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8463A -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38463A CN114838463A CN202210361687.6A CN202210361687A CN114838463A CN 114838463 A CN114838463 A CN 114838463A CN 202210361687 A CN202210361687 A CN 202210361687A CN 114838463 A CN114838463 A CN 1148384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user
- air volume
- user area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20 mounting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能够解决温度调节系统能耗大的问题,减少温度调节系统的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维持舒适的环境温度,温度调节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神火中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如居民家中的家用空调设备以及酒店、写字楼或商场等场所的多联机空调设备。具体而言,温度调节设备包括由至少一个室内机组成的室内换热部分、由至少一个室外机组成的室外换热部分以及连通至室内换热部分与室外换热部分之间的冷媒运输管路,冷媒运输管路能够在室内换热部分和室外换热部分之间形成回路,以便室内换热部分和室外换热部分之间能够循环流动冷媒以实现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
通常,不同的室外机之间的温度调节控制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相同模式时,例如所有室外机对应的模式均为制冷模式或者均为制热模式时,室外机之间相互独立控制会导致需要较大的能源,导致能源损耗较大,不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温度调节系统能耗大的问题,减少温度调节系统的能源损耗,节约投入成本。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将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
实时获取各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以及实时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个性化调控,包括:
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少于第二阈值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
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所述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的第一温度差,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第二温度差;
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11和第一预设温度T12的第一温度差ΔT1,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21和第二预设温度T22的第二温度差ΔT2;
确定风量总供给量P,当ΔT1<ΔT2时,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为:
得到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P2=P-P1。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
所述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包括:
获取每个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差ΔTN
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其中N≥3。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区域的面积设定温控优先级,其中面积越大优先级越高;
根据所述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包括: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风量确定模块,用于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模块;
所述温度调节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将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
实时获取各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以及实时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少于第二阈值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
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的第一温度差,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第二温度差;
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11和第一预设温度T12的第一温度差ΔT1,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21和第二预设温度T22的第二温度差ΔT2;
得到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P2=P-P1。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每个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差ΔTN
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其中N≥3。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优先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区域的面积设定温控优先级,其中面积越大优先级越高;
根据所述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联机条件,若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值比例确定对应区域的风量供给量;若不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联机调控,使得多台室外主机共同提供风量总供给量,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此外,通过将区域风量供给量输送到对应的用户区域,可以实现联合调控获取风量总供给量,合理分流风量供给输送到用户区域,实现降低能源损耗的情况下,保障了用户区域的风量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外主机和用户区域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进行温度调节时,满足联机调控条件时通过联合调控多台室外主机共同提供风量总供给量,以此来较少能源损耗,节约成本。并且,通过合理分流区域风量供给量输送到用户区域,可以保障用户区域的风量供给。相对于传统的温度调节方式方式,其通常室外主机之间都是相互独立控制的,导致需要比较大的能源损耗,不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温度调节系统能耗大的问题。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可以由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执行,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可以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平板或者手机等。
下述以计算机为执行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
参照图1,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101、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在一些户型较大的房屋中,例如别墅,可能涉及到多个用户区域,例如客厅、老人房间、小孩房间和成人房间等用户区域。在每个用户区域内可能会涉及多个温度调节设备,例如热水器、风机盘管和空调等。在一些房型较大的房屋中,其通常每台室外主机给对应每个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每台室外主机连接对应的一台室内机。本实施例中,通过管道将所有室内机进行连接,并通过设置阀门实现联合调控和独立调控的转换。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各用户区域内的温控面板的开关状态,若用户区域内的温控面板是处于开启状态时,则该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对应的室外主机处于工作状态。若用户区域内的温控面板是处于关闭状态时,则该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对应的室外主机处于停机状态。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其中,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是获取已经开启进入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处于停机状态的室外主机不需要进行工作模式的获取操作,并且在后续的风量供给量的计算过程同样不对处于停机状态的室外主机进行考虑。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102、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获取开启工作的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若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均为制冷模式,或者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均为制冷模式,则满足联机条件。若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一部分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一部分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不满足联机条件。
S103、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均为制冷模式,或者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均为制冷模式,则满足联机条件。满足联机条件时,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通过正在工作的多台室外主机共同供给风量,使得总风量得到风量总供给量,然后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外主机和用户区域连接示意图,在满足联机条件时,控制阀门21和阀门22打开,实现联机调控,使得第一室外机、第二室外机和第三室外机共同进行风量供给,只需要第一室外机、第二室外机和第三室外机提供的总风量与根据温度调控策略所需要的风量总供给量相符合即可。其中第一室外机、第二室外机和第三室外机进行风量供给时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按照总能耗最低的标准进行运行,相对于独立调控时第一室外机单独给第一用户区域供给风量、第二室外机单独给第二用户区域供给风量以第三室外机单独给第三用户区域供给风量,联机调控能耗更低。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用户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将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用户个性化温控策略可以通过客户端与云端通信,使得在云端创建独立用户区域的温控器和室外主机以及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进行绑定。用户区域内的温控器将用户设置的模式、温度阈值和温控设备的阀门状态上报到网关,通过网关上报到云端。例如,用户A为老人,对应的用户区域设定的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是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打开空调。其中用户个性化温度策略的设定可以通过用户在客户端进行设定,并且将用户个性化温度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实时获取各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以及实时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调控。通过比较用户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和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里面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节风量供给量和调节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温度的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其中第一用户区域可以老人房间或者小孩房间,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可以是成人房间。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其中温控设备可以包括空调、风扇和新风机。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少于第二阈值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其中第一温控设备为风扇或者新风机。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其中,第二温控设备包括空调。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其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其中第一用户区域可以老人房间或者小孩房间。假设预设第一阈值26°,第二阈值是28°,实时检测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26°,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空调、风扇和新风机。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26°且少于第二阈值28°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例如风扇或者新风机等。通过启动风扇和/或新风机可以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达到制冷效果,通过风扇和/或新风机等促进空气流程的设备,使得用户体表感觉到空气流动,体感上达到的制冷的效果,使得用户感觉到凉意。基于第一用户区域对应的老人或者小孩的房间,老人或者小孩体质较成年人弱,因此设置在大于26°少于28°时仅仅开启风扇和/或新风机,而不是直接开空调,节省了能源,同时使得老人或者小孩体会到凉意的同时又不会着凉。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28°时,代表此时房间内的温度较高,在原有第一温控设备的基础上已经不能达到很好的降温作用了,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其中,第二温控设备包括空调。当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28°,才打开空调设备的阀门,使得空调设备开始输出冷风,从而达到降温效果。对于适合于老人或者小孩的第一用户区域,个性化设置两种制冷工作模式,可以更好的照顾到体质较成年人弱的老人或小孩,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可以是成人房间,假设预设第三阈值为26°。实时检测第二用户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26°,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空调等。因为成年人的体质较强,可以预设一个第三阈值,只要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三阈值则开启空调进行冷量供给,从而使用户感受到凉意实现降温,提升了用户使用感受。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用户区域,其中第二用户区域为成年人房间,制定用户个性化温控策略为当环境温度超过第一阈值2°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当当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阈值2°时,关闭第二温控设备。第二温控设备为空调、或者地暖设备,通过控制空调阀门控制空调的启闭,或通过地暖阀门控制地暖设备的启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的第一温度差,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第二温度差。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11和第一预设温度T12的第一温度差ΔT1,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21和第二预设温度T22的第二温度差ΔT2。确定风量总供给量P,当ΔT1<ΔT2时,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为:
得到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P2=P-P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获取每个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差ΔTN,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其中N≥3。其中,上述N个用户区域代表室外主机处于工作模式对应的用户区域,而室外机不处于工作模式的用户区域不纳入计算范围内。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用户区域的温度差值比例分配风量,使得每个用户区域都进入温度调节模式,提高用户体感感。
在一实施例中,通常3≤N≤5,一般在同一栋房屋内其通常同时需要风量供给的用户区域均在5个以下,因此,在同时需要风量供给的用户区域数量少于5时,温度调节效果更佳显著。
S104、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所有正在工作状态的室外主机一部分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一部分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则不满足联机条件。在不满足联机条件时,则进行独立调控,根据每个用户区域的预设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确定每个用户区域对应的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以实现每台室外主机对各自对应的用户区域独立供给风量。
参照图2,在不满足联机条件时,因为同时存在冷量和热量的供给需求,进行联机调控会导致热冷风混合导致温度调节失败,因此需要进行独立调控。在不满足联机条件时,控制阀门21和阀门22关闭,实现独立调控,使得第一室外机单独给第一用户区域供给风量、第二室外机单独给第二用户区域供给风量以及第三室外机单独给第三用户区域供给风。可以根据用户区域绑定的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确定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以及第三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管道阀门的开度,输送所述区域风量供给量到对应的用户区域。
参照图2,根据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的管道阀门23、阀门24和阀门25的开度,实现输送不同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到对应的用户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在联机调控时,根据步骤S103计算得到当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时,此时第三用户区域对应的室外主机不进行工作,则打开阀门21,关闭阀门22。当ΔT1<ΔT2时,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为:得到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P2=P-P1。则控制阀门23和阀门24的开度,使得通过阀门23的风量为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通过阀门24的风量为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
在一实施例中,在联机调控时,根据步骤S103计算得到当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时,参照图2,当N=3时,此时三个室外主机都进行工作,则打开阀门21和阀门22进行联机调控。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则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为:
则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
则第三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3为:
则控制阀门23、阀门24和阀门25的开度,使得通过阀门23的风量为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1,通过阀门24的风量为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通过阀门25的风量为第三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3。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区域的面积设定温控优先级,其中面积越大优先级越高。根据所述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通过设定温控优先级,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优先对优先级高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假设第一用户区域面积为30m2,第二用户区域面积为25m2,第三用户区域面积为20m2,按照区域面积设定优先,面积越大的优先级越高,因此优先级从大到小为第一用户区域>第二用户区域>第三用户区域。在联机调控时,此时三个用户区域均进行温度调控工作,因此打开阀门2和阀门22,实现第一用户区域、第二用户区域和第三用户区域的联机调控。首先控制打开阀门23,关闭阀门24和阀门25,实现优先给面积为30m2的第一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在第一用户区域风量供给完成后,在保持阀门23打开的同时,打开阀门24,实现给面积为25m2的第二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在第二用户区域风量供给完成后,在保持阀门23和阀门24打开的同时,打开阀门25,实现给面积为20m2的第二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区域对应的用户类型设定温控优先级,根据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例如,设定温控优先级级别为客人房的优先级高于主人房的优先级,则在联机调控时,进行风量供给时,通过调节对应的阀门开度优先给客人房供给风量之后,在通过调节对应的阀门的开度给主人房供给风量。参照图2,假如,第一用户区域为客人房,第二用户区域为主人房。在联机调控时,此时第三用户区域不进行温度调控工作,因此打开阀门21,关闭阀门22,实现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的联机调控。首先控制打开阀门23,关闭阀门24,实现优先给客人房的第一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在客人房风量供给完成后,打开阀门24,实现给主人房的第二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通过设定温控优先级,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优先对优先级高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上述,通过根据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联机条件,若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值比例确定对应区域的风量供给量;若不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根据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的管道阀门的开度,输送区域风量给对应的用户区域。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联机调控,使得多台室外主机共同提供风量总供给量,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此外,通过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的管道阀门的开度并输送到对应的用户区域,可以实现联合调控获取风量总供给量,合理分流风量供给输送到用户区域,实现降低能源损耗的情况下,保障了用户区域的风量供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具体包括: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1、判断模块32和风量确定模块33。
其中,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1,用于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判断模块32,用于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风量确定模块33,用于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风量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管道阀门的开度,输送所述区域风量供给量到对应的用户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模块;
所述温度调节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将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
实时获取各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以及实时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少于第二阈值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
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的第一温度差,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第二温度差;
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11和第一预设温度T12的第一温度差ΔT1,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T21和第二预设温度T22的第二温度差ΔT2;
得到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2为:P2=P-P1。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用于获取每个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差ΔTN
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其中N≥3。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优先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区域的面积设定温控优先级,其中面积越大优先级越高;
根据所述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
上述,通过根据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判断是否满足联机条件,若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值比例确定对应区域的风量供给量;若不满足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根据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的管道阀门的开度,输送区域风量给对应的用户区域。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联机调控,使得多台室外主机共同提供风量总供给量,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此外,通过区域风量供给量控制对应的管道阀门的开度并输送到对应的用户区域,可以实现联合调控获取风量总供给量,合理分流风量供给输送到用户区域,实现降低能源损耗的情况下,保障了用户区域的风量供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参照图4,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通信模块43、输入装置44及输出装置55。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4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中的工作模式确定模块、判断模块和风量确定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4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4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
输入装置4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上述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该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将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与对应的用户区域进行绑定;
实时获取各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以及实时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调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根据所述个性化温度调控策略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以实现温度个性化调控,包括:
当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少于第一阈值,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少于第二阈值时,则打开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第一温控设备,当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一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温控设备并打开第二温控设备;
当第二用户区域的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打开所述第二用户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温控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区域包括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二用户区域;
所述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的第一温度差,获取第二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第二温度差;
根据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的比例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和所述第二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区域包括N个用户区域;
所述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包括:
获取每个用户区域的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温差ΔTN
得到每个用户区域的区域风量供给量PN为:
PN=P*(ΔTN/∑(ΔT1+ΔT2+...+ΔTN))
其中N≥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区域的面积设定温控优先级,其中面积越大优先级越高;
根据所述温控优先级对不同优先级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优先给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区域供给风量。
8.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多台室外主机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不同的室外主机给不同的用户区域进行风量供给;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满足联机条件,所述联机条件包括工作模式均为同类型的工作模式;
风量确定模块,用于若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联机调控,确定风量总供给量,并根据不同用户区域之间的温度差比例确定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若不满足所述联机条件,则进行独立调控,确定每台室外主机对应的区域风量供给量。
9.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1687.6A CN114838463A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1687.6A CN114838463A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38463A true CN114838463A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56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61687.6A Pending CN114838463A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38463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7324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5571067A (zh) * | 2016-01-04 | 2016-05-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US20160146480A1 (en) * | 2014-11-21 | 2016-05-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outdoor air conditioner |
CN110319540A (zh) * | 2019-06-28 | 2019-10-11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调整的模块式多联机控制方法 |
US20190360710A1 (en) * | 2017-04-01 | 2019-11-28 |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CN112665115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05240A (zh) * | 2021-06-24 | 2021-09-17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同步一拖多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及空调和存储介质 |
CN113654176A (zh) * | 2021-07-23 | 2021-11-1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4-07 CN CN202210361687.6A patent/CN1148384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7324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US20160146480A1 (en) * | 2014-11-21 | 2016-05-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outdoor air conditioner |
CN105571067A (zh) * | 2016-01-04 | 2016-05-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US20190360710A1 (en) * | 2017-04-01 | 2019-11-28 |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CN110319540A (zh) * | 2019-06-28 | 2019-10-11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调整的模块式多联机控制方法 |
CN112665115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05240A (zh) * | 2021-06-24 | 2021-09-17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同步一拖多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及空调和存储介质 |
CN113654176A (zh) * | 2021-07-23 | 2021-11-1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的vip模式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40262B (zh) | 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Mathews et al. | Developing cost efficient control strategies to ensure optimal energy use and sufficient indoor comfort | |
CN103673107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US12078382B2 (en) | Method for anti-condensation at air conditioner radiation terminal and radiation terminals in multi-room space | |
WO2019075821A1 (zh) | 一种多媒体教室空调控制方法 | |
CN104697085A (zh) | 分户组合式辐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 |
CN110440416A (zh) | 空调防冷风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900195A (zh)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WO2023184963A1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与空调器 | |
WO2023159977A1 (zh) | 空调节能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3686501B1 (en) | Heat exchanging type ventilation system | |
CN111473492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221645A1 (zh) |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以及存储介质 | |
CA3105073A1 (en) | Hvac control during demand response event | |
CN114838463A (zh) | 温度调节系统集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827303A (zh) | 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
CN108036436B (zh) | 空调器的除湿方法 | |
CN115654647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4484798A (zh) |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 |
CN114110980A (zh)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357792A (zh) |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 |
JP2017110850A (ja) | 空調設備及び空調設備構築方法 | |
CN11071542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7804036A (zh) | 辐射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及存储介质 | |
US10408487B1 (en) | Secondary controller for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integrated ventil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