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5483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5483A
CN113625483A CN202111013769.3A CN202111013769A CN113625483A CN 113625483 A CN113625483 A CN 113625483A CN 202111013769 A CN202111013769 A CN 202111013769A CN 113625483 A CN113625483 A CN 113625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lead
supporting colum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3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5483B (zh
Inventor
邓卓
沈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3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5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483A/zh
Priority to US17/523,934 priority patent/US1185312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5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5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边框区域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主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且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辅助支撑柱的长度;第二基板包括基底且在边框区域处包括有朝向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至基底的高度大于第一表面至基底的高度。第一主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使得第一主支撑柱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区域处相对设置,进而能够改善长度较大的第一主支撑柱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撑开较大盒厚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较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在显示时,靠近部分边框区侧存在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该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且划分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边框区域;
在所述边框区域处包括多个第一主支撑柱和多个辅助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辅助支撑柱的长度;所述第一主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基底,且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至所述基底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基底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边框区域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主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且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辅助支撑柱的长度;以及,第二基板包括基底且在边框区域处包括有朝向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至基底的高度大于第一表面至基底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主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使得第一主支撑柱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区域处相对设置,进而能够改善长度较大的第一主支撑柱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撑开较大盒厚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较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切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在显示时,靠近部分边框区侧存在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该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具体如车载触控显示装置中,边框区域的支撑柱与显示区域处的支撑柱的设计趋于一致,如边框区域处的支撑柱的尺寸和密度与显示区域处的相同类型支撑柱的尺寸和密度一致。但是,在显示装置中,由于阵列基板的边框区域处的信号走线密度较大,导致阵列基板朝向支撑柱一侧的表面,在边框区域处的部分朝向支撑柱一侧凸起而高于在显示区域处的部分;此时,边框区域处的支撑柱与阵列基板在边框区域处凸起的表面接触,会导致显示装置在边框区域处的盒厚大于显示区域处的盒厚,最终出现显示装置靠近边框区域处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2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切面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且划分有显示区域AA和位于显示区域AA外围的边框区域NA。
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包括多个第一主支撑柱101和多个辅助支撑柱10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L1大于所述辅助支撑柱102的长度L3;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和辅助支撑柱102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基底210,且所述第二基板21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00侧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二表面202至所述基底210高度H2,大于所述第一表面201至所述基底210的高度H1,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支撑柱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基板10内。其中支撑柱包括第一主支撑柱101、辅助支撑柱102及下文中描述的各类型支撑柱中至少一种。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主支撑柱101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201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使得第一主支撑柱101与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区域处相对设置,长度较大的第一主支撑柱101避开凸出的第二表面202设置,进而能够改善长度较大的第一主支撑柱101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撑开较大盒厚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较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NA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采用第一主支撑柱101和辅助支撑柱102并存的支撑结构设计,相较于仅仅在边框区域设置辅助支撑柱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将第一主支撑柱101设置为主支撑结构,而将辅助支撑柱102的设置为辅助支撑结构,进而能够避免出现显示面板在按压时无法回弹的情况,提高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支撑效果,避免出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支撑不足的情况。同时,显示面板无需将辅助支撑柱102的密度设置的较大,进而避免出现边框区域处盒内摩擦力过大而产生的按压水波纹的情况。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主支撑柱101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与第一表面201接触。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柱102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表面201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或者辅助支撑柱102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位于第二表面202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对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其中,在辅助支撑柱102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表面202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时,辅助支撑柱102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可以与第二表面202接触,或者辅助支撑柱102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还可以与第二表面202之间具有间隙。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框区域N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AA设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边框区域NA包括台阶区NA1,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位于所述台阶区NA1。位于台阶区NA1包括芯片绑定区NA11和位于显示区域AA和芯片绑定区NA11之间的密集走线区NA12,芯片绑定区NA11用于绑定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芯片,及密集走线区NA12用于设置连接驱动芯片的驱动线路。
进一步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支撑柱101位于密集走线区NA12处。由于第二基板20在密集走线区NA12包括大量走线线路,故而使得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较易出现凹凸不平表面(即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情况,在该密集走线区NA12设置第一主支撑柱101,能够解决显示面板在该密集走线区NA12处盒厚较大的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较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NA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位于所述基底210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平坦化层220,位于所述平坦化层220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走线层230。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所述走线层230包括多条电极引线2301,其中,所述电极引线23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02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及所述第一表面2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引线2301之间间隙处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极引线2301可以为触控信号线、指纹识别信号线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电极引线2301可以设置于边框区域NA的密集走线区,电极引线2301可以与显示区域AA的线路和驱动芯片相连,以使得驱动芯片通过电极引线2301为显示区域AA处相关线路提供驱动信号。由于电极引线2301位于平坦化层220上,故而在电极引线2301上形成的绝缘结构层背离基底210一侧表面(亦即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表面)将会呈现为包括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其中,绝缘结构层对应电极引线2301处的表面为第二表面202,而绝缘结构层对应相邻电极引线2301之间区域处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坦化层220起到保护及平整结构层的表面的作用。平坦化层220的厚度较大,能够起到保护其下方的结构膜层的作用;同时,平坦化层22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平整,进而起到平坦化其下方膜层不平整的表面的问题,进而便于平坦化层220上方膜层结构的制备,如像素电极、公共电极、触控信号线等等。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走线层230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极引线2301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且与所述电极引线2301隔离设置的至少一层透明导电层2302。位于透明导电层232与电极引线2301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231;并且走线层230包括多层透明导电层232时,相邻透明导电层232之间同样具有绝缘隔离层结构,且在最远离基底210一侧的透明导电层232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33进行覆盖保护。在所述显示区域处,至少一所述透明导电层232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302。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所述电极引线2301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触控电极2302的触控电极引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2302的厚度相对电极引线2301而言更小,因此触控电极2302对走线层230背离基底210一侧表面造成的凹凸情况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的,考虑到制备工艺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避免相邻电极引线之间寄生电容的影响,电极引线呈直线延伸状,亦即电极引线对应第一表面呈直线延伸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边框区域处支撑柱的均匀分布等设置,本发明可以在电极引线上形成绕线部,使得第一表面延伸方向上同样具有一绕线处,以便于与第一主支撑柱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极引线的形状与其相应的第一表面的形状相同,故而下面附图均以电极引线的形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极引线2311和第二电极引线2312,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包括第一直线部2311a和至少一个第一绕线部2311b。所述第一直线部2311a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所述第一绕线部2311b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2大于D1;所述第一绕线部2311b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之间形成第一放置区域23a,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23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进而,通过将第一电极引线2311设置为包括第一绕线部2311b的结构,使得相邻电极引线之间避让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第一主支撑柱101对应设置在相邻间隙较小的电极引线2301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呈直线延伸。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引线2311由于具有第一绕线部2311b,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长度相对增加,对此,将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宽度,以降低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整体阻抗,使得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阻抗与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阻抗基本差异较小,提高电极引线2301传输信号的一致性。。
如图7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之间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放置区域23a,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放置区域23a在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的排列方向Z上不交叠。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引线23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K,及多条电极引线2301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Z,其中,多条电极引线230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一方向K和第二方向Z相交,通过将部分第一放置区域23a设置为在第二方向Z上不交叠,能够优化第一放置区域23的整体布局,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
进一步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包括第二直线部2312a和至少一个第二绕线部2312b,所述第二直线部2312a与所述第一直线部2311a的延伸线之间最大距离为D3,所述第二绕线部2312a与所述第一直线部2311a的延伸线之间最小距离为D4,其中D4大于D3;所述第二绕线部2312b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之间形成第二放置区域23b,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放置区域23b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进而,通过将第二电极引线2312设置第二绕线部2312b,以形成对应第一主支撑柱101的第二放置区域23b,进一步扩大对应第一主支撑柱101的区域,提高支撑效果。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引线2312上设置有第二绕线部2312b时,且第二电极引线2312上第二绕线部2312b的数量与第一电极引线2311上第一绕线部2311b的数量差异较小时,第二电极引线2312和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宽度可以相同。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中第一绕线部2311b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中第二绕线部2312b的数量时,为了降低第一电极引线2311和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阻抗差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宽度。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中第一绕线部2311b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中第二绕线部2312b的数量时,为了降低第一电极引线2311和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阻抗差异,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宽度。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2311b包括至少一个复用第一绕线部2311b’,及所述第二绕线部2312b包括至少一个复用第二绕线部2312b’,所述复用第一绕线部2311b’与所述复用第二绕线部2312b’在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的排列方向Z上相对设置,所述复用第一绕线部2311b’与所述复用第二绕线部2312b’之间形成第三放置区域23c,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放置区域23c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由此,将复用第一绕线部2311b’和复用第二绕线部2312b’相对设置,进而扩大了放置区域的面积,便于与第一主支撑柱101对应设置。同时,还能够减小复用第一绕线部和复用第二绕线部的绕线尺寸,降低电极引线断线的风险,提高制程工艺的可靠性;并且,还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的长度差异造成的负载差异过大的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高。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还包括第三电极引线2313,所述第三电极引线2313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2313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的宽度2313。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引线2311、第二电极引线2312和第三电极引线2313的阻抗差异较小,提高该多条电极引线2301传输信号的一致性。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一侧的至少一条第四电极引线2314,所述第四电极引线2314包括第四直线部2314a和至少一个第四绕线部2341b,所述第四绕线部2314b沿所述第一绕线部2311b的轮廓绕所述第一绕线部2311b设置。以及,所述多条电极引线230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2312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引线2311一侧的至少一条第五电极引线2315,所述第五电极引线2315包括第五直线部2315a和至少一个第五绕线部2315b,所述第五绕线部2315b沿所述第二绕线部2312b的轮廓绕所述第二绕线部2312b设置,进而减小相邻电极引线之间在绕线部处的间距,减小相邻电极引线之间寄生电容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电极引线2314b位于第一电极引线2311背离第二电极引线2312一侧,第四电极引线2314可以复用第一电极引线2311、可以复用第二电极引线2312、可以复用第五电极引线2315或可以为独立的电极引线2301,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第一电极引线2311所在位置具体分析;亦即,只要位于第一电极引线2311背离第二电极引线2312一侧,且具有绕第一绕线部2311b的第四绕线部2314b的电极引线均定义为第四电极引线2314。同样的,第五电极引线2315可以复用第一电极引线2311、可以复用第二电极引线2312、可以复用第四电极引线2314或可以为独立的电极引线2301,亦即,只要位于第二电极引线2312背离第一电极引线2311一侧,且具有绕第二绕线部2312b的第五绕线部2315b的电极引线均定义为第五电极引线2315。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条电极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处绕线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之间最小距离s1为2-5μm,包括端点值。通过优化第一主支撑柱101与绕线部之间最小间距,保证第一主支撑柱101在基底210的正投影位于绕线部对应放置区域内。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多个第一主支撑柱101的至少一种连线图形为网格状图形1011。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网格状图形1011中每一网格单元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如图12中网格状图形1011由多个平行四边形的网格单元组成。具体的,中心对称图形可以为多边形、圆形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或者如图13所示,网格状图形1011由菱形的网格单元组成;其中,菱形网格单元是由于电极引线逐渐外扩,与相邻的第一主支撑柱101的外扩线路组合形成的网格单元,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中进行具体设计。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黑矩阵120。其中,第一基板10包括盖板110,且黑矩阵120可以位于盖板110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黑矩阵110在显示区域AA处包括对应像素单元的透光开口。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11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多个第一色阻层121,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层121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支撑柱101背离第一色阻层121一侧顶面与第一表面210之间可接触,起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间主支撑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色阻层121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辅助支撑柱103,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10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所述辅助支撑柱102包括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103,且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103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02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辅助支撑柱103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与第二表面202接触,使得第一辅助支撑柱103同第一主支撑柱101功能相同,起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间主支撑结构的作用,进而提高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支撑效果。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显示区域AA,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12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多个第二色阻层122,及位于所述第二色阻层122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显示区主支撑柱104,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104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L1;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103的密度与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101的密度的比为1:(3~5),包括端点值,进而通过优化第一辅助支撑柱103和显示区主支撑柱101的密度比例,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支撑效果,同时避免第一辅助支撑柱的密度过大而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处产生的按压水波纹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在显示区域AA处,第二基板20包括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的第三表面203,显示区主支撑柱104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表面203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表面203至基底210的高度小于第二表面202至基底210的高度,且第三表面203至基底210的高度与第一表面201至基底210的高度趋于一致,因此,显示区主支撑柱104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显示区主支撑柱104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与第三表面203接触,起到显示区域AA处主支撑结构的作用。或者,由于边框区域NA线路较显示区域AA处更多,使得第二基板210在边框区域NA处的厚度整体大于在显示区域AA处的厚度,进而第三表面203至基底210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一表面201至基底210的高度,为了保证显示区主支撑柱104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顶面与第三表面203接触,显示区主支撑柱104的长度应大于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底21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表面在同一水平面。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由于黑矩阵120在显示区域AA处具有对应像素单元的透光开口,因此第二色阻122制作时会流向该透光开口而使得第二色阻122的厚度较预期薄,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色阻层122的厚度T2小于所述第一色阻层121的厚度T1;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层121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色阻层122的厚度为T2,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为L1,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104的长度为L2,T1+L1≥T2+L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表面201至所述基底210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表面202至所述基底210的高度为H2,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104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103的长度为L3;其中,H1、H2、T1、T2、L2和L3的关系可以为:(T1-T2)+(H2-H1)≥(L2-L3);或者,(T1-T2)+(H2-H1)<(L2-L3)。
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T1-T2)+(H2-H1)≥(L2-L3)时,亦即在第一辅助支撑柱103朝向第二基板210一侧顶面与第二表面202接触时,且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12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主支撑柱105,第二主支撑柱105背离第二基板20一侧表面与黑矩阵120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表面接触。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第二主支撑柱105的长度L4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L1相同,且所述第二主支撑柱105朝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02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主支撑柱105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顶面与第二表面20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二主支撑柱105起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辅助支撑结构的作用,能够避免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出现支撑不足而造成的问题。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显示区域AA,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色阻层122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显示区辅助支撑柱106,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显示区辅助支撑柱106的长度L5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L1;其中,显示区辅助支撑柱106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顶面与第三表面203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显示区辅助支撑柱106起到在显示区域AA处辅助支撑结构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主支撑柱105的密度与所述显示区辅助支撑柱106的密度的比为1:(3~5),包括端点值。通过优化第二主支撑柱105的数量(即密度比例关系),保证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支撑效果较高。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边框区域处其他类型的辅助支撑结构。如图2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边框区域NA处,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色阻层121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支撑柱107,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Y上,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107的长度L6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101的长度L1,且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107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1在所述基底2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辅助支撑柱107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顶面与第一表面20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二辅助支撑柱107起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辅助支撑结构的作用,提高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支撑效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基板10可以为彩膜基板,且第二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电脑、车载终端等电子显示设备,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边框区域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主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且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辅助支撑柱的长度;以及,第二基板包括基底且在边框区域处包括有朝向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至基底的高度大于第一表面至基底的高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主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使得第一主支撑柱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区域处相对设置,进而能够改善长度较大的第一主支撑柱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撑开较大盒厚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较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靠近边框区域侧出现显示发黄等不良问题的情况,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且划分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边框区域;
在所述边框区域处包括多个第一主支撑柱和多个辅助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辅助支撑柱的长度;所述第一主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基底,且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至所述基底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基底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基底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走线层;
在所述边框区域处,所述走线层包括多条电极引线,其中,所述电极引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及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引线之间间隙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极引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电极引线隔离设置的至少一层透明导电层;在所述显示区域处,至少一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在所述边框区域处,所述电极引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包括第一直线部和至少一个第一绕线部;
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2大于D1;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区域,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引线之间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放置区域,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在所述多条电极引线的排列方向上不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包括第二直线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部的延伸线之间最大距离为D3,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部的延伸线之间最小距离为D4,其中D4大于D3;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之间形成第二放置区域,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包括至少一个复用第一绕线部,及所述第二绕线部包括至少一个复用第二绕线部,所述复用第一绕线部与所述复用第二绕线部在所述多条电极引线的排列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复用第一绕线部与所述复用第二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三放置区域,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中第一绕线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中第二绕线部的数量,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引线还包括第三电极引线,所述第三电极引线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电极引线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一侧的至少一条第四电极引线,所述第四电极引线包括第四直线部和至少一个第四绕线部,所述第四绕线部沿所述第一绕线部的轮廓绕所述第一绕线部设置;
以及,所述多条电极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一侧的至少一条第五电极引线,所述第五电极引线包括第五直线部和至少一个第五绕线部,所述第五绕线部沿所述第二绕线部的轮廓绕所述第二绕线部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处绕线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之间最小距离为2-5μm,包括端点值。
13.根据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主支撑柱的至少一种连线图形为网格状图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图形中每一网格单元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黑矩阵;
在所述边框区域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色阻层,其中,所述第一主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框区域处,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色阻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辅助支撑柱,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所述辅助支撑柱包括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且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色阻层,及位于所述第二色阻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显示区主支撑柱,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
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的密度与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的密度的比为1:(3~5),包括端点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阻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色阻层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层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色阻层的厚度为T2,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为L1,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的长度为L2,T1+L1≥T2+L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基底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表面至所述基底的高度为H2,所述显示区主支撑柱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的长度为L3;
其中,(T1-T2)+(H2-H1)≥(L2-L3);
或者,(T1-T2)+(H2-H1)<(L2-L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T1-T2)+(H2-H1)≥(L2-L3)时,且在所述边框区域处,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主支撑柱,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主支撑柱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二主支撑柱朝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色阻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显示区辅助支撑柱,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显示区辅助支撑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
所述第二主支撑柱的密度与所述显示区辅助支撑柱的密度的比为1:(3~5),包括端点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框区域处,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色阻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支撑柱,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柱的长度,且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域包括台阶区,所述第一主支撑柱位于所述台阶区。
2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013769.3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25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769.3A CN113625483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523,934 US11853127B2 (en) 2021-08-31 2021-11-11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769.3A CN113625483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483A true CN113625483A (zh) 2021-11-09
CN113625483B CN113625483B (zh) 2023-05-09

Family

ID=7838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3769.3A Active CN113625483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3127B2 (zh)
CN (1) CN1136254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3876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5079478A (zh) * 2022-06-30 2022-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7445U (zh) * 2015-05-08 2015-08-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624996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6873251A (zh) * 2017-03-09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母板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7290901A (zh) * 2017-08-21 2017-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5784A (zh) * 2020-01-08 2020-04-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29951A (zh) * 2020-08-31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1081765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6255B2 (ja) * 2013-11-13 2018-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730777A (zh) 2015-04-16 2015-06-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避免光阻间隔物移动的像素结构
CN206557508U (zh) 2017-03-21 2017-10-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7445U (zh) * 2015-05-08 2015-08-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6249964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6873251A (zh) * 2017-03-09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母板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7290901A (zh) * 2017-08-21 2017-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81765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25784A (zh) * 2020-01-08 2020-04-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29951A (zh) * 2020-08-31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3876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73876B (zh) * 2021-12-30 2024-03-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5079478A (zh) * 2022-06-30 2022-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79478B (zh) * 2022-06-30 2023-11-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5483B (zh) 2023-05-09
US11853127B2 (en) 2023-12-26
US20220066517A1 (en)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180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0097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2548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3684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914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280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0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373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504880A (zh) 面板結構
CN109491546B (zh)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CN108681170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230156147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162511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1320613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6865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M472243U (zh) 面板結構
CN1127508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63980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US11088225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150612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491337Y1 (ko) 터치 센서의 터치 신호 전송 구조
CN11026543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