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5966B -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5966B
CN113675966B CN202111083958.8A CN202111083958A CN113675966B CN 113675966 B CN113675966 B CN 113675966B CN 202111083958 A CN202111083958 A CN 202111083958A CN 113675966 B CN113675966 B CN 113675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sealing
liquid
hol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39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5966A (zh
Inventor
王银
方亮
韩韬
谭艳军
林霄喆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39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5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5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5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其中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以及密封罩,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多个定子齿部,定子齿部凸出于定子轭部的内壁设置,相邻的定子齿部之间形成齿槽,多个齿槽沿定子轭部的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部分定子绕组位于齿槽;密封罩与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密封罩内形成有冷却液道,密封罩设有与冷却液道相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液孔进入冷却液道,通过出液孔离开冷却液道,凸出定子齿部的端面的定子绕组的端部伸入冷却液道内并能够与冷却液直接接触。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提高定子总成中定子绕组的冷却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电机和电驱总成的需求日益提升。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和电驱总成可满足更多车型的搭载或动力输出,目前常采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以获得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和电驱总成。
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定子线圈是其最主要的发热源头。目前常采用喷淋的方式对定子线圈进行散热,但是该方式受限于其线圈内部喷淋点的数量、位置以及喷淋的覆盖面积等因素,使定子线圈的散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总成,旨在提高定子总成中定子绕组的冷却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定子总成,包括:
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多个定子齿部,所述定子齿部凸出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壁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齿部之间形成齿槽,多个所述齿槽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
定子绕组,部分所述定子绕组位于所述齿槽;以及
密封罩,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内形成有冷却液道,所述密封罩设有与所述冷却液道相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冷却液道,通过所述出液孔离开所述冷却液道,凸出所述定子齿部的端面的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伸入所述冷却液道内并能够与冷却液直接接触。
可选地,所述密封罩包括相抵接的密封端板和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密封端板配合围成所述冷却液道,所述密封端板包括板体和多个密封齿,所述板体呈环形,所述板体开设有多个避让槽,多个所述避让槽沿所述板体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由所述避让槽穿出以伸入所述冷却液道,多个所述密封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板体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齿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靠近所述定子齿部的内侧面形成有齿槽口,所述密封齿卡接于所述齿槽口。
可选地,所述定子齿部具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一端,相邻定子齿部在所述止挡部之间的间隙最小,相邻的所述止挡部之间形成所述齿槽口,所述齿槽口的深度为0.5mm至5mm,所述密封齿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齿槽口的深度,所述密封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贴平。
可选地,所述定子总成还包括槽绝缘纸,所述槽绝缘纸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所述槽绝缘纸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绝缘漆固定,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绝缘漆固定并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齿槽口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密封,所述密封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齿槽口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密封,多个所述密封条的两端围绕有环形的密封止口,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密封止口固定并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子总成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密封端板和所述罩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呈夹角设置的限位部和卡接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密封端板背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所述卡接部夹设于所述密封齿与所述罩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罩盖包括:
腔体,设于所述罩盖的内壁与外壁之间;
凹槽,设于所述罩盖的第一端面的侧壁与第二端面的侧壁之间;
所述进液孔,设于所述凹槽上;
所述出液孔,设于所述凹槽上,与所述进液孔间隔设置;以及
两个隔离筋,设于所述凹槽上,将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出液孔分隔。
可选地,所述密封罩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密封罩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冷却液道,两所述冷却液道之间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密封罩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密封罩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冷却液道,所述定子铁芯内还形成有在轴向上贯穿延伸的对接流道,所述对接流道分别对接两所述冷却液道以将两所述冷却液道连通;
其中,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出液孔;
或者,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
或者,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出液孔,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进液孔;
或者,一所述冷却液道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另一所述冷却液道设置有所述出液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包括:
所述的定子总成;
转子,安装于所述定子总成的内腔;
机盖,固定于所述定子总成的一端;以及
机壳,固定于所述定子总成的外壁,所述机壳上设有输入孔、输出孔以及回收孔,所述输入孔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所述机壳在所述输出孔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回收道,所述冷却液回收道与所述冷却液道通过所述输出孔和所述出液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收道将所述输出孔和所述回收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定子总成的外壁与所述机壳的内壁之间夹持有多个第二密封圈,所述输入孔和所述输出孔的轴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密封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包括:
所述的电机;和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机上的所述回收孔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机上的所述输入孔连通。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将密封罩与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并在密封罩内形成冷却液道,定子绕组的端部伸入冷却液道内,冷却液通过密封罩上的进液孔进入冷却液道,与定子绕组的端部发生热交换后,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密封罩上的出液孔排出,进入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如此,冷却液不断的从进液孔进入冷却液道,与定子绕组的端部热交换后从出液孔排出,从而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散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淋的方式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散热,本方案将定子绕组的端部置于冷却液道中,使定子绕组的端部与冷却液直接接触,每一根绕组导体都参与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定子绕组的冷却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定子绕组与冷却液的直接热交换,也提高了定子绕组的冷却散热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定子总成的冷却散热效率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定子总成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定子铁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密封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第一密封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定子铁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定子铁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罩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罩盖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定子总成中的定子铁芯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机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电机中的机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机壳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电机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图;
图15为本发明电机冷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定子总成 400 槽绝缘纸
20 电机 500 密封端板
30 转子 510 板体
40 机盖 511 避让槽
50 机壳 520 密封齿
51 输入孔 600 罩盖
52 输出孔 610 腔体
53 回收孔 620 凹槽
54 冷却液回收道 621 进液凹槽
60 循环泵 622 进液孔
100 定子铁芯 623 出液凹槽
110 定子轭部 624 出液孔
120 定子齿部 630 隔离筋
121 止挡部 640 第一端面
130 齿槽 641 密封槽
131 齿槽口 650 第二端面
140 密封条 661 卡台
150 密封止口 700 第一密封圈
160 对接流道 710 限位部
200 定子绕组 720 卡接部
300 密封罩 800 第二密封圈
310 冷却液道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和电驱总成可满足更多车型的搭载或动力输出,目前常采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以获得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和电驱总成。
现有的提高电机散热效率技术中,因油冷散热技术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而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油冷散热技术有两种。方法一为,利用油泵将冷却油泵至高位的喷淋管中,冷却油经过喷淋管的喷嘴扇形喷射至定子线圈及定子铁芯处,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零件表面流下,对流经的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散热。方法二为,在定子铁芯的表面或内部开大量环形分布的通孔和凹槽。将通孔或凹槽作为冷却油油路通道,冷却油在定子铁芯内的流动过程中与定子铁芯发生热交换,再流出至喷淋环,均匀喷射到定子线圈多处表面,最后冷却油回流,完成冷却油的一个循环。
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定子线圈是其最主要的发热源头。但是在上述的两种油冷散热方法中,定子线圈均采用喷淋方式冷却,受限于其线圈内部喷淋点的数量、位置以及喷淋的覆盖面积等因素,定子线圈的散热效率较低。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定子总成10。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定子总成10包括定子铁芯100、定子绕组200和密封罩300。其中,定子铁芯100包括定子轭部110和多个定子齿部120,定子齿部120凸出于定子轭部110的内壁设置,相邻的定子齿部120之间形成齿槽130,多个齿槽130沿定子轭部110的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部分定子绕组200位于齿槽130内,包括定子绕组缠绕于定子齿部120,或者定子绕组嵌于齿槽内;其中圆线绕组可以缠绕于定子齿部120,扁线绕组可以直接插入齿槽内。
密封罩300与定子铁芯100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密封罩300内形成有冷却液道310,密封罩300上设有与冷却液道310相连通的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参照图7和图8),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液孔622进入冷却液道,通过出液孔624离开冷却液道,凸出定子齿部120的端面的定子绕组200的端部伸入冷却液道310内并能够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参照图11)。冷却液通过进液孔622进入密封罩300内的冷却液道310,将伸入冷却液道310内的定子绕组200的端部浸泡,在与定子绕组200的端部进行热交换后,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出液孔624离开冷却液道310,从而将定子绕组200中的热量带走,进入冷却液的循环路径,达到对定子绕组200冷却散热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将密封罩300与定子铁芯100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并在密封罩300内形成冷却液道310,定子绕组200的端部伸入冷却液道310内,冷却液通过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进入冷却液道310,与定子绕组200的端部发生热交换后,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密封罩300上的出液孔624排出,进入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如此,冷却液不断的从进液孔622进入冷却液道310,与定子绕组200的端部热交换后从出液孔624排出,从而对定子绕组200进行冷却散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淋的方式对定子绕组200进行冷却散热,本方案将定子绕组200的端部置于冷却液道310中,使定子绕组200的端部与冷却液直接接触,每一根绕组导体都参与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定子绕组200与冷却液的直接热交换,也提高了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和均匀性。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密封罩300包括相抵接的密封端板500和罩盖600,罩盖600与密封端板500配合围成冷却液道310。
密封端板500包括板体510和多个密封齿520,板体510呈环形,板体510的环形结构与定子铁芯100的结构相匹配,即板体510的内径与定子铁芯100的内径相同,板体510的外径与定子铁芯100的外径相同,如此,方便对冷却液道310与定子铁芯100之间进行密封。当然,板体510的内外径也可以与定子铁芯100的内外径不同,只要做好冷却液道310与定子铁芯100之间的密封措施即可。板体510开设有多个避让槽511,多个避让槽511沿板体510的周向间隔排布,定子绕组200的端部由避让槽511穿出以伸入冷却液道310。避让槽511的形状与定子铁芯100的齿槽130的形状一致,即与定子绕组200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定子绕组200能够从避让槽511中穿出,进入冷却液道310中,参与与冷却液的热交换。
多个密封齿520与板体510固定连接并沿板体510的周向间隔排布,密封齿520位于板体510的轴向方向,定子铁芯100的齿槽130沿定子铁芯100的径向靠近定子齿部120的内侧面的形成有齿槽口131,密封齿520卡接于齿槽口131,以使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固定连接。密封端板500上的密封齿520的数量与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的数量一致,以使密封齿520与齿槽口131一一对应,一个密封齿520卡接于一个齿槽口131,使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的固定更稳定牢靠。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定子齿部120具有止挡部121,止挡部121位于定子齿部120的一端,相邻定子齿部120在止挡部121之间的间隙最小,相邻的止挡部121之间形成齿槽口131,齿槽口131的深度为0.5mm至5mm,密封齿520的高度大于等于齿槽口131的深度,密封端板500的一侧面与定子铁芯100的端面贴平。具体地,齿槽口131沿定子铁芯100的径向延伸有齿槽口深度,密封齿520沿密封端板500的径向延伸有密封齿高度,密封齿520的高度大于等于齿槽口131的深度。当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固定时,使密封齿520卡接于齿槽口131内,并使得齿槽口131被密封齿520完全密封,以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周向上的密封。
为进一步提高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周向上的密封,定子总成10还包括槽绝缘纸400,槽绝缘纸400位于定子铁芯100与定子绕组200之间,槽绝缘纸4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固定,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固定并密封连接。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槽绝缘纸4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渗透粘接,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渗透粘接。
槽绝缘纸400固定于定子铁芯100与定子绕组200之间,以使定子铁芯100与定子绕组200之间保持绝缘,为电机20的正常使用提供变化的磁场。在进行密封端板500的组装时,先将密封端板500预装在定子铁芯100的一端,使密封端板500的密封齿520插入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并保持密封端板500的一侧面与定子铁芯100的端面抵接贴平。进一步地,为提高定子总成10的密封性,在定子总成10滴加绝缘漆工序中,往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内滴入绝缘漆。利用绝缘漆的毛细现象,使槽绝缘纸4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渗透粘接固定,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绝缘漆渗透粘接固定并密封连接,从而使槽绝缘纸400、密封端板500和定子铁芯100板结成一个整体。如此,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周向由绝缘漆板结而实现密封。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更进一步地,为提高定子总成10的密封性,定子总成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00,第一密封圈700夹设于密封端板500和罩盖600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圈70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限位部710和卡接部720,限位部710抵接于密封端板500背离定子铁芯100的一侧,卡接部720夹设于密封齿520与罩盖600之间,即卡接部720沿定子铁芯100的轴向并朝远离定子铁芯100的端部方向延伸,且与密封端板500的密封齿520贴合,并卡入罩盖600。如此,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轴向由密封端板500的内径与第一密封圈700配合完成密封。限位部710和卡接部720可以是呈L型设置,也可以是呈V型设置,只要密封端板500和罩盖600通过夹设第一密封圈700能实现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轴向密封即可。
如此,通过绝缘漆将槽绝缘纸400、密封端板500和定子铁芯100板结成一个整体,以实现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周向密封;通过密封端板500的内径与第一密封圈700的配合,以实现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轴向密封,从而实现了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周向和轴向的密封。在进行定子总成10与冷却液的热交换过程中,冷却液道310中注满了冷却液,定子总成10的内壁的周向和轴向的密封,避免了冷却液向定子铁芯100的内壁渗漏,从而避免了因冷却液渗漏而带来的额外的电机20损耗,保证了电机20的高功率密度。
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定子总成10的内径的周向和轴向的密封。具体地,请参照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齿槽口131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140密封,密封端板500的一侧面与定子铁芯100的端面固定连接。多个密封条140可以是单独贴设于齿槽口131内,也可以是对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进行注塑,使密封条140与齿槽口131一体成型,以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周向的密封。同时,使定子铁芯100的端面平整,再进行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轴向的密封,即可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周向和轴向的密封。具体可由密封端板500和/或密封圈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轴向密封。
请参照图6,在再一实施例中,齿槽口131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140密封,多个密封条140的两端围绕有环形的密封止口150,密封端板500与定子铁芯100通过密封止口150固定并密封连接。多个密封条140和密封止口150可以是单独贴设于齿槽口131内,也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在进行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注塑时,对定子铁芯100的端面设置密封止口150,密封止口150位于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端面,用于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轴向的密封。如此,对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进行贴设密封条140和密封止口150的密封,或者,对定子铁芯100的齿槽口131进行带有密封条140和密封止口150的注塑密封,使密封后的定子铁芯100端面平整,可同时实现定子铁芯100的内壁的周向和轴向的密封。
请参照图7和图8,为实现冷却液道310,罩盖600包括腔体610、凹槽620、进液孔622、出液孔624和两个隔离筋630。其中,腔体610设于罩盖600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具体地,罩盖600为环形结构,并与密封端板500的环形结构、定子铁芯100的环形结构相匹配。罩盖600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U型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注满冷却液,同时容纳凸出定子齿部120的端面的定子绕组200的端部,为定子绕组200与冷却液的热交换提供热交换空间。罩盖600的内壁朝向腔体610的一面,沿其周向形成有卡台661,卡台661卡入第一密封圈700的卡接部720,从而通过第一密封圈700实现密封端板500与罩盖600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了冷却液渗漏到密封端板500与罩盖600之间的缝隙而带来的额外的电机20损耗,保证了电机20的高功率密度。
凹槽620设于罩盖600的第一端面640的侧壁与第二端面650的侧壁之间,具体地,凹槽620沿其周向上设有进液孔622、出液孔624和两个隔离筋630,进液孔622与出液孔624间隔设置并由两个隔离筋630分隔开。两个隔离筋630将凹槽620沿其周向分为两部分,当然两个隔离筋630可以将凹槽620分隔成相等或不等的两部分,优选地,两个隔离筋630将凹槽620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凹槽620上设有进液孔622,即为进液凹槽621,进液孔622将进液凹槽621与腔体610连通,从而将冷却的冷却液由进液凹槽621通过进液孔622进入腔体610,以进行冷却液与定子绕组200的热交换;另一部分的凹槽620上设有出液孔624,即为出液凹槽623,出液孔624将出液凹槽623与腔体610连通,从而将进行完热交换的带有热量的冷却液由腔体610通过出液孔624排出到出液凹槽623,进而使冷却液进入循环路径,实现定子绕组200与冷却液的热交换。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形状可以是圆形孔或异形孔,在此不对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的数量和形状作限制,其只要能够实现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即可。
为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可在定子铁芯100的两端均固定有密封罩300,以在定子铁芯100的两端均形成有冷却液道310,如此,可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均进行冷却散热,从而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1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密封罩3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一端,另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的另一端,两个密封罩300分别形成有一冷却液道310,两冷却液道310之间并联设置。
具体地,冷却液分别从定子铁芯100两端的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进入两冷却液道310中,定子绕组200的两端分别伸入两冷却液道310中,并与两冷却液道310中的冷却液发生热交换,随后冷却液分别从两密封罩300上的出液孔624流出,以完成对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两冷却液道310并联设置,如此,可同时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进行冷却散热,以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密封罩3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的一端,另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的另一端,两个密封罩300分别形成有一冷却液道310,定子铁芯100内还形成有在轴向上贯穿延伸的对接流道160(参见图9),对接流道160分别对接两冷却液道310以将两冷却液道310连通;其中,两个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进液孔622,其中之一设置有出液孔624;或者,两个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或者,两个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出液孔624,其中之一设置有进液孔622。
具体地,当两个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进液孔622,其中之一设置有出液孔624时,为方便说明,此处将定子铁芯100的两端的方向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进液孔622,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孔624,冷却液从第一端的进液孔622流入为例进行说明。在定子铁芯100的进液孔622侧和出液孔624侧均设置有连通两冷却液道310的对接流道160,为方便说明,分别定义为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此时,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可设置在定子轭部110,出液侧对接流道160可设置在定子齿部120。冷却液由第一端的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流入该端的冷却液道310,流入的冷却液有两个流向,一是在第一端的冷却液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入第二端的密封罩300上的出液孔624,并由出液孔624流出;二是冷却液通过进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入定子铁芯100第二端所固定的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由此进入第二端的冷却液道310,并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由第二端的密封罩300上的出液孔624流出,以完成对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两冷却液道310混联设置,如此,可同时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进行冷却散热,以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进液孔622,第一端设置有出液孔624,此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上述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当两个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时,为方便说明,此处将定子铁芯100的两端的方向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冷却液从第一端的进液孔622流入,从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为例进行说明。在定子铁芯100的进液孔622侧和出液孔624侧均设置有连通两冷却液道310的对接流道160,为方便说明,分别定义为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此时,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均可设置在定子轭部110。冷却液由第一端的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流入第一端的冷却液道310,流入的冷却液有两个走向,一是在冷却液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二是冷却液通过进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向第二端的密封罩300上的进液孔622,由此进入第二端的冷却液道310,并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端的出液孔624、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入第一端的出液孔624,由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以完成对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两冷却液道310混联设置,如此,可同时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进行冷却散热,以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进液孔622和出液孔624,冷却液从第一端流入,从第二端流出;或者,冷却液从第二端流入,从第一端流出;或者,冷却液从第二端流入,从第二端流出,此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上述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当两个所述冷却液道310均设置有所述出液孔624,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进液孔622时,为方便说明,此处将定子铁芯100的两端的方向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出液孔624,第一端设置有进液孔622,冷却液由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为例进行说明。在定子铁芯100的进液孔622侧和出液孔624侧均设置有连通两冷却液道310的对接流道160,为方便说明,分别定义为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此时,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可设置在定子齿部120,出液侧对接流道160可设置在定子轭部110。冷却液由第一端的进液孔622进入第一端的冷却液道310,流入的冷却液有两个走向,一是冷却液在第一端的冷却液道310中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二是冷却液通过进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入第二端的冷却液道310,并与第二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端的出液孔624、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向第一端的出液孔624,并由第一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以完成对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两冷却液道310混联设置,如此,可同时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进行冷却散热,以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出液孔624,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孔624,此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上述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再一实施例中,密封罩3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一端,另一个位于定子铁芯100的另一端,两个密封罩300分别形成有一冷却液道310,定子铁芯100内还形成有在轴向上贯穿延伸的对接流道160,对接流道160分别对接两冷却液道310以将两冷却液道310连通;其中一冷却液道310设置有进液孔622,另一冷却液道310设置有出液孔624。
具体地,为方便说明,此处将定子铁芯100的两端的方向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以第一端设置有进液孔622,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孔624为例进行说明。在定子铁芯100的进液孔622侧和出液孔624侧均设置有连通两冷却液道310的对接流道160,为方便说明,分别定义为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此时,进液侧对接流道160和出液侧对接流道160均可设置在定子轭部110。冷却液由第一端的进液孔622进度第一端的冷却液道310,流入的冷却液有两个走向,一是冷却液在第一端的冷却液道310中与该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出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向第二端的出液孔624,并通过第二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二是冷却液通过进液侧对接流道160流入第二端的冷却液道310,并与第二端的定子绕组200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端的出液孔624流出,以完成对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两冷却液道310串联设置,如此,可同时对定子绕组200的两端进行冷却散热,以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端设置有出液孔624,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孔624,此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上述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上述的两冷却液道310的混联和并联设置中,对接流道160在定子铁芯100上的位置提供是优选的方案,对接流道160只要能够连通两冷却液道310以实现两冷却液道310的混联和串联设置即可,在此,不对对接流道160在定子铁芯100上的具体位置做限制。
请参照图10和图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20,该电机20包括转子30、机盖40、机壳50和定子总成10,该定子总成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2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转子30安装于定子总成10的内腔,可围绕定子总成10的轴向中心线旋转,机盖40固定于定子总成10的一端。机壳50固定于定子总成10的外壁,机壳50上设有输入孔51、输出孔52以及回收孔53,输入孔51与进液孔622相连通,机壳50上的输入孔51与罩盖600上的进液孔622相对应,机壳50上的输出孔52与罩盖600上的出液孔624相对应,机壳50上的回收孔53与输出孔52相对应。
请参照图12和图13,机壳50在输出孔52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回收道54,冷却液回收道54与冷却液道310通过输出孔52和出液孔624相连通,冷却液回收道54将输出孔52和回收孔53连通。具体地,输出孔52设置在冷却液回收道54靠近机壳50内壁的一侧,回收孔53设置在冷却液回收道54靠近机壳50外壁的一侧,回收孔53使从输出孔52排出的冷却液进入冷却回收道54,再通过回收孔53进入冷却液循环路径。在此不对输入孔51、输出孔52以及回收孔53的具体数量和形状作限制。
机盖40与机壳50可通过螺栓连接,以将定子总成10和转子30固定于机盖40和机壳50内。
请继续参照图7至图10,定子总成10的外壁与机壳50的内壁之间夹持有多个第二密封圈800,输入孔51和输出孔52的轴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密封圈800。具体地,定子总成10中的罩盖600与机壳50通过多个第二密封圈800固定。罩盖600的第一端面640的侧壁和第二端面650的侧壁均形成有密封槽641,第二密封圈800固定于密封槽641。从而使罩盖600与机壳50的内壁密封连接,使罩盖600的凹槽620与机壳50的内壁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使冷却油注满凹槽620,而不会从罩盖600与机壳50内壁之间的缝隙渗漏,避免了因冷却液渗漏造成的额外的电机20损耗,保证了电机20的高功率密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机冷却系统,该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泵60和电机20,该电机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冷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循环泵60的入口通过管道与电机20上的回收孔53连通,循环泵6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电机上的输入孔51连通,循环泵60供冷却液在电机20中的输送和回收,为冷却液的循环提供动力。
请参照图14,在一实施例中,密封罩300有两个并形成两个冷却液道310,两冷却液道310并联设置,此时,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循环路径如下:循环泵60将冷却液分别泵至电机20两端的机壳50上的输入孔51,冷却液由两端的输入孔51分别进入两端的冷却液道310,冷却液通过输入孔51进入罩盖600的进液凹槽621中,通过进液凹槽621上的进液孔622进入腔体610,从而使低温的冷却液与高温的定子绕组200在腔体610内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被加热的冷却液经出液凹槽623上的出液孔624,由腔体610进入出液凹槽623,再经过输出孔52进入冷却液回收道54,两端的冷却液道310中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后,均进入冷却液回收道54,再由回收孔53流入循环泵60,开始再一次的冷却液的循环。如此循环往复,即形成了电机20冷却系统的并联冷却循环路径,实现了对定子绕组200的均匀且高效的冷却散热。
当然,也可以在回收孔53与循环泵60之间设有冷却处理装置,以对被加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处理。
请参照图15,在另一实施例中,密封罩300有两个并形成两个冷却液道310,两冷却液道310混联或串联设置,此时,定子铁芯100的轴向开设有对接流道160,对接流道160可设于定子齿部120或定子轭部110,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如此,可实现冷却液沿对接流道160从定子铁芯100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具体地,冷却液由循环泵60泵至电机20一端的机壳50上的输入孔51,一部分的冷却液通过输入孔51进入罩盖600的进液凹槽621中,通过进液凹槽621上的进液孔622进入腔体610,从而使低温的冷却液与高温的定子绕组200在腔体610内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被加热的冷却液经出液凹槽623上的出液孔624,由腔体610进入出液凹槽623,再经过输出孔52进入冷却液回收道54,以完成电机20该端的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另一部分的冷却液通过对接流道160流入电机20另一端的进液凹槽621,进行电机20另一端的定子绕组200的冷却散热。电机20两端的定子绕组200完成与冷却液的热交换后,冷却液分别由两端的输出孔52进入冷却液回收道54,再由回收孔53流入循环泵60,开始再一次的冷却液的循环。如此,通过在定子铁芯100的轴向开孔,实现了电机20冷却系统的串联冷却循环路径,可进一步地提高定子总成10的冷却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多个定子齿部,所述定子齿部凸出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壁设置,相邻的所述定子齿部之间形成齿槽,多个所述齿槽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
定子绕组,部分所述定子绕组位于所述齿槽;以及
密封罩,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内形成有冷却液道,所述密封罩设有与所述冷却液道相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冷却液道,通过所述出液孔离开所述冷却液道,凸出所述定子齿部的端面的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伸入所述冷却液道内并能够与冷却液直接接触;所述密封罩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密封罩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冷却液道,两所述冷却液道之间并联设置;所述密封罩包括相抵接的密封端板和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密封端板配合围成所述冷却液道,所述密封端板包括板体和多个密封齿,所述板体呈环形,所述板体开设有多个避让槽,多个所述避让槽沿所述板体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由所述避让槽穿出以伸入所述冷却液道,多个所述密封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板体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齿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靠近所述定子齿部的内侧面形成有齿槽口,所述密封齿卡接于所述齿槽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齿部具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定子齿部的一端,相邻定子齿部在所述止挡部之间的间隙最小,相邻的所述止挡部之间形成所述齿槽口,所述齿槽口的深度为0.5mm至5mm,所述密封齿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齿槽口的深度,所述密封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贴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总成还包括槽绝缘纸,所述槽绝缘纸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所述槽绝缘纸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绝缘漆固定,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绝缘漆固定并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口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密封,所述密封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口由多个排布成筒状的密封条密封,多个所述密封条的两端围绕有环形的密封止口,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密封止口固定并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总成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密封端板和所述罩盖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呈夹角设置的限位部和卡接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密封端板背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所述卡接部夹设于所述密封齿与所述罩盖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包括:
腔体,设于所述罩盖的内壁与外壁之间;
凹槽,设于所述罩盖的第一端面的侧壁与第二端面的侧壁之间;
所述进液孔,设于所述凹槽上;
所述出液孔,设于所述凹槽上,与所述进液孔间隔设置;以及
两个隔离筋,设于所述凹槽上,将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出液孔分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密封罩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冷却液道,两所述冷却液道之间并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内还形成有在轴向上贯穿延伸的对接流道,所述对接流道分别对接两所述冷却液道以将两所述冷却液道连通;
其中,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出液孔;
或者,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
或者,两个所述冷却液道均设置有所述出液孔,其中之一设置有所述进液孔;
或者,一所述冷却液道设置有所述进液孔,另一所述冷却液道设置有所述出液孔。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定子总成;
转子,安装于所述定子总成的内腔;
机盖,固定于所述定子总成的一端;以及
机壳,固定于所述定子总成的外壁,所述机壳上设有输入孔、输出孔以及回收孔,所述输入孔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所述机壳在所述输出孔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回收道,所述冷却液回收道与所述冷却液道通过所述输出孔和所述出液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收道将所述输出孔和所述回收孔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总成的外壁与所述机壳的内壁之间夹持有多个第二密封圈,所述输入孔和所述输出孔的轴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密封圈。
13.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和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机上的所述回收孔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机上的所述输入孔连通。
CN202111083958.8A 2021-09-14 2021-09-14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113675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958.8A CN113675966B (zh) 2021-09-14 2021-09-14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958.8A CN113675966B (zh) 2021-09-14 2021-09-14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966A CN113675966A (zh) 2021-11-19
CN113675966B true CN113675966B (zh) 2023-11-24

Family

ID=7854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3958.8A Active CN113675966B (zh) 2021-09-14 2021-09-14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5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5213A (zh) * 2021-12-29 2022-04-05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机以及汽车
CN114337114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油液驱动喷淋结构的油冷扁线电机
CN114337115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扁线电机的冷却回路
CN114301236A (zh) * 2021-12-30 2022-04-08 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三相引线的油冷扁线电机
US20230421017A1 (en) * 2022-06-27 2023-12-28 Garrett Transportation I Inc. E-machine with a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manifold member for spray of stator cooling fluid
CN115333265A (zh) * 2022-07-20 2022-11-11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电机、动力总成及机械设备
GB2627823A (en) * 2023-03-03 2024-09-04 Safran Electrical & Power Stator sealing member
CN116455105B (zh) * 2023-03-31 2024-06-21 无锡星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CN117200502B (zh) * 2023-08-17 2024-09-17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7343A (zh) * 2004-12-06 2006-06-1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发电机
CN107306056A (zh) * 2016-04-25 2017-10-3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冷却
CN108270301A (zh) * 2018-01-25 2018-07-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绕组端部冷却结构的定子结构及其电机
CN109936232A (zh) * 2019-02-20 2019-06-2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分流机构
CN110768501A (zh) * 2019-10-10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定子铁芯、定子及定子装配成型的方法、电机、空调
DE102018131961A1 (de) * 2018-12-12 2020-06-18 Thyssenkrupp Ag Kühlkanal für einen Wickelkopf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CN111555486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CN113270959A (zh) * 2020-01-29 2021-08-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动化车辆的热管理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4064B2 (ja) * 2010-11-18 2013-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10097066B2 (en) * 2016-03-17 2018-10-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7343A (zh) * 2004-12-06 2006-06-1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发电机
CN107306056A (zh) * 2016-04-25 2017-10-3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冷却
CN108270301A (zh) * 2018-01-25 2018-07-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绕组端部冷却结构的定子结构及其电机
DE102018131961A1 (de) * 2018-12-12 2020-06-18 Thyssenkrupp Ag Kühlkanal für einen Wickelkopf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CN109936232A (zh) * 2019-02-20 2019-06-2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分流机构
CN110768501A (zh) * 2019-10-10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定子铁芯、定子及定子装配成型的方法、电机、空调
CN113270959A (zh) * 2020-01-29 2021-08-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动化车辆的热管理总成
CN111555486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966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75966B (zh) 定子总成、电机和电机冷却系统
JP6090572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9755482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liquid cooling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N113241880A (zh)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KR102198959B1 (ko) 모터
RU2020107474A (ru) Колесный электромотор, снабженный системой охлаждения
JP6330938B2 (ja) モータ
CN111725939A (zh) 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KR20210102522A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기
KR20130137087A (ko) 전기 기계 모듈 냉각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175796B1 (ko) 스테이터와 하우징의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된 전동 워터 펌프 장치
US20170257001A1 (en) Stator
CN112787456B (zh)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CN115498840A (zh)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直接冷却系统及其定子铁心的制造方法
CN114268178A (zh) 定子铁芯和油冷电机
CN112436654A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机壳体和电机
CN219672928U (zh)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20325353U (zh) 一种电机定子的冷却结构、电机定子、轴向磁通电机及车辆
CN220874342U (zh) 一种转子轴组件和轴向电机
EP4329158A1 (en) Liquid cooling structure for motor
CN220325354U (zh) 定子铁芯、定子、油冷电机以及车辆
KR102619732B1 (ko) 냉각부재를 구비한 구동모터
CN213461277U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214755873U (zh)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CN220985468U (zh) 电机油冷结构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8

Address after: No. 99, Beihui Road, Shan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Applicant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Auroba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SHANGZHONGXI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5

Address after: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Patentee befor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