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5817A -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5817A
CN113585817A CN202110934104.XA CN202110934104A CN113585817A CN 113585817 A CN113585817 A CN 113585817A CN 202110934104 A CN202110934104 A CN 202110934104A CN 113585817 A CN113585817 A CN 113585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house
area
courtyard
str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41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永生
胡川蒋田
蒋荃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g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g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g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g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41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5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5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58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04H1/04Apartment houses arranged in two or more lev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建筑无法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该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住宅区与环岛区通过空中街巷区连接,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住宅单元设置在住宅区上,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住宅单元与环岛区之间往返。本发明通过在建筑平台上设置多个住宅单元,空中街巷区实现城市中的“空中四合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Description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背景技术
至今,住房建筑已经走到了第三代电梯房,第三代电梯房又称为“鸟笼式住房”,人们只有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并不是人们最终的理想住房。即使有一个花园阳台,其也会受到层高、采光等限制,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理想居住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既喜欢别墅,但别墅又大多建在人烟荒凉之地;也喜欢四合院胡同的生活气息,但占地面积过大,目前也无法普及。为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的人文要求、绿化要求、生活工作便利以及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亟需提出一种新型建筑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建筑无法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多层建筑模块,每层所述建筑模块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
所述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环岛区通过所述空中街巷区连接,所述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所述住宅单元则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所述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所述住宅单元与所述环岛区之间往返。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城市建筑还包括:螺旋形车道,所述螺旋形车道为双车道,且所述螺旋形车道上设有多条分支车道,一条所述分支车道与对应的一层所述建筑平台连接,所述分支车道用于供车辆行驶至对应楼层的建筑平台。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住宅单元为板式结构,所述住宅单元包括:第一单元住宅和第二单元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相邻且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包括:第一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一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的第一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住房上的第一跃层庭院,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的夹角。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二单元住宅包括:第二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二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的第二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跃层住房上的第二跃层庭院,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的夹角。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层住房和所述第二基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之间;所述第一跃层住房和所述第二跃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层庭院的底部均采用至少能够回填厚度为六十厘米的土壤的下沉板,用于植物的栽种,在所述土壤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植物根部的钢网以及在所述土壤内还设有用于将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向导向至横向生长的导向装置。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空中街巷区呈“7”字型,所述环岛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7”形状的拐角处,所述住宅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的边缘,所述住宅区、所述环岛区以及所述空中街巷区为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空中街巷区包括:三个T字型街巷,所述T字型街巷包括横部和竖部,三个所述T字型街巷的所述竖部背离所述横部的一端交汇在同一区域,构成所述建筑平台的中心。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群,所述建筑群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通过在住宅单元上设置庭院,使住宅能够种植植物或者蔬菜,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园或者菜园,同时绿植能够遮挡紫外线以及净化空气,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又通过在建筑平台上设置多个前述的住宅单元,建筑平台分为了住宅区、空中街巷区以及环岛区,使得人们不用下楼便可以逛街,车辆能够从建筑平台行驶至自家前门停车,也随时可以和邻居一起在同一层建筑平台上聊天玩耍,实现城市中的“四合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建筑模块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住宅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住宅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建筑模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无土种植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无土种植系统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建筑模块;11、建筑平台;111、空中街巷区;1111、第一T字型街巷;1112、第二T字型街巷;1113、第三T字型街巷;112、环岛区;113、载人电梯;12、住宅单元;121、第一单元住宅;1211、第一基层庭院;1212、第一跃层庭院;1213、第一跃层会客区;122、第二单元住宅;1221、第二基层庭院;1222、第二跃层庭院;1223、第二跃层会客区;
2、螺旋形车道;21、分支车道;
3、营养液调配箱;31、营养液箱;32、清水箱;33、搅拌机构;
4、回流机构;41、回流管;42、回流泵;
5、雾化机构;51、雾化管;52、雾化器;53、抽水泵;
6、雾化池;7、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该城市建筑包括:多层建筑模块1,每一个建筑模块1便是一层楼的建筑,其中,每层建筑模块1又包括:建筑平台11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12。住宅单元12设置在建筑平台11上,且住宅单元12的数量根据建筑平台11的形状以及面积进行确定。
为便于理解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结构,现将建筑平台11以及住宅单元12分别进行描述,如下:
建筑平台11:建筑平台11由空中街巷区111、住宅区以及环岛区112组成,空中街巷区111呈一个阿拉伯数字“7”的形状,环岛区112则设置在“7”形状的拐角处,对在建筑平台11上行驶的车辆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发生拥堵现象;一部分住宅区则与空中街巷区111“7”形状的横向部分的边缘连接以及另一部分住宅区则与空中街巷区111“7”形状的竖向部分的两侧边缘进行连接。这样便将住宅区与空中街巷区111连接起来了,环岛区112、空中街巷区111以及住宅区之间的连接均为一体成型连接,且相邻层建筑平台11之间还设有多根承重柱,以支撑建筑平台11以及建筑平台11上的所有物体。空中街巷区111主要用于住户或者车辆在其上面行走或者行驶,使得车辆在到达对应层的建筑平台11之后能够通过街巷直接行驶至家门口停车,无需使用地下停车场,也使得每层建筑平台11上的住户多了交流玩耍的平台,无需出小区,甚至无需下楼,便可以体会到广场,街市的热闹氛围,实现空中的、城市中的“四合院”生活氛围。街巷上也可以进行摆摊等经营活动或者跳广场舞等娱乐活动,犹如一个浓缩的城市。
住宅单元12:住宅单元12包括:第一单元住宅121和第二单元住宅122。第一单元住宅121与第二单元住宅122相邻设置,且第一单元住宅121与第二单元住宅122之间呈对称设置,其中对称轴为第一单元住宅121与第二单元住宅122之间的相邻线,住宅单元12的建筑结构为板式结构,一个住宅单元12只有两户,保证住宅单元12至少有三面的完整采光面。其中,第一单元住宅121与第二单元住宅122均为跃层式住宅,下面对第一单元住宅121和第二单元住宅122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单元住宅121:第一单元住宅121包括:第一基层住房、第一跃层住房、第一基层庭院1211以及第一跃层庭院1212。第一基层住房设置在住宅区的地面上,第一跃层住房则设置在第一基层住房的上方,第一基层住房与第一跃层住房的内部户型基本相同,即基层和跃层的卧室起居区、卫生间区以及会客区上下位置均对应,不同在于厨房,第一基层住房内设有厨房,而第一跃层住房对应厨房的位置为书房。第一基层庭院1211则设置在第一基层住房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一基层住房中第一基层会客区所在的一面墙体的一侧,可以从第一基层会客区直接进入到第一基层庭院1211中。同时第一基层庭院1211为开放式的庭院,其也可以直接从外部街巷进入,便于私家车停靠在第一基层庭院1211中。第一跃层庭院1212设置在第一跃层住房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一跃层住房中第一跃层会客区1213所在的一面墙体的一侧,可以直接从第一跃层会客区1213进入到第一跃层庭院1212中。第一基层庭院1211设置在第一基层会客区中与进门所在墙体相邻的墙体上,而第一跃层庭院1212则设置在第一跃层会客区1213中与进门所在墙体对侧的墙体上,即第一跃层庭院1212所在的第一跃层会客区1213的墙体与第一基层庭院1211所在的第一基层会客区的墙体相邻且垂直,第一基层庭院1211与第一跃层庭院1212之间的夹角即为90°,以此将第一基层庭院1211与第一跃层庭院1212错开设置,保证第一跃层庭院1212不会影响到第一基层庭院1211的视野和采光。同时,通过设置跃层式的住宅单元12,保证每一层的空间均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起来,相比于现有的某些建筑为了保证位于下方的庭院采光和视野不会被位于上方的庭院所遮挡,而采用挑高以及错位设置,这样便会导致每一层楼修建的住房数量减半,不利于空间利用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采用跃层式的住宅,即可达到每一层的空间均被最大化利用,每一层的住户数量不会减少,出售价格以面积核算,经济效益同样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每一个住宅单元12均能够设有两个互不影响的庭院,上下相邻的住宅单元12上的庭院垂直间距同样是挑高了的两层楼的高度,采光亦不会受到影响,具体住房内的高度为三米,上下相邻庭院之间的高度即为6米。
第二单元住宅122:第二单元住宅122包括:第二基层住房、第二跃层住房、第二基层庭院1221以及第二跃层庭院1222。第二基层住房设置在住宅区的地面上,第二跃层住房则设置在第二基层住房的上方,第二基层住房与第二跃层住房的户型相同,唯一区别在于第二基层住房中厨房对应位置的第二跃层住房为书房。第二基层庭院1221则设置在第二基层住房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二基层住房中第二基层会客区所在的一面墙体的一侧,可以从第二基层会客区直接进入到第二基层庭院1221中。同时第二基层庭院1221为开放式的庭院,其也可以直接从外部街巷进入,便于私家车停靠在第二基层庭院1221中。第二跃层庭院1222设置在第二跃层住房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二跃层住房中第二跃层会客区1223所在的一面墙体的一侧,可以直接从第二跃层会客区1223进入到第二跃层庭院1222中。第二基层庭院1221设置在第二基层会客区中与进门所在墙体相邻的墙体上,而第二跃层庭院1222则设置在第二跃层会客区1223中与进门所在墙体对侧的墙体上,即第二跃层庭院1222所在的第二跃层会客区1223的墙体与第二基层庭院1221所在的第二基层会客区的墙体相邻且垂直,第二基层庭院1221与第二跃层庭院1222之间的夹角即为90°,以此将第二基层庭院1221与第二跃层庭院1222错开设置,保证第二跃层庭院1222不会影响到第二基层庭院1221的视野和采光。
通过将第一基层庭院1211与第一跃层庭院1212安装在相邻的两块会客区墙体上,使上下相邻的庭院之间具有一个90°的拐角,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人从一个庭院跳到另一个庭院,保障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同时,具有拐角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庭院的私密性进行一定的加强。对于庭院的私密性,除了上述拐角的位置设置以外,还在第一基层庭院1211靠近第一跃层庭院1212的一端边缘上方设置有一块倾斜的防偷窥板,用于遮挡第一跃层庭院1212观察第一基层庭院1211的视野,增加第一基层庭院1211的私密性;在第一跃层庭院1212靠近第一基层庭院1211的一端边缘上方也设置有一块倾斜的防偷窥板,用于遮挡位于该第一跃层庭院1212上方的第一基层庭院1211的视野,增加第一跃层庭院1212的私密性。第二基层庭院1221与第一基层庭院1211对称,第二跃层庭院1222与第一跃层庭院1212对称,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平台11上一共设置了三个住宅单元12,六户单元住宅,其中第一个住宅单元12设置在建筑平台11“7”形状的横向部分的边缘,另外两个住宅单元12则分别设置在建筑平台11“7”形状的竖向部分的两侧,且住宅单元12的大门入口均朝向建筑平台11的内部,而跃层庭院则均朝向背离建筑平台11的方向,保证三个住宅单元12上的跃层庭院的私密性,一个住宅单元12的跃层庭院不会被另外两个住宅单元12所看见。而对于基层庭院,因为基层庭院均是与建筑平台11地面连接,且均可以从大门外面进入,主要是用于停车等,所以私密性需求较小,但为了防止人从不同住宅单元12之间的庭院上进行相互跳跃等危险动作,潜入别人家里面等活动,位于建筑平台11横向部分的住宅单元12与位于建筑平台11竖向部分的住宅单元12之间相隔有一定距离,其在该距离上还设有缺口,避免人直接通过庭院之间的高度差而进行跳跃抵达别人家的庭院内。
具体地,在建筑平台11上设有多个电梯井以及与电梯井对应的载人电梯113,用于承载用户从任意楼层到达任意楼层,人通过载人电梯113抵达相应楼层之后,便出电梯到达空中街巷区111,通过空中街巷区111走到自己的家,这样便避免了出电梯之后是一个长长的走廊,且通过将电梯设置在建筑平台11上,便改变了现在的电梯设置在单元楼里面,占用单元楼的面积,增加每家每户的公摊面积,住宅单元12中没有了电梯以及电梯井,住房便没有了公摊面积,增加住户实际得到的面积,最大化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建筑平台11与电梯配合,实现无需在住宅单元12内修建电梯以及电梯井,是目前的普通住宅所无法实现的。
具体地,在该城市建筑外还设有螺旋形车道2,车道为双车道,便于车辆的进出,螺旋形车道2从地面向上螺旋,其螺旋的圈数与该建筑的层数相同,螺旋的层高与建筑的层高也相同。且螺旋形车道2从下至上设有多条分支车道21,每一条分支车道21对应一层建筑平台11,分支车道21与其对应层的建筑平台11上的空中街巷区111连接,用于车辆通过分支车道21行驶至建筑平台11上或者用于车辆从建筑平台11行驶至螺旋形车道2上,继而离开该建筑。将车道设置为螺旋形车道2,有利于减小车道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且由于建筑高度较高,采用螺旋的方式减小道路的坡度,便于车辆行驶。
具体地,在第一基层庭院1211、第二基层庭院1221、第一跃层庭院1212以及第二跃层庭院1222上均配备有自动滴灌系统和排水系统,方便对庭院上的绿植进行管理。对于庭院底部的混凝板均采用下沉板上翻梁,下沉板的厚度为六十厘米,其内部可以回填土六十厘米厚,能够满足大部分植物的栽种。对于需要种植较大较高的树,则需要将树靠墙栽种。对于基层庭院,则将树栽种在靠近会客区的墙体一侧;对于跃层庭院,则将其栽种在靠近卧室起居区的墙体的一侧,在树的主干上还设有用于将树固定在墙体上的安全带,在树的根部还设有弹性绑带,将树的根部固定在预埋在土壤里面的钢网上,避免树被大风吹倒或者过度弯曲而断裂。对于植物的根系,在土壤内设有导向装置,可以是钢网、管道或者其他能够导向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定,用于将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导向至横向生长,避免植物根系对建筑造成影响。
具体地,在建筑平台11的边缘上均设有玻璃幕墙,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平台的采光,在分支车道21与空中街巷区111连接处,玻璃幕墙设有一个缺口,供车辆进出。在该缺口处则设置有一个自动识别车辆的识别装置以及自动门,当识别装置识别到车辆时,自动门则打开,供车辆进行进出建筑平台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工作原理:
该建筑在使用时,住户开车通过螺旋形车道2进入到对应层的建筑平台11,识别装置识别车辆之后,自动门开启,然后通过环岛区112、空中街巷区111抵达住户的家门前,并将车停至庭院中或者停至门前,住户可以在庭院内进行自己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到空中街巷区111去与邻居街坊玩耍聊天,充满“四合院”那种生活气息,住户还可以在庭院内通过自动滴灌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进行管理植被,植被对空气进行净化,对紫外线进行遮挡;住户还可以通过载人电梯113抵达指定楼层的建筑平台11上,然后通过空中街巷区111到达自己想去的住宅单元12,省去了住宅单元12的公摊面积,增大住宅单元12的最大使用空间。
实施例2
请参见图3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具体是将实施例1中的每层建筑平台11设置三个住宅单元12,每个住宅单元12包括两个单元住宅改进为每层建筑平台11设置五个住宅单元12,每个住宅单元12包括两个单元住宅,即一层十户住户。建筑平台11包括:住宅区、环岛区112以及空中街巷区111,其中空中街巷区111由三个T字型的街巷构成,具体为第一T字型街巷1111、第二T字型街巷1112以及第三T字型街巷1113,T字型街巷分为横部和竖部。其中三个T字型街巷的竖部背离横部的一端交汇在同一区域内,构成建筑平台11的中心,而环岛区112则设置在建筑平台11的中心处,便于对来自各个方向的车辆进行疏导。第一T字型街巷1111与第二T字型街巷1112呈对侧设置,第三T字型街巷1113的竖部则与第一T字型街巷1111的竖部以及第二T字型街巷1112的竖部连接。第一T字型街巷1111和第二T字型街巷1112的横部背离竖部的一端分别与住宅区连接,其中两个住宅单元12则分别设置在这两个住宅区上;第三T字型街巷1113竖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住宅区连接,其中两个住宅单元12则分别设置在这两个住宅区上;在第一T字型街巷1111和第二T字型街巷1112交汇处远离第三T字型街巷1113的一端与住宅区连接,在该住宅区上则设有一个住宅单元12,以此达到一层五个住宅单元12,十户住户。且对于庭院私密性的考虑,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均是设置缺口以及跃层庭院均朝向背离环岛区112的方向设置。对于住宅单元12数量的增多,在建筑平台11上设有多个载人电梯113,载人电梯113的数量相较于实施例1也有所增加,具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具体是将庭院内种植绿植的有土种植改进为无土种植。在第一跃层庭院1212内设有无土种植系统,包括:营养液调配箱3、雾化池6、回流机构4以及雾化机构5。营养液调配箱3用于调配适合绿植生长的营养液浓度,雾化池6则用于容纳雾化后的营养液,雾化机构5用于将营养液调配箱3中的营养液进行雾化喷出。营养液调配箱3设置在第一跃层庭院1212上,雾化机构5则与营养液调配箱3连接,雾化池6设置在庭院底面的内部。在雾化池6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绿植的固定台77,绿植固定在固定台77上,绿植的根部则裸露在雾化池6内。营养液调配箱3包括清水箱32、营养液箱31以及搅拌机构33,清水箱32与营养液箱31连通,搅拌机构33设置在营养液箱31内部,计算出绿植所需营养液浓度后,便通入符合要求的清水至营养液箱31中,开启搅拌机构33进行搅拌,将清水与营养液混合,调配至适宜的浓度。回流机构4包括:回流管41以及回流泵42,回流管41一端与营养液箱31连通,另一端则伸入至雾化池6底部,回流泵42则设置在回流管41上,用于将雾化池6内的营养液抽回至营养液箱31中,避免营养液浪费和污染环境。雾化机构5则包括:雾化管51、多个雾化器52以及抽水泵53。雾化管51一端与营养液箱31连通,多个雾化器52与雾化管51外表面连通,用于将雾化管51内的营养液抽取至雾化器52内,并将其雾化喷出。抽水泵53设置在雾化管51上,用于将营养液箱31中的营养液抽取至雾化管51中。雾化管51的一部分设置在雾化池6内,且位于固定台77的下方,而雾化器52则设置在位于雾化池6内的这部分雾化管51上,雾化器52优选超声波雾化器52。当需要对绿植补充营养液时,则将清水箱32中的清水通入至营养液箱31中,对营养液箱31内营养液的浓度进行调配,启动搅拌机构33,进行搅拌,加快浓度调配,使营养液调配更加均匀。之后启动抽水泵53,将调配好的营养液抽至雾化管51中,超声波雾化器52则将雾化管51中的营养液喷至绿植的根部,尽可能多地覆盖到所有绿植的根部,使绿植能够充分吸收到营养。对于喷射后未被根部吸收的营养液则会因重力掉落至雾化池6中,当雾化池6内营养液达到一定容量后,便启动回流泵42,将营养液抽至回流管41中,继而流入至营养液箱31内,对营养液进行回收二次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营养液浪费。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具体是在每一层建筑平台11上均设有多个家庭车辆垂直升降区,家庭车辆垂直升降区设有多个,具体是设置在住宅单元的两侧,一个住宅单元对应设置两个家庭车辆垂直升降区,在每一个家庭车辆垂直升降区处均设置有至少一台载车电梯,用于将车辆通过电梯承载的方式运输至建筑外或者进入至建筑平台11上。载车电梯的容积以及承载能力大于载人电梯113。载车电梯的设置主要针对两种情况:第一,当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其他时候,螺旋形车道2发生拥堵或者车道出现安全问题时,则可以使用载车电梯,将车辆运输至地面上或者运输至建筑平台11上;第二,当汽车出现故障,无法在车道上行驶时,则可以通过载车电梯将车辆运输至地面或者运输至建筑平台11上。通过设置家庭车辆垂直升降区可以直接代替螺旋形车道,降低修建成本以及缩短修建工期。在空中街巷区上还规划有车辆行驶路线以及未来的无人驾驶定位行驶路线,避免车辆在空中街巷区发生交通事故或者造成拥堵。
实施例4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建筑群,该建筑群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意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
发明实施例5中建筑群采用上述结构,建筑群由多个城市建筑组成,从远处望去犹如一片森林。该建筑在使用时,住户开车通过螺旋形车道2进入到对应层的建筑平台11,识别装置识别车辆之后,自动门开启,然后通过环岛区112、空中街巷区111抵达住户的家门前,并将车停至庭院中或者停至门前,住户可以在庭院内进行自己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到空中街巷区111去与邻居街坊玩耍聊天,充满“四合院”那种生活气息,住户还可以在庭院内通过自动滴灌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进行管理植被,植被对空气进行净化,对紫外线进行遮挡;住户还可以通过载人电梯113抵达指定楼层的建筑平台11上,然后通过空中街巷区111到达自己想去的住宅单元12,省去了住宅单元12的公摊面积,增大住宅单元12的最大使用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多层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建筑模块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
所述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环岛区通过所述空中街巷区连接,所述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所述住宅单元则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所述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所述住宅单元与所述环岛区之间往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建筑还包括:螺旋形车道,所述螺旋形车道为双车道,且所述螺旋形车道上设有多条分支车道,一条所述分支车道与对应的一层所述建筑平台连接,所述分支车道用于供车辆行驶至对应楼层的建筑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单元为板式结构,所述住宅单元包括:第一单元住宅和第二单元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相邻且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包括:第一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一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的第一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住房上的第一跃层庭院,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二单元住宅包括:第二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二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的第二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跃层住房上的第二跃层庭院,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住房和所述第二基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之间;所述第一跃层住房和所述第二跃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庭院的底部均采用至少能够回填厚度为六十厘米的土壤的下沉板,用于植物的栽种,在所述土壤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植物根部的钢网以及在所述土壤内还设有用于将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向导向至横向生长的导向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街巷区呈“7”字型,所述环岛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7”形状的拐角处,所述住宅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的边缘,所述住宅区、所述环岛区以及所述空中街巷区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街巷区包括:三个T字型街巷,所述T字型街巷包括横部和竖部,三个所述T字型街巷的所述竖部背离所述横部的一端交汇在同一区域,构成所述建筑平台的中心。
10.一种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群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
CN202110934104.XA 2021-08-13 2021-08-13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Withdrawn CN113585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4104.XA CN113585817A (zh) 2021-08-13 2021-08-13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4104.XA CN113585817A (zh) 2021-08-13 2021-08-13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5817A true CN113585817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4104.XA Withdrawn CN113585817A (zh) 2021-08-13 2021-08-13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58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72825Y1 (ko) 건축 구조물
JP7012848B2 (ja) 家屋建物構造
EP1325192A1 (en) Multi-layer road system
WO2017177918A1 (zh) 城市森林高层别墅
CN106836953A (zh) 一种带螺旋坡道的智慧建筑
CN1811084A (zh) 一种人造空中建设场地
CN113585817A (zh)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CN207048444U (zh) 一种空中街巷式停车建筑结构
CN11072556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房屋建筑结构
CN111206795A (zh) 一种建筑群结构
WO2018188676A1 (zh) 一种空中街巷式停车建筑结构
CN206801191U (zh) 带螺旋坡道的智慧建筑
CN215055825U (zh) 去地库化停车系统
Kysil Modern methods of landscaping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of transport buildings exemplified by the multistory parking garages
CN214885941U (zh) 一种具有生态车库的楼房建筑结构
CN111910956A (zh) 一种空中园林住宅
CN101457593B (zh) 人车分流形式别墅组团
NL1005249C1 (nl) Gebouw, aan de buitenzijde over verdiepingen voorzien van openbaar toegankelijke verplaatsings- en verblijfsruimten.
Homes Urban Design Brief
WO2003080963A1 (fr) Construction ecotypique plurifonctionnelle
JPH04339971A (ja) 多目的立体駐車場
Borsuk Medium density (90–250dph)
CN102926580B (zh) 架空层汽车库组
RU105336U1 (ru) Многоэтажное жилое здание
CN101538895B (zh) 一种充分利用楼宇间空间的库房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