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2791B -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2791B
CN113652791B CN202110505246.4A CN202110505246A CN113652791B CN 113652791 B CN113652791 B CN 113652791B CN 202110505246 A CN202110505246 A CN 202110505246A CN 113652791 B CN113652791 B CN 113652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sub
measurement point
wind pressure
poi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5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2791A (zh
Inventor
滨口真崇
谷内宏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5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2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06Construction of the nozzles
    • D03D47/302Auxiliary nozz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33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 D03D47/304Controlling of the air supply to the auxiliary nozz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93Displaying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40)具备压力传感器(43)、计算部(51)、以及显示部(52)。压力传感器(43)在由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测定点组对来自副喷嘴(15)的空气喷射的风压进行测定。计算部(51)基于测定点组处的压力传感器(43)的测定值,对来自副喷嘴(15)的空气喷射的风压成为最大的最大风压位置进行计算。显示部(52)显示最大风压位置以及最大风压位置的目标位置,并且显示由使副喷嘴(15)沿以副喷嘴(15)的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S12)旋转而产生的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以及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

Description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背景技术
在喷气织机中,纬纱通过来自主喷嘴以及副喷嘴的空气喷射,在筘内通路中走纱。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其对从副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方向进行调整。在该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中,沿着筘壁面配置多个皮托管,并且一边使多个皮托管沿投梭方向移动一边对由来自副喷嘴的空气喷射产生的最高风压值进行测量。然后,工作人员一边观察数字显示器以及条形显示器一边调整副喷嘴的旋转角度以及高度,从而将最高风压值测量的位置调整至所希望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7693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中,需要探索地挪动副喷嘴的旋转角度以及高度来调整副喷嘴的喷射方向。因此,期望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解决上述课题的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投梭用的副喷嘴;筘,其沿投梭方向排列有多个筘齿;以及筘内通路,其由多个上述筘齿的引导凹部形成,通过来自上述主喷嘴以及上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经由上述筘内通路将纬纱投梭,上述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压力传感器,其在由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测定点组对来自上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的风压进行测定;计算部,其基于上述测定点组处的上述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对包括上述测定点组的平面上的位置、且来自上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的风压成为最大的最大风压位置进行计算;以及显示部,其显示上述最大风压位置以及上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目标位置,并且显示包括上述测定点组的平面上的轨迹、且由使上述副喷嘴沿以上述副喷嘴的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旋转而产生的上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以及上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结构,在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显示于显示部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相对于副喷嘴的位置调整,直至显示于显示部的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包括目标位置为止。在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显示于显示部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相对于副喷嘴的位置调整,直至显示于显示部的最大风压位置位于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上为止。在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以及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这两方显示于显示部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相对于副喷嘴的位置调整,直至显示于显示部的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与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一致为止。这样,在进行了测定点组相对于副喷嘴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下,由工作人员进行副喷嘴的向周向的旋转调整,直至最大风压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为止,从而能够将最大风压位置调整至目标位置。这样,不进行副喷嘴的向轴线方向的调整,就能够调整副喷嘴的喷射方向。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在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中,优选上述显示部将上述测定点组相对于上述副喷嘴的距离调整量作为上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与上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的轨迹偏移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将测定点组的位置调整显示于显示部的距离调整量,从而能够形成为最大风压位置的目标位置处于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上的状态。因此,与工作人员一边观察显示部一边调整测定点组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在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中,优选上述显示部将上述副喷嘴的向上述周向的旋转调整量作为上述最大风压位置与上述目标位置的位置偏移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将副喷嘴沿周向旋转调整显示于显示部的旋转调整量,从而能够使最大风压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因此,与工作人员一边观察显示部一边将副喷嘴沿周向旋转调整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在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中,优选上述压力传感器在由位于上述测定点组的外侧的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预备测定点组对从上述副喷嘴喷射的空气的风压进行测定,上述显示部基于上述预备测定点组处的上述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显示需要进行上述测定点组相对于上述副喷嘴的距离的预备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随着显示部处的需要预备调整的显示,工作人员对测定点组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在副喷嘴的最大风压位置处于由测定点组围成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因此,与在调整副喷嘴的喷射方向时,工作人员模索地调整测定点组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根据该发明,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气织机的投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部分表示喷气织机的投梭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喷气织机的投梭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表示副喷嘴以及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压力测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由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显示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显示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L…距离;P1…测定点组;P2…预备测定点组;Pc…最大风压位置;Pt…目标位置;Tp…移动轨迹;Tt…目标移动轨迹;Y…纬纱;14…筘;14a…筘内通路;14b…引导凹部;14c…筘齿;15…副喷嘴;22…主喷嘴;40…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3…压力传感器;51…计算部;52…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9对将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具体化了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将纬纱向经纱开口内投梭来输送纬纱的投梭方向,将与投梭方向相反的一侧设为上游侧,将投梭方向侧设为下游侧。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进行了投梭装置的说明之后,进行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说明。
如图1所示,投梭装置10具备投梭喷嘴11、喂纱部12、纬纱测长储存装置13、筘14、多个投梭用的副喷嘴15、以及控制装置16。在控制装置16附带有具有显示功能以及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6a。喂纱部12配设于投梭喷嘴11的上游侧。喂纱部12的纬纱Y通过纬纱测长储存装置13的未图示的卷绕臂的旋转而被拉出,并在卷绕于储存筒17的状态下被储存。
在纬纱测长储存装置13设置有纬纱卡止销18、以及对纬纱Y从纬纱测长储存装置13的退绕进行检测的气圈传感器19。纬纱卡止销18以及气圈传感器19配设于储存筒17的周围。纬纱卡止销18与控制装置16电连接。纬纱卡止销18以控制装置16所预先设定的织机旋转角度,将储存于储存筒17的纬纱Y退绕。由纬纱卡止销18进行纬纱Y的退绕的时刻为投梭开始时刻。
气圈传感器19与控制装置16电连接。气圈传感器19对在投梭中从储存筒17退绕的纬纱Y进行检测,并向控制装置16发送纬纱退绕信号。控制装置16若接收到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次)的纬纱退绕信号,则使纬纱卡止销18工作。纬纱卡止销18将从储存筒17退绕的纬纱Y卡止,并结束投梭。
此外,根据为了将与织宽度TL相当的长度的纬纱Y储存至储存筒17所需要的卷绕次数,设定用于使纬纱卡止销18将纬纱Y卡止的工作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6设定为:若接收到4次气圈传感器19的纬纱退绕信号,则向纬纱卡止销18发送将纬纱Y卡止的动作信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投梭装置10中,将与储存筒17的4圈量的纬纱储存长度相当的纬纱Y投梭。
气圈传感器19的纬纱检测信号是来自储存筒17的纬纱Y的退绕信号,在控制装置16中,基于从编码器20得到的织机旋转角度信号,将其识别为纬纱退绕时刻。
投梭喷嘴11具有将储存筒17的纬纱Y拉出的串联喷嘴21、以及将纬纱Y向筘14的筘内通路14a投梭的投梭用的主喷嘴22。在喷气织机中,通过来自主喷嘴22以及副喷嘴15的空气喷射,经由筘内通路14a将纬纱Y投梭。在串联喷嘴21的上游侧,设置有在投梭结束前对走纱的纬纱Y进行制动的制动器23。
主喷嘴22经由配管22a连接于主阀22v。主阀22v经由配管22b连接于主空气箱26。串联喷嘴21经由配管21a连接于串联阀21v。串联阀21v经由配管21b连接于与主阀22v共用的主空气箱26。
主空气箱26经由主压力计27、主调节器28、原压力计29、以及过滤器30,连接于在织物工厂设置的共用的空气压缩机31。在主空气箱26中,储藏有从空气压缩机31供给、被主调节器28调整为设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另外,供给至主空气箱26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始终受到主压力计27的检测。
作为1个例子,多个副喷嘴15被分为6组,各组由4个副喷嘴15构成。与各组对应地配设有6个副阀32,各组的副喷嘴15分别经由配管33连接于各副阀32。各副阀32连接于共用的副空气箱34。
副空气箱34经由副压力计35连接于副调节器36。另外,副调节器36通过配管36a,连接于将主压力计27与主调节器28连接的配管28a。在副空气箱34中,储藏有从空气压缩机31供给、被副调节器36调整为设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另外,供给至副空气箱34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始终受到副压力计35的检测。
主阀22v、串联阀21v、副阀32、原压力计29、主压力计27、副压力计35、以及制动器23与控制装置16电连接。在控制装置16,预先设定有用于使主阀22v、串联阀21v、副阀32、以及制动器23工作的工作时刻、工作期间。另外,控制装置16接收原压力计29、主压力计27、以及副压力计35的检测信号。
在比纬纱卡止销18工作的投梭开始时刻早的时刻,从控制装置16向主阀22v以及串联阀21v输出有工作指令信号,而从主喷嘴22以及串联喷嘴21喷射有压缩空气。在比纬纱卡止销18工作而将储存筒17的纬纱Y卡止的纬纱前端到达时刻早的时期,从控制装置16向制动器23输出有工作指令信号。制动器23对高速走纱的纬纱Y进行制动来降低纬纱Y的走纱速度,而缓和纬纱前端到达时刻的纬纱Y的冲击。
在控制装置16登记并存储有各种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作为纺织品条件,例如包括有纬纱Y所使用的纱线的材质、支数等纬纱种类、纬纱密度、经纱所使用的纱线的材质、支数等经纱种类、经纱密度、织宽度、纺织品组织等。作为织造条件,例如包括有织机的转速、主空气箱26以及副空气箱34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主阀22v以及串联阀21v的开度、投梭开始时刻、目标纬纱前端到达时刻等。
串联喷嘴21、制动器23、纬纱测长储存装置13、以及喂纱部12虽然省略图示,但固定于在喷气织机的框架或地板面安装的托架等。
如图2所示,主喷嘴22、副喷嘴15、以及筘14配设于筘座24上,并沿喷气织机的前后方向往复摆动。筘14构成为沿投梭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具有引导凹部14b的筘齿14c。筘内通路14a由多个筘齿14c的引导凹部14b形成。
多个副喷嘴15经由支承块25分别固定于筘座24上。副喷嘴15能够随着筘座24的摆动而从经纱T的列之间相对于经纱T的开口内出入。
如图3所示,在副喷嘴15的前端形成有喷射空气的喷射口15a。副喷嘴15从喷射口15a朝向筘齿14c的引导凹部14b喷射空气,从而进行向筘内通路14a的空气喷射。
每当变更控制装置16中设定的纺织品条件、织造条件,副喷嘴15就由工作人员进行空气的喷射方向的调整。该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通过沿着副喷嘴15的延伸的轴线方向使副喷嘴15相对于支承块25移动、以及沿以副喷嘴15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使副喷嘴15相对于支承块25旋转来进行。以下,将副喷嘴15的轴线方向简称为轴线方向S11。将以副喷嘴15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S12。
如图4所示,在调整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时,调整用筘齿114c、副喷嘴15、以及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设置于筘座24上。调整用筘齿114c设置于筘座24上的筘14的设置位置。调整用筘齿114c与筘齿14c为相同形状,并具有与筘齿14c的引导凹部14b相同形状的调整用引导凹部114b。将由调整用引导凹部114b划分形成的空间称为调整用筘内通路114a。该调整用筘内通路114a形成于与由筘齿14c的引导凹部14b形成的筘内通路14a相同的位置。
副喷嘴15在被工作人员安装于筘座24时,在轴线方向S11上从支承块25突出的突出长度被设定为规定的突出长度。此外,既定的突出长度是与纺织品条件、织造条件相应地设定的值。在工作人员沿着轴线方向S11对副喷嘴15进行了调整之后,副喷嘴15固定于支承块25,以便成为与纺织品条件、织造条件相应的突出长度。
使用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具备压力测定装置41、计算部51、以及显示部52。压力测定装置41、计算部51、以及显示部52电连接。显示部52具备第1画面52a、第2画面52b、以及第3画面52c。
压力测定装置41对从副喷嘴15喷射的空气的风压进行测定。压力测定装置41被工作人员安装于调整用筘内通路114a的下游侧。压力测定装置41具有可装卸于筘座24的传感器底座部42、以及安装于传感器底座部42的压力传感器43。传感器底座部42具有矩形柱状的底座轴部42a、以及位于底座轴部42a的轴线方向的第1端部的矩形板状的底座主体部42b。底座轴部42a的轴线方向上的与底座主体部42b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于筘座24。底座主体部42b在调整用筘齿114c的投梭方向的下游侧,以与调整用筘齿114c排列的方式进行定位。
压力传感器43由对流体的流动的速度进行测定的多个皮托管44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43具有8个皮托管44。各皮托管44从底座主体部42b沿着投梭方向朝向调整用筘齿114c延伸。利用各皮托管44,压力传感器43能够在8个测定点对来自副喷嘴15的空气喷射的风压进行测定。
如图5所示,当从投梭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各皮托管44以与调整用筘齿114c中的调整用引导凹部114b的内部、将调整用引导凹部114b形成的调整用筘齿114c的边缘、以及调整用引导凹部114b的四周的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定位。当从投梭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4个皮托管44以形成一边的长度具有第1长度A的正方形的方式进行定位。将该4个皮托管44称为第1皮托管44a。当从投梭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第1皮托管44a以外的4个皮托管44以形成一边的长度具有第2长度B的正方形的方式进行定位。将该4个皮托管44称为第2皮托管44b。第2长度B比第1长度A长。当从投梭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第2皮托管44b位于4个第1皮托管44a的外侧。
如图6所示,显示部52的第1画面52a将4个第1皮托管44a处的测定点显示为由4个测定点构成的测定点组P1,并且将4个第2皮托管44b处的测定点显示为由4个测定点构成的预备测定点组P2。与第1皮托管44a跟第2皮托管44b的位置关系相同地,预备测定点组P2的4个测定点位于测定点组P1的4个测定点外侧。第1画面52a显示具有正交的X轴和Y轴的XY坐标系,将测定点组P1的测定点以及预备测定点组P2的测定点显示为坐标的点。
将显示于第1画面52a的测定点组P1的4个测定点称为第1测定点P11、第2测定点P12、第3测定点P13、以及第4测定点P14。第1测定点P11与第2测定点P12的X坐标值是相同的。第2测定点P12与第3测定点P13的Y坐标值是相同的。第3测定点P13与第4测定点P14的X坐标值是相同的。第3测定点P13以及第4测定点P14的X坐标值大于第1测定点P11以及第2测定点P12的X坐标值。第4测定点P14与第1测定点P11的Y坐标值是相同的。第4测定点P14以及第1测定点P11的Y坐标值大于第2测定点P12以及第3测定点P13的Y坐标值。
将显示于第1画面52a的预备测定点组P2的4个测定点称为第1预备测定点P21、第2预备测定点P22、第3预备测定点P23、以及第4预备测定点P24。第1预备测定点P21与第2预备测定点P22的X坐标值是相同的。第2预备测定点P22与第3预备测定点P23的Y坐标值是相同的。第3预备测定点P23与第4预备测定点P24的X坐标值是相同的。第3预备测定点P23以及第4预备测定点P24的X坐标值大于第1预备测定点P21以及第2预备测定点P22的X坐标值。第4预备测定点P24与第1预备测定点P21的Y坐标值是相同的。第4预备测定点P24以及第1预备测定点P21的Y坐标值大于第2预备测定点P22以及第3预备测定点P23的Y坐标值。
并且,第1画面52a基于由第1皮托管44a测定出的测定值,对以最大风压位置Pc为中心的风压分布进行显示。显示于第1画面52a的风压分布由点状阴影进行图示。此外,图6中放大示出第1画面52a的风压分布的显示部分。最大风压位置Pc为来自副喷嘴15的空气喷射的风压成为最大的位置。在第1画面52a中,以风压分布以最大风压位置Pc为中心形成圆形的方式,越位于比最大风压位置Pc靠外侧,风压显示为越低。预备测定点组P2位于测定点组P1的外侧,因此当最大风压位置Pc处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时,由预备测定点组P2测定的风压低于由测定点组P1测定的风压。
如图4以及图6所示,显示部52基于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压力传感器43的测定值,显示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的预备调整。具体而言,在预备测定点组P2中的各测定点间的测定值的偏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显示部52显示为需要预备调整并对工作人员指示预备调整。此外,在预备测定点组P2中的各测定点间的测定值的偏差不足阈值的情况下,上述阈值设定为能够推断为最大风压位置Pc位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的值。
计算部51基于第1皮托管44a的测定值对最大风压位置Pc的位置进行计算。换言之,计算部51基于测定点组P1处的压力传感器43的测定值对最大风压位置Pc进行计算。本实施方式的计算部51基于第1测定点P11、第2测定点P12、以及第3测定点P13处的测定值对最大风压位置Pc进行计算。最大风压位置Pc为包括测定点组P1的平面上的位置。
计算部51在计算最大风压位置Pc时,首先,针对第1测定点P11以及第2测定点P12处的各测定值,将与预先设定的任意的常量的差作为第1代表值分别进行计算。此外,作为任意的常量,例如为由工作人员预先设定的最大风压位置Pc处的风压。然后,计算部51对对应于第1测定点P11的第1代表值与对应于第2测定点P12的第1代表值的比进行计算。
接下来,计算部51针对第2测定点P12以及第3测定点P13处的各测定值,将与预先设定的任意的常量的差作为第2代表值分别进行计算。此外,作为任意的常量,例如为由工作人员预先设定的最大风压位置Pc处的风压。然后,计算部51对对应于第2测定点P12的第2代表值与对应于第3测定点P13的第2代表值的比进行计算。
计算部51基于计算出的第1代表值的比以及第2代表值的比对最大风压位置Pc进行计算。具体而言,将连结计算出的第1代表值的比与第1测定点P11跟第2测定点P12之间的距离的比相等的点的线设为第1测定线L1。将连结计算出的第2代表值的比与第2测定点P12跟第3测定点P13之间的距离的比相等的点的线设为第2测定线L2。然后,计算部51将第1测定线L1与第2测定线L2的交点作为最大风压位置Pc进行计算。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6所示的第1画面52a,由虚线示出第1测定线L1以及第2测定线L2,但第1测定线L1以及第2测定线L2在第1画面52a中可以不显示,也可以显示。
此外,由计算部51实施的最大风压位置Pc的计算以最大风压位置Pc位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为前提。因此,在最大风压位置Pc位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时,由计算部51进行最大风压位置Pc的计算,第1画面52a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另一方面,在最大风压位置Pc不位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时,不由计算部51进行最大风压位置Pc的计算,第1画面52a不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
在第1画面52a不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的情况下,显示部52进行指示预备调整的显示。工作人员接受该显示并将压力测定装置41沿投梭方向挪动,从而调整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由此,若成为最大风压位置Pc位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的状态,则由计算部51进行最大风压位置Pc的计算,并且在第1画面52a显示有最大风压位置Pc。
计算部51基于计算出的最大风压位置Pc,对由使副喷嘴15沿周向S12旋转而产生的最大风压位置Pc的移动轨迹Tp进行计算。显示部52将由计算部51计算出的移动轨迹Tp显示至第1画面52a。移动轨迹Tp为包括测定点组P1的平面上的轨迹。另外,移动轨迹Tp为包括计算出的最大风压位置Pc、并且示出一次函数的直线,该一次函数具有基于设定出的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而设定的斜率。第1画面52a所显示的移动轨迹Tp在相同的纺织品条件且在相同的织造条件下,与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相应地,保持相同的斜率不变地沿Y轴方向位移。
并且,第1画面52a显示副喷嘴15的最大风压位置Pc的目标位置Pt,并且显示目标位置Pt的移动轨迹。将目标位置Pt的移动轨迹设为目标移动轨迹Tt。目标位置Pt为基于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而预先设定的最大风压位置Pc。目标移动轨迹Tt为包括目标位置Pt、并且示出一次函数的直线,该一次函数具有基于设定出的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而预先设定的斜率。目标位置Pt以及目标移动轨迹Tt位于包括测定点组P1的平面上。此外,图6示出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一致的情况下的第1画面52a的显示图像。在该情况下,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也一致。
如图7所示,显示部52显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的轨迹偏移。具体而言,显示部52将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向投梭方向的距离L的调整量亦即距离调整量Lb作为上述轨迹偏移显示至第2画面52b。对于距离调整量Lb而言,若将距离L调整距离调整量Lb,则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的值,根据每个设定的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设定有与移动轨迹Tp相应的值。
图7示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偏移的情况下的显示部52的显示图像。第1画面52a中显示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保持相同的斜率不变地沿Y轴方向偏移。并且,在第1画面52a中,在移动轨迹Tp上显示有最大风压位置Pc,在目标移动轨迹Tt上显示有目标位置Pt。因此,在第1画面52a,偏移地显示有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
此外,将X坐标值为相同的第3坐标值X3,且处于移动轨迹Tp上的Y坐标值设为第1坐标值Y1,处于目标移动轨迹Tt上的Y坐标值设为第2坐标值Y2。显示部52基于第1坐标值Y1与第2坐标值Y2的差亦即第1偏差ΔY,将距离调整量Lb显示至第2画面52b。即,显示部52基于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的Y轴方向的偏移量,将距离调整量Lb显示至第2画面52b。工作人员将压力测定装置41沿投梭方向挪动显示于第2画面52b的距离调整量Lb,从而能够将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调整距离调整量Lb。
如图8所示,若以距离调整量Lb完结由工作人员实施的距离L的调整,则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在第1画面52a,显示有相互一致的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
显示部52显示由计算部51计算出的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的位置偏移。具体而言,显示部52将副喷嘴15的向周向S12的旋转调整量Lc作为上述位置偏移显示至第3画面52c。当在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的状态下将副喷嘴15向周向S12调整了旋转调整量Lc的情况下,旋转调整量Lc为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一致的值。根据每个设定的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旋转调整量Lc设定为与最大风压位置Pc相应的值。
图8示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且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偏移的情况下的显示部52的显示图像。此外,将目标位置Pt的X坐标值设为第4坐标值X1,将最大风压位置Pc的X坐标值设为第5坐标值X2。显示部52基于第4坐标值X1与第5坐标值X2的差亦即第2偏差ΔX,将旋转调整量Lc显示至第3画面52c。即,显示部52基于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的X轴方向的偏移量,将旋转调整量Lc显示至第3画面52c。工作人员将副喷嘴15向周向S12旋转调整显示于第3画面52c的旋转调整量Lc,从而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保持一致不变,最大风压位置Pc向X轴方向偏移并与目标位置Pt一致。
接下来,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一起,对由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实施的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调整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调整处理根据每个设置于筘座24的副喷嘴15进行。即,每次相对于1个副喷嘴15完结喷射方向的调整,工作人员就一边使调整用筘齿114c以及压力测定装置41依次移动至与下一个副喷嘴15对应的位置,一边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在调整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时,首先,副喷嘴15、调整用筘齿114c、以及压力测定装置41被工作人员安装于筘座24。然后,通过由工作人员实施的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的操作,开始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的处理。
如图9所示,若开始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的处理,则首先,判断是否开始了副喷嘴15的喷射(步骤S1)。这里,在由压力传感器43检测出与第2皮托管44b对应的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测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了副喷嘴15的喷射。在未判断为开始了副喷嘴15的喷射的期间(步骤S1:否),反复进行步骤S1的判断。若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而开始副喷嘴15的喷射,则判断为开始了副喷嘴15的喷射(步骤S1:是)。
接着,判断预备测定点组P2中的各测定点间的测定值的偏差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S2)。在预备测定点组P2中的各测定点间的测定值的偏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是),当在显示部52显示为需要预备调整之后(步骤S3),工作人员使压力测定装置41移动。若由工作人员进行压力测定装置41的移动,且判断为预备测定点组P2中的各测定点间的测定值的偏差不足阈值(步骤S2:否),则移至下一个处理。
然后,基于测定点组P1处的测定值,由计算部51计算出最大风压位置Pc以及移动轨迹Tp(步骤S4)。进一步,最大风压位置Pc、移动轨迹Tp、目标位置Pt、以及目标移动轨迹Tt显示于显示部52的第1画面52a(步骤S5)。
接着,判断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是否一致(步骤S6)。在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不一致时(步骤S6:否),当在显示部52的第2画面52b显示有与移动轨迹Tp跟目标移动轨迹Tt的轨迹偏移量对应的距离调整量Lb之后(步骤S7),工作人员使压力测定装置41移动距离调整量Lb。在由工作人员进行压力测定装置41的距离调整量Lb的移动,且在步骤S6中判断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步骤(步骤S6:是)。
接下来,判断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是否一致(步骤S8)。在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8:否),当在显示部52的第3画面52c显示有与最大风压位置Pc跟目标位置Pt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旋转调整量Lc之后(步骤S9),工作人员使副喷嘴15沿周向S12旋转旋转调整量Lc。在由工作人员进行使副喷嘴15沿周向S12旋转旋转调整量Lc的调整,且在步骤S8中判断为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8:是),判断为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完结了,处理结束。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显示部52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目标位置Pt、最大风压位置Pc的移动轨迹Tp、以及目标移动轨迹Tt。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直至显示于显示部52的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一致为止。这样,在进行了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下,由工作人员进行副喷嘴15的向周向S12的旋转调整,直至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一致为止,从而能够将最大风压位置Pc调整至目标位置Pt。这样,不进行副喷嘴15的向轴线方向S11的调整,就能够调整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2)显示部52将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调整量Lb作为移动轨迹Tp与目标移动轨迹Tt的轨迹偏移进行显示。因此,工作人员将测定点组P1的位置调整显示于显示部52的距离调整量Lb,从而能够形成为目标位置Pt处于移动轨迹Tp上的状态。因此,与工作人员一边观察显示部52一边调整测定点组P1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3)显示部52将副喷嘴15的向周向S12的旋转调整量Lc作为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的位置偏移进行显示。因此,工作人员将副喷嘴15沿周向S12旋转调整显示于显示部52的旋转调整量Lc,从而能够使最大风压位置Pc与目标位置Pt一致。因此,与工作人员一边观察显示部52一边将副喷嘴15沿周向S12旋转调整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4)除测定点组P1之外,压力传感器43还在位于测定点组P1的外侧的预备测定点组P2对从副喷嘴15喷射的空气的风压进行测定。显示部52基于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压力传感器43的测定值,显示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的预备调整。因此,随着显示部52处的需要预备调整的显示,工作人员对测定点组P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在副喷嘴15的最大风压位置Pc处于由测定点组P1围成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因此,与在调整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时,工作人员模索地调整测定点组P1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并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调整用筘齿114c对于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而言并不是必需的。换言之,也可以使用喷气织机的筘齿14c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计算部51或显示部52的规格、由压力传感器43实施的风压测定的规格等、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的规格根据筘齿14c的规格进行变更。
压力传感器43也可以还具有由4个第1皮托管44a围成并定位的皮托管44。作为该皮托管44的位置,例如举出该皮托管44与各第1皮托管44a的距离全部成为相等距离的位置。能够利用该皮托管44对风压分布的中心位置处的风压进行测定。
除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的预备调整之外,显示部52也可以基于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压力传感器43的测定值,还对与预备调整相关的信息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部52也可以显示使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远离或接近这样的测定点组P1的调整方向。该情况下的显示部52例如,在需要进行使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远离的预备调整的情况下显示为“+”,并且在需要进行使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接近的预备调整的情况下显示为“-”。另外,例如,显示部52也可以显示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距离L的调整量。
压力传感器43所具有的第2皮托管44b的数量只要为3个以上,就能够适当地变更。总之,只要能够利用第2皮托管44b对由位于测定点组P1的外侧的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风压进行测定即可。
也可以从压力传感器43中省略第2皮托管44b。在该情况下,与各种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相应地预先设定好多个距离L的设定值,在调整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时,工作人员以与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对应的距离L的设定值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在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40中,省略需要进行预备测定点组P2处的风压的测定以及显示部52处的预备调整的显示。在图9所示的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处理中,省略步骤S2以及步骤S3的处理。
压力传感器43所具有的第1皮托管44a的数量只要为3个以上,就能够适当地变更。总之,只要能够利用第1皮托管44a对由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测定点组P1处的风压进行测定即可。
显示部52也可以取代距离调整量Lb的显示,而显示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在该情况下,在图9所示的步骤S7中,显示部52显示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另外,显示部52也可以省略距离调整量Lb的显示、需要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的显示。在该情况下,省略图9所示的步骤S7的处理,并且在步骤S6中进行有否定判断的期间,反复进行步骤S6的处理。
显示部52也可以取代旋转调整量Lc的显示,而显示需要进行副喷嘴15的旋转调整。在该情况下,在图9所示的步骤S9中,显示部52显示需要进行副喷嘴15的旋转调整。另外,显示部52也可以省略旋转调整量Lc的显示、需要进行副喷嘴15的旋转调整的显示。在该情况下,省略图9所示的步骤S9的处理,并且在步骤S8中进行有否定判断的期间,反复进行步骤S8的处理。
显示部52也可以不显示目标移动轨迹Tt。在该情况下,显示部52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目标位置Pt、以及移动轨迹Tp。然后,当显示于显示部52的目标位置Pt不处于移动轨迹Tp上时,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直至移动轨迹Tp包括目标位置Pt为止。
另外,显示部52也可以不显示移动轨迹Tp。在该情况下,显示部52显示最大风压位置Pc、目标位置Pt、以及目标移动轨迹Tt。然后,当显示于显示部52的最大风压位置Pc不处于目标移动轨迹Tt上时,由工作人员进行测定点组P1相对于副喷嘴15的位置调整,直至最大风压位置Pc位于目标移动轨迹Tt上为止。
如上述那样,即使在显示部52不显示目标移动轨迹Tt以及移动轨迹Tp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在进行了测定点组P1的位置调整之后,也由工作人员进行副喷嘴15的向周向S12的旋转调整,从而能够将最大风压位置Pc调整至目标位置Pt。这样,即使根据该变更例,也能够不进行副喷嘴15的向轴线方向S11的调整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因而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副喷嘴15的喷射方向的调整。

Claims (4)

1.一种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具备:
投梭用的主喷嘴;
投梭用的副喷嘴;
筘,其沿投梭方向排列有多个筘齿;以及
筘内通路,其由多个所述筘齿的引导凹部形成,
通过来自所述主喷嘴以及所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经由所述筘内通路将纬纱投梭,所述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力传感器,其在由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测定点组对来自所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的风压进行测定;
计算部,其基于所述测定点组处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对包括所述测定点组的平面上的位置、且是来自所述副喷嘴的空气喷射的风压成为最大的最大风压位置进行计算;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最大风压位置以及所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目标位置,并且显示包括所述测定点组的平面上的轨迹、且是由使所述副喷嘴沿以所述副喷嘴的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旋转而产生的所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以及所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将所述测定点组相对于所述副喷嘴的距离调整量作为所述最大风压位置的移动轨迹与所述目标位置的移动轨迹的轨迹偏移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将所述副喷嘴的向所述周向的旋转调整量作为所述最大风压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的位置偏移进行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器在由位于所述测定点组的外侧的3个以上的测定点构成的预备测定点组对从所述副喷嘴喷射的空气的风压进行测定,
所述显示部基于所述预备测定点组处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显示需要进行所述测定点组相对于所述副喷嘴的距离的预备调整。
CN202110505246.4A 2020-05-12 2021-05-10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Active CN113652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3975A JP7298537B2 (ja) 2020-05-12 2020-05-12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サブノズル噴射方向調整装置
JP2020-083975 2020-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2791A CN113652791A (zh) 2021-11-16
CN113652791B true CN113652791B (zh) 2023-03-14

Family

ID=7549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5246.4A Active CN113652791B (zh) 2020-05-12 2021-05-10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10098A1 (zh)
JP (1) JP7298537B2 (zh)
CN (1) CN11365279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0556B2 (ja) * 1988-08-16 1997-10-08 日産テクシス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JP2892479B2 (ja) * 1990-10-12 1999-05-1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筬溝内の風速測定方法
JP2907648B2 (ja) * 1992-07-16 1999-06-21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噴射流測定方法と噴射流測定装置
JP3103758B2 (ja) * 1995-12-27 2000-10-3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噴流指向方向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4153341B2 (ja) 2003-03-26 2008-09-24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
CN102146606B (zh) * 2010-11-17 2012-06-27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辅助喷嘴的气流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JP5544313B2 (ja) * 2011-01-13 2014-07-09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
JP2012224959A (ja) * 2011-04-20 2012-11-15 Tsudakoma Corp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サブノズルの噴射角度位置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JP6544801B2 (ja) * 2015-11-11 2019-07-17 高山リード株式会社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の補助ノズルの噴射方向表示装置
CN109629088B (zh) * 2019-02-27 2023-12-19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引纬装置及其自动调整的方法
CN110553824A (zh) * 2019-08-28 2019-12-10 常州捷特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用辅助喷嘴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2791A (zh) 2021-11-16
JP7298537B2 (ja) 2023-06-27
JP2021179033A (ja) 2021-11-18
EP3910098A1 (en)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4575B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行进状态监视方法
CN101503841B (zh) 织机的引纬状况显示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101285235A (zh) 将纬纱投引到织机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34576B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装置
CN108070949B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飞行状态检测装置
JPH0759774B2 (ja) 無杼織機のよこ入れ自動調整方法
CN103261501B (zh) 用于控制喷射织机的方法和装置
EP3404132B1 (en) Weft detecting device for air-jet loom
CN113652791B (zh) 具备副喷嘴喷射方向调整装置的喷气织机
EP2733242A2 (en) Apparatus for setting weft insertion condition in an air jet loom
EP3470562B1 (en) Method of setting weft travel information for air jet loom
EP1630272B1 (en) Weft brak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eft brake device
EP3498902B1 (en) Method for diagnosing weft insertion in air-jet loom
JPH09228192A (ja) よこ入れ制御方法
JP6787141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診断方法、及び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診断装置
JP2019105017A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飛走情報の設定方法
CN111411440A (zh) 喷气织机的纬纱检测装置
EP2765229B1 (en) Air jet loom with a display device
JPH05295638A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緯入れモニタ装置
JPH05302238A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の制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