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3074A -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3074A
CN113603074A CN202110805707.XA CN202110805707A CN113603074A CN 113603074 A CN113603074 A CN 113603074A CN 202110805707 A CN202110805707 A CN 202110805707A CN 113603074 A CN113603074 A CN 113603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nitrogen
porous carbon
doped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5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娟
李思敏
杨希贤
余皓
曹永海
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108057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3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3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3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23Carbon monoxide or syn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25B11/075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single catalytic element or catalytic compou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锌盐和2‑甲基咪唑分散在水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2)将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熔融盐混合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再进行酸洗,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较小、孔隙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将其用于电催化CO2还原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产物CO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法拉第效率均高于90%,稳定性优异,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环保,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急剧增加,严重破坏了大自然中的碳平衡,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减少CO2的排放和将CO2转化利用都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电催化CO2还原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容易控制等优点,且还可以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电能,是实现CO2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CO2中的C=O键非常稳定,难以断裂,必须采用有效的催化剂来推动反应的进行。
电催化CO2还原的催化剂按照还原产物可以分为三类:1)还原产物为甲酸或甲酸盐的第一类金属催化剂,包括Sn、Hg、Pb和In等,但Hg和Pb具有很大的毒性,而Sn和In在电解质溶液中容易溶解,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差;2)还原产物为CO的第二类金属催化剂,包括Au、Ag、Zn和Pd等,这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但由于Au、Ag和Pd等资源稀缺,价格昂贵,应用受到很大限制;3)还原产物为多碳化合物的第三类金属催化剂,Cu是唯一的这类催化剂,Cu虽然可以将CO2还原为多碳化合物,但产物的选择性相对较差。可见,目前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催化剂均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真正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电催化CO2还原的众多产物中,CO是通过2e-反应过程得到,比其它复杂的多电子反应简单,所以电化学还原CO2制备CO技术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活性、高稳定性、适用于电化学还原CO2制备CO的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锌盐和2-甲基咪唑分散在水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
2)将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熔融盐混合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再进行酸洗,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
优选的,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镍盐和可溶性锌盐分散在水中,再加入2-甲基咪唑水溶液,进行配位反应,再静置、离心和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
2)将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熔融盐混合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再进行酸洗,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锌盐、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3:1:8~12。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可溶性镍盐为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可溶性锌盐为硝酸锌、硫酸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配位反应的时间为1h~3h。
优选的,步骤1)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0h~15h。
优选的,步骤2)所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熔融盐的质量比为1:5~1:25。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熔融盐的质量比为1:15~1:25。
优选的,步骤2)所述熔融盐为LiCl、NaCl、KCl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2)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气氛、氩气气氛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2)所述煅烧的具体操作为:以2℃/min~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2h~4h。
优选的,步骤2)所述酸洗选用的酸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2)所述酸洗选用的酸的浓度为0.5mol/L~3mol/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较小、孔隙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将其用于电催化CO2还原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产物CO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法拉第效率均高于90%,稳定性优异,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安全环保,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
具体来说:
1)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可达15nm以下,单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可达1cm3/g以上,比表面积可达2000m2/g以上;
2)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纯度高,掺入的镍源分布均匀,不会发生团聚,用于CO2电还原体系可以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3)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对设备要求低,制备过程可控、环保、无强酸强碱产生,易于实现产品的大批量制备,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XPS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中镍元素的XPS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SEM图。
图5为对比例1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TEM图。
图6为对比例2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TEM图。
图7为对比例3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等温氮气吸脱附曲线。
图8为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和对比例3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在不同电位下电催化CO2还原的性能对比图。
图9为实施例2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在恒电位条件下电催化CO2还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和0.75g(2.6mmol)的硝酸镍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并将2.13g(26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7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2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9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浅紫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5g的氯化钾和2g的氯化锂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3mol/L的稀盐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性能测试:
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扫描电镜(SEM)图如图1所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如图2所示,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中镍元素的XPS图如图3所示。
由图1可知: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呈片层结构,片上存在不少孔洞。
由图2可知: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表面覆盖着碳、氮、氧、镍和锌五种元素,说明镍源已经成功掺入碳材料中。
由图3可知:镍2p3/2峰的位置为854.74eV,查阅相关文献可知零价镍峰的位置为853.0eV,而二价镍峰的位置为855.70eV,说明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中镍的价态在零价和二价之间。
经测试,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小于15nm,单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大于1cm3/g,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
实施例2: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和0.75g(2.6mmol)的硝酸镍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并将2.13g(26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7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2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9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浅紫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5g的氯化钾和2g的氯化锂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保温2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3mol/L的稀盐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性能测试:
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SEM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呈现很薄的片层形貌,且具有褶皱和柔性,说明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经过1000℃的高温煅烧并不会发生堆叠和厚度加大的现象。
经测试,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小于15nm,单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大于1cm3/g,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
实施例3: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和1.86g(7.8mmol)的氯化镍溶于80mL的去离子水,并将2.55g(31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8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3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8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浅紫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6g的氯化钾和4g的氯化锂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00℃,保温2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2mol/L的稀硫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经测试,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同样呈现很薄的片层形貌,且具有褶皱和柔性,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片层厚度小于15nm,单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大于1cm3/g,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
对比例1:
一种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并将1.76g(21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1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8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白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5g的氯化钾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2mol/L的稀盐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氮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性能测试:
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透射电镜(TEM)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呈片层结构,厚度为14nm~15nm,说明熔融盐在高温下起到了插层的作用。
对比例2:
一种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并将2.13g(26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7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2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9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白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2g的氯化锂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3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0.5mol/L的稀盐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氮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性能测试:
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TEM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呈片层结构,片层结构中存在较多的孔洞,表面粗糙,说明熔融盐在高温下起到了刻蚀的作用。
对比例3:
一种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77g(2.6mmol)的硝酸锌溶于60mL的去离子水,并将2.55g(31mmol)的2-甲基咪唑溶于80mL的去离子水,再将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搅拌3h,静置12h,离心,离心机转速为10000r/min,干燥,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白色粉末);
2)将0.4g的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5g的氯化钾和2g的氯化锂混合进行研磨后加入瓷舟,再置于煅烧炉中,充氩气保护,以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4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分散后进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加入浓度2mol/L的稀盐酸中,室温搅拌12h,抽滤,将滤得的固体烘干,即得氮掺杂片状多孔碳(黑色粉末)。
性能测试:
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等温氮气吸脱附曲线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在低压下(P/P0<0.1)曲线存在吸收量的陡增,为典型的type-IV等温线;经测试,氮掺杂片状多孔碳的比表面积高达2018.46m2/g。
应用例1:
将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和对比例3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分别配制成催化剂墨水,再涂覆在疏水碳纸上,催化剂的负载量为0.1mg/cm2,干燥,将其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浓度0.1mol/L的KHCO3溶液(CO2已经饱和),在H型电解池中进行CO2电还原测试,测试结果如图8(图中“掺镍、氮”代表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掺氮”代表对比例3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所示。
由图8可知:实施例1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在-0.8V~-1.2V vs.RHE电位范围内,产物CO的法拉第效率均高于90%,且在-1.0V vs.RHE下,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了约99%,而对比例3的氮掺杂片状多孔碳在所测电位范围内均以析氢为主,说明掺杂镍提高了催化剂电还原CO2产CO的选择性。
应用例2:
将实施例2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配制成催化剂墨水,再涂覆在疏水碳纸上,催化剂的负载量为0.1mg/cm2,干燥,将其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作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浓度0.1mol/L的KHCO3溶液(CO2已经饱和),在H型电解池中进行恒电位为-0.9V vs.RHE的CO2电还原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在持续10h的稳定性测试中,电流没有出现衰减,产物CO的法拉第效率均在96%以上,说明本发明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锌盐和2-甲基咪唑分散在水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
2)将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和熔融盐混合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再进行酸洗,即得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锌盐、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3:1: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可溶性镍盐为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可溶性锌盐为硝酸锌、硫酸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片层结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熔融盐的质量比为1:5~1:25。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熔融盐为LiCl、NaCl、KCl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煅烧的具体操作为:以2℃/min~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2h~4h。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酸洗选用的酸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
9.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在制备电催化CO2还原催化剂中的应用。
CN202110805707.XA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3603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5707.XA CN113603074A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5707.XA CN113603074A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3074A true CN113603074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3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5707.XA Pending CN113603074A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30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1485A (zh) * 2021-12-07 2022-01-28 郑州轻工业大学 镍氮共掺杂碳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549A (zh) * 2018-01-09 2018-07-27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甲醛净化的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2821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Ni-N-C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CN111533124A (zh) * 2020-05-12 2020-08-14 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氮掺杂纳米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8697A (zh) * 2020-09-14 2020-12-29 广州大学 一种锰氮共掺杂碳纳米片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2821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Ni-N-C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CN108325549A (zh) * 2018-01-09 2018-07-27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甲醛净化的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3124A (zh) * 2020-05-12 2020-08-14 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氮掺杂纳米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8697A (zh) * 2020-09-14 2020-12-29 广州大学 一种锰氮共掺杂碳纳米片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AN HOU等: ""Microporous MOFs Engaged in the Formation of 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for High-Rate Supercapacitor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1485A (zh) * 2021-12-07 2022-01-28 郑州轻工业大学 镍氮共掺杂碳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3514B (zh) 金属空气电池用碳气凝胶负载钴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933960B (zh) 一种PtCo@N-GN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01428B (zh) 一种无金属碳基电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93223B (zh) 一种由簇基框架材料制备超细二氧化铈担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
CN108550871B (zh) 一种二氧化锰/炭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1130A (zh) 一种高效全解水的非贵金属Ni-C复合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33961B (zh) 双元CoFe合金负载g-C3N4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2884A (zh) 一种空气电极催化剂材料纳米六边形ZnMnO3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445072A (zh) 一种泡沫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01759B (zh) 一种三维多孔碳支撑的硫化铋/氧化铋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03074A (zh) 一种镍-氮共掺杂片状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569285B (zh) 基于氮掺杂的石墨烯基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560508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64959B (zh) 一种多孔n-c框架负载的氧族元素修饰的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46170A (zh) 一种复合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CN114774983A (zh) 一种超小Ru纳米团簇负载于MoO3-x纳米带的双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88975B (zh) 一种高活性抗积碳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10113B (zh) 一种棒状Co2C-MoN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94443B (zh) 一种金属锡-氮配位的碳纳米纤维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14644B (zh) MOFs衍生Pd@Cu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催化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CN114875430B (zh) 一种石墨基双功能电合成双氧水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4475B (zh) 具有高性能析氧催化活性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857B (zh) 一种Ni-Ni3C/NC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6983B (zh) 一种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1939941B (zh) 钌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