业者会利用浸置、涂置…等处理,将不同的功能剂附着于纤维材料(如: 棉织物)上;之后,再透过低温等离子照射、干燥热处理…等程序,令各 该功能剂牢固地浸入纤维材料内或粘附于纤维材料表面,使得该纤维材料 所制成的产品能发挥出预期效果。
举例而言,有业者会将干净的纤维放入纳米银粒子悬浮液(即,功能剂) 中浸渍,且加压使纳米银粒子悬浮液均匀地吸收到纤维内,再压除过多的 液体,最后进行干燥程序,使纳米银粒子固定于纤维上,以制作出具有抗 菌效果的产品(如:贴身衣物、医疗用的床单被套、止血纱布...等);或者, 有业者会将远红外线颗粒混合至黏合剂(如:改性丙烯酸类白色乳液)中, 再研磨成细度(fineness)小于0.5微米(μm)的涂料后,将其印涂于织物上, 并经高温处理,便能形成具有远红外线功能的产品;或者,有业者会将木 糖醇(Xylitol)混合于黏着剂中,再依序经过浸渍、压吸与烘焙加工,附着 于织物上,以通过木糖醇吸水后连带产生的吸热反应,形成具有降温凉感 的产品;或者,有业者会先制出咖啡多元醇,以合成出聚胺酯分散液后, 再将聚胺酯分散液涂布于织物表面,接着,经过烘干程序后,便能形成具 有防水透气效果的产品;或者,有业者会将沸石(zeolite)研磨成纳米颗粒 (200nm)后,再涂布于棉布与聚酯布料表面,以通过沸石所具有的多孔性 结构,将紫外线散射至空间中,以形成能阻隔紫外线的产品;或者,有业 者会将20nm~100nm的氧化锌(ZnO)粒子与聚苯乙烯(Polystyrene)混合成乳 胶后,再透过含浸涂布方式,将氧化锌粒子固定于棉织物上,以形成高防 晒系数(UPF)的产品。
然而,发明人发现,前述产品的功能剂都是额外加工于纤维材料上, 因此,经过洗涤与摩擦后,该功能剂极易逐渐地自纤维材料表面脱落,造 成产品失去业者所要求的功能(如:远红外线、防水透气、阻隔紫外线… 等),不仅衍生出功能衣效果持久性不佳的问题,更令消费者因此而感受 到不良的使用经验,故,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以提供一功能性更加稳 定且持久的织物产品,即成为本发明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一般言,织物所产生的效果,主要来自于纺织纤维材料所具有的特性, 但是,透过前述习知后处理加工技术所制成的织物,其极易产生功能性不 稳定且不持久的问题,有鉴于此,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 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纳米前处理的长效型的复合材料及其织物,期望 通过本发明的公开,能将含有贵金属粒子的金属功能材料与塑性材料,经 由前处理而形成复合材料,再制作成所需的功能性纺织纤维材料,以提供 用户功能性更稳定且更为长效的织物产品,进而有效解决传统问题。
本发明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其能 被应用于纺丝制程中,以经纺丝程序而形成纺织纤维材料,该复合材料至 少是由一金属功能材料与一塑性材料混合而成,其中,该金属功能材料占 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该塑性材料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 量百分比为78%至82%,且该金属功能材料至少包含纳米铂粒子、纳米银 粒子、纳米氧化锌粒子与远红外线粒子,如此,由于金属功能材料是混合于塑性材料中,而非额外附着,故能使该金属功能材料紧密结合于复合材 料中,令该复合材料长期因此能稳定且长期地保有该金属功能材料所带来 的预定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织物,该织物 是由纺织纤维材料经一加工程序而制成,且该纺织纤维材料是由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经纺丝程序所形成,其中,该复合材料至少是由一金属功能材 料与一塑性材料混合而成,又,该金属功能材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 比为18%至22%,该塑性材料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8%至82%, 且该金属功能材料至少包含纳米铂粒子、纳米银粒子、纳米氧化锌粒子与远红外线粒子,如此,由于该织物是直接由复合材料经纺丝程序而制成, 并非额外添加功能剂,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由于其所含的金属功能材料不 会轻易地脱离,故能确保该织物始终具备该金属功能材料所赋予的预定功 效。
附图说明
为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 的认识与了解,兹特举若干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织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试结果;
图3为本发明的织物的大肠杆菌的测试结果;
图4为本发明的织物的白色念珠菌的测试结果;
图5为本发明的织物的猫冠状病毒的测试结果;
图6为本发明的织物的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测试结果;及
图7为本发明的织物的远红外线放射率的除臭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为一种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在一实施例 中,该复合材料至少是由一金属功能材料与一塑性材料混合而成,且该复 合材料能应用于纺丝制程中,其在经过纺丝程序后,会形成纺织纤维材料, 如此,业者便能将该纺织纤维材料制成所需的织物。又,在纺丝程序的过 程中,若金属功能材料的占比过多,容易造成纺口阻塞,故发明人经过大 量反复实验后,使该金属功能材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该塑性材料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8%至82%。
在该实施例中,该金属功能材料至少包含远红外线粒子、纳米铂粒子、 纳米银粒子与纳米氧化锌粒子,兹就各该成份的功效与重量百分比进行说 明,首先,远红外线粒子是为具远红外线辐射特性的物质,且占该金属功 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其大小为0.1微米至1微米(在该实施 例中,远红外线粒子的平均粒径能为0.16微米),又,由于远红外线具有 十分强烈的渗透力,而能深入皮下组织,引起血液中的水分子振动,进而 将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且不能通过细胞膜)细化成为 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故能提高身体的含氧量, 令细胞恢复活力,使人的精神更畅旺,并提高抗病能力,推迟衰老。
综上,该远红外线粒子依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概分为氧化物(如:氧 化铝(Al2O3)、氧化锆(ZrO2)、氧化镁(MgO)、氧化钛(TiO2)、氧化硅(SiO2)… 等)、碳化物(如:碳化锆(ZrC)、碳化硅(SiC)、碳化硼(B4C)、碳化钽(TaC)… 等)、硼化物(如:硼化钛(TiB2)、硼化锆(ZrB2)、硼化铬(CrB2)…等)、硅化 物(如:硅化钛(TiSi2)、硅化钼(MoSi2)、硅化钨(WSi2)…等)与氮化物(如: 氮化硅(Si3N4)、氮化钛(TiN)…等),因此,本发明在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 远红外线粒子,为泛指前述任一种远红外线辐射性物质的粒子,或由前述 多种远红外辐射性物质的粒子混合而成者,合先陈明。
另,纳米铂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ppm~120ppm, 其大小为10纳米至50纳米(在该实施例中,纳米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3.8 纳米),其中,铂(Pt)属于一种化学性极为稳定的惰性贵金属,其在正常态 样下,虽为银色,但若将其制作成纳米级微粒,其颜色将会由银色转变为 黑色,故又被称为铂黑,此时,由于尺寸效应和大比例的表面积效应,将 使铂金属从惰性物质转变成活性极佳的催化剂,能产生近似原子的特性, 且带有电位,并能透过将电位传达给活性氧的方式,达到抗氧化作用。此 外,由于纳米铂粒子对光能及热能的反射率极低,通常低于1%,亦即大 约几微米的直径就能完全消光,为一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材料,因此,当纳 米铂粒子附着于远红外线粒子上,远红外线粒子即能利用纳米铂粒子,作 为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材料,吸收周遭的光能及热能,且将其转换成远红外线。如此,本发明的织物被贴附在人体表面或十分靠近人体时,即能将远 红外线回馈进入人体内,以达成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与效果。
再者,纳米银(Ag)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至3%, 其大小为5纳米至20纳米(在该实施例中,纳米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8 纳米),其中,纳米银粒子因颗粒微细,使得整体表面积大幅增加,活性变 大,极易释放出活性银离子,以吸引细菌体内酶蛋白上的硫氢基,并与其 迅速结合,使含硫氢基的酵素失去活性,导致细菌死亡,且带正电荷的银 离子在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会相互吸附,穿刺微生物的细胞 外壁,使微生物内部变性,降低生长能力,让细胞无法代谢及繁殖,直至 死亡,此外,当细菌被银离子杀死后,银离子又会从死去的细菌上游离出 来,持续对其它活细菌做重复的动作,直到所有细菌被消灭为止,故银纳 米粒子无须光照活化,即具有绝佳的抗菌及灭菌效果,更可抑制霉菌生长, 有效达到防腐功能。
又,纳米氧化锌(ZnO)粒子则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其余重量百分比, 其大小为5纳米至20纳米(在该实施例中,纳米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5.3纳米),当该金属功能材料又添加其它种类的纳米金属粒子后,则能减 少该纳米氧化锌粒子的重量百分比,其中,氧化锌在阳光下,特别在紫外 线照射下,会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同时留下带正电的电 洞(Electron hole)(h+),当电洞与水和空气中的水分子(H2O)相遇时,会透过光化学反应,抢夺水分子中氢氧基的电子,此时,失去电子的氢氧基立刻 变成不安定的氢氧自由基(□OH),不安定的氢氧自由基一旦遇到外来的或 附在氧化锌纳米粒子上的有机物时,会通过抢夺对方电子的方式,使自己 趋于稳定,故,纳米氧化锌粒子能作为强氧化剂,实现对霉菌、细菌和病 毒等有机物的降解,以杀死霉菌、细菌和病毒;此外,纳米氧化锌粒子还 具有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变质、热稳定性好、抗静电与红外 线吸收等功效。
基于前述纳米金属粒子(尤其还包含贵金属)及远红外线粒子的特性,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第1图所示,工作人员能够将已研磨过的远红外线 粒子与分散剂(如:水溶性压克力粉末),加入至一搅拌槽中,以形成均匀 的浆料,前述浆料的固含量为30%~35%,接着,依预定的重量百分比, 在前述浆料中依序加入碱性还原剂(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 (NaOH)…等)与氯化锌分散液,以形成一初始溶液(如步骤101),此时,该 氯化锌分散液会在该初始溶液中形成纳米氧化锌粒子,并附着于远红外线 粒子上,又,该初始溶液中,纳米氧化锌粒子的固含量为80%,远红外线 粒子的固含量为20%;接着,将纳米铂液体或纳米铂粒子添加至该初始溶 液中,以均匀混合成浓稠状的混合溶液(如步骤102),此时,由于纳米铂 液体或纳米铂粒子为带正电状态,其会附着于带负电的远红外线粒子上; 接着,将该混合溶液进行过滤、离心、干燥与粉碎处理后,以形成一粉末 (如步骤103);之后,再将纳米银粒子混合至前述粉末中,由于纳米银粒 子本身分散性佳,故能附着于该远红外线粒子上(如步骤104),即可形成 该金属功能材料。
在此特别一提者,在前述制程中,该分散剂溶解于水中后,其作用能 使远红外线粒子均匀且分散地悬浮在混合溶液中,而不致发生沉淀或淤积 结块的现象,又,由于氯化锌在混合溶液中,会解离出纳米锌金属离子, 而纳米锌金属离子具有亲氧的特性,故在该初始溶液的调制过程中,纳米 锌金属离子极易与远红外线粒子上的氧键结,以形成纳米氧化锌粒子,因 此,在该初始溶液的调制过程中,纳米氧化锌粒子能均匀附着在远红外线 粒子的表面上,同时避免远红外线粒子发生团聚的情况。
综上,将该金属功能材料与塑性材料经过一复合处理程序,以彼此混 合形成该复合材料,在该实施例中,该塑性材料为尼龙(Nylon),在执行该 复合处理程序时,该塑性材料会添加至液态氮(LN2)中,以冷冻到材料脆化 点温度,之后,将该塑性材料与研磨球一起放入研磨机台内,经过研磨球 震荡撞击后,该塑性材料便会被研磨成细粉状;又,在将该塑性材料中添 加金属功能材料,经高温熔融,使得该塑性材料与该金属功能材料混合为 一体,接着,经过冷却步骤后,即可取得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且业者还能 够经由造粒程序,将该复合材料制作成母粒(Masterbatches,或称塑料母粒), 并在其中添加颜料,以能在后续纺丝制程中,生产出所需颜色的纺织纤维 材料。在此特别一提者,该塑性材料并非皆需经过液态氮的冷冻过程,随 业者采用的塑料种类不同,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等,即可直接研磨成细粉状,故,本发明所称的[复合处理程序」是指能够将金属功能材料 与塑性材料两者相结合的相关步骤,至于该塑性材料的选用种类,则视业 者的产品需求而定,合先陈明。
又,该复合材料会被应用于纺丝制程上,以形成纺织纤维材料,而该 纺织纤维材料则能经加工程序后被制成所需的织物,首先,该复合材料能 经过一纺丝程序,例如,熔融纺丝(Melt spinning)、干法纺丝(Dry spinning) 与湿法纺丝(Wet spinning)…等,以形成纺织纤维材料,其中,前述纺丝程 序中,能够只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所制成的母粒,或是,将本发明的母 粒与空白母粒(即,不含有复合材料)以预定比例(如:1:19)混合。又,在该实施例中,兹以熔融纺丝为例,进行说明,该复合材料(母粒)会经加热 熔融,而成为具一定黏度的纺丝熔体,之后,利用纺丝泵浦将前述纺丝熔 体连续均匀地挤压到喷丝头,并通过喷丝头的细孔而压出形成细丝流,接 着,于空气或水中使其降温凝固为放流丝,又,利用吸丝枪吸取不断由纺 口挤出的放流丝,并进行挂丝动作,再将丝拉至卷纱机中,以将放流丝逐 步延升拉长,同时,令丝的直径逐步减小至预设的尺寸,进而形成本发明 的纺织纤维材料;又,该纺织纤维材料能够经过一加工程序(如:编织处理 或针轧机械、梳理机械处理等…加工程序)而制成所需的织物,例如,该加 工程序会将复数条纺织纤维材料,利用编织机械,以经由交织或交圈而制 成纺织布(fabric);或者,该加工程序会将复数条纺织纤维材料,利用针轧 机械或梳理机械,以经由加压而制成不织布(non-woven fabric,non-woven cloth,又称无纺布)。
由于该纺织纤维材料中含有纳米金属粒子,使得远红外线粒子不会发 生团聚,因此,在纺丝程序中,不易阻塞纺口,使得纺况良好,经申请人 实际压力测试后,该复合材料所制成的该纺织纤维材料,其压升值较低, 具有较佳的纺丝性,例如,在36丹尼32条丝线的情况下,其压升值会小 于或等于三(ΔP≤3);在72丹尼48条丝线的情况下,其压升值会小于或 等于二(ΔP≤2);在72丹尼75条丝线的情况下,其压升值会小于或等于 一(ΔP≤1);兹简单说明,丹尼数(denier)在纺织业界上代表的是纤维的粗 细,是一种定长数的重量表示,例如,9,000公尺长的纤维重1公克,即 为1丹尼;纤根数(filament)则为一条恒长不间断的纤维,故,前述36丹 尼32条丝线是指一条36丹尼的纱是由32条丝线(纺织纤维材料)所组成, 合先叙明。
此外,由于大多数细菌较易滋生于湿润处,而纳米铂粒子具有锁水功 能,故其能在吸引细菌后,再通过纳米银粒子的灭菌效果,使得本发明的 复合材料及其织物,相较于仅有纳米银粒子的产品来说,能具有更高效与 优良的抗菌及灭菌效果。另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随着织物种类 与应用环境不同,例如,面膜、衣物…等,该金属功能材料还能添加其它 成份,在该实施例中,该金属功能材料能包含纳米二氧化锆粒子、纳米金 粒子与纳米氢氧化镁粒子的至少其中之一,兹就各该成份的功效与重量百 分比进行说明,首先,纳米二氧化锆(ZrO2)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 百分比为10%~25%,其大小为20纳米至60纳米,其中,二氧化锆具有 高熔点、不氧化、导热系数小、高硬度与高耐磨性等特性,因此,具有纳 米二氧化锆粒子的织物,其耐磨性与耐火性会更佳。
又,纳米金(Au)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ppm, 其大小为20纳米至60纳米,其中,纳米金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也是一种可存在人体内的微量细胞调节辅酶,其能促进多种细胞生长分化, 当纳米金进入皮肤的真皮层后,纳米金会在基因的层次上,调节真皮细胞 功能,例如,促进真皮细胞产生一系列活性物质(SOD、金属硫蛋白、EGF… 等),因此,将纳米金应用于制作机能性服饰材料或面膜产品上,可通过其 所具备的高含氧量特性,帮助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产生活络 细胞的作用。
另外,纳米氢氧化镁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 其大小为30纳米至80纳米,其中,氢氧化镁(Mg(OH)2)是一种新型填充 型阻燃剂,通过受热分解时,其与氧气间会因形成下列公式所示的化学反 应,而释放出结合水,以吸收大量的潜热,进而提高织物的抗火性能与阻 燃能力:
Mg(OH)2+O2→MgO+H2O。
综上所述,发明人利用该复合材料所制成的织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P)、大肠杆菌(ATCC 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进行测试后,均有 明显的抑菌效果,如第2~4图所示,其中,抗菌活性值(A)若3≦A,即表 示有显著抑菌效果,又,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与织物尚有其它功效,非仅限 于抑菌效果,例如,请参阅第5图所示,该织物于进行猫冠状病毒的测试 后,其抑制病毒效率达到99.92%;请参阅第6图所示,该织物以远红外线 放热放射仪(量测温度:室温)进行测试后,其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82,已 符合中国台湾的医材标准;请参阅第7图所示,该织物以检知管法进行除 臭测试后,其阿摩尼亚臭味降低率可达64.8%。如此,由于本发明的织物 是直接由复合材料经纺丝程序而制成,并非额外添加功能剂,故在长时间 的使用下,其所含有的金属功能材料不会轻易地脱离,以保持该金属功能 材料所带来的功效;此外,发明人还特别经过大量反复实验,才设计出本 发明的各个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令复合材料保有预定功效时,仍能被轻易 地制成纺织纤维材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 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纳米前处理的长效型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能应用于纺丝制程中,以经纺丝程序而形成纺织纤维材料,该复合材料至少是由一金属功能材料与一塑性材料混合而成,其中,该金属功能材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该塑性材料则占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8%至82%,且该金属功能材料至少包含纳米铂粒子、纳米银粒子、纳米氧化锌粒子与远红外线粒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铂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120ppm;该纳米银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至3%;该远红外线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8%至22%;该金属功能材料的其余重量百分比则为该纳米氧化锌粒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铂粒子的大小为10纳米至50纳米;该纳米银金属的大小为5纳米至20纳米;该纳米氧化锌粒子的大小为5纳米至20纳米;该远红外线粒子的大小为0.1微米至1微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氧化锌粒子与该远红外线粒子会混合形成一初始溶液后,再加入该纳米铂粒子或纳米铂液体至该初始溶液,使得纳米铂粒子与纳米氧化锌粒子能附着于该远红外线粒子上,以形成一混合溶液,再将该混合溶液进行过滤、离心、干燥与粉碎处理,以形成一粉末,并将纳米银粒子混合至前述粉末中,以形成该金属功能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功能材料与塑性材料为经过一处理程序,以形成该复合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功能材料尚包括纳米二氧化锆粒子、纳米金粒子与纳米氢氧化镁粒子的至少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纳米二氧化锆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25%;该纳米金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ppm;该纳米氢氧化镁粒子占该金属功能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纳米二氧化锆粒子的大小为20纳米至60纳米;该纳米金粒子的大小为20纳米至60纳米;该纳米氢氧化镁粒子的大小为30纳米至80纳米。
9.一种纳米前处理的长效型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是由纺织纤维材料经一加工程序而制成,且该纺织纤维材料是由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的复合材料,经纺丝程序所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加工程序是将复数条纺织纤维材料经由交织或交圈所制成的纺织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加工程序是将复数条纺织纤维材料经由加压所制成的不织布。
CN202110542839.8A 2020-05-18 2021-05-18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Pending CN1136845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377 2020-05-18
TW109116377A TWI732556B (zh) 2020-05-18 2020-05-18 奈米前處理長效功能性複合材料及其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4551A true CN113684551A (zh) 2021-11-23

Family

ID=7791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2839.8A Pending CN113684551A (zh) 2020-05-18 2021-05-18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4551A (zh)
TW (1) TWI73255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5545A (zh) * 2005-05-17 2006-11-22 蔡中岳 可释放远红外线的人造纤维及其制法
TW200712282A (en) * 2005-09-15 2007-04-01 Kou-Bin Cheng A method for making fiber products with absorbed odor, anti-bacteria, thermal diffusive and cooling performances
WO2009059457A1 (en) * 2007-11-07 2009-05-14 U-Bond Inc. Functional fib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fabric made of it
CN101934170A (zh) * 2009-06-30 2011-01-05 郭春樱 具纳米抗病菌及除臭效果的空气滤网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91918A (zh) * 2009-08-18 2011-03-30 郭春樱 能增加远红外线产生效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TW201506213A (zh) * 2013-08-08 2015-02-16 Hua Mao Nano Tech Co Ltd 一種可兼具蓄熱效果的吸溼發熱之纖維製法
CN106715125A (zh) * 2014-09-11 2017-05-24 克洛佩塑料产品公司 提供改进的红外发射率的聚合材料
TW201934493A (zh) * 2017-09-14 2019-09-0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纖維及使用其之纖維製品暨其等之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0884A (en) * 2007-11-07 2009-05-16 Purer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unctional fi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fabric made by the fiber
EP2660268B1 (en) * 2010-12-28 2019-08-07 Shanghai Genius Advanced Material (Group) Co. Ltd Nano particle/polyamide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5289672B (zh) * 2015-11-23 2018-02-27 威海诺尔动力设备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催化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5545A (zh) * 2005-05-17 2006-11-22 蔡中岳 可释放远红外线的人造纤维及其制法
TW200712282A (en) * 2005-09-15 2007-04-01 Kou-Bin Cheng A method for making fiber products with absorbed odor, anti-bacteria, thermal diffusive and cooling performances
WO2009059457A1 (en) * 2007-11-07 2009-05-14 U-Bond Inc. Functional fib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fabric made of it
CN101934170A (zh) * 2009-06-30 2011-01-05 郭春樱 具纳米抗病菌及除臭效果的空气滤网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91918A (zh) * 2009-08-18 2011-03-30 郭春樱 能增加远红外线产生效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TW201506213A (zh) * 2013-08-08 2015-02-16 Hua Mao Nano Tech Co Ltd 一種可兼具蓄熱效果的吸溼發熱之纖維製法
CN106715125A (zh) * 2014-09-11 2017-05-24 克洛佩塑料产品公司 提供改进的红外发射率的聚合材料
TW201934493A (zh) * 2017-09-14 2019-09-0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纖維及使用其之纖維製品暨其等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556B (zh) 2021-07-01
TW202144642A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 et al. A review of antimicrobial fabric containing nanostructures metal‐based compound
Zille et al.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of biomedical textiles
CN106012677B (zh) 纳米银复合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抗菌纸
EP2126146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cellulosic fibers and nanofibers contain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uses thereof in bactericidal yarns and tissues
EP2686475B1 (en) Embedding nanoparticles in thermoplastic polymers
WO2018205330A1 (zh) 一种复合抗菌除臭功能母粒、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41438C (zh) 负氧离子远红外保健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02232A (zh) 一种高效抗菌、防臭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13265762B (zh)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生物医用无纺布
CN106489937A (zh) 一种抗菌剂及用该抗菌剂处理的纤维
Nautiyal et al. ZnO-TiO2 hybrid nanocrystal-loaded, wash durable, multifunction cotton textiles
CN105332086B (zh) 一种介孔磷酸锆负载纳米银抗菌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684551A (zh) 纳米前处理长效功能性复合材料及其织物
JP2006241627A (ja) 抗菌性繊維とその製法、並びに抗菌性繊維製品
KR100532872B1 (ko) 심초형 다기능성 복합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451811A (zh) 纳米银系抗菌织物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CN110144650B (zh) 一种多功能珍珠聚乳酸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4000B (zh) 纳米多功能蛋白银结构的原位合成方法
CN108842270A (zh) 能对温度微调节的三维立体结构面料
KR101294322B1 (ko) 이산화티타늄 나노입자가 함유된 복합나노섬유 웹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다기능성 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Perera et al. The use of nanoparticle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A concise review
CN111270338A (zh) 一种纳米锌碳抗菌防螨纤维制备方法
CN107964785B (zh) 一种装载纳米铜抗菌蚕丝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Abdellatif et al. Advanced Nanotechnologies for Finishing of Cellulosic Textiles
CN105332077B (zh) 介孔磷酸锆负载纳米银抗菌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