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7537U -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7537U
CN214497537U CN202120310607.5U CN202120310607U CN214497537U CN 214497537 U CN214497537 U CN 214497537U CN 202120310607 U CN202120310607 U CN 202120310607U CN 214497537 U CN214497537 U CN 214497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protection
side slope
pile
outer side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06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可新
张明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o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o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o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o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1203106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7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7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7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外侧护坡桩和内侧护坡桩;外侧护坡桩紧贴基坑围岩内壁设置,外侧护坡桩顶端与基坑围岩顶部对齐;内侧护坡桩与外侧护坡桩并排设置于基坑内侧,内侧护坡桩顶端位于基坑围岩顶部与基坑底面之间;内侧护坡桩的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应力锚杆,第一预应力锚杆底端伸出内侧护坡桩底端;内侧护坡桩与外侧护坡桩通过连接件连接。将内侧护坡桩与外侧护坡桩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体结构,外侧护坡桩通过与之连接的内侧护坡桩和第一预应力锚杆的作用,间接实现了对基坑的支护作用。无需在外侧护坡桩后的基坑围岩中施工预应力锚杆,预防了由于杂填土内部空隙大、自稳性差可能导致的预应力锚杆拉力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桩锚支护是深基坑的一种重要的支护措施,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桩锚支护是将预应力锚杆01穿过护坡桩02的桩间土体锚固在深基坑的围岩土体内,通过预应力锚杆01预先对深基坑的围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的土地被广泛利用,深大杂填土场区也越来越多被利用及关注。杂填土由于其自身条件复杂、成分不均、内部空隙大,固结性差,现有技术中的桩锚支护形式容易导致预应力锚杆无法正常成孔或成孔后注浆达不到饱和或拉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外侧护坡桩和内侧护坡桩;所述外侧护坡桩紧贴基坑围岩内壁设置,所述外侧护坡桩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第一深度,所述外侧护坡桩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顶部对齐;所述内侧护坡桩与所述外侧护坡桩并排设置于所述基坑内侧,所述内侧护坡桩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第二深度,所述内侧护坡桩顶端位于所述基坑围岩顶部与所述基坑底面之间;所述内侧护坡桩的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应力锚杆,所述第一预应力锚杆底端伸出所述内侧护坡桩底端;所述内侧护坡桩与所述外侧护坡桩通过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冠梁、拉梁和围檩梁;所述第一冠梁与所述内侧护坡桩顶端连接;所述围檩梁与所述外侧护坡桩连接,所述围檩梁与所述第一冠梁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围檩梁通过拉梁连接;所述围檩梁的长度方向内设有第二预应力锚杆。
可选的,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二深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应力锚杆位于所述内侧护坡桩内部分套有套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应力锚杆为无粘结锚杆。
可选的,所述外侧护坡桩顶端连接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二冠梁的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顶部对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将所述内侧护坡桩与所述外侧护坡桩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体结构,外侧护坡桩通过与之连接的内侧护坡桩和第一预应力锚杆的作用,间接实现了对基坑的支护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桩锚支护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外侧护坡桩后的基坑围岩中施工预应力锚杆,预防了由于杂填土内部空隙大、自稳性差可能导致的预应力锚杆拉力不足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在内侧护坡桩高度方向内设置第一预应力锚杆,因此,即使在狭窄场地也能够施工第一预应力锚杆。并且在围檩梁的长度方向内设有第二预应力锚杆,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预应力锚杆的预加力可起到控制外侧护坡桩、以及外侧护坡桩后的基坑围岩变形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桩锚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预应力锚杆,02-护坡桩;
1-外侧护坡桩,2-内侧护坡桩,3-基坑围岩,4-基坑底面,5-第一预应力锚杆,6-第一冠梁,7-拉梁,8-围檩梁,9-第二预应力锚杆,10-第二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所述外侧护坡桩1紧贴基坑围岩3内壁设置,所述外侧护坡桩1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4第一深度,所述外侧护坡桩1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对齐;所述内侧护坡桩2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并排设置于所述基坑内侧,所述内侧护坡桩2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4第二深度,所述内侧护坡桩2顶端位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与所述基坑底面4之间;所述内侧护坡桩2的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应力锚杆5,所述第一预应力锚杆5底端伸出所述内侧护坡桩2底端;所述内侧护坡桩2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通过连接件连接。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为便于说明,以一组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包括并排设置的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其中,外侧护坡桩1紧贴基坑围岩3内壁设置,内侧护坡桩2与外侧护坡桩1相距预设距离设置,也就是说,每组并排设置的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中,内侧护坡桩2相对于外侧护坡桩1更靠近基坑内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外侧护坡桩1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对齐,内侧护坡桩2顶端相对于外侧护坡桩1顶端下调至一定高度,可以避免内侧护坡桩2的无效浪费。
在内侧护坡桩2内设置第一预应力锚杆5,并且第一预应力锚杆5伸入到基坑底面4的原状土体内,可有效保证第一预应力锚杆5达到足够设计拉力,控制支护结构及桩后土体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对外侧护坡桩1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4的第一深度,以及,所述内侧护坡桩2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4的第二深度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深度可以等于第二深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内侧护坡桩2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体结构,外侧护坡桩1通过与之连接的内侧护坡桩2和第一预应力锚杆5的作用,间接实现了对基坑的支护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桩锚支护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外侧护坡桩1后的基坑围岩3中施工预应力锚杆,预防了由于杂填土内部空隙大、自稳性差可能导致的预应力锚杆拉力不足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在内侧护坡桩2高度方向内设置第一预应力锚杆5,因此,即使在狭窄场地也能够施工第一预应力锚杆5。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件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在一种可行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冠梁6、拉梁7和围檩梁8;所述第一冠梁6与所述内侧护坡桩2顶端连接;所述围檩梁8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连接,所述围檩梁8与所述第一冠梁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第一冠梁6和所述围檩梁8通过拉梁7连接;所述围檩梁8的长度方向内设有第二预应力锚杆9。
如图2所示,在内侧护坡桩2顶端设置第一冠梁6,在外侧护坡桩1与第一冠梁6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设置围檩梁8,然后,利用拉梁7将第一冠梁6和围檩梁8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围檩梁8将多个外侧护坡桩1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围檩梁8的长度方向内设有第二预应力锚杆9,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预应力锚杆9的预加力起到控制外侧护坡桩1、以及外侧护坡桩1后的基坑围岩3变形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预应力锚杆5的形式不进行限定,优选的,第一预应力锚杆5位于所述内侧护坡桩内部分套有套管,第一预应力锚杆5其他部分不套有套管,也就是说,第一预应力锚杆5位于所述内侧护坡桩内部分为无粘结锚杆,位于内侧护坡桩外部分为粘结锚杆。其中,无粘结锚杆由于有套管的保护,不仅可以防止与混凝土直接接触形成锈蚀,还可以在张拉锁定后直接利用材料的抗拉性能产生主动收缩力,不会扰动周围锚固体;另一方面无粘结锚杆可以实现均匀的受力,防止与第一预应力锚杆5接触的混凝土开裂。粘结锚杆部分可以牢牢地锚固在基坑底面4的原状土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预应力锚杆9的形式不进行限定,第二预应力锚杆9可以选用全长无粘结锚杆。
另外,在所述外侧护坡桩1顶端也可以连接有第二冠梁10,所述第二冠梁10的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对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外侧护坡桩施工。
②土体下挖至内侧护坡桩施工工作面,内侧护坡桩钻孔。
③内侧护坡桩钻孔完成后,在桩孔中央通过锚杆钻机钻制锚杆孔,锚杆孔位置可提前下放钢护筒至桩孔底,作用:1)保证钻孔垂直度2)保证桩孔底不会因成孔锚杆而形成过厚沉渣。
④依次下放钢绞线及钢筋笼,从钢绞线绑定的注浆管内注入水泥浆,预计可以注满桩底以下部分锚杆孔后向桩孔内浇注混凝土,边浇注边提钢管。
⑤桩体浇注完成后再对第一预应力锚杆进行二次补浆。
⑥桩体养护一定时间后,分段编制第一冠梁、围檩梁及拉梁的钢筋。该区段围檩梁两端设置固定钢板,钢板留置第二预应力锚杆孔,通过钢板固定第二预应力锚杆于围檩梁中。
⑦通过植筋的方式将围檩梁与外侧护坡桩连接在一起。
⑧所有梁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⑨待围檩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拆模板,将第二预应力锚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锁定。
⑩待第一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后,张拉内侧护坡桩上的第一预应力锚杆。
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护坡桩(1)和内侧护坡桩(2);
所述外侧护坡桩(1)紧贴基坑围岩(3)内壁设置,所述外侧护坡桩(1)底端深入基坑底面(4)第一深度,所述外侧护坡桩(1)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对齐;
所述内侧护坡桩(2)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并排设置于所述基坑内侧,所述内侧护坡桩(2)底端深入所述基坑底面(4)第二深度,所述内侧护坡桩(2)顶端位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与所述基坑底面(4)之间;
所述内侧护坡桩(2)的高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应力锚杆(5),所述第一预应力锚杆(5)底端伸出所述内侧护坡桩(2)底端;
所述内侧护坡桩(2)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通过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冠梁(6)、拉梁(7)和围檩梁(8);
所述第一冠梁(6)与所述内侧护坡桩(2)顶端连接;
所述围檩梁(8)与所述外侧护坡桩(1)连接,所述围檩梁(8)与所述第一冠梁(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所述第一冠梁(6)和所述围檩梁(8)通过拉梁(7)连接;
所述围檩梁(8)的长度方向内设有第二预应力锚杆(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二深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应力锚杆(5)位于所述内侧护坡桩(2)内部分套有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应力锚杆(9)为无粘结锚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护坡桩(1)顶端连接有第二冠梁(10),所述第二冠梁(10)的顶端与所述基坑围岩(3)顶部对齐。
CN202120310607.5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Active CN214497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607.5U CN214497537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607.5U CN214497537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7537U true CN214497537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0607.5U Active CN214497537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7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961A (zh) * 2022-04-19 2022-05-31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锚索入土深度的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961A (zh) * 2022-04-19 2022-05-31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锚索入土深度的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3913U (zh) 一种非对称双排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
CN103898916B (zh) 迷你桩复合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162258B (zh) 一种塔吊钢管混凝土高桩塔基结构及构建方法
CN110924433A (zh) 上软下硬岩石地层中地铁基坑吊脚桩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06498950A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CN109235490B (zh) 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41828A (zh) 一种排栅式管桩后注浆内锚外止水支护施工方法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14422A (zh) 一种钢管与土钉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497537U (zh) 一种双排桩支护体系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140248A (zh) 先行导洞施加预应力的偏压隧道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35360B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JP2013224529A (ja) 杭基礎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11794245A (zh) 一种利用既有地下结构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920296U (zh) 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围护桩
KR102111153B1 (ko) Pc강연선을 이용한 옹벽패널 구조물
CN206337566U (zh)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CN113668554B (zh)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2813984B (zh)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08589738A (zh) 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05086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
CN114411762A (zh) 后锚式刚性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653064A (zh) 前撑后拉式基坑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4940201U (zh) 一种改造的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