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766B -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766B
CN113573766B CN201980094190.9A CN201980094190A CN113573766B CN 113573766 B CN113573766 B CN 113573766B CN 201980094190 A CN201980094190 A CN 201980094190A CN 113573766 B CN113573766 B CN 113573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rotating plate
catheter
catheter shaft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1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766A (zh
Inventor
渡部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Lif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Lif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Lif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Lifel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73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6Handl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16Materials providing elastic properties, e.g. for facilitating deformation and avoid brea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能够使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足够长,并能够使从导管轴的管腔延伸出的管部件不与旋转板、操作用线缆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本发明的手柄(100)构成为具备:由第一手柄部件(11)及第二手柄部件(12)构成的手柄主体(10)、和旋转操作部(20),旋转操作部具备旋转板(25)、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旋转的第一隔离部件(21)以及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旋转的第二隔离部件(22),旋转板具有以沿着该旋转板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旋转操作部中的操作用线缆(501、502)的路径的导轨(251),在第一隔离部件及第二隔离部件分别形成有管部件的引导通路(211、221)。

Description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背景技术
医疗用导管通常构成为在导管轴的基端(近端)侧安装有手柄。
作为导管用手柄,根据导管的种类而提出有各种各样的导管用手柄。例如,存在对导管用手柄进行操作而想将导管的前端部分(远端)弯曲或者伸长的情况。这样作为用于在手边侧进行操作而使导管的前端部分偏转的机构,介绍了以下机构:将操作用线缆的基端连结于被安装为相对于手柄主体旋转自如的旋转板,如果对该旋转板进行旋转操作,由此使导管前端的方向发生变化(偏转)(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由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导管用手柄,能够使从导管轴的管腔延伸出的电极的导线、各种管等长条部件不与旋转板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记载的该导管用手柄是被安装在导管轴的基端侧而用于构成电极导管的手柄,如图8~图10所示,具备:手柄主体210,其通过将第一手柄部件211与第二手柄部件212组合而构成;旋转操作部,其被配置在第一手柄部件211与第二手柄部件212之间,并被安装为相对于手柄主体210绕旋转轴(P)旋转自如,且具有连结用于使导管轴的前端偏转的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旋转板220;调整销230,其被配置为其基部231相对于第一手柄部件211固定,并且其轴部232沿着旋转轴(P)贯通旋转板220,并在其前端侧具有外螺纹部233;调整抓手240,其具有与该调整销230的外螺纹部233旋合的内螺纹部243,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手柄部件212旋转;O形环250,其被配置在第一手柄部件211与旋转板220之间,以使旋转板220的操作力根据调整销230的外螺纹部233与调整抓手240的内螺纹部243的旋合深度而变化;以及垫圈255,其配置在第二手柄部件212与旋转板220之间,上述旋转操作部具备:旋转板220,其通过将第一旋转部件221与第二旋转部件222组合而构成;和中间部件225,其被配置在构成旋转板220的第一旋转部件221与第二旋转部件222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210旋转,在该中间部件225中,用于使插入到手柄主体210的内部的管270(长条部件)沿着手柄主体2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Z)延伸的引导槽(前端侧的引导槽2251及后端侧的引导槽2252)和具有与旋转板220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旋转操作部的外周壁2253一体地形成,在调整销230的轴部232形成有能够插通沿着中心轴(Z)延伸的管270的贯通孔235。在图8中,2200为导管轴,2201为前端电极,2202为环状电极,在图9中223为旋转板220的抓手。
根据该导管用手柄,通过使旋转板220旋转来牵拉操作用线缆,由此能够使导管轴的前端部分弯曲而使其前端偏转。然后,通过在构成旋转板220的第一旋转部件221与第二旋转部件222之间配置中间部件225,由此该中间部件225作为隔离件发挥作用,能够在第一旋转部件221与第二旋转部件222之间确保管270(长条部件)的插通空间。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导管用手柄中,由于无法充分地确保基于使旋转板220旋转而产生的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因此存在无法使导管轴2200的前端部分充分挠曲(使前端偏转)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本申请人提出了具备用于充分确保基于使旋转板旋转而产生的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的机构的导管用手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记载的该导管用手柄是安装在导管轴的基端侧的手柄,如图11所示具备:手柄主体331、和包含被安装为相对于该手柄主体331旋转自如的旋转板3320的旋转操作部332,旋转板3320具备:主体部D1,其在旋转操作时进行操作;和安装部件D2,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该主体部D1装卸,并具有规定用于根据旋转操作而使导管轴的前端部分挠曲的操作用线缆341a及操作用线缆341b的路径的引导机构(导轨3322)。在图11中,3321a及3321b为旋转板3320的抓手,323a及323b分别为用于将操作用线缆341a及操作用线缆341b的各基端固定于旋转板3320的止动件,Ar为旋转板3320的旋转轴。
根据该导管用手柄,通过操作抓手3321a而使旋转板332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操作用线缆341a在导管轴及手柄主体331的内部向基端侧被牵拉,导管轴的前端部分向第一方向挠曲。此时,旋转操作部332的操作用线缆341a被导轨3322引导而在旋转板3320的圆周附近移动,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操作用线缆341a的拉伸量。
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抓手3321b而使旋转板33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操作用线缆341b在导管轴及手柄主体331的内部向基端侧被牵拉,导管轴的前端部分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挠曲。此时,旋转操作部332中的操作用线缆341b被导轨3322引导而在旋转板3320的圆周附近移动,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操作用线缆341b的拉伸量。
在具备专利文献3记载的导管用手柄的电极导管中,安装于导管轴的电极(前端电极和/或环状电极)的导线通过导管轴的管腔而从其基端开口延伸出,在旋转操作部332中,通过手柄主体331与旋转板3320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而被插入到手柄主体331的内部。
然而,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导管用手柄中,使从导管轴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例如用于向导管轴的管腔供给流体的流通管插入手柄主体的内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即,在具有操作用线缆的引导机构(导轨3322)的旋转板3320的构造上,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导管用手柄那样,由于在该旋转板3320的内部无法确保用于使管部件插通的空间,因此为了使从导管轴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插入到手柄主体331的内部,必须使该管部件在手柄主体331与旋转板3320之间的上述间隙通过。
但是,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导管用手柄中,在手柄主体331与旋转板3320之间无法确保能够使管部件通过的间隙。假设即使在手柄主体331与旋转板3320之间确保了能够使管部件通过的间隙,但当使从在旋转板3320的另一面侧开口的管腔延伸出的管部件通过旋转板3320的一面侧的与手柄主体331的上述间隙的情况下,考虑由于其高低差而使管部件扭曲,流体的流通性受损或者管部件破损。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考虑从旋转板3320的另一面侧朝向一面侧延伸的该管部件与旋转板3320、操作用线缆341a、341b接触而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04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35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53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那样的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用手柄,能够使基于使旋转板旋转而产生的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足够长,并且能够使从导管轴的基端延伸出的管部件不与旋转板、操作用线缆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
(1)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是安装于导管轴的基端侧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柄主体,其通过使沿着长度方向一分为二的第一手柄部件和第二手柄部件组合而构成;和
旋转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手柄部件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之间,具有被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而绕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旋转轴旋转自如的圆板状的旋转板,并连结有用于使所述导管轴的前端分别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偏转的第一操作用线缆及第二操作用线缆的各基端,
所述旋转操作部具备:
所述旋转板;
第一隔离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一手柄部件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旋转,且具有与所述旋转板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以及
第二隔离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旋转,且具有与所述旋转板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
所述旋转板具有以沿着该旋转板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所述第一操作用线缆及所述第二操作用线缆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中的路径的引导机构,
在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及所述第二隔离部件分别以使从所述导管轴的基端延伸出的管部件不与所述旋转板接触的方式(以使管部件从旋转板的两面分离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的引导通路。
另外,上述旋转板也可以不是完整的圆板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板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导管用手柄,由于构成手柄的旋转板具有将以沿着该旋转板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第一操作用线缆及第二操作用线缆在旋转操作部中的路径的引导机构,因此能够使基于将该旋转板旋转而产生的第一操作用线缆及第二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足够长。
另外,借助第一隔离部件能够在旋转板与第一手柄部件之间确保管部件的插通空间,借助第二隔离部件能够在旋转板与第二手柄部件之间确保管部件的插通空间,使从导管轴的基端延伸出的管部件在形成于第一隔离部件或者第二隔离部件的引导通路通过,由此能够使该管部件不与旋转板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而且,由于能够避免管部件与旋转板的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旋转板时产生异响、管部件的损伤(擦伤)等。
此外,在导管轴具有多管腔构造的情况下,使从形成于导管轴在第一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半周部分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在形成于第一隔离部件的引导通路通过,使从形成于导管轴在第二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半周部分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在形成于第二隔离部件的引导通路通过,由此能够使该管部件不与操作用线缆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
(2)在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中优选为,具备:
调整销,其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手柄部件的基部、配置为沿着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轴贯通该旋转板的轴部、以及形成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的外螺纹部;
调整抓手,其具有与所述调整销的所述外螺纹部旋合的内螺纹部,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旋转;以及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板之间,以使所述旋转板的操作力根据所述调整销的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调整抓手的所述内螺纹部的旋合深度而变化,
在所述调整销的所述轴部形成有所述管部件各自能够插通的贯通孔或者切口。
根据这种结构的导管用手柄,能够使从导管轴的基端延伸的管部件沿着手柄主体的长度方向在该手柄主体的内部延伸,而不避开调整销的轴部而迂回。
(3)在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中优选为,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及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是与所述外周壁一体地形成的在所述旋转板侧具有凹部的引导槽。
(4)在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中优选为,所述管部件是用于使流体流通的流通管。
(5)在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中优选为,所述管部件是内包导线类的保护管。
(6)在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中优选为,所述旋转操作部具有:连结有所述第一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第一连结部、和连结有所述第二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第二连结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及所述第二连结部能够从隔着所述手柄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而对置的各自的基本位置沿着所述旋转板的圆周方向向基端侧滑动。
在以往的双向型导管用手柄中,在使旋转板旋转而将一方的操作用线缆向基端侧牵拉时,有时在旋转操作部中的另一方的操作用线缆产生松弛,存在由此引起的操作用线缆的扭曲、断线的担忧。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导管用手柄,在使旋转板旋转而将一方的操作用线缆(第一操作用线缆或者第二操作用线缆)向基端侧牵拉时,连结有另一方的操作用线缆(第二操作用线缆或者第一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连结部(第二连结部或者第一连结部)从其基本位置沿着旋转板的圆周方向朝基端侧滑动,由此另一方的操作用线缆向基端方向被牵拉,由此,能够防止旋转操作部中的另一方的操作用线缆的松弛。其结果,能够防止由操作用线缆的松弛引起的扭曲、断线。
(7)本发明的导管,其前端能够偏转操作,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导管轴和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
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所述导管轴的半周部分形成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管部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
从在所述第二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所述导管轴的半周部分形成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管部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从形成于导管轴在第一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半周部分的管腔、即在旋转板的一面侧开口的管腔延伸的管部件通过形成于配置在旋转板的一面侧的第一隔离部件的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从形成于导管轴在第二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半周部分的管腔、即在旋转板的另一面侧开口的管腔延伸的管部件通过形成于配置在旋转板的另一面侧的第二隔离部件的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减小管腔开口与引导通路的高低差(旋转板在旋转轴方向的距离),由此,能够防止管部件的扭曲(伴随于此,流通性受损或者管部件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能够使基于使旋转板旋转而产生的操作用线缆的拉伸量足够长,并且能够使从导管轴的基端延伸的管部件不与旋转板、操作用线缆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手柄的电极导管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II-II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极导管的剖视图(VI-VI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柄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备以往的手柄的导管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IX-IX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手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X-X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以往的手柄的内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所示的该实施方式的手柄100是被安装在多管腔构造的导管轴200的基端侧而构成电极导管(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的手柄,具备:手柄主体10,其通过将第一手柄部件11与第二手柄部件12组合而构成;旋转操作部20,其配置在第一手柄部件11与第二手柄部件12之间,具有被安装为相对于手柄主体10而绕旋转轴(P)旋转自如的圆板状的旋转板25,并连结有用于使导管轴200的前端分别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偏转的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各基端;调整销30,其具有相对于第一手柄部件11固定的基部31、配置为沿着旋转轴(P)贯通旋转板25的轴部32、以及形成于轴部32的前端侧的外螺纹部33;调整抓手40,其具有与该调整销30的外螺纹部33旋合的内螺纹部43,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手柄部件12旋转;O形环55(弹性部件),其配置在第二手柄部件12与旋转板25之间,以使旋转板25的操作力根据调整销30的外螺纹部33与调整抓手40的内螺纹部43的旋合深度而变化;以及垫圈50,其配置在第一手柄部件11与旋转板25之间;
旋转操作部20具备:上述旋转板25;第一隔离部件21,其配置在旋转板25与第一手柄部件11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且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圆形的外周壁213;第二隔离部件22,其配置在旋转板25与第二手柄部件12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且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圆形的外周壁223;第一连结部261,其连结有第一操作用线缆501的基端;以及第二连结部262,其连结有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基端,
旋转板25具有以沿着该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在旋转操作部20中的路径的导轨251(引导机构),在第一隔离部件21以使从导管轴200的第一管腔201及第二管腔202的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不与旋转板25接触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的引导槽211(引导通路),在第二隔离部件22以使从导管轴200的第三管腔203及第四管腔204的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管部件(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不与旋转板25接触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的引导槽221(引导通路),在调整销30的轴部32形成有管部件(流通管701及703、保护管702及704)各自能够插通的切口34。
图1所示的导管为用于心律不齐的诊断或者治疗的电极导管,该电极导管由导管轴200和安装于其基端侧的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构成。
在导管轴200的远端部安装有前端电极301和3个环状电极302。
导管轴200具有多管腔构造。
导管轴200的外径通常为0.6~3.0mm,其内径通常为0.5~2.5mm。
前端电极301及环状电极302例如由铝、铜、不锈钢、金、铂等电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构成。前端电极301及环状电极302的外径未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与导管轴200的外径相同程度。
如图6所示,在导管轴200形成有包含形成于第一手柄部件11所在的一侧的导管轴200的半周部分(该图所示的轴200的截面中的下侧部分)的第一管腔201及第二管腔202、以及形成于第二手柄部件12所在的一侧的导管轴200的半周部分(该图所示的轴200的截面中的上侧部分)的第三管腔203及第四管腔204的8个管腔201~208。
在第一管腔201及第三管腔203分别延伸有用于使灌注用的生理盐水流通的流通管701及流通管703。
在第二管腔202延伸有内包与环状电极302分别连接的导线402的保护管702。
在第四管腔204延伸有内包与前端电极301连接的导线401及热电偶403的保护管704。
在第五管腔205延伸有用于使导管轴200的前端向第一方向偏转的第一操作用线缆501。
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在导管轴200的前端部分中在第七管腔207延伸。第一操作用线缆501的前端通过填充于前端电极301的内部空间的焊料连接固定于前端电极301。
另一方面,第一操作用线缆501的基端固定于用于将其连结于旋转操作部20的后述的第一连结部261。
在第六管腔206延伸有用于使导管轴200的前端向作为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偏转的第二操作用线缆502。
第二操作用线缆502在导管轴200的前端部分中在第八管腔208延伸。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前端通过填充于前端电极301的内部空间的焊料连接固定于前端电极301。
另一方面,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基端固定于用于将其连结于旋转操作部20的后述的第二连结部262。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的手柄主体10通过被分割形成的第一手柄部件11与第二手柄部件12组合而构成。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的旋转操作部20具备旋转板25(可动部件)、第一隔离部件21、第二隔离部件22、第一连结部261以及第二连结部262。
构成旋转操作部20的旋转板25安装为相对于手柄主体10绕旋转轴(P)旋转自如。
该旋转板25具有以沿着该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在旋转操作部20中的路径的导轨251(引导机构)。另外,在该旋转板25设置有抓手23、23。
若使旋转板25向图1所示的箭头A1方向旋转,则第一操作用线缆501被牵拉,由此导管轴200的前端部分向箭头A方向弯曲,前端进行偏转。
另一方面,若使旋转板25向该图所示的箭头B1方向旋转,则第二操作用线缆502被牵拉,由此导管轴200的前端部分向箭头B方向弯曲,前端进行偏转。
在旋转板25的一面侧配置有第一隔离部件21,在旋转板25的另一面侧配置有第二隔离部件22。在此,第一隔离部件21与第二隔离部件22是同一形状的部件。
构成旋转操作部20的第一隔离部件21在旋转板25与第一手柄部件11之间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
由于第一隔离部件21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因此即使使旋转板25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第一隔离部件21也不会与其联动地旋转。
第一隔离部件21通过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213和沿手柄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211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第一隔离部件21的外周壁213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即具有与旋转板25实际上相同的外径的大致圆环状(局部圆环状)。
第一隔离部件21的引导槽211是用于使从导管轴200的第一管腔201的基端开口延伸的流通管701与从第二管腔202的基端开口延伸的保护管702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的引导通路。
引导槽211在旋转板25所在的一侧具有凹部(底)。
但引导槽211的底面在旋转轴(P)方向上与旋转板25的一面分离,在引导槽211通过的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不会与旋转板25接触。
通过该第一隔离部件21,能够在旋转板25与第一手柄部件11之间确保用于将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插通的空间,使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在第一隔离部件21的引导槽211通过,由此能够使上述管部件不与旋转板25、操作用线缆(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旋转板25在操作时的异响的产生、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的损伤(擦伤)。
构成旋转操作部20的第二隔离部件22在旋转板25与第二手柄部件12之间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
由于第一隔离部件22不能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因此即使使旋转板25相对于手柄主体10旋转,第一隔离部件22也不会与其联动地旋转。
第二隔离部件22通过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223和沿手柄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221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第二隔离部件22的外周壁223具有与旋转板25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即具有与旋转板25实际上相同的外径的大致圆环状(局部圆环状)。
第二隔离部件22的引导槽221是用于使从导管轴200的第三管腔203的基端开口延伸的流通管703与从第四管腔204的基端开口延伸的保护管704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的引导通路。
引导槽221在旋转板25所在的一侧具有凹部(底)。
但引导槽221的底面在旋转轴(P)方向上与旋转板25的一面分离,在引导槽221通过的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不会与旋转板25接触。
通过该第二隔离部件22,能够在旋转板25与第二手柄部件12之间确保用于插通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的空间,使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在第二隔离部件22的引导槽221通过,由此能够使上述管部件不与旋转板25、操作用线缆(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旋转板25在操作时的异响的产生、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的损伤(擦伤)。
在构成旋转操作部20的第一连结部261固定有第一操作用线缆501的基端。
该第一连结部261能够从其基本位置(不使导管轴的前端部分挠曲时的第一连结部261的位置。图4及图5所示的第一连结部261的位置)沿着在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形成的移动路271向基端侧滑动。
根据这种结构,在使旋转板25旋转而对第二操作用线缆502进行牵拉操作时,连结有第一操作用线缆501的基端的第一连结部261沿着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朝基端方向滑动,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向基端方向被牵拉,由此能够防止旋转操作部20中的第一操作用线缆501产生松弛。
在构成旋转操作部20的第二连结部262固定有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基端。
该第二连结部262能够从其基本位置(不使导管轴的前端部分挠曲时的第二连结部262的位置。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连结部262的位置)沿着在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形成的移动路272向基端侧滑动。
根据这种结构,在使旋转板25旋转而对第一操作用线缆501进行牵拉操作时,连结有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基端的第二连结部262沿着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朝基端方向滑动,第二操作用线缆502向基端方向被牵拉,由此能够防止旋转操作部20中的第二操作用线缆502产生松弛。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的调整销30通过基部31、轴部32及外螺纹部33(前端部)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调整销30配置为其基部31相对于第一手柄部件11固定并且沿着旋转轴(P)贯通旋转板25。
另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的调整抓手40通过抓手部41、圆板部42及内螺纹部43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调整抓手40的内螺纹部43能够与调整销30的外螺纹部33旋合,根据调整抓手40的内螺纹部43与调整销30的外螺纹部33的旋合深度(拧入深度),第一手柄部件11与第二手柄部件12的距离发生变化。
通过该距离发生变化,从而相对于配置在第二隔离部件22与旋转板25之间的O形环55的压缩力发生变化,由O形环55产生的向旋转板25的紧固力(旋转板的操作力)发生变化。在此,若增大基于O形环55的紧固力,则旋转板25的操作变变重,若减小紧固力,则旋转板25的操作变轻。
在此,O形环55由弹性优异的材质、例如硅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构成。
另外,配置在第一隔离部件21与旋转板25之间的垫圈50优选由滑动特性优异的材质构成,例如由氟树脂构成。
在调整销30的轴部32形成有管部件(流通管701及703、保护管702及704)各自能够插通的切口34。
由此,不需要使上述管部件分别避开调整销30的轴部32而迂回,能够沿着手柄主体10的长度方向在该手柄主体10的内部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00,能够使从导管轴200的第一管腔201、第二管腔202、第三管腔203及第四管腔204的基端开口分别延伸的管部件(流通管701、保护管702、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沿着手柄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另外,由于构成手柄100的旋转板25具有将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在旋转操作部20中的路径以沿着该旋转板25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进行规定的导轨251(引导机构),因此能够使基于将该旋转板25旋转而产生的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的拉伸量足够长。
另外,使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在形成于第一隔离部件21的引导槽211通过,由此能够使上述管部件不与旋转板25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使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在形成于第二隔离部件22的引导槽221路通过,由此能够使上述管部件不与旋转板25接触而插入到手柄主体10的内部。
而且,由于能够避免管部件与旋转板25的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旋转板25在操作时的异响的产生、管部件的损伤(擦伤)等。
此外,使从导管轴200的管腔201及202的基端开口分别延伸的管部件(流通管701及保护管702)在第一隔离部件21的引导槽211通过,使从管腔203及204的基端开口分别延伸的管部件(流通管703及保护管704)在第二隔离部件22的引导槽221通过,由此能够使上述管部件不与操作用线缆(第一操作用线缆501及第二操作用线缆502)而插入到手柄主体的内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并不限于这些,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引导槽211及引导槽221分别通过的管部件并不限于2条,也可以是1条,还可以是3条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将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应用于电极导管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导管用手柄也能够适用于引导导管(导引导管)、血管造影用导管、鞘管(鞘导引器)、微导管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柄;10…手柄主体;11…第一手柄部件;12…第二手柄部件;20…旋转操作部;21…第一隔离部件;211…引导槽(引导通路);213…外周壁;22…第二隔离部件;221…引导槽(引导通路);223…外周壁;23…抓手;25…旋转板;251…导轨(引导机构);261…第一连结部;262…第二连结部;30…调整销;31…基部;32…轴部;33…外螺纹部;34…切口;40…调整抓手;41…抓手部;42…圆板部;43…内螺纹部;50…垫圈;55…O形环;200…导管轴;201…第一管腔;202…第二管腔;203…第三管腔;204…第四管腔;205…第五管腔;206…第六管腔;207…第七管腔;208…第八管腔;301…前端电极;302…环状电极;401…前端电极的导线;402…环状电极的导线;403…热电偶;501…第一操作用线缆;502…第二操作用线缆;701、703…流通管(管部件);702、704…保护管(管部件)。

Claims (7)

1.一种导管用手柄,是安装于导管轴的基端侧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柄主体,其通过使沿着长度方向一分为二的第一手柄部件和第二手柄部件组合而构成;和
旋转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手柄部件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之间,具有被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而绕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旋转轴旋转自如的圆板状的旋转板,并连结有用于使所述导管轴的前端分别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偏转的第一操作用线缆及第二操作用线缆的各基端,
所述旋转操作部具备:
所述旋转板;
第一隔离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一手柄部件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旋转,且具有与所述旋转板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以及
第二隔离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之间并且被安装为不能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旋转,且具有与所述旋转板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外周壁,
所述旋转板具有以沿着该旋转板的圆周方向迂回的方式规定所述第一操作用线缆及所述第二操作用线缆在所述旋转操作部中的路径的引导机构,
在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及所述第二隔离部件分别以使从所述导管轴的基端延伸出的管部件不与所述旋转板接触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的引导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用手柄,其特征在于,具备:
调整销,其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手柄部件的基部、配置为沿着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轴贯通该旋转板的轴部、以及形成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的外螺纹部;
调整抓手,其具有与所述调整销的所述外螺纹部旋合的内螺纹部,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手柄部件旋转;以及
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手柄主体与所述旋转板之间,以使所述旋转板的操作力根据所述调整销的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调整抓手的所述内螺纹部的旋合深度而变化,
在所述调整销的所述轴部形成有所述管部件各自能够插通的贯通孔或者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用手柄,其特征在于,
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及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是与所述外周壁一体地形成的在所述旋转板侧具有凹部的引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件是用于使流体流通的流通管。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件是内包导线类的保护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操作部具有:连结有所述第一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第一连结部、和连结有所述第二操作用线缆的基端的第二连结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及所述第二连结部能够从隔着所述手柄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而对置的各自的基本位置沿着所述旋转板的圆周方向向基端侧滑动。
7.一种导管,其前端能够偏转操作,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导管轴、和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用手柄,
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所述导管轴的半周部分形成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管部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
从在所述第二手柄部件所在的一侧的所述导管轴的半周部分形成的管腔的基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管部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的所述引导通路而插入到所述手柄主体的内部。
CN201980094190.9A 2019-04-05 2019-04-05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Active CN113573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5121 WO2020202546A1 (ja) 2019-04-05 2019-04-05 カテーテル用ハンドルおよび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766A CN113573766A (zh) 2021-10-29
CN113573766B true CN113573766B (zh) 2022-10-18

Family

ID=7266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190.9A Active CN113573766B (zh) 2019-04-05 2019-04-05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6393A1 (zh)
EP (1) EP3950037A4 (zh)
JP (1) JP7076040B2 (zh)
CN (1) CN113573766B (zh)
TW (1) TWI739209B (zh)
WO (1) WO2020202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1056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3539A1 (en) * 1991-11-18 1993-05-26 Intelliwire, Inc. Steerable flexible elongate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CN101332330A (zh) * 2007-04-23 2008-12-31 导管治疗有限公司 导管控制
JP2012115679A (ja) * 2010-12-03 2012-06-21 Biosense Webster Inc 医療デバイスの収縮/偏向のための回転カム機構を備える制御ハンドル
JP2013017693A (ja) * 2011-07-12 2013-01-31 Japan Lifeline Co Ltd カテーテル用ハンドル
JP2013192670A (ja) * 2012-03-19 2013-09-30 Japan Lifeline Co Ltd カテーテル用ハンドル
CN103635141A (zh) * 2011-05-13 2014-03-12 圣犹达医疗用品电生理部门有限公司 五自由度的超声导管和导管控制手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9719A (en) 1975-09-25 1977-03-28 Kubota Lt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board
US5855560A (en) * 1991-11-08 1999-01-05 Ep Technologies, Inc. Catheter tip assembly
JP4283703B2 (ja) 2004-02-23 2009-06-24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JP3162588U (ja) 2010-06-25 2010-09-0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先端可動カテーテル
JP6554794B2 (ja) * 2014-01-29 2019-08-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JP6113682B2 (ja) * 2014-03-18 2017-04-12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用ハンドルおよび医療機器
JP6772095B2 (ja) 2017-03-17 2020-10-21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用ハンドルおよび医療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3539A1 (en) * 1991-11-18 1993-05-26 Intelliwire, Inc. Steerable flexible elongate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CN101332330A (zh) * 2007-04-23 2008-12-31 导管治疗有限公司 导管控制
JP2012115679A (ja) * 2010-12-03 2012-06-21 Biosense Webster Inc 医療デバイスの収縮/偏向のための回転カム機構を備える制御ハンドル
CN103635141A (zh) * 2011-05-13 2014-03-12 圣犹达医疗用品电生理部门有限公司 五自由度的超声导管和导管控制手柄
JP2013017693A (ja) * 2011-07-12 2013-01-31 Japan Lifeline Co Ltd カテーテル用ハンドル
JP2013192670A (ja) * 2012-03-19 2013-09-30 Japan Lifeline Co Ltd カテーテル用ハンドル
CN104010691A (zh) * 2012-03-19 2014-08-27 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导管用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0037A4 (en) 2022-11-30
TW202037387A (zh) 2020-10-16
EP3950037A1 (en) 2022-02-09
US20220016393A1 (en) 2022-01-20
JP7076040B2 (ja) 2022-05-26
JPWO2020202546A1 (ja) 2021-10-21
TWI739209B (zh) 2021-09-11
CN113573766A (zh) 2021-10-29
WO2020202546A1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55072B2 (ja) 内視鏡
US10960181B2 (en) Fixed dimensional and bi-directional steerable catheter control handle
US11890431B2 (en) Steerable guide catheter
TWI522136B (zh) 導管用把手
CN110382031B (zh) 电极导管
US10493240B2 (en) Steerable catheter handle
CN104540437A (zh) 鼻窦内窥镜
US20170079505A1 (en) Endoscope bending portion and endoscope
CN113573766B (zh) 导管用手柄以及前端能够偏转操作的导管
JP5697273B2 (ja) 先端偏向操作可能カテーテル
AU2017302459B2 (en) Steerable catheter handle
CN219374589U (zh) 一种导向轴套及内窥镜刚度调节装置及内窥镜
CN117243547A (zh) 蛇骨结构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