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8554B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68554B CN113668554B CN202110894744.2A CN202110894744A CN113668554B CN 113668554 B CN113668554 B CN 113668554B CN 202110894744 A CN202110894744 A CN 202110894744A CN 113668554 B CN113668554 B CN 113668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piles
- foundation pit
- row
- front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223—Details of top sections of foundation p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46—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prestressing techniqu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桩基础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普通的钻孔桩机在开挖前的基坑顶地面上施工前排桩和后排桩,前排桩和后排桩均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中后排桩在桩顶附近面向基坑的一半无钢筋,前排桩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S2:开挖第一层土方至后排桩桩顶位置,将后排桩靠近基坑一侧的无钢筋桩身凿除,这样在后排桩的桩顶以上部分形成只有一半桩身的半坡桩,利用半坡桩进行垂直支挡边坡。本发明可适用的基坑深度范围大大增加,同时仅仅在周边才存在支护结构,基坑内并无任何支护结构,相比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施工结构,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而且不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桩基础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城市中的旧城改造项目。由于地处市中心区,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周边存在大量已有建筑物。
在毗邻建筑物的工程项目开挖基坑时,由于距离建筑物距离较近,因此基坑开挖对建筑物影响较大。毗邻基坑的建筑物对基坑开挖、降水或施工产生的影响更为敏感,因此对基坑施工的变形要求高于一般基坑工程,在毗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支护是一大难题,而且现有的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结构,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工期较长,基坑内大量布置的内支撑严重影响坑内施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该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于深度在8-20m的深基坑,相比只能适用于8m基坑深度以内的双排桩结构,本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的基坑深度范围大大增加,同时仅仅在周边才存在支护结构,基坑内并无任何支护结构,相比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施工结构,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而且不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毗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支护是一大难题,而且现有的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结构,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工期较长,基坑内大量布置的内支撑严重影响坑内施工作业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普通的钻孔桩机在开挖前的基坑顶地面上施工前排桩和后排桩,前排桩和后排桩均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中后排桩在桩顶附近面向基坑的一半无钢筋,前排桩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
S2:开挖第一层土方至后排桩桩顶位置,将后排桩靠近基坑一侧的无钢筋桩身凿除,这样在后排桩的桩顶以上部分形成只有一半桩身的半坡桩,利用半坡桩进行垂直支挡边坡;
S3:在半坡桩上施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和后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为异形截面,施工后排桩冠梁时适当向下凿除后排桩桩身,露出桩身钢筋,桩身钢筋锚入后排桩冠梁内,当后排桩冠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后,对预应力锚索施加预应力,控制桩顶变形;
S4:开挖第二层土方至前排桩桩顶位置,将前排桩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直至露出前排桩的钢筋混凝土为止;
S5:施工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前排桩冠梁为异形截面,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同时浇筑混凝土,实现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的连接固定;
S6:待前排桩冠梁、后排桩腰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后施工钢管混凝土斜梁,在后排桩冠梁与前排桩冠梁之间安装钢管,提前在钢管上部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洞,孔洞外径不小于180-200mm,然后向孔洞内浇灌微膨胀混凝土并养护;
S7:待钢管混凝土斜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向下垂直开挖,直至挖至基坑底,即完成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
进一步地,在S1中,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均毗邻建筑物下部的的工程桩,且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深度均大于工程桩。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桩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所述空桩即为无钢筋也无混凝土,且所述空桩的上端与后排桩冠梁位移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在S6中,所述钢管上下两端的外壁焊接直径20-28mm的钢筋,同时在前排桩冠梁上方和后排桩下方钢管接触位置进行植筋。
进一步地,进行植筋的钢筋直径为20-28mm,长度不小于500mm,并将钢管与钢筋相互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S3中,所述后排桩冠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贯穿半坡桩的侧壁且延伸至后排桩在一侧,且所述固定件的端头反向弯曲与半坡桩内部的钢筋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固定在后排桩顶冠梁的外壁上,且另一端固定在锚固件上,所述锚固件延伸至基坑底的下部实现固定,实现对后排桩施加预应力。
进一步地,在S4中,将前排桩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后,再对前排桩的桩顶进行整平,前排桩上部的钢筋穿出前排桩的桩顶,且高出前排桩的桩顶100-150mm。
进一步地,在S5中,所述前排桩冠梁插入至前排桩上部的钢筋内并直至与前排桩的桩顶相接触,实现前排桩桩顶钢筋锚入前排桩冠梁内实现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桩腰梁采用钢筋植筋方式与后排桩桩身连接,在所述后排桩桩身上进行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再将后排桩腰梁的钢筋部插入至钻孔内部,高强植筋胶固化后实现后排桩腰梁与后排桩的一体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复合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上部半坡桩负责支护地面3-4m深度范围基坑,后排桩和钢管混凝土斜梁负责支护基坑中部4-6m深度范围基坑,前排桩、后排桩、混凝土水平连梁、钢管混凝土斜梁形成的空间结构负责支护基坑下部10-15m的基坑,该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于深度在8-20m的深基坑,相比只能适用于8m基坑深度以内的双排桩结构,本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的基坑深度范围大大增加,同时仅仅在周边才存在支护结构,基坑内并无任何支护结构,相比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施工结构,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而且不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
2、复合支护结构顶部设置的大倾角预应力锚索可以施加预应力,将桩顶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确保基坑的总体变形控制,半坡桩仅仅只有一半桩身,从结构受力角度完全满足土压力需求,同时降低了造价,另外半坡桩凿除一半桩身,保留一半桩身,起到了超前支护的目的,为地表垂直开挖创造了条件,钢管混凝土斜梁仅仅承受压力,因此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一方面避免了脚手架和模板搭设,另一方面缩短了施工时间和养护工期。
3、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全部采用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部分节点采用植筋连接或焊接然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因此该复合结构整体性好,具有非常大的刚度和强度,不仅适用于8-20m的深基坑,而且可以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有力地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1施工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2施工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3施工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4施工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5施工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6施工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S7施工结构图。
图中:1-建筑物、2-工程桩、3-基坑顶、4-后排桩、5-前排桩、6-半坡桩、7-后排桩冠梁、8-预应力锚索、9-前排桩冠梁、10-混凝土水平连梁、11-后排桩腰梁、12-钢管混凝土斜梁、13-基坑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普通的钻孔桩机在开挖前的基坑顶3地面上施工前排桩5和后排桩4,前排桩5和后排桩4均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中后排桩4在桩顶附近面向基坑的一半无钢筋,前排桩5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
S2:开挖第一层土方至后排桩4桩顶位置,将后排桩4靠近基坑一侧的无钢筋桩身凿除,这样在后排桩4的桩顶以上部分形成只有一半桩身的半坡桩6,利用半坡桩6进行垂直支挡边坡;
S3:在半坡桩6上施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8和后排桩冠梁7,后排桩冠梁7为异形截面,便于后期与钢管混凝土斜梁12整体连接,施工后排桩冠梁7时适当向下凿除后排桩4桩身,露出桩身钢筋,桩身钢筋锚入后排桩冠梁7内,当后排桩冠梁7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后,对预应力锚索施加预应力,控制桩顶变形;
S4:开挖第二层土方至前排桩5桩顶位置,将前排桩5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直至露出前排桩5的钢筋混凝土为止;
S5:施工后排桩腰梁11、前排桩冠梁9和混凝土水平连梁10,前排桩冠梁9为异形截面,主要为了方便后期与钢管混凝土斜梁12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后排桩腰梁11、前排桩冠梁9和混凝土水平连梁1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同时浇筑混凝土,实现后排桩腰梁11、前排桩冠梁9和混凝土水平连梁10的连接固定;
S6:待前排桩冠梁9、后排桩腰梁11和混凝土水平连梁10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后施工钢管混凝土斜梁12,在后排桩冠梁11与前排桩冠梁9之间安装钢管,提前在钢管上部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洞,孔洞外径不小于180-200mm,然后向孔洞内浇灌微膨胀混凝土并养护;
S7:待钢管混凝土斜梁12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向下垂直开挖,直至挖至基坑底13,即完成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该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于深度在8-20m的深基坑,相比只能适用于8m基坑深度以内的双排桩结构,本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的基坑深度范围大大增加,同时仅仅在周边才存在支护结构,基坑内并无任何支护结构,相比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施工结构,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而且不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同时形成一个整体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上部半坡桩6负责支护地面3-4m深度范围基坑,后排桩4和钢管混凝土斜梁12负责支护基坑中部4-6m深度范围基坑,前排桩5、后排桩4、混凝土水平连梁10、钢管混凝土斜梁12形成的空间结构负责支护基坑下部10-15m的基坑。
在本实施例的S1中,前排桩5和后排桩4均毗邻建筑物1下部的的工程桩2,且前排桩5和后排桩4的深度均大于工程桩2,便于提升前排桩5和后排桩4的稳固性,对工程桩2实现支撑效果,前排桩5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空桩即为无钢筋也无混凝土,且空桩的上端与后排桩冠梁7位移同一水平线上,便于进行二次基坑开挖。
在本实施例的S6中,钢管上下两端的外壁焊接直径20-28mm的钢筋,同时在前排桩冠梁9上方和后排桩4下方钢管接触位置进行植筋,进行植筋的钢筋直径为20-28mm,长度不小于500mm,并将钢管与钢筋相互焊接固定,提高支撑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的S3中,后排桩冠梁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贯穿半坡桩6的侧壁且延伸至后排桩4在一侧,且固定件的端头反向弯曲与半坡桩6内部的钢筋相固定,实现后排桩冠梁7在半坡桩6上的固定,预应力锚索8的一端固定在后排桩顶冠梁7的外壁上,且另一端固定在锚固件上,锚固件延伸至基坑底13的下部实现固定,实现对后排桩4施加预应力,合支护结构顶部设置的大倾角预应力锚索8可以施加预应力,将桩顶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确保基坑的总体变形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S4中,将前排桩5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后,再对前排桩5的桩顶进行整平,前排桩5上部的钢筋穿出前排桩的桩顶,且高出前排桩的桩顶100-150mm,前排桩冠梁9插入至前排桩5上部的钢筋内并直至与前排桩5的桩顶相接触,实现前排桩5桩顶钢筋锚入前排桩冠梁9内实现固定,后排桩腰梁11采用钢筋植筋方式与后排桩4桩身连接,在后排桩4桩身上进行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再将后排桩腰梁11的钢筋部插入至钻孔内部,高强植筋胶固化后实现后排桩腰梁11与后排桩4的一体连接固定。
本技术方案的复合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上部半坡桩6负责支护地面3-4m深度范围基坑,后排桩4和钢管混凝土斜梁12负责支护基坑中部4-6m深度范围基坑,前排桩5、后排桩4、混凝土水平连梁10、钢管混凝土斜梁12形成的空间结构负责支护基坑下部10-15m的基坑,该复合支护结构可适用于深度在8-20m的深基坑,同时仅仅在周边才存在支护结构,基坑内并无任何支护结构,相比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施工结构,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而且不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大倾角预应力锚索8可以施加预应力,将桩顶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确保基坑的总体变形控制,半坡桩6仅仅只有一半桩身,从结构受力角度完全满足土压力需求,同时降低了造价,另外半坡桩6凿除一半桩身,保留一半桩身,起到了超前支护的目的,为地表垂直开挖创造了条件,钢管混凝土斜梁12仅仅承受压力,因此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一方面避免了脚手架和模板搭设,另一方面缩短了施工时间和养护工期。
具体的,基坑复合支护结构全部采用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部分节点采用植筋连接或焊接然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因此该复合结构整体性好,具有非常大的刚度和强度,不仅适用于8-20m的深基坑,而且可以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有力地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普通的钻孔桩机在开挖前的基坑顶地面上施工前排桩和后排桩,前排桩和后排桩均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中后排桩在桩顶附近靠近基坑的一半无钢筋,前排桩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
S2:开挖第一层土方至后排桩桩顶位置,将后排桩靠近基坑一侧的无钢筋桩身凿除,这样在后排桩的桩顶位置形成只有一半桩身的半坡桩,利用半坡桩进行垂直支挡边坡;
S3:在半坡桩上施工大倾角预应力锚索和后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为异形截面,施工后排桩冠梁时适当向下凿除后排桩桩身,露出桩身钢筋,桩身钢筋锚入后排桩冠梁内,当后排桩冠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后,对预应力锚索施加预应力,控制桩顶变形;
S4:开挖第二层土方至前排桩桩顶位置,将前排桩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直至露出前排桩的钢筋混凝土为止;
S5:施工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前排桩冠梁为异形截面,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同时浇筑混凝土,实现后排桩腰梁、前排桩冠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的连接固定;
S6:待前排桩冠梁、后排桩腰梁和混凝土水平连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后施工钢管混凝土斜梁,在后排桩冠梁与前排桩冠梁之间安装钢管,提前在钢管上部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洞,孔洞外径不小于180-200mm,然后向孔洞内浇灌微膨胀混凝土并养护;
S7:待钢管混凝土斜梁养护达到设计强度80%以后,向下垂直开挖,直至挖至基坑底,即完成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均毗邻建筑物下部的工程桩,且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深度均大于工程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在桩顶范围设置空桩,所述空桩即为无钢筋也无混凝土,且所述空桩的上端与后排桩冠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中,所述钢管上下两端的外壁焊接直径20-28mm的钢筋,同时在前排桩冠梁上方和后排桩下方钢管接触位置进行植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植筋的钢筋直径为20-28mm,长度不小于500mm,并将钢管与钢筋相互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后排桩冠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贯穿半坡桩的侧壁且延伸至后排桩的侧壁,且所述固定件的端头反向弯曲与半坡桩内部的钢筋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一端固定在后排桩顶冠梁的外壁上,且另一端固定在锚固件上,所述锚固件延伸至基坑底的下部实现固定,实现对后排桩施加预应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将前排桩上部的空桩全部挖出后,再对前排桩的桩顶进行整平,前排桩上部的钢筋穿出前排桩的桩顶,且高出前排桩的桩顶100-150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所述前排桩冠梁插入至前排桩上部的钢筋内并直至与前排桩的桩顶相接触,实现前排桩桩顶钢筋锚入前排桩冠梁内实现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腰梁采用钢筋植筋方式与后排桩桩身连接,在所述后排桩桩身上进行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再将后排桩腰梁的钢筋部插入至钻孔内部,高强植筋胶固化后实现后排桩腰梁与后排桩的一体连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4744.2A CN11366855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4744.2A CN11366855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554A CN113668554A (zh) | 2021-11-19 |
CN113668554B true CN113668554B (zh) | 2022-08-26 |
Family
ID=7854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94744.2A Active CN11366855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685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2568B (zh) * | 2022-01-18 | 2023-07-25 | 吉林大学 | 兼具基坑支挡和地下室抗浮的桩顶结构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5069B (zh) * | 2013-04-01 | 2016-01-20 | 北京工业大学 | 预应力式双排桩强约束深基坑支护方法 |
CN105714831A (zh) * | 2016-02-03 | 2016-06-29 | 华侨大学 | 一种支护基坑侧壁的异型双排桩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522242B (zh) * | 2016-12-21 | 2018-12-14 | 大连交通大学 | 用于软弱地层紧邻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206768834U (zh) * | 2017-04-20 | 2017-12-19 |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 |
CN111236260A (zh) * | 2020-03-12 | 2020-06-05 |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变刚度组合式预制双排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8-05 CN CN202110894744.2A patent/CN11366855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554A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5325B (zh) | 一种集约化的永久支护装配式地下室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5781582A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敏感区的浅埋隧道新型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236258A (zh) | 带加劲肋墙及卸荷台的预制桩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31440A (zh) | 一种既有大直径灌注桩劲芯增长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501772A (zh) | Smw工法桩结合注浆钢管支撑支护施工方法 | |
KR20200029079A (ko) | 보강부재와 cip공법을 이용한 자립식 흙막이 공법 | |
CN112796331A (zh) | 一种三轴搅拌劲性桩连续墙体基坑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174988A (zh) | 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
KR20090007826A (ko) | 무지보형의 차수벽 흙막이공법 | |
CN114319435B (zh) | 下穿既有大截面浅埋管廊的地下通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668554B (zh)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
CN213143117U (zh) | 一种装配式键槽基础挡土墙结构 | |
CN107326932B (zh) | 一种地下车库的准半逆作施工方法 | |
KR20200029080A (ko) | 보강부재와 phc파일을 이용한 자립식 흙막이 공법 | |
CN211547686U (zh) | 基于预制钢管混凝土连接的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管幕结构 | |
CN115977165A (zh) | 一种盾构隧道近距离经过建筑物的加固结构 | |
CN216339582U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组合斜向支撑 | |
CN203373753U (zh) |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锚索冠梁结构 | |
CN214497537U (zh) |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 |
CN211006701U (zh) | 桩墙合一的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3152446A (zh) | 一种多节式预应力空心桩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82071A (zh) | 一种提高大直径灌注桩嵌岩深度的装置 | |
CN113653064A (zh) | 前撑后拉式基坑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1399033U (zh) | 一种微型钢管桩管道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5482904U (zh) | 一种多节式预应力空心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