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4176A -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4176A
CN113654176A CN202110836101.2A CN202110836101A CN113654176A CN 113654176 A CN113654176 A CN 113654176A CN 202110836101 A CN202110836101 A CN 202110836101A CN 113654176 A CN113654176 A CN 113654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mode
vip
lim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61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4176B (zh
Inventor
尹鹏
赵永俊
蔺怀钰
徐艳丽
丁万超
陈九龙
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xi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61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4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4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4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4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4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控制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多联机空调系统无法实时获取空调区域中的人员情况,并自动控制室内机进入或者退出VIP模式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并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应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限制VIP模式下的空调参数手控调节的范围,既可以避免因参数设定不合理导致的能源浪费,又可以在保证用户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实现空调的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联机空调使用中,出于节能环保的目的,往往将空调室内机设置为节能模式,限制空调参数的手动调整范围,以防止空调过度使用。在同一空调系统中,可能存在特殊区域的空调室内机,比如制冷时,在人员密度更大的区域,需要设定更低的温度和更大的出风量。为了应对这些需求,设定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也就是设置多联机空调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相对于其他室内机具有更大的手动参数调整范围,例如,空调进入制冷节能模式后,非VIP模式的室内机限制制冷温度手控范围为26℃-30℃;当室内机为VIP模式时,允许手控温度范围为20℃-30℃。
但是,当前多联机空调系统大多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实现室内机进入或者退出VIP模式。当空调区域中人员情况是动态时,如会议室参会人员的数量、商业区人员密度等,此时很难通过手动方式实现空调VIP模式的调整。如何能够实时检测空调区域中的人员情况,并自动控制室内机进入或者退出VIP模式,使多联机空调控制更为方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多联机空调系统无法实时检测空调区域中的人员情况,并自动控制室内机进入或者退出VIP模式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
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所述人员密度和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
其中,所述VIP模式是所述多联机空调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相对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的其他室内机具有更大的手动参数调整范围。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所述人员密度和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控制对应室内机开启或关闭;
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密度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
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控制对应室内机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Np=0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关闭;并且/或者
当Np>0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开启;
其中,Np为所述人员数量。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所述VIP模式的设置规则为:
所述人员密度越大,所述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下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密度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Pd≤THR1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制冷节能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制冷节能低温阈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一风速,其中,所述制冷节能模式的室内机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所述制冷节能低温阈值,风速设定值为所述第一风速;
当THR1_Pd<Pd≤THR2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一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第一温度下限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二风速;
当Pd>THR2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二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第二温度下限值,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
其中,Pd为所述人员密度,THR1_Pd为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为第二人员密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制冷节能低温阈值,所述第一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所述VIP模式的设置规则为:
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越大,所述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上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Sl≤THR1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制热节能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制热节能高温阈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三风速,其中,所述制热节能模式的室内机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所述制热节能高温阈值、风速设定值为所述第三风速;
当THR1_Sl≤Sl≤THR2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三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第一温度上限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四风速;
当Sl≤THR2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四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第二温度上限值,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
其中,Sl为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Sl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Sl的数值越大表示人员运动越剧烈,THR1_Sl为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为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所述第二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默认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三风速小于所述第四风速。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出风口处的雷达来获取对应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并且/或者
通过安装在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独立雷达来获取对应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
在上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达是毫米波雷达。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所述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中的任一项。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例如通过毫米波雷达检测多联机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等人员信息,并根据人员信息实时、动态地自动控制室内机工作,进入或退出多联机的VIP模式,通过限制VIP模式下手动控制空调参数的范围,既可以避免因参数设定不合理导致的能源浪费,实现空调的节能环保,又可以保证用户环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图1中的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例如,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通过毫米波雷达检测空调区域的人员信息,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受此限制,而是应该涵盖采用其他任何检测方式的情形。
首先阅读图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
步骤S102: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
在步骤S101中,优选地,使用毫米波雷达获取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等信息。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长1~10mm,频率30~300GHz)波段的探测雷达,是一种无线感知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目标的雷达回波特性,提取并发现目标的位置、形状、运动特性等特征,从而确定空间区域内人员数量和人员所处的位置等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处理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调频连续波)信号的相位变化,检测人员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获取人员运动等级等更丰富的信息。
当多联机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口已内置毫米波雷达时,可以直接使用空调自带的毫米波雷达检测人员信息。
当多联机空调本身未配置毫米波雷达时,可以在空调区域内安装一套独立的毫米波雷达系统来检测人员信息。此时,独立毫米波雷达的安装位置可以固定在室内机出风口附近或是屋顶的合适位置。
在实施本发明之前,还需要根据空调区域的建筑平面图、室内机安装位置、毫米波雷达位置等,建立毫米波雷达检测区域与室内机位置的对应关系。
继续阅读图2,步骤S102具体包括:
步骤S201:根据人员数量控制对应室内机开启或关闭;
步骤S202: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根据人员密度控制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
步骤S203: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根据人员平均运动等级控制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
通过步骤S201可以实现,空调区域内人来开启室内机,人走关闭室内机,步骤S201具体包括:
当时,Np=0控制室内机关闭;并且/或者
当Np>0时,控制室内机开启;
其中,Np为人员数量。
在步骤S202中,空调工作在制冷模式时,VIP模式控制的设置规则为:人员密度越大,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下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之所以采用此规则,是因为人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热源,散发热量,人数越多散发出的热量就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因此,通常在夏季制冷时,如果室内人数较多,可能需要通过采用降低设置温度、提高出风口的风速等措施来增加空调的制冷量,以满足温度舒适的要求。
接下来结合图3说明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方法。
作为示例,在空调控制中,人员密度通常是在一定区域内人员的整体情况,因此,单位面积不宜采用较小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0平方米为单位面积。设置如下参数:
手控调温温度设置的规则为:第二温度下限值<第一温度下限值<制冷节能低温阈值,作为示例,设置如下:
制冷节能低温阈值为26℃,
第一温度下限值为24℃,
第二温度下限值为20℃,
风速的设置规则为:第一风速<第二风速,
第一风速为低风,
第二风速为高风,
设置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1_Pd为3人/10平方米,
设置第二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为6人/10平方米。
毫米波雷达定时地检测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并根据人员数量和雷达检测空调区域面积计算人员密度Pd,人员密度Pd的计算方法为:人员数量/空调区域面积。
空调区域内有人进入后Np>0,空调室内机开始工作,并根据空调的工作模式设置,处于制冷模式。
判断人员密度Pd与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1_Pd、第二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的大小关系。
情形1:Pd≤3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1_Pd。此时,室内机工作在制冷节能模式,默认的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制冷节能低温阈值26℃,风速设定值为第一风速低风;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制冷节能低温阈值26℃,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一风速低风。
情形2:3<Pd≤6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密度介于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1_Pd和第二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之间。此时,空调区域内的人数增加,空调室内机进入第一VIP模式,扩大空调参数手动调节的范围,手控调温的下限值变为24℃;扩大风速手动调节范围限制,风速上限为第二风速高风,用户可根据空调型号不同手动设置高风及高风以下的风量,如高风、中风、低风等。当空调区域内因人员数量增加,人员密度变大,使环境温度上升,而室内机工作在设定的温度、风速情况下无法再有效降温时,用户可手动调节空调参数,降低设定温度和/或提高风速,从而降低环境温度。
情形3:Pd>6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密度大于第二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此时,空调室内机进入第二VIP模式,进一步扩大空调参数手动调节的范围,手控调温的下限值变为20℃,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用户可根据空调型号不同手动设置低风、中风、高风、强劲、自动风等。
在步骤S203中,空调工作在制热模式时,VIP模式控制的设置规则为:人员平均运动等级越大,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上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之所以采用此规则,是因为,同样人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热源,运动越剧烈,所散发出的热量就越多,人员在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可能会使周围温度升高),自身也不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因此,通常在冬季制热时,如果人员运动等级较高,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设置的上限值来减少空调的制热量,以满足温度舒适的要求。
下面结合图4来说明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人员运动等级的检测可通过AWR 1642毫米波雷达器件的方案实现。该器件厂家提供Demo板,以及详细的FFT、带通滤波器等设计开发资料,并提供完整运动等级判别方法,该方法可通过FMCW雷达信号的相位变化计算人体的心跳和呼吸频率,再综合心跳和呼吸频率等数据,得到整数0至10的11个运动等级,数值越大表示人员运动越剧烈。获得空调区域内每个人的运动等级后,再将全部人员的运动等级相加,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到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平均运动等级Sl。
作为示例,制热模式下,
调温温度设置的规则为:第二温度上限值<第一温度上限值<制热节能高温阈值,作为示例,设置如下:
制热节能高温阈值为22℃,
第一温度上限值为20℃,
第二温度上限值为18℃,
风速的设置规则为:第三风速<第四风速,
第三风速为中风,
第四风速为高风,
设置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1_Sl为0,
设置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为5。
空调区域内有人进入后Np>0,空调室内机开始工作,并根据空调的工作模式设置,处于制热模式。
判断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与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1_Sl、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的大小关系。
情形4:Sl≤0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平均运动等级小于或等于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1_Sl。此时,可以认为人员主要处于静止状态,室内机工作在制热节能模式,默认的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制热节能高温阈值22℃,风速设定值为第三风速中风;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制热节能高温阈值22℃,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三风速中风。
情形5:0<Sl≤5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介于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1_Sl和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之间。此时,空调室内机进入第三VIP模式,处于节能和实际人体感受的需要,减小空调参数手动调节的范围,手控调温的上限值变为20℃;但是,同时扩大风速手动调节范围限制,风速上限为第二风速高风,用户可根据空调型号不同手动设置高风及高风以下的风量,如高风、中风、低风等。在本实施例中,风速调大的原因是考虑已经将温度上限值降低,如果出现制热不够时,可以通过风速进行弥补,更加人性化。
情形6:Sl>5
空调区域内的人员平均运动等级大于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此时,空调室内机进入第四VIP模式,进一步减小空调参数手动调节的范围,手控调温的上限值变为18℃,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用户可根据空调型号不同手动设置低风、中风、高风、强劲、自动风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区域内获取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的方法,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毫米波雷达获取之外,还可通过摄像机和/或红外热释等设备获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多联机空调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存储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的程序。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序数词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或表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
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所述人员密度和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
其中,所述VIP模式是所述多联机空调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相对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的其他室内机具有更大的手动参数调整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所述人员密度和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中的至少一项,控制对应室内机工作以及选择性地进入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控制对应室内机开启或关闭;
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密度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
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人员数量控制对应室内机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Np=0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关闭;并且/或者
当Np>0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开启;
其中,Np为所述人员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所述VIP模式的设置规则为:
所述人员密度越大,所述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下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密度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Pd≤THR1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制冷节能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制冷节能低温阈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一风速,其中,所述制冷节能模式的室内机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所述制冷节能低温阈值,风速设定值为所述第一风速;
当THR1_Pd<Pd≤THR2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一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第一温度下限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二风速;
当Pd>THR2_Pd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二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下限值为第二温度下限值,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
其中,Pd为所述人员密度,THR1_Pd为第一人员密度阈值,THR2_Pd为第二人员密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制冷节能低温阈值,所述第一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所述VIP模式的设置规则为:
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越大,所述VIP模式的手控调温上限值越小,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应室内机工作在制热模式时,根据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控制所述室内机工作,并选择性地进入所述VIP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Sl≤THR1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制热节能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制热节能高温阈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三风速,其中,所述制热节能模式的室内机运行参数为:温度设定值为所述制热节能高温阈值、风速设定值为所述第三风速;
当THR1_Sl≤Sl≤THR2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三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第一温度上限值,锁定手控调风的风速上限为第四风速;
当Sl≤THR2_Sl时,所述室内机工作在普通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内机进入第四VIP模式,锁定手控调温的上限值为第二温度上限值,解锁手控调风的风速限制;
其中,Sl为所述人员平均运动等级,Sl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Sl的数值越大表示人员运动越剧烈,THR1_Sl为第一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THR2_Sl为第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阈值,所述第二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一温度下限值小于所述默认温度下限值,所述第三风速小于所述第四风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出风口处的雷达来获取对应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并且/或者
通过安装在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每个室内机对应的空调区域内的独立雷达来获取对应空调区域内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人员平均运动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是毫米波雷达。
10.一种多联机空调,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CN202110836101.2A 2021-07-23 2021-07-23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654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6101.2A CN113654176B (zh) 2021-07-23 2021-07-23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6101.2A CN113654176B (zh) 2021-07-23 2021-07-23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4176A true CN113654176A (zh) 2021-11-16
CN113654176B CN113654176B (zh) 2023-05-26

Family

ID=7848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6101.2A Active CN113654176B (zh) 2021-07-23 2021-07-23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41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463A (zh) * 2022-04-07 2022-08-02 广州云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9942A (ja) * 1997-03-19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11122768A (ja) * 2009-12-10 2011-06-23 Hitachi Ltd 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07529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09442663A (zh) * 2018-10-31 2019-03-08 李牧翰 一种基于人体红外感应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90309975A1 (en) * 2018-04-10 2019-10-10 Mohamed Farouk SALEM Adaptive comfort control system
CN11214623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调节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线控设备、服务器和介质
CN113063217A (zh) * 2021-02-26 2021-07-02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负荷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9942A (ja) * 1997-03-19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11122768A (ja) * 2009-12-10 2011-06-23 Hitachi Ltd 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07529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US20190309975A1 (en) * 2018-04-10 2019-10-10 Mohamed Farouk SALEM Adaptive comfort control system
CN109442663A (zh) * 2018-10-31 2019-03-08 李牧翰 一种基于人体红外感应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14623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调节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线控设备、服务器和介质
CN113063217A (zh) * 2021-02-26 2021-07-02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负荷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463A (zh) * 2022-04-07 2022-08-02 广州云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4176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8877B2 (en) Intelligent air-conditioning controlling system and intelligent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10082313B2 (en) Instruct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7881827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09691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8375173B (zh) 空调器中室内机的导风板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EP2913602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30406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5841290A (zh)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CN108426348A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69866A (zh) 一种基于室内精确定位和自动模拟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US11280510B2 (en) Climate controller that determines occupancy status from barometric data
CN106352490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JP200825626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調管理装置
CN106979582A (zh) 基于位置信息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54176A (zh)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CN10337587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59198U (zh) 一种变频多联空调系统能源管理监控系统
CN115540114A (zh) 一种室内环境优化提升暖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12026594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3339965A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1147277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社区房屋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10986288A (zh) 一种bas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03410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186166B (zh)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5955049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266101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plant, building 1, No. 3722, Tuanjie Road, Qingdao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xiangzhi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before: Haier Zhijia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