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8510B -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8510B
CN113668510B CN202110949279.8A CN202110949279A CN113668510B CN 113668510 B CN113668510 B CN 113668510B CN 202110949279 A CN202110949279 A CN 202110949279A CN 113668510 B CN113668510 B CN 113668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pipe
cast
column
prefabricat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92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8510A (zh
Inventor
黄祖周
全竟
李建宇
万年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jiang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jiang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jiang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jiang No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92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8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8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8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8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48Piles varying in construction along their length, i.e. along the body between head and shoe, e.g.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long their lengt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灌注桩和预制管,预制管的下部伸入到灌注桩内,所述灌注桩内竖直设有定位钢筋架,所述定位钢筋架上固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定位钢筋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灌注桩的内壁,所述定位钢筋架的上部伸入到预制管内,且定位钢筋架的外壁与预制管的内壁抵接。本申请提高了预制管插接在灌注桩内时的竖直稳定性和偏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逆作法是一种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支护结构,按地下结构自上而下并与基坑开挖交替施工的施工工法,是一种与顺作法顺序截然相反的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在基坑开挖前首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外墙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并进行桩基施工、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安装与混凝土柱或桩基对接的钢柱,然后施工首层楼板,通过首层楼板将地下连续墙、桩基与柱连在一起,作为施工期间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承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支承结构由灌注桩和预制件构成,操作者可将预制件的下部伸入到具有未凝固的混凝土灌注桩内,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完成支承结构的施工作业;而多层楼板则固定在多根预制件上,从而完成整个地下室的搭建工作。但是在预制管于灌注桩之间的竖直性因地面的施工震动或者周边的设备运行会出现预制件的倾斜或者偏移,进而影响到整个支承结构的工程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预制管安装时的竖直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构造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灌注桩和预制管,预制管的下部伸入到灌注桩内,所述灌注桩内竖直设有定位钢筋架,所述定位钢筋架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定位钢筋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灌注桩的内壁,所述定位钢筋架的上部伸入到预制管内,且定位钢筋架的外壁与预制管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定位钢筋架和连接杆将预制管和灌注桩进行稳定连接,此时不仅增大了预制管与灌注桩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从内部加固并限定了预制管的偏移,结合外部的立模板和辅助支护结构,可进一步降低预制管发生偏移的机率,提高了预制管在灌注桩内插接时的竖直稳定性,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灌注混凝土浆料时对预制管与灌注桩两者连接位置的冲击作用。
优选的,所述预制管靠近灌注桩的端部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与连接杆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可有效提升预制管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一方面预制管的下端伸入到灌注桩内的深度增加,重心下移,整个“预制管和灌注桩”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卡槽和连接杆的卡接,可以起到限制预制管左右或者周向移动的效果,使得预制管的竖直稳定性更佳。
优选的,所述定位钢筋架包括至少三根竖向钢筋以及多根钢筋加固环,所述钢筋加固环沿竖向钢筋的延伸方向间隔绑扎在多根竖向钢筋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根钢筋加固环绑扎在竖向钢筋上,此时行程单定位钢筋架的强度和抗偏移能力更强,不仅可起到加强预制管的内部结构强度,而且还能提高预制管与灌注桩之前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预制管外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的连接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耳外凸设置,增加了预制管的起吊位点,提高了搬运和安装时的便捷度;此外连接耳还能用于连接楼板与预制管外壁,提高楼板安装时的稳定性和便捷度。
优选的,所述预制管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孔的设置使得预制管内外连通,此时可以将位于预制管内的钢筋与外凸的连接耳采用钢丝绑扎固定,可有效提高定位钢筋架与预制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预制管发生偏移的机率。
优选的,插入到灌注桩内的所述预制管的开孔中插接有多根加固钢筋,且每根加固钢筋的中心部位位于预制管内,加固钢筋的端部从开孔中伸出并插接在灌注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孔的设置,使得预制管内外连通,此时加固钢筋可以通过上述开孔与位于预制管内的竖向钢筋和钢筋加固环交叉或者交错卡接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预制管与定位钢筋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为后期在预制管外浇筑一层外包钢筋混凝土层做好基础的加固作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基础外围面积、先施工四周的支护结构、支护体系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护;
2)按设计图进行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的施工;挖土完成后分别再在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外表面浇筑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加固;
3)利用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夯实修正后作地模,浇灌地下室的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并在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预留挖土方的出土洞若干个;
4)进行地下室一层土方的挖土,移到出土口,并提升到室外卸土;
5)重复3)进行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6)重复4)进行地下二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7)重复3)或5),作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8)重复4)或6)进行地下三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9)重复3)、5)或7)进行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优选的,1)中,所述排桩支护的排桩采用钻孔桩或挖孔桩。
优选的,2)中,所述中间支承柱采用预制构造柱、钢管柱或型钢管柱支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且工程质量稳定性更佳的效果。
优选的,预制构造柱的施工步骤,包括:
浇筑并养护完成灌注桩,并在灌注桩内预埋4-8根连接杆;
将多根竖向钢筋利用多根钢筋加固环依次绑扎固定形成预制的定位钢筋架;
将预制管的下部插接到灌注桩内,并使得定位钢筋架的上部同时稳定插接在预制管内;
然后再将所述定位钢筋架的下端依次绑扎在连接杆上,并进行焊接加固;
在灌注桩内灌注混凝土,养护2-5天后再从预制管的上端开口处二次灌注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管的下部插入到灌注桩的同时,让定位钢筋架反向插入到预制管内,此时形成的“预制管和灌注桩”的连接体系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且施工难度相对较低,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高了预制管插接在灌注桩内的竖直稳定性。
2、本申请开孔的设置,使得预制管内外连通,此时可以将位于预制管内的定位钢筋架与外凸的连接耳经钢丝绑扎固定,可有效提高定位钢筋架与预制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加固钢筋也可以通过上述开孔与位于预制管内的竖向钢筋和钢筋加固环交叉或者交错卡接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预制管与定位钢筋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预制管发生偏移的机率。
3、本申请的施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且工程质量稳定性更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隐藏了部分预制短管后的预制构造柱的立体图,主要用于体现最下方的预制短管与灌注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隐藏了部分预制短管后的的预制构造柱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构造柱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灌注桩;2、预制管;21、预制短管;3、定位钢筋架;4、连接杆;5、卡槽;6、竖向钢筋;7、钢筋加固环;8、连接耳;9、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造柱,用于支撑地下施工的防护结构,同时还可成为后期建筑的主要承重柱结构。上述预制构造柱包括灌注桩1和预制管2。其中,灌注桩1呈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上述灌注桩1浇筑在地基上,且灌注桩1的下部伸入至地基内并与地基经浇筑稳定连接,从而提高了整个预制构造柱的稳定性。其次在灌注桩1内预埋有多个J形的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灌注桩1时进行提前预埋,多个J形的预埋件的弯折部位与灌注桩1内的钢筋骨架通过焊接固接,预埋件的竖直端部突出在灌注桩1外,并形成安装位点。在上述J形的预埋件的安装位点处焊接有一根连接杆4,此时多根连接杆4均朝着灌注桩1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焊接有定位钢筋架3。
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上述定位钢筋架3包括五根竖向钢筋6以及多根钢筋加固环7,同时每根钢筋加固环7均沿竖向钢筋6的延伸方向并间隔绑扎在多根竖向钢筋6上,接着工人再通过焊接对竖向钢筋6和钢筋加固环7进行电弧焊加固。然后再将上述定位钢筋架3与多根连接杆4相互垂直焊接,同时在定位钢筋架3和连接杆4之间焊接有多根斜拉杆作为加强筋,此时斜拉杆位于定位钢筋架3背离灌注桩1开口的侧面,由此上述定位钢筋架3与连接杆4之间构成了用于预制管2插接的位点。
参照图1和图2,上述预制管2是由多段3-5米长度预制短管21组装而成的。其中,相邻两根预制短管21在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块和凹槽,且每一块预制短管2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其另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有与上述凹槽相适配的卡块。由此可知,操作可将其中一块预制短管21上的卡块卡接在另一块预制短管21的凹槽内,由此即可完成预制管2的预组装。
参照图1和图2,预制管2的下部伸入到灌注桩1内,与此同时上述定位钢筋架3的上部反向伸入到预制管2内,并上述且定位钢筋架3的外壁与预制管2的内壁抵接,从而增大了预制管2与灌注桩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内部加固并限定了预制管2的偏移,使得预制管2能够稳定的竖直在灌注桩1内,由此即可完成预制管2与定位钢筋架3的初步定位组装。
参照图2,为了提升预制管2与连接杆4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预制管2靠近灌注桩1的端部开设有多个卡槽5,卡槽5与连接杆4相卡接。此时加深了预制管2下端伸入到灌注桩1的深度,降低了预制管2整体的重心,进一步提升了预制管2和灌注桩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预制管2的抗偏移能力。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制管2与定位钢筋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预制管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的连接耳8。同时还在制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孔9。此时位于灌注桩1内的上述预制管2的开孔9中可插接有多根加固钢筋(图中未示出),且每根加固钢筋的中心部位位于预制管2内,加固钢筋的端部从开孔9中伸出并插接在灌注桩1内。由此上述开孔9的设置,使得预制管2内外连通,一方面操作者可将位于预制管2内的竖向钢筋6与外凸的连接耳8经钢丝绑扎固定;另一方面加固钢筋也可以通过上述开孔9与位于预制管2内的竖向钢筋6和钢筋加固环7交叉或者交错卡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预制管2与定位钢筋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为后期在预制管2外浇筑一层外包钢筋混凝土层做好了基础的加固作业。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基础外围面积、先施工四周的支护结构、支护体系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护;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排桩支护的排桩可以采用钻孔桩,也可以采用挖孔桩。
2)按设计图进行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的施工;挖土完成后分别再在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外表面浇筑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加固;上述中间支承柱可采用预制构造柱,可选为钢管柱,也可以选为型钢管柱支承。
其中,预制构造柱的施工步骤,包括:
2.1)浇筑并养护完成灌注桩1,并在灌注桩1内预埋四根连接杆4;
2.2)将多根竖向钢筋6利用多根钢筋加固环7依次绑扎固定形成预制的定位钢筋架3;
2.3)然后再将所述定位钢筋架3的下端依次绑扎在连接杆4上,并进行焊接加固;
2.4)将具有卡槽5的预制短管21下部插接到灌注桩1内,使得连接杆4卡接在预制管2的卡槽5内,让定位钢筋架3的上部同时向上穿过上述具有卡槽5的预制短管21,并突出在上述具有卡槽5的预制短管21外;
2.5)将多根加固钢筋依次穿过上述具有卡槽5的预制短管21的开孔,并使得加固钢筋的端部位于灌注桩1内;
2.6)采用钢丝将加固钢筋、竖向钢筋6或钢筋加固环7绑扎在连接耳上进行再次加固;
2.7)将剩余的预制短管21从定位钢筋架3的上端依次套在定位钢筋架3外,并使得上一个预制短管21的凹槽与下一个预制短管21的卡槽相卡接,接着依次叠加多个预制短管21后即可完成对上述预制管2的预组装;
2.8)重复2.6)的操作将多段3米长的预制短管21依次与定位钢筋架3进行加固处理;
2.9)在灌注桩1内灌注混凝土,养护2-5天后再从预制管2的上端开口处二次灌注混凝土。
3)利用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夯实修正后作地模,浇灌地下室的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并在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预留挖土方的出土洞若干个。
4)进行地下室一层土方的挖土,移到出土口,并提升到室外卸土。
5)重复3)进行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6)重复4)进行地下二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7)重复3)或5),作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8)重复4)或6)进行地下三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9)重复3)、5)或7)进行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灌注桩(1)和预制管(2),预制管(2)的下部伸入到灌注桩(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1)内竖直设有定位钢筋架(3),所述定位钢筋架(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定位钢筋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灌注桩(1)的内壁,所述定位钢筋架(3)的上部伸入到预制管(2)内,且定位钢筋架(3)的外壁与预制管(2)的内壁抵接;所述预制管(2)靠近灌注桩(1)的端部开设有多个卡槽(5),所述卡槽(5)与连接杆(4)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架(3)包括至少三根竖向钢筋(6)以及多根钢筋加固环(7),所述钢筋加固环(7)沿竖向钢筋(6)的延伸方向间隔绑扎在多根竖向钢筋(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2)外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的连接耳(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插入到灌注桩(1)内的所述预制管(2)的开孔(9)中插接有多根加固钢筋,且每根加固钢筋的中心部位位于预制管(2)内,加固钢筋的端部从开孔(9)中伸出并插接在灌注桩(1)内。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基础外围面积、先施工四周的支护结构、支护体系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护;
2)按设计图进行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的施工;挖土完成后分别再在中间支承柱和基础桩外表面浇筑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加固;
3)利用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夯实修正后作地模,浇灌地下室的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并在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预留挖土方的出土洞若干个;
4)进行地下室一层土方的挖土,移到出土口,并提升到室外卸土;
5)重复3)进行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二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6)重复4)进行地下二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7)重复3)或5),作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同样在地下室三层混凝土楼板中留出出土洞;
8)重复4)或6)进行地下三层土方的挖土和外运卸土操作;
9)重复3)、5)或7)进行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排桩支护的排桩采用钻孔桩或挖孔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所述中间支承柱采用预制构造柱、钢管柱或型钢管柱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构造柱的施工步骤,包括:
浇筑并养护完成灌注桩(1),并在灌注桩(1)内预埋4-8根连接杆(4);
将多根竖向钢筋(6)利用多根钢筋加固环(7)依次绑扎固定形成预制的定位钢筋架(3);
将预制管(2)的下部插接到灌注桩(1)内,并使得定位钢筋架(3)的上部同时稳定插接在预制管(2)内;
然后再将所述定位钢筋架(3)的下端依次绑扎在连接杆(4)上,并进行焊接加固;
在灌注桩(1)内灌注混凝土,养护2-5天后再从预制管(2)的上端开口处二次灌注混凝土。
CN202110949279.8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668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279.8A CN113668510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279.8A CN113668510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8510A CN113668510A (zh) 2021-11-19
CN113668510B true CN113668510B (zh) 2022-04-19

Family

ID=78543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9279.8A Active CN113668510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8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168B (zh) * 2022-04-11 2023-05-09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轻质高强预制构造柱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14C (zh) * 1994-05-30 2000-07-12 北京市第三市政工程公司 地下预制钢管柱与灌注桩定位连接工艺
JP3890666B2 (ja) * 1997-04-28 2007-03-07 株式会社大林組 逆打ち工法における構真柱と本体鉄骨との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構造
CN109629555A (zh) * 2018-06-21 2019-04-16 中铁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提高空桩内插钢管柱的定位装置及桩柱一体施工的方法
CN208650087U (zh) * 2018-07-26 2019-03-2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逆作法的钢管柱快速定位装置
CN112343256B (zh) * 2020-10-15 2021-12-1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逆作条件下预制钢管混凝土叠合框架柱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8510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4796B1 (ko) 기성 콘크리트 기둥부재를 이용한 탑다운 시공방법
KR20060092552A (ko) 현장타설파일을 이용한 무지보 하향골조 시공방법
AU2011368478B2 (en) Batch-installation-type large-caliber underwater casing installation structure using sheet pile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ame
CN113668510B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预制构造柱逆作隔墙施工方法
CN109898669B (zh) 一种逆作法地下首层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KR102286225B1 (ko) 무지주 탑다운 지하구조물 pc복합화 시공공법
JP2008223339A (ja) 中空杭の杭頭部強化方法及び杭頭部強化用補強材
KR20100062395A (ko) 피씨부재를 이용한 지하층 구조물 시공방법
KR100803558B1 (ko) 보강형 단일 현장타설말뚝 기초 및 그 시공방법
JP2000352296A (ja) 地下構造物直下の通路の形成方法
CN116464035A (zh) 一种地下结构内部桩代柱施工方法
CN113668554B (zh)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JP3787109B2 (ja) 杭基礎、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0926323B1 (ko) 소구경 강관을 이용한 지하 증축 공법
JP3899307B2 (ja) 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及び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の構築方法
CN101314947B (zh) 使用人工挖孔桩的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108104137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KR200451731Y1 (ko) 콘크리트 충전 강관 기둥
CN114808929B (zh) 桩柱一体化灌注桩与水平结构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节点
CN114622568B (zh) 兼具基坑支挡和地下室抗浮的桩顶结构施工方法
CN115198787B (zh) 一种钢管柱式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114622569B (zh) 兼具基坑支挡和地下室抗浮的桩顶结构
KR102583537B1 (ko) 불균등지반에서의 탑다운 공법
JPH06108476A (ja) 鉄骨構造物柱脚部分の構築方法
CN114482072B (zh) 软土近接双基坑联合拉锚设计方法、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