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5673A -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5673A
CN113635673A CN202110873982.5A CN202110873982A CN113635673A CN 113635673 A CN113635673 A CN 113635673A CN 202110873982 A CN202110873982 A CN 202110873982A CN 113635673 A CN113635673 A CN 113635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original
ink storage
box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39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永刚
何喜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39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5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5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5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墨盒包括盒体、面盖和储墨壳体,盒体内设置有墨盒腔体,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盒体的侧壁设置有芯片。面盖设置在盒体的顶端,面盖上开设有加墨孔和导气孔,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均被密封,储墨壳体设置在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第一储墨腔内设置有吸墨部件,喷墨头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储墨壳体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第二储墨腔位于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第一储墨腔与第二储墨腔通过连通孔连通;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该墨盒大容量且便于加墨,能够循环使用。

Description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型打印机的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水容器提供墨源,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打印头喷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常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包括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
其中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厂家为了提升用户对墨盒的消费量,通常将墨盒墨水的容腔做的比较小,甚至为了进一步缩小通常采用海绵等吸墨材料做为墨水储存载体。这类墨盒结构多采用将带线路板的喷墨头与墨水容器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式墨盒,其墨盒的成本主要在于喷墨头和线路板(即芯片),而这些元器件的寿命比较长,可以多次使用,一个墨盒通常可以使用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也即可以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墨水还可以使用。另外一方面这类墨盒由于储墨腔比较小,采用海绵等吸墨材料做吸墨载体,因此用户加墨非常不方便,并且用户用完后每次只能加很少量的墨水,大部分墨盒甚至只能加1克至2克墨水,而加墨前打印喷口处已经没有墨水,因此加墨后由于墨水在海绵等吸墨材料中,因此还需要借助工具将海绵中的墨水引流到打印喷口,否则仍无法打印,因此在加墨有限情况下再做墨水引流,实际上也就限制了用户加墨。
因此,现有的墨盒不仅墨水容量小,同时也限制了用户加墨,墨盒中的墨水使用完毕后直接丢弃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且便于加墨实现循环使用的墨盒。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包括盒体、面盖和储墨壳体,盒体内设置有墨盒腔体,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盒体的侧壁设置有芯片。面盖设置在盒体的顶端,面盖上开设有加墨孔和导气孔,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均被密封,储墨壳体设置在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第一储墨腔内设置有吸墨部件,喷墨头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储墨壳体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第二储墨腔位于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第一储墨腔与第二储墨腔通过连通孔连通;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原装的墨盒进行再制造,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用户可以通过加墨孔向第二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也可以通过导气孔向第一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从而大幅扩充了墨盒的容量,实现了墨盒的循环使用,从而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
另外,通过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使得第二储墨腔形成为仅有一个连通孔与外部连通的密闭空间,打印机未工作时,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重力等于第二储墨腔内部上方产生的负压,墨水不会向第一储墨腔流动,从而实现了压力的静平衡,从而防止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不断涌向第一储墨腔进而涌向喷墨头,造成墨水的泄露。当打印机工作时,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下降,第二储墨腔上面的空气变得稀薄,产生负压,这样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就不会毫无节制地流向第一储墨腔内,始终处于动平衡之中。随着打印过程的继续,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继续下降,当第二储墨腔内上面空气的负压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就会从连通孔进入第二储墨腔,然后上升到第二储墨腔内的上侧,缓解空气负压,重新建立新的压力平衡,以保证墨水的正常供应。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储墨壳体与面盖一体成型;或者储墨壳体与面盖通过粘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由此可见,保证了储墨壳体与面盖之间良好的密封。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面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扣位和手柄扣位,安装扣位和手柄扣位分别设置在面盖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均自面盖的上表面向上凸出。
由此可见,便于用户用手指扣合安装扣位和手柄扣位,从而顺畅地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芯片位于盒体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上,喷墨头位于盒体的底壁靠近芯片的一侧;在面盖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扣位位于面盖靠近芯片的一端;盒体的底壁靠近芯片一侧设有凹槽,储墨壳体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自上而下伸入凹槽内。
由此可见,定位柱与凹槽配合实现防呆的功能,避免面盖在长度方向上装反,使得面盖上的安装扣位无法与打印机配合,从而影响打印机工作。
进一步的方案是,面盖设置有扩容部,扩容部位于安装扣位和手柄扣位之间,扩容部自面盖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且扩容部自面盖的下表面向上凹陷;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两者中至少其中一个与扩容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
由此可见,在面盖上设置扩容部可以进一步增加墨盒的容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加墨孔和导气孔内均设置有密封塞;或者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通过密封膜密封。
由此可见,密封塞的设置便于密封或打开加墨孔和导气孔。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邻接;或者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固定连接;或者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可见,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底壁之间的连接不做严格限制,制作工艺更简单。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原装墨盒通过再制造形成再生墨盒,原装墨盒包括:原装盒体;原装盒体内设置有原装墨盒腔体,原装墨盒腔体内设置有原装储墨壳体,原装储墨壳体与原装盒体的底壁连接,原装储墨壳体设置有原装储墨腔,原装储墨腔内设置有原装吸墨部件,原装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原装喷墨头,原装喷墨头与原装储墨腔连通,原装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原装芯片,原装盒体与原装储墨壳体围成空腔;原装面盖,原装面盖设置在原装盒体的顶端,原装面盖与原装储墨壳体的顶壁之间设置有空气通道,原装面盖上开设有原装加墨孔和原装导气孔,原装加墨孔与原装储墨腔连通,原装导气孔与空腔连通;再生墨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墨盒腔体,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盒体的侧壁设置有芯片;面盖,面盖设置在盒体的顶端,面盖上开设有加墨孔和导气孔;储墨壳体,储墨壳体设置在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第一储墨腔内设置有吸墨部件,喷墨头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储墨壳体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第二储墨腔位于墨盒腔体内;储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第一储墨腔与第二储墨腔通过连通孔连通;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制造方法包括:拆解步骤:拆解原装墨盒;清洁步骤:对原装墨盒进行清洁处理;改装步骤:将原装盒体改装成盒体、将原装面盖改装成面盖,将原装储墨壳体改装成储墨壳体,装配再生墨盒;加墨步骤:通过加墨孔向第二储墨腔填充墨水,通过导气孔向第一储墨腔填充墨水,加墨后密封加墨孔和导气孔。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原装的墨盒进行再制造,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用户可以通过加墨孔向第二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也可以通过导气孔向第一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从而大幅扩充了墨盒的容量,实现了墨盒的循环使用,从而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另外,通过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使得第二储墨腔形成为仅有一个连通孔与外部连通的密闭空间,使得第二储墨腔内上方的空气与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形成压力平衡,从而防止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不断涌向第一储墨腔进而涌向喷墨头,造成墨水的泄露。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改装步骤包括:将原装储墨壳体从原装盒体内切割去除,形成盒体;用面盖替换原装面盖,将储墨壳体密封连接在面盖的下表面,将面盖安装至盒体上;或者用面盖替换原装面盖,将一体成型的储墨壳体和面盖安装至盒体上。
由此可见,可以将原装盒体内的原装储墨壳体去除,新的与面盖一体成型的或者与面盖固定连接的储墨壳体替换原装面盖,从而保证了储墨壳体与面盖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改装步骤包括:在原装储墨壳体上开设连通孔,在空气通道处安装密封件,原装加墨孔作为再生墨盒的导气孔,原装导气孔作为再生墨盒的加墨孔。
由此可见,也可以直接在原装储墨壳体与原装面盖之间的空气通道位置设置密封件密封空气通道,并在原装储墨壳体的底部开设连通孔,这种制造方法更简单,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原装墨盒的结构图。
图2是原装墨盒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原装墨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墨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墨盒第一实施例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墨盒第一实施例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墨盒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墨盒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原装墨盒和再生墨盒均是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的打印头墨盒。
如图1至图3所示,原装墨盒10包括原装盒体11和原装面盖12,原装面盖12上开设有贯穿原装面盖12的原装加墨孔121和原装导气孔122,原装盒体11内设置有原装墨盒腔体110,原装墨盒腔体110内设置有原装储墨壳体13,原装储墨壳体13与原装盒体11的底壁连接,原装储墨壳体13设置有原装储墨腔131,原装储墨腔131内设置有由海绵等材料制成的原装吸墨部件14,原装盒体11的底部设置有可以直接将墨水打印喷射到纸张等介质上的原装喷墨头17,原装储墨腔131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口132,原装喷墨头17通过出墨口132与原装储墨腔131连通,原装盒体11的侧壁设置有原装芯片16,原装芯片16与原装喷墨头17电连接,原装盒体11与原装储墨壳体13围成空腔111,空腔111环绕在原装储墨腔131外,原装加墨孔121与原装储墨腔131连通,原装导气孔122与空腔111连通,空腔111内没有墨水,仅起到连通原装储墨腔131与原装导气孔122的作用。
如图3所示,原装面盖12设置在原装盒体11的顶端,原装面盖12与原装储墨壳体13的顶壁之间设置有空气通道15,用于连通原装储墨腔131与大气,在打印机工作时,空气从原装导气孔122进入并经过空气通道15进入原装储墨腔131,从而保证原装储墨腔131内压力平衡。
原装墨盒10在原装储墨腔131内的墨水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原装加墨孔121向原装储墨腔131内填充墨水,由于原装吸墨部件14的设置,加墨难度高且加墨量小。并且若加入的墨水量较多时,墨水会从空气通道15流入原装储墨腔131外的空腔111,或者进入空腔111后从原装导气孔122流出。同时,由于空气通道15位于原装储墨腔131的顶部,流入空腔111中的墨水也无法再流回原装储墨腔131内使用。
为实现墨盒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使用完墨水的原装墨盒10通过再制造形成新的再生墨盒,下面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
墨盒可以为新生产的墨盒,也可以为原装墨盒10通过再制造的方法形成的再生墨盒。
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墨盒20包括盒体3、面盖4和储墨壳体5,盒体3内设置有墨盒腔体30,盒体3的顶端敞口,优选的,面盖4通过粘胶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盒体3的敞口端31并将敞口端31密封。
盒体3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32,盒体3长度方向(箭头L所示方向)一端的侧壁301设置有芯片33,喷墨头32位于盒体3的底壁302靠近芯片33的一侧。
储墨壳体5呈上下均敞口的矩形环状,面盖4连接在储墨壳体5的上敞口端,储墨壳体5设置在墨盒腔体30内,储墨壳体5的底端与盒体3的底壁302邻接,储墨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51,第一储墨腔51内设置有吸墨部件6,优选的,吸墨部件6为用于吸附墨水的海绵,一方面避免墨盒运输过程中墨盒腔体30内的墨水泄露而污染周边的产品,另一方面,在打印工作中,保证墨盒腔体30内的墨水受到负压才向喷墨头32流动,避免墨盒腔体30内的墨水不断涌向喷墨头32,造成墨水的泄露。
第一储墨腔51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口(未图示),喷墨头32通过出墨口与第一储墨腔51连通。储墨壳体5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34,第二储墨腔34位于墨盒腔体30内并且环绕在第一储墨腔51外,第二储墨腔34的容积大于第一储墨腔51的容积,储墨壳体5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52,第一储墨腔51与第二储墨腔34通过连通孔52连通。
面盖4上开设有贯穿面盖4的加墨孔41和导气孔42,导气孔42与第一储墨腔51连通,加墨孔41与第二储墨腔34连通,加墨孔41和导气孔42内均可拆卸地安装有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塞(未图示),密封塞用于密封或打开加墨孔41和导气孔42,加墨孔41用于向第二储墨腔34内填充墨水,导气孔42同时具有加墨和导气的作用,加墨时,可以通过导气孔42向第一储墨腔51内填充墨水,打印时,空气可以通过导气孔42进入第一储墨腔51,从而平衡墨盒腔体30内的压力。储墨壳体5与面盖4一体成型且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即储墨壳体5与面盖4之间没有缝隙,从而保证第二储墨腔34的密闭性,使得在打印机工作时第二储墨腔34仅通过连通孔52与外部连通。可选地,储墨壳体5与面盖4也可以通过粘结或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另外,面盖4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扣位43和手柄扣位44,安装扣位43和手柄扣位44分别设置在面盖4长度方向L的两端,且均自面盖4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在面盖4的长度方向L上,安装扣位43位于面盖4靠近芯片33的一端。盒体3的底壁302靠近芯片33一侧设有凹槽35,储墨壳体5上设置有定位柱53,定位柱53自上而下伸入凹槽35内。定位柱53与凹槽35配合实现防呆的功能,避免面盖4在长度方向L上装反,使得面盖4上的安装扣位43无法与打印机配合,从而影响打印机工作。
本实施例的再生墨盒20的制造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原装墨盒10的原装喷墨头17和原装芯片16,若可以使用则执行拆解步骤。部分原装芯片需要解密才可以继续使用,另外,也可以替换为新的芯片以增加容量检测和容量显示等功能。
拆解步骤:拆解原装墨盒10,去除原装面盖12和原装吸墨部件14。
清洁步骤:对拆解后的部件进行清洁处理。
改装步骤:将原装盒体11改装成盒体3、将原装面盖12改装成面盖4,将原装储墨壳体13改装成储墨壳体5,再进行装配。具体地,将原装储墨壳体13从原装盒体11内切割去除,原装盒体11形成新的盒体3;用新的一体成型的储墨壳体5和面盖4替换原装面盖12安装至盒体3上,安装后储墨壳体5的底端与盒体3的底壁302邻接。再将面盖4通过粘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盒体3上,完成再生墨盒20的装配。
加墨步骤:通过加墨孔41向第二储墨腔34填充墨水,通过导气孔42向第一储墨腔51填充墨水,加墨后用密封塞密封加墨孔41和导气孔42,最后确认密封合格后进行包装。
用户在使用时,打开导气孔42,由于打印过程中,再生墨盒20上仅第一储墨腔51设置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导气孔42,因此,打印过程中第一储墨腔51的墨水会先消耗,在消耗的同时由于第一储墨腔51和第二储墨腔34压力平衡被破坏,因此为保持墨水压力平衡,第二储墨腔34的墨水会补充到第一储墨腔51,依次进行最后两个腔中的墨水依次消耗完。另外,由于第二储墨腔34仅有一个连通孔52与外部连通的密闭空间,打印机未工作时,第二储墨腔34内的墨水重力等于第二储墨腔34内部上方产生的负压,墨水不会向第一储墨腔51流动,从而实现了压力的静平衡,从而防止第二储墨腔34内的墨水不断涌向第一储墨腔51进而涌向喷墨头,造成墨水的泄露;当打印机工作时,随着第二储墨腔34内的墨水下降,第二储墨腔34上面的空气进一步变得更稀薄,产生负压,这样第二储墨腔34内的墨水就不会毫无节制地流向第一储墨腔51内,始终处于动平衡之中。随着打印过程的继续,第二储墨腔34内的墨水继续下降,当第二储墨腔34内上面空气的负压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就会从连通孔52进入第二储墨腔34,然后上升到第二储墨腔34内的上侧,缓解空气负压,重新建立新的压力平衡,以保证墨水的正常供应。
由上可见,通过将原装的墨盒进行再制造,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导气孔与第一储墨腔连通,加墨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用户可以通过加墨孔向第二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也可以通过导气孔向第一储墨腔内填充墨水,从而大幅扩充了墨盒的容量,实现了墨盒的循环使用,从而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同时,由于再生墨盒采用了没有设置吸墨部件的第二储墨腔和设置小的吸墨部件的第一储墨腔的结构,因此再生墨盒内墨水的容量将大大增加。并且,由于主要储存墨水的第二储墨腔内无吸墨部件,因此用户使用完后只需要将墨水通过加墨口加入到第二储墨腔就可以很容易实现加墨过程。另外,通过将储墨壳体与面盖密封连接,使得第二储墨腔形成为仅有一个连通孔与外部连通的密闭空间,使得第二储墨腔内上方的空气与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形成压力平衡,从而防止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不断涌向第一储墨腔进而涌向喷墨头,造成墨水的泄露。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面盖24设置有扩容部240,扩容部240位于安装扣位243和手柄扣位244之间,扩容部240自面盖24的上表面245向上凸出,且扩容部240自面盖24的下表面246向上凹陷。加墨孔241和导气孔242均设置在扩容部240上,且扩容部240位于第一储墨腔251和第二储墨腔234的正上方,即第一储墨腔251和第二储墨腔234均与扩容部24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通过在面盖24上设置扩容部240可以进一步增加墨盒的容量。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中,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改装步骤中,在安装面盖前先在盒体的底壁或者储墨壳体的底端抹上粘胶。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四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墨盒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原装墨盒的空气通道15位置处,保证第二储墨腔的密闭性,使得第二储墨腔在打印过程中仅通过连通孔与外部连通。
改装步骤包括:在原装储墨壳体的底部开设连通孔,在空气通道15处安装密封件,并且密封件与空气通道15过盈配合,原装加墨孔作为再生墨盒的导气孔,原装导气孔作为再生墨盒的加墨孔。
此外,加墨孔和导气孔也可以通过密封膜进行密封。储墨壳体的底端也可以与盒体的底壁不接触,即储墨壳体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但是该间隙不能太大,否则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会不断涌向第一储墨腔而易造成喷墨头墨水泄漏。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的形状也根据需要进行改变,第二储墨腔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储墨腔通过间隔板分隔开,并且每个第二储墨腔均设置有与第一储墨腔连通的连通孔。扩容部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储墨腔的正上方或者仅设置在第二储墨腔的正上方。加墨孔和导气孔也可以通过密封膜进行密封。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墨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墨盒腔体,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所述盒体的侧壁设置有芯片;
面盖,所述面盖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顶端,所述面盖上开设有加墨孔和导气孔,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均被密封;
储墨壳体,所述储墨壳体设置在所述墨盒腔体内,所述储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所述第一储墨腔内设置有吸墨部件,所述喷墨头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墨壳体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所述第二储墨腔位于所述墨盒腔体内;
所述储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储墨腔与所述第二储墨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所述储墨壳体与所述面盖密封连接,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所述加墨孔与所述第二储墨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墨壳体与所述面盖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储墨壳体与所述面盖通过粘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扣位和手柄扣位,所述安装扣位和所述手柄扣位分别设置在所述面盖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均自所述面盖的上表面向上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位于所述盒体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喷墨头位于所述盒体的底壁靠近所述芯片的一侧;
在所述面盖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安装扣位位于所述面盖靠近所述芯片的一端;
所述盒体的底壁靠近所述芯片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储墨壳体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设置有扩容部,所述扩容部位于所述安装扣位和所述手柄扣位之间,所述扩容部自所述面盖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且所述扩容部自所述面盖的下表面向上凹陷;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所述第二储墨腔两者中至少其中一个与所述扩容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内均设置有密封塞;或者
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通过密封膜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墨壳体的底端与所述盒体的底壁邻接;或者
所述储墨壳体的底端与所述盒体的底壁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储墨壳体的底端与所述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8.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原装墨盒通过再制造形成所述再生墨盒;
所述原装墨盒包括:
原装盒体;所述原装盒体内设置有原装墨盒腔体,所述原装墨盒腔体内设置有原装储墨壳体,所述原装储墨壳体与所述原装盒体的底壁连接,所述原装储墨壳体设置有原装储墨腔,所述原装储墨腔内设置有原装吸墨部件,所述原装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原装喷墨头,所述原装喷墨头与所述原装储墨腔连通,所述原装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原装芯片,所述原装盒体与所述原装储墨壳体围成空腔;
原装面盖,所述原装面盖设置在所述原装盒体的顶端,所述原装面盖与所述原装储墨壳体的顶壁之间设置有空气通道,所述原装面盖上开设有原装加墨孔和原装导气孔,所述原装加墨孔与所述原装储墨腔连通,所述原装导气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再生墨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墨盒腔体,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喷墨头,所述盒体的侧壁设置有芯片;
面盖,所述面盖设置在所述盒体的顶端,所述面盖上开设有加墨孔和导气孔;
储墨壳体,所述储墨壳体设置在所述墨盒腔体内,所述储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所述第一储墨腔内设置有吸墨部件,所述喷墨头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墨壳体外设置有第二储墨腔,所述第二储墨腔位于所述墨盒腔体内;
所述储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储墨腔与所述第二储墨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所述储墨壳体与所述面盖密封连接,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连通,所述加墨孔与所述第二储墨腔连通;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拆解步骤:拆解所述原装墨盒;
清洁步骤:对所述原装墨盒进行清洁处理;
改装步骤:将所述原装盒体改装成所述盒体、将所述原装面盖改装成所述面盖,将所述原装储墨壳体改装成所述储墨壳体,装配所述再生墨盒;
加墨步骤:通过所述加墨孔向第二储墨腔填充墨水,通过导气孔向第一储墨腔填充墨水,加墨后密封所述加墨孔和所述导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改装步骤包括:
将所述原装储墨壳体从所述原装盒体内切割去除,形成所述盒体;
用所述面盖替换原装面盖,将所述储墨壳体密封连接在所述面盖的下表面,将所述面盖安装至所述盒体上;或者
用所述面盖替换原装面盖,将一体成型的所述储墨壳体和所述面盖安装至所述盒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改装步骤包括:
在所述原装储墨壳体上开设所述连通孔,在所述空气通道处安装密封件,所述原装加墨孔作为所述再生墨盒的导气孔,所述原装导气孔作为所述再生墨盒的加墨孔。
CN202110873982.5A 2021-07-30 2021-07-30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635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3982.5A CN113635673A (zh) 2021-07-30 2021-07-30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3982.5A CN113635673A (zh) 2021-07-30 2021-07-30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5673A true CN113635673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1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3982.5A Pending CN113635673A (zh) 2021-07-30 2021-07-30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56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8029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EP1849608B1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01433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インク供給機構を補充する補充キット及び方法
JP3166703U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389443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잉크젯식 기록 장치
JP20020290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3103797A (ja)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収納容器の接続ユニット、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1703034U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JP20012873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819508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2412917U (zh) 墨盒
CN111572206B (zh) 墨盒及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CN215921600U (zh) 墨盒
CN111890804A (zh) 打印头墨盒及打印头墨盒的再生方法、喷墨打印机
CN113635673A (zh) 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JP2002001979A (ja)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12075792A1 (zh) 一种墨盒用压力控制器及包含该压力控制器的墨盒
JPH0910411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タンク
CN214563896U (zh) 打印头及打印设备
CN212555521U (zh) 打印头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JP2008189001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H07609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一体型カートリッジ
CN217730036U (zh) 一种新型墨盒
CN218489332U (zh) 一种墨盒与打印设备
JP20061426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