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3521B -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3521B
CN113563521B CN202111104175.3A CN202111104175A CN113563521B CN 113563521 B CN113563521 B CN 113563521B CN 202111104175 A CN202111104175 A CN 202111104175A CN 113563521 B CN113563521 B CN 113563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maleic anhydride
grafting
screw extruder
anhydride graf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41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3521A (zh
Inventor
张祥洲
贾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aterch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ng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ng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ng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41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3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3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3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3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3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和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涉及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接枝,配方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100份、马来酸酐0.1‑5份、引发剂0.01‑0.1份、接枝助剂0.1‑2.5份、抗氧剂0.1‑0.5份。本发明以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接枝助剂,通过在熔融接枝的不同阶段导入不同的配方组分,可有效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并且降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小分子残留。制成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具有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优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用来制备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汽车内饰等终端领域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Description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和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用来制备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汽车内饰等终端领域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广泛应用的三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且价格低廉。聚丙烯是非极性材料,在与玻璃纤维或矿物粉等极性材料共混制备复合材料时,因两者相容性差的问题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不佳,影响其使用性能。在聚丙烯复合材料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解决相容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以聚丙烯作为基材,以马来酸酐作为接枝单体,辅以其他接枝助剂,通过化学接枝改性将马来酸酐单体接枝到聚丙烯高分子链,从而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常用的接枝方法有溶液法、熔融法和固相法等,其中熔融法因操作简单、加工成本低、生产连续化等优点,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接枝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率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核心的技术指标之一,接枝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性能的优劣。通常情况下,接枝率越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反应活性越高,制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也越好。由于聚丙烯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家用电器等终端领域,为避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小分子残留备受关注。通常在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过程中,接枝效率不高,所添加的单体以及其他助剂往往都残留在产物中。因此,如何制备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专利CN1793190A公开了一种高接枝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固相法,所制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具有接枝率高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然而,其在接枝过程中采用二甲苯作为界面活性剂、以醋酸乙烯酯作为第二单体。有机溶剂的使用一方面不符合环保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所制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小分子残留问题。发明专利CN102924661B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材料,其通过使用助接枝单体和引入新的引发剂使得所制备的产品接枝率高、刺激性气味低。该专利所使用的引发剂为常用的过氧化物。上述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另外,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过程中,添加抗氧剂有助于调控接枝反应的激烈程度以及接枝产物颜色深浅等问题,如发明专利CN101885806A和发明专利CN108192027B中均在接枝配方中添加了抗氧剂。上述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制备方法,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具有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熔融接枝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从接枝原理和实践结果意识到,抗氧剂和作为引发剂的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在接枝过程中将发生化学反应,抗氧剂捕捉自由基导致接枝率降低。为了提高接枝率,势必要加大过氧化物的添加量,而这将增加过氧化物或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在产物中的残留量。此外,助接枝单体的加入确实能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然而助接枝单体的引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分子单体在产物中的残留。
为了制备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发明人做了大量试验,通过改变反应原料的添加方式和/或对接枝助剂的优选而成功地得到预期结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熔融接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马来酸酐和接枝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和
(2)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分别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导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接枝反应后,挤出造粒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熔融接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马来酸酐和接枝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其中所述接枝助剂是苯乙烯/烯烃共聚物;和
(2)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导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接枝反应后,挤出造粒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枝助剂是苯乙烯,优选是苯乙烯/烯烃共聚物,更优选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数计,聚丙烯是100份,马来酸酐是0.1-5份,接枝助剂是0.1-2.5份,引发剂是0.01-0.1份,抗氧剂是0.1-0.5份。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是56:1至72:1,优选是64: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数是15至20,优选是16。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机筒温度是180℃-280℃,优选为200℃-250℃;主机转速是250-550 rpm/min,优选为300-450 rpm/min。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2)中,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分别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导入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其中所述下料段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节机筒;反应段前端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至8节机筒,优选第5节机筒;反应段后端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0至14节机筒,优选第13节机筒。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是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和无规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或过氧化二异丙苯。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是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显示了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排布图(长径比为64:1)。
应指出,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附图仅旨在描绘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典型方面,并因此不应视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方法采用熔融接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马来酸酐和接枝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和
(2)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分别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导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接枝反应后,挤出造粒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方法采用熔融接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马来酸酐和接枝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其中所述接枝助剂是苯乙烯/烯烃共聚物;和
(2)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导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接枝反应后,挤出造粒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本发明。
基材
根据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以聚丙烯作为基材。如本文所描述的,所述聚丙烯是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和无规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的聚丙烯包括但不限于:均聚聚丙烯:PP PPH-T03,例如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生产的那些;嵌段共聚聚丙烯:PP K8303,例如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生产的那些;无规共聚聚丙烯:PP YP-R503,例如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分公司生产的那些;及其组合。
接枝单体
根据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以马来酸酐作为接枝单体。如本文所描述的,按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100份计,马来酸酐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1-5份,例如0.5-4份,例如1-3份,例如1-2份。示例性的马来酸酐包括但不限于由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那些。
接枝助剂
如本文所描述的,所述接枝助剂可以是苯乙烯,但优选是苯乙烯/烯烃共聚物,更优选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包括但不限于SBS 1401;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包括但不限于SIS 1105,例如由巴陵石化公司生产的那些。所述苯乙烯/烯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是80,000到250,000,例如100,000到250,000,例如100,000到200,000,例如120,000到180,000,例如140,000到160,000。按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100份计,接枝助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1-2.5份,例如0.5-2.5份,例如1-2份,例如1.5份。
引发剂
如本文所描述的,所述引发剂是过氧化物,优选二烷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更优选为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或过氧化二异丙苯,包括但不限于由江苏强盛功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那些。按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100份计,引发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01-0.1份,例如0.02-0.08份,例如0.03-0.07份,例如0.04-0.06份,例如0.05份。
抗氧剂
如本文所描述的,所述抗氧剂是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可以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即抗氧剂1010);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优选自(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三酯(即抗氧剂168)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硫代酯类抗氧剂可以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以上抗氧剂包括但不限于由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那些。本文所使用的抗氧剂优选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按1:1复配而成。按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100份计,抗氧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1-0.5份,例如0.2-0.4份,例如0.3-0.4份,例如0.35份。
双螺杆挤出机
本发明方法中的熔融共混设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熔融共混设备,如连续挤出设备,优选双螺杆挤出机,包括但不限于由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TE-75 PLUS。如本文所描述的,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可以是56:1至72:1,例如60:1至68:1,优选是64: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数可以是14至20,例如15至18,优选是16。
如本文所描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机筒温度可以是180℃-280℃,例如190℃-270℃,例如200℃-250℃,例如210℃-230℃,优选为220℃。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机转速可以是250-550 rpm/min,例如280-500 rpm/min,例如300-450 rpm/min,例如300-400 rpm/min,优选为350 rpm/min。
如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双螺杆挤出机具有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段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节机筒。所述反应段前端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2至8节机筒,例如第3至7节机筒,例如第4至6节机筒,优选第5节机筒。所述反应段后端是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0至15节机筒,例如第11至14节机筒,优选第13节机筒。通常将反应原料混合后一次性由第1节机筒加入;或者将引发剂在反应段前端加入,其余混合组分在第1节机筒加入。优选地,将除引发剂和抗氧剂之外的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分别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导入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其中所述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如上文所定义。
产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是一种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例如,参照浙江制造团体标准《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聚烯烃相容剂》T/ZZB0523-2018标准中提及的接枝率和小分子残留方法进行测试。可参见附件中的具体测试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可以高达1.0%以上,例如1.0-1.6%,例如1.1-1.5%,例如1.2-1.4%。此外,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小分子残留可以低至0.13%以下,例如0.12%以下,例如0.10%以下,例如0.09%以下,例如0.08%以下,例如0.07%以下,例如0.06%以下,例如0.05%以下,例如0.04%以下,例如0.03%以下,例如0.02%以下,例如0.01%以下。
应用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用来制备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汽车内饰、以及家用电器等终端领域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含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所述汽车零部件包含上文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所述汽车内饰包含上文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1)本发明通过将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作为接枝助剂,替代常规使用的苯乙烯,在保持或甚至提高接枝率的同时,没有引入小分子助接枝单体,大幅降低了小分子的残留。
(2)本发明通过将引发剂、抗氧剂和其他组分分开导入到双螺杆机挤出机进行熔融接枝反应,一方面避免了引发剂在聚丙烯熔融阶段的分解,另一方面避免了抗氧剂在熔融接枝反应阶段与引发剂的抵消反应,由此可以提高引发剂在熔融接枝过程中的使用效率,使引发剂的添加比例下降,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减少,从而降低了产物的小分子残留。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涉及的原料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普通市售品,皆可通过市场购买获得。
聚丙烯:均聚聚丙烯:PP PPH-T03,得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马来酸酐:由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引发剂: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由江苏强盛功能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抗氧剂:由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和(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三酯(抗氧剂168)按1:1复配而成。该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均由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接枝助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SBS 1401;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SIS 1105,均由巴陵石化公司生产。上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范围是100,000到200,000。
双螺杆挤出机:CTE-75 PLUS,由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图1示例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排布图(长径比为64: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见下表1:
表1 实施例和对比例表
Figure 709818DEST_PATH_IMAGE001
注:SBS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缩写;SIS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缩写。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所制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参照浙江制造团体标准《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聚烯烃相容剂》T/ZZB 0523-2018标准中提及的接枝率和小分子残留方法进行测试。可参见附件中的具体测试方法,结果见表2。
表2 性能参数表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接枝率(%) 1.50 0.75 1.18 1.21 0.80 0.91 0.82 1.12
小分子残留(溶剂溶出方法)(%) 0.13 0.02 0.06 0.05 0.19 0.18 0.32 0.16
小分子残留(热失重方法)(%) 0.12 0.03 0.04 0.04 0.20 0.18 0.28 0.14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小分子残留均显著低于对比例1-4,并且实施例1、3和4的接枝率也高于对比例1-4,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效果更好。具体而言,从实施例3与对比例1(接枝助剂均为SBS,即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它各项参数相同)的数据可以看出,改变接枝助剂的添加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产物的接枝率和降低小分子残留。从实施例4与对比例2(接枝助剂均为SIS,即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它各项参数相同)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结果。此外,从实施例3和4与对比例3和4的结果可以看出,将SBS或SIS作为接枝助剂替换苯乙烯,能大幅降低产物的小分子残留,同时还提高了接枝率。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具有高接枝率、低小分子残留的优点。由上述数据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提高了接枝率,而且显著降低了小分子残留,因此更适合用于汽车内饰等环保要求高的产品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更改和组合,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本文通过端点表述的数值范围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数值以及端值(例如,1至5包括1、1.5、2、2.75、3、3.80、4、5等)。
附件
一、接枝率检测
1.1 一般规定
采用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接枝率前,需要先配置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置和贮存条件参照标准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进行。
除另有规定外,本标准中所采用的化学试剂为分析纯,所使用的水为符合GB/T6682标准要求的三级水。
在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时,滴定速度应保持在6 mL/min~8 mL/min。
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时需精确至0.0001 g。
1.2 测试方法和原理
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产品接枝率。用滴定法测定产品接枝率的原理是将提纯后的产品溶于二甲苯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使产品中的马来酸酐基团和氢氧化钾充分反应,再在酸碱指示剂指示下,用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反滴定过量的未和马来酸酐反应的氢氧化钾,从而计算出产品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测试原理如方案1所示。
Figure 298932DEST_PATH_IMAGE002
方案1: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接枝率原理图
1.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采用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接枝率的步骤如下:
(1)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约0.1 mol/L)配制和标定
按照标准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规定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的方法进行配制和标定。
(2)盐酸-异丙醇溶液(约0.1 mol/L)配制和标定
量取9 mL盐酸,以异丙醇稀释至1000 mL,摇匀后静置12 h以上,待标定。
精确称取180℃下烘干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2 g(精确至0.0001 g),完全溶于50 mL水中。加入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以配制待标定的盐酸-异丙醇滴定至由绿色变成暗红色。另取50 mL水,加入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以待标定的盐酸-异丙醇滴定至由绿色变成暗红色,作空白对比实验。
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标定原理:
Figure 298636DEST_PATH_IMAGE004
根据标定原理,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HCl)按式(1)计算:
Figure 557579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
CHCl—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m1—无水碳酸钠质量,单位为克(g);
M1—无水碳酸钠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数值为105.99;
V1—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无水碳酸钠用量,单位为毫升(mL);
V2—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水空白实验用量,单位为毫升(mL)。
1.4产品接枝率测定
称取约4 g产品,与200 ml二甲苯加入索氏抽提器中加热完全溶解,回流8 h~ 10h。冷却后加入丙酮摇匀,静置沉淀后过滤,再用丙酮洗涤,将过滤物放入90℃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待表征。
称取2 g(精确至0.0001 g)提纯后的产品试样,置于250 mL烧瓶中,加入约80 mL二甲苯,加热回流至试样完全溶解。待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再加热回流6 h,冷却后以酚酞作为指示剂,以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反滴定过量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产品接枝率按式(2)计算:
Figure 374225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
G—接枝率,单位为百分数(%);
M2—马来酸酐功能基团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数值为98.06;
CKOH—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VKOH—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加入量,单位为毫升(mL);
CHCl—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VHCl—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反滴定用量,单位为毫升(mL);
m2—称取的提纯后产品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二、小分子残留含量测试
2.1 溶出性小分子含量测试
精确称取约1 g产品试样,记为m3,置于氟塑料板中200℃下热压成膜厚小于50 μm的薄膜。将该产品薄膜以滤纸包裹后,在丁酮溶液中煮沸浸泡30 min后烘干,重复前述过程,直到膜的重量保持不变,处理后质量记为m4。溶出性小分子含量按式(3)计算:
Figure 439133DEST_PATH_IMAGE010
重复三次平行测定,取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报告结果。
2.2 挥发性小分子含量测试
按照GB/T 27761标准进行热重分析仪设备校准和样品准备,按照GB/T 27761标准对产品进行热重分析,测定在160℃恒温条件下样品总失重质量比例。重复三次平行测试,取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报告结果。

Claims (19)

1.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熔融接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马来酸酐和接枝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其中所述接枝助剂是苯乙烯/烯烃共聚物;和
(2)将所述混合组分、引发剂和抗氧剂,分别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反应段前端和反应段后端导入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接枝反应后,挤出造粒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助剂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聚丙烯是100份,马来酸酐是0.1-5份,接枝助剂是0.1-2.5份,引发剂是0.01-0.1份,抗氧剂是0.1-0.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是56:1至72:1;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数是15至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是6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数是1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机筒温度是180℃-280℃;主机转速是250-550 rpm/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机筒温度是200℃-25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机转速是300-450 rpm/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段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节机筒;反应段前端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至8节机筒;反应段后端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0至14节机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段前端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第5节机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段后端是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3节机筒。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是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和无规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或过氧化二异丙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是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6.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7.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18.一种汽车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零部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19.一种汽车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CN202111104175.3A 2021-09-22 2021-09-2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563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4175.3A CN113563521B (zh) 2021-09-22 2021-09-2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4175.3A CN113563521B (zh) 2021-09-22 2021-09-2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3521A CN113563521A (zh) 2021-10-29
CN113563521B true CN113563521B (zh) 2021-12-28

Family

ID=7817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4175.3A Active CN113563521B (zh) 2021-09-22 2021-09-2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3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980B (zh) * 2021-11-30 2022-04-12 山东键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合工艺
CN114456319A (zh) * 2021-12-24 2022-05-10 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复合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6740B (zh) * 2022-08-08 2023-11-24 山东天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128A (zh) * 2008-10-31 201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接枝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72612A (zh) * 2012-10-25 2014-05-07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4804143A (zh) * 2015-05-14 2015-07-2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6707B2 (ja) * 2006-08-31 2013-09-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可とう性非ハロゲン電線
CN106543560A (zh) * 2016-10-21 2017-03-29 广西师范学院 高韧性pp/ps/s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128A (zh) * 2008-10-31 201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接枝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72612A (zh) * 2012-10-25 2014-05-07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4804143A (zh) * 2015-05-14 2015-07-2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3521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63521B (zh)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E3786103T2 (d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AU594451B2 (en) Stabilized polyacetal compositions
CN108276673B (zh) 一种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E3782145T2 (d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EP2976367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funktionalisierter thermoplastischer elastomere
DE68921060T2 (de) Methacrylimid enthaltendes Polymer und dieses Polymer enthaltende Harz-Zusammensetzung.
US2878231A (en) Acrylonitrile polymer composition stabilized with metal formaldehyde sulfoxylate, phosphorus pentroxide, and sulfuric acid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981906A (en) Heat and impact resist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DE69619669T2 (de) Polystyrolharzzusammensetzung
US6218476B1 (en) Functionalized polypropylen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EP0293490B1 (en) Heat and impact resistant resin composition
EP0358892A2 (de) Schlagzähe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auf Basis von Polyphenylenether-Pfropfcopolymeren und Polyamiden sowi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69331724T2 (d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CN103242539A (zh) 木质素酚衍生物、树脂组合物和树脂成型体
CN116694056A (zh) 一种高耐热矿物增强无卤阻燃p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4099A (zh) 苯乙烯系阻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DE3786389T2 (de) Waermebestaendig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CN114605821A (zh) 一种生物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4267278A (en) ABS moulding compounds having improved surface
CN114479401A (zh) 一种无卤阻燃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34595B (zh)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蜡及其制备方法
JPH07258501A (ja) ニトリル樹脂組成物
CN118459891A (zh) 一种聚丙烯用低voc母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948349A (zh) 一种低气味高接枝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9

Address after: No. 669, chunxiaotinghai Road,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00

Patentee after: NINGBO MATERCHE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1189, 1f, block a, building 1, yard 2, Yongcheng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engzhigua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