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1867B -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1867B
CN113651867B CN202111094386.3A CN202111094386A CN113651867B CN 113651867 B CN113651867 B CN 113651867B CN 202111094386 A CN202111094386 A CN 202111094386A CN 113651867 B CN113651867 B CN 113651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ycyrrhetinic acid
sulfonamide
compound
acid derivative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43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1867A (zh
Inventor
怀其勇
李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943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1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1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1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1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63/00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expansion of only one ring by one or two atoms
    • C07J63/008Expansion of ring D by one atom, e.g. D homo ster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磺酰胺基修饰的18β‑甘草次酸的系列衍生物。通过引入活性磺酰胺基,能够显著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以提高相关衍生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经试验证明,化合物6a对3种人类癌细胞(MCF‑7,A549,HEPG2)均具有极佳的细胞毒活性,且远远高于母体药物GA,同时化合物6a相比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活性亦有显著地提高。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替代吉非替尼的前药,可以应对癌症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Description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甘草次酸是传统中药甘草中甘草酸的主要成分。根据甘草次酸中18位的氢原子的构象不同,将甘草次酸分为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其中18β-甘草次酸是甘草酸的主要活性成分。18β-甘草次酸是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众多优良的药理学活性,如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抗炎活性、抗溃疡活性、保肝活性、抗氧化活性等。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十分广泛,18β-甘草次酸以其优良的抗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细胞凋亡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该化合物本身具有疏水性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生物活性与临床上的抗癌药物具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对18β-甘草次酸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和提高相关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依据近几十年来的结构改造研究,18β-甘草次酸的结构修饰位点主要集中在A环的3位羟基,C环的11位羰基以及E环的30位羧基上。
磺酰胺类药物是人类合成的第一类抗菌药,在抗生素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磺酰胺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抗病毒等活性。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磺酰胺类化合物被报道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一些化合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关衍生物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包括对微管蛋白聚合的干扰,对正常细胞周期的阻碍,对碳酸酐酶、叶酸依赖性酶、环氧合酶-2、芳香化酶、甲硫氨酰氨肽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的抑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等。因此,磺酰胺基团成为了有机合成与药物设计中重要的功能基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18β-甘草次酸3位羟基上引入活性磺酰胺基,能够显著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以提高相关衍生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021
其中,R1独立地选自H,CH3
R2独立地选自CH3,CH2CH2CH3,CH2CH2CH2CH3
具体的,所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Benzyl-3-((N,N-dimeth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a)
Benzyl-3-((N-prop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b)
Benzyl-3-((N-but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c)
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化合物6a对3种人类癌细胞(MCF-7,A549,HEPG2)均具有极佳的细胞毒活性,且远远高于母体药物GA,同时化合物6a相比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活性亦有显著地提高。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替代吉非替尼的前药,可以应对癌症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其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031
其中,反应试剂与条件:
(a)溴化苄,K2CO3,DMF,室温,过夜;
(b)PCC,DCM,硅胶,室温,4h;
(c)CH3COONH4,NaCNBH3,MeOH,室温,过夜;
(d)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e)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制剂,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
所述药物载体可以为液体或固体;所述药物制剂可以为口服制剂和肠胃外给药制剂,比如可以为片剂、丸剂、胶囊或注射剂。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或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或包含所述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所述癌症选自乳腺癌、肺癌和肝癌。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并合成了磺酰胺基修饰的18β-甘草次酸的系列衍生物。通过引入活性磺酰胺基,能够显著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以提高相关衍生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经试验证明,化合物6a对3种人类癌细胞(MCF-7,A549,HEPG2)均具有极佳的细胞毒活性,且远远高于母体药物GA,同时化合物6a相比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活性亦有显著地提高。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替代吉非替尼的前药,可以应对癌症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果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技术内的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方法和条件,这种技术和条件在文献中有完整解释。
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例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如果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验具体条件,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销售公司所推荐的条件;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得到。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051
其中,R1独立地选自H,CH3
R2独立地选自CH3,CH2CH2CH3,CH2CH2CH2CH3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Benzyl-3-((N,N-dimeth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a)
Benzyl-3-((N-prop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b)
Benzyl-3-((N-but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6c)
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化合物6a对3种人类癌细胞(MCF-7,A549,HEPG2)均具有极佳的细胞毒活性,且远远高于母体药物GA,同时化合物6a相比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活性亦有显著地提高。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替代吉非替尼的前药,可以应对癌症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上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其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061
其中,反应试剂与条件:
(a)溴化苄,K2CO3,DMF,室温,过夜;
(b)PCC,DCM,硅胶,室温,4h;
(c)CH3COONH4,NaCNBH3,MeOH,室温,过夜;
(d)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e)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化合物合成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18β-甘草次酸3位羟基结构改造为胺基的部分。本发明首先采用将化合物3的3位羰基与盐酸羟胺反应,制备得肟类化合物。随后将肟类化合物于甲醇溶液中与醋酸铵、15%的TiCl3水溶液和氰基硼氢化钠通过还原反应制备化合物4。但TLC监测反应的结果并不理想,产物杂质多且反应不稳定。
因此改进合成方法,首先将化合物3的3位羰基与醋酸铵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3位为亚胺取代的关键中间产物。但该中间产物不稳定,因此直接采用一锅法,通过氰基硼氢化钠将亚胺还原成胺基。在亚胺还原的过程中,也能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2。
另外,本发明也探究了乙胺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由于市面上只能购买到乙胺水溶液,在反应条件d的作用下,乙胺水溶液中的水在反应体系中可以水解磺酰氯试剂,使之分解得到盐酸与硫酸。TLC监测反应的结果也显示没有目标产物生成。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产物的分离纯化。
所述分离纯化具体包括:对反应产物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具体的,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即得。
其中,所述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比例为6~10:1,如8:1。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制剂,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
所述药物载体可以为液体或固体;所述药物制剂可以为口服制剂和肠胃外给药制剂,比如可以为片剂、丸剂、胶囊或注射剂。
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配制成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除本文提到以外,合适的药用辅料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参见2005年版的药用辅料手册(原著第四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或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肿瘤在本发明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加以使用,其包括良性肿瘤和/或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被定义为不能在体内形成侵略性、转移性肿瘤的细胞过度增殖。反之,恶性肿瘤被定义为能够形成全身性疾病(例如在远端器官中形成肿瘤转移)的具有多种细胞异常和生化异常的细胞。
本发明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恶性瘤。可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的恶性瘤的实例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瘤。实体瘤可以是乳腺、膀胱、骨、脑、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结肠、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食道、子宫内膜、生殖细胞、头和颈、肝、肺、喉和下咽的肿瘤、间皮瘤、卵巢、胰腺、前列腺、直肠、肾、小肠、软组织、睾丸、胃、皮肤(如黑色素瘤)、输尿管、阴道和外阴的肿瘤。恶性瘤包括遗传性癌症,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此外,恶性瘤包括在所述器官中的原发性肿瘤及在远端器官中的相应继发性肿瘤(肿瘤转移)。血液瘤可以是侵略性和无痛形式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即非霍奇金病、慢性和急性髓样白血病(CML/AM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和T-细胞型淋巴瘤。还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浆细胞瘤、类肿瘤综合征和未知原发部位的癌症及AIDS相关的恶性瘤。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或包含所述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所述癌症选自乳腺癌、肺癌和肝癌。
所述受试者是指已经是治疗、观察或实验的对象的动物,优选指哺乳动物,最优选指人。
所述“治疗有效量”是指包括本发明化合物在内的活性化合物或药剂的量,该量可引起研究者、兽医、医生或其他医疗人员所追求的组织系统、动物或人的生物学或医学响应,这包括减轻或部分减轻受治疗的疾病、综合征、病症或障碍的症状。
本领域的研究者、兽医、医生或其他医疗人员可根据临床试验或者本领域其他公知的手段获知可使用的治疗有效量的范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一、化合物设计与合成
1.化合物结构及合成路线
设计、合成了6a-6c共3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相关合成路线见下: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091
其中6a-6c化合物名称分别为:
6a:Benzyl-3-((N,N-dimeth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
6b:Benzyl-3-((N-prop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
6c:Benzyl-3-((N-butylsulfamoyl)amino)-11-oxo-olean-12-en-30-oate;
反应试剂与条件:
(a)溴化苄,K2CO3,DMF,r.t.,过夜;
(b)PCC,DCM,硅胶,r.t.,4h;
(c)CH3COONH4,NaCNBH3,MeOH,r.t.,过夜;
(d)三乙胺,DCM,r.t.,过夜;
(e)三乙胺,DCM,r.t.,过夜。
2.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K-Ⅲ),三用紫外分析仪(ZF-1),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Z),旋转蒸发仪(N-1001),电子天平(WT-2002),核磁共振仪(Bruker),GF254硅胶板(新诚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2)实验试剂:甘草次酸(β型)97%AR;溴化苄98%AR;PCC 98%AR;醋酸铵99%AR;氰基硼氢化钠95%AR;N,N-二甲氨基磺酰氯97%AR;丙胺98%AR;丁胺98%AR;磺酰氯98%AR;碳酸钾99%AR;无水硫酸钠99%AR;氢氧化钠98%AR;DMF 99.8%AR;吡啶99.5%AR;三乙胺99%AR;甲醇99.5%AR;二氯甲烷99.5%AR;乙酸乙酯99.5%AR;正己烷97%AR。
3.化合物合成方法
按照上述合成路线,以18β-甘草次酸(GA),即化合物1为起始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化合物2的合成:
将化合物1(5mmol,2.35g)、无水碳酸钾(15mmol,2.50g)、DMF(10mL)、转子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于室温条件下搅拌30min,之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溴化苄(7.5mmol,1.0mL),室温状态下反应8h,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30mL)进行稀释,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后抽滤、旋蒸,得到化合物2的粗品。对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1/4:1的洗脱剂洗脱,化合物2于4:1时洗脱下来。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得化合物2。
(2)化合物3的合成:
将化合物2(4mmol,2.24g)、硅胶(1.92g)、二氯甲烷(15mL)、转子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于0℃下搅拌使化合物溶解,之后在冰浴条件下将PCC(6mmol,1.28g)和二氯甲烷(10mL)组成的混悬液滴入反应体系中,在室温状态下反应5h,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减压抽滤除去反应体系内的硅胶,抽滤得到的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后抽滤、旋蒸,得到化合物3的粗品。对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1的洗脱剂洗脱。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得化合物3。
(3)化合物4的合成:
将化合物3(4mmol,2.24g)、醋酸铵(40mmol,3.12g)、甲醇(15mL)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状态下搅拌2h,之后加入氰基硼氰化钠(20mmol,1.28g),氮气保护状态下室温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用3倍量的水稀释,用2N的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至9~10,过滤干燥得化合物4的粗品。对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1/6:1/4:1的洗脱剂洗脱。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得化合物4。
(4)化合物5a,5b,5c的合成:
化合物5a可买到相关试剂,因此不再合成。
将磺酰氯(8mmol,0.64mL)、二氯甲烷(5mL)、转子加入到25mL的圆底烧瓶中,冰水浴条件下将丙胺(8mmol,0.66mL)或丁胺(8mmol,0.79mL)和三乙胺(8mmol,1.1mL)的混合液缓慢滴入反应体系中,室温条件下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5b或5c。
(5)化合物6a,6b,6c的合成:
将化合物4(4mmol,2.24g)、化合物5a-5c(4mmol)、二氯甲烷(10mL)、转子加入到50mL的圆底烧瓶中,搅拌片刻,加入三乙胺(8mmol,1.12mL),室温状态下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20mL)进行稀释,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后抽滤、旋蒸,得到化合物6a-6c的粗品。对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1的洗脱剂洗脱。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得目标化合物6a-6c。
4.目标化合物6a-6c的结构表征
(1)化合物6a的熔点、氢谱碳谱数据
mp:150.0~151.8℃.1H NMR(400MHz,CDCl3):δ(ppm)7.52-7.31(m,5H,H-Ar),5.54(s,1H,H-12),5.19(d,1H,Bn-CH2,J=12.2Hz),5.08(d,1H,Bn-CH2,J=12.2Hz),4.31-4.28(m,1H,N-H),3.07(d,1H,H-3,J=9.5Hz),2.75(s,6H,N(CH3)2),2.42(s,1H,H-9),1.39,1.15,1.13,1.09,1.00,0.94,0.72(s,21H,依次为H-27、28、25、26、23、24、29),2.06-1.51,1.37-1.27,0.89-0.85(m,20H).
13C NMR(101MHz,CDCl3):δ(ppm)200.2,176.2,169.5,136.1,128.5,128.5,128.3,128.2,128.2,128.2,66.1,61.5,59.5,50.0,48.2,45.4,43.9,43.3,41.0,38.0,38.0,37.6,37.0,37.0,34.1,32.4,31.7,31.1,29.6,29.1,28.4,28.2,26.3,23.6,23.3,23.2,18.6,17.2,16.6.
(2)化合物6b的熔点、氢谱碳谱数据
mp:100.5~102.6℃.1H NMR(400MHz,CDCl3):δ(ppm)7.38-7.31(m,5H,H-Ar),5.53(s,1H,H-12),5.19(d,1H,Bn-CH2,J=12.2Hz),5.07(d,1H,Bn-CH2,J=12.2Hz),4.33(t,1H,NH-CH2,J=6.2Hz),4.20(d,1H,N-H,J=6.2Hz),3.00(q,2H,J=6.9Hz),3.94-2.88(m,1H,H-3),2.31(s,1H,H-9),1.37,1.15,1.11,1.09,1.02,0.76,0.72(s,21H,依次为H-27、28、25、26、23、24、29),2.03-1.37,1.31-1.16,0.96-0.80(m,24H).
13C NMR(101MHz,CDCl3):δ(ppm)200.0,176.2,169.2,136.1,128.6,128.6,128.5,128.3,128.3,128.3,66.2,62.2,61.7,56.0,48.2,45.3,45.1,44.0,43.2,41.1,39.9,38.3,37.7,36.8,32.7,31.8,31.6,31.2,28.3,26.4,26.3,23.3,22.9,22.65,18.7,18.0,16.5,16.2,14.1,11.3.
(3)化合物6c的熔点、氢谱碳谱数据
mp:99.2~102.4℃.1H NMR(400MHz,CDCl3):δ(ppm)7.45–7.28(m,5H,H-Ar),5.54(s,1H,H-12),5.19(d,1H,Bn-CH2,J=12.3Hz),5.08(d,1H,Bn-CH2,J=12.2Hz),4.25(t,1H,NH-CH2,J=6.2Hz),4.15(d,1H,N-H,J=9.9Hz),2.32(s,1H,H-9),2.01,1.62,1.56,1.42–1.34,1.26,1.15,1.10,1.02,0.89,0.74,为饱和C-H部分。
13C NMR(101MHz,CDCl3):δ199.98,176.20,169.15,136.13,128.61,128.46,128.30,128.25,66.23,62.17,61.65,55.97,48.22,45.29,43.99,43.17,43.11,41.06,39.88,38.33,37.65,36.82,32.69,31.78,31.66,31.59,28.42,28.33,28.28,26.44,26.39,26.27,23.29,22.65,19.94,18.65,17.96,16.45,16.22,14.13,13.71.
二、化合物细胞毒活性测试
MTT筛选实验
1.目的:测试样品对种人乳腺癌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人正常肝细胞的IC50初筛。
2.主要仪器:酶标仪(VERSA max microplate reader,MD,USA)
3.细胞系:人乳腺癌细胞:MCF-7
人肺癌细胞:A549
人肝癌细胞:HEPG-2
人正常肝细胞:LO2
4.药液与试剂配制
(1)化合物:10mM储备液,分装,-20℃储存备用。
(2)阳性对照:吉非替尼。用细胞级DMSO溶解为10mM储备液,-20℃储存备用。
(3)其他试剂:MTT(M2128,Sigma,USA),DMSO(细胞培养级CAS-NO:67-68-5,Applichem,德国),DMSO(分析纯,批号:20151102,国药集团,中国);胎牛血清(Gibco,SouthAmerica);培养基(Hyclone,USA);
5.实验方法:
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细胞密度为3-4×103/孔。置于5%CO2、37℃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指定浓度的待测样品,阴性对照组为相同浓度的DMSO,同一浓度的药物设三个平行孔。加药培养48h后,每孔加入20μLMTT(5mg/mL),继续培养4h,用抽泵吸去上清液后,加入150μL DMSO,用酶标仪在570nm下检测各孔的OD值,并用IC50软件(Prism8.0)计算IC50值。实验重复三次。
6.统计分析
3次独立计算的IC50进行统计,用均数土标准差(S.D)表示。
7.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样品对六种细胞株的细胞毒性(IC50/μM)
Figure BDA0003268589130000131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化合物合成部分
在本实验的合成部分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18β-甘草次酸3位羟基结构改造为胺基的部分。实验组首先采用将化合物3的3位羰基与盐酸羟胺反应,制备得肟类化合物。随后将肟类化合物于甲醇溶液中与醋酸铵、15%的TiCl3水溶液和氰基硼氢化钠通过还原反应制备化合物4。但TLC监测反应的结果并不理想,产物杂质多且反应不稳定。
因此实验组改进合成方法,首先将化合物3的3位羰基与醋酸铵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3位为亚胺取代的关键中间产物。但该中间产物不稳定,因此实验组直接采用一锅法,通过氰基硼氢化钠将亚胺还原成胺基。在亚胺还原的过程中,也能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2。
另外,实验组也探究了乙胺磺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由于市面上只能购买到乙胺水溶液,在反应条件d的作用下,乙胺水溶液中的水在反应体系中可以水解磺酰氯试剂,使之分解得到盐酸与硫酸。TLC监测反应的结果也显示没有目标产物生成,该化合物的合成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2.化合物活性部分
实验组测试了6a-6c共3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对MCF-7,A549,HEPG2共3种人癌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的细胞毒活性,并与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进行活性对比。
结果显示,化合物6a的活性最佳,对测试的3种人类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十分优良。化合物6a的活性远远高于母体药物GA,更重要的是化合物6a相比阳性对照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活性有显著地提高。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替代吉非替尼的前药,可以应对癌症患者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3777700010000011
其中,R1为CH3;R2为CH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选自:
3-((N,N-二甲氨基磺酰基)氨基)-11-氧代-12-齐墩果烯-30-酸苄酯。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FDA0003777700010000012
R1为CH3;R2为CH3
反应试剂与条件包括:
(a)溴化苄,K2CO3,DMF,室温,过夜;
(b)PCC,DCM,硅胶,室温,4h;
(c)CH3COONH4,NaCNBH3,MeOH,室温,过夜;
(d)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e)三乙胺,DCM,室温,过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产物的分离纯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纯化具体包括:对反应产物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反应产物粗品进行柱层析分离,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合并有机相,浓缩、干燥即得。
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
8.一种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权利要求7所述药物组合物和/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2111094386.3A 2021-09-17 2021-09-17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651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4386.3A CN113651867B (zh) 2021-09-17 2021-09-17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4386.3A CN113651867B (zh) 2021-09-17 2021-09-17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1867A CN113651867A (zh) 2021-11-16
CN113651867B true CN113651867B (zh) 2022-09-16

Family

ID=7848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4386.3A Active CN113651867B (zh) 2021-09-17 2021-09-17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18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350B (zh) * 2011-11-10 2014-12-10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甘草次酸修饰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6912B (zh) * 2015-02-16 2017-05-10 内蒙古医科大学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1867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3608B (zh) 沙蟾毒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包含该衍生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JP2022506442A (ja) 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置換スルファミド系選択的bcl-2阻害剤
CN103570792A (zh) 蟾毒灵衍生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WO2015096640A1 (zh) 含噻唑基雷帕霉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4072493A (zh) 一类含2-巯基苯并噻唑和三唑杂环的萘酰亚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20130005696A1 (en) Bufadienolide derivatives, preparing process thereof,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the use thereof
CN111808117B (zh) 青蒿素-苯胺基喹唑啉类d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N111471080B (zh) ocotillol型人参皂苷元A环并氨基噻唑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CN113416189A (zh) 一类β-卡波林氮芥衍生物、制备方法和抗肿瘤用途
CN113651867B (zh) 磺酰胺类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81882B (zh) 一类白屈菜碱一氧化氮供体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14444B (zh)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黄酮磺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32622B (zh) 4-胺基噁二唑表鬼臼毒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646546B (zh) 酸敏感型的喜树碱‑20位酯衍生物及其抗肿瘤应用
CN110028477B (zh) 一类布雷菲德菌素a的4-位拼合氮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17138B (zh) 一类氮芥类色原酮衍生物与应用
CN102010422A (zh) 含有胍基的青蒿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9438437A (zh) 一类含噻唑环的抗癌化合物
CN110759961B (zh) 一类熊果酸吲哚醌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40965B (zh) 2-取代-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13292629A (zh) 薯蓣皂苷元羟肟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63330B (zh) 一类β-卡波林的3位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00595A (zh) 一类含噻吩环的抗癌化合物
CN115073547B (zh) 一种甾体咔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CN115304605B (zh)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