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513B - 泵容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容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513B
CN113597513B CN202080022636.XA CN202080022636A CN113597513B CN 113597513 B CN113597513 B CN 113597513B CN 202080022636 A CN202080022636 A CN 202080022636A CN 113597513 B CN113597513 B CN 113597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control
pump
pressure
horse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26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513A (zh
Inventor
岩名地哲也
久保井宏晓
松田伦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B Corp filed Critical KY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97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1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stroke of the work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02Hydraulic systems to change the pump deliv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26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26Control
    • F04B1/30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 F04B1/32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26Control
    • F04B1/30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 F04B1/32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1/324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by changi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swash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6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122Details or component parts, e.g. valves, sealings or lubr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8Regulating by delivery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具备:伺服活塞(110),其变更倾侧角;流量控制滑阀(131),其根据输入压力而进行位移;马力控制滑阀(141),其根据泵(10)的喷出压力而进行位移;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其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移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移而对控制伺服活塞(110)的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反馈杆(150),其与伺服活塞(110)以及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并将伺服活塞(110)的位移反馈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反馈杆(150)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直接抵接,从而调节控制压力(Pc)。

Description

泵容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容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通过使可变容量型泵的倾侧角从而控制泵的容量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参照日本特开JPH01-116294A)。日本特开JPH01-116294A所记载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具备:伺服缸机构;滑阀阀机构,其驱动伺服缸机构;流量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马力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
流量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为用于实施根据外部引导压力而控制泵的容量的流量控制的机构。马力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为用于实施马力控制的机构,泵的喷出压力越是增加,则越是使泵的容量减小。另外,马力控制是指,以驱动泵所需的动力未超过作为泵的驱动源的发动机的输出的方式而控制泵的容量,从而防止发动机熄火的控制。
另外,日本特开JPH01-116294A所记载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具备能够以流量控制和马力控制中的成为小容量的一方的控制被优先地实施的方式而选择控制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具备:流量控制用杆,其将流量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的滑阀的动作经由反馈杆而传递至滑阀阀机构的滑阀;马力控制用杆,其将马力控制用引导滑阀机构的滑阀的动作经由反馈杆而传递至滑阀阀机构的滑阀。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JPH01-116294A所记载的泵容量控制装置中,流量控制滑阀的动作以及马力控制滑阀的动作经由包括流量控制用杆以及马力控制用杆的连杆机构而被传递至滑阀阀机构的滑阀。因此,在日本特开JPH01-116294A所记载的泵容量控制装置中,根据因连杆机构的松动和摩擦而产生的传递延迟,从而可能使滑阀阀机构的滑阀的工作响应性变差。其结果是,存在难以恰当地控制泵的容量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连杆机构复杂,零件个数较多,因此,也存在泵容量控制装置的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控制泵的容量的低成本的泵容量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控制泵的容量泵容量控制装置具备:伺服活塞,其变更所述泵的倾侧角;流量控制滑阀,其根据输入压力而进行位移;马力控制滑阀,其根据所述泵的喷出压力而进行位移;控制压力调节滑阀,其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滑阀的位移以及所述马力控制滑阀的位移而对控制所述伺服活塞的控制压力进行调节;反馈杆,其与所述伺服活塞以及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连结,并将所述伺服活塞的位移反馈至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通过所述反馈杆与所述流量控制滑阀和所述马力控制滑阀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直接抵接,从而调节所述控制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在内的泵装置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
图2为泵装置的剖视图,其表示泵的容量最小的状态。
图3为将图2的泵容量控制装置放大表示的图。
图4A为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4B为图4A的局部放大图,其表示马力控制滑阀的第二片。
图5为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对流量控制状态下的泵容量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其表示杆操作刚开始后的状态。
图7为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对流量控制状态下的泵容量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其表示通过反馈杆而将伺服活塞的位移反馈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的动作。
图9为泵装置的剖视图,其表示泵的容量最大的状态。
图10为沿着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对马力控制状态下的泵容量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在内的泵装置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
图13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泵容量控制装置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容量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泵容量控制装置为通过对可变容量型泵的倾侧角进行变更从而控制泵的容量(推开容积)的装置。
图1为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容量控制装置100在内的泵装置1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如图1所示,泵装置1具备可变容量型的泵10、和对泵10的容量(推开容积)进行控制的泵容量控制装置100。泵10的容量是指泵10的每旋转一次的工作流体的喷出量。以下,也将泵10的容量记为“泵容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装置1中,作为工作流体而使用工作油。另外,也可以使用工作水、水溶性替代液等其他工作流体以替代工作油。泵装置1例如作为在液压挖掘机等建设机械上所搭载的液压设备的压力源而被设置。
泵10为能够根据斜板15的倾侧角而变更容量的斜板式的活塞泵,其由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5旋转驱动。泵10吸入在流体箱19中所贮存的工作油,并将加压后的工作油(加压油)喷出至喷出通路11。从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被供给至未图示的建设机械的液压设备。作为建设机械的液压设备的示例,存在对液压挖掘机的动臂、斗杆、铲斗进行驱动的液压缸、对液压挖掘机的履带进行驱动的液压电动机等。
在建设机械上,搭载有对建设机械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20。在控制器20上,连接有对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杆的操作量进行检测的作为检测装置的操作传感器22。
控制器20根据操作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而对电磁比例控制阀21进行控制。电磁比例控制阀21根据来自控制器20的控制电流而对从液压油18被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至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电磁比例控制阀21为例如对螺线管进行励磁的控制电流越大、则输出越大的二次压力的正比例型的电磁比例控制阀。以下,将从电磁比例控制阀21被输出、且被输入至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二次压力记为输入压力Pi。
控制器20根据在操作传感器22中被检测出的操作杆的操作量而控制泵容量。在控制器20的存储部中,存储有控制电流值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量的数据表。控制器20参照数据表,并运算出针对操作杆的操作量的控制电流值。在操作传感器22中被检测出的操作杆的操作量越大,则控制器20越是增大针对电磁比例控制阀21的控制电流值。即,控制器20以操作杆的操作量越大、则泵容量越大的方式,即,以输入压力Pi越大的方式而控制电磁比例控制阀21。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被构成为,能够执行根据输入压力Pi而控制泵10的容量的流量控制。在流量控制状态中,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以输入压力Pi越大、则泵10的容量越大的方式而控制泵10的斜板15的倾侧角。
另外,泵容量控制装置100被构成为,能够执行根据泵10的喷出压力P1以及由发动机5驱动的另一泵的喷出压力P2而控制泵10的容量的马力控制。另外,马力控制是指,以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发动机5驱动的泵10以及与泵10不同的泵)的驱动所需的动力不超过发动机5的输出的方式而控制泵的容量,从而防止发动机熄火的控制。在马力控制状态中,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以喷出压力P1、P2越大、则泵10的容量越小的方式而控制泵10的斜板15的倾侧角。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选择并执行流量控制以及马力控制中的、泵10的容量变小的控制。即,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优选执行泵10的容量成为小容量的控制。因此,在流量控制被执行时负载荷增加的情况下,执行马力控制以替代流量控制,并通过使泵10的倾侧角减小从而能够防止发动机5的过载荷。以下,关于泵容量控制装置100,详细地进行说明。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具备:伺服活塞110,其与泵10的斜板15连结并变更泵10的倾侧角;控制压力调节阀120,其对控制伺服活塞110的位移的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流量控制机构130,其用于实施根据输入压力Pi而控制泵10的容量的流量控制;马力控制机构140,其用于实施根据喷出压力P1、P2而控制泵10的容量的马力控制。
控制压力调节阀120具有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和收容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收容孔175(参照图3)。控制压力调节阀120具有:泵端口123,其与喷出通路11连接;流体箱端口124,其经由排水通路而与流体箱19连接;控制压力端口125,其经由控制压力通路12而与后述的大径侧室113连接。
控制压力调节阀120具有泵连通位置、切断位置、和流体箱连通位置。泵连通位置是,连通泵端口123和控制压力端口125,且切断流体箱端口124和控制压力端口125的连通的位置。流体箱连通位置是,连通流体箱端口124和控制压力端口125,且切断泵端口123和控制压力端口125的连通的位置。切断位置是,切断泵端口123和控制压力端口125的连通,并且切断流体箱端口124和控制压力端口125的连通的位置。
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还具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126,其对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从泵连通位置切换至流体箱连通位置的方向上进行施力;连结部127,其与反馈杆150连结。
伺服活塞110与斜板15连结,通过伺服活塞110移动而变更斜板15的倾侧角。伺服活塞110具有在轴向一端侧所形成的大径部111和在轴向另一端侧所形成的小径部112。大径部111的外径大于小径部112的外径。
在泵外壳30(参照图2)上,形成有伺服活塞110的大径部111所面向的压力室即大径侧室113、和伺服活塞110的小径部112所面向的压力室即小径侧室114。大径侧室113的压力起作用的伺服活塞110的受压面积与小径侧室114的压力起作用的伺服活塞110的受压面积相比较大。大径侧室113经由控制压力通路12而与控制压力调节阀120的控制压力端口125连接,小径侧室114与泵10的喷出通路11连接。
在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被切换至泵连通位置的情况下,工作液经由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而被引导至大径侧室113,大径侧室113的压力上升。在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被切换至流体箱连通位置的情况下,工作液经由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而从大径侧室113被排出至流体箱19,大径侧室113的压力降低。当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被切换至切断位置时,大径侧室113的压力被保持为一定的压力。
当大径侧室113的压力大于预定的压力时,伺服活塞110向一方(图示+X方向)移动。借此,泵10的倾侧角变小。即,泵10的容积变小。当大径侧室113的压力小于预定的压力时,伺服活塞110向另一方(图示-X方向)移动。借此,泵10的倾侧角变大。即,泵10的容积变大。即,伺服活塞110由大径侧室113的压力控制。因此,以下,将由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位移调节的“大径侧室113的压力”称为“控制压力Pc”。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还具备与伺服活塞110以及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的反馈杆150。反馈杆150将伺服活塞110的位移反馈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
伺服活塞110经由反馈杆150而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因此,在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中,实施流量控制或者马力控制,并且,实施根据泵10的倾侧角而调节控制压力调节阀120的位移的反馈控制。
如图2所示,泵10具备:缸块32,其由发动机5(参照图1)旋转驱动;活塞33,其在被设置于缸块32的多个缸34内进行往复移动;斜板15,其供活塞33追随。
缸块32以及斜板15被收容于泵外壳30内。泵外壳30具有:筒状的本体部38;泵基座37,其将本体部38的一端侧的开口堵塞;泵盖39,其将本体部38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堵塞。
在缸块32上,固定有轴31。轴31的基端部31a与发动机5(参照图1)的输出轴连结。轴31的顶端部通过轴承2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泵基座37,轴31的中央部通过轴承3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泵盖39。
斜板15通过倾侧轴承9以自由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泵外壳30。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10中,通过斜板15的倾侧角变化,从而活塞33的相对于缸14的行程变化,泵容量变化。
参照图2~图5,对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所示,定义X轴、Y轴以及Z轴。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另外,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并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X轴为与缸块32的旋转中心轴C0平行的轴。Y轴为与斜板15的摆动中心轴平行的轴。另外,将从泵基座37侧朝向泵盖39侧的X轴方向一方记为+X方向,并将其相反方向即X轴方向另一方记为-X方向。
如图2所示,在泵外壳30的本体部38上形成有将伺服活塞110收容成自由滑动的活塞收容部118。伺服活塞110被配置成与X轴平行,并在活塞收容部118内在X轴方向上滑动。在伺服活塞110上安装有连结部件115。连结部件115具有:筒状的紧固部115a,其被螺纹紧固于伺服活塞110;突出部115b,其从紧固部115a向Z轴方向一方(图示下方)突出;连结槽115c,其被设置于与突出部115b相反的一侧。
突出部115b被连结成相对于在斜板15上所形成的连接槽15a而滑动且自由转动。因此,当伺服活塞110在X轴方向上滑动时,伺服活塞110的驱动力经由突出部115b而被传递至斜板15,斜板15摆动,斜板15的倾侧角变化。
如图3所示,在连结部件115的连结槽115c上,以滑动且自由转动的方式而连结反馈杆150的一端部。由于反馈杆150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连结,因此,当伺服活塞110移动时,伺服活塞110的驱动力经由反馈杆150而被传递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也移动。关于反馈杆150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具备在泵外壳30的本体部38上所安装的调节器外壳170。在调节器外壳17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机构130、马力控制机构140(参照图4A)以及控制压力调节阀120。
如图3以及图4A所示,调节器外壳170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本体部170a、和被安装于本体部170a的两端的矩形平板状的盖(第一盖170b以及第二盖170c)。如图3、图4A以及图5所示,在本体部170a上形成有向泵外壳30的安装面开口的收容室179、和多个收容部(第一收容孔171、第二收容孔172、第三收容孔173、第四收容孔174以及第五收容孔175)。
各收容孔171~175以在X轴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而被形成。即,各收容孔171~175向收容室179开口,并且在本体部170a的端面上开口。第一收容孔171以及第二收容孔172为收容后述的流量控制滑阀131的收容部,且分别具有同心的圆形截面。第三收容孔173以及第四收容孔174为收容后述的马力控制滑阀141的收容部,且分别具有同心的圆形截面。第五收容孔175为收容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收容部。收容室179为收容反馈杆150的收容部。另外,各收容孔171~175中的本体部170a的端面的开口由盖170b、170c、塞子等闭塞。
如图3所示,本体部170a的收容室179被形成为与伺服活塞110的连结槽115c对置。换言之,本体部170a的收容室179被形成为隔着伺服活塞110而与斜板15(参照图2)对置。
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将本体部170a中的与收容室179相比靠-X方向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块176,并将与收容室179相比靠+X方向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块177。这样,本体部170a由收容室179划分为第一块176和第二块177,第一块176和第二块177由连结块178连结。
流量控制机构130具有:压力室133,其经由输入压力通路13而被导入来自电磁比例控制阀21(参照图1)的输入压力Pi;流量控制滑阀131,其根据输入压力Pi而位移;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132,其以克服压力室133的压力的方式而对流量控制滑阀131进行施力。
流量控制滑阀131被配置成与X轴平行。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一端侧(图示左端侧)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调节器外壳170的第一块176上所形成的第一收容孔171内。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另一端侧(图示右端侧)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调节器外壳170的第二块177上所形成的第二收容孔172内。在第二收容孔172中配置有弹簧132。
压力室133由第一收容孔171、第一盖170b、和流量控制滑阀131形成。流量控制滑阀131被配置从轴向一端部(图示左端部)面向压力室133。因此,在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一端部(图示左端部)上作用有从电磁比例控制阀21被输出的输入压力Pi。
流量控制滑阀131在其轴向上被分割为第一片136和第二片137。第一片136具有:台肩部136a,其在第一收容孔171内滑动;圆板部136b,其从台肩部136a朝向第二片137在轴向上延伸。
第二片137具有:弹簧支承部137a,其与弹簧132的端部抵接;圆板部137b,其从弹簧支承部137a朝向第一片136在轴向上延伸。
第一片136通过压力室133的工作油的压力(输入压力Pi)而向+X方向被施力。第二片137通过弹簧132的弹性力而向-X方向被施力。在第二收容孔172上设置有与弹簧支承部137a抵接的台阶部,从而对第二片137的向-X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流量控制滑阀131一边维持第一片136的圆板部136b和第二片137的圆板部137b抵接的状态,一边在轴向上移动。
如图4A所示,第一片136的圆板部136b的外径小于第二片137的圆板部137b的外径。因此,在圆板部136b与圆板部137b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38。该台阶部138为与后述的反馈杆150的第一抵接部151a抵接的部分。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马力控制机构140具有:第一压力室143,其被导入泵10的喷出压力P1;第二压力室144,其被导入与泵10不同的泵(未图示)的喷出压力P2;马力控制滑阀141,其根据喷出压力P1以及喷出压力P2而位移;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142a、142b,其以克服第一压力室143以及第二压力室144的压力的方式而对马力控制滑阀141进行施力。
如图4A所示,马力控制滑阀141被配置成与X轴平行。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一端侧(图示左端侧)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调节器外壳170的第一块176上所形成的第三收容孔173内。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另一端侧(图示右端侧)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套筒181内,所述套筒181被安装于在调节器外壳170的第二块177上所形成的第四收容孔174。在第三收容孔173中配置有弹簧142a、142b。
如图4B所示,马力控制滑阀141具有大径部147a、和外径小于大径部147a的小径部147b。在大径部147a与小径部147b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41c。在套筒181上形成有供大径部147a滑动的滑动孔和供小径部147b滑动的滑动孔。第一压力室143由套筒181、台阶部141c和小径部147b形成。第二压力室144由套筒181和小径部147b形成。
马力控制滑阀141被配置从,台阶部141c面向第一压力室143,小径部147b面向第二压力室144。因此,在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大径部147a与小径部147b之间的台阶部141c上,作用有泵10的喷出压力P1。另外,在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小径部147b上,作用有与泵10不同的泵(未图示)的喷出压力P2。
如图4A所示,马力控制滑阀141在其轴向上被分割为第一片146和第二片147。第一片146具备:滑动部146a,其在第三收容孔173内滑动;圆板部146b,其从滑动部146a朝向第二片147在轴向上延伸;弹簧支承部146c,其与弹簧142a、142b的端部抵接。
第二片147具有:圆板部147c,其被配置于收容室179;大径部147a,其从圆板部147c朝向+X方向延伸;小径部147b,其从大径部147a朝向+X方向延伸。
圆板部147c的外径大于套筒181的开口直径。圆板部147c通过与套筒181的端部抵接而对第二片147的向+X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第二片147通过第一压力室143的工作油的压力(喷出压力P1)以及第二压力室144的工作油的压力(喷出压力P2)而向-X方向被施力。第二片137通过弹簧142a、142b的弹性力而向+X方向被施力。另外,在第三收容孔173上设置有与弹簧支承部146c抵接的台阶部,从而对第一片146的向+X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马力控制滑阀141一边维持第一片146的圆板部146b和第二片147的圆板部147c抵接的状态,一边在轴向上移动。
第一片146的圆板部146b的外径小于第二片147的圆板部147c的外径。因此,在圆板部146b与圆板部147c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48。该台阶部148为与后述的反馈杆150的第二抵接部151b抵接的部分。
如图3所示,控制压力调节阀120的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被配置成与X轴平行。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而被收容于在调节器外壳170的第一块176上所形成的第五收容孔175内。第五收容孔175的靠第一盖170b侧的端部安装有护圈182。在护圈182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之间配置有弹簧126。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弹簧126而在朝向收容室179的方向(+X方向)上被施力。
控制压力调节阀120具有与流体箱19连通的排水室129。排水室129由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X方向侧端部、第五收容孔175、和护圈182形成。上述弹簧126被收容于该排水室1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上形成有流体箱端口124。排水室129经由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流体箱端口124而与收容室179连通。收容室179经由被形成于泵外壳30的排水通路(未图示)而与流体箱19连通。
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具有在第五收容孔175内滑动的第一台肩部121a以及第二台肩部121b。第一台肩部121a被形成为能够对控制压力端口125进行闭塞的大小。第二台肩部121b被形成为与第一台阶部121a相比靠收容室179,在第一台肩部121a与第二台肩部121b之间形成有环状槽121c。
由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移动,因此,泵端口123或者流体箱端口124相对于控制压力端口125而选择性地连通,从而对大径侧室113的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
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具有从第二台肩部121b朝向收容室179侧在轴向上延伸的连结部127。连结部127从第二台肩部121b向收容室179突出,其突出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而与反馈杆150连结。
如图3、图4A以及图5所示,反馈杆150具有作为轴状部件的本体部152、连结销153和抵接销151,并是在本体部152上固定连结销153和抵接销151而成的。在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的轴向一端部(图5所示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与伺服活塞110的连结槽115c连结的连结部152a。另外,在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的轴向另一端部(图5所示的上端部),固定有与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选择性地抵接的作为抵接部的抵接销151。此外,在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的轴向中央部固定有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的作为连结部的连结销153。
在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插通孔152b,该插通孔152b在X轴向上贯穿,并供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插通。连结销153被插接至在Y轴方向上贯穿反馈杆150的贯穿孔中。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被形成为顶端一分为二的U字状,在其凹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有连结销153。
抵接销151被插接至在Y轴方向上贯穿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的贯穿孔,并构成反馈杆150的一部分。抵接销151具有:第一抵接部151a,其从贯穿孔向流量控制滑阀131侧突出;第二抵接部151b,其从贯穿孔向马力控制滑阀141侧突出。
第一抵接部151a的外周面(侧面)被配置成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对置。第二抵接部151b被设置于与第一抵接部151a相反的一侧,且其外周面(侧面)被配置成与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对置。
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以与伺服活塞110平行的方式,且以在与伺服活塞110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上隔着反馈杆150的轴向另一端部(图5所示的上端部)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换言之,当从Y轴方向观察泵容量控制装置100时,以流量控制滑阀131、反馈杆150的轴向另一端部(图5所示的上端部)和马力控制滑阀141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
这样,由于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以分别与伺服活塞110平行的方式、且以隔着反馈杆150在径向上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与以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同心的方式而使各滑阀131、141被配置在一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轴向的小型化。
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置由通过输入压力Pi的工作油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和通过弹簧132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设定。在输入压力Pi低于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流量控制滑阀131如图3以及图4A所示位于弹簧支承部137a与第二收容孔172的台阶部抵接的初始位置。
此时,反馈杆150的第一抵接部151a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抵接。因此,反馈杆150通过流量控制滑阀131而向-X方向被按压。如上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与反馈杆150连结,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弹簧126而向+X方向被按压。因此,反馈杆150通过流量控制滑阀131而向-X方向被按压,并且通过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而向+X方向被按压。
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置由通过喷出压力P1的工作油以及喷出压力P2的工作油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和通过弹簧142a、142b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设定。在喷出压力P1以及喷出压力P2分别低于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流量控制滑阀141如图4A所示位于弹簧支承部146c与第三收容孔173的台阶部抵接的初始位置。
此时,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和反馈杆50的第二抵接部151b分离了距离X1(0<X1)。即,反馈杆150的第二抵接部151b未与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抵接。
如上所述,由于反馈杆150通过流量控制滑阀131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因此,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反馈杆150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借此,如图3所示,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初始状态下被保持于泵端口123和控制压力端口125经由环状槽121c而连通的泵连通位置。
在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被保持于泵连通位置的状态下,大径侧室113的压力(控制压力Pc)与泵10的喷出压力P1相同。此时,如图2所示,伺服活塞110位于小径部112与堵塞活塞收容部118的开口的塞子35抵接的初始位置,以泵容量成为最小值的方式而设定斜板15的倾侧角。
关于流量控制被实施的情况下的泵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当操作杆被操作、而使从控制器20被输出至电磁比例控制阀21的螺线管的控制电流变大时,被输入至流量控制机构130的压力室133的输入压力Pi上升。当输入压力Pi上升时,如图6所示,通过压力室133的工作油而使流量控制滑阀131从初始位置(参照图3以及图4A)向+X方向被推动。如图7所示,流量控制滑阀131停止于通过输入压力Pi的工作油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和通过弹簧132而在-X方向上被按压的力平衡的位置。
此处,由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弹簧126而在+X方向上被施力,因此,当流量控制滑阀131从初始位置在+X方向上移动时,如图6所示,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弹簧126而向+X方向被推动。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追随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移动而在+X方向上移动。由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X方向上按压反馈杆150,因此,当流量控制滑阀131在+X方向上移动时,反馈杆150以连结部152a作为支点而向R1方向(图示顺时针)进行转动。此时,维持了反馈杆150的第一抵接部151a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的抵接状态。
当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X方向上移动而被切换至流体箱端口124和控制压力端口125连通的流体箱连通位置时,工作油从大径侧室113被排出至流体箱19,控制压力Pc降低。当控制压力Pc降低时,如图8所示,伺服活塞110在-X方向上移动,斜板15的倾侧角增加。即,泵容量增加。
当伺服活塞110在-X方向上移动时,反馈杆150以反馈杆150的第一抵接部151a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的抵接点即上侧支点61(也参照图7)为中心而向R2方向(图示顺时针)进行转动。当反馈杆150向R2方向转动时,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反馈杆150而在-X方向上被推动。
借此,当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切换至泵连通位置时,大径侧室113的压力(控制压力Pc)增加,伺服活塞110再次向+X方向移动,斜板15的倾侧角减小。即,泵容量减小。伺服活塞110在泵连通位置与流体箱连通位置之间被切换的动作被反复进行,直至泵容量成为与操作杆的操作量对应的值(以下记为目标值)为止。当预定时间经过时,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被保持于切断位置,从而成为泵容量被维持为目标值的稳态状态。
图9以及图10示出了泵容量最大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泵容量最大、即斜板15的倾侧角成为最大角度的状态下,喷出压力P1以及喷出压力p2低于预定值时,反馈杆150未与马力控制滑阀141抵接。即,反馈杆150的第二抵接部151b和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分离了距离X2(0<X2<X1)。
接着,关于马力控制被实施的情况下的泵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当泵容量为最大的状态(参照图9以及图10)时,若喷出压力P1以及/或者喷出压力P2高于预定值,则马力控制滑阀141向-X方向移动,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与反馈杆150的第二抵接部151b抵接。如图11所示,当反馈杆150通过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而在-X方向上被推动时,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X方向上被推动。另外,流量控制滑阀131和反馈杆150的第一抵接部151a分离。
当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在-X方向上移动而被切换至泵端口123和控制压力端口125连通的泵连通位置时,大径侧室113的压力(控制压力Pc)增加,伺服活塞110在+X方向上移动,斜板15的倾侧角减小。即,泵容量减小。
另外,反馈杆150与上述流量控制相同地将伺服活塞110的位移反馈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反馈杆150的一部分的第一抵接部151a和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抵接的状态下,实施流量控制。在流量控制中,由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移经由反馈杆150而被传递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因此,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移而调节控制压力Pc。另外,在喷出压力P1、P2增加的情况下,构成反馈杆150的一部分的第二抵接部151b和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抵接,因此,从流量控制被切换至马力控制。在马力控制中,由于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移经由反馈杆150而被传递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因此,根据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移而调节控制压力Pc。在马力控制状态中,以成为和与由控制器20设定的控制电流对应的泵容量的目标值相比较低的泵容量的方式,而控制斜板15的倾侧角。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的作用效果。
(1)反馈杆150相对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并未隔着杆等其他部件、而是直接抵接,从而调节控制压力Pc。因此,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动作经由反馈杆150而被迅速地传递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从而能够提高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工作响应性。其结果是,能够恰当地控制泵10的容量。另外,由于是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直接与反馈杆150抵接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成本。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一种可以恰当地控制泵10的容量的低成本的泵容量控制装置100。
(2)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减小泵10的容量的一方的滑阀的位移而对控制伺服活塞110的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借此,在流量控制被执行时泵10的喷出压力P1、P2增加的情况下,执行马力控制以替代流量控制,泵10的倾侧角减小,因此,能够防止泵10的驱动源(发动机5)的过载荷。
以下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所示的结构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组合、或者将在以下的不同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彼此组合。
<变形例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实施与输入压力Pi升高的情况成比例地增大泵10的容量的正流量控制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如图12所示,也可以实施与输入压力Pi升高的情况成比例地减小泵10的容量的负流量控制。在该情况下,只要将为了对流量控制滑阀131进行施力而被设置的压力室133和弹簧132的配置关系设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即可。即,只要设为以下结构即可,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收容孔171上设置弹簧132,并向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收容孔172引导输入压力Pi的结构。
更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参照图1等)中,流量控制滑阀131为以下结构,即,通过压力室133的工作油的压力(输入压力Pi)而向+X方向被施力,并通过弹簧132的弹性力而向-X方向被施力的结构。因此,在泵10的容量为最小的状态下,当输入压力Pi上升时,流量控制滑阀131向+X方向移动并且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向+X方向移动,工作油从大径侧室113经由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19,从而使控制压力Pc降低。当控制压力Pc降低时,伺服活塞110在-X方向上移动,斜板15的倾侧角增加。即,泵容量增加。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流量控制滑阀131为以下结构,即,通过压力室133的工作油的压力(输入压力Pi)而向-X方向被施力,并通过弹簧132的弹性力而向+X方向被施力的结构。因此,在泵10的容量为最小的状态下,当输入压力Pi降低时,流量控制滑阀131向+X方向移动并且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向+X方向移动,工作油从大径侧室113经由控制压力调节阀120而被排出至流体箱19,从而使控制压力Pc降低。当控制压力Pc降低时,伺服活塞110在-X方向上移动,斜板15的倾侧角增加。即,泵容量增加。
另外,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以分别与伺服活塞110平行的方式、且以隔着反馈杆150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
<变形例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泵10为通过控制斜板15的倾侧角从而限定泵10的容量的斜板式的活塞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泵10也可以为通过控制斜轴的倾侧角而限定泵10的容量的斜轴式的活塞泵。
<变形例3>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控制器20使用电磁比例控制阀21而调节输入压力Pi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根据操作者的杆操作量而被输出的引导压力用作输入压力Pi。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电磁比例控制阀21。
<变形例4>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插接于反馈杆150的抵接销151的一端被设为第一抵接部151a、抵接销151的另一端被设为第二抵接部151b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形而将第一抵接部151a以及第二抵接部151b形成于反馈杆150。即,也可以将具有第一抵接部151a和第二抵接部151b的反馈杆150形成为单一零件。
<变形例5>
另外,第一抵接部151a和第二抵接部151b的配置关系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抵接部151a设置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和反馈杆150的本体部152正交,与此相对,将第二抵接部151b设为从反馈杆150的顶端在轴向上延伸。泵容量控制装置100只要是反馈杆150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减小泵10的容量的一方的滑阀直接抵接的结构即可,能够将滑阀和反馈杆150的抵接部设定于各种位置。
<变形例6>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根据由发动机5驱动的两个泵(泵10以及与泵10不同的泵)的喷出压力P1、P2而执行马力控制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在由发动机5驱动的泵仅仅是图1所示的泵10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二压力室144。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收容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第五收容孔175被设置成,相对于收容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一端的第一收容孔171以及收容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一端的第三收容孔173而在Z轴方向上分离预定的距离,且在Y轴方向上位于第一收容孔171与第三收容孔173之间的大致中央。作为替代,如图13所示,第五收容孔175也可以以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收容孔171大致一致的方式而被设置。另外,图13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附图,示出了相当于图5的截面。
该变形例中的反馈杆250具有作为轴状部件的本体部252、连结销253、和抵接销251,在本体部252的轴向一端部(图13所示的下端部)形成有与伺服活塞110的连结槽115c连结的连结部252a,在本体部252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3所示的上端部)固定有与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选择性地抵接的作为抵接部的抵接销251,在本体部252的轴向中央部固定有与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的作为连结部的连结销253。
具体而言,在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孔252b,所述贯穿孔252b在Y轴方向上贯穿,并供连结销253的一端部253a插接。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被形成为顶端一分为二的U字状,在其凹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有从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在Y轴方向上突出的连结销253的另一端部253b。
另外,抵接销25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抵接销151相同,被插接于在Y轴方向上贯穿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的贯穿孔,并具有:第一抵接部251a,其从贯穿孔向流量控制滑阀131侧突出;第二抵接部251b,其从贯穿孔向马力控制滑阀141侧突出。
这样,在设为使Y轴方向上的第五收容孔175的位置与第一收容孔171大致一致、且使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所连结的连结销253从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突出的结构的情况下,反馈杆250为抵接销251和连结销253被插接于本体部252的比较简单的形状。另外,由于无需在反馈杆250上设置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反馈杆150那样在X轴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152b,因此,反馈杆250的加工以及组装变得容易,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在该变形例中,连结销253的另一端部253b朝向第一收容孔171侧延伸,因此,第五收容孔175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收容孔171大致一致。作为替代,也可以使连结销253的另一端部253b朝向第三收容孔173侧延伸,使第五收容孔175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三收容孔173大致一致。
换言之,只要在Y轴方向上设置第五收容孔175的位置在连结销253的延长线上,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连结部127能够与连结销253连结,则也可以为任何位置。但是,当设置第五收容孔175的位置远离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时,连结销253的另一端部253b的长度变长,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位移可能不会正确地传递至反馈杆250。因此,设置第五收容孔175的位置优选为与反馈杆250的本体部252较近的位置、例如在Y轴方向上第一收容孔171与第三收容孔173之间。
这样,根据该变形例,也能够根据在调节器外壳170上所形成的通路和收容孔的布局恰当地变更第五收容孔175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设计的自由度。
对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泵容量控制装置100控制泵10的容量,并具备:伺服活塞110,其变更泵10的倾侧角;流量控制滑阀131,其根据输入压力Pi而进行位移;马力控制滑阀141,其根据泵10的喷出压力P1、P2而进行位移;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其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移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移而对控制伺服活塞110的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反馈杆150,其与伺服活塞110以及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连结,并将伺服活塞110的位移反馈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通过反馈杆150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直接抵接,从而调节控制压力Pc。
在该结构中,反馈杆150相对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并未隔着杆等其他部件、而是直接抵接。因此,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动作经由反馈杆150而被迅速地传递至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从而能够提高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的工作响应性。其结果是,能够恰当地控制泵10的容量。另外,由于是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直接与反馈杆150抵接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成本。即,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一种可以恰当地控制泵10的容量的低成本的泵容量控制装置100。
在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中,反馈杆150具有:第一抵接部151a,其与流量控制滑阀131的台阶部138抵接;第二抵接部151b,其被设置于与第一抵接部151a相反的一侧,并与马力控制滑阀141的台阶部148抵接,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以分别与伺服活塞110平行的方式、且以隔着反馈杆150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
在该结构中,由于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以分别与伺服活塞110平行的方式、且以隔着反馈杆150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与流量控制滑阀131和马力控制滑阀141以同心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泵容量控制装置100的轴向的小型化。
在泵容量控制装置100中,控制压力调节滑阀121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以及马力控制滑阀141中的减小泵10的容量的一方的滑阀的位移而对控制压力Pc进行调节。
在该结构中,在当根据流量控制滑阀131的位移而调节控制压力Pc的流量控制被执行时、泵10的喷出压力P1、P2增加的情况下,执行根据马力控制滑阀141的位移而调节控制压力Pc的马力控制,以替代流量控制,泵10的倾侧角减小,因此,能够防止泵10的驱动源(发动机5)的过载荷。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9年3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55068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3)

1.一种泵容量控制装置,控制泵的容量,其中,具备:
伺服活塞,其变更所述泵的倾侧角;
流量控制滑阀,其根据输入压力而进行位移;
马力控制滑阀,其根据所述泵的喷出压力而进行位移;
控制压力调节滑阀,其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滑阀的位移以及所述马力控制滑阀的位移而对控制所述伺服活塞的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反馈杆,其将所述伺服活塞和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直接连接,并将所述伺服活塞的位移反馈至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
所述反馈杆的一端与所述伺服活塞结合并且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流量控制滑阀和所述马力控制滑阀直接抵接,并且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连接于所述反馈杆,
通过所述反馈杆与所述流量控制滑阀和所述马力控制滑阀中的任意一方的滑阀直接抵接,从而调节所述控制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杆具有:
第一抵接部,其与所述流量控制滑阀的台阶部抵接;
第二抵接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马力控制滑阀的台阶部抵接,
所述流量控制滑阀以及所述马力控制滑阀以分别与所述伺服活塞平行的方式、且以隔着所述反馈杆彼此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容量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压力调节滑阀根据所述流量控制滑阀以及所述马力控制滑阀中的减小所述泵的容量的一方的滑阀的位移而对所述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CN202080022636.XA 2019-03-22 2020-02-13 泵容量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597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068 2019-03-22
JP2019055068 2019-03-22
PCT/JP2020/005639 WO2020195299A1 (ja) 2019-03-22 2020-02-13 ポンプ容量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513A CN113597513A (zh) 2021-11-02
CN113597513B true CN113597513B (zh) 2024-02-09

Family

ID=72611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2636.XA Active CN113597513B (zh) 2019-03-22 2020-02-13 泵容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9452B2 (zh)
EP (1) EP3943751A4 (zh)
JP (1) JP7085058B2 (zh)
CN (1) CN113597513B (zh)
WO (1) WO20201952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09655A (en) 2021-08-12 2023-02-15 Caterpillar Inc Axial piston pump controller
CN117419026B (zh) * 2023-11-10 2024-03-08 欧技工业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压密封结构的液体流程泵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6294A (ja) * 1987-10-28 1989-05-0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可変容量型油圧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EP0576727A1 (en) * 1992-05-30 1994-01-05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ontrol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hydraulic pumps
KR20120060441A (ko) * 2010-12-02 2012-06-12 두산모트롤주식회사 굴삭기의 유압펌프용 레귤레이터
KR101510397B1 (ko) * 2014-11-12 2015-04-09 정옥희 사판식 유압펌프용 레귤레이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0353B2 (ja) * 2008-03-31 2013-01-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旋回駆動制御システム
JP6111116B2 (ja) * 2013-03-28 2017-04-05 Kyb株式会社 ポンプ容積制御装置
JP6909688B2 (ja) 2017-09-21 2021-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サーバ、データ構造、体調管理方法及び体調管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6294A (ja) * 1987-10-28 1989-05-0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可変容量型油圧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EP0576727A1 (en) * 1992-05-30 1994-01-05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ontrol systems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hydraulic pumps
KR20120060441A (ko) * 2010-12-02 2012-06-12 두산모트롤주식회사 굴삭기의 유압펌프용 레귤레이터
KR101510397B1 (ko) * 2014-11-12 2015-04-09 정옥희 사판식 유압펌프용 레귤레이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5058B2 (ja) 2022-06-15
US11879452B2 (en) 2024-01-23
CN113597513A (zh) 2021-11-02
US20220154715A1 (en) 2022-05-19
JPWO2020195299A1 (ja) 2021-11-11
EP3943751A1 (en) 2022-01-26
WO2020195299A1 (ja) 2020-10-01
EP3943751A4 (en) 2022-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5834B2 (en) Hydraulic stepless transmission
CN113597513B (zh) 泵容量控制装置
CN111295514B (zh) 液压旋转机
KR101675659B1 (ko) 펌프 제어 장치
CN110325734B (zh) 伺服调节器
KR101702253B1 (ko) 펌프 토출 유량 제어 장치
US10145368B2 (en) Pump volume control apparatus
KR102665691B1 (ko) 유압 펌프
CN109154290B (zh) 泵装置
US9464629B2 (en) Servo regulator
CN110431305B (zh) 伺服调节器
CN115698504A (zh) 液压旋转机
JP2012007675A (ja)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EP2486278B1 (en) Return to neutral mechanism for hydraulic pump
JP3568510B2 (ja) 斜板形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US11549497B2 (en) Hydraulic rotating machine
JPH10274167A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の流量制御装置
JP2022045200A (ja) 液圧回転機
JP2007092805A (ja)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