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5585B -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5585B
CN113605585B CN202110734693.7A CN202110734693A CN113605585B CN 113605585 B CN113605585 B CN 113605585B CN 202110734693 A CN202110734693 A CN 202110734693A CN 113605585 B CN113605585 B CN 113605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wall
support
curtain wal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4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5585A (zh
Inventor
刘志宝
辛立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46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5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5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5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5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5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96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 E04B2/965Connections of mullions and transo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幕墙复合立柱用于玻璃幕墙和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的连接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龙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的第二支撑龙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且材质设置为钢材;所述第二支撑龙骨设置为铝型材;所述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均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连接。通过提供一种复合型式的立柱结构,即立柱包括钢材质的第一支撑龙骨和铝材质的第二支撑龙骨,既可满足复合墙体安装所需的刚、强度要求,又可实现复合墙体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板材幕墙等作为一种轻质墙体而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作室外围护结构。在由玻璃幕墙、板材幕墙等组成的复合墙体中,立柱作为主要的承载件,其性能的优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玻璃幕墙立柱主要选材为铝型材,板材幕墙立柱通常选材为钢材。一些墙体为玻璃幕墙和板材幕墙交替设置,再同时考虑内隔墙支撑龙骨的设置情况,如此情形下,就会同时出现铝型材、钢型材以及轻钢龙骨等两种以上的独立支撑立柱以共同满足支撑复合墙体的要求。上述复合墙体中,立柱材料用量较大,且重量也比较大,还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支撑玻璃幕墙又能够支撑板材幕墙的立柱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幕墙复合立柱,所述幕墙复合立柱用于玻璃幕墙和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的连接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龙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的第二支撑龙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且材质设置为钢材,所述第二支撑龙骨设置为铝型材,所述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均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幕墙复合立柱的安装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一端与顶棚固定,将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另一端与地板固定;将所述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两侧;将设有卡槽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且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条;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安装所述玻璃幕墙;将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玻璃幕墙的配合处留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处插入第二支撑条,以将所述玻璃幕墙挤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一种复合型式的立柱,即立柱包括钢材质的第一支撑龙骨和铝材质的第二支撑龙骨,既可满足复合墙体安装所需的刚强度要求,又可实现复合墙体的轻量化设计。
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文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幕墙复合立柱俯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标识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俯视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标识E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俯视图;
图7为图2中标识B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2中标识C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为图2中标识D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幕墙复合立柱;
1-第一支撑龙骨;
2-第二支撑龙骨;
21-第一连接板,211-第一卡槽,2111-第一导入面,2112-第一卡合面,
212-第二卡槽,213-第一封闭空腔,214-弯折边;
22-第二连接板,221-第一卡接部,2211-第二导入面,2212-第二卡合面,222-第二卡接部,223-第一安装部,2231-第一安装孔,224-第二安装部,2241-第二安装孔,225-安装限位板,226-第三封闭空腔,227-第四封闭空腔,228-第三卡接部,2281-第一限制面,2282-第二限制面,229-第四卡接部,2291-第一卡头,2210-卡槽;
23-第三连接板,231-第一配合部,2311-第一配合面,2312-第二配合面,232-第二配合部,2321-第二卡头,233-第二封闭空腔;
3-隔热条,31-第一隔热条,32-第二隔热条,33-第三隔热条;
41-第一支撑条,42-第二支撑条;
200-玻璃幕墙;
300-内墙体单元;
400-外墙体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文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文,而非对本文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幕墙复合立柱100,用于玻璃幕墙200和内墙体单元300及外墙体单元400的连接处。幕墙复合立柱100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龙骨1和设置于第一支撑龙骨1上的第二支撑龙骨2,第一支撑龙骨1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且材质设置为钢材,第二支撑龙骨2设置为铝型材,内墙体单元300及外墙体单元400均与第一支撑龙骨1连接。
其中,第一支撑龙骨1的横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如图所示的矩形,也可设置为将图中的矩形旋转90°。内墙体单元300包括竖向龙骨、横向龙骨以及装饰性内墙面板等,在此不再展开。如图2所示,可将内墙体单元300中的竖向龙骨螺接到第一支撑龙骨1上,以实现对内墙体单元300的稳定支撑。其中,竖向龙骨通常设置为C型龙骨。
另外,外墙体单元400包括支撑骨架以及装饰性外墙面板等,在此不再展开。如图1所示,根据室内实际的空间格局设计,外墙体单元400可呈U型,即外墙体单元400包括三面的装饰性外墙面板,相应地,外墙体单元400的支撑骨架也包括三个支撑面。其中,支撑骨架可采用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分体成型后再组装,在此成型工艺不作限定。当然,外墙体单元400也可设置为与内墙体单元300相对的且仅有一个装饰面的复合墙体单元。
当外墙体单元400设置成U型时,考虑到在楼层之间的整体高度上,外墙体单元400形成“细长型”结构,为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可在外墙体单元400的U型腔的内部沿高度方向上间隔的交错设置加强骨架,以将“细长型”的U型结构细化成多个三角形结构。如图1所示,可将外墙体单元400中的支撑骨架的两端分别焊接到两个第一支撑龙骨1上,以实现对外墙体单元400的稳定支撑,当然,也可将外墙体单元400中的支撑骨架的两端分别螺接到两个第一支撑龙骨1上,在此两者的具体连接形式不作限定。
其中,将第二支撑龙骨2的材质设置为铝型材,一方面可实现立柱的轻量化设计,也是复合墙体单元的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型材可采用挤压加简单切割的方式制作成型,极大地降低了模具及其它制造环节的成本。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复合型立柱结构,即立柱既设有钢材质的第一支撑龙骨1还设有铝材质的第二支撑龙骨2,既可满足复合墙体安装所需的刚、强度要求,又可实现复合墙体的轻量化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复合型立柱还可实现占用空间小,节约原材料的设计目标,具有较轻的自身重量,安装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第二支撑龙骨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1设置在靠近内墙体单元300的一侧,第三连接板23设置在靠近外墙体单元400的一侧,如图1可知,上述的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是沿着Y向的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三连接板23分别卡接在第二连接板22的两端。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所示,第一连接板21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卡槽211和第二卡槽212,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与第一卡槽211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221,以及与第二卡槽212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222,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222成组设置。
其中,所述的第一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X向,第一连接板21的安装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Y向,即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将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222结构上镜像设计,可提高第一连接板21安装到第二连接板22上的稳定性。根据实际应用中幕墙复合立柱100的宽度,即X向的尺寸,可设置多组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222。
以第一卡槽211和第一卡接部221为例,详细介绍二者的配合结构,第二卡槽212和第二卡接部222的结构同第一卡槽211和第一卡接部221,或者与第一卡槽211和第一卡接部221沿第二方向镜像设计,在此不再展开赘述。如图3所示,第一卡槽211设置为异形槽,其中,第一卡槽211包括第一导入面2111和第一卡合面2112,第一导入面2111和第一卡合面2112相交设置,夹角α1在110°至120°之间的任一角度。相应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卡接部221包括第二导入面2211和第二卡合面2212,第二导入面2211和第二卡合面2212相交设置,夹角α2在110°至120°之间的任一角度,第一连接板21安装到第二连接板22到位后,第一卡合面2112和第二卡合面2212卡接配合,干涉量在0.1mm至0.2mm之间。
第一卡接部221的最大部位厚度,即图中所示沿X向的最大厚度不小于第一卡槽211的相配合处的最大宽度,以实现两者卡接后配合处实现干涉配合为限。第二导入面2211与第一导入面2111的两个面为平行设置,以保证第一卡接部221顺利地卡入到第一卡槽211内。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21还设有第一封闭空腔213,第一卡槽211和第二卡槽212均设置于第一封闭空腔213的外侧。在第一连接板21上设置封闭空腔,可获得一举多得的技术效果,在不降低第二支撑龙骨2整体刚、强度的前提下,一方面可实现降重、降成本,另一方面可作为隔振空腔使用,当有外力作用时或者有声波穿射进行传播时,第一封闭空腔213可起到隔振、降噪、隔热保温的作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第一连接板21上设置多个第一封闭空腔213,关于第一封闭空腔213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一封闭空腔213的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如图所示的异形,也可设置为矩形等其它规则的形状,关于第一封闭空腔213的截面形状在此也不作限定。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9所示,第一连接板21远离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设有弯折边214,弯折边214搭接在内墙体单元300上,且弯折边214朝向内墙体单元300的一侧弯折,即朝向内墙体单元300的装饰性内墙面板弯折,且弯折边214与内墙体单元300的装饰性内墙面板之间留有间隙,上述间隙L设置为3mm至6mm。上述弯折边214的设计,可对暴露在室内侧的内墙体单元300边缘的拼接缝进行有效地遮蔽,将直面用户的缝隙转为顺着用户视线方向的缝隙,降低了对零件制造以及安装精度的等级要求,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外形美观。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板22还包括设有第一安装孔2231的第一安装部223和设有第二安装孔2241的第二安装部224,第一安装部223与第二安装部224分别与第一支撑龙骨1的两侧面接触配合,其中,第一安装部223与第二安装部224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支撑龙骨1相邻的两侧面接触配合。第二连接板22通过贯穿第一安装孔2231和第二安装孔2241的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龙骨1上,当然,所述第一支撑龙骨1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具有内螺纹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支撑龙骨1构成一个封闭的腔室,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板22还设有安装限位板225,安装限位板225与第二安装部224垂直设置,且与第一支撑龙骨1的一侧面接触配合。其中,设置安装限位板225可与第一安装部223一起提高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支撑龙骨1的接触稳定性,另外,也方便第二安装部224的安装。当然,在第二连接板22上也可设置多个封闭空腔,如第三封闭空腔226,第四封闭空腔227等。其中,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二连接板22设置为断桥铝型材,一方面可降低型材的重量,另一方面可提高第二连接板22的隔热、降噪等性能。
另外,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6、图8所示,第二连接板22靠近第三连接板23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还设有第三卡接部228和第四卡接部229,第三连接板23上设有与第三卡接部228相适配的第一配合部231,以及与第四卡接部229相适配的第二配合部232,第三卡接部228和第四卡接部229成组设置。其中,第三卡接部228和第一配合部231可参考第一卡槽211和第一卡接部221进行设置,也可如图8所示进行重新设计。
如图4、图8所示,第三卡接部228设置为截面呈U型槽的形式,相应地,第一配合部231也设置为截面呈U型槽的形式,第三卡接部228与第一配合部231形成“握手”结构,第三卡接部228设有第一限制面2281和第二限制面2282,第一配合部231设有第一配合面2311和第二配合面2312,第三卡接部228和第一配合部231安装到位后,第一限制面2281和第一配合面2311接触配合,第二限制面2282和第二配合面2312间隙配合,所述间隙设置在0.2mm至0.3mm之间。另外,第四卡接部229上设有圆弧型第一卡头2291,相应地,第二配合部232上设有与圆弧型第一卡头2291相适配的圆弧型第二卡头2321,第一卡头2291和第二卡头2321相适配。其中,第三卡接部228和第四卡接部229成组设置,也就是第一配合部231和第二配合部232成组设置,可共同限制第三连接板23相对第二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即Y向的移动,两者沿左右方向,即第一方向X向的移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即需要限定第三卡接部228和第一配合部231沿第一方向X向的配合间隙,以及第四卡接部229和第二配合部232沿第一方向X向的配合间隙。
实际安装时,先将第三连接板23挂接在第二连接板22上,即先将第一配合部231挂装在第三卡接部228上,然后将第三连接板23相对第二连接板22逆时针旋转,以使第二配合部232与第四卡接部229安装到位。然后,图8所示,在玻璃幕墙200与第三连接板23相配合处留有一定的间隙,以将第二支撑条42塞入上述间隙内,其中,第二支撑条42可设置为橡胶条,以确保玻璃幕墙200被挤紧且具有一定的扩张力,使得第三连接板23不会再相对第二连接板22顺时针旋转,以保证第二配合部232不会与第四卡接部229脱开。上述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式的设置,有利于工人在室外侧对第三连接件23进行安装,降低安装操作风险,提高安装便捷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连接板23设有第二封闭空腔233,第一配合部231和第二配合部232均设置于第二封闭空腔233的外侧。当然,第三连接板23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封闭空腔233,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其中,上述的第一连接板21上的结构特征,例如第一卡槽211、第二卡槽212等,均是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的,同样地,第二连接板22上的结构特征,例如第一卡接部221、第二卡接部222等,也均是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的,同样地,第三连接板23上的结构特征,第一配合部231、第二配合部232等,也均是通过挤压工艺一体成型的。采用挤压成型可降低模具投入的成本,也可降低后续零件制造工序的复杂性,从整体上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且由于是一体挤压成型,节省了二次装配的操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21与内墙体单元300之间、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支撑龙骨1之间、第三连接板23与外墙体单元400之间均设有隔热条3,其中,隔热条3包括第一隔热条31、第二隔热条32以及第三隔热条33等。第一隔热条31、第二隔热条32以及第三隔热条33可设置为同一截面形状以及同一材质的,也可设置为互不相同的截面形状或不同材质。隔热条3为设置为弹性条,例如橡胶条、尼龙条等,固定方式可采用粘贴固定,或者可通过阻尼隔声密封剂形成。通过设置隔热条3可使相连接的两个零件间没有硬性接触,通过隔热条3可加强对声能的衰减,达到提高隔声效果的目的。另外,在第一连接板21和内墙体单元300之间设置第一隔热条31,以及在第三连接板23与外墙体单元400之间设置第三隔热条33,可阻隔复合墙体外部的空气、水汽以及灰尘等进入复合墙体的空腔内,提高复合墙体内部的清洁性,以及提升接缝处的外形美观度。另外,隔热条3的厚度可设置为2mm至5mm间的任一值。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玻璃幕墙200、第二支撑龙骨2以及第一支撑龙骨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即沿着X向依次设置,第二支撑龙骨2在靠近玻璃幕墙200的一侧设有玻璃安装槽,第二连接板22在靠近玻璃幕墙200的一侧设有呈L型的安装部,待第三连接板23安装在第二连接板22上后,上述安装部与第三连接板23围成呈U型的玻璃安装槽,即在玻璃幕墙200安装到位后,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共同形成与玻璃幕墙200配合的呈U型的玻璃安装槽结构,且玻璃安装槽的U型开口的宽度,即沿Y向的尺寸,大于玻璃幕墙200的厚度,以方便玻璃幕墙200顺利插入上述玻璃安装槽内。即,玻璃幕墙200安装到位后,玻璃幕墙200在靠近第一支撑龙骨1的一端,是被夹紧在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形成的U型玻璃安装槽内的。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L型的安装部内在靠近玻璃幕墙200一侧的槽壁上设有卡槽2210,卡槽2210的底面(与X同向)与玻璃侧面留有间隙,如图所示,卡槽2210截面设置为异型,以方便后期支撑条的卡紧和固定。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卡槽2210内设有第一支撑条41,玻璃安装槽靠近第三连接板23一侧与玻璃幕墙200的配合间隙处设有第二支撑条42,第一支撑条41和第二支撑条42以将玻璃幕墙200挤紧。其中,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42可设置为橡胶条等。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幕墙复合立柱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任一幕墙复合立柱100。其中,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将第一支撑龙骨1的一端与顶棚固定,将第一支撑龙骨1的另一端与地板固定。
将内墙体单元300及外墙体单元400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龙骨1的两侧。
将第二连接板22固定在第一支撑龙骨1上,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卡槽2210,且卡槽2210内设有第一支撑条41。
将第一连接板21安装在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
安装玻璃幕墙200。
将第三连接板23安装在第二连接板22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板23与玻璃幕墙200的配合处留有间隙。
在间隙处插入第二支撑条42,以将玻璃幕墙200挤紧。
其中,将第一支撑龙骨1的一端,即沿楼层高度上的一端与顶棚固定,也可以是与天龙骨连接以间接固定的方式将第一支撑龙骨1的一端固定在顶棚上。将第一支撑龙骨1的另一端与地板固定,也可以是通过地龙骨采用间接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其中,将内墙体单元300及外墙体单元400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龙骨1相对的两侧,即图1中所示的上下两侧(沿第二方向Y向)。内墙体单元300和外墙体单元400的安装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设置为先安装其中的一侧墙体单元,然后再安装另一侧的墙体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中,将第二连接板22采用螺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龙骨1上。在第二连接板22进行安装的同时,或者在将其安装在第一支撑龙骨1上之前,将第二隔热条32安装到位。在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卡槽2210,在卡槽2210内设有第一支撑条41,第一支撑条41以对玻璃幕墙200的一侧的玻璃进行支撑,因此,在安装玻璃幕墙200前,需要将第一支撑条41安装到位。
然后,将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三连接板23分别卡接在第二连接板22沿Y向的两端,当然,同样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三连接板23的安装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前后顺序进行,也同样地,在第一连接板21安装前或者同时,将第一隔热条31安装到位,在第三连接板23安装前或者同时,将第三隔热条33安装到位。如第一隔热条31和第三隔热条33采用通过阻尼隔声密封剂的方式形成,则可在第一连接板21以及第三连接板23安装到位后,再进行涂抹封缝操作。
其中,在安装第三连接板23前,需要安装玻璃幕墙200,可将玻璃幕墙200插入到第二连接板22的L型的安装部内,在玻璃幕墙200的插入面,与L型安装部相对的配合空间内塞入橡胶棒,也可在橡胶棒外涂覆密封胶,以提高配合密封性。
然后,将第三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2进行挂接,并旋转后固定,将第二支撑条42塞入玻璃幕墙200与第三连接板23之间的空隙内,以使第二支撑条42挤紧上述空隙,使得第三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2卡接牢固,同时,玻璃幕墙200也就被挤紧在上述的U型空间内。
现有常规做法是采用压板的方式,利用压板以将玻璃幕墙200压住,然后在压板的外侧(即暴露在用户可视面的一侧)再设置单独的装饰盖板,在本申请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第三连接板23的设计结构,既起到了常规压板的作用,也同时兼顾了装饰盖板的作用,既减少了零件数量,节约零件的开发成本,又缩短了整个复合墙体的安装周期。另外,由于少了装饰盖板和压板的配合缝隙,因而也极大地提升了外形的美观性。
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文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文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文。任何本文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文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幕墙复合立柱,用于玻璃幕墙和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龙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的第二支撑龙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且材质设置为钢材;所述第二支撑龙骨设置为铝型材;所述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均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龙骨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内墙体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外墙体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与所述第四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成组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三卡接部设置为截面呈U型槽的形式,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为截面呈U型槽的形式,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形成握手结构;所述第三卡接部设有第一限制面和第二限制面,所述第一配合部设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限制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制面和第二配合面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成组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还设有第一封闭空腔,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封闭空腔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还包括设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部和设有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两侧面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还设有安装限位板,所述安装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垂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一侧面接触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设有第二封闭空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封闭空腔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搭接在所述内墙体单元上,且所述弯折边朝向所述内墙体单元的一侧弯折,且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内墙体单元之间留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内墙体单元之间的间隙设置为3mm至6mm。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内墙体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外墙体单元之间均设有隔热条。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为断桥铝型材。
11.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墙、所述第二支撑龙骨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龙骨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龙骨靠近所述玻璃幕墙的一侧设有玻璃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玻璃幕墙的一侧设有呈L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围成呈U型的所述玻璃安装槽,且所述玻璃安装槽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玻璃幕墙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靠近所述玻璃幕墙一侧的槽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面与玻璃侧面留有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条,所述玻璃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玻璃幕墙的配合间隙处设有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以将所述玻璃幕墙挤紧。
14.一种幕墙复合立柱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幕墙复合立柱,包括:
将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一端与顶棚固定,将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另一端与地板固定;
将所述内墙体单元及外墙体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龙骨的两侧;
将设有卡槽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上,且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条;
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
安装所述玻璃幕墙;
将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玻璃幕墙的配合处留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处插入第二支撑条,以将所述玻璃幕墙挤紧。
CN202110734693.7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3605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4693.7A CN113605585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4693.7A CN113605585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5585A CN113605585A (zh) 2021-11-05
CN113605585B true CN113605585B (zh) 2023-09-19

Family

ID=7833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4693.7A Active CN113605585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558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10133U (zh) * 2017-05-23 2018-03-16 清华大学 中置固定式遮阳板网的三层遮阳玻璃及固定装置
CN207660144U (zh) * 2017-12-16 2018-07-27 中建幕墙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石材条窗幕墙结构
CN109339303B (zh) * 2018-11-12 2020-07-2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开放式幕墙的内外边的收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704349U (zh) * 2019-03-06 2019-11-29 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幕墙大分格隐藏式平开门
CN212336461U (zh) * 2020-03-23 2021-01-12 南京金中建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钢铝结合防脱型魔方玻璃盒幕墙
CN213144328U (zh) * 2020-06-09 2021-05-07 正兴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百叶窗侧边的连接结构
CN212534706U (zh) * 2020-06-10 2021-02-12 正兴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洞口收边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5585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0634B1 (ko) 단열구조가 보강된 커튼월
CN215167467U (zh) 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系统
CN113605585B (zh) 一种幕墙复合立柱及其安装方法
CN203795652U (zh) 一种组合式墙体
CN210659762U (zh)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安全铝合金门窗
CN201662196U (zh) 一种箱体面板及具有该箱体面板的空气处理机组箱体结构
CN103334523A (zh) 带有组合插接件的幕墙
CN116815956A (zh) 一种具有窗口的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
CN218060908U (zh) 一种竖明横明构件式单元幕墙
CN211499348U (zh) 承载式建筑幕墙装饰构件及建筑幕墙
CN113914519A (zh) 一种开缝式异形铝板幕墙装配式安装系统
CN216432080U (zh) 用于除湿机箱体的无框结构
CN220226071U (zh) 一种墙体阴角组合式金属收口件
CN112854543A (zh) 一种卡卧式墙体的门窗结构和门窗施工方法
CN215594697U (zh) 一种装配式铝制墙板
CN219316135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玻璃幕墙
CN112376761B (zh) 一种插接阶梯式幕墙及其组装方法
CN218374611U (zh) 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铝包钢框体型材
CN216109533U (zh) 金属铝合金型材制作的壁龛
CN110905119A (zh) 可更换密封胶条的龙骨复合墙体结构及密封胶条更换方法
CN218970371U (zh) 一种组合式装饰幕墙
CN2689110Y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箱体结构的改进
CN218759475U (zh) 一种适用于凹凸效果窗型的型材结构
CN210857675U (zh) 一种玻璃幕墙立柱安装结构
CN219528788U (zh) 一种铝材型边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hibao

Inventor after: Xin Limin

Inventor before: Liu Zhibao

Inventor before: Xin L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