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8011A -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8011A
CN113648011A CN202110897481.0A CN202110897481A CN113648011A CN 113648011 A CN113648011 A CN 113648011A CN 202110897481 A CN202110897481 A CN 202110897481A CN 113648011 A CN113648011 A CN 113648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lood vessel
positioning
anastomosis
anastomosi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74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8011B (zh
Inventor
胡敏
宋继勇
董家鸿
卢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singhua Changge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singhua Changge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singhua Changge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singhua Changge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8974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8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8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8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8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8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2017/110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f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2017/1132End-to-end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包括第一套管套设于第一血管的外部,且第一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套管套设于第二血管的外部,且第二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连接外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用于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向运动,实现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对接吻合;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并配合旋向相反的螺纹,实现了对两根血管的对接,使得两根血管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实现快速吻合,并且通过设置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可控降解生物相容材料,促进了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Description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在很多涉及到血管疾病或创伤手术或器官移植中都需要进行血管吻合。为了提高血管的吻合速度和质量,长期以来尝试研究开发了各种血管吻合技术和辅助装置,包括粘结吻合技术、激光吻合技术、高频电凝吻合技术,以及机械吻合技术与装置等。其中,血管机械吻合技术是用特制的机械装置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缝线的一种血管连接方法,目前常用的有套筒法和针环法。但由于吻合处存在辅助连接装置,影响了血管正常收缩和舒张的生理功能,并限制了该处血管的自由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吻合处存在辅助连接装置,影响了血管正常收缩和舒张的生理功能,并限制了该处血管的自由生长的缺陷,通过设置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并配合旋向相反的螺纹,实现了对两根血管的对接,使得两根血管能够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实现快速吻合,并且通过设置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可控降解生物相容材料,促进了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
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第一血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第二血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
所述连接外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向运动,实现所述第一血管和所述第二血管的对接吻合;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连接外套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引用场景,可以调节可降解材料的组成成分,以便于被吸收的时间能够得到调节和控制,同时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可用于血管的永久吻合,也可以用于外科手术过程中血管的临时吻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一方面起到了对血管的连接作用,促进血管的对接吻合,另一方面待血管长成一体后可自行降解,吻合血管可恢复其原有弹性,适合于血管的吻合生长,特别是儿童血管的吻合生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血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朝向所述第二套管一侧的端部;
所述第二血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端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血管与第一套管、以及第二血管与第二套管配合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血管通过第一翻边套设于第一套管的端部,使得通过连接外套驱动第一套管移动过程中,第一血管与第一套管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发生第一血管从第一套管中脱出的问题。
同样的,第二血管通过第二翻边套设在第二套管的端部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并且实现了在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对接过程中的精准定位,配合连接外套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件的螺纹配合,实现了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快速吻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一套管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所述第一套管朝向所述第二套管一侧的端面;
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端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使得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套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端部并对接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挤压作用,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位置实现快速对接和吻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以理解为彼此配合的插接结构,用于与血管抵接,避免血管外翻,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吻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确保了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在对接中的吻合强度,防止吻合处发生松脱和血液泄漏。通过吻合装置的受控自动生物降解并被人体吸收,促进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至所述第一套管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至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距离。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端面上的布置位置,形成交错的定位结构,一方面保证了对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定位挤压作用,又促进该处血管中层平滑肌的融合和再生长,另一方面又通过交错的定位结构降低了对于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挤压,避免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第二套管端面上的投影,沿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环向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交错设置。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端面上的位置进一步限定,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保证对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定位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挤压作用,避免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降低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端面对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挤压作用,使得对于第一血管的第一翻遍,以及第二血管的第二翻边的挤压主要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实现,避免在对第一翻遍和第二翻边挤压过程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端部整体施力,造成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外套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外套的实施方式,通过将连接外套的形状设置为多边形,便于连接外套与外部结构进行配合,实现通过连接外套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外套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配合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外套的实施方式,通过观察窗的设置,可以在通过连接外套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移动过程中,观察第一血管和第二血管的对接吻合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定位板、连接杆、定位销和扳手;
两个所述定位板间隔设置,并沿所述连接外套的轴向夹置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
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板连接;
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销沿所述连接外套的径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相对面;
所述扳手与所述连接外套的配合;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背向的一侧端面上,沿环向均布有多个通孔;
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通孔配合。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连接外套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定位板、连接杆和定位销,实现了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定位,连接杆将两个定位板连接,形成夹持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结构,定位销设置于定位板上,并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的通孔配合,实现了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定位。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连接外套配合的扳手,实现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定位之后,通过连接外套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驱动作用,扳手的设置便于在外部对连接外套施力。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板、连接杆、定位销和扳手作为重复使用辅助手术器械,可由纯钛、医用不锈钢材、高强度的医用聚合物如PEEK等材料制成。
本发明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并配合旋向相反的螺纹,实现了对两根血管的对接,使得两根血管能够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实现快速吻合,并且通过设置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可控降解生物相容材料,促进了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中,连接外套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五;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六;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中,定位板、连接杆和定位销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中,扳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套管; 11、第一螺纹; 12、第一定位部;
13、第一凹槽; 20、第二套管; 21、第二螺纹;
22、第二定位部; 23、第二凹槽; 30、连接外套;
31、观察窗; 40、第一血管; 41、第一翻边;
50、第二血管; 51、第二翻边; 60、定位板;
61、连接杆; 62、定位销; 70、扳手;
8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9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0、第二套管20和连接外套30;第一套管10套设于第一血管40的外部,且第一套管1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11;第二套管20套设于第二血管50的外部,且第二套管2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21;连接外套3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21配合的内螺纹,用于驱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相向运动,实现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对接吻合;其中,第一螺纹11和第二螺纹21的旋向相反;第一套管10、第二套管20和连接外套30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详细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吻合处存在辅助连接装置,影响了血管正常收缩和舒张的生理功能,并限制了该处血管的自由生长的缺陷,通过设置第一套管10、第二套管20和连接外套30,并配合旋向相反的螺纹,实现了对两根血管的对接,使得两根血管能够精准、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实现快速吻合,特别是在狭窄的空间里实施快速的血管吻合,包括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血管连接,并且通过设置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可控降解生物相容材料,促进了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引用场景,可以调节可降解材料的组成成分,以便于被吸收的时间能够得到调节和控制,同时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可用于血管的永久吻合,也可以用于外科手术过程中血管的临时吻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套管10、第二套管20和连接外套30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一方面起到了对血管的连接作用,促进血管的对接吻合,另一方面待血管长成一体后可自行降解,吻合血管可恢复其原有弹性,适合于血管的吻合生长,提高血管吻合质量,确保血管内膜与血管内膜相吻合,并使得吻合处不出现管道狭窄现象,且保证管道内表面光滑,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特别是儿童血管的吻合生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应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快速吻合血管,缩短周边血管的淤血时间,减轻相关脏器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应用在肝脏手术中,在肝脏等器官移植过程中快速吻合血管,大幅缩短器官在37℃体温状态下的缺血时间和手术时间,提高移植后的器官活性,降低移植并发症风险。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血管40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翻边41,第一翻边41套设于第一套管10朝向第二套管20一侧的端部;
第二血管50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翻边51,第二翻边51套设于第二套管20朝向第一套管10一侧的端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血管40与第一套管10、以及第二血管50与第二套管20配合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血管40通过第一翻边41套设于第一套管10的端部,使得通过连接外套30驱动第一套管10移动过程中,第一血管40与第一套管10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发生第一血管40从第一套管10中脱出的问题。
同样的,第二血管50通过第二翻边51套设在第二套管20的端部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并且实现了在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对接过程中的精准定位,配合连接外套30与第一套管10、第二套管20件的螺纹配合,实现了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快速吻合,同时螺纹连接带锁紧防松功能,可确保血管吻合后连接牢靠,不会松脱漏血。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多个第一定位部12沿第一套管10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第一套管10朝向第二套管20一侧的端面;多个第二定位部22沿第二套管20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第二套管20朝向第一套管10一侧的端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使得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套设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端部并对接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挤压作用,在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设置位置实现快速对接和吻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可以理解为彼此配合的插接结构,用于与血管抵接,避免血管外翻,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吻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设置,确保了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在对接中的吻合强度,防止吻合处发生松脱和血液泄漏。通过吻合装置的受控自动生物降解并被人体吸收,促进血管吻合处组织愈合和再生长。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至第一套管10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第二定位部22至第二套管20中心轴的距离。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端面上的布置位置,形成交错的定位结构,一方面保证了对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定位挤压作用,又促进该处血管中层平滑肌的融合和再生长,另一方面又通过交错的定位结构降低了对于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挤压,避免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在第二套管20端面上的投影,沿第二套管20中心轴的环向与第二定位部22交错设置。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的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端面上的位置进一步限定,使得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在保证对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定位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对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挤压作用,避免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3,第一定位部12设置于第一凹槽13内;第二套管2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3,第二定位部22设置于第二凹槽23内。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降低了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端面对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挤压作用,使得对于第一血管40的第一翻遍,以及第二血管50的第二翻边51的挤压主要通过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22实现,避免在对第一翻遍和第二翻边51挤压过程中,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端部整体施力,造成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受到的挤压压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血管吻合失效。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外套30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外套30的实施方式,通过将连接外套30的形状设置为多边形,便于连接外套30与外部结构进行配合,实现通过连接外套30驱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移动。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外套30上设置有观察窗31,观察窗31用于观察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配合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外套30的实施方式,通过观察窗31的设置,可以在通过连接外套30驱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移动过程中,观察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的对接吻合情况。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包括:定位板60、连接杆61、定位销62和扳手70;两个定位板60间隔设置,并沿连接外套30的轴向夹置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连接杆61分别与两个定位板60连接;至少两个定位销62沿连接外套30的径向间隔设置于定位板60的相对面;扳手70与连接外套30的配合;其中,至少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背向的一侧端面上,沿环向均布有多个通孔80;定位销62与通孔80配合。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连接外套30驱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定位板60、连接杆61和定位销62,实现了对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定位,连接杆61将两个定位板60连接,形成夹持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结构,定位销62设置于定位板60上,并与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上的通孔80配合,实现了对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定位。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连接外套30配合的扳手70,实现了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定位之后,通过连接外套30对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的驱动作用,扳手70的设置便于在外部对连接外套30施力。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板60、连接杆61、定位销62和扳手70保证了在第一套管10和第二套管20相向移动过程中,第一血管40和第二血管50不发生扭转,避免出现破裂、脱落、漏血等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板60、连接杆61、定位销62和扳手70作为重复使用辅助手术器械,可由纯钛、医用不锈钢材、高强度的医用聚合物如PEEK等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连接外套;
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第一血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第二血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
所述连接外套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向运动,实现所述第一血管和所述第二血管的对接吻合;
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连接外套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血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朝向所述第二套管一侧的端部;
所述第二血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一套管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所述第一套管朝向所述第二套管一侧的端面;
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环向均布于所述第二套管朝向所述第一套管一侧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至所述第一套管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至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第二套管端面上的投影,沿所述第二套管中心轴的环向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套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套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配合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连接杆、定位销和扳手;
两个所述定位板间隔设置,并沿所述连接外套的轴向夹置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
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板连接;
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销沿所述连接外套的径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相对面;
所述扳手与所述连接外套的配合;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背向的一侧端面上,沿环向均布有多个通孔;
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通孔配合。
CN202110897481.0A 2021-08-05 2021-08-05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Active CN113648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481.0A CN113648011B (zh) 2021-08-05 2021-08-05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481.0A CN113648011B (zh) 2021-08-05 2021-08-05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8011A true CN113648011A (zh) 2021-11-16
CN113648011B CN113648011B (zh) 2023-08-25

Family

ID=7847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7481.0A Active CN113648011B (zh) 2021-08-05 2021-08-05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80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9238A (zh) * 2021-12-02 2022-03-04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辅助装置
CN117064474A (zh) * 2023-10-17 2023-11-17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血管吻合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473A (zh) * 2007-08-29 2010-08-25 韩国美塔生物材料株式会社 可吸收的血管吻合系统
CN201775646U (zh) * 2010-08-13 2011-03-30 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解微小血管吻合器
US20160095599A1 (en) * 2013-04-24 2016-04-07 Trustees Of Tufts College Bioresorbable biopolymer anastomosis devices
CN110236625A (zh) * 2019-07-10 2019-09-17 华瑞(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卡扣式快速连接装置
CN111658044A (zh) * 2020-06-08 2020-09-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血管吻合器
CN212346617U (zh) * 2019-12-24 2021-01-15 北京晞思迈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管状组织吻合器的内卡环以及管状组织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473A (zh) * 2007-08-29 2010-08-25 韩国美塔生物材料株式会社 可吸收的血管吻合系统
CN201775646U (zh) * 2010-08-13 2011-03-30 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解微小血管吻合器
US20160095599A1 (en) * 2013-04-24 2016-04-07 Trustees Of Tufts College Bioresorbable biopolymer anastomosis devices
CN110236625A (zh) * 2019-07-10 2019-09-17 华瑞(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卡扣式快速连接装置
CN212346617U (zh) * 2019-12-24 2021-01-15 北京晞思迈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管状组织吻合器的内卡环以及管状组织吻合器
CN111658044A (zh) * 2020-06-08 2020-09-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血管吻合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9238A (zh) * 2021-12-02 2022-03-04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静脉血管穿刺辅助装置
CN117064474A (zh) * 2023-10-17 2023-11-17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血管吻合装置
CN117064474B (zh) * 2023-10-17 2024-01-05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血管吻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8011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8011A (zh) 可生物降解的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US20100023032A1 (en) Prosthesis for anastomosis
US20100049223A1 (en) Prosthesis for anastomosis
US20050261761A1 (en) Visceral anastomo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040186489A1 (en) Anastomosis device
CN103750875B (zh) 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JP2003526411A (ja) 外部導入式吻合システム及び外部位置決め吻合窓切断装置
US877797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joining vessels in anastomosis
CN105125249A (zh) 一种外翻式肠道焊接吻合器
JP7216250B2 (ja) 吻合カプラ
KR101065142B1 (ko) 관 모양의 혈관 문합장치
CN110811728A (zh) 一种两端卡固式血管吻合装置
US20100082048A1 (en) Prosthesis for anastomosis
CN204016393U (zh) 血管快速吻合装置
US20110172684A1 (en) Prosthesis for anastomosis
US20220000482A1 (en) Apparatuses for anastomosis of tubular vessel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3069164A (zh) 一种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微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00174300A1 (en) Sutureless vessel anastomo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40144000A (ko) 관상기관의 문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상기관의 문합 방법
WO2007030892A1 (en) Method of tissue repair iii
US20100318109A1 (en) Prosthesis for anastomosis
JPH0938119A (ja) 生体吸収性連結管
US20080319461A1 (en) Sutureless vessel anastomo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504540B1 (ko) 혈관 문합장치
US20110264117A1 (en) Tissue joining device and instrument for enabling use of a tissue joi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