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5873U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Google Patents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55873U CN214755873U CN202121161766.XU CN202121161766U CN214755873U CN 214755873 U CN214755873 U CN 214755873U CN 202121161766 U CN202121161766 U CN 202121161766U CN 214755873 U CN214755873 U CN 2147558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motor
- passage
- shell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包括机壳结构,包括机壳本体,机壳本体上设有进油口、与进油口连通的机壳第一油道及机壳第二油道;端盖结构,包括设于机壳本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机壳本体内的定子铁芯及与定子铁芯连接的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上设有铁芯轴向油道,铁芯轴向油道与机壳第一油道、机壳第二油道连通;转子组件,包括卡设于定子组件中并穿出于第一端盖外的电机主轴,设于电机主轴两端的电机轴承,及与电机主轴连接的转子铁芯;油底壳,设于机壳本体的底部,油底壳与机壳本体围设形成集油箱。本实用提供的油冷电机冷却油路,不需设置单独的油管,整个油路设计在电机零部件内部,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的散热性能直接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电机多采用风冷或水冷结构,风冷或水冷的散热效率较低,水冷电机的流体介质无法直接接触高温点、无法直接冷却热源,而电机高温部分主要集中在绕组端部,绕组处的热量需经过槽内绝缘层、电机定子才能传递至外壳被水带走,传递路径长、散热效率低。因为有热阻的存在,从绕组到水冷机壳,存在温度梯度。绕组、磁钢等热源无法直接冷却,导致温度堆积,形成局部热点。水冷电机对水道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要求非常严格,并且在冬天必须添加防冻液,否则易造成维护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水冷电机传递路径长、散热效率低,且对水道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要求非常严格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包括:
机壳结构,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上设有进油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机壳第一油道以及机壳第二油道;
端盖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壳本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本体内的定子铁芯以及与所述定子铁芯连接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铁芯轴向油道,所述铁芯轴向油道与所述机壳第一油道、所述机壳第二油道均连通;
转子组件,包括卡设于所述定子组件中并穿出于所述第一端盖外的电机主轴,设于所述电机主轴两端的电机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的转子铁芯;
油底壳,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底部,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机壳本体围设形成集油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的喷油环,所述喷油环罩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一端外侧;
所述喷油环与所述机壳本体配合围设形成喷油腔室,所述喷油腔室与所述铁芯轴向油道连通,且所述喷油环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喷油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油环的第一外圆周面与所述机壳本体抵接,所述第一外圆周面、所述喷油环的第二外圆周面以及所述机壳本体配合围设形成所述喷油腔室,所述第一外圆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圆周面呈阶梯状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本体内侧周向设有机油滑道,所述机油滑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另一端外侧对应,且所述机油滑道与所述铁芯轴向油道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本体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机壳第三油道;
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机壳本体之间的旋变盖板,所述旋变盖板设有盖板油道,且所述盖板油道与所述机壳第三油道连通;
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有与所述盖板油道连通的主轴油道,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轴承冷却油道,且所述轴承冷却油道与所述电机轴承相对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绕组内侧冷却油道,且所述绕组内侧冷却油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两端内侧均对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铁芯冷却油道;
所述转子铁芯设有与所述铁芯冷却油道连通的转子油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各设有一隔磁端板,所述隔磁端板设有与所述转子油道连通的端板油道,且所述端板油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两端内侧均对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本体设有与所述集油箱连通的机壳回油道,所述机壳回油道用于输送冷却之后的油液。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与所述集油箱连通的滤清器,与所述滤清器连接的电子油泵以及与所述电子油泵连接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进油孔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提供的油冷电机冷却油路,不需设置单独的油管,整个油路设计在电机零部件内部,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冷电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油环的轴测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冷电机的轴测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的左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磁端板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磁端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一种油道结构的正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另一种油道结构的正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另一种油道结构的正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主轴的正视图。
图中:1、机壳本体;11、进油口;12、机壳第一油道;13、机壳第二油道;14、机壳第三油道;15、机油滑道;16、机壳回油道;2、端盖结构;21、第一端盖;22、第二端盖;3、定子组件;31、定子铁芯;311、铁芯轴向油道;32、定子绕组;4、转子组件;41、电机主轴;411、主轴油道;412、轴承冷却油道;413、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4、铁芯冷却油道;42、电机轴承;43、转子铁芯;431、转子油道;44、隔磁端板;441、端板油道;5、油底壳;6、喷油环;61、喷油孔;7、旋变盖板;71、盖板油道;81、滤清器;82、电子油泵;83、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能解决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包括:机壳结构、端盖结构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4以及油底壳5。机壳结构包括机壳本体1,机壳本体1上设有进油口11、与进油口11连通的机壳第一油道12以及机壳第二油道13,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通过机壳第一油道12和机壳第二油道13流经其它组件进行冷却。其中,冷却之后的油液通过机壳回油道16流回至集油箱中,此外,机壳油道并不仅限于机壳第一油道12和机壳第二油道13,可以根据实际的冷却需求设置多条机壳油道。
端盖结构2包括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22,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22分别设于机壳本体1的两端,与机壳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同时,第一端盖21内设有轴承室和油封安装槽。
定子组件3包括定子铁芯31和定子绕组32,定子铁芯31设于机壳本体1内,定子绕组32与定子铁芯31连接,定子铁芯31上设有铁芯轴向油道311,铁芯轴向油道311与机壳第一油道12、机壳第二油道13均连通,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一油道12和机壳第二油道13进入铁芯轴向油道311,从而对定子铁芯31进行冷却。
转子组件4包括电机主轴41、电机轴承42以及转子铁芯43,电机主轴41卡设于机壳本体1中并穿出于第一端盖21外,电机主轴41穿出于第一端盖21外的部分可以与外部待驱动的部件连接。电机轴承42设于电机主轴41的两端,且电机轴承42卡设于第一端盖21和机壳本体1的轴承室内,以便转子组件4进行旋转。转子铁芯43与电机主轴41通过平键连接。油底壳5设于机壳本体1的底部,油底壳5与机壳本体1围设形成集油箱,冷却后的油液被收集至集油箱中,进行下一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油冷电机冷却油路,不需设置单独的油管,整个油路设计在电机零部件内部,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油冷电机还包括喷油环6,喷油环6设于第一端盖21与定子组件3之间,喷油环6罩设于定子绕组32的一端外侧,同时喷油环6与第一端盖21位于机壳本体1的同一侧。喷油环6与机壳本体1配合围设形成喷油腔室,喷油腔室与铁芯轴向油道311连通,且喷油环6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喷油孔61。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一油道12和机壳第二油道13进入铁芯轴向油道311,然后由铁芯轴向油道311流入喷油腔室,从喷油孔61中喷出对定子绕组32的外端进行冷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喷油环6的第一外圆周面与机壳本体1抵接,第一外圆周面、喷油环6的第二外圆周面以及机壳本体1配合围设形成喷油腔室,第一外圆周面和第二外圆周面呈阶梯状设置。如图2所示,喷油环6第一外圆周面和第二外圆周面之间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喷油孔61,进入喷油腔室中的油液通过喷油孔61喷射出去对定子绕组32的外端进行冷却。最后油液通过机壳回油道16流回至集油箱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机壳本体1内侧周向设有机油滑道15,机油滑道15与定子绕组32的另一端外侧对应,且机油滑道15与铁芯轴向油道311连通。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一油道12和机壳第二油道13进入铁芯轴向油道311,然后由铁芯轴向油道311流入机油滑道15,通过机油滑道15喷出对定子绕组32的外端进行冷却。其中,机油滑道15靠近定子绕组32的外端的一端,可以通过调节机壳本体1内侧相对应位置的倒角,从而调整从机油滑道15喷出的油液的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机壳本体1上还设有与进油口11连通的机壳第三油道14。油冷电机还包括旋变盖板7,旋变盖板7设于第二端盖22和机壳本体1之间,旋变盖板7设有盖板油道71,且盖板油道71与机壳第三油道14连通。
电机主轴41轴向设有与盖板油道71连通的主轴油道411,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盖板油道71,然后由盖板油道71流入主轴油道411,从而对电机主轴41进行冷却。
此外,电机主轴41径向设有与主轴油道411连通的轴承冷却油道412,且轴承冷却油道412与电机轴承42相对应。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盖板油道71,然后由盖板油道71流入主轴油道411,由主轴油道411流入轴承冷却油道412喷向对应的电机轴承42从而对电机轴承42进行冷却,同时油液通过机壳回油道16流回至集油箱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电机主轴41径向设有与主轴油道411连通的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且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与定子绕组32的两端内侧均对应。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盖板油道71,然后由盖板油道71流入主轴油道411,由主轴油道411流入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从而对相对应的定子绕组32的内侧进行冷却,同时油液通过机壳回油道16流回至集油箱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电机主轴41径向设有与主轴油道411连通的铁芯冷却油道414,转子铁芯43设有与铁芯冷却油道414连通的转子油道431。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盖板油道71,然后由盖板油道71流入主轴油道411,由主轴油道411流入铁芯冷却油道414,油液通过铁芯冷却油道414进入转子油道431,从而对转子铁芯43进行冷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转子铁芯43的两端各设有一隔磁端板44,隔磁端板44设有与转子油道431连通的端板油道441,且端板油道441与定子绕组32的两端内侧均对应。用于冷却的油液由进油口11进入,经由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盖板油道71,然后由盖板油道71流入主轴油道411,由主轴油道411流入铁芯冷却油道414,油液通过铁芯冷却油道414进入转子油道431,然后由转子油道431进入端板油道441,从而对相对应的定子绕组32的内侧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油液通过机壳回油道16流回至集油箱中。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端板油道441的角度γ来调节冷却定子绕组32的内侧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机壳本体1设有与集油箱连通的机壳回油道16,机壳回油道16用于输送冷却之后的油液,将冷却之后的油液聚集在集油箱中,以便循环利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油冷电机还包括滤清器81、电子油泵82以及冷却器83,滤清器81与集油箱连通,电子油泵82与滤清器81连通,冷却器83与电子油泵82连通,回收到集油箱中的油液首先通过滤清器81进行过滤,然后通过电子油泵82泵入冷却器83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油液进入进油孔11再次对油冷电机的部件进行冷却。
油冷电机由于采用直接冷却,冷却介质直接带走温度最高的端部绕组热量,相对间接水冷散热,油冷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持续性能更好,能够满足部分性能车日益提高的最高车速对应的持续性能要求。
其中,具体冷却过程如下:
机壳本体1上设置有进油口11,从进油口11进来的部分油液进入到机壳第一油道12,部分油液进入到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到机壳第一油道12的油液分为三部分:(1)机壳第一油道12内的部分油通过铁芯轴向油道311进入机壳第二油道13,对定子铁芯31进行冷却;(2)机壳第一油道12内的部分油液通过铁芯轴向油道311进入喷油环6与机壳本体1组成的喷油腔室中,再通过喷油环6周向布置的喷油孔61喷到绕组端部的外侧,对一侧绕组端部外侧进行冷却;(3)机壳第一油道12内的部分油通过铁芯轴向油道311与机壳倒角组成的间隙(机油滑道15)喷到绕组端部的外侧,对另一侧绕组端部外侧进行冷却。
从进油口11进来的部分油液通过机壳第三油道14进入到盖板油道71,油液通过盖板油道71进入到电机主轴41的主轴油道411,冷却电机主轴41。主轴油道411内的油液分成三部分:(1)一部分通过电机主轴41上的轴承冷却油道412,分别冷却前轴承、后轴承;(2)一部分通过电机主轴41上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冷却绕组端部的内侧;(3)一部分通过电机主轴41上铁芯冷却油道414,进入到转子铁芯43中冷却转子铁芯43和磁钢。转子铁芯43中的部分油通过转子铁芯43两端的隔磁端板44中的端板油道441喷到两端定子绕组32端部的内侧,对定子绕组32端部内侧进行冷却。
通过定子铁芯31、定子绕组32端部、转子铁芯43、电机主轴41、电机轴承42的冷却油液最终通过机壳本体1上的机壳回油道16流到油底壳5与机壳本体1组成的集油箱中,集油箱中的油经过滤清器81过滤,被电子油泵82吸到冷却器83中,经冷却器83冷却后的油液再次进入到进油口11,进行下一循环。
如图4和图5所示,定子铁芯31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多个轴向油道,轴向油道截面成“U”型,且避开定子铁芯31的焊缝及定位槽。角度α设置为大于10°,小于20°,角度β通常大于5°,油道数量可以依据定子铁芯31的外径来调整,尽可能的多布置,以提高冷却效果。通过设置铁芯轴向油道311除了可以对定子铁芯31进行冷却外,也可以将油引到定子绕组32的端部,对定子绕组32的端部进行冷却。通过在定子铁芯31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轴向油道311可以保证喷油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喷油环6上设置有多个喷油孔61,喷油孔6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保证喷油的均匀性。喷油孔61数量可以依据喷油环6的外径来调整。出油孔为圆柱形或圆锥形,如果为圆柱形,需要在端面增加倒角,保证油能顺利流入。喷油环6端面设有圆环形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或者自动涂胶,减少铁芯轴向油道311中油的泄漏,保证到达喷油环6的油量。
如图6和图7所示,隔磁端板44上设置有多个端板油道441,端板油道441斜向布置,且与端面垂直,方便加工,角度γ设为:60°~65°,可以根据绕组端部长度进行调整,保证理论喷射位置位于绕组端部中间位置附近,以增大绕组端部的冷却面积。隔磁端板44上设置有周向圆环形储油槽,储油槽与转子油道431连通。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转子铁芯43包括多段铁芯,多段铁芯包括3种不同结构,每种结构包含1种油道,转子油道431包括转子铁芯第一油道4313、转子铁芯第二油道4312以及转子铁芯第三油道4311。如图11所示,转子铁芯43油道共有3层,转子铁芯第一油道4313与铁芯冷却油道414连通,转子铁芯第一油道4313与转子铁芯第二油道4312连通,转子铁芯第二油道4312与转子铁芯第三油道4311连通,转子铁芯第三油道4311与磁钢槽连通。
油路:电机主轴41油道中的油液通过铁芯冷却油道414进入到转子铁芯第一油道4313,进而进入到转子铁芯第二油道4312与转子铁芯第三油道4311,从而实现对转子铁芯43和磁钢的冷却。
如图12所示,电机主轴41上设置有轴承冷却油道412、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以及铁芯冷却油道414,其中,轴承冷却油道412的截面成圆形,方向与电机主轴41轴线垂直,数量与轴承对应;绕组内侧冷却油道413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截面成圆形,方向与电机主轴41轴线垂直;铁芯冷却油道41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截面成圆形,方向与电机主轴41轴线垂直。
滤清器81和电子油泵82设置在油冷电机底部,与集油箱连通,油底壳5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集油箱内的油液能够顺利经过滤清器81过滤。冷却器83设置在油冷电机上部,与进油口11距离较近,保证到达进油口11的油液温度最低,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定子铁芯31、定子绕组32、转子铁芯43、磁钢、电机主轴41、前后电机轴承42都有冷却,冷却面积大,冷却效率高,进而可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机壳结构,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上设有进油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机壳第一油道以及机壳第二油道;
端盖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机壳本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本体内的定子铁芯以及与所述定子铁芯连接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铁芯轴向油道,所述铁芯轴向油道与所述机壳第一油道、所述机壳第二油道均连通;
转子组件,包括卡设于所述定子组件中并穿出于所述第一端盖外的电机主轴,设于所述电机主轴两端的电机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的转子铁芯;
油底壳,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底部,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机壳本体围设形成集油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的喷油环,所述喷油环罩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一端外侧;
所述喷油环与所述机壳本体配合围设形成喷油腔室,所述喷油腔室与所述铁芯轴向油道连通,且所述喷油环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喷油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环的第一外圆周面与所述机壳本体抵接,所述第一外圆周面、所述喷油环的第二外圆周面以及所述机壳本体配合围设形成所述喷油腔室,所述第一外圆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圆周面呈阶梯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内侧周向设有机油滑道,所述机油滑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另一端外侧对应,且所述机油滑道与所述铁芯轴向油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机壳第三油道;
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机壳本体之间的旋变盖板,所述旋变盖板设有盖板油道,且所述盖板油道与所述机壳第三油道连通;
所述电机主轴轴向设有与所述盖板油道连通的主轴油道,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轴承冷却油道,且所述轴承冷却油道与所述电机轴承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绕组内侧冷却油道,且所述绕组内侧冷却油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两端内侧均对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轴径向设有与所述主轴油道连通的铁芯冷却油道;
所述转子铁芯设有与所述铁芯冷却油道连通的转子油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各设有一隔磁端板,所述隔磁端板设有与所述转子油道连通的端板油道,且所述端板油道与所述定子绕组的两端内侧均对应。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设有与所述集油箱连通的机壳回油道,所述机壳回油道用于输送冷却之后的油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还包括与所述集油箱连通的滤清器,与所述滤清器连接的电子油泵以及与所述电子油泵连接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61766.XU CN214755873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61766.XU CN214755873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55873U true CN214755873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2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61766.XU Active CN214755873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55873U (zh) |
-
2021
- 2021-05-27 CN CN202121161766.XU patent/CN2147558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41880A (zh)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
WO2022037263A1 (zh) | 油水混合冷却电机系统及车辆 | |
CN113364166B (zh) |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 |
US7675209B2 (en) |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 |
WO2021238762A1 (zh) | 一种混合冷却电机 | |
CN114629297B (zh) | 一种液冷电机 | |
CN113381531A (zh) | 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设有该定子冷却结构的电机 | |
CN212367066U (zh) |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 |
WO2024207711A1 (zh) | 一种高速电机的油冷系统 | |
CN113890272A (zh) | 一种油冷定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 |
CN214755873U (zh)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
CN209748302U (zh)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
CN117833507A (zh) | 一种定子周向交错油路冷却电机 | |
CN115811159A (zh) |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 |
CN221487520U (zh) | 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 | |
CN216530982U (zh) | 油冷电机密封环及双电机的电机壳体 | |
CN221552921U (zh) | 一种油冷电机 | |
CN111756179A (zh) |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 |
CN220754513U (zh) | 油冷异步电机 | |
CN221614785U (zh) | 一种油水复合冷却电机 | |
CN220421565U (zh) | 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驱动电机 | |
CN220342140U (zh) |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 |
CN220172991U (zh) | 一种油冷电机结构 | |
CN221652341U (zh) | 一种定子槽内直接油冷的冷却结构 | |
CN114257021B (zh) | 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油环及驱动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